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真言 | 为羊舍命的联想

许多年之前,我设想过一个简单的比喻,记录在《事工哲学(7)——为羊舍命,还是为狼舍命?》。其中的故事段落引用如下: 有一位牧人担心狼来伤害羊,就严严实实地修了羊圈,认认真真地照顾和保护自己的羊,心中预备着为羊舍命。他心里想着,万一狼来了,我真的丢了性命,是否就可以保全所有的羊呢?于是,他也训练羊群,让他们变得强壮,安排他们在狼袭来的时候,四散逃跑的路线。 第二位牧人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他训练、鼓励、带领群羊,一道进入森林向大灰狼发起进攻,希望可以赶走大灰狼,建立一个羊掌权的森林。他的羊和牧人一样勇敢,跟随牧人一起进入了森林…… 请问,牧人的责任是保护羊群,为羊舍命,还是定意要赶走大灰狼,不惜为狼舍命? 请问,羊的责任是跟着牧人进入狼群打仗吗?若狼要把牧人吃掉,羊应当怎么办? 有人说,第一位牧人和他的羊之所以安全,是因为第二位牧人和他的羊勇敢地与狼作战,狼若不跨过他们的尸体,就不能越雷池一步伤害其他的羊。所以,所有的羊都应当离开第一位牧人和他修好的羊圈,进入森林里参战吗? ——eddy的儿童故事集 但最近翻译约翰福音注释,似乎有了新的想法。在繁忙赶工期之余,简单记录存档…… 9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耶稣使用了两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里,他是门。凡从门进去的就是牧人。但这个比喻所对照的是正常进门的牧羊人和翻墙而入的“盗贼”。所有的牧羊人(宗教领袖)都要首先通过门进入,或者说,他们自己先要藉着上主得救。 另一方面,羊也是从这门出入的,在耶稣看守的羊圈里,他们没有危险,也没有失去自由,而是按着丰盛的恩典出入、得草吃。 11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捨命。 在第二个比喻里,耶稣是好牧人。这里的好牧人是唯一的。别的牧人也可能是“好牧人”,但并不要求他们为羊舍命。 唯有这一位好牧人,他所强调的主要特征就是“为羊舍命”,而且是主动的、自愿的。 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权柄捨了,也有权柄取回来。 其他的牧羊人无论如何夸口,他们的舍命都是“情势所迫”或某种挑衅意义上的“碰瓷”。他们既无权柄舍去,更没有办法可以取回来。于是,无论是逃亡还是在某种隐喻意义上“舍命”,他们都可以算作 撇羊而走;狼攫羊,亦驱之亡…… 这就是我对几年前那个儿童故事的新认识。也许是因为我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几岁,所以他们需要新的故事或者故事新编了。 最近对一群神学生上课,对他们将来服侍的劝勉是这样,“不进去,不出去”。是为他们将来做事的六字真言,或者他们将来面对现实处境时需要回应的生存挑战和精神抉择。 约翰福音的第10章注释已经翻译完。一共930节,其中脚注占了43%,共402节。所以我实际的工作大概是528节。原文有18,069个英语单词,但需要翻译的只有9,299个字。翻译成为汉字,大概16,578字,汉英比为1.78。 翻译用时大概为15小时,自我校对用了1.5小时,这一章总共用了16.5小时。 按照这个速率,一小时产出正好1千字汉字,或者560个英语单词。 我目前的翻译流程并不利用chatGPT来辅助,因为这些工具固然可以更快地输出(主要是不知疲惫),但却无法完全信任。一旦起了完全放手的心,就可能被大语言模型的幻觉所欺骗,轻易放过错误(特别是微妙的神学错误)。翻译不在于一时的精进,而在于长期的自律和端正。但偶然遇见难解的句子,我是会问问chatGPT的。只是从整体上看,大语言模型**提高了翻译的质量,但并不节约译者的时间,反而加大了成本,提高了劳动强度。**这事以后再说。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anuary 30, 2024 · 1 min · eddy

和合本翻译研究 | 我又行了,我又会了

28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28 I give them eternal life, and they will never perish, and no one will snatch them out of my hand. 28 κἀγὼ ⸂δίδωμι αὐτοῖς ζωὴν αἰώνιον⸃, καὶ οὐ μὴ ἀπόλωνται εἰς τὸν αἰῶνα, καὶ οὐχ ἁρπάσει τις αὐτὰ ἐκ τῆς χειρός μου. 29 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29 My Father, who has given them to me, is greater than all, and no one is able to snatch them out of the Father’s hand....

January 28, 2024 · 1 min · eddy

《Recovering from Biblical Manhood & Womanhood》项目更换模式,停止筹款并发起退款

我就诚实地坦白交代吧。 昨天在博客和两个来自租界的公众号(Reach2O,Kuawen跨文翻译)上提到 为2024年的自选项目《Recovering from Biblical Manhood & Womanhood》筹款。但很快友商就和我联系,澄清了一点误会。这个项目的资金已经有安排,同时友商也希望维持一贯的低调做事风格。所以我暂时拿掉了昨天的文章(待会儿将值得保留的部分copy&paste出来)。因为时差和通讯方式的问题,我今天早晨才确认了项目的下一步走势,书还是会继续往下翻译,只是我的工作要轻省许多(在出版以后写个书评?)。 所以,今天清晨,我做了退款。支付宝是最容易的,很快就处理了。部分截图如下: 现在还有一笔¥28(xm)和一笔¥49(思言)的赞赏,我没有渠道退回。另外一笔¥400(Laura…),我觉得是另一个熟悉的朋友,正在询问(update:不是她)。另外,Zelle有一笔$80(YING M…),我无法退回。请看到这个消息后及时和我联系,我需要退款给你们。 很抱歉。昨天的文案我也写了2天。按照我在讲道工作坊提倡的一贯方式,这篇文案就是应当在昨天出现,早一点或者晚一点都不太好。 (我希望自己的讲道有着比较强的“此时此地”感,基本上这周的讲道换到下一周来讲就过时了;这里的讲道换到另一个教会去讲,就有点合不上缝的感觉。) 再次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在不到8小时内,我们就筹集到10%的经费,可以支持项目正常地工作下去。但诚实地沟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彼此代祷,才是一个翻译项目可能做完的最重要因素。而克服贪婪的第一件功课,就是透明而及时地沟通,让更多的人可以监督。我为自己有一个很小的群,群里有几个很好的朋友(特别是没有见过面却能信任的朋友)而安心。他们第一时间讨论了我删掉筹款文章的事,所以昨晚我可以安心地睡觉,早晨也可以安心地退款,沟通一点彼此的想法。 单单说自己“对神负责,在神的全家尽忠”是没有益处的,在上(或者平级)没有任何监督的服侍是危险的。昨天有位读者和我讨论王明道、边云波时代的家教,认为当时的教会并非靠着可靠的监督“制度”而圣洁,而是靠着高举“福音的悔改”。这我不能完全赞同,因为这样的说法需要太多的历史预设和实践神学(社会心理学)定义,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更容易落入教条主义。这事以后再说吧。 我可以承诺的是,《圣经女性观的形成》和《澄清圣经男性观与女性观》仍然在出版计划之中,若是神许可,今年会出版。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也再次为不成熟的项目筹款而道歉。不过这事实在值得高兴,我做梦都想着不用筹款,专心做自己相对喜欢、略微更擅长的神学翻译。我要预备讲道了,不多说了。 下面就是昨天文章的支离破碎: 两年以前,“跨文翻译和朋友们”一起翻译了《圣经女性观的形成》一书。在我的想法中,这本书是为了今后5-10年,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圣经女性观”议题时,预先准备的一点文本。目前看起来,虽然“平等主义”和“互补主义”还没有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热点问题,但在“互补主义”立场上,泛福音派已经预备了若干文本,比如Kevin DeYoung(凯文·德扬)的《教会中的男女角色》,以及遍布互联网上的若干文章。而从女性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的材料,似乎所见不成比例的稀少。 许多阅读过《圣经女性观的形成》试读版的读者,都在询问我此书何时可以出版。自从2023年初定稿以来,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出版渠道。有一个和跨文翻译非常友好的机构,因为某些原因,委婉地拒绝了这本书,大概是担心这个题目会引起读者的讨论,影响其他书籍的销售。这是我完全可以理解的担心,毕竟每个出版机构都有自己树立的品牌和核心读者群,比如“橡树”主打经典文本,“找到啦”偏重童书和婚姻家庭,“八福”主要在出版助力教会、建造门徒的书籍……,如此等等。甚至有一次我手中有一个可能的翻译项目,询问一位合作过的译者是否可能参加,他明确地对我说,只对改革宗/清教徒作品有兴趣,只想翻译这个方面的书籍或项目。 …… 《圣经女性观的形成》,我这里在做书稿的第三遍编辑工作,由资深编辑朋友Annie担纲。 简单介绍一下《Recovering from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的背景。Amiee Byrd出自改革宗长老会,一度在PCA教会里,后来转到更保守的OPC教会。2013年她出版了一本帮助女性理解福音的书籍,《Housewife Theologian: How the Gospel Interrupts the Ordinary》,立场应该还是很改革宗,也很保守的。但随后,她就像美南浸信会的Beth Moore一样,在自己的教会和宗派内部遭遇了激烈的攻击,甚至有人建了一个facebook群,专门每天来谩骂批评她(以及其他女性作者)。这事说来话长,这里不详细分说了。2020年,她出版了这本《Recovering from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2020年是美国大选年,也是此书,杜梅兹《Jesus and John Wayne: How White Evangelicals Corrupted a Faith and Fractured a Nation》,Beth Barr《圣经女性观的形成》(2021),Beth Moore《All My Knotted-Up Life: A Memoir》(2023)等一系列女性作者从自己的宗派(或神学院)传统中走出,不再写作《Housewife Theologian》或《Praying God’s Word Day by Day》一类灵修泡泡糖,开始讨论更严肃问题的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才是更值得与《请君重作醉歌行》对读的文本。...

