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ordPress到静态网站

2024年似乎是所谓“XX元年”。过年的时候,有点时间升级了一下服务器,然后博客服务器就不能启动了。联系了一下服务商(unmanaged service),回答说硬盘坏了。我在服务器上挂着两个硬盘,采用了raid-1冗余方案,但在紧急备份数据的时候,另一个硬盘似乎也是坏了。我用smartctl测试了一下,这个硬盘大约是一个已经很旧的二手硬盘,即使不坏,也是朝不保夕。 花了一天时间来恢复数据,但托管在服务器上的几个网站还是都挂掉了,包括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flywow.net"和“jpraus.com”。我自己的数据备份在dropbox上,但10多年的积年老站,数据量太大,所以我的dropbox无法容纳其他几个博客的备份。我不记得自己很严肃地提醒他们备份,从前有过网站崩盘的时候,但因为硬盘还在,所以总是可以原地复活。但这一次是不行的。 我在另一台服务器上暂时恢复了我的博客。但仔细想了一下,从前采用的廉价legacy服务器虽然便宜,但实在是太过于冒险激进。随着我的数据越来越多,这样下去恐怕是不行。所以我就取消了那一台服务器的订单,决定不再使用。而手上的这一台服务器固然略微稳定一点,但只是一个4核的i3,8G内存,而我也再懒得去优化我的php,wordpress之类。随意测试了一下,速度实在是无法忍受。 所以我就又用了一天时间,下定决心将网站迁移到hugo上来。 Hugo是一个静态网站生成器,用go语言写成,可以将一个基于markdown的网站编译为一个纯粹的静态网站,不再使用php动态语言,也没有mysql数据库在后台消耗大量资源,而且安全性要好不少,可以将几乎所有端口全部封闭,留下http和https即可。 在运行速度上,Huho的静态调用,比wordpress会快不少,完全可以在我这个低配版的服务器上运行。据说内存消耗也要低很多,大约从1G内存降低到64M左右。 唯一的问题是没有很好的转换工具。大约坚持wordpress的人不喜欢静态网站的概念,而喜欢静态网站的人也少有欲望迁移网站,只是重新建一个而已。但我的数据量太大,无法扔掉,只能硬着头皮转换了。 这也是今年来chatGPT出现之后,我愿意尝试的工作了。如果没有gpt加持,这事是无法做下去的。 我用chatGPT提供的方案导出了wordpress,又监督GPT写了若干个bash和python脚本来调整头文件,图片链接等,最复杂的一个脚本要求访问wordpress的数据库,将图片数据读出来,并清理这些年堆积起来的5万张图片。 最后的成果很不错,我把5万张图片删除了95%,只剩下不到2000张图片,大部分都是博客文章的封面配图。hugo的编译发布时间也从一开始的10分钟一趟缩短为15秒。 我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写一个开源python项目,帮助有需要的人将wordpress转为hugo,但这段时间有别的事情需要完成,暂时就放在这里吧。 除了图片资源以外,所有网站内容都保存在github上了,今后不再担心服务器出问题,而现有的图片可以暂且放在几个vps上,一时还不至于将硬盘占满。 现在的网站也可以直接上cloudflare了,无许使用动态语言。大概这算是这15年来网站开发的回归吧,从静态到动态,再次回到了静态。 下面的两个地址eddyemma的博客或者blog.eddyemma.com目前指向同一个地址。但我已经预备了一台新的vps,今后应该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方。 下面的代码片段,就是扫描所有无用图片的脚本。我只负责需求说明,代码运行,chatGPT负责写代码——现代程序员的日常: cat scanunused.sh #!/bin/bash # Define directories HUGO_ROOT=$(pwd) # Ensure we're getting the absolute path of the current directory STATIC_DIR="${HUGO_ROOT}/static" CONTENT_DIR="${HUGO_ROOT}/content" LAYOUTS_DIR="${HUGO_ROOT}/layouts" # Temporary file to hold the list of unused files UNUSED_FILES="${HUGO_ROOT}/unused_files.txt" # Clear the unused files list > "$UNUSED_FILES" # Find all files in the static directory and check each one for usage find "$STATIC_DIR" -type f | while read file; do # Convert the full static file path to a relative path from HUGO_ROOT for searching file_relative_path=$(echo "$file" | sed "s|^${STATIC_DIR}/||") # Search in content and layouts directories if !...

