对抗有毒信仰的资源并不仅仅是再多读一本书

刚刚从暑假回家。孩子们长大了一点,长途旅行略微轻松,大家不再无聊地争吵抱怨,而是安安静静地享受每个人每天的一小时自由控制权——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有声书,或者安静地看风景,或者做一点小游戏。每个人都可以随时要求进入下一个休息站,David还能使用自己的手机为妹妹们购买一点零食。 但长大的同时,孩子们的责任也更大。 我送给他们每人一个银十字架项链作为礼物,而David在第一天早餐的时候就把十字架丢在酒店餐厅了。我看见他在旅店房间的地上四处寻找,一无所获,只好带着他去了餐厅,寻回了遗失的十字架。但他后来又把十字架丢失在车上,我们用了不少时间才从椅子下面再次找回来。 Lisa则在一个休息站把自己的电话手表忘在卫生间。我们开出去200公里之外才发现她的手表不在了,幸好被一个孩子拾到,经过一番联系,由孩子的奶奶用快递送了回来。 而Angela则是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分心回头看姐姐在做什么,连续三次拿不稳筷子,将上好的红烧牛肉掉在了地上…… 于是,回到家之后Emma和我都心力憔悴了。而手中一大堆项目要处理,一大笔翻译费用等着要支付,除了我要翻译的约翰福音注释,还有三本书需要编辑,以及明天的讲道暂时全无头绪。顺便说一下,今年到目前为止支付给译者的翻译费用,平均每个月大约是1万6千元,许多都是先垫资付给译者,再来想办法和客户结算。一般来说,若是可能,我总是希望按着利未记19章13节来行,尽量不让工人的工价在我手中过夜。 最近有几位读者在微信公众号里私信留言,向我讨书。 简单说明一下,作为译者,我一般不赞成非版权形式的分享,也不希望我翻译或编辑的书籍被盗版或侵权。其次,自从进入IT行业之后,我就几乎不看从英文翻译为汉语的书籍——连我自己翻译的书,如果不是为了讲课之类,我也是不看的。所以,向我讨要《走出迷雾——信仰的创伤》这样的书,和自己去网络上搜索或者去书店里购买,效果几乎相同。 最后说一下关于《走出迷雾——信仰的创伤》这本书。在我看来,经受“属灵虐待”的基督徒并不需要另一本书籍来告诉他们正在经历的事。如果读过《信任崩塌》,也就足以判断自己所在的信仰体系是否“有毒”了。阅读只是一个反省的过程,最终的恢复和医治不是靠着再多阅读一本80%内容重复的旧书,而是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 自从几年前《信任崩塌》连载之后,我就见过有些朋友几乎日复一日私底下抱怨自己受到的伤害,但并不敢在教会里公开地指出。过了这么两三年了,他们也并没有什么具体行动,仍然在同一个教会里抱怨着同样的事情。实际情况往往就是这样。一个“有毒”的体系,往往也有自己积极的一面,能够满足信徒的多种需要。无论是事工导向,对人的物化和利用,自上而下的权柄与律法主义的操控,偶像化的领袖,越挫越勇的悲情殉道者,都可能激励起外部观察者眼中令人羡慕的灵性“复苏”。陷入其中无法离开的人,并不会因为阅读另一本“经典”而自动得到医治或解脱,相反,从属灵虐待之中脱离的过程毫无例外是困难重重、漫长而难受的。 一方面,离开一个有毒的系统,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失落,付出巨大的沉没成本,承受友谊、社交、自我形象甚至经济上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是已婚人士,绝大多数时候双方的意见会有分歧,改变带来的痛苦会造成有差别打击,至少暂时会引起更多的冲突。如果再牵涉到主内教育的少年儿童,教育方式的调整还会增加更多的复杂因素。 从诸多方面看来,离开一个系统的难度相当大,也许继续留下来,靠着幻想中通过阅读来改善处境,是更多人按照最短路径探索而来的最优“梯度下降法”。当然,很遗憾的是,我并不能提供什么云端支持系统,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去面对真实的处境。国外已经有不少所谓“survivors group”,为脱离有毒系统的信徒提供支持。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也许需要很长时间才会重新建立对教会的信任感。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29,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59)| 植堂与聘牧

