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翻译杂谈(5)|我的术语处理原则

《威敏神学》第6章试读发表之后,有一位编辑好友和我有以下的交流: – 不建议用补罪或补赎。 – ?没看明白,您是说术语吗? – 是的,和合本圣经将satisfaction这个翻译为赎价。正在编辑的一本也将其翻为补赎,考虑到天主教的补赎论以及其错误应用,甚至某些教派并不接受基督完全代赎论,所以威敏神学家用这个词,肯定不包含上面的意思,我是用代赎,赎价,赎罪,代替补赎这个词。虽然王志勇先生的威敏信条翻译也少量用了补赎,但个人还是不建议这个词。 – 那么atonement翻译成什么?我的探讨意见,术语不在于具体符号,而在一致性和区分性的均衡。还有substitution也需要翻译。 – 觉得有些词在中文里可能很难细分,可以多对一,例如圣经的翻译;个人觉得术语的一致性会优先点,而区分性,要看应用的场合,是否存在清晰的对比;而且我是从读者角度来看这件事,而不是从译者角度看;当然才疏学浅,常会把对的说错。 -我在处理时一般希望对不同的原文术语采用不同的汉语术语。这在和合本关于“罪”和“律法”的诗歌中比较明显,比如诗篇119,law,decree,commands,instruction,或者罪过罪愆之类。读者慢慢会接受的,符号与语义不同,语义与语用也不同,术语还有定义、外涵内延等等 每种语言都会都会将一些复杂概念名词化,但也会留下一些空白,并没有概念化,也没有名词化。 或者,有些语言会赋予一个名词太多的含义,端看语用的处境来决定。 比如,三大难译的单词,“person”,“identity”和“empower”。 “Person”是汉语传统中没有“位格神”的概念; 其次是汉语传统中没有外延和内涵对等“identity”的名词; “empower”则是汉语大多是“动名词”(比如“武断”),很少这样的“名动词”。 至于一个抽象名词拥有各种含义,特别难译,参见“生命在我,复活在我”中对“BE”这个词的讨论。 说一下圣经翻译的现代流程(比如威克里夫圣经翻译事工)。 为目标人群创制书面语言。 培训当地教师,以教导目标人群阅读和书写。 查经,在当地文化中理解圣经。 初译。 确保选词符合当地习惯和语言习惯。 保译稿符合希腊文/希伯来文。 打印初稿。 风格和排版。 语气和一致性检查。 朗读可理解性。 外部专家检查圣经表述的精确性。 语言精确性:请当地人将圣经回译(back translation)成通用语或英语,以对照语言的一致性和精确性。 圣经协会批准发行。 我只想讨论7.a,回译的可能性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尽力针对原文不同的单词寻找译文中可以区分的术语,那么回译几乎不可能精确。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将原文中(相同语境下)相同的术语译为了不同的术语,那么回译的时候会体现出“不一致性”或“不精确性”。对于圣经翻译来说,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约束,让译者不能任意发挥,或轻易做出选择。所以,我基本上是一个词汇量的反动派。 词汇量的反动派 词汇量的匮乏 |需要请教我们家姊妹 和合本翻译研讨|外邦人与本帮菜 万圣节小把戏 | 以色列人与外邦人通婚 翻译中的难点,是在一句话中出现若干陌生概念,将选词的自由度限定到最小: Gataker, in contrast to Piscator, believed that pardon is different from remission; the former removes guilt and the latter merely removes sin. In his argument, Gataker appeals to Calvin, who cites Acts 13:38–39, and concludes, “After the remission of sins, this justification is mentioned....