February 15, 2024 · 1 min · eddy

春节特稿 | 过去一年的知识充实

春节快乐!统一问候所有的朋友! 今年还没有过完,暂时不知道过两天有没有雪后春笋般冒出的“春节 = 逾越节”讲章。按照这么些年的观察,我觉得北美(特别是西岸)的某些华人教会,可能免不了要出现这样的讲道(因为只有他们有将自己讲章发表上网的好习惯👍)。过去几年我都在偷懒重发“春节与逾越节很相像”,旨在批评所谓“年兽”的伪民俗。但看起来这种批评代表了我的不合群,因为“年兽”已经成为这一类讲章里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没有了“年兽”,就没有了“过年 = 逾越”的关联,于是在反向释经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这是自古以来(最好是从公元前1500年以来,因为那一个世纪,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了埃及)的传统。但有些问题是无从解释的,姑且存在那里,比如《尔雅》记载:“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或者采用白话,“载、岁、祀、年”同义,都是指一年的时间,所以上古天真之人,应该也会“过载”的,就像超载或趴窝在冰天雪地里的高铁,在抖音或tiktok上抱怨方便面10元一碗,开水免费——“岁兽”或者“祀兽”真是比“年兽”还坏! 去年的春节特稿是“歌斐木”,为了证明“铅”字代表了挪亚一家八口在航空母舰上,或者某种以拆字为依据的福音工具,在考古研究中大有作为。 过去一年,相对历史与考古而言,我对神学“失去了”兴趣。去年5月底,有一位未曾谋面的姊妹发来一篇“《信任崩塌》读后感”,读后令人唏嘘。她谈到许多受伤往事,但最后一根稻草是听见牧师在讲台上正面分享一个案例:某教会里两个家庭的“信二代”年轻人中间发生了一起性侵案件,教会领导层如何根据哥林多前书6章不许受害家庭报警,又根据申命记22章要求受害的女孩嫁给施害的男孩…… 她终于离开了那个使她越发远离上帝的环境,开始承受孤立无援、一个人医治修复的艰辛。有一天她问我,如果哪一天觉得信仰上自由了一点,有了学习兴趣,想对神学知识有所了解,我会推荐什么课程或书籍。那时我的邮件系统正好有些问题,或者是网络通讯出现一点故障,所以我的回信发出去了三遍:“神学不能疗伤!” 也许我应该用一个更有逻辑的排比句:神学不能拯救、神学不能疗伤,“学神学”大概也不能作为拯救或疗伤的手段。今年因为新设了今后四年要做的一个道硕项目,我不得不再次思考自己在神学教育上的定位,并试着提交了一揽子的学历资质,试图通过教师认证,但并不成功。但即使在今后的属灵内卷进程中所有年轻神学生们都拿下道硕、神硕,教牧博或神博,而我将不再有资格继续担任神学院的教师,大概也就如此了。在黄易的那些武侠小说之中,有人会刻意将自己的刀境保留在比较具有挑战性的后天水平,迟迟不想进入所谓“天人之境”;而大高手若是不小心进入了“破碎虚空”的至高境界,这个人就在世间消失了。引用一段《破碎虚空》令东来的说辞: “余十岁学剑,十五岁学易,叁十岁大成,进窥天人之道。天地宇宙间,遂再无一可与抗手之辈。转而周游天下,南至天竺众国,西至波斯欧陆,北至俄罗斯,遍访天下贤人,竟无人可足与吾论道之辈。废然而返。始知天道实难假他人而成。乃自困於此十绝关内。经九年潜修,大彻大悟,解开最后一着死结,至能飘然而去。” 在令东来的经验里,上窥天道,就是“无人可足与吾论道”。反其道而行之,若是要与人论道,就不用再追求什么高深的学位吧。但这样的事情只是我现在的想法,倒不是说那些蒙召精研神学,将来致力于神学教育的人不能继续追求进深。 过去几个月,从感恩节带着孩子们与几个家庭一起访问三星堆博物馆,我多多少少看了一点中国上古历史。许宏的城墙、郭静云的马、付巧妹的基因演化、王献华的企业、李旻的神圣山川,都利用洗碗时间找来油管上的讲座看了一点。大体上我了解了一点上古史(夏商周断代)目前研究所基于的考古和基因知识,以及顶尖专家如何利用材料做出推理和结论。 但对于我自己理解旧约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火”的温度问题:旧石器时代人打磨石器;新石器时代因为摩擦生热而有了火,于是有了陶器;随着工具和技术进步,火的温度越来越高,所以有了瓷器;偶然在烧陶的时候用了铜矿石,于是发现了纯铜;在纯铜中掺了杂质,于是有了青铜;随着火焰温度的继续升高,终于有了铁器…… 这样整理一下,我就多少明白从旧石器到铁器时代的技术演进路线,与人口、经济、技术、矿山分布、文化交流之类的关联,有了理解那些考古学家争议焦点的思维框架,大体上也建立了上古史的年代框架。 但思维框架一旦建立,我就忍不住要用框架来思考旧约。在最近的“救赎进程”工作坊里,我终于开始记忆年代:亚伯拉罕-2000B.C.(新石器时代游牧民族),摩西-1500B.C.(埃及进入青铜器时代或铁器时代早期),大卫-1000B.C.(以色列刚刚进入铁器时代)…… 于是所有的经文都有了自己的含义: 撒母耳到扫罗,是社会从禅让到继承的过渡期,而技术首先用于偶像制作。“铁匠把铁在火炭中烧热,用鎚打铁器,用他有力的膀臂锤成;他饥饿而无力,不喝水而发倦”(Isa 44:12);旷野炼金是可能的,“我对他们说:凡有金环的可以摘下来,他们就给了我。我把金环扔在火中,这牛犊便出来了”;以色列总是打不过非利士,因为文明代差, 19 那时,以色列全地没有一个铁匠;因为非利士人说,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枪。 20 以色列人要磨锄、犁、斧、铲,就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 21 但有锉可以锉铲、犁、叁齿叉、斧子,并赶牛锥。 大卫击打巨人,并不是什么远程导弹技术碾压冷兵器,而是新石器时代对抗先进的海上文明。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头戴铜盔,身穿铠甲,甲重五千舍客勒;腿上有铜护膝,两肩之中背负铜戟;枪杆粗如织布的机轴,铁枪头重六百舍客勒。有一个拿盾牌的人在他前面走……这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是谁呢?……你来攻击我,是靠着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才越发显得惊心动魄。后来,扫罗的近身带刀侍卫大卫也没有刀,需得去祭司那里那歌利亚的大刀,“祭司说:你在以拉谷杀非利士人歌利亚的那刀在这里,裹在布中,放在以弗得后边,你要就可以拿去;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大卫说:**这刀没有可比的!**求你给我。” 理解了玉也是石头,我就理解了良渚文化是一种精美的石器文化,而三星堆是一个铜矿丰沛、器物高大的早期青铜文明,后来的金沙并非技术上不能造出大型铜器,而是矿源枯竭。如此等等。于是我也理解了亚伯拉罕为什么总是用未切割的石头垒祭坛,而和合本将出埃及记20:25的 חַרְבְּךָ֛翻译为“家具”,实在大有可议之处,“你若为我筑一座石坛,不可用凿成的石头,因你在上头一动家具,就把坛污秽了”。不用凿的石头,就意味着只能随意捡地上散落的石头,所以要修圣殿,总是要等到千年之后才行。 历史是由时间堆砌而成的。上一次发表《为《创世记导读》(Navigating Genesis 1-11)写作的两版序言》,有好友John说,其中没有处理“历史性亚当”的问题。推荐一本“In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Adam: A Bilical and Scientific Exploration”,丰富一下思路吧。此书算是今年来对这个问题最系统而详尽的神学回应之一,似乎引起了传统福音派学者们广泛的惊恐性书评——这自然算是一件好事,因为盖子揭开,大家就可以玩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10, 2024 · 1 min · eddy