有些教会是凭空出现的。比如使徒行传里面那个只知道约翰的洗礼的。 但从植堂的角度,我们有时候会使用4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是小组形式的教会,在一个区域内分布着若干这样的小型灵活的教会。这个时候是传福音和教会成长动力最强的时期。 第二阶段,教会人数增加,慢慢需要充实功能,需要明确自己的领导层和结构。管理成本和摩擦开始增加。 第三阶段,教会规模更加扩大,于是有了建制的需求。建制一般意味着分裂和成员过滤以及多样性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四阶段,相同建制的教会构成网络,为了控制所有教会(的神学一致性),于是有了建立宗派和神学院的需求。基本上成为内向型或者内卷型教会。 在这个过程中,聘牧是一个很敏感的节点。一般而言,那些年仅20多岁,有30年老成服侍经验的牧者都是从植堂开始起来的,很少有这样的人才会无所事事的求职就业。而那些从脱了节的高大上神学院毕业的年轻人,往往在空降的半途会因为紧张而动作僵硬,忘记打开降落伞。没有一间教会是比照着神学院的课程打造的,也没有一个神学院是为了某个处境下的教会设计的。 合格的传道人大抵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还有若干坑位上蹲守着无数不那么合格的传道人。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这就是常态,但不够理想的是,我们没有什么好的猎头。 从理论上推断,聘牧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不想展开说了。说一个抱怨没有全职CD播放机的段子…… 会众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你儿子不行你的道。现在求你为我们聘一个全职CD来治理我们,像其他教会一样。” “管辖你们的全职CD必这样行:他必派你们的儿子共学,奔走在车前; 又派他们作小组长,为他耕种田地,收割庄稼…你们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们也必作他的羊群。 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CD是打口碟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 百姓竟不肯听SME的话,说:“不然!我们定要一个全职cd治理我们, 使我们像其他教会一样,有CD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 SME听见百姓这一切话,就将这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但还是很难聘牧。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18, 2023 · 1 min · eddy