December 26, 2020 · 2 min · eddy

快速运用释经原则来牧养自己

马可福音 9:33 他们来到迦百农,耶稣在屋里问门徒说:你们在路上议论的是甚么?34 门徒不作声,因为他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为大。 35 耶稣坐下,叫十二个门徒来,说: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36 于是领过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门徒中间,又抱起他来,对他们说:37 凡为我名接待一个象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38 约翰对耶稣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39 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没有人奉我名行异能,反倒轻易毁谤我。40 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 41 凡因你们是属基督,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不能不得赏赐。42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扔在海里。 43 倘若你一隻手叫你跌倒,就把他砍下来;44 你缺了肢体进入永生,强如有两隻手落到地狱,入那不灭的火里去。45 倘若你一隻脚叫你跌倒,就把他砍下来;46 你瘸腿进入永生,强如有两隻脚被丢在地狱里。47 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去掉他;你只有一隻眼进入神的国,强如有两隻眼被丢在地狱里。 48 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49 因为必用火当盐醃各人。(有古卷在此有:凡祭物必用盐醃。) 50 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甚么叫他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 在释经讲道工作坊里讨论约翰福音17章的结构,另一位姊妹又问到马可福音9章的解释。她的问题是: 老师们,平安,请教一个问题: 【可9:48】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 【可9:49】因为必用火当盐腌各人(有古卷在此有“凡祭物必用盐腌”)。 【可9:50】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 这里的”盐”应该怎么理解? 49和50节的盐是一样的意思吗? 查了不同的材料,各家说法不太相同 在我来说,自然希望她可以运用释经学的原则,先自己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然后再参考不同的方家,择其善而纳之。 所以,简单地回答了4点,都是我们讨论的基本原则而已: 1. 不要用比喻来建立教义。 2. 从上下文来研究。 3. 我个人意见:主题是解决33-35门徒间的和睦;38节,瞧不起的其他事工。 4. 所以,50节的盐,我觉得理解为“调和”比较好。 49节的盐,大概是说门徒若不和睦,以后面临的是火的审判。所以最好是不要争吵犯罪。 最近状态不好。事多。大概神也看我日子不好过,所以专门将这段经文带到我眼前(唉,我好灵恩呀!)。 从上周末朋友询问“死亡”的问题,告诉他“死亡”有四种定义(1、心肺死亡;2、脑死亡;3、灵魂离开肉体——神学死亡;4、社交死亡)开始,心中就难过。 晚间,另一位朋友分享他与某位名人的聊天记录给我。 昨天接到朋友的电话,谈论一点家事。心情灰暗了一天,为了朋友们难过。 晚上睡不着,在书房里小声弹吉他唱歌,整理心情。有位“江上数峰清”先生在《威敏神学》试读下留言,其中一句话让我虎躯一震:“……比如,在你所翻译的这章中,其实错误就不少。……” 仔细看了一下,原来不是说我翻译得不好或错误,而是说Fesco作为加州威敏的神学家,颇为东部、保守、正统改革宗神学教授们瞧不起,嫌弃加州威敏有路德宗的倾向。 想了一下,还没有回应,留言的先生又主动将留言删除了。既然如此,也就作罢,没有对着空白屏幕回应的必要了。实际上,对于这种深刻的神学探讨,细致入微的分歧,我志不在此,也没什么资格说三道四吧。 周三的查经讨论试探。(事工哲学(72)|食物与知识的节制)。 近来的试探似乎更多是愤怒(信任崩塌|第16章 愤怒)。 最近一直为着这事祷告,也感谢神的提醒: 38 约翰对耶稣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39 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没有人奉我名行异能,反倒轻易毁谤我。40 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 所以,愿神保守我,不要因着愤怒的缘故,就没事找事地批评其他人的工作。反击是容易的,开战也很简单。但一旦开战,就算是偏离了呼召,让自己变得狭隘了。我还是埋头做自己的工作比较有意义。耶稣说,盐本是好的,小心别失了味。