并非书评(12)| 一个朋友谈《叛教者》

下面的评论不是出自我。有个朋友在票圈里感叹,说这样的日常生活文字也发不出来,掐头去尾也不可得,于是发了一张长图。我就问他讨来这段话,姑隐其名,原封不动。我倒是读过这书,但后面一本关于“宋”的就没有读了。 中午与某友一同用餐,饭后聊到了他们圈子里最近都在热读的《叛教者》一书,顺便自己就谈谈点看法。 说实在的,我对此书的看法相当负面。基本上对近现代教会史有那么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此书的原型人物就是Nee。Nee是否那些失德,近几年来可谓争论不断。且不论真相究竟如何,至少梁的《荣辱升黜》、邢的《反……屬靈人》是作者确实相信自己考证、采访后得出的结论,他们才敢如此著书立说;许、张等当事人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才撰写回忆。他们对自己的言词负责,认定自己所述的为事实。 然而,《叛教者》一书,虽冠以“灵性文学”字样,但字里行间却明显对应当年那些事件,说是虚构却又不完全虚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相互交融。问题就来了,读者并非专业人士,考证辨析的能力有限,读了此书后,会不会就马上对号入座,将里面虚构的事实安放在历史人物的头上?这样岂不是陷读者于论断的试探之中? 再说,以戏说的手法,将故人进行再创作,好比将《甄嬛传》里面的宫斗情节安放在雍正身上,岂不是对故人之不敬? 我记得当年此书甫出之时,一位姊妹询问我看法如何,我就建议不要读这书,理由如上。现今我仍然坚持这理由。如果要了解那段经历,就去看正儿八经的著作,而不是想要从这类书里面获得了解。 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4, 2024 · 1 min · eddy