January 26, 2024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59) | 译者的自信

昨天在高铁上,临到重庆北站的时候,艾莉给我发来信息,首先是“新约教义进展”的修改稿,然后是几点说明: 你老人家确实是资深译者,文字行云流水,天花不乱坠。佩服…… 我的做法是,前33页中英对照看,后面只看了中文。为了进度,也是放心你的翻译,也是为了对照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唯一的遗憾是,这个稿子竟然跨年了。 我对着屏幕理解了半天,回她说,“好紧张呀。刚下火车,差点心肌梗塞。看来这是夸我呀。” 她说,“😭,至于嘛你!” 先是,我在一个月前(12月3日)将新疆旅行时赶出来的初稿交给她。她看了一周,对我说,“这个翻译水平不是你老人家的常态吧?只是为了赶一本教材出来的应急之作吧?你忙你的讲稿,空了再说。我只是觉得作为教材,很多地方需要改得更清楚。机翻要不得🤦‍♂️” 我只好惭愧地说,“抱歉,我是赶得急。这是唯一我没看一遍就交出去的稿子。” 她就不怒反笑,“我聽到這個反而放心。因為如果你持定的質量不高標準的話,國內神學翻譯就木有指望了。但應急之作我就完全理解,我受夠了的是了那些覺得隨便翻一下,修一下可以了的譯者……我現在天天讀的一個很重要的作品,就需要不斷地去看英文,改譯稿。” 过了一天,她说不看了。“我看完第一章,修改了,仍然觉得没法看。你的机翻比例怕是有点高了……你关机了,我正好不喜欢打电话说这话。” 那时我正在乌鲁木齐飞回重庆的路上,当然,不对话也免了我的社恐。 她给我3个方案,并且影射我坐飞机不接电话,然后就关机了: 方案a:你要赶进度24号,那你拿回去重新整一遍,然后给我22,23,24三天过一遍。 方案b:另外找个高手帮你24号完工 方案c:我继续老牛拉破车,完工无期。因为基本每句都要中英文对照,然后重新修改。暂定2-3个月也不为过。全文我通读了一遍,除了题目,其他都确实坐飞机的时候多。你老人家慢慢想。回头有需要就打电话。我现在起,半小时之内无法接听电话。 作为一个不敢吱声的资深译者,我只能抱歉地解释说,“谢谢,不用麻烦你继续了。我自己来吧。我看看你的意见,然后思考和悔改。这书就是我正常工作流程产出的。只是有些快,而且没自己review一遍。抱歉让你受折磨了。” 她说,“言重了,就语言表达而说,没有多受折磨。而且可以继续干。折磨我的是时间。……另外,我记得Joseph和我说,他翻译的时候,都不会机翻。说这是你老人家的谆谆教诲。但是我看你这篇,不知我是否判断错了,很多是机翻后顺了一下?这就和我看到网上的很多公众号的文章差不多。这个态度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继续硬着头皮诚实地解释,“机翻总是在场,可以参考但一般不太使用。这是现在的标准工作流程了。等我下一版出来给你看效果。” 那几天正在海南休假,但因为这书翻译质量过不去,所以我一点也没有休息好,甚至没有时间睡觉。同时,我正被chatGPT-4所困惑,正在思考翻译流程和质量的把握,多少有点不知所措。 我仔细地重新过了一遍译稿,输出了第二稿。大概是这样的: 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你是对的,第一版质量不行,让你见笑了。 她说,“你不要我继续给你看稿子了?只留一个批评家的名声给我了?下周就可以干活儿。” 过了一会儿又说,“小问题一个:这一稿是你改的,还是有人参与帮忙?语言习惯似乎和你平时的精炼稍微有点点区别。我不是挑剔啊,只是想验证一下我对语言的感觉是否准确。” 但我一想到覃老师这样在小学教授语文的老师对我说“每个字都认识,一句话也看不懂”心里就发痛。所以我对艾莉说,“是我改的。我为了适应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可以采用更多的意译和解释。” 记得某一天艾莉催稿说,“还要不要我继续看?” 我抱怨说,“我怕你了。严重伤害我的自尊,情绪和健康……” 她就中途打断说,“凭我对你的了解,万不至于和自尊,情绪有关。健康是因为我无能为力帮你,才让你受累赶工吧……” 我们的聊天就聊死了。难道我非得争个输赢,一定要坚持这事和译者的自尊有关? 这个故事对我来说有两个教益。第一,交稿之前必须自己先看一遍,iso-17000:500还是需要的。第二,在调整流程期间,翻译质量可能会大幅下降,这事必须小心。第三,我的第一稿真的翻译得不好,幸好有位能直说的朋友。第四,如果不是那么着急,我还是可以做个好译者的。第五,翻译心理学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领域。心态一旦不稳,翻译的质量就可虑。第六,译者是需要朋友的。要在业内立足,害怕批评是不行的。最近在微读的群里批评了一位从前合作过的译者翻译的文字。对事不对人,书名和出版社我就不说了。希望日后我的朋友也这样爱我和对待我的文字: 去年写了14篇“神学翻译杂谈”,平均每个月一篇多一点。这些年下来,拉拉杂杂也有100多篇了,可在“神学翻译杂谈”页面去看看。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anuary 4, 2024 · 1 min · eddy

2023年的跨文翻译

提要:跨文翻译“失望”的一年。12个项目,11本书,10位合作译者,4个合作出版机构,2所神学院,1个在线查经事工。Office成本,$2,200;翻译项目成本:$25,000。 今年几乎是“失望”的一年。我自己的翻译字数应该不多,大部分都是为了别的译者看稿去了,或者翻译一点遗漏的文字。随着第一个term即将结束,在其他事工上消耗的精力剧增,已经到了打破平衡的边缘。下一个term或许将不得不调整策略了。我自己的翻译文字主要在Morris的“Gospel of John”,进度不算快,目前到了54%,13,800句,还剩下11,385句可以结束。其他项目里除了《新约教义进程》的时间太紧张,无法假诸人,这一年的其他工作都是别的译者完成的。 合作了10位优秀的译者,做了12个项目,其中包括11本书。总体上与译者的配合是很愉快的经历。与橄榄华宣的编辑冠宇的沟通也很友好良善。大概我的贡献仅在于每一本书都仔细看过,从跨文翻译交出去的作品都经过我的仔细修改,虽然有的客户不愿意支出第二位译者独立编辑的成本,但我为了保证跨文翻译的品牌,仍然采用了一样的交付流程。 另一方面,译者们多多少少缺少和客户打交道的经验(没有那种“翻译质量上佳,奇货可居”的甲方心态与及时而高质量交付成品的纪律),所以“跨文翻译”在某种意义上看,也像是一个松散团队。但这样的团队并没有组织起来任何的“团建”活动,所以算不得什么。 到得年底,所有应当付给译者的费用都是结清的。有两次似乎是拖延太久,因为别的事情忘掉了向客户交稿和提交发票。译者(或者编辑)也不好意思提醒,过了一段时间才问我,让我很羞愧。原则上,我自然是希望“付给工人的工价不要过夜,拿了人家的衣服作当头不要等到太阳落水时归还”,但这样的事情就怪那位不存在的“小编”好了,罚了他10个月的工资,我自己先付给译者,再等待和客户的结算。 2024年我会研究一下chatGPT等技术对于翻译流程、效率和(时间、经济)成本的影响。这事还有待评估,所以不能立刻承诺翻译费率的降低。许多工艺都是一样的。工业化之后,手工技艺就消亡了,成为“文化遗产”。但暂时看来,高质量翻译还无法立即被替代。 2022-23年。GARY M. BURGE, GENE L. GREEN. The New Testament in Antiquity, 2nd Edition: A Survey of the New Testament within Its Cultural Contexts. 2nd Edition.(译者:Andrew)。中心学坊/橄榄华宣。 2020-2023。R.King。《赐予生命的领导力》。跨文翻译出品(陶陶,Eddy)。橄榄华宣2024. 2022-2023。B.Barr《圣经女性形成史》。跨文翻译出品(Alice,懿彦)。待出版。 2023。 Dr Milton V Uecker《以基督为中心的幼儿灵性发展方法:教师手册》。跨文翻译出品(Eve)。CIU教育学院。 2023。《新约教义进程》。跨文翻译出品(译者:Eddy。监督:艾莉)。众筹方式自出版。2024年免费上线eddyemma.com。寻找出版社。 2023。清教徒神学院,《释经学在线课程视频》。(译者:Moses)。2024年中文MA。 2023。Loui Hodges, 《Reformed theology today》。(译者:Moses)。以前的版本不太好,请这位译者完全重译了一遍。橄榄华宣2024. 2023。《福音派心智的丑闻》。(译者:任小鹏;初次校对:Eddy;再次校对:Luke)。各种艰辛。今日佳音2024. 2023。Wayne Mack, 《Preparing for Marriage God’s Way》,(修订版:恩琪)。橄榄华宣2024。 2023。Bible Study Fellowship-Revelation,(译者:懿彦)。 2023-24. Leon Morri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December 29, 2023 · 1 min · eddy