December 26, 2020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6)|面对认真的读者

反律法主义者主张,上帝对个人或有位格之人的称义行为先于人的信心。 …… 反律法主义者认为,从逻辑上来说信心先于称义。——周必克等,《清教徒神学》,第8章。 我有一位认真的朋友,非常严谨地喜爱改革宗和清教徒神学。有时候我发表文章,他会和我讨论(辩论),然后我们就互加了好友。 有的时候,他会发一点阅读的抱怨给我。比如,有一本很贵的书,将“大麻风”写成了“大淋疯”,他觉得读起来很难受。我从译者的角度开释几句,或许“大淋疯”是一种通假字的写法,出现在某些海外的圣经文本之中。或者,将繁体转为简体的软件,偶然出现了影射上的错误。这算不得译者的功力不够。 有时,他发来自己仔细阅读,注了笔记的截图,问我清教徒神学家到底在反对什么。他们认为信心在称义之前,还是信心在称义之后? 千头万绪,无从说起。 译者是需要教会(神学院)花费力气来培养的。教会应当在此事工上有异象和远见。(事工哲学(71)|从译者的角度寻找恩格斯)。 译者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训练和学习的工作,就像律师,医生一样。我们不会在教会里随意请一位弟兄姊妹给你动手术,或者为你写诉状,或者请他/她来教育你的孩子,但却常常认为英语过了4级或从海外学习归来,就可以做神学翻译。(事工哲学(48)|基于信任的事工;事工哲学(42)|时间价值管理)。 神学翻译需要源语言、目标语言和神学训练,需要了解翻译理论,有大量的翻译实作,还需要敬虔认真的态度。除此之外,译者还需要掌握合适的工具,了解自己的心理和神学误区,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跟清教徒学英语(12)|神学翻译需要神学训练吗?)。 我常常讨论翻译错误的心理学问题(圣经辅导专业请自动屏蔽下面这段讨论)。或者说,我想知道,一个高水平的译者,为何在一个简单的句法上犯了错误,而编辑,一校、二校和三校也无法检查出来: 反律法主义者主张,上帝对个人或有位格之人的称义行为先于人的信心。 …… 反律法主义者认为,从逻辑上来说信心先于称义。 这是号称杰作的周必克《清教徒神学》简体中文译本。两句话都出现在第8章。下面是原文的段落,相关的句子我已经加了强调: Goodwin’s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is the outworking of a number of interrelated doctrines in his theology. Time and eternity bear an important relationship to each other; what is true in the eternal realm ultimately becomes true in the temporal realm. The elect who are “in Christ” 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are the same elect who are “in Chris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venant of grace....