“斜教”发生理论

这几天一直在旅行之中。遇到一件烦心的事情,暂时还没有解决。除此之外,大体上还是愉快。 临行之前,和一个小朋友讨论John Locke Essay Compitition,她选择的题目是“Small Religion and Big Cult”。Cult一词在汉语语境中的含义与英语不太一致,无论是翻译为邪教还是异端都不太恰当。一般而言,Cult指的是某种定型的、有一批参与者的崇拜仪式活动,比如我们在圣经注释中常见英语作者使用“Temple Cult”来指代犹太教的圣殿崇拜,其中的cult并无贬义,而是中性的描述。 好吧,cult的字典含义有好几个: 通常被认为不正统的宗教或伪宗教 一群热衷于某个主题(例如某个非正统电影、书籍、游戏)的狂热粉丝 宗教信仰与仪式 正式的宗教崇拜 某种边缘性医治方法(比如鸡血疗法) 下面我会使用cult的第一种含义,用“斜教”作为术语,但这里的“斜”只是表示“不正统”,并不表示“邪恶”的意思,所以不是“邪教”。 我为她简单回顾了一下Rodney Stark的斜教生成理论,路上无事,又重新阅读了一下提出Bainbridge and Stark模型的经典论文: Cult Formation: Three Compatible Models Author(s): William Sims Bainbridge and Rodney Stark Source: Sociological Analysis, Vol. 40, No. 4, Sects, Cults and Religious Movements (Winter, 1979), pp. 283-295 两位作者提出了三种竞争性的斜教生成理论,并认为将三种模型综合起来,可能会构成一个有解释能力的宗教生成模型。简单描述一下,作为我自己的阅读笔记吧。 首先,所有宗教都向人提供某种等价交换物(对于现实不满的补偿机制),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有些交换物比较具体,例如“魔术”的医治,甚至特化的“可以治癌”,宗教市场上这样的新颖竞争者不会演化为宗教。如果要演化为宗教,所提供的交换物应该是不可验证(来世),不可立即获得(比如永生),足够稀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其次,并不是一切新颖的宗教观念都能吸引足够多的人,以形成斜教或宗教。大部分这样的新观念都消失了,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三种模型。 第一,精神病患者模型。 新兴的斜教是由某些形式的精神疾病患者创造的。 这些人通常在精神病发作期间获得他们的新奇异象(vision)。 在发作期间,个体会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创造出一套新的补偿机制。 发病期间,病人对自己的新异象产生执着,要么因为他的幻觉似乎可以证明其真实性,要么是因为他的迫切需求得到了立即满足。 发作过后,如果社会上有许多人都面临“斜教”创始人最初所面临的危机和类似问题,那么这个创始人将最有可能成功地围绕他的异象形成一个斜教,因为其他人可能会对他提供的解决方案产生反应。 因此,这种斜教在社会面临普遍危机时最有可能成功,因为此时有大量的人面临类似的未解决问题。 如果斜教确实成功地吸引了许多追随者,那么个体创始人可能至少能部分治愈他的疾病,因为他自己产生的补偿机制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同时,他现在从追随者那里获得了真实的回报。 但精神病患者模型不足以解释所有斜教的发生。即使是最详细的传记,也可能无法明显的揭示某位创始人的精神病症状(或者说,看不出来这人有病)。所以,还有第二种模型,企业家模型。 这样一个模型的主要描述如下: 斜教是为顾客提供产品并获取回报的商业实体。 斜教的主要业务是销售新颖的补偿机制,或者至少看起来新颖的、经过全新包装的补偿机制。 因此,一个这样的邪教必须生产供应新颖的补偿机制。 制造和销售都是由企业家来完成的。 这些企业家,和其他商业中的企业家一样,都是由寻求利润的欲望驱动,他们可以通过补偿机制来换取奖励,以获得利润。 进入创立邪教业务的动力是因为企业家认识到这样的业务有利可图。通常,这种印象可能是通过企业家之前与其他成功的斜教接触获得的。 成功的企业家需要技能和经验,这些知识最容易通过加入一个成功的斜教,参与其中的事业而获得。 最容易生产可销售的新补偿机制(或包装已有的补偿机制)的方法,是将现有的补偿机制和系统组件重新配置,组装成新的机制,或者对成功的系统性补偿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因此,斜教倾向于形成谱系。这些教派之间通过企业家的个人关系连接。这些企业家们一开始在同一个斜教里开始自己的事业,然后各自离开去创办他们自己的教派。他们有很强的”家族相似性”,因为他们分享很多文化特征。 设计全新的补偿机制,创意可以来自任何异种文化或个人经验,但熟练的企业家在开发新产品时会仔细试验,并只有在市场反应积极的情况下才会将它们永久地纳入自己的教派。 但是,仅仅有个人性模型还是不足以解释某些现象。于是,还有一种团伙作案模型,或者叫作亚文化模型:...

July 15,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58)| 桓侯不应、桓侯不悦、桓侯体痛、桓侯遂死(传道人自我关顾的四个步骤)

随手引用一组数据。从前也引用过,不过这一次是2022年的updates。采用二手数据来源,https://www.pastoralcareinc.com/statistics/ 工作时长:90% 在55-75小时,还不能算996。(**90%**of the pastors report working between 55 to 75 hours per week. (Pre-Covid-19)) 工作心态:84%是加入007待命(84% of pastors feel they are on call 24/7.) 对家庭的影响:80%认为做传道人对家庭有负面影响,包括而不限于孩子们不愿意去教会。(80% believe pastoral ministry has negatively affected their families. Many pastor’s children do not attend church now because of what the church has done to their parents.) 隐私:65%觉得没有隐私,全家都没有隐私。只能做全职表演艺术家。(65% of pastors feel their family lives in a “glass house” and fear they are not good enough to meet expectations....

