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教义进程》| 3b 抽离的益处

按:这一部分的字数是5264字。第3章结束。昨晚做到零点30分,赶紧睡去了。翻译的难处在于立项,如果没有经费,书是出不来的,或者,译者是在过程中就凋谢了。雅努斯资助计划的第二届入围短名单中,几乎全都是高校工作的博士和教授们,偶尔有两位出版大社的编辑。我曾经试着参加过第1届,后来一看是“河南建业俱乐部”获奖,就不再有任何想法。算了,我还是赶工手中这本书吧……and per se and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a)November 18, 2023 《新约教义进程》2b | 同观福音书November 20, 2023 《新约教义进程》2c | 从地上到天上November 21, 2023 3a 启示之于历史,教义之于十字架November 22, 2023 3b 抽离的益处 祷告蒙悦纳、回应的教义也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上主曾经最为恳切而有力谈论的主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保证——凡真诚、严肃而一心一意的敬拜者,对天父定意将美物善事赐给求告他的人怀着普遍的信心,其祷告必蒙应允。事实上,人们可以从他的教诲中得出结论,将祷告之事归纳如下:“摒弃所有异教徒和法利赛人在这问题的观念。一心单纯地向天父我们的上帝恳求。祈求,你们就必得着。” 然而,在他教导的紧要之处,基督又补充说:“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 14:6),“你们若奉我的名求甚么,我必成就”(约 14:14;另见16:23-24)。这是一个巨大的启示,若被人完全理解,必将影响到整个基督教义以及基督徒祷告的习惯。然而,直到后来的神圣教导阶段,通过基督为我们献出生命这一全新生命之路,通过他担当上帝之殿至高大祭司的职分,使得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天父面前,那些在祷告中靠近上帝之人才承认基督所暗示的话语,乃是信心得着完全确据的真正基础。 我们的论点如下:福音书的教义中包含了特殊启示,构成人类道德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但这些启示主要是对尚未发生之事的预示。因此,这样的教义尚不具有最终完成的性质。我们目前正处于神圣教导的启蒙阶段,后面还有许多内容等待我们发现。 福音书本身也如此宣称。上主亲自教导的内容是一个显然在向前进展的系统,当它达到最高点时,它宣布了自己的不完整,并将我们引向另一个阶段的教导。把马太福音的第一段话语和约翰福音的最后一段话语放在一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上主的个人教导是这样一个逐渐推进的系统。基督事工开始时的“登山宝训”和结束时“楼上房间的讲论”不仅是处境与感觉有异,而且暗示着对真理认识之完全不同阶段。这两篇讲论之间的差异,甚至比全部福音书的教导与书信的教导之间的差异还要大。 第一段讲论澄清并证实了旧约时期上帝所赐的神圣教导。耶稣基督采用旧约的概念并加以解释,祝福、律法和应许之类都建立在这种语言基础上。他与过去保持一致,同时向前迈出了明确的一步。他给出的与其说是新的律法,不如说是旧律法的新版本。他以原初赐下律法之人的权威说话,澄清自己的立法意图,不许人随意曲解。 然而,正如第一篇讲论与过去联系,耶稣最后的讲论也同样明显地延伸到未来。它引人翘首以盼,迎接一位新的教师到来,传授目前尚不明朗的知识。在前一篇讲论到后一篇的过渡中间,我们抛弃了旧约的语言和联系。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思想境界,听到一种新的语言——它是为着一件紧迫之事而创造的。 是什么让思想和语言更新?一个事实,就是主耶稣与其子民属灵生活的真正关系,如见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来了。“你们信神,也当信我”(约 14:1)。这是整篇讲论的基调,接下来的张力仍然扣人心弦:“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甚么”。若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出这样的话,会是多么奇怪啊!到这个时候,我们并非毫无准备,尽管即使如此,它们的意义也超出了人们所能理解的程度。 在这最后的讲论中中,整个教义,无论是信仰、祷告、爱、服侍、盼望还是生命,都带着独特的基督教特征:它们都是在基督耶稣里的概念。信心要固定在他身上,并通过他稳固在天父身上。祷告是奉他的名祷告。爱是对他首先爱我们的回应。服侍是与他联合所结的果实。盼望是去他要去的地方,与他同在。常在在他里面,是保全生命、安稳、多结果子和喜乐的秘诀。圣灵是保惠师…把这些观念与最早的福音教导相比较,你就会发现,我们已经从福音的起头走出了多远。你们可以认识到,在基督的渐进启示和他逐渐推进的教导中,必须经过多少台阶,才能达到这样的教义阶段。 许多事情要穿插其中。为了说明我们需要多么深入地追溯福音记录,以理解救恩如何从主起初的传讲发展至今,上主及其门徒是如何成为救主和信徒,外在的聆听和跟随是如何转变为一种内在的、属灵联合的奥秘关系,我们需要认识这些事。只要回想一下,福音如何通过耶稣一切怜悯事工、纠正错误和公义的指示,转化为更深刻的教训,深入门徒的脑海:他站在他们面前,成为信仰必须紧紧抓住的唯一对象、在地上有能力赦免罪孽之人、来寻找和拯救失丧之人的;凡担劳苦重担之人可以在他里面得安息,他是永生的赐予者,按自己的意愿复活死人,乃是从天降下的粮,凡吃喝他的就永远不死;他为世人贡献自己的血肉, 他的生命成为多人的赎价,他的血为我们立定新约,多多人流出,使罪得赦免……随着我们的阅读推进,这样的见证越来越多。虽然上主在自己平常的教导中履行了他作为律法阐释者和预言上帝国度来临之先知使命,但同时他也在这些零散的话语中揭示了一种更为深刻、更为基本的关系,超越作为整体的上帝国度与其所有成员的大致关系。 然而,正当这样的启示仍在披露中,却突然切断了。时候将至,耶稣的事工必须结束。我们进入楼上的房间,参观上主最后的演讲——他在地上事工的结束和成全。我们来到上帝之道的这一部分,从约翰福音14章的开头一直延伸到第17章的结尾。在那里,耶稣使用最简单但又深不可测的话语,先是对人讲说,然后对上帝祈祷,其中流淌着属于那个悲伤时刻的高贵庄重,充溢着生命最后时刻的神圣伤悲!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上帝真正教导是否在这里已经结束,或者将会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继续。 此事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回答这个问题是主这一篇讲论的主要目的,他借此阐明自己的教导已经到达了哪个阶段,告诉门徒现在结束的事情和即将开始的事情之间的关系。 