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的讲道(3-8)| 第三章总结和思考题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一、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二、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三、我们必须重新重视礼拜 四、我们必须重新重视传福音 五、讲道与属灵成长 六、讲道与属灵相交 七、讲道与关怀神的百姓 #### 小结 这一篇的三章讨论某些重要的基本神学问题,试图为充分理解讲道事工建立稳固的神学基础。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神。他是自我启示的存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启示了自己。最重要的启示是书面之道—圣经,以及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显然,神愿意我们认识他。他渴望与他的受造物交通,不惜付出重价使之得以实现。 传道人肩负独特使命,参与神显明自己的工作,要向受造之人阐明上帝。通过讲道,我们有幸再次阐释神从前给出的启示。我们自己并无天然的权威,只是担任使者的角色,服事上帝(见哥林多后书 5:20以及相关上下文)。 然而,讲道仅仅是牧养事工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首先需要更宽泛地考虑整个事工哲学的问题。教会论成为关键考量,因为教会是事工的载体和实施场合。有鉴于此,我们讨论的早期教会强调的七个重要方面,包括设定事工优先顺序、属灵恩赐、礼拜、传福音、建造门徒、团契和满足人们当下的需要。最后,我们在当代教会处境下讨论了这七个问题。如果把握住这些问题,我们的事工哲学应当大体上可以成型。 我们的讲道哲学乃是更大的事工哲学的一部分。我们对讲道的看法不能凌驾于教会的本质之上;相反,合乎圣经的教会观应当掌控我们所有的事工,包括我们的讲道事工。 #### 思考题 1. How does preaching compare to other forms of public speaking? What are some similarities? What are some differences? 讲道与其他公共演讲有何不同?有何相似之处? 2. What qualifies some persons to be preachers? Are there certain character traits, talents, gifts, aptitudes, intellectual abilities, or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that are necessary? Which of these are crucial and which, while possibly helpful, are not?...

January 15, 2020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3-7)| 讲道与关怀神的百姓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一、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二、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三、我们必须重新重视礼拜 四、我们必须重新重视传福音 五、讲道与属灵成长 六、讲道与属灵相交 七、讲道与关心神的百姓 20世纪的基督徒,特别是北美的基督徒,不太容易处理社会关怀的问题。事实上,整个世纪都充斥着相当大的观点分歧。有些群体弱化个人得救赎的概念,用所谓“社会福音”取代了圣经里福音的地位。另一方面,那些强调个人得救的人常常不顾人们当下的需要,缺乏任何行动。 两种极端都不是圣经的立场。除了降世为人解决罪的问题,耶稣也行善,这两条真理并不互斥。耶稣喂饱饥渴的人,医治瞎眼,复原干枯的手。他爱那些无人去爱的,安慰悲伤的人。教会难道不该跟随主的榜样吗? 直到20世纪之前,历史上的教会在社会关怀上留下了相当可观的记录。例如,英格兰的社会革命主要是18世纪的约翰卫斯理以及19世纪的威廉威尔伯弗斯两位信心巨人的努力下促成的。前者促使了劳动法和刑法系统的改革,而后者奋斗超过四分之一世纪,终于废除了奴隶制。不幸的是,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与基要主义大辩论成为了多少偏于保守运动的众多教会抛弃社会服务事工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的神学或许偏向受压迫者,但在事工实践上却令人伤感地缺位。 我们追求社会公义,照顾穷人的动机应当和我们所行的一切事情相同—为了神的荣耀。耶稣说: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马太福音 5:1316 和合本)。 **我们的事工哲学以及讲道哲学必须正确反映出神对百姓的慈爱关顾。**无论教会之中还是以外的人,都不该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时孤独无助、痛苦地陷入绝境。教会必须与他们站在一起。 —– 本文是“跨文翻译”的众筹翻译项目之一。筹款链接为: [PWB@gofundme](https://gf.me/u/w8bj92) 中国境内读者,请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持: ![](https://eddyemma.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支付宝265×300.jpg)支付宝 ![](https://eddyemma.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微信支付221×300.jpg)