新约教义进展 | 译后记

新约教义进展 | 前言 新约教义进展 | 第1章 新约 新约教义进程 | 第2章 整体审视四福音书 新约教义进程 | 第3章 福音书蕴含了后续一切基督教义的种子 新约教义进展 | 第4章 使徒行传:使徒教导的基础 新约教义进展 | 第5章 使徒行传:使徒福音教导的本质 新约教义进展 | 第6章 新约书信:圣灵对教会说话 新约教义进展 | 第7章 书信揭开了历代的奥秘 新约教义进展 | 第8章 启示录:从审判到全体的完美 新约教义进展 | 尾声 新约教义进展 | 译后记 2013年冬季学期,我在哥伦比亚国际大学选过一门乔治·慕理博士(Dr. George Murray)的“高级讲道学”课程。我们在亚特兰大救世军总部上课期间,慕理博士会找机会和学生一起用餐聊天。我记得他说,有一本书是他每年都会重读一遍的,名字叫“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New Testament”,作者是一位英国牧师,托马斯·伯纳德。 这书是19世纪晚期的作品,原文现在已经进入公版。我一直打算翻译此书,但这些年来忙于其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动机。 2023年,我和Luke讨论在New House做一个针对职青基督徒的工作坊,在“四福音书之和谐”和“救赎进程”两个题目之中,我们偶然选择了“救赎进程”。 “救赎进程”算是哥伦比亚国际大学(前身是哥伦比亚圣经学院)的王牌课程。从哈奇教授(Buck Hatch)在1950年代开设这门课以来,这门课就一直是CIU学生最热爱的课程之一。在哈奇教授之后,杰克·莱曼博士(Jack Layman)继续教授这门课。在莱曼博士退休之后,由唐·豪威尔博士(Dr. Don Howell)担任主讲,现在则是凯文·迈克威廉斯博士(Kevin McWillians)博士讲授。 这门课也是CIU毕业的校友在宣教工场上针对不同文化和族群宣教的时候使用最多的处境化圣经培训之一: Author Philip Yancey, in his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Jesus Read, says that Buck Hatch was the one “who first opened up to me the delights and mysteries of the Old Testament....

December 19, 2023 · 1 min · eddy

新约教义进展 | 尾声

新约教义进展 | 前言 新约教义进展 | 第1章 新约 新约教义进程 | 第2章 整体审视四福音书 新约教义进程 | 第3章 福音书蕴含了后续一切基督教义的种子 新约教义进展 | 第4章 使徒行传:使徒教导的基础 新约教义进展 | 第5章 使徒行传:使徒福音教导的本质 新约教义进展 | 第6章 新约书信:圣灵对教会说话 新约教义进展 | 第7章 书信揭开了历代的奥秘 新约教义进展 | 第8章 启示录:从审判到全体的完美 新约教义进展 | 尾声 新约教义进展 | 译后记 这本书带领我们从新约的开头行至结尾,从伯利恒的摇篮直到上帝之城。我们看到,新约收集了各种类型、源于不同场合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藉着各个阶段的进程,这个计划逐渐完整的显明出来,并按照自然的先后顺序向前推进。 首先是道成肉身者的显现——在四位见证人的共同见证下,福音书在最清晰的亮光中,以最简单的形式陈述了耶稣在世间生活服侍的事实。这见证本身也是循序渐进的,在最后一部福音书中,人物的光辉更加耀眼,事实的意义也更加清晰。 然后,使徒行传宣讲基督是完备的救主,是世人的避难所和生命。基督显现之后果在使徒行传中得到总结精炼,此书也呼召世人相信福音,并且因此而得救。凡领受福音之人,就彼此进入一种新的关系。他们成为一体,渐渐长大,成为一个圣洁大公教会,并在其中共同生活。 他们所进入的新状态需要阐释,在教会里开始的新生活需要教导。使徒书信承担了这一任务。书信回答了初次委身基督之人普遍存在的疑问,让原本笼统的信仰变得明确起来。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教会而言,新生活的迫切需要都得到了满足。我们认识到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人应当如何喜乐的思想和生活。 最后,作为基督肢体的一员,我们发现自己参与到高于个体的伟大集体生活和历史之中。我们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与现实冲突的宏大计划中,但这计划此时此刻还无法实现。因此,我们最后的教导来自先知预言,认识到终极的问题不是我们个人如何得救和得胜,而是整个战役将如何展开。启示录向我们预言了一座圣城,在其中,救赎达到了终点,救主找到了他最后的喜悦;在这座圣城里,人性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神圣的应许得以成就;在这座圣城里,理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在上帝的同在和荣耀中得到了完善。 世人无法把握这些教义;随着基督教义的进展,我们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世人的无知。世界将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对待基督,以自己的方式解释基督的显现。它也许会听闻和接受基督传讲的大致说法。但它无法接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藉着圣灵在基督里生活,也无法忍受基督的国度与其自身的对立。 随着信徒共同体越来越坚固,按照圣经所推进的教义路线不断成长,他们与世俗道路和思维习惯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值得为之而后悔吗?若按照今世的精神,我们可以在教义上取得何种进步?它又能将我们的灵魂引向何处?若没有圣经,我们将只有模糊的欲望,却没有任何对应的实际;怀着伟大的想法,但只是停留在思想上;我们的心中将充满不确定和困惑,精神上留下无法克服的空虚苦恼。只有顺着上帝留下的书面话语,满怀信心地循序渐进,才能引领最软弱或最聪明的人进入基督里,享受无比福乐的生命,进入上帝之城的最终荣耀。 当圣经学者领悟到这些叙事、书信和异象实际上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并维持着刻意设计的相互关系,凝聚成一个有序、渐进和完整的教义方案时,他的思想就与上帝的思想建立了有意识的联系。这样,圣经表面的多样性就会被本质的统一性所掩盖。许多书卷变成了一本书,许多作家变成了一位作者。我们将不再单单是一群对马太福音、保罗或约翰著作抱有批判兴趣的学者,而是成为更有信心的基督徒,怀着神圣的喜悦打开我们的主和救世主耶稣基督的新约,并且当我们从他手中接过这永生之书时,我们仍然可以听到他说:“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他们”(约 17:8)。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December 19, 2023 · 1 min · eddy