六字真言 | 为羊舍命的联想

许多年之前,我设想过一个简单的比喻,记录在《事工哲学(7)——为羊舍命,还是为狼舍命?》。其中的故事段落引用如下: 有一位牧人担心狼来伤害羊,就严严实实地修了羊圈,认认真真地照顾和保护自己的羊,心中预备着为羊舍命。他心里想着,万一狼来了,我真的丢了性命,是否就可以保全所有的羊呢?于是,他也训练羊群,让他们变得强壮,安排他们在狼袭来的时候,四散逃跑的路线。 第二位牧人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他训练、鼓励、带领群羊,一道进入森林向大灰狼发起进攻,希望可以赶走大灰狼,建立一个羊掌权的森林。他的羊和牧人一样勇敢,跟随牧人一起进入了森林…… 请问,牧人的责任是保护羊群,为羊舍命,还是定意要赶走大灰狼,不惜为狼舍命? 请问,羊的责任是跟着牧人进入狼群打仗吗?若狼要把牧人吃掉,羊应当怎么办? 有人说,第一位牧人和他的羊之所以安全,是因为第二位牧人和他的羊勇敢地与狼作战,狼若不跨过他们的尸体,就不能越雷池一步伤害其他的羊。所以,所有的羊都应当离开第一位牧人和他修好的羊圈,进入森林里参战吗? ——eddy的儿童故事集 但最近翻译约翰福音注释,似乎有了新的想法。在繁忙赶工期之余,简单记录存档…… 9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耶稣使用了两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里,他是门。凡从门进去的就是牧人。但这个比喻所对照的是正常进门的牧羊人和翻墙而入的“盗贼”。所有的牧羊人(宗教领袖)都要首先通过门进入,或者说,他们自己先要藉着上主得救。 另一方面,羊也是从这门出入的,在耶稣看守的羊圈里,他们没有危险,也没有失去自由,而是按着丰盛的恩典出入、得草吃。 11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捨命。 在第二个比喻里,耶稣是好牧人。这里的好牧人是唯一的。别的牧人也可能是“好牧人”,但并不要求他们为羊舍命。 唯有这一位好牧人,他所强调的主要特征就是“为羊舍命”,而且是主动的、自愿的。 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权柄捨了,也有权柄取回来。 其他的牧羊人无论如何夸口,他们的舍命都是“情势所迫”或某种挑衅意义上的“碰瓷”。他们既无权柄舍去,更没有办法可以取回来。于是,无论是逃亡还是在某种隐喻意义上“舍命”,他们都可以算作 撇羊而走;狼攫羊,亦驱之亡…… 这就是我对几年前那个儿童故事的新认识。也许是因为我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几岁,所以他们需要新的故事或者故事新编了。 最近对一群神学生上课,对他们将来服侍的劝勉是这样,“不进去,不出去”。是为他们将来做事的六字真言,或者他们将来面对现实处境时需要回应的生存挑战和精神抉择。 约翰福音的第10章注释已经翻译完。一共930节,其中脚注占了43%,共402节。所以我实际的工作大概是528节。原文有18,069个英语单词,但需要翻译的只有9,299个字。翻译成为汉字,大概16,578字,汉英比为1.78。 翻译用时大概为15小时,自我校对用了1.5小时,这一章总共用了16.5小时。 按照这个速率,一小时产出正好1千字汉字,或者560个英语单词。 我目前的翻译流程并不利用chatGPT来辅助,因为这些工具固然可以更快地输出(主要是不知疲惫),但却无法完全信任。一旦起了完全放手的心,就可能被大语言模型的幻觉所欺骗,轻易放过错误(特别是微妙的神学错误)。翻译不在于一时的精进,而在于长期的自律和端正。但偶然遇见难解的句子,我是会问问chatGPT的。只是从整体上看,大语言模型**提高了翻译的质量,但并不节约译者的时间,反而加大了成本,提高了劳动强度。**这事以后再说。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anuary 30, 2024 · 1 min · eddy

释经工作坊小记 | 提喻(Synecdoche)

提喻-用一个概念代替一个相关的概念;交换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概念:比如,部分代替整体。 你们的律法上岂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么?(Jn 10:34) 他使用“律法”一词,严格来说只是指摩西五经,但人们常用这个词来指代整个旧约,比如这里引用的经文就来自诗篇。 最近在讨论修辞性语言。我们的理解很简单,比较性修辞;关联性修辞;拟人性修辞;错觉性修辞。随手看见一例提喻,简单备录于此。过一段时间或者整理一下工作坊里的各样趣事,做一个方便追溯的系列。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anuary 29, 2024 · 1 min · eddy

和合本翻译研究 | 我又行了,我又会了

28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28 I give them eternal life, and they will never perish, and no one will snatch them out of my hand. 28 κἀγὼ ⸂δίδωμι αὐτοῖς ζωὴν αἰώνιον⸃, καὶ οὐ μὴ ἀπόλωνται εἰς τὸν αἰῶνα, καὶ οὐχ ἁρπάσει τις αὐτὰ ἐκ τῆς χειρός μου. 29 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29 My Father, who has given them to me, is greater than all, and no one is able to snatch them out of the Father’s hand....

