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验与老年痴呆

简单读了一遍《事工哲学(8)|安全感》,深感后悔。因为,我尽然在最后一句话里用了“告诫”一词,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其实,大部分人一生所能经历的,不过有限的几个教会而已(至于宗派,甚至会更少吧),远不能说见多识广,可以开口闭口就胸怀天下,指点中国神学或华人教会的程度。 但作为一份历史文件,我只能解构它,让它失效,没必要去修补了。 只能这样说吧,从个体经验而言,我对于全职牧会缺乏安全感。但我这是受过各种属灵ptsd的幸存者,其实这种经验不能算数。 我给我的朋友DL聊起来,他就说,这个时代还是要有人付出全职的代价才行。当然,他是对的。 于是我总是在矛盾之中。如果全职是一种代价,那么究竟谁有权力呼召一个人进入全职,付出这样的代价?我不认为自己可以为了任何一种“崇高”的事业,要求任何人付出这样的代价。 前几天,有位好友读了《角色关系》之后来信和我讨论,难道对于初信之人,那毫无方向的懵懂之人,而我们明明已经清楚看见他们的问题、需要的改变和当行的道路,也不该说“圣灵告诉我,你要……”吗? 是的,我的确是这样认为的。如果只是从常识意义上给出经验性意见,我绝不会为了话语的权威性而说“圣灵告诉我,你要……”我最多只是说,我给你讲一讲我的经验和我的意见,但这完全是你自己的决策,不要将责任归在任何其他人身上…… 今天是国际河马日,International Hippo Day,要不把昨天当作留言bipo day吧,简称“interaction bipo day”?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16, 2022 · 1 min · eddy

一句留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GGZ。 一句留言妃子笑,无人知是Bipo来。 ——DM《过HQG三首·其一》 《历史的另一条线索》今天收到了两条线索,全文如下: 那篇CT的文章,我只看到一些坐在书房里,泡在理论里的人对这样的新闻既感觉到兴奋,又释放自己廉价的同情心,其实他们就是喜欢听这些,流量密码 早在2016年他们就被bipo了,可是那个时候大多数施工都是挺好的,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木者背后支持他们的ggz才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我简单回复了一下“完全看不懂”,连“您是对的”四个字都说不出口。 对于语言的戕害,可以有几种形式。新话是一样,口号是一样,言之无物的宏大叙事是一样,毫无新意的背书是一样,用所谓字母或各种错别字损失语言,也是一样。 为此,提前介绍《事工哲学(404)|代码管理》。对了,顺便说一句,本周我打算做一次以JD为ZX的JD——这样的说法,当然是严重削弱了汉语的优美表意,压缩损失了绝大部分信息,让这个语言,特别是所谓基督徒亚文化中的社交媒体语言,显得丑陋而无力。谜底揭晓,“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代码是以JD为ZX的JD。 说点题外话吧。我的博客服务器是一台独立服务器,如今孤独地住在遥远的某个机房里,无估计是在美国中部的荒原之中,某个可以防核爆的机房里。这玩意当然是可以被封掉ip,DNS投毒或者DDOS攻击的,就像这世上的大多数网站一样,就像油管或不要脸的那本书一样。但至少没有人24小时盯着留言,要看看是否合适。 在这个博客上留言,是无需使用bipo,施工,木者,ggz,以及诸如此类的代码的。我既不会出动人工智能删帖,也不会公布留言者的metainfo,完全无需担心。另一方面,这样的留言我完全看不懂。我的第一印象以为,bipo是一种心理术语,双向躁郁,而ggz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后来有位朋友说是“哥哥菜”,于是他试着在自己的输入法上敲了这三个字母,发现跳出来的是“改革宗”(这位朋友应当是资深GGZ了)。好吧,这样的留言,以后或许附一份注释比较好——看起来,基督徒不仅使用属灵黑话,有时还无意识地因着恐惧而参与到破坏语言的活动之中。 欢迎大家毫无恐惧地留言交流,虽然不一定有时间回复,但文本的互动是思想和知识生产的发源地,而高质量的文本是极为难得的珍贵恩赐。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15, 2022 · 1 min · eddy