新约教义进展 | 第8章 启示录:从审判到全体的完美

8 启示录:从审判到全体的完美 “我(约翰)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 ——启示录 21:2 这句话打开了先知预言最后的异象和圣经最后的教导。主对门徒的应许是,他从父那里差来的圣灵,不仅要引导他们明白所有的真理,还要向他们显明将要发生的事情。我们发现,这个应许将分为两个阶段成就。正如书信是对“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 16:13)的保证一样,“[他]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约 16:13)也在启示录中得以应验。启示录延续了贯穿新约的历史预言路线,乃是整本圣经预言的最终完善。 我们已经看见,我们的主在肉身中所说的话,是后来所有教义所依托的实质。可以说,它们是新约以后各章节的标题和摘要。正如书信中所有伟大的教义都可以在上主不同的讲论中发现的点滴珠玑,启示录的主要轮廓也藏在基督谈论自己国度将来历史的比喻和话语之中。 当他坐在橄榄山上,望着眼前的耶路撒冷,他的门徒来问主说,“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甚么豫兆呢?”。在马太福音24章的回应中,他给了这一小群将来要代表基督教会的门徒一生最后的演讲,为他们勾勒出历史预言的轮廓,其内容及特征,将会支配篇幅更大的启示录对于历史的解释。 与教义性教导一样,使徒见证也确保了预言性教导的统一性——福音书时期的教师,正是后来赐下启示录的同一位教师。我们不仅从主的话语中看到后来的启示录各种教导的浓缩表述,也不仅从他那里得知他的这一部分教导将由他所差来的圣灵继续完成,圣灵会向我们展示将要发生的事情;而且,启示录开篇特别用心地告诉我们,当上主最后一次亲口赐下他的教导时,他向教会保证在他启示的话语中,有他真实的同在。 “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启 1:1),这句话重复了福音书一切教导之基础,同时也是“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他们”的具体应用之一。约翰作为揭露将来之事的主要先知,再一次看到了主耶稣熟悉的形象,以及基督周围环绕的威严审判象征。因此,圣经正典中先知预言的连续性,与教义发展的连续性一样清晰,都以耶稣道成肉身的话语开始,都因耶稣在圣灵中的话语而完善。但是,如果预言有别于教义,那么预言在一本关涉教义的书卷中将占据什么地位? 只要把先知预言视为预先说明的事实(无论其内容如何难解、本质如何被象征所包装),就可以让我们在处理预言与教义之关系时,采用处理历史或事实记录与教义的关系类似的方法。在福音书中,教义和历史关系最为密切,因为福音书的教导全部建立在历史事件之上。福音书教义的基础是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实:耶稣死了,升天了,他要再来,他将在荣耀中作王。这些都是不争的外部事实。通过对我们内在意识的影响,借助其功效或应用,这些事实进入了教义的领域(教义一词,在这里按照我们通常的用法理解)。如果耶稣为了担当我们的罪而死,如果他升天是为我们在上帝面前做中保,如果他会再来审判我们,如果他将在荣耀中作王,成全我们的救恩,那么这些事实本身对我们来说,就不再是外在的历史了。它们将作为我们整个思想体系和感觉习惯的基础,并在教导这些事实的过程中,成长为一种教义体系。从整体上看,预言的进展与教义的进展紧密相连,以至于一个方面的进展在某种程度上必然涉及另一方面的进展。然而,预言和教义仍有某种区分。 我们无意在此详细解释启示文学,只想说明有关未来启示的一般教导之意义,并指出圣经最后一卷中对这些教导作了何种补充。以前的经文揭露了主耶稣基督的救主身份——他不仅是个人灵魂与身体的救主,也是教会全体的救主。他显现的最终结果不仅表现在每一个人获得的平安、圣洁、与基督的团契以及承受永恒基业等事实上,而且表现在一个共同体的形成上——一个使人的灵性得以建造的社群,一个荣耀上帝的国度。福音书的比喻和箴言似乎告诉我们,上帝的国度有着自己的生命和目的、历史和命运,与每一位身处其中的成员都有关系。在使徒行传中,上帝的国度逐渐现出了端倪。一个荣耀的社群建立了起来:上帝之家,永生神的教会(提前 3:15),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 2:22)。它不仅仅是许许多多独立个体的拼凑,而是作为基督的身体,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弗 4:16)。它具备一种集体人格,可以更完整地显明救赎的全部结果,因为她是自己所深爱的基督之新娘,基督为她献出自己的生命,叫她可以献给自己,毫无玷污、皱纹,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弗 5:27)。 照此看来,与其说教会是为了个人的缘故建立,不如说个人是为了为了教会的缘故加入。它的完美和荣耀,它对基督工作的充分回应,它对上帝旨意的实现,构成了其中每个成员存在的意义和目的。这种思路贯穿了新约书信,将个人性救恩的教义发展到更高的形式。然而,这一教义在书信中并没有完善,需要启示录继续阐发和结尾。 感受到自己属于一个集体,有着超越个人的共同历史和命运,往往会把个体思想推向未来、展望历史的发展、期待荣耀命运成为现实。当理想与现实处境之间存在强烈反差时,我们的思想尤其如此。若现实在某种程度上让人失望,我们会更热切地转向更光明的未来,力图超越黑暗的笼罩,竭力要看到地平线上闪耀的光芒。谁不对现实感到失望呢?于是,教会的前景越发光明,开始迅速地成长!既然这场运动的开局如此良好,我们自然对最为光明的未来抱有最高的期望!但我们很快就发现,当最初的冲突过去后,更多的冲突接踵而至。与黑暗势力漫长疲惫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会让人更觉痛苦。信徒必须预备分担基督的苦难,有火炼的试验临到身上,却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 但对教会来说,内部的恐惧将更有破坏性。那些早就自称接受了福音的人,需要重新接受上帝神谕的教导。他们正从恩典中堕落,重新成为罪和律法的奴仆。有些人已经转而追随撒旦,剩下的人即使没有什么大的过失错误,也令人忧伤地陷入冷漠,被世俗精神所吸引。“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腓 2:21)。争吵不断,分裂蔓延,人们奉基督和真理的名互相挑衅,嫉妒纷争。基督教思想与世上小学、东方哲学随意地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异端。有人像雅尼和佯庇抵挡摩西一样抵挡真理,心地败坏,在真道上是可废弃的。也有许米乃和腓理徒之辈,偏离了真道,说复活的事已过,就败坏好些人的信心。虽然使徒写下了当时的实际和事物的可见趋势,再明白不过地提示了教会历史的走向,同时,他们的预言性暗示也使得教会的前景愈显黑暗:圣灵明说,在末后的日子,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其道德败坏的程度,甚至可能压倒福音的影响;那时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圣灵还说,在主的日子以前,必先有离道反教的事,并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他要抵挡主,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里,自称是神。那不法的隐意已经发动,敌基督必要到来,甚至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他们既不认父,也不认子,连买他们的主也不承认,“将我们神的恩变作放纵情慾的机会”,自取速速的灭亡。 凡读过这些书信的人,都不会对教会后来的历史如此走向而感到意外。在这些著作中,我们似乎并没有看到净化大气的短促风暴,而是感觉整个天空充满了暴雨将至的紧张和死亡气息。每时每刻,邪恶势力的爪牙都更加嚣张。他们越聚越多,毫无驱散的迹象。或者,换一种比喻,我们看到己方军队的领袖已经参战,但他们的获胜并没有任何保障。新的攻势正在形成,新的战术正在战场上实施,而新的敌人正不断涌来。远处的山丘黑压压地聚集着许多人,那些死战不退、倒在阵地上的人发出最后的劝勉,呼吁后来者同受苦难,好象基督耶稣的精兵,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争战。 随着我们翻阅更多的书信,越来越多的迹象向我们指示了未来。在福音书的教义完全澄清、个人性救恩已经圆满、教会的理想品格得到最清晰的光照和分析之后,外部历史之阴影正在加深、迫近、越发浓重。保罗在提摩太后书中的遗言,彼得在第二封书信的最后话语,以及约翰和犹大的书信,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历史趋势已经可以清楚看见。就此而言,这些著作构成了启示录的前奏和过渡。 因此,当我们阅读启示录的时候,我们期待从中找到它必须回应的答案。我们读到这卷书的时候,不再单单是个体意义上活在基督里,知道他活在我们每个人里面;我们也作为他身体的一部分,参与到教会的集体生活中,定意在其中变得更加完善,在教会的荣耀中,将荣耀归给我们的主。然而,为了这种完善和荣耀,我们不得不经历世上的混乱,在邪恶不断的攻势和变化之下徒然地等待。我们周围发生的事件究竟有何意义?历史的终局会是什么?我们所盼望的将会实现吗?