January 28, 2024 · 1 min · eddy

《Recovering from Biblical Manhood & Womanhood》项目更换模式,停止筹款并发起退款

我就诚实地坦白交代吧。 昨天在博客和两个来自租界的公众号(Reach2O,Kuawen跨文翻译)上提到 为2024年的自选项目《Recovering from Biblical Manhood & Womanhood》筹款。但很快友商就和我联系,澄清了一点误会。这个项目的资金已经有安排,同时友商也希望维持一贯的低调做事风格。所以我暂时拿掉了昨天的文章(待会儿将值得保留的部分copy&paste出来)。因为时差和通讯方式的问题,我今天早晨才确认了项目的下一步走势,书还是会继续往下翻译,只是我的工作要轻省许多(在出版以后写个书评?)。 所以,今天清晨,我做了退款。支付宝是最容易的,很快就处理了。部分截图如下: 现在还有一笔¥28(xm)和一笔¥49(思言)的赞赏,我没有渠道退回。另外一笔¥400(Laura…),我觉得是另一个熟悉的朋友,正在询问(update:不是她)。另外,Zelle有一笔$80(YING M…),我无法退回。请看到这个消息后及时和我联系,我需要退款给你们。 很抱歉。昨天的文案我也写了2天。按照我在讲道工作坊提倡的一贯方式,这篇文案就是应当在昨天出现,早一点或者晚一点都不太好。 (我希望自己的讲道有着比较强的“此时此地”感,基本上这周的讲道换到下一周来讲就过时了;这里的讲道换到另一个教会去讲,就有点合不上缝的感觉。) 再次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在不到8小时内,我们就筹集到10%的经费,可以支持项目正常地工作下去。但诚实地沟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彼此代祷,才是一个翻译项目可能做完的最重要因素。而克服贪婪的第一件功课,就是透明而及时地沟通,让更多的人可以监督。我为自己有一个很小的群,群里有几个很好的朋友(特别是没有见过面却能信任的朋友)而安心。他们第一时间讨论了我删掉筹款文章的事,所以昨晚我可以安心地睡觉,早晨也可以安心地退款,沟通一点彼此的想法。 单单说自己“对神负责,在神的全家尽忠”是没有益处的,在上(或者平级)没有任何监督的服侍是危险的。昨天有位读者和我讨论王明道、边云波时代的家教,认为当时的教会并非靠着可靠的监督“制度”而圣洁,而是靠着高举“福音的悔改”。这我不能完全赞同,因为这样的说法需要太多的历史预设和实践神学(社会心理学)定义,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更容易落入教条主义。这事以后再说吧。 我可以承诺的是,《圣经女性观的形成》和《澄清圣经男性观与女性观》仍然在出版计划之中,若是神许可,今年会出版。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也再次为不成熟的项目筹款而道歉。不过这事实在值得高兴,我做梦都想着不用筹款,专心做自己相对喜欢、略微更擅长的神学翻译。我要预备讲道了,不多说了。 下面就是昨天文章的支离破碎: 两年以前,“跨文翻译和朋友们”一起翻译了《圣经女性观的形成》一书。在我的想法中,这本书是为了今后5-10年,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圣经女性观”议题时,预先准备的一点文本。目前看起来,虽然“平等主义”和“互补主义”还没有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热点问题,但在“互补主义”立场上,泛福音派已经预备了若干文本,比如Kevin DeYoung(凯文·德扬)的《教会中的男女角色》,以及遍布互联网上的若干文章。而从女性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的材料,似乎所见不成比例的稀少。 许多阅读过《圣经女性观的形成》试读版的读者,都在询问我此书何时可以出版。自从2023年初定稿以来,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出版渠道。有一个和跨文翻译非常友好的机构,因为某些原因,委婉地拒绝了这本书,大概是担心这个题目会引起读者的讨论,影响其他书籍的销售。这是我完全可以理解的担心,毕竟每个出版机构都有自己树立的品牌和核心读者群,比如“橡树”主打经典文本,“找到啦”偏重童书和婚姻家庭,“八福”主要在出版助力教会、建造门徒的书籍……,如此等等。甚至有一次我手中有一个可能的翻译项目,询问一位合作过的译者是否可能参加,他明确地对我说,只对改革宗/清教徒作品有兴趣,只想翻译这个方面的书籍或项目。 …… 《圣经女性观的形成》,我这里在做书稿的第三遍编辑工作,由资深编辑朋友Annie担纲。 简单介绍一下《Recovering from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的背景。Amiee Byrd出自改革宗长老会,一度在PCA教会里,后来转到更保守的OPC教会。2013年她出版了一本帮助女性理解福音的书籍,《Housewife Theologian: How the Gospel Interrupts the Ordinary》,立场应该还是很改革宗,也很保守的。但随后,她就像美南浸信会的Beth Moore一样,在自己的教会和宗派内部遭遇了激烈的攻击,甚至有人建了一个facebook群,专门每天来谩骂批评她(以及其他女性作者)。这事说来话长,这里不详细分说了。2020年,她出版了这本《Recovering from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2020年是美国大选年,也是此书,杜梅兹《Jesus and John Wayne: How White Evangelicals Corrupted a Faith and Fractured a Nation》,Beth Barr《圣经女性观的形成》(2021),Beth Moore《All My Knotted-Up Life: A Memoir》(2023)等一系列女性作者从自己的宗派(或神学院)传统中走出,不再写作《Housewife Theologian》或《Praying God’s Word Day by Day》一类灵修泡泡糖,开始讨论更严肃问题的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才是更值得与《请君重作醉歌行》对读的文本。...