历史的另一条线索

最近几天在纠结历史。 给培洁打电话,她居然退休了。我只好祝她继续发挥“余热”(其实她比我年轻多了,正是盛年),于是她决定打击报复我,以后再也不给我看稿了(当然,从前她也没看过)。 所以,我想要翻译的两本历史书还是悬着,得另外想出路了。一本叫“The Making of Biblical Womanhood”,另一本叫“Jesus & John Wayne“。我认为这两本书将是5年以后福音派讨论的核心文本之二,应当早些翻译出来比较好。即使要文学和神学批评,也是需要文本的。 前几天Christian Today发表了一篇关于“韩版五月花,深圳SHRC”的文章,算是把这件事在主流媒体中捅开了。去年就这件事略微提过,比如“五月花”或者“……”。当然,作为一个历史中的人,我并不能抽离处境来讨论这个问题,甚至可以说尚未展开,就不得不结束了。 而另一个问题实际上也是不可讨论的。这就是“事工哲学(7)|为羊舍命,还是为狼舍命?”。 我很少在文章题目里使用“?”,总觉得这是标题党的做法,不屑于如此。但因为无话可说,所以除了大段大段的圣经,不过一个幼教故事而已。 我的朋友Alan给我留言说,谢谢,这就讲清楚了。当然,如今这个故事还需要将”济州岛五月花“补充进去,才算完整。考虑到后者发生在这篇文章之后一年,倒也不算当时的疏漏。 OK,就这样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14, 2022 · 1 min · eddy

多样性的容忍(经验主义是一种后现代的人本主义)

在北美的两次经历,对我的思想有重要的塑造。 这种直接的经验性塑造,并非书本知识的补充,而是直观的转变。 第一次经验是在多伦多这样的大都市做访问学者,因着另一种文明的冲击,我回国之后坦然地选择了一条更为冒险的道路,几乎是全部地重置,按下了reset键。 第二次的经验则是在南部圣经带的CIU接触了教会的多样性冲击,体验了不同形态的教会和事工。 我们的教会是欢迎多样性的。有一阵子,我觉得这里成了流浪动物收容所,许多受伤的弟兄姊妹来话聊包扎一下,又放飞走了。而我们也鼓励自己的成员有计划地“窜访”不同的教会——没有对比,怎么知道我们的优势和不足呢? 所以,我到任何新的教会做客座讲员,第一次总是讨论“使命”,如果还有第二次,就会讨论“多样性”——恩赐的多样性,事工的多样性,神学背景的多样性,Demographical多样性,外展的多样性…… 当然,还有形而上学的多样性,或者说,教会形态的多样性。这一点之所以形而上,是因为作为一个地方教会,我只能保持一种稳定的形态——虽然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与大多数教会不同的形态,但仍然只能是一种。于是,在形态上,我只能鼓励其他教会体现更多不同的形态了,但这是在我的直接影响力边界之外,所以只能听之任之。 经验主义是一种后现代的人本主义……算了,我这样说下去会被狼人杀的。 对了,请看我复制粘贴的《事工哲学(6)|多样性》。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13, 2022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29)|术语的含义漂移