在一个渐进发展的教义体系中,每个阶段都自然而然地建立在前一个阶段之上,因此上帝所赐教义的最后一部分,将会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 我相信,比起今日而言,或许可以这么说,启示录所假设的心态、愿望和人心的需要,在过去的教会里显得更为普遍,也更加明显。我们这个时代的虔诚生活似乎过分局限于个人生活范围内。我应该被上帝宽恕、得救和成圣,我的事奉应该蒙上帝悦纳,我应该安详死去、在基督里得安息,我应该怀着毫无羞愧的信心迎接他的再来——这些都是合理愿望,值得期盼不朽生命的我拥有,而福音也为它们提供了保障。但敬虔生活远不止于此。它使我成为基督国度的一员、上帝之城的公民。我的内心应该有一种意识,与这一地位匹配!我应该在感情和精神上突破个人的历史,与更大的历史联系起来,因此更加渴望基督的国度降临,上帝之城的彰显。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启 1:3),但这福分唯独属于那些念了、听见又遵守的人。 这是阅读启示录所必须的心态,理解它的先决条件;当这些条件满足之后,我们就可以指出启示录在教义上的主要特征,以说明它如何满足我们的盼望与需要。这些特征虽然各不相同,但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启示录的教义是关于终末成全(consummation)的教义。 首先,启示录教导我们,耶稣赎罪之死是历史走向终末成全的原因。但这是一种教义的进步吗?难道基督伟大牺牲的性质和功效还没有充分地揭示出来吗?在个人救赎的意义上,情况自然是如此。然而,这卷书展示了个人救恩和普遍救恩之间的联系,讨论了它们共同的道路。新约书信已经清楚地阐明,个人灵魂的救赎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就的,更为具体的说,我们是藉着他的宝血得蒙上帝的救赎。在书信中,他死亡的牺牲和挽回祭是我们与上帝和好的永恒原因,也是我们获得一切祝福的源泉。 启示录开篇的荣耀颂赞,“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启 1:5),为接下来的内容设定了基调。当历史异象展开之后,我们需要寻求一位可以打开上帝封印之书,实现历史终极目的的大君王。“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象是被杀过的”(启 5:6),他的形象唤起了歌唱,“你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在地上执掌王权”(启 5:9-10)。 异象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启示录的开始直到结束,通过漫长的冲突和得胜,凸显出“羔羊”乃是这位征服、审判和统治全地者的荣耀称号。是羔羊为我们争战并得胜:在羔羊的愤怒之中,君王和列国纷纷逃跑。他的仆人靠着他的血得胜,用他的血洗净袍子,穿着白色的衣服站在他面前,并将救恩归于他。在羔羊的生命册上,写着得救者的名字。圣城是羔羊的新娘,是他的妻子。主神―全能者和羔羊要成为城的殿,城里的光,生命水的河要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永远不停地流出来。约翰反复提到被杀和流血的羔羊,于是我们从这个称号明白了最重要的教义——个人得救的根据也是普遍救恩的基础。基督牺牲之死在个体信徒心目中的地位,与它在教会历史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一样。他为我们得胜,在我们中间作王,成就万物的复兴,因为他首先为我们献上了自己。看哪,这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其次,我们在启示录里得到了历史终末成全的教义。换句话说,除了先知预言的历史事实之外,我们还有价值远超前者的尊贵解释,涉及到历史之目的。此书是有关眼见之事与未见之事如何关联、地上之事与天上之事有何牵连之启示。这个启示将两者融合为一出伟大的戏剧,使人类的行动和可见之事的进程一半被掩盖,一半被揭示,其中间插着属灵力量或荣耀或可怖的工作,围绕着我们四周,为着永恒的利益而争斗。我们被带到天庭之上。上帝在天上的圣殿敞开,我们看到地上发生的一切都来自天上的斗争。在天上,封印开启、号角催促、宝碗倾倒而下,操控着教会与世间万国的变迁。随着此书的深入,我们越发清楚地看见,地球乃是天国之中光明黑暗相争的战场。对于邪恶势力的存在和行动,我们得到的启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古蛇作为一方,羔羊则是另一方。同样的光照,在显明我方首领和救赎者的行动时,也照亮了敌人和毁灭者的行动。通过所见之事与未见之事的联系,我们可以从周遭混乱的场景中发现某种计划和目的。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组成部分,即主的降临以及随之而来的胜利、审判和恢复。 启示录是一部关于我主耶稣基督将要再来、施展大能的启示之书。“看哪,他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他”(启 1:7)。这句话是此书的关键。写给七教会的书信(象征着整个教会在不同境况下的遭遇)全都根据这一句话来定基调,它是那速速临到的上主在说话。接下来的异象指向了同样的终局,全书最后一句话则回应了开篇的表白,证明这正是全书的主题和目的。“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阿们!主耶稣阿,我愿你来!”(启 22:20)。基督徒其余的向往盼望,都与此景密切联系。被造之物从眼下的呻吟苦难中蒙了解救,我们的身体得赎,在圣洁的共同体中得以完善,内在本性的更新以外在的形式实现——所有这一切的盼望,都有待于他的再次显现。 虽然之前使徒的著作将我们的盼望隐约地指引至此,但从前它仅仅针对我们的个人生命,而且面向上帝的国度和整个世界。在这里,它却成为万物的归宿。恶者更充分的暴露和敌人一时的得胜,都是为了基督的到来而预备。尽管人们对历史发展细节的解释存在分歧和不确定性,但我们仍然认为,这是一部关于主耶稣基督大能降临的历史。虽然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握有确据,知道基督必要再来,但在急难、责罚、凌辱的日子,在先知预言的最黑暗时期,我们需要更为专心地定睛在福音的保证上面。 基督再来的教义本身是一个得胜的教义,而得胜则是末世教义的典型特征。“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 16:33)。这句话是上主在最后的讲论中留下的遗言,从此之后,我们要从他仆人的行动、举止和言语中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他们与这世界及其中执政的、掌权的角力,但却摆出得胜征服的姿态,知道他们的主已经战胜了仇敌,在十字架上胜过了对手。因此,他们靠着爱他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 8:37),并且明确宣告自己的信念说,“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么?”(约壹 5:5),“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壹 5:4).在启示录中,这种精神得到了更明显的体现,因为在那里,虚设的胜利变成了上主及其子民眼见为实的凯旋。写给七教会的书信中每一个应许都是留给那“得胜的”,而最后一封信将得胜的仆人与他们得胜的主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一体:“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就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启 3:21)。在预言性异象开始的时候,羔羊展开书卷,代表了胜利的结局。第一个异象就是一位得胜的征服者要出征讨敌,随后尽管他会面临诸般冲突战争,我们对于他最后的得胜已经有了把握和预期。我们得知,他们“胜过他,是因羔羊的血”(启 12:11)。我们听见他们高奏凯歌,手舞棕榈之枝,直等到最后一战中他率领天军横扫天下。随后,得胜者洋洋归来,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 19:16)。 但一方的得胜将是另一方的失败和定罪,所以在启示录中也有审判的教义。今世的君王受了审判。这句话可以作为全书很大一部分内容的总结。基督以世界之王的身份施行审判,于是这世界落入他的审判之中。邪恶势力一度占领这个世界,以及基督必要审判这个世界,在新约之前的作品中已经越来越清晰地体现出来,特别是到了最后两封书信(就是彼得和犹大的教导里),上主公正审判的庄严宣告,已经成为震耳欲聋的雷鸣狮吼,完整回应了我们在旧约中早已多次听见的全部先知预言。 我无需特别引述启示录中贯彻这一教导的方式,也不必提说邪恶势力如何以各种强大形象出现,更不必多说上主投下的各种灾难、惩罚和最终的毁灭。基督再来之宣告,一开始就注明了世人之遭遇:“众目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启 1:7)。这样的语气贯穿了全书。世界并没有一声不发地在上主面前消化,安静地变成上帝的国度。相反,这世界将化为灰烬,承受全能上帝烈怒的酒榨,落入烈焰硫黄的火湖。而且,审判不仅要落在执政掌权的邪恶力量上,也要落在人间万族头上;不仅临到每一个国家,而且落在每一个人身上,落在每一个没有记录在生命册上的人身上。