January 11, 2020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3-6)| 讲道与属灵相交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一、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二、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三、我们必须重新重视礼拜 四、我们必须重新重视传福音 五、讲道与属灵成长 #### 六、我们必须重新强调属灵相交 有时,许多教会所理解的团契,就是各自带菜的会餐,弟兄会,姊妹社交之类的活动。我们似乎认为,只要几个人聚在一起,团契相交就自动发生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属灵相交并不是简单的“二人同舟”。 新约教会自我定位为一个新型的共同体。例如,我们可以从以弗所书强调“神的新子民”看出端倪。使徒保罗提醒我们,从前敌对的两个群体,犹太人和外邦人,已经借着耶稣基督成就的工作并入同一个属灵共同体: > 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 (以弗所书 2:1420 和合本)。 尽管共同体或者koinonia是新约教会里一个常见的概念,但当今的教会并不总是重视这个概念。一个问题是,共同体的观念似乎与西方日渐增加的个人主义相悖。虽然技术进步让我们几乎可以实时与世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接触联系,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越来越肤浅。我们顾着自己的事情,但选择不要过深地介入他人的事。与从前的世代相比,现在的家庭越来越碎片化,兄弟姐妹长成以后天各一方,各自追求,仅仅维持极其有限的接触。孩子们几乎不认识祖父母,更不要说伯叔堂表之亲。 对于教会而言,这既是问题也是机会。问题在于,许多人不情愿社交,似乎更享受(或者忍受)自己的隐私,也不那么渴望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中其他方面一样,参与教会的人也彼此维系着相对疏远的关系。 另一方面,教会可以将此社会现象视为巨大的机会。人类天性需要社交,需要与神建立关系,也需要彼此接触交往。创世记12章的创世记录显明,神造人的目的是让人可以与自己交往。另外,神说亚当独居不好,于是造了夏娃来与他为伴。这些基本的社会原理并未失效。人类仍然需要与神建立关系,也其他人交往。 要建立这样的关系,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教会里真实的团契。使徒保罗有一句论到基督的美妙话语,表达了与神相交的重要性:“又将万有服在他的脚下,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 (以弗所书 1:2223 和合本)。 尽管我们几乎无法置信,但这句话最明显的含义是:离开教会,基督将是不完整的存在。有些注释家试图绕过这层含义,但无法令我信服。例如,伍德(Wood)讨论了四种可能的解释,但却忽略了最显然的一种。他询问到: > 但是基督在任何意义上可能不完整吗?把教会当作基督完整存在的必要性,乃是颠倒了真实的关系。新约认为基督对于教会的完整存在而言不可或缺,而不是相反… 尽管伍德正确地提出了关键问题,但他的答案确是基于自己的神学预设而非解经。我同意,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基督并不依赖于教会才得以完全。然而,这段经文并非在讨论“存在性”而是在处理“关系”。 根据我的看法,更可能的解释是按照字面理解这句话:离开身体,作为教会元首的耶稣—那位让万有变得完全的—会在某种意义上变得不完全。正如“新圣经注释(New Bible Commentary)所说: > 在进一步描述教会“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23)时,似乎看来离开教会,基督就有所缺乏,不在完整。这不是说神需要教会来补全,而是指按照神的旨意,“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22)。既然他是教会之首,教会就是他的满足。 同样,贺治(Charles Hodge)说,他更倾向于这样的理解:“教会是基督的满足,因为它充满他,换句话说,补足了他奥秘的位格。他是首领,教会是身体。它是满足,或那补足的,或使其完整的。” 广受尊重的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18世纪早期的作品对此问题的解释十分简单而精确: > 然而教会被称为他的满足,因为基督作为中保,若无教会就不完整。若无王国,怎可自称君王?因此,为了中保基督的尊荣,教会成为他的满足。 毫无疑问,教会通过基督与神建立关系的意义,可以从以弗所书 1:2223令人惊叹的叙述中清楚看出。 然而我们也必须记住,除了教会与神这种奇妙关系之外,那些在教会中的人之间也有特别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更多是在“潜在”而非“实际”的领域运作,那些神所托付要维护教会健康的人需要认识到koinonia的现实性。共同体的概念(使徒行传 2),合一(约翰福音 17),身体的比喻(哥林多前书 12),伙伴关系(加拉太书 6:16),以及共同分有基督的身体(哥林多前书 10:1617),均是新约中重要的主题。我们必须努力让这些事情成为地方教会的现实。 基督徒团契首先或本质上是一个属灵事物。它随着人们更深地理解神,更深委身于基督的主权,竭力保持圣洁的生活而不断发展。使徒约翰提醒我们说: > 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我们若说是与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 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 (约翰一书 1:37 和合本)。 除了这些基本的属灵现实,教会领袖们可以致力于创造机会,培育真正的团契。尽管社交活动倾向于孤立,仍然有许多人期待拥有真正的共同体。 —– 本文是“跨文翻译”的众筹翻译项目之一。筹款链接为: [PWB@gofundme](https://gf.me/u/w8bj92) 中国境内读者,请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持: ![](https://eddyemma.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支付宝265×300.jpg)支付宝 ![](https://eddyemma.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微信支付221×300.jpg)

January 8, 2020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3-5)| 讲道与门训的平衡