January 26, 2024 · 1 min · eddy

并非书评(11)| 为《创世记导读》(Navigating Genesis 1-11)写作的两版序言

2022年夏天,“今日佳音”的编辑请我为Dr. Hugh Ross的《Navigating Genesis 1-11》一书的中文翻译版写一份序言。前几天(2024年1月)“微读书城”的朋友对我说,这书已经出版上线了。因为我自己没有看到样书,就问他说,“我写的序言吧?”想着这大概是他特地告诉我消息的缘故。所以我就去找“今日佳音”要一本电子版样书,目前还没有见到全貌。 2022年夏天我正在束河休息,等着David参加一个夏令营。本来没有什么工作计划,不过是和Emma带着两个女儿四处逛逛,偶尔喝点咖啡,读一点闲书。为了这书的序言,大概用去了两个半天。先写了一版,得到的反馈是过于尖锐,于是另写了一版去,并授权“今日佳音”随意按着发行推广逻辑自由裁量。因为我还没有看到样书,所以不知道最后呈现的样子如何。 我一直觉得我的第一稿是值得保留的,是写得还好的,讨论的问题自有其意义。但为了“友商”的缘故,隐忍不发,等待此书出版再来发表,原是合宜的。但这份序言大概没有特地夸赞此书的好处,而是借题发挥,更为一般性地讨论翻译、神学输入、基要主义对大陆神学的影响。作为一本讨论“创造论”的书籍序言,确实不大合适。但写作就是这样,总得反应一个人当下的思考和关切,而不是简单的应景。这事就不多说了。另一方面,其中的诸多议题,也没能完全展开。如果详细分析,应该成为一本“1980年后中国教会神学发生史”。 下面我就把序言的第一版发在这里(篇幅并不长,不到2千字)。我的第二版语气会温和许多,也去掉了许多点名。但对于《创世记导读》这本书来说,大约是更切题的推荐。无论如何,此书值得严肃的基督徒知识分子一读,无论是让人虎躯一震还是娇躯一颤,都会像疫苗一样,让人在轻微感染之后增强思想的免疫力。 在十分真切的意涵上,两个版本的序言对读,可以算是我和读者在互动之中创造的一个当代行为艺术。其中体现的张力将不仅在于“创造论”,而是弥漫到更大的思想版图和地理空间。 这样的方式也造成中国教会的成长路径依赖:北美福音派神学资源与训练→中国中心城市教会与翻译出版事工→二线城市→农村教会。而且,在2015年前后互联网在线教育成熟之前,神学观念和议题的传播,因为需得借助翻译出版事工和神学留学生的训练与回国服事,往往有较长时间的滞后——一般在10年以上。同时,依赖于北美资金支持的翻译和观念推广,在翻译的侧重上往往体现出各个事工机构的神学“傲慢与偏见”。有些资金雄厚的事工机构,以免费公开发行图书、提供全额神学训练奖学金、差派高水平宣教士和神学教师进入中国教会服事等方式,逐渐将自己的神学输入中国教会,并建立了较为坚固的事工基础结构。举例而言,我们在城市教会中耳熟能详的“品牌”即有泛福音派立场的“福音联盟”,改革宗浸信会立场的“健康教会九标志”,改革宗立场的“第三千禧年”以及“恩典城市”,“渴慕神”和约翰派博牧师的诸多图书与讲章,约翰麦克阿瑟牧师的恩典社区教会及其诸多出版物与讲章,等等。 在上帝的恩典中,中国教会借此获得了自己的丰富性,无论是神学的深度和广度,在这40年的“黄金时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缺乏基督信仰深刻丰富的本土表述,特别遗憾的是,甚至我们中间发生的一些神学争议也仍然是从北美输入——不仅滞后多年,而且缺乏处境的切适性。另一方面,圉于国内言路不畅,我们听到最坦白自由的汉语神学表达,往往仍然是北美或欧洲的华人牧者或学者在发言。 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我们卷入了一些在北美正激烈展开或者已经过时的神学争议,比如美国2020年大选。大致而言,这样的争议少有时效性和现实感,乃是依附在前述的神学“品牌”中,作为一种副作用输入,增加了我们反思本地处境,回应迫切神学议题的难度。 不过,从长远来看,中国教会对北美“基要主义”神学议题的误解,可能是最值得讨论和澄清的问题之一。在“基要主义”这个大的框架下,源自基督徒在20世纪初对现代性和“自由派神学”的抵触,由“安息日”派加以教义化,在1980年代由美国基要派基督徒重新复兴的“年轻地球创造论”和“大洪水地质学”,以一种排他性(这本来就是基要派的典型特征)的姿态,借助免费的杂志、不断更新的网站、免费下载的电子书籍和培训,通过激烈地攻击现代科学和其他解释方案,逐渐进入了中国教会的神学视野。但“年轻地球创造论”的流行,是一种典型的“代理人战争”形式——一种单边的立场,以免费竞争的方式,在更新频度和言辞的激烈上压倒其他解释,在一个本来不成其为主要文化议题的异文化(从北美文化迁移到汉语文化)中,成为事实上的“标准”神学立场。 从神学发展的均衡安稳而言,我很赞成“今日佳音”翻译介绍罗仕优的《创世记导读》一书。关于此书的前因后果以及试图回应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有着详细清楚的说明,无需赘言。但此书代表着一个很重要的神学建设方案,即,一位受过高等科学训练的委身基督徒,如何顺服良心的带领,回到上帝的话语上来,仔细地权衡信仰与科学的协调与冲突,而不是盲目接受流行的基要派立场。罗仕优博士此书以及他所建立的“信仰原由会”事工,乃是理解信仰与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进路,帮助了许多同样受到高等科学训练的基督徒。 我最近翻译了费城威敏神学院溥伟恩博士的《救赎科学》一书,并开过一次读书会。我们用了两次讨论的时间来考察对创世记1章的数种不同解释,比如年轻地球论,框架理论,类比日理论,成熟创造论,日龄论,等等。我们的讨论并没有得出统一的认信式结论,而是将历史上各种释经理解及其理由作一简单的概览。但仅仅是这样的讨论,也足以使得这些从前只知道“年轻地球创造论”而内心有所不安的基督徒重新认识自己的信仰,在良心上得到释放。 从这个意义上讲,读者面前的这本《创世记导读》,无疑可以作为一种处理信仰与科学的范例。读者不必全盘赞成罗仕优博士,但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获得道德和理性上反思的勇气,学习如何借着上帝的话语来审视自己所接纳的某些舶来观念,在圣灵的带领下更加重视良心的提醒。 本书第2章对于信仰与科学之关系的模式描述,以及对于“抗拒信仰与科学协调”之理由的分析,是极有启发性的。而后面的章节对于圣经原文与最新科学理论之讨论,也能帮助我们理清诸多概念。 这本书的出版,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整全地看待当代北美教会在“创世记”1-11章的解释以及信仰与科学之争议,更好地理解我们所面对的信仰氛围和处境。同时,此书以及“游子新歌丛书”系列的其他书籍,也代表着“普世佳音”团队对于汉语神学建设的主动思考,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知识分子基督徒的神学和教牧关切,以及有意识设置神学议题的能力。 是为序。 2022年8月13日于云南束河古镇伯利恒客栈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anuary 20, 2024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68)| “教会学校”与“难言之痛”