July 7, 2023 · 4 min · eddy

事工哲学(157)| 大都市与提摩太的坚守

拿但业对他说:「拿撒勒还能出甚么好的吗?」腓力说:「要不你来纽约看看!」 中文播客之中,据说最热门之一是“不明白”(bumingbai)。而我听得比较多的是不相信(unbelievable)。 这一期的“不相信”邀请了三位嘉宾谈论Timothy Keller。在跑步机上听了一段,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 Keller写了许多书,对大都市文化中的教会和大都市文化情结的基督徒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那本《婚姻的意义》实际上是他在教会里做婚前培训系列讲道的整理。与一些知名的巡回传道人和名牧不同,Keller一直扎根在纽约救赎主教会,一周接着一周地讲道,很少巡回。所以,他对上帝的话语有许多的思考和碰撞,并不像有些牧师去到哪里都是一两篇讲道,一生不过出版一本畅销书。 Keller是不断与纽约互动的基督徒,他也常年组织或参加读书会,向不同的人学习,在观念上不断成长。 关于Keller,我的回忆也许到此为止了。相关的文章(全文搜索有Keller名字的)如下: 事工哲学(1)——讲道 John MacArthur | Beth Moore :关于有些老牧师80多岁还站讲台迟迟不能退休,而Keller和John Piper能顺利退休的评论。 不平衡的讲道(7)|每次讲道都是耶稣为中心/整全的福音:Keller和C.S.Lewis异端问题。 不平衡的讲道(10)|如何学习提摩太凯勒的讲道:我对Keller的翻译,Keller对我讲道的影响。 神学翻译的内卷和自废武功:我为何不再翻译Keller。答案很简单,救赎主城市植堂运动太重,而翻译的收入太低。 并非书评(6)|文化护教中心与文化护犊中心:如何消费Keller,同时背离Keller的理念。 事工哲学(156)| 大都市与精神生活:对于保守基督徒知识分子而言,这是肤浅的马克思主义者Keller,还是关注社会公义的行动派Keller? 语言的贫乏(2)| = 思想的贫乏:如何抄袭凯勒? 低端护教学(23)|翻车现场(三周年纪念版):凯勒的退休生活…… 不平衡的讲道理(13)|再论以JD为中心的JD:在我有限的见识之中,凯勒 = 以JD为中心的JD,其他人的讲道似乎是心向往之,而力不能胜,东施效颦,而西子捧心。 剩下的,就是推荐这个阵容庞大,预告精彩的座谈……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ne 8,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56)| 大都市与精神生活

这段时间,或者说上次的“五金建才”之后,一直在思考大城市植堂的问题。 来自边远小城的提摩太和来自文化中心大数的保罗,在进入都市植堂之后,表现完全不一样。有的时候,我们会用性格差异来解释,比如提摩太后书中的“刚强起来”——对了,如果感兴趣,当然可以读一下这篇“出来与起来”。但在我看来,提摩太的胆怯或许更多是文化背景差异造成。 今年以来,多多少少涉及到几个有关的问题。比如,农村信二代基督徒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大都市,对传统信仰进行反思的问题;小镇神学生(不是小镇做题家)在大都市神学院里的社会性转变问题;美国大农村海归神学生在大都市的反向适应问题;把特大型城市重庆当作宣教目的地(从基督徒比例而言,的确是一个妥妥的未得之城),从对等规模的大都市(北上广)以外城市的教会前来开拓的传道人适应问题,在大都市社会化之后的传道人有着强烈的留下愿望(类比海外神学生不能面对回国的具体挑战以及子女教育的落差)……这种调整并无优劣之分,就像反向调整同样的困难,使得许多传道人在都市里动弹不得,以为所有基督徒都有至少本科以上学历,理解道学硕士课程或要理问答易如反掌,参加读书会如鱼得水,不知道也不关心城市边缘的文化与处境。 一篇值得注意的社会学名著是西美尔在1903年写的“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一篇翻译得不是太好的参考在这里)。对于我所感兴趣的传道人生活形态与都市生活的脱节,引用一段吧: 最重要的是,不同利益的人群必须把他们的关系和活动统合在一种高度复杂的组织中,当这些人群聚集在一起时,精确的算计就显得非常必要。如果柏林市所有的钟表以不同的方式突然坏掉,即使只有一个小时,城市的所有经济生活和联络都市中断很长的一段时间。另外,一个明显的只是外部的因素——距离遥远——也会造成所有的等待、失约导致白白耗费时间。所以,如果不是最按时地把所有活动与各种相互关系统合在一种稳定的和非个人化的时间表里,都市生活方式是不可想像的。在此,整个思考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再次变得显而易见,也就是说从存在表面的每一点看——无论它们多么紧密地独自依附于这表面——人们可以从表面的探测进入心理的深处,以至于生活的所有最平凡的外在性最后都与关于生活意义与方式的终极决断有关联。准时、工于计集、精确是由于都市生活的复杂和紧张而被强加于生活之中的,而且它不只是最密切地与货币经济、理性性格有关。这些特征也使生活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并且有利于排斥那些非理性的、本能的、极端的特征,也有利于排斥这样的冲动:从内在决定生活的模式,而非从外在接受生活的一般的和模型化的形式。尽管在城市中以非理性冲动为特征的极端个性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无论如何,这种极端个性与典型的城市生活是对立的。在此意义上,对大都市而言,强烈地憎恨像罗斯金(Ruskin)和尼采这样的人是可以理解的。这些人物天生只能在非模式化的存在中发现生活的价值,而非模式化的存在是不能以适用于所有相同者或相似者的精确性来加以界定的。憎恨大都市与憎恨货币经济以及现代存在中的理性主义,在原由上是相同的。 In view of this fact, the lack of the most exact punctuality in promises and performances would cause the whole to break down into an inextricable chaos. If all the watches in Berlin suddenly went wrong in different ways even only as much as an hour, its entire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life would be derailed for some time. Even though this may seem more superficial in its significance, it transpires that the magnitude of distances results in making all waiting and the breaking of appointments an illafforded waste of time....