凡不承认这世界将因为背叛上帝而遭致毁灭,拒不接受基督愤怒审判将要成为现实之人,必然会将这整本书从正典中剔除,同时也不得不将前面的每一卷圣书中大量充满生命力的部分撕去。 世界末日作为终末成全教义的一部分,其诸般特征在书信教导的基础之上有了明显的进展。但只有当先知的预言越过耶和华的日子那至大至终的危机之后,这种进展才最为清楚地被我们所看见。主的再来并不是我们将要面对的最后一件事情。当他再来结束这个时代之后,当争战已经得胜、审判已经完成、万事都已过去,世界的最后结局才会显现出来,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归根结底,“复原”才是此书的终极教义。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启 21:1-2)。就此,我们来到全部圣经教导的顶点。在这最后一步,从前关于未来如何的教义将拥有清晰的定义,给出令人完全满足的答案。人性将要完全——不仅是个人的,更是整个社会的完善。上帝之城出现——圣洁之城!人性发展的真正趋势要成为现实!上帝古老的应许要全部成就! 请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在此书最初读者的语言中,“城”这个词意味着什么。一个城就是一个完整构建的社区,有自己的居民,建有一组形式各异的建筑物,表明其生机勃勃的生活。它是一个成熟社会最完美的实现形式和最典型的代表,在其中,人与人彼此依赖,关系交杂,协作增进了每个成员的福利,并确保合一的共同体生活。如前所述,城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养活自己的居民,也是人类最高福祉的条件。 无需赘言,现实中的城市是如何乏善可陈,我们也无需讳言其失败的原因。在这个堕落的世界里,所有族群都饱经外忧内患,经受过各种冲击创伤,往往只能依靠暴力和压迫他人才能勉强存活下来。历史不过是人类社会的记录簿,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庞大帝国不断地走向灭亡。它们兴起又消失,另一个帝国在留下的废墟上重建,最后也化为泡影。甚至从该隐出发建立第一个城市开始,这一无穷无尽的循环就再也没有停止下来。谁要是对曾经和现在遍布人类世界的社会成果进行考察,一定会精疲力尽、心灰意冷,几乎无法从社会的进步和世人的经验中预见到人类社会完善的一天。 然而,人类的天性就是要实现自己受造的倾向,满足自己的盼望。历史让我们绝望的地方,圣经为我们打开了希望之门。事实上,圣经正是一部预备上帝之城的冗长历史记录。从这个视角来理解,圣经的内容将更为清晰。我们习惯把圣经视为一部个人得救的指南。它的确有此功效,但其目标远不是如此简单。它向我们呈现的不仅是个体的恢复,还有社会生活的复原:上帝所创造的不仅是人,还有上帝之城。它所呈现的社会或城市,并不仅仅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而是有其自身的存在和生命;上主在其中得了满足,人也在其中完全实现其命定的目的。天上的耶路撒冷,在上主而言是新妇,是羔羊的妻子(启 21:9),在人而言,是人类共同的母亲(加 4:26)。随着它的出现,上帝启示的救赎之路上升到顶点,而人类的历史也在此终结。因此,圣经的最后几章通过完成全书之前篇章所绘制的蓝图、揭示前面所有步骤所达到的结果,宣告了圣经的统一性。 若是从圣经中拿掉最后“天上耶路撒冷”的异象,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段落、一段崇高的描述、一个重要的启示,还是全书的结论、让之前的一切得到解释和证明的最后安排。于是,我们手中将只剩下一个未完成的计划,在其中人类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神圣的预备也没有取得充分的成果。对于那些不满足个体生命完善的人来说,如果圣经的结尾没有为我们建造一座上帝之城,上帝的启示就不无遗憾,反而留下了许多未得解释的事。但圣经没有使我们失望,它什么遗憾也没有留下。伟大的终末成全历历在目。从最初人类的盼望直到上帝的各样预备,全都无一例外地指向终局。 在这神圣故事的起头,信心之父亚伯拉罕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紧随其后的是那些与他同为应许后嗣之人。他们在世上仿佛客旅,好象在异地居住帐棚,因为他们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来 11:10)。到了时候,神圣的目标逐渐变得坚实起来。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拣选的民族,一个上帝亲自构建的政体,一座圣城,一座上帝的圣殿。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景象——通过上帝奇妙干预和圣灵的激励,这个属世的预表系统被分别为圣,得了荣耀。然而,我们是希望看到先祖盼望的实现,还是希望看到他们所预表的一切恩赐成就?先知和诗人给了我们答案,然后是福音的确认,最后是上帝亲自出手,将整个旧约体系从地上扫除。当约翰写下这段文字时,当圣经最后出现的新耶路撒冷不再是旧耶路撒冷的重建,而是作为预表之事的成就时,旧的系统早已不复存在。 这个异象告诉我们,在蒙选的子民看到他们永久居住的城之前,世间的大戏要先结束,这个时代将要过去,上主要降临,死人要复活,审判要临到,现在的天地要销灭,新造的世界将要出现。 而眼下还是预备的时间。还有许多未竟之事,需要耽延许多的时日。上帝预定了一个新的社会,要从众人之中将其成员一一找出,并将他们聚集在一处。他们也要经过试炼磨砺。将来社会的基础,必须他们亲手劳碌奠定。这个完美社区要建立在人与上帝关系的恢复上,也要靠着他们彼此无私的连结。罪已经摧毁了真实的关系,他们必须在废墟之上重新理清头绪。这事的成就,就在耶稣基督里!代偿和赎罪,和解和救赎,这些术语说明了基督中保之工如何帮助我们修复与上帝一度破裂的关系。凡接待基督耶稣,承认他是主的人,就因此进入了恩典之中。罪不再使他们与上帝隔绝,视同陌路。上帝要转脸向着他们,他们也要转向他。他们与天父相交,也藉着圣灵与圣子合一。上帝住在他们里面,他们也住在他的里面。这样,首先是每个孤独的灵魂在基督里与上帝恢复了关系,随后,当圣徒相聚一堂,上帝的宝座和被杀的羔羊将住在他们中间,他们的共同体要得荣耀,而上帝要永远与他们同在,永远做他们的上帝。 人不仅需要恢复与上帝的关系,还需要加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好。要了解人类的堕落给每个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只要看一眼世界史或社会史的任何一个片段就足够了。不要说全地遍满强暴,就是法律和司法机构本身也无法公正待人。保罗说得不错:律法不是为义人设立的。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恶行,根源在于人性的堕落。如果我们可以恢复普遍的正义和爱,那么个人内心的幸福和完美就有了保障。基督徒将在上帝之城里得到安全保障,城里的每一个人都将是义人,那里的爱将永不止息。 在这个阶段,上帝的教导显然集中在公义慈爱的品格培养上,以福音为基础,激励人彼此相爱。命令的总归就是爱——爱才是人生的最高成就,是上帝育人的目标。这一目标并不奇怪,因为现在的生活预示着未来,而未来我们要生活在集体社会里,住在联络整齐的一座城里(诗 122:3)。因此,对于接受福音的人而言,上帝已在他们的心中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团契基础,教育他们养成爱的习惯,为将来之事做好准备。为了强调当前工作与未来福音应许之间的这种联系,我们的主委托最后一位在世的使徒作为圣经最后一卷的作者——他既是主要的教师,教导我们要爱自己的弟兄,也开了我们的眼,使我们看见福音最后成就的完美。 因此,这个世界是为预备上帝之城而搭建的脚手架。在今世,福音的基本原则得以建立,天国的子民被招聚在一起,受训和预备停当。与此同时,所有的道德品格都在冲突和日常经验中得到了锤炼,但在最后的烈火和永恒的审判将罪恶永远清除之前,虚荣的自负和邪恶的狠毒还有展示自己的空间。待到巴比伦大城倒塌,上帝之城将显现。 如果个人的幸福是人类最高理想,那么回到恢复原貌的伊甸园,也许就足以让新天新地的居民安居在旷野,躺卧在林中(结 34:25)。这种对人类幸福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人的脑海中,他们厌倦了社会的混乱、腐败和苦难,甚至认为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人性完美的障碍——事实上,这个世界几乎就是邪恶所生长的身体。因此,人从自己的本性出发,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希望简化一切社会关系,喜欢描绘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天堂,并要求重新恢复伊甸园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大多数宗教也都以这种方式承认了对人类社会的绝望,无意识中承认自己的计划缺乏真正的社会基础。但上帝的启示并不被启示领受者的期望所影响。尽管其他方案回避人性深处发出的最高呼唤,但上帝的福音定意要实现人性的最大需要。它不仅命定了个人幸福,而且要完善成就整个人类。在全书结束的时候,它预言永生上帝已经为自己的儿女预备了一座城,一个新耶路撒冷。...