只要略微注意就能看出,这篇讲论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正如登山宝训将基督个人的教导联系着律法和上主之前的先知,,耶稣最后的讲论也把这一阶段的教导与圣灵降临的时期联系起来。前一篇讲论的基础在于,上帝此人律法,作为公义的指南。后一篇讲论依据的事实是,耶稣本人被预定为信仰的对象。正如前一篇讲论暗示公义的教训尚未完成,将由耶稣亲自成全一样,后一篇讲论也暗示信心的教训尚未完成,并将由他差遣来的圣灵加以完善。 首先,约翰福音的叙事向我们表明,信心的教训尚未学习完全。听众是主亲自拣选训练的门徒,曾经近距离密切观察他在世人中服侍的整个过程。然而,当他打算继续拓展教义时,我们听到他们说些什么?“主阿,我们不知道你往那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约 14:5)“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约 14:8)。“主阿,为甚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约 14:22)“我们不明白他所说的话”(约 16:18)。通过这种微弱的、多少有些忧虑困惑的声音,我们了解到过去的教导在讲论所涉及的真理方面已经前进了多远。 也许上帝的教导过程已经完成,只等必要的事件发生,使人藉着对历史的反思就足以打开其全部意义。但上主并不是这么说的。他悲伤地想到,他已经和他们同在一起那么久,他们还是不认识他,于是他安慰保证说,他们在真理上的教导还没有结束。其中一部分已经结束,这一部分既有阻碍,也有帮助——但只是一部分而已。基督在肉身中的同在对他们已经学到的事物有所帮助,但对于接下来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却成为障碍。当他肉身与他们同在时,他们很难理解属灵联合的奥秘。这个障碍必要除去:“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约 16:7)。 他给他们的教导就要告一段落,但另一个教导会继续推进。这将适合于他进入荣耀状态之后,他们将要面对的新关系。“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约 16:7)。 这句话之后就是关于圣灵降临、职分和工作的宝贵应许,很快将在整个教会和所有时代大面积成就。 很明显,虽然耶稣最后的讲论可以引申推论出更广泛的应用,但它们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危机,一个最初听见这些话的门徒将要遇见的危机。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 14:16-18)。 “那日,你们要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约 14:20)。 “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 14:25-26)。 “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约 15:26)。 “他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为罪,是因他们不信我;为义,是因我往父那里去,你们就不再见我; 为审判,是因这世界的王受了审判。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 16:8-14)。 对于这群日后要把福音传遍世界的教师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保证了:他们所有的教育还没有到头,现在只是在受教的某个阶段,还有某些教义没有传授,其内容将会延续,并超越他们已经接受的教义。即使他们已经从上主那里亲耳听到了真理,圣灵也会帮助他们回忆起自己曾经听见的,作为进一步认识展开的文本和材质:“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然而,事情远不止于此:即使耶稣的教导中隐含了所有的真理,它们也尚未全部打开。圣灵在业已交付的内容上补充教导,并帮助门徒回忆起耶稣说过的话。在知识的深度上,基督与他们同在时所说的话,与圣灵后来教导他们的话之间存在明显的对比。 基督用最直白的语言告诉门徒,还有未说之事,他们将来会知道。其中会有很多新的信息(“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而且这些事极其重要(“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这些事情将要变成他们沉重不堪的精神负担,因为它们超过了他们目前的属灵理解能力。然而,他们终究要得知这许多重要之事:“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圣灵会通过连续的步骤和持续的指导,引导他们进入上主起头传授的全部真理,特别是进入它最高核心的部分。基督清楚地告诉他们,圣灵的光照会倾泻在什么主题上面,圣灵将引导他们明白何等奥秘: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 换言之,圣灵的光照和见证不仅涉及教会秩序的细节或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关系等次要问题(尽管上帝的指引也延伸到这些问题上面),更是与耶稣基督的本性、事工和职分等敬虔生活必须的伟大核心奥秘有关:他在天父和教会之间作中保的关系,他用自己的宝血赎买世人,用生命拯救人类。上主显然没有打算把福音书所赐的伟大救恩启示视为最终完全的启示。它不仅在形式上没有终结,而且基督明确地宣布它不是最终的答案。在这一阶段的教导结束后,接下来会有上帝的新见证,告诉我们许多从前没有说过的事情。 我们在使徒著作中可以读到这一新见证的永久记录。在这些书信之中,我们可以找到福音书提出之期望的实现,认识到福音书赐下之所应许的成就。如果我们没有使徒书信,那么主从起初告诉我们的那些救恩话语,就永远不会完成。在那种情况下,不仅结局匮乏,而且开始也会变得模糊不清。那些关于圣洁的教训仍然会发出自己纯洁的光芒,对人类错误的谴责也照样会严厉地凸现出来,但那些充满期待、暗示伟大救恩之奥秘将会为我们开启的话语,只会使我们眼花缭乱,困惑不解。我们很可能会把自己在福音书中读到的这些话语看作没有实质内容的异象,或者无法解释的谜团。 那些孤立地对待耶稣基督个人教导的人认为,后来的使徒著作只是彼得、保罗或亚历山大版本的基督教义,不过是个人或某个学派对耶稣起初所传授之救恩的有趣个人观点,他们心里不尊重圣灵后来的见证。这样孤立我们主的话语(正如这些人自以为是的做法),并不是尊重耶稣的教导,因为正是这种孤立将它们与其他同属他亲自教导的话语区分开来;后者是他他不再用箴言比喻,清楚地向自己的的仆人显明天父的日子里所说明的。如果任由迷雾黑暗零碎后来而教导,遮挡它们反射出的福音光辉,上主从前简短阐述的救恩之道必失去一半的荣耀。...