按:这半年的100篇短文,是“事工哲学”系列的导读。我的主要目的是为每一篇“事工哲学”创建一个二维码。这些文字会比较简短地梳理过去的思绪,或许会澄清一些表达,但不会有长篇大论。 在宣教实作中,有个词叫“Mobilization”,一般会翻译成动员。 昨天开会的时候,因为影响力焦虑的缘故,突然想到这个词。当我使用“动员”一词,更多采取的似乎是“主观能动”的概念,但失去了真正使一个人从一地到另一地迁移的动感。 最近为着这个事情而苦恼。我有位印度朋友,已经动员了200个植堂者,计划培训、差派,进入印度南部的未得之民中去。而我仍然无法说动任何人真实地动起来。 看起来,似乎Mobilization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失去了自己的动能,只剩下势能了。宣教动员仍然很难。 昨天略微提到修辞胜过逻辑,是写作中的荒诞;而在翻译过程中,滥用成语,往往是术语漂移的来源。 每种语言都有成语,其含义大体固定,表现能力因为附着在其上的典故而强大。但汉语中的四字成语,固然可以成为某些译者炫技的花招,却也因其固定,而夹带了含义漂移的可能。 顺便说一下,当需要精确翻译时态的时候,成语往往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和合本的翻译里很少出现成语。比如,你看不到“开天辟地”,“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摩西。甚至“道成肉身”也是“道成了肉身”,必须表明这是一个过去完成时或者一般过去时,不是现在进行时或将来时——而成语是搞不定时态的,或者说,成语是无时态的强烈的夸张的诗性的炫目耀眼的修辞。 在设计事工的时候,我最大的苦恼是“全职”问题。但这是一个很难讨论的问题,特别是在主流的教会文化中,大部分传道人都已经全职或者打算全职的状态下,这个问题几乎难以开口。 所以,《To Full or Not To Full》,仍旧语焉不详。 或者说,选择现在的生活方式,仍然是一个案性质的选择。但其逻辑和理性,似乎还是成立的。不多说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12, 2022 · 1 min · eddy

当修辞胜过逻辑

从时间线索看,《事工哲学(4)》讨论了太多的问题,同时也语焉不详。 其实我本来只想讨论“末底改一人不跪,犹太人全家死绝”这件事情,在现代的语境下,是不是可以直接应用为“每个人都应当是这个时代的末底改”。 但格于当时,这种话题无法讨论,甚至提起来也是以弗所书5:12节下(当然,任何数字都是可以数字化解经的,比如这里的3位数)。 所以,我只能寓意性质地引用了以斯帖的另一句话: 8 喝酒有例,不准勉强人,因王吩咐宫里的一切臣宰,让人各随己意。 8 And drinking was according to this edict: “There is no compulsion.” For the king had given orders to all the staff of his palace to do as each man desired. 当然,按照寓意和圣灵,我可以把这句话解释为对当代基督徒的命令,在附上千言万语的精妙修辞——你懂的,我们这受过古典教育的,人称亚细亚人推基古(Acts 20:4)。 当修辞胜过逻辑,盲目的情绪大概也就胜过了理性,于是只有通过同样荒谬的类比,才能如同时雨甘霊,降维浇下…… 但我还是无法原谅修辞。所以,只好转而讨论圣灵的角色,或者传道人的界限问题。有的时候,换一个场地,未必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11, 2022 · 1 min · eddy

PostTiger

让,相责让也。——《说文》 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 让,责也。——《广雅》 ——三让徐州? PostTiger就像Postmodern一样fancy而fashion。 过年之后开工了,结果是一天什么也没有做,上午教孩子们文学数学计算机,测试短期记忆,下午决定睡够10小时,洗碗,带着孩子们户外运动,为孩子们预备“Daddy‘s Noodle”,晚上开会。 晚餐前对Emma说,今天是一个字的翻译也还没有做。 午后睡足10小时之前,桃小芳对我说,“看来请您讲座分享,我得四顾茅庐了。” 这就对(联)了,三让徐州之后,四顾茅庐以前,是不会有讲座的。 好吧,小芳说“四顾”,就算拔剑四顾吧,我只好同意了。按着我这“事工哲学”,过两周我就成为“全民公敌”了。 《事工哲学(3)》语焉不详。许多人觉得机构或者公司可以随时跨,但教会是不能跨的,必须一直存在下去。或者说,不能主动关闭,哪怕成建制地打碎了,成为冰雕连,也是不能跨的。不多说了。 当然,那时我只不过想说最后一句话而已,“不管我在哪里服侍,爱护神交付的群羊,必要的时候分散托付给别的教会照顾,而不做无谓的牺牲,是我目前的想法。或许没有必要每个人都去做纳尔逊·曼德拉。” 过了年,日历上开始一天一天地填满了各样的事情。至少,2月要完成以弗所书的翻译才行。开工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10, 2022 · 1 min · eddy