骆传道变成骆某人,只需要一周的时间或者一个2024的新年。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只需要一个“教会学校”。 最近几天,在“青草”的网站上继续有揭露“骆传道”的证词发表。比如这一篇涉及教会学校带来的伤害。 在骆某人的“教会学校”所遭受的难言之痛(余美恩) 这件事情,可以简单说一下。 第一,这个见证不应该实名。尽管这样一来有些人会质疑其真实性,但孩子还没有满18岁,不应该实名发表。 第二,家长授权孩子发表这样的见证,但没有自己的责任、反思和控诉,这是不妥的。让一个孩子小学毕业就失学,受尽属灵威胁和虐待,家长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责任。 第三,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并非喊喊口号就能做好的。教材、教师、教学管理需要三位一体,道成肉身,彼此配合。 最近有朋友在询问我一套科学教材的使用问题。据说有教会将这一套教材翻译成为汉语,有基督徒家庭打算使用。因为他知道我批评过“年轻地球论”,所以询问我的意见: 这个人似乎是你所批判的年轻地球论的……若有时间或兴趣,方便时烦请帮忙了解一下,…… 我并不单独批评“年轻地球论”,也不打算单独批评这位独立开发一整套科学教材(包括生物、地理、化学、物理)的物理学博士。我批评的是基要主义的整体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无尽恶果。 教材或许很好,但教师就是一些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家长,教学管理就是“牧师-校长”一体化的骆传道,单独评论教材的质量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教会和学校绑定(或者教会层面鼓励在家教育,情绪操纵和宗教绑架),本身就值得质疑。教学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人,而教会需要下一代“顺服”牧者的小小羊,在目标上本来就背道而驰。这些事情在余美恩的见证、她的母亲缺乏见证、她的父亲角色缺失(以骆传道代替了这个角色)中昭然若揭。 这是个悲剧,需要想想如何阻止更多这样的悲剧发生。 我自己多少经历过一件武汉教会的事情,这事如何发展到今日之地步,将来如何,大致也可以推想。但我不会给任何人具体意见,这是辅导的基本伦理。我只能从面上说,如果一个教会学校已经有了一批18岁的毕业生,至少后来的家庭在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之前,先做一点了解,看看培养出来的孩子究竟怎么看待自己的教育。不是父母上学,而是你的孩子上学。孩子若不喜欢这个教育,父母觉得“都是为你好”,“不去公立是唯一出路”,并不能保证孩子不在自己心上和手上刻下20多道划痕。 也许我身边有些经历过这样教育的父母应该更勇敢地站出来批评这个系统。于我自己而言,仅仅是为了保护1岁的Lisa,我就直接离开Logos了,在保护分不清是非(也分不清左右手)的孩子上面,实在没有什么好纠结的。我的建议是,可以尝试,但不要把教育和教会绑定,不要把孩子的前途和父母在教会的服侍绑定。不要“高耦合”。 只能帮到这里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anuary 16, 2024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67)| 关于“骆传道”的杂感