November 23, 2023 · 1 min · eddy

《新约教义进程》| 3a 启示之于历史,教义之于十字架

按:今日这一段,有4245 字。此书实为经典,无论内容、语言还是情绪都精致高贵,其理论细致入微,论述得当,结构奇思妙想,发人所未见。读到此书,我才相信神学创新并不终止于16世纪的加尔文(实际上,“要义”更像是“讲义”)或17世纪的清教徒,当代仍然大有可为。我很久没有翻译这样激动自己心意的书了,似乎有点停不下来。读者提出了几处明显的typo和理解有碍的地方,我已经修改了。也等到全文做完,再发一个修订试读本出来,不加前面的按语和说明,维持干净的阅读体验。目前暂且如此吧。 感谢我的朋友们大力支持,这个项目的筹款只用了5天就满足了。截止今日清晨,筹款额度为116%。多余款项将转入大约10万字原文的“救赎进程”notebook汉化项目。《新约教义进程》项目关闭筹款,致谢名单我会放在译后记里。但年底仍然有仰望来年上帝仁慈供应,在诸多不可公开言说之项目上的需要。 特别提及另外一个项目,作为《以神学翻译为志业》一文所讨论题目的示例。2019年,跨文翻译出品了“广西宣教史”一书。身在广西的一群弟兄姊妹看见了这本书,一起共读,给了我很好的反馈和鼓励。事见《计划、筹款与出版》一文。 昨天这群弟兄姊妹告诉我,他们中间有一位壮族的姊妹正在翻译欧福德的回忆录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a)November 18, 2023 《新约教义进程》2b | 同观福音书November 20, 2023 《新约教义进程》2c | 从地上到天上November 21, 2023 3 福音书蕴含了后续一切基督教义的种子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 希伯来书 2:3 我想请大家把注意力放在这节经文的后半部分,因为它提到了一个符合我们当下思路的事实:这伟大救恩起先是由主亲自讲说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来 2:4)。 新约多次提到说,旧约的话语乃是借由天使所设,由天使所确定,或者说,由天使所传(徒 7:53;加 3:19;来 2:2)。这些服役之灵——上主的使者和仆人,起着引入预备系统的作用。另一方面,新约的救恩不是由仆人介绍给我们,而是由上主亲自带来。他并不仅仅提供了救恩的条件和基础,而是亲自降世显现,做成救赎大功。他既是这救赎的信使和教师,也是其创始成终的作者和赐恩者。救恩完全由主做成,也始于上主的宣告。福音最初出自上主之口! 然而,当上主个人的事工结束时,救恩的话语只达到启蒙阶段,尽管这乃是后续教义发展所必须的最重要阶段。根据我们对于上主亲自教导的话语的认识——视其为已经完成的终极之道,还是圣道的开头——我们处理后续教义发展阶段的方式将有很大的不同。 在本章中,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命题:首先,福音书中上主的教导蕴含了所有基督教义的实质内容,但不具有终极特征。其次,上主在福音书中的教导有一个明显的推进过程,但在其最高点却亲自宣告了自身的不完整性,并开启了另一个阶段的教导。所以,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福音书中上主的教导蕴含了所有基督教义的实质内容。 上主的教导是自然而有机的。根据场合,他随意地给予教导。他在世间游行,所遇之人的性格、言语和行为极大地塑形了这些教导的特征。它从当时的环境和场面中借用了各种意象。像这样的教导似乎不可能系统涵盖整个真理体系。我们应该预料到它是片面而零碎的,根据引发教导的场合,在某些方面可能是完整的,在另一些方面则有所不足。 同时,上帝之子的显现并非偶然,也不由环境决定,而是上帝的预定。因此,一切场合和条件安排必定有着完美的天意护理,才能让他以这种方式说出上帝之道,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意味着,当他降世为人之时,一般性的宗教气氛、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日渐增强的反对以及他在生活中偶遇之人的状况、场合和处境等等,都在上帝的护理之中,以有效地完成他的使命,成为人类领悟真理的教师。因此,不仅在他的演讲中,而且在他短暂的谈话和突然的回答中,在可怜之人的呼吁、敌人的诱惑或门徒的错误中,在他对恶人的强烈谴责或对软弱者的温柔安慰中,基督的思想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表达,神圣之道逐渐丰盈起来。 例如,在罗马书中关于称义的整个论点,都围绕着这样一句断言中,即“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约 3:14-15)。加拉太书对基督徒地位之阐释,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理解:“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 8:35-36)。希伯来书有关献祭的教义,下面一句暗示了全部的意义:“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路 22:20)。不难看出,书信中扩展的每一条教义都植根于基督在福音书中的某句话,而圣灵向使徒启示的每一真理,其发端都是是人子口中所出的话语。后来的启示可能会扩充较早的启示,可能会显明其意义、定义其应用,但较早的启示仍然是后来启示的支柱。我们对新约每一部分的初步了解,都要归功于我们主在私人交流中谈到的救恩信息。按照使徒的话说,我们仍然以主耶稣的话语为指南。然而,主耶稣的这些话语并不具有终极性。福音书所传达的教义似乎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组合和发展,也留下了这样进展的空间。 论到其形式,特别前三卷福音书教义的形式,我们的主一般采用比喻或箴言。但上主常用比喻和箴言的特征,并没有被其仆人所效仿。众所周知,箴言的本质是抽离特定场合的智慧言说,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适合没有时间限制的使用,以简短的言词蕴含丰富的含义。因此,它非常适合表述基督教思想的伟大原则,使之在人世间流传,无远弗届,经年累月。然而,这种教学形式只方便知识的引入。它似乎旨在通过部分的真理及其象征,刺激头脑的思考,唤醒探究之精神。我们的主说,“至于别人,就用比喻”(太 13:10-14、35;路 8:10),暗示使用这种形式的指导,适合于预备和试探阶段。针对普罗大众,我们主的教导主要是这种性质,但对他的门徒来说显然不是这样。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他们知道,至于其他人看来,不过就是比喻(太 13:11;路 8:10)。 虽然这种说话方式在门徒受训期间得以广泛使用,但上主向他们保证,将来的教导将与过去不同:“这些事,我是用比喻对你们说的;时候将到,我不再用比喻对你们说,乃要将父明明的告诉你们”(约 16:25)。 当他开讲登山宝训时,他给出了道德公义的伟大原则。但是,正是从晚上私人谈话或应对非信徒的挑衅时,在朋友坟墓前的叹息或悲伤中,我们才对他得救的奥秘有了最朴素的确据。即使在他平常的谈话中,我们也意识到字里行间隐含着其他真理,比那些宣布出来的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其志不在成为最终的真理形式。它们宣告着一个即将成形的真理体系,在其中,他所说的一切都会凝聚成为一体,他那些简短的格言将在体系中扩展完整。 如果耶稣个人教导的形式和方法暗示这并不是他教导的全部而只是一个启蒙阶段,那么当我们考虑教义本身的实质时,这个结论就将会更加清楚。 教义具有两个特征。首先,它是对业已知晓的真理之洁净、恢复和完善,其次,它揭示尚未披露的神秘经世之道(a mysterious economy)。换句话说,尽管神圣目的实现之道隐约简洁,教义的职责和特征却需要最清晰的光芒印照,明白地阐发。 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对那些紧紧抱着启示中更神秘部分不放手的人而言,尤其如此!他们固执于上主亲自给予的教训,以其为更加可靠,更有确信,而不愿听从跟随上主之人的作品见解。这些人守着登山宝训,徘徊在比喻和长篇讲论中,忱迷于伟大真理的起头——上帝的父性、衷心的祈祷、爱和宽恕、谦卑和真理、顺服和自我牺牲、相信上帝有赦免怜悯的恩典、信靠上帝所差来的那位(即使只有空泛而初步的信心)。 然而在同观福音书中,我们很少见到有关基督中保之工真正性质的讨论,也难寻关于其效果的明晰断言。如果我们满足于从各种听起来模棱两可的零星话语中获得最低程度的理解,并且预表性神迹所暗示的以及整个历史所蕴含的意义毫不敏感,我们也许可以进入到约翰福音,但我们的结论将不会比其中探寻真理之人那可疑的认信更加高尚—— “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约 3:2)。 然而,在承认这一点之后,我们必须以之为出发点,承认更多。我们发现,福音收集了基督零散的言论,我们的主在其中不时宣告自己最高的职分,偶尔揭露自己工作的奥秘。关于他的伟大见证排山倒海而来,一个接一个地敲打我们的耳膜。然而,在面对每一份见证时,我们感到其中有所暗示,并不为当时在场之人所理解,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迟钝,而且因为所要见证之事尚未发生。它们是一个伟大启示的片段,所指向的时机尚未到来。请观察下面几段: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约 1:51);“你们拆毁这殿,我叁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约 2:19);“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 3:5);“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 3:13);“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约 3:14);“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 4:14);“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 6:51);“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 12:32)。 这些说法,以及许多其他类似的话,对着那时的听众说出来,他们的困惑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当时也无从解释。这些话等候着未来的事件和发现所发出的亮光。当我们将上主说话的方式与其使徒完整而明确的语言进行比较时,我们的主满怀期待地教导自己将要完成的工作,才最为强烈地打动了人心。 若有人相信他所教导的一切,就必等待它们得以完善,直到我信之事变得清晰为止。我们与上帝之关系的教导(无论是关于补赎的盼望,还是像孩童一样进入上帝的国度)都还没有完成,蒙上帝赦免接纳的理由仍然模糊不清。关于职事和品格的教导,仍然列入有所缺乏的紧要因素之中,因为在耶稣死亡之前,救赎的行动过程难以辨认。圣灵里的生命、复活的大能和在天国公民的身份,在耶稣的死亡、复活和升天之前是无法实现的。 让我们以罪得赦免和祷告蒙回应的教义为例,来说明这一断言。这两种教义都与我们救主亲自采取的行动密切相关,前者与他的赎罪牺牲有关,后者与他的大祭司中保有关。然而,当他在地上教导我们中,并没有如此说明这两个教义。当两样真理还不存在,但福音书记载了关于它们的其他真理表述。 以第一个教义为例。“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路 6:37);“他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他的爱多”(路 7:47);“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太 18:32);“那税吏远远的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路 18:13-14)。最后,在讲述饶恕的伟大比喻中,犯错的儿子回来了,父亲什么也没有要求,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路 15:11-27)。这里没有提到为我们代祷的那位,没有暗示他需要牺牲生命或为赎罪付出代价。...