平衡的讲道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一、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二、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三、我们必须重新重视礼拜 四、我们必须重新重视传福音 五、我们必须帮助人们在属灵上越加成熟 传道人不仅需要关心如何传福音,也不能忘记建造门徒。因信基督得救并非整个过程的结束,而是新生命的开始。这生命需要在教会里滋养,渐渐成长。就像新生儿一样,新生信徒缺乏属灵照顾和支持无疑是一种极其严重的问题。 我成长的教会以传福音见长。牧师在漫长的34年服事中几乎全是传福音性质的讲道。他是一个极其优秀讲台布道家,多年以来带领了无数人信主。从一个仅有十来个成年人的核心小组开始,教会发展迅速,20年内变成一个超过800人的教会。但是在牧师退休不到14年以后,教会就只剩下不到200人,而且人数还在继续减少之中。 问题出在哪里?有些人搬家了,有人去世了。然而,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当地。大多数人或者去了别的教会,或者偶尔在圣诞节、复活节等几个特殊日子出席一下之外,干脆就不来教会了。尽管衰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原因似乎是缺乏跟进,让新信徒融入教会生活和事工。人们没有得到属灵的营养而逐渐成熟,而是一遍又一遍反复听到同样的基本真理。没有人装备他们参与事工,因此他们变成了旁观者。 我们有时会忘记耶稣在马太福音 28:1620中交给教会的使命不单单是让人信主,还有建造门徒。在19节和20节前半部分,耶稣说: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强调为作者所加)。 这句话里有四个动词,其中三个是分词。只有 matheteusate(“使人做门徒”)是命令式动词,构成整个句子的谓语。这并不是要削弱第一个分词(poreuthentes ,‘去’)的重要性,因为从上下文看来,“去”的意思很明确。要让万民都来跟随基督,教会必须是一个“去”的教会。然而,我们仍然需要强调经文所强调之处:教会需要领受主的命令,以传福音和教导的方式使人成为基督的门徒。 为主收获归信之人—以有效的传福音方式引人进入神的大家庭,乃是使人做门徒的开始,但仅仅是开始而已。使人成为门徒还需要首先以神的话语为奶制品,以后逐渐换为肉制品,不断喂养,坚固,鼓励新信徒日渐效法基督。 对于讲道而言,其意义很清楚。我们的讲道—其他所有教会事工也一样—必须是为着培养门徒的讲道。地方教会的讲台上需要一些福音布道的讲道,但毫无疑义需要大量建造门徒的讲道。耶稣告诉我们,不仅需要给人施洗(传福音),而且也要教训(建造)。 – – – – – – 本文是“跨文翻译”的众筹翻译项目之一。筹款链接为: PWB@gofundme 中国境内读者,请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持: 支付宝

January 6, 2020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3-4)| 讲道与传福音的平衡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一、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二、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三、我们必须重新重视礼拜 四、我们必须有效地传福音 就在不久之前——大概三、四十年前—许多福音派传统的地方教会几乎完全依靠特别规划的周日晚间礼拜来传福音。礼拜包含吸引人的福音赞美诗,特别的音乐,见证和福音性讲道,以及邀请人上台做绝志祷告。就像百年前一样,如今也有许多人在这样的聚会上信主。 按照我的理解,这种形式的礼拜始于公共场合用上了燃气灯照明,而大多数家庭还在点蜡烛或油灯的时代。有创新意识的牧师们发现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吸引好奇的观望者来消磨长夜。这种创新性思维的结果是,许多人脱离了属灵的黑暗,因为基督的光照耀了他们。 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许多教会以晚间礼拜的方式传福音。那些继续晚间礼拜的教会,其礼拜也不过是重复日间的程序,或者采用小组查经,或者聚焦在赞美和团契沟通上。理由很简单:如今几乎不再有没信主的人参加教会的晚间礼拜。因此,教会采用其他方式传福音,取代了这样传统。 我们无需为了这种传福音策略相对突然的改变而大惊小怪。教会历史上大概从没有哪个时期采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和努力来传福音。从普世教会的角度看,我们使用了各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派遣耶稣会教士随着西班牙征服者一道进入新大陆,卫斯理和怀特菲尔德的户外巡回布道,芬尼和穆迪的奋兴会,葛培理的大型巡回布道会,地方教会持续一周的“培灵会”,关系式传福音,福音单张,邻里查经,面向慕道友的礼拜,各种人道主义援助,地方教会牧师定期的福音布道等。 传福音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基督命令我们在身边的“世界”直到地级传福音。尽管问题似乎在于何种方式传福音最佳,实际上没有什么最佳的方法。向万民传福音绝没有什么单一有效的方法。未得之民在文化、生活方式、宗教背景、属灵悟性和对灵性的渴慕上各有不同。没有什么单独的方法可以向所有人传福音。 经过仔细考量的事工哲学将会承认传福音的必要性并提出合适的方法。与新约教会一样,当代教会需要将传福音纳入自己的工作列表,并设计合适的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牧师必须成为积极传福音的领袖和参与者。正如事工哲学的其他方面一样,如何传福音的决策对我们的讲道哲学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福音的主要场合是聚集的教会还是分散的教会?讲台事工应在何种程度发挥传福音的作用?公开礼拜是否可能同时有效地兼顾传福音和建造门徒? 本文是“跨文翻译”的众筹翻译项目之一。筹款链接为: PWB@gofundme 中国境内读者,请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持:

January 4, 2020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3-3)| 当代教会对敬拜的反思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我们必须重新重视礼拜 在继续对照早期教会的做法来审视自己的事工时,我们第三个必须简要讨论的问题是礼拜。对于当代教会而言,这个领域同样非常关键,因为它与教会的聚会以及讲道的角色都有直接的关系。 各个教会甚至许多同宗派的教会,其礼拜实践—我在比较宽泛的上下文中使用“礼拜”这个词—都有很大的不同。尽管我们很难将各个教会精确划分到不同类型的礼拜风格之中,但下面的几种礼拜模式至少可以给出不同礼拜方式的参照。 礼仪与圣礼(liturgical and sacramental):这种风格的教会是所谓“高派”传统教会,强调圣餐是集体礼拜的至高点。采用庄严的合唱和咏唱音乐(anthems and chanting)。使用礼袍,以蜡烛、十字架等为辅。讲道一般是根据规定的经文选读(lectionary)给出的短讲。 有序而正式:许多所谓主流宗派的教会依据大体上固定的礼拜程序,很少改动。敬拜主持人通常身穿礼袍,会众同诵信经(creed),使用传统风格的多声部合唱和会众齐唱歌曲。讲道经文一般选择预先规定的经文选(lectionary)。 有序而不正式:这是许多“自由”或独立教会传统下教会的礼拜方式,许多主流教会和较小的福音派宗派也采用这种方式。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礼拜流程经过仔细规划,但各个步骤的顺序会不时调整。事实上,即使在礼拜进行之中,原始的计划也可能因势而变。音乐或者传统,或者偏现代,或者混合二者(blended)。彼此讲道的风格和目的可能差异很大。 五旬节派/灵恩派:这种类型的礼拜可能会有大量现场演唱,听众参与(有时是未计划的),激情澎湃的讲道,通常插入大量对听众的鼓励,并得到听众的“阿门”。尽管不完全如此,但此类聚会常有属灵恩赐的运用,特别是说方言,解释方言,知识的言语和医治等。 强调教导:福音派传统的某些教会极其强调公共敬拜对信徒的建造,将礼拜堂等同于教室。讲道之前的活动—集体赞美歌唱、特别的音乐、戏剧和见证等—通常被视为居于中心位置的讲道之暖场。讲道总是“释经式”的,常常是一个很长的序列,延续许多星期甚至很多个月。会众热心在分发的书面材料上记笔记。 面向慕道友的模式:越来越多的北美教会开始仔细区分那些杂有向慕道友传福音意图的聚会和专为委身基督徒规划的礼拜。很多时候,星期天的礼拜经过仔细设计,面向慕道友,采用现代音乐、戏剧和讲道,回答没有参加教会的朋友们所关心的属灵问题。面向慕道友的聚会不要强调礼拜元素,因为礼拜被认为是基督徒的特权。面向慕道友的教会常常会有额外的聚会,更加注重礼拜、建造信徒和团契沟通。 我们从中可以再次看到,礼拜模式并非一种精确的分类。各种模式之间不可避免会有所重叠。一个注重礼仪的教会也可能受到灵恩神学的影响,于是在礼拜方式上体现出来。那么贴着“有序而正式”标签的教会可能强调释经式讲道,也可能更偏于主题式讲道。五旬节派和灵恩派教会也可能遵循相当固定的程序,某些教会甚至会强调释经式讲道。文化和种族不同,也会影响到礼拜方式。 无论早期教会采取何种礼拜方式,它们都强调礼拜,因此当代教会也必须重视此问题。礼拜上帝,将他配得的荣耀、尊崇、赞美和爱戴归给他,永远都不会过时。事实上,我们作为个体和教会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当存着礼拜上帝的心意。他的存在,就是我们礼拜的理由! 特别对于我们中间某些福音派传统下的基督徒而言,集体礼拜神是一个经常被遗忘的要素。我们在规划公共礼拜时仔细考虑参加的男人、女人、青少年和儿童的需要,但却忽视真正的礼拜只有唯一的观众—上帝自己!我们必须仔细思想的关键问题是,究竟我们是否在真正的礼拜,我们的礼拜是否讨他的喜悦。 对我们这些牧师教师而言,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影响我们对公共礼拜之规划考量,也影响到我们的讲道。至于讲道方面,我们的讲道仅仅是对时事发表看法和意见吗?讲道是单纯向听众的头脑中灌输知识吗?我们的讲道只是想激励人们更忠诚地完成他们作为基督徒的义务,特别是担当对教会的责任吗?尽管这样一些讲道目的各有益处,但我们讲道的主要意图难道不该是提醒人们神的伟大,坚固他们对神的信心,使得他们可以在意念和能力上成长,以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吗?实际上,上述各种讲道的目的,都应当恰当地与我们对礼拜上帝的理解关联在一起。