June 2, 2023 · 2 min · eddy

事工哲学(155)| 广告的困扰

关于目前的两个微信公众号,“Reach2O”,“跨文翻译Kuawen”为什么不是主内公号的问题,从前已经说过。比如,可以参见 Q:家人,平安。我在主里成长时间很短,这个公号是干嘛的?……看不懂 A:这个公众号啥也不干。一般都是主里时间较长的读者会看。 Q:有学习的微信群吗? A:…… Q:平安!可以请教您一下在您的领受中三自jh是否是不圣洁的呢?还有天主教是否是异duan,盼望能了解一下您的看法 A:…… Q:你微信、QQ多少? A:…… 作为一个非主内公号,我是一个也不能回答。不过昨天有位朋友(按照其自述,也是经营主内公号的)提到,我的公众号有“易经八卦广告”,最好是屏蔽掉的问题: Q:我们的文章如果可以屏蔽广告,可以在公众号里面关闭这些信息,对于我们基督徒并没有什么益处。 A:抱歉,暂时不会屏蔽广告。广告信息请自动屏蔽,广告收入还是对我这个非主内公号有些益处。 Q:您不是基督徒?我可以这样理解吧? A:你想多了 Q:非主内是怎样理解?直接说是或者不是就行。 A:我是基督徒。 Q:恕我直言,多有打扰,我觉得可以挣些广告钱,比如流量一类的,但是作为这种易经算卦的广告在您的文章里,我感觉不合适。我不知道其他读者怎样看。我也是公众号运营者,据我了解,广告是可以屏蔽一些。希望谅解。谢谢。 这个对话系列是我今年来最长的私信聊天了。感谢这位朋友的好意和大度。 简单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放广告。 首先,一个干干净净的阅读体验,在微信平台是不可能获得的。许多文字上的审查和限制,使得微信成为一种勉强的引流平台。希望有更好阅读体验的读者,应该订阅https://eddyemma.com,或者订阅https://t.me/kuawentrans。博客是更少限制,更多文字,更早发布的平台。微信公众号最多是一种暂时的导读。 其次,我转发文字的两个公众号都是朋友给我使用的。我自己的那一个已经在沙漠风暴行动中被Brava Team kicked doors。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日常负责审核这两个公号的团队也是不同的。有的文章在一处可以发,而另一处不行;有的文章在一处发出,然后秒删,而在另一处发不出来……我觉得微信公号团队在处理的时候,不同城市是有不同策略的。所以,我亲切地称呼两个公号为:广州租界;汉口租界。 但两位好友(H&H)冒着一点(不大不小的)风险将自己的公众号租借给我发文章,我就决定在篇幅够长的文章里无限制地加入微信广告。这样一来,H&H多少会有一点收入,尚不足以敷衍日常的奶茶自由——这是我进入租界的应有之义。 第三,微信的广告是根据读者阅读习惯、搜索习惯和消费习惯自学习的。我试过,即使只选择“读书”,“教育”,微信发布的广告也很不堪。但现代人应该都练就一身过硬的少林武当跆拳道功夫,在阅读的时候自动屏蔽跳过广告,就像打开电视(备注,我家从来不打开电视)或任意app的进入界面一样,对于广告内容完全忽视为好。当然,如果读者朋友愿意点击任意广告,H&H会有些额外收入,进一步靠近奶茶自由——但这是optional,而且花时间去点击广告,显然是很不值的事情。 最后,为了首尾呼应,再说一下。干干净净,没有自我审查的阅读体验,在eddyemma.com。请在阅读任何微信文章时,快速拉动到最后,点击“read more”,直接跳转博客(当然,如果您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还是可以先支持,再跳转……)。 C.S.Lewis的妹妹Emma.TWJ说过,“If we find ourselves with a desire that nothing in this weChat platform can satisfy, the most probable explanation is that we were made for eddyemma.com.”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y 18,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54)| 怀璧其罪