November 22, 2023 · 1 min · eddy

《新约教义进程》2c | 从地上到天上

年底筹款(圣诞自选项目)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a) 《新约教义进程》2b | 同观福音书 按:筹款进度:20% 翻译进度:22% 如果说,同观福音书乃是沿着历史推进,那么当我们转到约翰福音的教导时,这一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基督的福音刚刚解决了自己在与犹太教以及整个世界建立关系时发生的冲突,就进入了那些深刻而微妙、多样而旷日持久的争论,矛头直指基督的位格。无论是从人类思想的倾向、魔鬼的诡计还是上帝的治理角度看来,这都是事态发展的自然过程。约翰福音被上帝选为主要的工具,以满足人类的思想、打败魔鬼的诡计、确立上帝的见证。除了历史上短暂的某一刻,我们没有办法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它必须是在一种思辨的神智学(theosophy)开始形成自己的语汇语言并渐渐走入歧途之后,但亲眼见过基督的见证人仍然活在世上,可以高声疾呼,讲述自己曾经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触摸的耶稣;于是,对耶稣神性最清晰的直觉,才有可能与关于耶稣最明晰的感官见证完整而永久地混合在一起。这样的时刻是由上帝护理所保证的,约翰的命运早已预定,他并会活到第一个基督教异端产生的时代。 约翰乃是跟上主最亲近之人,他曾躺在主的怀里,也曾站在他的十字架旁;纵然别人都感到困惑,他却仍然相信;他以更敏锐的目光看到其他人都看见的荣耀,但上帝选择把他留下来,记录一份完整讨论基督位格的书面陈述——这记录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圣灵的福音”。正如其他几卷福音书分别突出律法、权能和恩典,约翰福音也着力刻画了基督的荣耀。“我们看见他的荣耀,就是父独生子的荣耀”(约 1:14)。所有的门徒都看到这荣耀,但只有一人以其纯洁而崇高的深思熟虑,适合成为这崇高启示的最佳领受者,因此也是最好的载体。因此,对他来说,这个职分是上帝安排,他的福音就是尽责的回应。他不像前面几位福音书作者那样从地上的事物开始,在他的福音书里,基督并不单是亚当的后裔或亚伯拉罕的子孙,基督的福音也不是从他在人间的事工开始,而是在无法测度的永恒深处,从上帝本性的发出开始。随后,他记录了上帝唯一的独生子如何降世为人,以崇敬的目光描摹他彰显荣耀的言行,最后把自己的记录传给后人,使他们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他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 20:31)。 在三本同观福音书中,基督活在人间,在人交道,其肖像上层层叠叠加上了三重笔触,从最初的犹太层面及其与旧约的根本联系,到其最为普世大公的特征及其对外邦思想的适应;这些步骤与上帝的圣道从最初发源地不可阻挡地传遍地极的三个历史阶段相关。在第四福音书中,我们对前面几卷福音书所牵涉的属灵奥秘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并且这种进展也与历史条件配合,在时间上紧随着前几卷福音书所呈现的历史阶段。这样的教导安排乃是按照如此原则进行:地上的事物作为天上之事的导论,从而使一切事物都井然有序,首先是自然的事物,然后才是属灵的。 各个阶段的进展仅在程度上有所不同。没有任何一卷福音书所阐发的真理,不能在另一卷福音书中得到证实。把任何一个看起来与众不同的观念提出来,你都会在其他福音书中找到这种观念的强烈表达。马太福音的犹太侧重中时有对外邦人的呼召,路加福音的大公精神则常常回到其犹太起源。约翰在展示基督的神性时,只不过点明了其他人多处暗示也时常肯定的事。 在之前的福音书中,我们看到神的儿子,被天使宣告,被魔鬼承认,被父亲自发声肯定,拥有权柄和能力,指挥有形和无形的世界,并在圣山上变了形象,其荣威被几个目击证人所看见。他在圣殿里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向地上的父母宣告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天父的关系。他对使徒的最后嘱咐,乃是叫他们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建立教会。在此期间,约翰福音更加深刻地解开了基督的自我启示:“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太 11:27;路 10:22)。 因此,虽然每一卷福音书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展了基督位格的教义,但所有的解释是连续的,图景是一致的。从马太福音的开始到约翰福音的结束,我们所见都是同一位主耶稣基督,无论是最后一卷福音书中或是第一卷福音书中的主角都是人子,他在第一卷福音书中是神的儿子,在最后一卷福音书中也是一样。在约翰福音的教导下,这绝大的奥秘显得更加生动和成熟,对它的理解变得更加有意识和清晰,对它的断言也更加明确和无可争辩。我们从对事实的简单观察入手,通过回顾、反思和术语的形成,寻找一种适合描述基督神人二性最高概念的语汇,表明他是父唯一的独生子,是生命,是光,是真理和永恒之道。作为一个统一和推进基督位格之教义为特征的方案,四福音合集显然带着设计的安排与形制。 但凡似乎出于设计之处,我们都有理由认为这样的计划是存在的。这种设计不是出现在单独的书卷之中,而是体现在整个系列中。每位作者根据各自的思想转变和历史经验进行写作。那么,谁是在背后主导了整个计划,按照其意愿,预备和雇用事先选定的代笔呢?借着教会的判断,根据她所有成员的同意,世世代代流传着一个不变的答案:主的灵在这里。 圣灵为耶稣作见证,四重福音就是他永久的见证。在这四卷福音书中,他在一切人类知识应有的根基上奠定了我们信仰的基础,为我们留下了感官的证据:眼睛所见、耳朵所闻、亲手触摸的事物。他确保我们信仰的对象被那曾经亲自看到他的人所传承。他们那清晰而直截、统一而有序推进的叙述,给了世界一幅足以永远和唯一代表救主的画像。他们首先让我们熟悉上主在人间毫无出奇、普普通通的对话,然后让我们更集中地借助亲身经验,研究上主的荣耀和奥秘。 最后请读者注意,这样的神圣教导本身也并不是一个完整计划的结束,而是一个更宏大计划的一部分。福音书所产生的大体效用,似乎还需要进一步的揭示。一个闪耀着父独生子的荣耀,却披着人之弱点与贫乏本性的[耶稣],带着大能和软弱,在荣威与生命的祸患中在我们前面经过。他亲近我们,也把我们拉近。他触动我们心中的每一根弦,保证我们可以无条件信靠他,并成为我们崇拜和爱的对象。然后,他被挂在十字架上,沉入坟墓,从死里复活,升天——他就这样离去了。这是一个短暂的时期,一次交付就永远固定下来。但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成就了什么?我们现在和他是什么关系?这短暂的显现,在什么方面影响到我们在神面前的地位,影响了灵魂的状态和命运?他所换来的救赎,他所带来的拯救,他向所有信徒敞开的神国大门,其本质是什么? 这些是耶稣离开时留给门徒的问题。当福音故事接近尾声时,这些问题仍然存在。福音书叙事让我们的心灵处于渴望期待的状态。它所列举的惊人事实表明,一切问题都有待明确答复,一切猜测都需要获得更肯定的指向。上帝没有匆忙赐给我们他儿子,使得我们可以惊鸿一瞥他的形象,然后任由疑问充满我们的心里,也不再明确定义它所暗示的盼望。在对事实的充分生动记录中,我们发现了一种隐含的保证——福音书的目的和结果,必将得到明确和适当的解释。 福音书的叙事为教义提供了保障。在我们进入后一种形式的教导之前,它们已经保护我们免受可能的危险,确保我们的信心不在一个抽象的名字上面,而在于那位亲自认识的;不是在救恩的计划中,而是在活着的救主中。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November 21, 2023 · 1 min · eddy