重压而不屈,是为“按-立”

“按立”这个词颇为内卷。你要按下去,我偏要立起来。 在我(以及许多CIU同学们)的理解里,“按立”是不得不卷入某种“内卷”的百无聊赖的选择。 按照我的朋友DL的说法,总要有人为福音付出代价。 所以,为了说服自己接受按立,我有内心的挣扎,有两篇讲道的解释,有各种迟疑和却步。(很凡尔赛,很罗浮,很白金汉,也很克里姆林)。 是为“事工哲学(2)|圣俗之分”,尽在不言之中。 就像“低端护教学(15)”后面的好友留言(略有修改): 按照教会论,必定会出现以下这两种情况之一: 某甲在某一个时间点之前不算是牧师, 但从这个时间点之后开始算作牧师; 某甲从生到死都可以算作……,但他的父从生到死都不能算作……。但这两种情况都是荒谬的。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9, 2022 · 1 min · eddy

分布式引流

我见过上万人的“圣经辅导”群,在enigma上山呼海啸。当enigma被GFW服务降级之后,不知道是否还安好。我进去看了一眼,留下了一篇《云“牧养”,云“辅导”和云“暴露”》就退群了。我不喜欢被太多无关的隐私信息所包围,就像老郭相声中的于大善人一样,见不得方圆20里内有穷人。 3月快到了。欣喜地看到许多云“牧养”已经逐渐转移到了WP上,把微信公众号变成了引流的地方,发个二维码和一个标题就万事大吉,或者只是偶尔写一篇长文碰碰运气,或者就干脆改为美食博主也未可知。 当然,也有朋友祝病魔早日战胜企鹅的,在公众号上收获的点击量超过他迄今为止所有文章点击量的总和。 分散之后,大概每个WP的访问量都会下降,没有“妇联”这样的平台可以啸聚,大家都会觉得孤单无聊吧。WP有自己的问题,特别是用到缓存和CDN之后,GFW还是会有妨碍的。不说。 但是,分布式内容大概是3月之后的必经之路了。这是一件好事——优质的内容不应当用来支持企鹅行恶,优质的作者不应当自限,任凭企鹅背后的内容审查员(深夜档的值班员有可能是一个20岁出头,连内容都读不通的技校生——值得同情的都市007,尽职的、具象的人)来决定一篇文章的命运。 我的文章里,2018年之后最有趣的大概是“事工哲学”系列和标签。我没有福音DNA,九标志,安提阿,也没有BJU和Abbeca,没有以JD为中心的JD,没有古典教育和六艺七艺,所以很多时候需要自己想出车轮的形状来——有时是圆的,有时看起来实在很方。 “事工哲学”本来应当是一本书的素材,但出版艰难,也就不作此想了。顺便也节约了整理和写作的时间。为了好玩起见,昨天试着在公众号上重发了第一篇,经过了漫长的审核,发了出来。在第6个读者(其中有两个是我)点击之后,又被秒了。 所以,我决定用QRENCODE来自行生成二维码,慢慢在微信里重发了玩。第一篇是报菜名。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8, 2022 · 1 min · eddy

并非书评(2)|When Prophecy Fails

维基百科不允许使用代理ip来编辑了,今年的贡献值大概只能是0了。没什么好抱怨的,就像以赛亚同学所说,我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需要火钳夹过才行,姑且如此吧。 When Prophecy Fails: A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Study of a Modern Group That Predicte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World is a classic work of social psychology by Leon Festinger, Henry Riecken, and Stanley Schachter, published in 1956, detailing a study of a small UFO religion in Chicago called the Seekers that believed in an imminent apocalypse. The authors took a particular interest in the members’ coping mechanisms after the event did not occur, focusing on the cognitive dissonance between the members’ beliefs and actual event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ese disconfirmed expectations....

February 6, 2022 · 2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