懷璧其罪 過於着急的推廣〝好的〞課程,材料,或者毫无铺垫地推出一位外來”會唸經”的仁波切,在與目標羣建立關係之前,就憑藉不完全信息的想象,打算〝揀選〞跟隨自己的門徒,歸正別人的教會,甚至push某種與福音無關的政治意識形態甚或行動,就如同卞和懷璧,急於售與帝王之家,不過三載失去兩足,四季哭瞎雙眼,而璧終不售。璧無罪,懷璧亦無罪,維懷璧待售,急不可耐的心態不可耐。 故事与现实不同,亚萨要求我报身份证,肯定是报不出来的。所以我反问他,“你是陪跑还是领跑?”如果有人需要他陪跑,请自行咨询,亚萨是个不错的陪跑者,保证你要求他跑一里,他会免费陪着跑2里,还送一件印着“跑了2里”的“二里”衣。我自己对一切陪跑不太感兴趣,但显然这样的事工放在合适的处境之下,是大有价值的。 话说在汉语处境之下,我从事神学翻译工作,对于汉语(作为巴别塔下第二大语言)神学资源之丰富,质量之高,深有体会。这年代,只要有微信就可以闭环获取“超级震撼!1000张图表解读摩西五经创出利未申一看就懂!”这样优秀无敌的资源,读图时代不用看书,秒成神学大家,无论讲道带查经组织小组,绝无一丝滞碍。或者,年轻人追求上进,工作之余夜读悬梁,随意投入时间,无论学术水平,日久没有不卷成神学博士的。 神学培训早已不是蓝海,甚至比法老车车马马追赶之下的红海还要更红。据说每年的新约研究会出版1000本专著,此时的学术,不是缺乏资源,而是缺乏指导引路的导师。 但导师无论是自我推销还是借助“小号”上线,似乎都不是坦途。近来听闻两三个案例,涉及大的教会远程接管资源不足的小教会,或者予以“规正”,或者分裂式“植堂”,或者借着“网络事工”对势单力薄的本地教会造成冲击,或背信弃义单方撕毁协议共识,承诺的资源不予到位,倒是已经要求被归正一方租了“大房子”…… 保罗老师对以弗所诸位长老(以及现代那些孤单无助、资源匮乏、一线城市以降的传道人)的劝勉值得一听: “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远程建制派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我流泪劝你们三年也挡不住你们寻求远程“归正”之心。 那些有远见的远建派,学习约拿吧,除非真的在大鱼腹里住过三天,宁可做躺平舱底远走他施的五月花,胜过瞬间归正了尼尼微。 软件行业50年前就知道,世上没有“银弹”,只有人月神话。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y 12,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53)| 局域网边界