《新约教义进程》2b | 同观福音书

按:筹款进度:17.5 翻译进度:18% 前期连载: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前言,第一章,筹款说明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a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b ——同观福音书的顺序 福音书作者专注于基督的本性和事工,并没有向我们提供什么教义系统。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主耶稣本人,就像他亲自出现在世人面前,以言语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坚固他们的信心。在完全了解他的位格和作为之前,人们首先要学会认识他、信任他。 我们在福音书中看到耶稣为门徒所求和赐下的信心,是一种紧紧抓住永活救主的信心,尽管这信心几乎还不理解救恩的方法,甚至根本无法理解救恩的本质。因此,以福音故事作为基督信仰的第一课,新约圣经教导我们说,信心的本质和源头不在于接受其中启示的真理,而在于信靠福音书中显明的那位。上主这样描述新约中上帝的儿女,说他们是“到我这里来的”和“信我的”(约 6:35)。到基督这里来的人,才是高等教义的合适接受者。 福音书中所见的信心主要不是来自证明和维持信仰的神迹,而是直接诉诸良心和人的灵。耶稣最初的门徒中大多数人在看到任何奇迹之前就信了。事实上,建立在神迹之上的信心被视为失败:“你们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 4:48)。当简单的“信我”一词被改为“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做的事信我”(约 14:11)时,神迹似乎是那些缺少灵性领悟力之人退而求其次的进路。神迹自有其重要而必然的作用,但上主自己就足以成为信仰的证据。比起他的作为而言,他的位格身份是我们投入信心、爱和崇拜更可靠的保证。 当我们从福音书所在的历史转向他无形的职分和属灵关系时,我们已经熟悉认识这位担任职分、维系关系的上主。这确保了“职分”、“关系”之类不会成为观念和抽象、词语和称谓构成的“无意义”系统。神与人之间的中保、属灵圣殿的大祭司、坐在看不见宝座上的君王,就是这位在我们中间进进出出的耶稣;我们看到他坐在伯大尼的房子里,在示剑的井边接待罪人,向穷人传道,安慰朋友,允许生病的小孩来到他面前。既已熟悉他,则信心已经建立,爱已经觉醒,我们也预备好自己的心,要接受同一位上主更深奥的启示,深思他在罗马书阐明中的“是罪人称义”,留意以弗所书中那预定我们得生命的根源,领悟希伯来书中那位新约的祭物和祭司。 福音书本身的特征,按照它们现在安排的顺序来阅读,也显示出明显的渐进计划。首先,这四卷福音书被分成两部分,其线索清晰,人人都能感知,每个时代都不会错过:前三卷福音书构成第一部分,第四卷福音书构成另一部分。第一部分当然应该在前,实际上为我们阅读后一部分做了预备。 我们看到,这样的顺序并不是关于上主知识的顺序。在现实顺序中,神性的荣耀先于他道成肉身在尘世显现,但在福音书的认知顺序中,情况恰恰相反。发生在时空之中、构成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以及上主生命的外在方面,乃是更高妙启示所必须的先行条件。因此,同观福音书教导上主在世的场景,为我们领受接下来的事情作好了准备。若不是首先亲眼目睹基督的显现,我们的思想将无法跟随。我们需要先熟悉了他生命中平凡的一面,认识他最常见的特征,我们的思想才能贴近那最为浓烈的荣耀启示经文,从中得到从前上主言行所暗示之事的明确解释。 同观福音书本身也显示出某些有序的进展。每一个福音故事都有自己主要的特征,于是共同绘制了上主完整的肖像。每一卷福音书都有自己的历史关联,代表了基督向世界展示的某个阶段。马太福音曾经被公认为希伯来人的福音书,乃是新约真正的开始。它展示了新事物是如何从旧有中生长出来,从而表明上帝之子的显现不是什么一种遗世独立的超然现象,而是一段漫长历史的注定结局。它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太 1:1),建立在旧约的思想之上。它的每一步(特别是前面几章)都会提到以前的经文,指出先知的话语如何应验。这是一部预言应验的历史,在其中上主是一切公义的成全者,律法和先知的成全者,不是来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在它里面,主是天国的君王和立法者,其出生之地和安家之所早已在以色列预备。 马可福音传统上与首先向外邦人打开信仰之门的使徒彼得有关。它看起来像是写给那些皈依之人,就是使徒彼得蒙召要去传福音的——比如凯撒利亚那些敬虔的士兵,他们那罗马人的思维习惯因与犹太教的接触而受到影响。这是一卷行动的福音,迅速、有力、生动。它好不耽搁地进入上主正式而公开的服侍生涯,以迅捷的动作将我们从一项大能的行动带到另一项大能的行动,但又以栩栩如生的细节刻画了上主的生活。这卷福音书强调基督对有形和无形世界的权柄,尤其在赶鬼的叙事上着力刻画了这一点。彼得对哥尼流所说,正是这本福音书的主题:“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他同在”(使徒行传10:38)。从福音在其犹太发源地的初现,到它最终遍满全地,这本福音书位于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之间的位置。它所刻画的上主形象,没有第一卷福音书所刻意展示的上主与犹太生活、思想的密切联系,也没有路加福音那种对于整个人类的同情以及对广大外邦人心灵的特别迁就。 后一本福音书(路加福音)中的耶稣家谱不再从亚伯拉罕开始,而是上溯到亚当,表明了它自己的普世特征。它特别注意我们的上主与人类生活的日常交往,他对人类感情的温柔体贴,对人类苦难的极大同情。它的序言是写给一位外邦皈依者的,表明了作者以后的叙事立场。他的语言古朴高雅,从一开始就向我们表明,我们已经从犹太人为主的教会进入了教会历史的另一个阶段,福音已经扩展到全地,它的普世特征已经确立。这卷福音书特别适合希腊人的思想,于是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普世思想。它的内在特征配得上它的历史地位——它被称为保罗福音,因其无疑是保罗的亲密同伴所撰写,并在保罗所建立的教会中流传。 正如使徒行传向我们展示了福音外展的三个阶段(首先是在犹太教的范围内,然后是彼得打破族群界限,将其扩展到罗马人中间的初步工作,最后是保罗的事工,使得福音自由而完全地传给世人),所以同观福音书也按照各自在正典中的顺序,与这三个时期的配合得天衣无缝。当我们通读它们时,我们不仅看见越发完整的基督形象,而且在这看似简单重复、偶然变化的叙事角度下,发现它们按照某种顺序,与基督的知识向着世人渐次展现的历史相对应。同观福音书首先将福音确立为一种真正的犹太教形式,宣称自己是旧约的成全,然后再展开福音与世上万民之间的关系。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November 20, 2023 · 1 min · eddy

年底筹款(圣诞自选项目)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a)

筹款进度(继续中):5.674% 翻译进度(有空则继续中):15% 参见:年底筹款(圣诞自选项目)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1) 今天没有太多时间翻译了。早晨陪着Angela去打篮球,给同去的Lisa点了一杯热巧,看着她阅读《哈利·波特》。我准备了一下讲道,但咖啡馆没有插座,只能草草收兵——嗯,没有办法买得起apple m3。 下午照例是洗碗、午休,然后带着David去了健身房跑步。回来的时候他对我说了许多Lego的事,很有趣,但心不在焉。 晚餐之后我决定独自去湖边祷告散步预备讲道,走了一个小时后回家洗碗。然后做了明天要的ppt,觉得犯困。今天应该早睡,明天除了讲道,还有3小时的“救赎进程”工作坊。 Anyway,忍不住又翻译了几句《新约中的教义进程》,对Emma说,这事完全停不下来了,就像拿俄米对路得所说的波阿斯一样,“女儿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这事怎样成就,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Ruth 3:18)。但我要请你不要坐等,为这项目祷告吧,希望可以尽快做完,早点休息。 这书的语言很难,19世纪英语的确是专业折磨译者头秃的工具。举例一句: No human being that ever trod the earth has left behind a representation of himself more clear and living, more certain in its truthfulness than is that which we possess of Him who was first known as the prophet of Nazareth in Galilee. 或者这样: The gospel stories are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the student and the theologian, whether they walk the ordered paths of systematic divinity or the free excursions of speculative thought, for there are influences in abstract thought and dogmatic discussion which will drain the soul of life unless fitting antidotes are used—and there is no antidote so effective as a continual return to those scenes of historic fact in which the word of God has given us our first lessons in Christ....