January 3, 2020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 |神学视野的均衡

Step One 第一篇 Maintain a Balance in Theological Perspective 保持神学视野的平衡 “讲道,乃是有限、脆弱、常常出差错的人类大胆地为无限、全能、完美的主做见证。如果不是神亲自安排,只有极度傲慢自夸的人才会试图从事这样的工作。于是,讲道不是一个傲慢的举动,而是谦卑的行为。真正的讲道不是表演传道人的聪颖和知识,而是阐释神的智慧和大能”(R. Albert Mohler, ‘A Theology of Preaching,’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Preaching, ed. Michael Duduit (Nashville, TN: Broadman Press, 1992), 15.) 世上没有任何一份工作的责任与教会里担任教牧领袖相当!谁会每周都预备和完成一到三场相对冗长的公开演讲,而且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周复一周、年复一年,几乎没有例外?截稿日期接踵而至,永无止息!纽约河畔教会的前任牧师欧内斯特•坎贝尔说,“周日向着传道人涌来,仿佛坐在疾行的列车上,看着窗外一个又一个扑面而来的电线杆。”(Quoted in Thomas G. Long, The Witness of Preaching (Louisville, KY: Westminster/John Knox Press, 1989), 20.) 实情似乎就是这样。 但是讲道只是牧养事工的一部分。一周之间,牧师还有无数其他的责任要担当。这些任务从繁忙的私下咨询到组织管理;从让夫妻和好到主持追思与葬礼;从参与社区活动到安慰鼓励医院病人;从参加或带领某个委员会到教导少年儿童;从上门探访新加入教会的成员到在教会通讯上开设专栏;从传福音到计划联合敬拜…尽管与讲道不无关联,但这些事情与其他更多的事情都与讲道的预备和演讲完全不同。 即使没有其他事情,讲道本身也是一件相当的难事。讲章需要与现实相关、原创性、学术深度、合适的结构、多样性、精确性、扎根教会信仰传统、富有时代性、挑战性、启发性,以真诚的讲道带来安慰。而这只是对传道人的标准要求的很少一部分! 牧师需要随时随地相应会众的任何需求,同时花费足够的时间将讲道水平提升到可以接受的高度。除此之外,与任何人一样,传道人也有个人和家庭的事情需要照顾。毫不奇怪,牧师们一周的日常里,除了主日安排的礼拜,还需要全天候的工作,再加上几个夜晚,甚至搭上周末。 然而,在这一切考量之中,有两个似乎确实的基本预设:大多数会众喜欢听更好的讲道,大多数传道人希望自己的讲台侍奉更加有效。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愿望?我们的出发点是考察特定的神学观点,将其作为传道人整个事工哲学的基础,当然,其中蕴含着讲道哲学。首先解决首要任务,乃是至关重要的策略。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首先需要确认,传道人应当讲道。教会宪章和各个宗派/神学流派的手册都明确规定了这个任务。每个主任牧师或“唯一的”牧师之工作说明上,几乎都会规定这一任务。即使那些没有应聘“主任牧师”职位的人也会要求偶尔对会众或在其他场合讲道。讲道是传道人应有之义。 当今世界为何还是如此呢?我们的时代随处连接着有线电视,音频视频磁带和碟片随处可得,多媒体计算机、通讯卫星和网络技术已经普及,讲道难道还不算一种过时的职业?难道没有更好的方式传播宗教信息?难道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向不来教会的人传福音?难道没有更好的方式教导和启发那些一度对基督的信息感兴趣的人?牧师工作描述中关于讲道的部分难道无需做一点改变? 单从人的角度看来,上述问题都应该给予肯定的回答。甚至从一个基督徒的角度看,这些问题至少应该得到部分肯定的回答。的确不错,讲道是一个呈现神真理的古老方式,因此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才能保持它的新鲜与活力。同时,也有必要承认,若有可能,应该使用现代技术来传福音,牧养信徒。 我们不能单纯讲技术视为一种威胁,而应当视其为传播基督教信仰的潜在资产。在这个问题上,再没有比19世纪的“讲道王子”司布真更具有资本主义思维的了。从他早期的事工开始,就有人对他的讲道进行速记,并且几乎立刻就付印,在大西洋两岸发行。20世纪,查尔斯富勒开办 The Old Fashioned Revival Hour节目,开创了基督教电台的先河。宣教士礼德赫夫(Joy Ridderhof)首创便携式手摇唱机和电池驱动的磁带播放机,将福音带给了无数未得的部落。50年前,罗马天主教神父新富顿(Bishop Fulton J. Sheen)是首先意识到电视在传播福音上大有潜力的人之一。葛培理福音布道团以及其他机构大量使用电影。因应录像机和DVD播放机的流行,人们为家庭和教会制作了大量面向基督徒的视频。互联网和其他在线计算机服务让数不清的基督教机构可以分享与事工有关的信息。卫星让数百万人可以同时听到福音,也被广泛用于在线教学。技术进步在教会中大有用武之地,我们应当为此感谢神。 这样的进步既没有降低讲道的作用,也没有让讲道更加合法,因为讲道和一切基督教所关心的问题一样,取决于另外的标准。无论我们要质疑还是支持讲道实践,都必须根据圣经神学。那么,我们神学探讨的出发点在何处呢? 神的属性 正确的出发点当是神自己。我们必须牢记,他不是遥远缺位的“创世神”,而是一位既超卓又无处不在的神。神主动介入我们世界的事务之中,但并不影响他的伟大和“全然他者”(total otherness)性。另外,他是一个可以沟通的存在,选择让人认识他的存在。...