December 19, 2023 · 1 min · eddy

新约教义进展 | 第7章 书信揭开了历代的奥秘

新约教义进展 | 前言 新约教义进展 | 第1章 新约 新约教义进程 | 第2章 整体审视四福音书 新约教义进程 | 第3章 福音书蕴含了后续一切基督教义的种子 新约教义进展 | 第4章 使徒行传:使徒教导的基础 新约教义进展 | 第5章 使徒行传:使徒福音教导的本质 新约教义进展 | 第6章 新约书信:圣灵对教会说话 新约教义进展 | 第7章 书信揭开了历代的奥秘 新约教义进展 | 第8章 启示录:从审判到全体的完美 新约教义进展 | 尾声 新约教义进展 | 译后记 7 书信揭开了历代的奥秘 “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 ——哥林多前书 1:30 上面提到的经文包含了整个书信集赖以成立的基本思想,并赋予其教义特征。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这一部分圣经与新约前面的部分相比,有何特别之处。 如果我们把这些书信视为神的话语,那么就必须考虑它们对教义进展之贡献,因为它们不可能只是简单地重复以前说过的话。它们或者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或者对从前传授的内容加以解释、扩充和重新安排。为此,有必要通过几个重要的实例来加以说明。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福音书教导我们基督是如何向世人显现的,并为接下来的属灵生活预备了条件和材料。我们把随后的使徒行传看作历史性教义,让我们认识到使徒如何向世人传讲基督、总结基督显现的后果、依靠圣灵的见证来宣告基督,并把凡接受基督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教会,开始新的生活方式。接下来,我们发现书信加入了教导之中,作为圣灵对成为信徒、进入教会之人的教训。它们是为了教育那些已经开始属灵生活的人——他们已经在基督里蒙召、分别为圣。我们已经看到,基督呼召保罗作为书信的主要作者,本身就意味着这一部分圣经将要教导基督在天上的职分和事工,以及当他在地上的工作完成之后,圣灵在世间的职分和事工。因此,书信的实际教导内容必然与福音书或者使徒行传性质不同。正如基督的显现要为基督传讲的福音让路一样,在世人接受了基督传讲的福音之后,我们在基督里的生命将会向我们敞开大门。书信正是以新生命的存在为前提,这生命同时存在于共同体与个人身上,而书信的教导将培育和发展新的生命。因此,书信的每一页都表达了同样的基本思想,“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相信,他们彼此已经进入了一种新的属灵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从何而来?在基督耶稣里! 在基督耶稣里!这寥寥数语的宣告,具有重大意义和无穷后果。让我们试着说明它所表达的实在,因为这句话不是什么象征性言语。这是一个事实陈述,它在属灵意义上的实在性,与我们的身体在世上的存在一样真实。生动地意识到这种实在性,乃是书信无处不在的特征!基督已经显现、被人传扬和接受。那些接受他的人不仅仅奉他的名字被称为基督徒,学习他的教训,追随他的榜样,或者分享他的恩赐。他们甚至不仅仅是一群因他的死而得救赎、有份于他的荣耀之人。这些都是外在的联系,让我们这与神隔绝的生命与他建立关系,就像一个人因另一个人的教导、施舍或行动,于是二者之间产生了某种关系。但是书信的预设是,耶稣的信徒不再仅仅过着一种与他的圣洁生活平行的外在生活,而没有与他在生命上相交。如今他们是在基督耶稣里了,他也在他们的里面。 在基督活在世上的日子将尽时,他预言门徒将会在接下来的时代里获得一种明确的意识,乃是他从前与他们同在时,他们不曾知道的:“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约 14:20)。书信是对这个应许的回应。它们的作者,是那些照此预言知道这事,并根据这种新认识来思考一切主题的人。作为基督的信徒,他们分享他所做的一切、拥有的一切和完整的存在。他们与他同死,与他一起复活,与他同住,在他里面与他一同坐在天上。当上帝注视他们时,他们的生命是藏在基督里的——在他里面的人,就不再定罪了。他们因他的义而称义,靠着他的爱来爱人。因他是上帝之子,他们也成为上帝的儿女,与他一同继承天上的基业,不久之后,将在他的荣耀中与他一同得荣耀。他们在基督里拥有这种地位,连同他们现在和未来蒙福的保障,都是出于上帝的永恒旨意,在创世之前就已经预定。 正如我们在书信的字里行间时常感受到信徒在基督里获得了新的地位,照样,基督住在信徒里面、与他们整个内在和外在生命同在的感觉,也渗透在书信的每一页里。除非他们是上帝的弃民(被上帝拒绝之人),否则他们一定知道耶稣基督在他们里面。他们现在活着,但不再是他们自己,乃是基督在他们里面活着(加 2:20)。他是他们的力量和诗歌。基督的内住是通过圣灵实现的,所以教导基督在我们里面的经文,同样可以说圣灵在我们里面(罗 8:9、10),或者圣灵在我们里面,我们是基督身体上的肢体(林前 6:15、19)。 因此,藉着两种不完全对等、但彼此交织的关系,“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人的生命成为在基督里的生命,并藉着圣父圣子联合这更高的奥秘,显明我们是在上帝里的生命:“到那日,你们要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当我们翻阅书信时,我们会看到这一天已经到来,认识到耶稣所预言的事成为了现实。这个观念构成了书信所有表述的基础,书信作者看待每一个主题的视角,基督徒评判所有品格和行为的标准。 尽管福音书已经事先为我们做好了准备,使徒行传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如今我们才真正进入了这个新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我们从未达到的教义高度。在福音书中,我们仿佛站在那里,看着一座宏伟大厦渐渐崛起,逐渐熟悉其外在轮廓和细节。在使徒行传中,我们看到大厦的门次第打开,人们蜂拥而至,进入自己的避难所,在其中安置家园。在书信中,我们仿佛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观看它内部的装潢,因为看见可供我们使用的器物是如此丰富,心中惊叹不已。我们是在基督耶稣里了。不久前矗立在我们眼前、吸引我们进入的大厦,如今成为我们站立的地板、呼吸的空气、赖以生活、动作、存留的日常事物。 教会在基督里;她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基督里。他们藏在基督里,在基督里得蒙保守。他们在基督里得拯救、成为圣洁。他们在基督里扎根、建立和完善。他们的道路就是在基督里的道路。他们的信心、盼望、爱、喜乐甚至整个生命都在基督里。他们的思想、言语和行动都在基督里。他们的劳苦,他们的忧愁与喜乐,他们的得胜征服,都在主里。他们在主里彼此接纳,彼此相爱。因着这包罗万象的共同纽带,人与人之间最疏远的距离被拉近了。受洗归入基督的人,就是穿戴了基督;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他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它的影响遍延至整个行动领域,因为上帝的子民无论做甚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藉着他感谢父神。他们所持有的真理就是在耶稣里的真理,引导他们的旨意就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对他们的旨意。最后,若有人去世,他们是在主里死去,在耶稣里沉睡——他们是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当他再来时,上帝也必将他们与耶稣一同带来,他们要在同一位耶稣基督的生命里,与他一起作王。 “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这不是一句教义陈述,而是对生命的总结。这是我们现在的生命吗?福音呼召我们活在基督里,在他里面享受我们拥有的一切,并实现我们将要成为的一切。教义在各个方面明显进展,无论是进入更深的层次,还是涉及更加广泛的领域,都带有这一基本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福音书里的拯救通常是病人的身体得了医治,但它们指向基督在属灵世界的类似工作。在有些情况下,人们的信心还在较低的层次上,所求之事不过是疾病得医治或从死里复活(这个词在这里不具终极性),但耶稣仍然宣告他的罪得赦免了。福音书也包含具体的邀请和断言:那实实在在对人说话的耶稣,也是要来拯救世界,寻找挽回失丧之人的基督;他呼召世人来就他,好因他的名得生命;信他的人不被定罪,永不灭亡,反得永生。福音书不时提到这样的话语,暗示了救恩的方法。例如,福音书会提到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他要像旷野中的蛇一样被举起,凡仰望的人就可以存活;他要献出生命,作为多人的赎价;他要用自己的血立一个新约,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然而,在阅读书信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为基督教义在整体上获得的确定性和发展所震撼。到这时,人们已经接受了伟大真理的第一方面,相信主耶稣会赦免罪孽。如今他们正继续不断地发现新的洞见,越发知道灵魂最初在福音中找到自己的安息与喜乐并非空泛的保证,而是有着值得探索的深度和广度。随着上帝之道不断地借着基督拣选差派的解读者(使徒)引导他们,他们越发清晰鲜活地看到自己的救恩是如何坚定在基督的工作上,知道自己的信心如何成为得救的不二法门。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一个关键问题上——罪人如何获得上帝的公义。书信的各种表述都肯定了基督赎罪工作的真实性,论证的每一环节都体现了这样的思路。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罗 3:25)。我们因上帝之子的死亡,得与上帝重归于好。我们因他的宝血称义。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弗 1:7)。我们这些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弗 2:13)。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 5:21)。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加 3:13)。基督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 9:12)。基督既然一次被献,就担当了多人的罪(来 9:28)。他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来 9:26)。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前 2:24)。你们蒙赎,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 1:19)。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壹 1:7)。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约壹 2:2)。...