November 18, 2023 · 1 min · eddy

年底筹款(圣诞自选项目)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

反思我自己的信仰历程,Logos事件带来的最大影响似乎在于我不再轻信权威。几年之后,我已经过了50岁,生活中也很难再找到所谓“属灵遮盖”,倒是名义上成为许多年轻人的Mentor。 我现在唯一在属灵上信得过的Mentors,几乎都是我在CIU的教授和退休的老校长。Dr. George Murray,Dr. Bill Jones(《事工倍增循环》),Dr. Terry Powell(《坚固的服侍》,Dr. Roy King(《赐予生命的领导力》)、Dr. David Cashin(《生命中的七个核心问题》)这些教导过我的资深教授,似乎是我目前还能全心信任、在属灵上给予我指导的老师。 我常常在工作坊里对年轻人提到,若有可能,趁着年轻寻找自己的属灵Mentors,因为年龄越大,这事就越发艰难。按照Dr. Roy King的说法,Mentors可以分布在生活和事工不同的方向,不用只有一人。有些Mentors可以直接联系,征得同意,有些是已经去世的(比如加尔文或司布真),有些是在世但并不联络的(比如John Piper或J.M.),有些是通过阅读和PodCasts来学习的(比如N.T.Wright)。这也是我这些年来的做法。 国庆之后,小鸡和我商量,要给新家的年轻人开一个工作坊(为了避免“开课”这种说法,姑且称为“工作坊”)。我们讨论用什么材料,我就提到一位影响了CIU百年神学DNA的属灵导师,已经过世的Dr. James M. “Buck” Hatch。哈奇博士在我翻译的诸多“CIU系”图书中都会出现,无论是教牧学、心理学、神学、教育学的教材,我常常看到这个名字。而他最知名的一门课程,就是“救赎进程”(The Progress of Redemption)。这门课是为本科生开设的,并不高深难懂,但几乎每一个上过哈奇博士这门课的孩子,都会有很大的改变。CIU毕业的著名记者、作家杨腓力在其《耶稣所读的圣经》(The Bible Jesus Read)一书的前言中说,哈奇博士是第一个为他打开旧约奥秘,让他喜欢上旧约的老师(“who first opened up to me the delights and mysteries of the Old Testament.”)。事实上,这门课是CIU毕业生在世界各地的服侍和宣教工场中处境化开发和教导得最多的一门课。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这个线下工作坊。到昨天为止,已经做过6次。明天我要开始在另一个教会里做一个成人主日学版的“救赎进程”。 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来历。按照哈奇博士的说法,“救赎进程”的来历是这样的。他是CIU最早的几位教授之一。来到学校之后,Dr. Robert McQuilkin请他上一门圣经概览。他从托马斯·伯纳德(Thomas Bernard)1864年的经典《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the New Testament》中得到了启发,将progress的概念扩展到旧约,构成了一个整体性描述整个救赎进程的课程。哈奇博士也是基督教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课程以戏剧结构、可视化图像、叙事等各种元素组合,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理解其主题。 为此,哈奇博士留下了600页左右的课程教案,分为上下两卷。 趁着年底,我为这个项目筹款。课程笔记还在整理之中,因为古老的影印本pdf需要文字识别和校对排版。今年圣诞节之前,我想把这个工作坊最重要的阅读材料,一份经典而新颖的新约研究讲座《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the New Testament》,翻译和分享出来。 其实也有其他需要筹款的项目,但不太能够在这里直接讨论细节,是那种如果可能,还是面对面交流为好的项目。Anyway,我希望为《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the New Testament》的翻译筹款。无论是否能够满足筹款需要,我都打算在圣诞节前将这书翻译完成,作为一个礼物分享给支持跨文翻译的朋友们。我还有很多项目在操心之中,如果不立Flag,大概就松懈了。基本的筹款是2.5万元,如果有余,就纳入后续的哈奇博士《The Progress of Redemption》翻译项目之中。到此书连载完成,我会有一个筹款报告。...

November 18, 2023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58)| 未完待续的负隅顽抗

《以神学翻译为志业》这篇文章写在2019年回国之后,以跨文翻译为BAM平台,Reach2O还“已然未然之间”时,真正实作之前的想象。但是,观念本身并不能构成实在。在第一个service term行将结束,要进入安息年之前,值得简单总结一下从2018年至今的翻译活动。 今天把2018年ACSI项目开始之后所有合作的译者和支出统计了一下。我自己使用的软件(memoQ,各种付费服务,服务器租用之类)大概2万元人民币,与此相比较,支付给了译者的费用差不多120万元人民币。按照简便的120元千字计算,正好在1千万字的输出左右(没有包括我和Emma翻译的文字)。 这些项目和费用在不同阶段多多少少支持了一些译者(特别是神学院的再读学生以及从全职退回,re-entry的过渡家庭)。也为一些年轻的译者提供了多一点的经验吧。至少在跨文翻译作为一个Business As Mission的模型上,我做了一点尝试。 但今天看了一下早期合作的译者,如今是一个也没有留下来。我知道伦飞还在从事翻译,Jing、Ruth、Julie、Rebecca、David、Jessica、Macia、Peter可能都不再做了吧。至于Wayne,我不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翻译只是一段经历,既然机会不是那么理想,也没有持续的项目,自然是今早转行,各奔前途为好。最近两年合作的几位译者,现在也只有两、三位还有持续项目可做吧。从培养译者、稳定译者队伍的效果来看,我的尝试和努力并不成功。许多不知情的朋友(特别是潜在客户)以为“跨文翻译”聚集着一个精英译者团队,大家没事就在一起切磋翻译技术,没有项目也坚持以神学翻译为志业,那种“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试君,岂有译难事?!”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译者只要1个月没有项目,或许就去开网约车或者进入机构自媒体了。 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包括对我很友好的客户。最近的两个客户要求都是这样:希望找到和你一样水平的译者,提供和从前一样质量的项目交付。( we kindly request your expertise in the services below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your previous work……) 但从大的局面看来,这五年的努力没有带来一个专门的神学翻译奖项,没有设想的基金会可以补贴好的翻译项目和译者(在同样境况不佳的机构客户所能给出的报酬之外),没有经费可以组织一次线下的神学翻译研讨会,CAT和最新AI技术对翻译效率的提升,没有为译者带来更多收入,倒是让更多译者失业了吧。盗版问题依然严重,很少有人看到译者的劳动,也少有尊重。绝大多数译者没有拿过版税,拿的是一次性的项目经费,自己支付20%的个人劳务所得税,自己承担五险一金。特别是在林林种种的课程资料、培训材料翻译上,许多译者连署名权也无法得到保障。没有预付款,大多数项目是结题之后过一段时间再付款,译者始终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 这两年我劝退了很多想要入门的年轻人,至少从未鼓励任何人像我这样“以神学翻译为志业”。对于仍然打算试水的年轻人,几个建议: 1. 神学翻译需要通晓外语、汉语和神学。最好有国内教会与海外教会的生活经验。但并非通晓这三样,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译者,若要长久坚持,还需要灵性上的配合——敬业、时间管理、守纪律、祷告的生活。 2. 好的译者是稀缺品,许多机构都在寻找。如果想要从事这个工作,最好是和机构联系,要求试译。我已经累了,最近没有经费、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新的译者,为他们兜底。我已经合作过超过60位译者,每一位译者的文字都是我自己检查校对之后交付客户,以保证“跨文翻译”出品的质量。但最近几个月是连“神学翻译工作坊”也没有时间继续了。 3. 许多译者带着自己的宗派和神学偏见,在翻译上是会体现出来的。神学翻译心理学似乎值得更多的研究。我无法再招收研究生,真是一个遗憾。 4. 翻译的收入真的很低,缺乏保障。在祖国大陆生活的译者,如果想要用翻译来养家,最好考虑别的方法。如果不用担心生计,倒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5. 翻译的需求量仍然巨大。如果您都看到这里了,我要为下一个项目筹款。这是为我正在新开发的中文主日学课程《救赎进程》翻译的教材,也是我的老师,CIU的前校长,Dr. Goerge Murray每年都会重读一遍的经典:Thomas Bernard《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the New Testament》。这本书是公版,所以无须申请版权,可以直接翻译。字数是46k,希望可以筹集到2.5万元的费用,包括翻译,校对和电子书排版。我特别希望有一个教会能够有这样的远见,能够把此书作为安排为明年的支出计划之中,作为教会的选题来考虑。译者已经确定,将是一个2年级的英语翻译专业博士生,有几本书的翻译经验,我将作为校对和项目管理参与其中。 此外还有大约600页的课程笔记,Dr. Buck Hatch《The Progress of Redemption, Vol. 1-2》需要翻译。我还在OCR转换之中,暂时无法精确估计项目规模,大约是10万字的样子,等书翻译完成之后再说。 目前,我已经在开设一个线下的工作坊(做到第5次),另一个工作坊本周日下午开始,也是线下的。“跨文翻译”的所有自选翻译项目,都是直接为着事工服务的。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November 15, 2023 · 1 min · eddy