“京口瓜州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对于这样一件事情,无论如何讨论,大概下周就凉了。一个人若是厚着脸皮不理不睬,也没有什么兴趣持续地谈论下去。趁着我自己还有些兴趣,略微记录一下感想。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事件本身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 一 这事经过一家海外的个人博客出来,本来就是一件令知情者惭愧的事。事见论骆传道:教会或淫窝?(陈鸽,2024-1-4)。按着这件事的严重程度,断不致于海外先知,而武汉本地众人后知。 二 骆传道在事情被揭发之后,先是写了一篇《武汉教会与陈鸽保持距离的原因》,后来写了一纸声明,自己退出服侍,停止圣餐。我这里的截图是从两位武汉的朋友那里转发来的: 随后,网上流传着一份认定书: 三 对于这件事情本身,我没有什么兴趣讨论。因为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 我的朋友圈里两种不同的意见都有。我先引用一种好了: “个人觉得控告长老、牧者的事件,如果不确定了解实情,不要轻易下论断为好。” “发酵起来,只会让神的家蒙羞……” 四 悔改不是给自己贴上几个属灵的标签。许多人的“悔改”太快了。骆传道最初的悔改和他这个名字一样不可靠。 我见到网名带着头衔的,比如“老师”,“牧师”,“博士”等高大上,或者在简介里往死里吹的,都是有些疑虑。没想到“骆传道”也是一个属性,算是长了见识。 我也不喜欢认识了多年,但总是用一个“艺名”,不告诉我真名的朋友。有的时候一位共同的朋友突然对我说,你和“某某”应该很熟吧,但那个名字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会有点尴尬。没有名字的人是很难合作共事的。 五 我的朋友圈发言一共四条。为了保留上下文,我用截图。第一条是谈论我从前对骆传道的好印象始于2017年。在批评之前先拱手,应有之义: 六 本着“缺哪儿补哪儿”的原则,以及“心里充满,口里就发出”的原则,我觉得社交媒体形象许多时候是一个人对自己缺乏之事的投射。 以勇敢著称的人,能够长期动员教会所有人上街发单张放高音喇叭抬棺决战水淹七军的,一定是在教会里专权、说一不二的吧。 七 在教会里公开行淫,公开暴露,这样的事情实在是提起来就羞耻。前几天在“救赎进程”上讲到士师记最后几章,此后的几天心里都不舒服。读到举报骆传道的证词,几乎一样的感觉。 但能在教会里行出这样罪恶之人,必须首先是教会唯一的、绝对的、不可抵挡的、有一群无条件支持(所谓“我是骆属灵的女儿”——翻出来就是,我是骆传道在属灵意义上的女儿)的粉丝,并且将粉刺全部剔除。 摩西用石头打死埃及督工,大卫用敌人的刀剑杀死手下,亚哈用石头打死拿伯,无非都是这样的天命意识与至高权柄下行出的荒唐。 骆传道在教会里的公开暴露(exhibitionism),只是长期在教会里专权淫威的外显而已。这个事件乃是专权独裁、说一不二、随意驱赶会众之后果,并非原因。甚至,这事只是骆传道败坏的外显,而非骆传道的本性。 一个刚上讲台的年轻传道人,大抵是不敢干这样的事情的。于是,为了自洽,大抵也不会常常想着这样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放眼望去,在上的权柄已经全部退休,评级的同工已经全部清洗,言出法随的威势已经成立,多半就要变着法子想象如何宣誓权柄了。非洲的猴群是如此,马末都笑谈的许家印抖大衣也不过如此。 八 每个人的信仰历程里都会有掉坑的时候。 受人尊重这事,在互联网时代是会被无限放大的。绝大部分人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都无法真正完成“自我实现”。但在教会里,本来就没有“自我实现”这个台阶,只有我必衰微的决心和尔国临格、尔旨承行于地的行动。于是,对于骆传道这样的人来说,无论是传道人角色的错位(没有自我实现的台阶),还是限于才能、局势与资源(实现不了),最佳策略就是停留在下一个层次上,无限扩大自己的“尊重需求”,最后身败名裂。 一旦进入cult的轨道,似乎在身败名裂之前,是停不下来的。cult是一个自我实现的cult机制,可以将异议排除,并吸纳支持者。当一切都尘埃落定,在cult的废墟上还会有一些因为沉没成本太高,暂时不愿午夜梦回擦干眼泪的死忠粉。 九 我也曾经掉进深坑过。信仰的状态与信仰的经历(历史就是现在,就是塑造我们的那些坑坑洼洼)并不可分。所以我现在自己都觉得在“事工哲学”上并不完全均衡。 我在教会里更在意维护或者提供每个人的自由和多样。福音如果无法带来自由,我觉得是不值得的。或者说,如果我们当下能做的无非就是启示录里24长老那样,昼夜不停地下拜称赞,口中只有一个单词,重复三遍“圣哉圣哉圣哉”,那么天国并非我所向往。 但自由就像空气和水,身在自由中的人是感觉不到好处的。我在“救赎进程”里给学生们讲撒母耳的警告,那种张力我似乎常常可以体会: 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百姓竟不肯听撒母耳的话,说:不然!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使我们象列国一样,有王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 求仁得仁,求锤得锤,不亦宜乎。只是我不希望到时候在基利波自刎、被非利士人剥了衣服的“先王”是我。 十 爱是允许小儿子吃猪食的宽容与等待。是在400年中划出80年,用五分之一的时间等待一个婴孩成为一个80岁的牧羊人。 Free Will下的苦难,是image bearer最真实而不可剥夺的基本特征。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anuary 13, 2024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