December 26, 2020 · 2 min · eddy

事工哲学(73)|你们和驴在此等候

你们和驴在此等候……——创世记 22:5 驴党最近有点烦,连亚伯拉罕都要求他们耐心等候了。活用神的话语也是一门技巧,甚至可以让圣经说出任何你想要的信息。(不平衡的讲道(1)|三种非释经性讲道) 到了年终,整理了一下一年的公众号发文。除了各种发不出去的文字,剩下了390篇。排名最后的是《山友》,其次是《双塔擎天》,然后是《平衡的讲道》。总而言之,没什么读者,也没什么短期效果。 最热门的阅读是《信任崩塌》,其中读者最多的一篇文章是标题耸人听闻的《魔鬼在教会里利用你做了很多事》。 除了《信任崩塌》所引起的话题,“CIU的神学教育 | 一种混合灵性、知识和生命建造的模式”所谈论的神学教育模式,排在第2。 对了,阅读量最多的单篇是广告:寻找实习传道人。看来,神学教育和教会需要的不匹配,还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了。这就是“事工哲学(72)|食物与知识的节制”所提及的问题。从“释经讲道工作坊”的情况看来,很多神学院教出来的学生不太知道如何在实践中释经或讲道,还有一个学生众多的神学院,有时候在硕士项目中甚至没有教导释经学(看是否有老师有时间,就随意开一门课程来凑学分?)。 植堂不易(旅行感想),传道人掉了头发,植发更加不易。 各种可能的收获: 1. 我们教会的水长老说,“你的公众号几乎是日更”。还有两周,我已经发了390篇文章,显然他的话里有水分。除了一篇《做个真父亲》价格真的不便宜,我可以做个假的吗?算是划水,其他都是原创。不抄袭,不引用,不转发,不讨好,不在乎阅读量,不标题党……关于我的发文和参与策略,参见《事工哲学(47)|“何西阿”》。从今年的情况看,“我打算坚持的原则我已经守住了”(保罗,提摩太后书 4:7ff)。 2. 在计划事工的时候,更有耐心了。去年的事工计划几乎都是按照周,甚至天来计算。但渐渐我的计划时间变得越来越长。第3期释经讲道工作坊,目前已经做到Session-13,要翻译的教材《平衡的讲道》也耐心地计划和翻译完成。对成果的期待也不那么急迫,似乎这是进入人生下半场之后更从容的体验。参见去年的文章“忽因時節驚年幾,五十如今欠一年(请点击打开原文,观看白底黑字版)”。差别很明显。 3. 翻译是我的灵修,也是我的生计。这个工作需要每天都做一点,平衡速度、质量和倦怠之心,还有若干客户沟通的烦心事。坚持下来,今年的几本神学翻译,“成圣的福音奥秘 | 百无聊赖中的几个小问题”,“《威敏神学》第6章试读”,让我更多地思考各种神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神的不变性”,(事工哲学(54)|神学教育的随想和执念)以及其他属性,对我自己的事工和生活的影响与应用。此外的灵修是:洗了一年的碗,在水槽(不是马槽旁)听了很多音乐。 4. 安静地在家教授孩子们一年,每日上午照例课子,自觉颇有成效。(事工哲学(69)|在家教育) 5. 谁会把教会的名字叫做轻轨战舰。大家都说这名字好记,但纷纷推测错误我的职业。今年植堂一个。 6. H2O —— 看了我照片的人都说,Eddy老师最近圆脸了。这是在家教育和在家吃饭的副作用,H2O的意思是:Handsome to Old; 瓜子脸变圆脸。不亦乐乎! 7. 翻译事工,改天再总结。大概是100多万字的翻译和编辑量。 圣诞快乐!

December 26, 2020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74)|明年的经文

2021年度经文: 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Mercy triumphs over judgment. κατακαυχᾶται ἔλεος κρίσεως. 希腊文比较好玩,就三个字:“夸胜”在最前面,中间是“怜悯”,“审判”在最后放着。 记忆方式:每年的年度经文,用来做加密硬盘的密码。使用一年之后,自然就牢记了。 整整1年,看过太多不怜悯的故事。我们似乎只懂得提供“正确的”的神学知识,在各种议题上给出严厉的限制和毫无怜悯的审判,在各种不知所谓的问题上争执得面红耳赤,狗血上头,但似乎很少见到我们真正提供怜悯给需要的人。 今日的讲道: 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主要点:1. 怜悯…… 2. 向审判…… 3. 怜悯向审判夸胜 主要的示例: 圣诞经文:马太福音 1:19a 19 他丈夫约瑟是个义人。 我们讨论为何约瑟是个义人,除了怜悯之外,他做了什么被记在圣经上了?约瑟的怜悯若没有向审判夸胜,就没有希律王什么事了吧。 我们的白色圣诞节,是在10个月前早春的某一天,因着约瑟的怜悯而成立。那位圣经罕见地明说是义人的约瑟,经过了何种挣扎,反复掂量律法上的各种条款,最终想要寻出一个缝隙来,怜悯自己的未婚妻和那尚未出世的婴孩。当主的使者向他显现,他是在思量,还是在思量中如梦了?圣经唯一记载耶稣人间父亲约瑟的事迹,不过是他的怜悯,他的信心,他的顺服,他的克制…… 于是,我们彼此祷告,愿我们的共同体是一个愿意怜悯的共同体,因为忧伤已经太多了。愿我们在怜悯上可以多多得胜,于是,偶尔可以向着审判夸胜。