December 29, 2019 · 2 min · eddy

传统讲章结构的评估

为一位尊敬的老大哥翻译校对一篇论文,算是破了我作为一个职业翻译家的戒–我居然同意了做一下汉翻英的工作。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这个翻译对于这位老大哥来说很重要,很紧急,对于宣教事工的长远推动很有意义。反正我就是做了,很纠结地做了,没时间来处理我的“讲道学”项目。 年底到了,属灵争战又要上演。从前出现严重属灵虐待的Logos教会前韩国籍牧师和师母,在罪恶暴露后匆忙出逃。3年之后,居然在毫无悔改表现的情况下又开始作妖,给国内的同工们写信,把自己刻画为因为受到逼迫而离开的属灵英雄,吹嘘自己在韩国的教会里是多么受欢迎。本来不想回应,祷告了几天,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从前的朋友们,不要再陷入属灵虐待的坑里,特别是不要轻易从经济上帮助这个骗子牧师。我处理完手上的两个自选项目,就会着手翻译和整理有关属灵虐待的资料,帮助许多手上的弟兄姊妹,让他们有力量和工具,可以勇敢面对,在神的话语中得到医治。有关信息,可以参见网站上的“Logos教会”专题。 以下摘译自“讲道学手册”第二章。整个第二章翻译完了。 对讲道结构分类的评价 尽管这些传统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类型的讲章,但读者需要意会,这些类型的区别标准相当随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十分明确,例如有时我们不容易区分文本式讲道与释经式讲道。另外,有些作者还会加上其他类型,比如文本-主题式讲道,然而这种类型与文本式讲道很难区别开来,因为所有讲道,无论如何都有一个主题。 最后,上述标签绝不可用来拔高某种类型的讲章,而贬低其他的类型。毕竟,所有讲道都必须让经文自己来说明其内涵的真理,并将真理应用到听道的人的生活之中。只要实现这一目标,所有的讲道都可以被称为“释经式讲道”,即使其结构组织乃是文本式或主题式。所谓“释经式讲道”,乃是指传道人借着讲道解明和阐释了经文的含义。于是,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真正的讲道都应当是释经式讲道”。(Donald G. miller, The Way to Biblical Preaching, 13). 关于结构的进一步评论 本手册讨论的某些结构在传统上属于演绎式讲道(deductive),而另一些则属于归纳式讲道(inductive )。我们无需为了这些更传统的方法辩护,尽管有些晚近出版书籍有些瞧不起那种过分依赖于命题的讲道方式。 有趣的是,那些瞧不起命题式真理的作者,自己却几乎完全采用命题式论证方法。例如,伊斯林格说,用讲道来灌输观点的做法,无论如何组织,都是一种静态的、无生命的、简化主义者的做法。”(Richard L. Eslinger, A New Hearing, 85)。然而,出现这句引文的一章,却几乎完全采用命题式论证写成。那些提倡“新式讲道学”的作者颇为自相矛盾,因为他们传递自己新观念的方式,正是自己所反对的沟通方法。(伊斯林格说,“过去的理性讲道学方法已经过时”,但所指模糊。不过,他却采用理性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材料,至少其思维有些不一致。) 另外,我们必须考虑结构多样化的问题。许多关于讲道学的书都缺乏对讲章结构方法的讨论,在这一领域极为薄弱。通常它们会指导读者寻找经文的主题,将其分解为几个逻辑或自然的部分。这些部分就构成讲章的主要点。除了这样空泛的指导之外,学生无处知晓,如何才能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又如何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讲章。教材也很少提及多种多样组织讲道大纲的方法,而这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用途和适用的经文。 然而,讲章结构的变化多端,乃是讲台事工得以运转良好,得到会众欢迎的关键。基林格说: 大多数传道人接受了一种结构,终其一生都用这种形式讲道,只是偶尔做出一点小变化。事实上,有许多种讲道结构和形式,一位有创造力的传道人在主要采用一种形式时,即使只是为了沟通更加有效,也会偶尔换一下别的形式。有规律地实验新形式,有助于提供讲道的新鲜感,让每周都听我们讲道的听众觉得有所变化,也为我们讲道的材料提供新的视角,让我们可以对自己通常采用的形式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John Killinger, Fundamentals of Preaching, 50)。 本手册提供8种不同的讲章结构方案,有些方法可以有多种使用方式。 最后,传道人需要认识到,讲道并非单单是形式。好的结构可以增强沟通过程,但形式主义注定会失败: 良好的结构不能代替传道人生命的圣洁,后者才是讲台有能力的基础。有人口舌便给,有人心思巧妙。圣经论到亚伦说,“他是能言的”(出埃及记 4:14);但圣经里却找不到一句亚伦所说的信息。另一方面,摩西自承“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本是拙口笨舌的”(出埃及记 4:10),但我们却看到摩西充满大能的信息,反映了他心灵的流利。(Koller, 43)。 传道人若不圣洁,结构再好也是徒然;另外,良好的结构若无内容填充,也不会有任何作用。即使是最优秀的讲章大纲也不过框架而已。没有坚实的内容填充,讲章会显得滑稽荒诞。用笨拙的方式说一句有意义的话,胜过用优秀的形式说一大通空洞的废话。 传道人若不是一个主动的沟通者,好的结构也不会带来好的效果。他必须从内在把握要讲的内容,允许神的真理改变自己的生命。他必须全副身心投入讲道,让听众认识到他所讲的真理对他们的生命至关重要。

