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教义进程》2b | 同观福音书

按:筹款进度:17.5 翻译进度:18% 前期连载: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前言,第一章,筹款说明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a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b ——同观福音书的顺序 福音书作者专注于基督的本性和事工,并没有向我们提供什么教义系统。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主耶稣本人,就像他亲自出现在世人面前,以言语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坚固他们的信心。在完全了解他的位格和作为之前,人们首先要学会认识他、信任他。 我们在福音书中看到耶稣为门徒所求和赐下的信心,是一种紧紧抓住永活救主的信心,尽管这信心几乎还不理解救恩的方法,甚至根本无法理解救恩的本质。因此,以福音故事作为基督信仰的第一课,新约圣经教导我们说,信心的本质和源头不在于接受其中启示的真理,而在于信靠福音书中显明的那位。上主这样描述新约中上帝的儿女,说他们是“到我这里来的”和“信我的”(约 6:35)。到基督这里来的人,才是高等教义的合适接受者。 福音书中所见的信心主要不是来自证明和维持信仰的神迹,而是直接诉诸良心和人的灵。耶稣最初的门徒中大多数人在看到任何奇迹之前就信了。事实上,建立在神迹之上的信心被视为失败:“你们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 4:48)。当简单的“信我”一词被改为“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做的事信我”(约 14:11)时,神迹似乎是那些缺少灵性领悟力之人退而求其次的进路。神迹自有其重要而必然的作用,但上主自己就足以成为信仰的证据。比起他的作为而言,他的位格身份是我们投入信心、爱和崇拜更可靠的保证。 当我们从福音书所在的历史转向他无形的职分和属灵关系时,我们已经熟悉认识这位担任职分、维系关系的上主。这确保了“职分”、“关系”之类不会成为观念和抽象、词语和称谓构成的“无意义”系统。神与人之间的中保、属灵圣殿的大祭司、坐在看不见宝座上的君王,就是这位在我们中间进进出出的耶稣;我们看到他坐在伯大尼的房子里,在示剑的井边接待罪人,向穷人传道,安慰朋友,允许生病的小孩来到他面前。既已熟悉他,则信心已经建立,爱已经觉醒,我们也预备好自己的心,要接受同一位上主更深奥的启示,深思他在罗马书阐明中的“是罪人称义”,留意以弗所书中那预定我们得生命的根源,领悟希伯来书中那位新约的祭物和祭司。 福音书本身的特征,按照它们现在安排的顺序来阅读,也显示出明显的渐进计划。首先,这四卷福音书被分成两部分,其线索清晰,人人都能感知,每个时代都不会错过:前三卷福音书构成第一部分,第四卷福音书构成另一部分。第一部分当然应该在前,实际上为我们阅读后一部分做了预备。 我们看到,这样的顺序并不是关于上主知识的顺序。在现实顺序中,神性的荣耀先于他道成肉身在尘世显现,但在福音书的认知顺序中,情况恰恰相反。发生在时空之中、构成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以及上主生命的外在方面,乃是更高妙启示所必须的先行条件。因此,同观福音书教导上主在世的场景,为我们领受接下来的事情作好了准备。若不是首先亲眼目睹基督的显现,我们的思想将无法跟随。我们需要先熟悉了他生命中平凡的一面,认识他最常见的特征,我们的思想才能贴近那最为浓烈的荣耀启示经文,从中得到从前上主言行所暗示之事的明确解释。 同观福音书本身也显示出某些有序的进展。每一个福音故事都有自己主要的特征,于是共同绘制了上主完整的肖像。每一卷福音书都有自己的历史关联,代表了基督向世界展示的某个阶段。马太福音曾经被公认为希伯来人的福音书,乃是新约真正的开始。它展示了新事物是如何从旧有中生长出来,从而表明上帝之子的显现不是什么一种遗世独立的超然现象,而是一段漫长历史的注定结局。