December 26, 2020 · 1 min · eddy

突然,恩道书房传来好消息/圣诞温暖的好书《山友》受到广大读者盛赞

圣诞快乐!且让我模仿标题党一次! 几天前(在网上)见到恩道书屋新任电子书主管,德高望重的俞老师,给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山友 是我在恩道电子书上看完的第一本书,非常喜欢,也推荐给身边的弟兄姐妹了,感谢您的工作! 解读:恩道电子书上有很多好书,但像《山友》这样带给你愉悦的阅读体验的书籍是不多的。你值得拥有。而且,我怀疑俞老师除了《山友》,就没有读完过恩道的其他(大部头)神学书。 俞老师说,哈哈,那再简单加两句具体推荐理由:文笔幽默,非常易读,好几处我看到笑出声来哈哈;记录真实,包括禾场中激励人与让人灰心的地方,以及工人自己的挣扎等,带给读者反思~ 顺便严谨地说一下,经过我对恩道所有图书的研究,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山友》是恩道最便宜的一本书(列表价才19.8,还有各种折扣或没有折扣)。你值得一次买10本(哦,电子书,一个账号限购一本),送给你的朋友们作圣诞礼物。 如果你已经在使用恩道的电子书App,你的**第一本恩道阅读(不是最后一本哟)**应当是《山友》,拿到就放不下,读起来就停不住,读完了以后,忍不住想对我说,“感谢你,Eddy。这本书可以买10本吗?”(不可以。但你可以为跨文翻译的事工祷告)。 正经一刻,若水漫金山:如果想要知道我的翻译水平,请读《山友》。姑且把这本小书挂为跨文翻译的“代表作”。我下了不少功夫,希望此书读起来就像云南人写的书,不像美国西北部农村的Joe写的。 明年翻译的报价要提高20%了,生活艰难,全靠《山友》。朋友们多多推荐给你们的朋友们,希望读了《山友》之后,你们都去宣教去。 读者(鱼饼爸)的推荐意见: 在读《山友》,还推荐给了小组的三位弟兄,其中一位全家刚从囊谦回来,过着和作者类似的生活。初读山友,有读何伟(彼得海斯勒)的感觉,好书,翻译得也很好,读的时候像用母语写的!感谢主! 读过的朋友,请不吝留言粉饰一下《山友》。 购买链接:恩道书房:九月新书,总有一本适合你!

December 26, 2020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57)|在变化的世界里灌输不变的真理