重新学习Python3

我最后一次写代码大概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2012年之后,就什么代码也没有写过吧。当然,按照6个月换一种语言或编程框架的速度,也就差了20次迭代而已。 我一直想要避免再写程序,甚至想要避免重新用matlab来建模。但最近的事态发展,似乎不得不再次卷起袖子下水。 离开高校最大的不便就在于没有办法再招研究生了,许多选题只能烂尾。当初有意识选择英汉翻译作为职业,想要在时间利用、团队独立、工作环境把控上有些自由度,如今都要换一种思路重来吧。 打算从今天开始重新学习python,在6个月内开发一个将会大规模部署的专业数据模型出来。如果有在重庆的年轻人希望跟着我做这个项目,现在大概是最佳时机。虽然我无法提供学位了,但技能训练还是足以让人安身立命吧。 数学基础(比如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 计算机编程基础(比如参加过奥赛,或者在EE or EEE专业念大学); 英语基础(熟练阅读和书写英语文档); 后端开发,计算机安全,python,linux,matlab,github; (optional)大数据和机器学习,LLM。 有经费,有项目,我做Mentor。近期是要实现一个机器学习和推理模型,后期可能进入LLM。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使用安全电子邮箱联系我。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November 7, 2023 · 1 min · eddy

为了自己的健康而拒绝接受任何阴谋论

​这两天有点兵荒马乱的味道,许多热心的开源或闭源软件工作者突然集体失去了热情,将自己的代码库关闭了。日后这事会上史书的,姑且记载一句。但这事也涉及墙的问题,与以色列边境的隔离墙或者最近发生的战争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读。受困于信息茧房的人将站在错误的立场上,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被墙隔离、停水停电断网一大半的滋味。 今年6月开始了一个新的工作坊之后,时间开始紧张起来。不!自从认识小鸡以后,就被他们拖着参加了许多年轻人的活动,于是时间紧张起来……或者这已经是回国后的4年半了,我的first term中考将至,我也有些累了。(为了明年的事工筹款之中。如果您对跨文翻译、H2O、轻轨站舰、释经讲道工作坊 & MMC工作坊&赋予生命的领导力工作坊感兴趣,就像您应当对开源社区陷入困境的无私开发者感兴趣一样,请考虑支持我吧。😄 无论如何,不要向自己的孩子灌输阴谋论。否则,他们成长起来对于世界的认知将是错误的。 引用维基百科的“阴谋论”词条: 陰謀論(英語:conspiracy),是指在其他解釋更有可能的情況下[3][4],將事件或現實情況解釋成邪惡而又強力的集團在背後密謀的理論,這些理論一般由於缺乏更多可靠的證據而不可證偽,並且邏輯上可能是自洽的,因此可能有相當多的信眾,並且認為實施陰謀的行為者基於政治動機會打壓陰謀論者的言論[5][6][7][8]。 陰謀理論的支持者被稱為陰謀論者,此一用詞一般具有負面意味,因為陰謀理論是支持者可能是靠著偏見或不充分的證據去將事件是原因訴諸陰謀[9]。 陰謀論並不等同陰謀;前者指的是具有若干特質的假說。比如它們總是與有資格評價其準確性者(像是科學家或歷史學家)的主流共識唱反調[10][11][12]。 阴谋论欠缺可否證性,並靠著循環論證強化論點:不論是反對陰謀論的證據,還是實質證據欠奉,都能被陰謀論者視為支持其想法的證據[9][13],致使其成為了信念問題,並不能夠證明或反駁[1][14]。研究顯示相信陰謀論可能對心理有害,或可視作一種病态[15][16]。它跟心理投射、偏執狂、馬基雅維利主義有關[17]。心理学家认为,虚幻的模式认知會使人們在沒有陰謀的地方「發現」陰謀[18][19]。不過,目前的科學共識認為大多陰謀論者並不具有病態特徵,因為有關認知取向(比如施事者偵測、焦虑反應)可能與經演化產生的人類神經系統有一定關係[10]。 陰謀論在歷史上跟偏見、獵巫、战争、种族灭绝存有密切關係[20][21][22]。恐怖袭击的肇事者往往对陰謀論深信不疑。提摩太·麥克維、安德斯·布雷维克,乃至納粹德國、斯大林治下的苏联、埃尔多安治下的土耳其等政府都以陰謀論去合理化自己的行為[20][23]。姆贝基治理下的南非政府在陰謀論的推動下進行了艾滋病重估运动,導致約330,000人因艾滋病而死[24][25][26]。與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有關的陰謀論致使人們冲击美国国会大厦[27][28][29]。赞比亚政府因相信转基因食品阴谋论,而在饥荒期間拒绝粮食援助[21]——当时赞比亚有300万人在挨饿[30]。陰謀論也是公共卫生的一大障礙[21][31]。它導致人們反對疫苗接種和饮水加氟等提升公共卫生水平的措施,跟疫苗可預防疾病的流行有一定關係[21][24]。陰謀論的影響還有使人們對科学证据的信任下降[21][32]、令极端主义团体更為激进、意识形态固化[20][33]、損害经济[20]。 阴谋论的傳播曾经只流于边缘受众,不過到了現代則因大眾媒體、互聯網、社交媒體而能夠更貼近主流[10],成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一种文化现象[34][35][36][36][37],並開始相當程度的影響政策,這種風氣叫做後真相政治。它们為世界各地人口之信奉,甚至成為大多數人的信念[38][39][40]。目前網路大規模陰謀論傳播的解方,主要是認為情況能透過保持开放社会和提高公众的分析思考能力來減少[38][39]。 简单说一下纳粹德国关于犹太人的阴谋论及其后果吧(按照我的阴谋论想象力和阴谋论历史观)。一战之后,因战败而背负了100年GDP战争赔款的德国人民认为,无论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都是犹太人的阴谋。想想吧,世上最有钱的什么“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着所有的帝国主义,而犹太人马老师又在世上大兴布尔什维克……所以,这个世界的主要问题就是谋杀了耶稣的犹太人。 对于简单的头脑来说,既然世界如此混蛋,人类的困境又如此复杂无法理解,自然归因在一个简单的问题上最方便——只要解决了犹太人,这个世界就会变好。但所有的贵族高官都被犹太人买通了,所以就推举一个从未晋升到上士以上军衔的希特勒来做总理吧。事就这么成了,但其背景是一个可笑的阴谋论。 我讨厌海外听床师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诉诸阴谋论。无论是什么哈佛大学博士台大前教授,还是各路知名政治评论家,很少有例外的。这种阴谋论反哺,似乎也是造成几个重要代码库封闭的原因。 对于我来说,拒斥任何意义上的阴谋论,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健康的手段。阴谋论重度患者与水仙花人格失调的传道人,大概是当代对于福音事业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了。 出于启示录的伟大解释传统,我所接触的有限基督徒样本中,支持阴谋论的人比例似乎畸高。国内有位著名的网红婚姻辅导专家,就是“共济会”阴谋的热心警告者,跟随之人也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A型人格的传道人在缺乏check的教会里逐渐畸变,看着自己的倒影逐渐长成水仙,为了维持可怜的“权柄”,起了疑惑忌妒之心,似乎可以和阴谋论一起相得益彰。 关于阴谋论,我是这样看的。但凡一个“密谋”,若需要牵涉三个以上的人才能操作,我就不信在这事上存在什么“阴谋”。若还需要串通许多部门,甚至大规模隐藏证据,比如“登月造假”阴谋论,基本上就一笑置之罢了。 要操控世上发生的各种大事,绝不是一个小群体可以密谋的。另一方面,一个不能公开身份的秘密团体,是不会有足够的公众影响力,可以操控世界的。所以,无论是“共济会”还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我都是不信的。 最近我有朋友转发了这张照片: 简体中文媒体上有人拿出这种多年前的照片来造假,支持以色列打击哈马斯,多少显得有点低级。要合理化以色列的攻击,是不能这样使用照片的。难道这照片中的女孩是群众演员,以色列就没有攻击和轰炸难民营或医院吗?一方面支持以色列的打击,一方面将所有人道主义灾难都解读为哈马斯的表演,逻辑上也说不通。 但我有位做牧师的朋友偏偏就转发了这一张照片,成为一个虚假事件的受害者。那种认为以色列严肃地进攻,哈马斯只能用表演来抵抗的想法,至少是一种迫切心态下容易受到操纵的简单。 但更好的方法也许就是直接拒绝任何的“阴谋论”吧。这一次以色列的攻击,已经造成将近9000巴勒斯坦人的死亡(以色列人死亡超过1400),哪里需要演员来打扮这样的灾难……当然,画一条黑白分明的界限,然后以不死不休的固态历史观来解脱,自然是最省事而精以的精义。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November 5, 2023 · 1 min · eddy