所有事工都有边界。保罗老师在以弗所待了三年半,哥林多待了一年半,但基本上不去雅典,也没去歌罗西。彼得老师倒是周游四方,四处行右手相交之礼。 关于网络的边界,略微有些困扰,但关键的问题或许在于从来没有真正见过面,许多事情就无法讨论,进退失据。 有一次,一个朋友突然加了我的微信,询问我是如何度过“属灵虐待”,医治“宗教创伤”的,而且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结尾是这样:“你又能跟谁交通呢?是闷在心里自己走过来的吗?” 我已经做过一个公开讲座,讨论这个主题,能说的都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说过了。而上面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涉及许多(甚至他人的)隐私,实在是不方便向陌生人分享——至少在当时的情绪中,我并没有准备分享。所以只能简单地回答说,因为不熟,我也不做咨询,无法讨论这样隐私的问题。 但我随后还补充了一句“没有恶意”,担心因为彼此的期待不同,让这位朋友受到伤害。 有时候会有朋友在公众号上用私信提问。一般而言,我不会有时间回应,所以设定了一个自动回答: 抱歉,因为工作繁忙,所以不会及时回答私信。请添加另一个可以留言的公众号Reach2O。若有重要沟通,请使用安全邮箱发送邮件给我。 但有一些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比如,有朋友私信我如下(隐去一切可能联系身份的信息,单纯是文字): 但近来我已经不大使用“Heresy”这个术语,更多的时候会选择“cult”,表示实践上有些问题,但教义上看起来不错的组织。这个问题也不展开了。 关于上面的问题,我的回答自然存在三种可能性。第一种是完全地沉默。不是没有答案,而是无法回答。 第二种是坦率地回答,但为了同样的安全缘故,答案是这样的: SZJHBYDSYDBGYXRKNSYD, ETZJHXRBSYDESWMDXD. 第三种回答比较机智,但也没有大用,就是按照Mat 22:16-22来抖机灵: 请给我一本《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请问,第35条说的是什么?……这样,请按照第36条将互联网的归互联网,局域网的归局域网。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April 27,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52)| 爱、教义、不可饶恕的罪

算是读书笔记,也算是简单的思路整理。最近有几件事情,特别是今天的一件事情,有些让人不知所措,需要思考。 至今还有一些认识的朋友深陷在属灵虐待的教会里,难以自拔。朋友圈看见好几位未曾谋面的朋友,常常用不甚清晰的话语控诉教会的控制与属灵虐待。偶尔一次找到我,但我无法提供任何帮助。或者说,没有人能继续待在一个这样的教会里,只是偶尔找我这样有些经验的幸存者谈谈,就可以自己成为其中的幸存者。没有人可以不动手术(或者化疗放疗),仅仅靠着偶尔的止痛药治愈肿瘤。要讨论幸存,首先需要离开吧。 说起某些义正严词,“吾爱吾撕,吾更爱真理”的网红基督徒,或者“不在真理(教义)之下就没有正常的爱”的内邦人,Dr. Ken Garrett有个有趣的分析。他说,从上个世纪开始,教会如此看重教义,乃是为了反驳“耶和华见证人”、“摩门教”等异端。本来教会习惯使用“爱的果实”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异端,但耶证和摩门的人极其友善,在道德上似乎高于其他(如果不是无懈可击,至少是梁木和眼中刺的反比),所以正统教会无法可想,只能从审核教义入手——三一论,基督论……whatsoever。这样做了100年的后果,就是如今的景象了。我们可以同意99.9%的认信,只要一点点不一样,就在外人的注目之下分崩离析,互道一声宗教术语包装过的粗口,彼此拉黑…… 于是,我们就有了所谓教义“完全”正确,但实践上一塌糊涂的教会。对于某些我们中间的有些人而言,罪是分了等级的。“罪”就是“罪”,但有一些“罪”比其他的“罪”更平等。比如,旧约和新约谴责最多的罪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是“骄傲/傲慢”,因为它阻碍了谦卑悔改,使得人无法逃避审判。其次大概是贪财算为万恶之根,可以引人离开真道,还带来愁苦,把自己刺穿。再次大概就是“从起初就是说谎的”了。但我们还是可以毫无负担地为了一些更为平等的“罪”,鼓舞大家都去支持一个傲慢、偷税、说谎、奸淫的总统候选人——而且还是对岸的。 爱能遮掩许多的罪——You need to catch the fish first before you clean the fish.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April 25, 2023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