总是需要写作来对抗遗忘。写作也总是为了对抗遗忘,而不是为了对抗“杠精”。按:本文不涉及神学或解经问题,不涉及某些立场的“神学正确是一种神学不正确”的问题。 在帝都的每一天,都涉及到教育的问题。有些朋友因着教育而搬家,有些朋友在严肃地讨论古典教育,有些朋友在忧心教育的质量,有些朋友保持在不婚或没准备好接纳家庭新成员的状态…… 我们家选择了在家教育,我的考量已经在这篇文章里加以说明:事工哲学(23)——我们下一代的吗哪(关于教育),但似乎仍有再说说清楚的必要。 在学习项目管理的时候,我们会首先强调项目与产品的不同。项目是一次性的,占据稀缺资源的(比如房地产项目);产品是可复制的,可批量产出的(比如教材)。 从学校的视角看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可以在墙报或更有影响的报纸上发榜,“某某同学喜得北大、清华录取通知书”云云。但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而已,教育是一个项目(Project),不是产品(Product),既是一次性的,也占用家庭的稀缺资源,比如学费。 为此,我放弃了继续读神学博士的打算,不想10年后面对因为缺少学费而失学的孩子们,“爸爸拿了两个博士,而我们却连上大学也没有钱。” 传道人的简朴生活,或者傅士德的“简朴生活礼赞”,大抵如此自觉。 从项目安全的角度,我选择了在家教育,因为我略微担心各种教会学校或基督教学校的稳定性与师资。 稳定性的问题,各种新闻或传闻中随时听到,搬家,关门,消失,解散……我为了那些孩子们揪心。 而作为一个20多年教学经验,10多年牧会和教导经验,属灵恩赐中“教导恩赐”较强的译者,我不以为英语出色的人就天然是一个好的英语教师,或者本科毕业就能随意地教授幼儿园全科。而我知道的一些学校,其师资流动更替之快,以及每换一个英语老师或中文老师,就更换一套教材或大纲(若有),隐隐约约让我对这些“项目”的质量感觉不安。 所以,我选择了“在家教育”,或者按照流行的说法,“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当然,从项目的角度来说,既然是一次性地消耗稀缺资源,任何项目都有风险。比如近来有位学生被家长当众责打而跳楼,对于社会来说是个引起反思的悲剧,对于家庭来说,这个项目就算是“失败”,所有的前期投入都没有了回报。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也有承担在家教育风险的预备,也有纠结和缺乏信心的时候。 另一方面,选择在陪都长期居住,就意味着和北上广的丰富教育资源隔得遥远了。有时候我想,现在我们做的“SonLight”,似乎没找到一起实施的家庭,信息闭塞、孤陋寡闻的我们一家,是在重新发明车轮。 我有时给Emma建议,要不我们每月开放一天,请其他对在家教育感兴趣的家庭来观察?Emma说,家里的收拾和清洁不做好,似乎不宜接待。要不你来做?于是暂且作罢。 其他关于教材体系选择的考量,我在前一篇文章里已经说过了,主要是希望为了孩子们保留理性上的自由和开放,不希望灌输太多不可变的“绝对真理”。从教育的角度看,我更看重圣经世界观之上的批判性思维: 但我的顾虑主要是教材中的“基要主义倾向”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的改革宗教会有着与基要主义联合的趋势。Fiona说,这种趋势或许是为了对抗极端灵恩派而造成的。如果有一个“敌人”,或许我们自然就会不由自主地偏向另一个极端。于是,我们的“基要主义”并不是仅仅包含基要真理,还牵涉到各种与拯救无关、神学上没有定论的教导,作为“基要”的一部分增加了进来。或许,还有一些律法主义的元素在里面。 ……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辨就接受基要主义的某些观点(比如,创造论观点),到了青春期与父母关系紧张,又离开教会去到大学阶段,受到同龄人玩世不恭的嘲弄或教授们的自然科学话语体系的挑战(比如化石证据,岩石证据,宇宙论证据),看到建基在科学上面,拥有庞大技术体系,支撑着整个工业社会运转的现代知识体系,有着时候或许有可能有一些些的概率失去信仰(有更大的概率在35岁的时候回归)。 从我的项目风险管理偏好来说,只要教会继续热心地“反科学”,我就不打算将孩子们送去教会的学校。一方面用“六艺”来训练逻辑,一方面毫无逻辑地教授“如果心理学符合圣经,我们不需要心理学;如果心理学不符合圣经,我们更不需要心理学”;或者纯粹从所谓“护教”的角度,在论证的时候排除压倒性的、更有系统解释能力的、相反的科学证据,仅从神学立场上坚持恐龙与诺亚一起进入了方舟;或者以政治正确的立场呼吁某种基要的观点——我不太认可这样的教育模型,而是尽量保持一点距离和警惕。 实际上,当教会以细分的“神学正确”为驱动,不管是“十字架神学”还是“苦难/荣耀”神学,同时又排斥分学科的现代教育,提倡整体性古典教育时,我也认为其中有值得讨论的内生逻辑矛盾。 不过,这些东西都是从[email protected]的项目角度来考量,也仅仅是我们此时此刻的选择,并无任何推广、反抗或显摆的意义。