December 19, 2023 · 1 min · eddy

新约教义进展 | 第6章 新约书信:圣灵对教会说话

新约教义进展 | 前言 新约教义进展 | 第1章 新约 新约教义进程 | 第2章 整体审视四福音书 新约教义进程 | 第3章 福音书蕴含了后续一切基督教义的种子 新约教义进展 | 第4章 使徒行传:使徒教导的基础 新约教义进展 | 第5章 使徒行传:使徒福音教导的本质 新约教义进展 | 第6章 新约书信:圣灵对教会说话 新约教义进展 | 第7章 书信揭开了历代的奥秘 新约教义进展 | 第8章 启示录:从审判到全体的完美 新约教义进展 | 尾声 新约教义进展 | 译后记 6 新约书信:圣灵对教会说话 “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罗马书 1:1-7 这段话是一封书信冗长署名的开头和结尾,标志着一系列使徒书信的开端。这个署名形式与前一卷书形成了紧密而有机的结合;通过前一卷书,我们已经知道保罗是耶稣基督的仆人,蒙召为使徒,特派传上帝的福音,并让他去到罗马,亲自在那里为福音作见证。若有人曾经仔细研究他在使徒行传中对自己所传福音和采取立场所做的说明,再来考虑他在罗马书问安部分就同一立场发表的简明陈述,把上帝特派自己所传的福音描述为,“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无疑将更深刻地认识这封书信与使徒行传的关联性。使徒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就像他在前一卷的历史叙事中一样,坚定地沿着旧约之预言和历史路线,以之为出发点,阐明以基督复活为源头和应许盼望的圣灵时代,宣告万民都当信服这真道。 当我们从使徒行传的历史转到使徒著作时,这种连续性见证尤其重要,因为历史从教义中获得意义,而教义从历史中获得权威。使徒行传中的人物和事件之所以重要,因为他们乃是基督为阐明福音真理而命定的。但是他们要阐发的真理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撇开耶路撒冷会议的辩论和保罗在米利都对长老们的劝勉,使徒行传记载的所有演说都是写给那些还没有成为基督徒的。这样看来,基督已经被传给世人——但论到基督,教会将如何言说教导呢? 这个元素在使徒行传中尽付阙如,尽管我们自然想要从中找到线索。考虑到其中提及许许多多的教会,保罗绝大部分辛劳都是为了建立它们,坚固其摇摇欲坠的信仰,这样的缺失尤其显得注目。例如,路加告诉我们保罗在以弗所待了两年,在哥林多停留一年半之久,在他们中间教导上帝的话语,几次重访自己创立的教会,给他们许多劝勉,长期在教会或弟兄家里传道。但是我们没有任何保罗在教会里讲道、教导和劝勉的细节。考虑到我们有着保罗在不同非基督徒群体里布道的样本,我们很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有任何一例告诉我们,当人们信主之后,该受怎样的教导。但是,那些认为圣灵规划了整本圣经的人不会贸然发问,因为他们看到,这个遗漏是圣灵计划的一部分,他要通过收集使徒书信,以更有价值和完美的方式为我们提供这些信息。 书信是写给那些已经成为基督徒的。本章开头的引文将他们称为“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随后的书信接二连三的在问安部分重复这样崇高的称呼,提醒我们将要面临的文本,会用深奥的教义来包围我们。无论这些著作在教义上表现出怎样的进步,这个事实才是关键。它必须在主题上有明显的进步,切合因基督显现而给人的良心带来的必然后果。 当我们读完使徒行传并打开给罗马书时,请注意我们已经到达的地步。基督显现的事实已经完成,并由上帝亲自拣选的见证人给予完全而确凿的见证。他们不仅为事实作见证,而且总结了这些事实,按照上帝救赎世人的伟大旨意宣告福音的范围和目的,呼吁人们通过悔改相信进入信徒共同体,分享救恩的果实。他们不是凭自己作证,而是靠着从天降下的圣灵作见证——圣灵的见证与他们自己的见证合而为一,圣灵也进驻凡接受使徒见证的人,以启发福音的意义,印证救赎的真理。于是神圣教会形成了,立即显示出自己的扩张力量和合一精神。在它的保护框架内,圣徒共融,同享一灵,所有与基督联合、被上帝分别为圣之人共同参与保守同一份属灵产业。因此,人与上主联合,也彼此联合,并因为罪得赦免、身体复活和永生的意识而在灵里得了安息。就福音的基本条款而言,基督教会的信条已经完成。 这就是使徒行传结束之时,我们到达的地步。有人可能会问,“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基督徒已经出现,并形成了自己的基督教社区。现在,就让他们享用自己手中取之不尽、存到永久的资源吧。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但在上帝的怜悯中,他的教导并没有就此停止。一种新的生活开始了,无论是在知识、道德和社会层面,都需要若干不可或缺、有待发展的元素。基督的启示如同清晨,刚刚打破了黎明前的黑暗,照射到这个疲惫绝望的世界里;福音无疑大大地刺激了人的思想和感觉,最初带给世界的震撼,是现在的我们很难估计的。如此关键的时期,定然需要上帝活泼有生命力的话语继续推动,将人们所领受的原则转化为生活和实践。 上主认识到这种必要性,并通过使徒在人间的声音满足了教会的需要。他们的书信代表着这一阶段工作的永久记录。他们是圣灵的声音,在教会内部对属于教会的人说话,说明作为耶稣的信徒,他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应用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和生活原则。因其形式、方法、作者身份和注重关系的特点,书信特别适合担当这种教学。 首先,请注意,这种教导采用了书信体这一非常重要的体裁。事实上,与旧约圣经相比,书信是新约圣经独有的杰出形式。它提醒我们,如今启示真理可以在众人之间公开交流、平等参与,新约教会这一标志性特征乃是从前所无,表明教师和受教之人因真理而联合,在共同的属灵层面上维系着团契关系。 在旧约中,先知单方面向百姓传授神谕。而使徒则给同在基督里的弟兄们写信,留下开诚布公、毫无保留的解释,也常常情感流露、不能自已——这些都是书信体所特有的。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更亲密的交流形式,通信的双方地位对等,至少应当是对等的关系。使徒教导以书信为主,不仅与先知教导在形式上大有出入,而且与一般的古代教导采用论文或对话体相比,也是甚为特殊的形式。然而,新约书信结合了论文和对话体的优点。一封书信可以准确全面地处理重要主题,但采取的角度与实际生活直接相关。它是为了满足特定场合而写成的。它针对某个具体的心态。它带着作者倾心吐意的情感。它旨在处理紧急情况,作者落笔时的心情在字里行间展露无余。从这些方面看来,书信非常适合这样的教导时期:在这个时期,上帝并不采用单向知会信息的方式,而是更多地谆嘱教诲,或者换句话说,不是抽象地传授真理,而是按照领受者的心理状况,依托亲密关系来影响教导的果效。 这就是我们在书信中看到的。受众已经接受了基督。基督徒生活已经开始了。基督教共同体已经形成,人们开始思考自己所领受的伟大原则。有些原则集中在一处,另一些则放在别处讨论,有些没有被教会完全理解,甚至被人故意歪曲,或实践中误用,需要进一步解释或纠正;也有一些属灵原则被教会正确理解、充分应用,甚至让教师的心中充满喜悦赞美,觉得自己可以打开上帝的奥秘,在他们中间讲述完美的智慧。这些心理状况不是个别。罗马、哥林多、加拉太、以弗所等教会,代表了人类思想在接触福音原则时的不同倾向,囊括了不同文化响应福音的典型特点,对于指导后来世代教会的实践,在其中宣告上帝的话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信件最为有效处理的不是各种可能性,而是实际的案例,既有从远处审视所带来的广阔视野,也有倾注个人情感提出的细致应用。因此,书信对真理更充分的阐述,其基础在于福音的首要原则已经深入人心。它的教义更为清晰、确定、成熟和综合,符合信徒已经具备的能力和迫切需要。 讨论过形式的调整,我们接下来要涉猎使徒著作为了完善福音教义而采用的方法。方法和形式之间有着完美的和谐。使徒在教导的时候,更多是陪伴而不是一意孤行的授意与支配。作者没有宣布一连串启示,也没有用“耶和华如此说……”这样使人无法辩驳的套路来阻止人心中的询问。相反,他唤醒人心,激励情感,通过说明自己的做法来引导人的思想。他提出自己的信念,倾诉自己的经验,呼吁别人评判他所说的话,并在上帝面前向他们的良心举荐自己。他接受辩论,不以权威压人,通过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借助对已有经文(旧约)的解释和应用来确立自己的观点。 例如,请读者想一想,在罗马书的开头部分,保罗如何在旧约的帮助下一步一步通过论证,建立了称义的教义。这些事情本来可以通过一位上帝拣选的权威简单直接地向教会宣告,为什么要如此费尽心力,点点滴滴地证明?难道使徒直接宣布一种说法是错误的,另一种说法才是真理,不足以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争端吗?毫无疑问,保罗可以这样做!但是,这样不足以训练人们的头脑,使真理成为他们自己的思想,或者教育他们活用经文,作为日常生活诸事的恒常指导。 书信中的个人经历和感情流露也是如此,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基督启示如何影响信徒的心。例如,我们看到作者在同一封书信(罗马书)的第7章和第8章中敞开了自己的心扉。首先,他从罪和死的律讨论到在基督耶稣里属灵生命之律,然后告诉读者,在他们的主基督耶稣里,没有什么能使他们与上帝之爱隔绝,他们现在和将来都是上帝的儿女、与基督一起同为后嗣,这极大极多的祝福,是他们心里可以确定的。这不仅是准确的信息,也是有效的教育,表明上帝的启示如何在一个人心里发展成终极而主观的形式,并借着同情和榜样,帮助其他人在心里经历同样的过程,内化上帝的启示。 然而,如果我们认为书信中的基督教思想教育方法只是把使徒与读者放在同一水平上,以平等的方式交流真理,这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使徒书信还有一种崇高而坚定的权威感。无论是加拉太人的乖戾或哥林多教会的混乱,都可以见证使徒毫不犹豫、绝不妥协的主张。当有必要对以前的启示进行明确补充时,就像保罗告诉帖撒罗尼迦人一些他们从前不知道的事,教导死人和活人在基督再来时如何与主相遇的细节(帖 4:13-17),教义的进展也可以采取先知式宣告。 因此,使徒权威和直接启示赋予了书信自身的确定性和威严,但并没有超越教义的一般特征——基督徒仍然是从至圣者受了恩膏,从上主知道这一切的事(约壹 2:20)。教师的心灵仍然与他们所教导的心灵保持着自由自在的伙伴关系,同时,也在锻炼和教育他们的属灵能力时保持着使徒的权威,以便在他们无法作出结论时给予决断。 接下来,我们转向这些著作的作者身份。如果说这种基督教教育计划的形式和方法是其重要特征,那么如何选择其代理人也是一个重要特征。谁是基督指定,作为教会之师的?彼得和约翰,两位首席使徒;雅各和犹大,主的弟兄。我们知道他们曾经与耶稣同在,并拥有他可能交付给人的最高权柄。但是,在这个教学体系中,主要讲师并不属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甚至他们合在一起也算不上是主要的教师。他们的合著只不过是使徒书信集的第二卷,而且是一本很薄的书,篇幅只有第一卷的五分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对第一卷的补充。基督将梳理基督教信仰之各项原则、清晰定义核心教义的任务交给了另一个人——使徒保罗。 将这项极为重大的工作分配给一个没有见证过上主在世间生活,没有亲自看见或听见任何值得一说的耶稣往事,没有亲自服侍跟随过基督的人,难道不是一件大有深意、甚至令人震惊的事情吗?我们还记得在补选马提亚为使徒时,门徒们强调了成为使徒必须的几种资格条件:“所以,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作伴的人中立一位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徒 1:21-22)。然而,保罗从未跟随过基督或与其他使徒做伴,上帝却将使徒工作中最重要或至少具有最广泛持久影响的部分交给了他。 保罗在其他方面具备资质,适合从事这项工作,在他蒙召的时候,这些因素得到了基督公正的赏识和充分的对待。我们所有人能感受到他那积极行动的活力、热切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温暖的情感、温柔的敏感、敏锐的头脑、慎密的思维、对内在生活经验的生动把握、受过严格的希腊和希伯来学术训练、牢固建立在律法和先知传统上的思想、对犹太教错误理论可能对心灵造成的影响和实际后果有着深刻的个人体验,以及最后,上主如何突然与他相遇,使他从一种独特的视角理解了福音。他比其他人更清楚两种得救方式的本质不同——或是靠着律法行为得救,或是唯独恩典、藉着信心得救;他也靠着自身深刻的经验,比众人更明白,若那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人,使之脱离罪和死的律,将会为一个人的生命带来多大的改变。我们无法否认的是,与那些曾经与耶稣生活过使徒相比,这些资质胜过了没有亲炙基督的劣势,也解释了为什么基督会专门在使徒中间补充一位在其他方面特别适合这项工作的人,即使他出生太晚,没有赶上前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但是,如果他出生太晚、没有赶上时代这件事本身就是他适合从事这项工作的资质之一,那么我们最好将这一条件也纳入判断保罗一生贡献的原则之中! 请记住,所有的人事,所有历史发生的轨迹,都是上主预见,并由他亲自预定拣选。如果他在拣选和训练了十二使徒之后,又呼召另一个人,无须参与同样的训练,而是特别委派他担任使徒职分;我们不能说这是基督事后的补救,仿佛建立教会是人类发动的事业,在开展一段时间之后上帝才看出从前的安排不够充分,需要调整一般。我们可以肯定,保罗在基督降世显现的事工完成之后才蒙召,与十二使徒在他显现开始时就蒙召一样,都是神圣计划的一部分;后来的呼召一定与他蒙召从事的特定工作完全一致,就像之前的呼召一样。我们再一次看见,使徒的见证是双重性质的:首先是见证基督显现的事实,其次是见证福音对人的属灵状态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那些蒙召见证上主之言行、思想和世间生活之人,必须是曾经与主亲密交往,在心里打上了基督圣洁形象的人,他们要向人见证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那些符合资格的人已经尽职尽责,使用四重福音将自己所知的耶稣介绍给世人。但信徒也必须受教,认识这种新的属灵生活之全部含义。使徒关于这个主题的教导永远沉淀在他们的书信之中,而这些书信很大部分的作者,又明显地落在一个特殊的使徒职分上。我们自然会设想,使徒在教导中会大量引用我们主耶稣的话语和行为,作为指导教会的丰富素材来源。但是我们在书信中却几乎找不到这样的引用,甚至暗示也很稀罕,直到读到雅各、彼得和约翰书信,才再次听到了他们转述上主(也是我们的主)的话语,回到福音书熟悉的氛围。教会的伟大教师没有这样的往事记忆。他与主的关系是在耶稣得荣耀之后,从圣灵的时代开始的。如果其他人是见证基督显现的使徒,那么他就是见证福音大能的使徒。在他的教导下,我们从耶稣的生平、品格和话语所生发的教训,进入对救赎、与神和好、永远之救恩的独特阐述——这些概念和现实,都是基督显现的结果。...

December 19, 2023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