December 27, 2019 · 1 min · eddy

良好讲章结构的益处

不注重神学建设的教会,比较容易被非圣经的价值观占据注意力,或者被来历不明的神学所带走。或许当代的处境下,教会来支持神学翻译,帮助将一些重要的书籍以较高的质量、更快的输出率译为中文,是一种让自己教会影响力溢出的神学建设方式。我乐于看到有教会对跨文翻译的“讲道学”项目翻译与课程建设的支持。我也乐于在需要的教会开展“释经讲道工作坊”,一起提高释经和讲道的水平。 摘译自“讲道学手册”第2章: 良好讲章结构的益处 深思熟虑的结构规划可以显著地帮助传道人及其听众。 对传道人的益处 良好的结构明确地表示传道人很好地把握住了讲章的内容。(与此相反,缺乏良好结构可能暗示传道人仍然没有完全理解他需要处理的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良好的结构可以帮助传道人强调讲道中单一的要点,而不是同时推出若干细微的主题。 良好的结构可以鼓励传道人认真理解讲章的目标,而非漫无边际,离题万里。 良好的结构可以组织讲章,将其推向合适的高潮。 良好的结构带来“均衡的进攻”,避免过分倚重讲章的某一部分而忽略其余。 良好的结构帮助传道人流畅的讲道,因为思路连续,自然涌现。 良好的结构可以增加传道人在听众心目中的信誉,让讲道的效果更好。 对听众的益处 良好的结构帮助听众跟踪论证过程,因此让讲道更有说服力。 良好的结构让听众能够感受到讲道的走向。 良好的结构让听众把握讲章的线索,而非孤立无关的片段和碎片。 良好的结构可以提高听众的注意力,因为它提示听众心理上松弛的时机,避免听众在错误的时候感觉脑力疲惫、需要休息。 良好结构的特征 结构合理的讲章具有统一性。它仅仅处理一个主题,并且只涉及该主题的一个侧面。 结构合理的讲章应当秩序井然,始于合适的前言,依次讨论各个必要的部分、要点或动机,最后达到恰当的结尾。 结构合理的讲章具备均衡性,各个要点的讨论大体上耗时相等。 结构合理的讲章朝向一个特定的目标,并在达成目标时进入高潮。 讲章的基本结构 在讨论了不同的讲道学安排之后,本手册将会具体地讨论讲章的结构。现在我们首先介绍讲章的基本构成,以建立一个较为宽泛的讨论框架。 每篇讲章都必须建立在至少一段经文的基础之上。所选经文应当具有某种结构。 每篇讲章都可以被约化为一个命题。 (这有时被人称为中心思想,核心命题,主题陈述,或论题。)关于这一点,人们常常引用约翰乔威特的话: 除非我们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话语简短而清晰地阐明讲章的主题,就不该讲这样一篇道。我认为总结出这样一句话乃是最难的事情,也是我研究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投入。 John Henry Jowett, The Preacher His Life and Work (New York: DorN & Co., 1928, 1912), 133. 正是这个命题让讲章自成一体。(有些传道人偏爱一个主题短语作为讲章的中心思想,但对于我来说,短语还是太宽泛,容易让讲道缺乏清晰的方向感。另一方面,一个完整的句子比短语更清楚,可以更好地限定所讨论的主题范围。) 3. 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次级概念或真理来支撑主要命题。这些次级项通常被称为要点,也有人称其为罗马数字标号、分节甚或讲章进行。主要点应当具备相同的价值。任何一个要点不能次于其他某一点。它们彼此应该有所不同。实际上,它们都是主命题下的次级主题。如果我们可以证明它们,而且它们各自具备合理的长度,数目也充足,就足以坚固地建立主命题。 4. 每个主要点由若干子要点所支撑、澄清、示例和证明。次要点也被称为支撑材料。 5. 尽管有时人们认为每个主要点及其子要点自成一个“微型讲章”,但传道人需要十分警惕,例如,不要把一个三点式讲道处理成了三个毫无关联的迷你版讲道。一般而言,在主要点变换之时,传道人应使用转换句,突出讲道的主命题。 6. 合适的前言和结论,应在完成讲章的主体部分(命题,主要点,子要点)之后再构思和添加在讲章上。