November 30, 2020 · 1 min · eddy

周一到周五早晨,预留为在家教育的时间,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懒懒地做一点翻译。 和Emma聊了一阵,讨论我们俩的继续教育。 对我来说,教育大概是三个目标在各种不同比例上的混合。第一个目标是向上提高,或者纯形而上的学习;第二个目标是向前纵深,或者技能上的精熟;第三个目标是打开职业发展的大门,或者学位与证书。 随手画一幅示意图,请原谅我的透视学有问题,本科的测绘和三视图没及格: 向前的纵深则是单纯的技能增长,也许因此可以走得远一点,或者活动范围大一点。 而证书和学位,大概可以多打开几扇职业之门。 我们想了一下,我似乎想不出再增加几个职业的理由,如今的事情已经够忙了。Emma呢?也许她想再读一个学位,但我不想给她具体意见,留着她自己和上帝讨论去吧。 就这样一个上午就过去了。我对David说,今天不学习了,你自己玩吧。或者你有什么想要学习的吗? 他说,学点数学吧。我们就开始写“Dividend,Divisor,Quotient,Remainder”,然后弄了几个巨大的5位数除法。 休息了一会儿,开始下午的释经讲道工作坊,讨论诗篇的讲道策略,顺便聊了一下海归事工和Andy Stanley的“Communication For A Change”。 我和Emma开玩笑说,释经工作坊的目标是让参加者可以判断一篇讲道是否是“好”的讲道。Emma严肃地说,这不应当是你开设工作坊的目的。我争辩说是的,这就是教育的第一个目的,让人在形而上的“释经讲道”上提高,或者站得略微高一点,可以看些不一样的风景。倒是其余两个目的,或许不是我的主要目的,而是参加者需要花时间去解决的问题。 和远在海边的老朋友通电话,说起我们的讲道不那么“深刻”的问题。听说有一间大教会邀请他去客座讲道,他就装作忧心忡忡的样子说,我要不要接受邀请呢?会不会去了以后,我的名声尽毁,在这个城市里以后都没朋友了?我也装作严肃地对他说,你要谨慎,要不就讲不会出错的约翰福音316?…… 对我来说,讲道,作为礼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本质是指向神的,是向神献祭的作品。如果讲道还有教育的目的,那么也主要是形而上的目的。 因此,我并不期望听众们存有更多的期望,试图在我的讲道中听到什么精深奥妙的神学,发现某些特别文艺或哲理的阅读,或者满足于一点迎合大众口味的庸俗批判与政治偏好。 讲道的目标是在信仰共同体中间传讲简单而古旧的福音,借此发动圣灵的大能,连同其他元素(祷告、认信、赞美、悔改、圣礼……)唤起听众的宗教情感和神同在的悚然。 从这个意义上看,讲道并不会变成技能大比拼的。

November 30, 2020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69)|在家教育

我的教学生涯,从教本科渐渐转到研究生,然后就变成了释经工作坊这样的成人教育,和在家教育这样的学前、小学教育。算起来明年就是从教30周年了。 有微信上未曾见面的朋友问起几个问题,简单答复一下。 教育的目标。 做传道人没钱。老大义务教育,从来没有缴费择校,小学升了初中,初中升了高中,大学进了重庆市考生最容易考的一所“211”,我几乎没有任何辅导,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每周六带着小区散步1小时到2小时,随意闲聊,坚持了10年左右。 David和Lisa在美国读过3年幼儿园,中英双语学校和蒙特梭利学校。同样的状况,在美国做传道人也没有钱,守着CIU门口的Ben Lippen也读不了,去的都是公立学校。Angela从婴儿开始参加First Step,一周1次老师上门1小时。如果在美国,我们大概会继续选择蒙特梭利学校。 教育不是批量生产,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不可复制、不可重建的项目。任何选择都有风险,而且要到多年之后才能见效。所以,我们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确定教材。 我们服侍的呼召在国内,所以一开始就计划做在家教育,算是事工计划的一部分。在搬家和规划事工时,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医疗保障、将来退休等各种问题都考虑一下,否则很难持续地做事。2019年回国,我们就从蒙特梭利切换到SonLight体系。请参考下面确定SonLight的理由。 经济考量(也是事工的长期性考量):事工哲学(14)——我们下一代的吗哪 2. 拒绝过早的基要主义倾向:事工哲学(57)|在变化的世界里灌输不变的真理 3. 为什么是SonLight:事工哲学(23)——我们下一代的吗哪(关于教育) 在家教育最大的挑战是家长的自我管理问题。孩子们有自己的特点,凡是学习新的知识,都是在挑战他们的舒适区和知识的极限,所以他们会不断地抵抗学习。需要耐心和坚持。第二大挑战是时间管理。我们的事工太多,选择的事工模式也颇有挑战性,所以常常会觉得教育投入的时间不够。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也许需要进行调整。 我不喜欢太多的选择摆在面前,或者没一学期都忧虑一次要不要改变教育方式。所以有意识地断掉了更多的选择,只留下了一个选项。换句话说,孩子们现在的身份状态,我们家庭的经济状况,既去不了公立学校,也读不了国际学校或者私立学校,也没有合适的教会学校可以考虑。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在家教育。我们没有B计划。 我的恩赐中最大的是教导恩赐,其次才是讲道、牧养和传福音之类。所以我并不太担心教育质量的问题,总是可以有办法教育孩子们。 所有孩子都是个案,所有家庭的选择都是立项可行性报告书。我们只是在尝试之中,而且在我们定居的城市里, 暂时还没有遇到采用SonLight的其他家庭。所以算是一种探索性的事工,并不是有经验的做法。需要10年才能看到效果如何,而且不能反悔重来。我们不鼓励任何人选择在家教育。 孩子们的个性不同,即使同样的教材和体系,效果也会大不相同。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November 30, 2020 · 1 min · eddy