感想:“求学时代的巴特”讲座

洗碗的时候,听了【富乐米论坛系列十一】陈瑜 神学生时期的卡尔巴特——自由神学阵营中的信仰求索。我很少参加富乐米现场,因为时间不对付。如果家地不提供回放,大概他是觉得不会有什么损失。 几点感想。第一是关于学者(神学人)的生存状态。在一个遍布“古旧”,动辄回到500年前的今天或普利茅斯开拓史的文化中,一群致力于观念梳理和神学创新的学者,无法通过神迹医治或圣辅进入到医学和心理学的领域,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神学院可以容纳(按照曾劭恺的说法,他在求学阶段,他的导师还是建议他读博士要去大学,不要选择单独的神学院),人文学科的博士们大概也只能在大学里容身,否则就需要和教会所期待的简单神学思潮合流。 陈瑜能够从早年的教会经验中脱颖而出,放下偏见研究巴特,甚至去了德国撰写自己的博士论文,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他的研究很好。希望国内有职位可以容纳毕业后的他。 瞿旭彤是很敏锐的学者,希望他可以快些成为北大的长聘教授。这样的学者是教会外部激励改变的要素。 任小鹏对美国教会史的熟悉,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这三位都不在中国教会的“体制”之内。记得早年我的书架上有一册“罗马书释义”,Jimmy来访看见就说,你为什么有这么一本书呢?我们的牧师(威敏毕业)说巴特是异端…… 说人异端是很容易的,飘然一句即可。但语言具有永恒的效果,一旦出口,就有了光暗分开的可能性。圣辅口中的“心理学”,年轻地球创造论者笔下的“世俗科学”,莫非如此。只要话一出口,我们中间那些审慎之人就会多一个心眼,本着“不吃肉算不得什么,如果吃羊肉可能让任何一个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的伟大牺牲精神,惧斥了卡尔巴特与哈里波特。 慢慢打破这种禁忌,才是教会可以理解神学的前提吧。 在“生命岂不胜于饮食”的质问之下,神学是一种诚实面对自我怀疑的创新或出路。在“民以食为天”的预设之下,神学(包括神学院)是一种仰赖教会支持的边缘人文学科。 只不过教会本质上总是保守的,倒不是说我们的保守特征一定来自滞后的美国保守教派。所以,这三位老师就都游离在体制之外了,需要大学的哲学系来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学术断裂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听了富乐米的人虽然留在教会之内,也会隐隐地感受这种撕裂。 没有哪一位汉语神学家认真写书来批判巴特。大家只是默认他是“新正统”(异端?!),随众附和而已。毕竟,在预先设定的立场之下,严肃的批判也需要严肃的阅读,而批判一个“五台山”公认的“异端”,实在没有任何credits可言。 神学家们的讲座总是会给我带来某种焦虑感。一方面,我很喜欢这种脱离牧会现场的智识激励,有时候处理日常的任务,比如安慰受伤者、劝导顽梗者、理解玩梗者、识破水仙花……花费一整天来预备讲道、翻译与成人主日学的备课,实在是智力的基础代谢状态。但另一方面,那种“既要……又要……”,幻想成为学者型牧者的迷思唯一的后果大概就是发际线退过中圈发界外球,在我观察的范围之内似乎也不切实际。 我最近听人工智能领域的长博客比较多,主要是通过Lex Fridman以及其他几个播客。最近在车上听的是150分钟的Yuval Noah Harari关于人性、智能、权力与阴谋论的讨论。Harari是以色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好几本畅销书的作者,哦,对了,似乎那本《人类简史》就是他写的。 在职业成长上,我在听“Gaussian Process Summer School”的讲座,试图跟上概率推理和机器学习最近20年的进程,在最近要做的系统开发上打一点基础。 在经济学上,我最近听了”Nobel Prize laureate Joseph Stiglitz | A new global order: on post-neoliberal globalisation“,或者“一种新的全球秩序: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失败之后的全球化”;“Senior Loeb Scholar lecture: David Harvey on capitalist economies”,对于理解宏观情势很有帮助。 学者的最大勇气总是出现在求学的时候;似乎知识能够营造某种避难所。 而我有一些不太见过面的朋友在网络上常常对我抱怨,说着自己如何经受了“属灵虐待”,或者如何找不到满意的“教会”。我总是劝他们,“虐待”只有0次或1次之分,所以尽快离开才是勇敢,见过更多的不同体制,才能知道自己所要的。 但他们很少有勇气去探索一下其他的教会体系。过了几年,他们还在抱怨,还在忍受,还在叹息地要求越来越多的外部教牧关怀,还在逛各样的思想市场,听各样的神学或哲学或心理学讲座,跟随大大小小的网红。罗大佑说,“乌溜溜的黑眼圈是你的笑脸……永远不变的是我的双眼……” 昨晚的释经工作坊继续进行中,我们讨论了“文化背景”对于文本解释的影响。但我还是在操作层面上处理这一议题,不希望进入哲学层面。操作的诚实和对文本的忠实,大概是在一线牧会现场的传道人勉强能够支持下去的做法。我不认为保守派教会最终可以无私地支持“巴特研究”或者任何神学创新性研究。这是天然而本质的利益冲突,拿出资源来支持有个性的神学思考,对于教会似乎是一种自毁。认信与突破之间的张力永远也不会消除吧。在这个意义上,我或许已经走得太远,不得不躲在乡下,面对unreached peoples and groups.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October 31, 2023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