December 25, 2019 · 1 min · eddy

不平衡的讲道(7)|每次讲道都是耶稣为中心/整全的福音

我就随口问问那三位慕道友是否听过福音,她们都说没有。于是我就放弃了原先的查经计划,而是为这三位慕道友讲解了一下福音。一个小时之后,我自认为已经将福音的信息讲解清楚,于是问她们是否愿意接受基督为救主和主,她们都说愿意。我就带领她们做了决志祷告。 这时,平时带领这个查经小组的姊妹突然脸涨得通红,非常生气地指责我的福音传得不对,因为我没有在传福音的过程中解释什么叫做“三位一体”。这位姊妹读过神学,大概是某个神学院在线拿到学位,言辞中对我颇为急迫。 我一时无话可说,就简单地说,我们要不先主祷文结束,然后打发刚信主的几位离开,再来讨论“三位一体”的神学。寻找到了失丧的羊,天上的天使都在鼓掌的当下,我们若当场吵起来,似乎不成体统。 后来大家就各自散去,我也再也没去参加这个查经小组,也不知道后来几位接受福音的人怎么样了。 这里的问题是,一个人没有听过三位一体的概念,或者对三位一体的概念理解得没有加尔文或者奥古斯丁那么精准,能不能得救的问题;或者说,神学知识对于一个不识字的文盲来说,是否是得救的必备条件,若是,我们如何验证一个人是否有了正确的知识? 从讲道的角度,如果单看一篇讲道稿,我们是否可以从任何神学大师的讲道中寻出漏洞来?讲道受到经文的限制,并不能随意发挥,也不能每次都敷衍成一篇系统神学论文。所以,若单纯从一篇讲道出发,大概许多传道人都会被人轻易断定为“有异端倾向”或者“神学上有漏洞”或者“基督论不正确”一类。 即使是那些名满天下的“名牧”,随手在网上搜索,都能看到有人以各种方式指责他们是“异端”,比如有篇文章叫做“QUOTING HERETICS: Tim Keller and his friends”,把提摩太凯勒和C.S.刘易斯以及托尔金全部打成异端,给凯勒的按语是“披着羊皮的狼”。要想知道约翰派博,D.A.卡森,葛培理以及教宗大人或者任何人都是异端,只要耐心google一下就好了,这世上唯一不是异端的人就是不发表任何系统神学观点的人,于是我们可以合理的怀疑此人不明白或不能说明什么是“三位一体”。 最近略微看了一眼新近出版的中文版伯克富系统神学,其艰深的神学概念,要求的逻辑学、哲学和历史神学功底,大概超越了国内大多数传道人的水平,我觉得拿这本书来做按牧考试的教材,估计许多人都会在某个点上失足,落入亚流、半亚流、伯拉纠、半伯拉纠、聂斯托利、阿米念等各种异端之中。 于是,唯一安全的讲道就是每次都讲“使徒信经”,绝不使用比喻和故事来类比任何神学概念,最好连经文都不要讲,每次都以“小要理问答”为讲道的大纲,以其参考经文为解释性文字来讲道即可。 这种思路显然和目前所推崇的“释经式讲道”有冲突。释经式讲道希望以圣经神学为主导,在讲道的时候解释清楚经文本来的含义,以此发动圣灵的工作,因为神话语的信实和可靠,以及教会按照正义分解神的话语,尊重神话语权柄的态度,让听众的心可以被更新和改变。 我是听过两三遍提摩太凯勒的“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课程,也听过柴培尔的“FCF(Fallen Condition Focus)”,对此深有体会(我从正面来说吧):越是每段经文都想以基督为中心,就越需要好好地、精确地把握基督论,不然一不小心就异端了。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每次在结尾的时候说一句,这件事单凭我们的努力是不行的,唯有依靠耶稣基督;这件事我们已经不必再做,因为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已经为我们做成…… 这样是不会出问题的,问题在于,普通会众并不懂得基督论的精微之处,所以如果你使用类比去解释,讲章发表出来,行家一眼就看到你的讲章里满是漏洞,并不会顾虑到你讲道的会众和处境。若要让普通会众全部懂得基督论的精微之处,教会必然就走上精英路线了,大概也会有些别的问题出现。 勉强以耶稣为中心的讲道,如果仅仅是一种方法论,那么不过是增加了传道人的负担和假冒为善,提高了训练的难度,但并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就像以最高的技巧弹奏一位蹩脚的作曲家之音乐一样,技巧的高潮无法呈现音乐的动人。 另一方面,以耶稣为中心的讲道也可能落入系统神学的解经,而牵强地脱离了上下文和处境,甚至扭曲了整全的福音——对经文的解释和应用不成熟,即使在系统神学上“正确”,亦不免于损害圣经的权威性。 我目前的方案是从敬拜神学入手,把讲道视为敬拜之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音乐是触及情感的,讲道则通过头脑和理性,二者以可以把握的方式提升灵性;圣礼则是奥秘的方式释放恩典…… 于是,我会告诉会众,讲道不是为了讲一个新鲜的知识,或者大家不懂得的奇思妙想。讲道是敬拜的一个环节,是对神话语的宣告,是教会对这个世界的责任所在。如果我讲了什么新奇的神学,那么我成为异端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我拿出什么大家都从来没听过的,没有圣经依据的命题,或者对经文给予了出乎意料的奇妙解释,是大家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那么我是在抬高我自己,而不是宣讲基督。 因此,不要期待听讲道的时候得着什么了不起的观点,可以拿回去给人炫耀,因为我每一次讲道的内容一定是大家(只要读过一遍圣经)都熟悉的内容,但是借着这样的宣告,我们可以从新看待神的话语,一起将神的话语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所以,我会追求简单清楚的释经,有一个集中的(而不是分散的)主题,有切合这个时代的示例和应用。另一方面,我希望我的会众都可以读一点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多少知道各种异端是如何得来的,知道有些人甚至是极为真诚的异端。 我记得我的朋友从CIU毕业,打算应聘一个国内教会的牧师职位。他把讲道稿发去,被人家评为“深度不够”,于是落选。我好奇地询问他,怎样的深度才够,回答是“威敏大宪章”和改革宗神学。 那么,作为一个PCA出身的改革宗(按照我上面这位朋友对我的评论,“我觉得你的神学不是改革宗”),我大概深度也不够了。

November 25, 2019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