高水平的翻译,可以随便翻译一下吗?

我们的译者群里,有位弟兄贴出一则寻找兼职译者的信息,大致是寻找参与翻译全套圣经注释的译者,需要使用指定的CAT软件,每天上传,千字英文160元。需要熟悉圣经术语,最近四个月有档期。 我和另一位弟兄指出,用英文计费160元千字价格不高,大概很难做得下来。比如我这个1.66的汉英比,折合为汉语就是96元千字,我一天能翻译3000字,那么一个月的收入不过6,500元。 后来,这位弟兄解释了一下,说翻译的内容超级简单,没有长句、难句、生僻字,大概速度会比较快一些。于是大家就释然了,只是不知道后来有没有译者参加这个项目。 我想讨论的问题是,一个高水平的译者,可不可能在翻译的时候,为了译得快一点而放松翻译的质量。 这样说吧,如果我邀请一位职业棋手参加比赛,告诉他这个比赛的对局费比较低,对手都是小学生,随意下下就好,不必拿出最佳水平来;或者我邀请一位钢琴家开个演奏会,对他说,听众要求不高,票价也低,你随便弹弹肖邦的练习曲就好;或者邀请一位名教授来上课,对他说学生都是初中生, 你随意讲讲就行了,不必拿出最高水平…… 从职业的角度讲,一位高水平译者所受的训练和专业能力,与这些顶尖的职业人士不相上下。神学翻译,绝不是把“Canon”译为“佳能”,分不清“revelation”和“insprition”的业余爱好者可以胜任的。无论文字的简单与否,我在翻译的时候大概都是“搏鹰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 我仍然认为,神学翻译只有两种较好的形式:完全免费的志愿者形式,或者按照实际的劳动给予充分报酬的职业译者形式。我呼吁愿意付费的客户,在立项之前就计算代价,不要在翻译费用上刻薄译者。如果低价请一些缺乏经验的译者做项目,对整个神学翻译市场来说,很难说是不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至少对于我来说,有一个报价的底线。低于这个价格,我大概就养不活几个孩子,只能转头进入IT行业了。 我希望每个译者计算自己的翻译速度,核定自己的小时工资,看看每天工作8小时,翻译的文字能不能满足一家人的需要。如果在质量和速度之间无法取得平衡,做不到稳定而高质量的输出,那么尽早转行大概才是出路(浸信会的谢牧师是你们的榜样)。 今日份的祝福 比如,在论到大卫后裔要做王的时候: In later days, however, when the sovereignty of the house of David seemed to have passed away forever, so far as human agency was concerned, it came to be recognized that the promises made to David would be fulfilled and indeed surpassed in a ruler of David’s line whom God would raise up. The Davidic kingship, according to the word of God through Ezekiel when the Judaean monarchy fell, was to lie in ruins: “there shall not be even a trace of it until he comes whose right it is; and to him I will give it” (Ezek....

November 29, 2020 · 2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