它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太 1:1),建立在旧约的思想之上。它的每一步(特别是前面几章)都会提到以前的经文,指出先知的话语如何应验。这是一部预言应验的历史,在其中上主是一切公义的成全者,律法和先知的成全者,不是来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在它里面,主是天国的君王和立法者,其出生之地和安家之所早已在以色列预备。 马可福音传统上与首先向外邦人打开信仰之门的使徒彼得有关。它看起来像是写给那些皈依之人,就是使徒彼得蒙召要去传福音的——比如凯撒利亚那些敬虔的士兵,他们那罗马人的思维习惯因与犹太教的接触而受到影响。这是一卷行动的福音,迅速、有力、生动。它好不耽搁地进入上主正式而公开的服侍生涯,以迅捷的动作将我们从一项大能的行动带到另一项大能的行动,但又以栩栩如生的细节刻画了上主的生活。这卷福音书强调基督对有形和无形世界的权柄,尤其在赶鬼的叙事上着力刻画了这一点。彼得对哥尼流所说,正是这本福音书的主题:“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他同在”(使徒行传10:38)。从福音在其犹太发源地的初现,到它最终遍满全地,这本福音书位于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之间的位置。它所刻画的上主形象,没有第一卷福音书所刻意展示的上主与犹太生活、思想的密切联系,也没有路加福音那种对于整个人类的同情以及对广大外邦人心灵的特别迁就。 后一本福音书(路加福音)中的耶稣家谱不再从亚伯拉罕开始,而是上溯到亚当,表明了它自己的普世特征。它特别注意我们的上主与人类生活的日常交往,他对人类感情的温柔体贴,对人类苦难的极大同情。它的序言是写给一位外邦皈依者的,表明了作者以后的叙事立场。他的语言古朴高雅,从一开始就向我们表明,我们已经从犹太人为主的教会进入了教会历史的另一个阶段,福音已经扩展到全地,它的普世特征已经确立。这卷福音书特别适合希腊人的思想,于是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普世思想。它的内在特征配得上它的历史地位——它被称为保罗福音,因其无疑是保罗的亲密同伴所撰写,并在保罗所建立的教会中流传。 正如使徒行传向我们展示了福音外展的三个阶段(首先是在犹太教的范围内,然后是彼得打破族群界限,将其扩展到罗马人中间的初步工作,最后是保罗的事工,使得福音自由而完全地传给世人),所以同观福音书也按照各自在正典中的顺序,与这三个时期的配合得天衣无缝。当我们通读它们时,我们不仅看见越发完整的基督形象,而且在这看似简单重复、偶然变化的叙事角度下,发现它们按照某种顺序,与基督的知识向着世人渐次展现的历史相对应。同观福音书首先将福音确立为一种真正的犹太教形式,宣称自己是旧约的成全,然后再展开福音与世上万民之间的关系。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November 20, 2023 · 1 min · eddy

年底筹款(圣诞自选项目)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a)

筹款进度(继续中):5.674% 翻译进度(有空则继续中):15% 参见:年底筹款(圣诞自选项目)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1) 今天没有太多时间翻译了。早晨陪着Angela去打篮球,给同去的Lisa点了一杯热巧,看着她阅读《哈利·波特》。我准备了一下讲道,但咖啡馆没有插座,只能草草收兵——嗯,没有办法买得起apple m3。 下午照例是洗碗、午休,然后带着David去了健身房跑步。回来的时候他对我说了许多Lego的事,很有趣,但心不在焉。 晚餐之后我决定独自去湖边祷告散步预备讲道,走了一个小时后回家洗碗。然后做了明天要的ppt,觉得犯困。今天应该早睡,明天除了讲道,还有3小时的“救赎进程”工作坊。 Anyway,忍不住又翻译了几句《新约中的教义进程》,对Emma说,这事完全停不下来了,就像拿俄米对路得所说的波阿斯一样,“女儿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这事怎样成就,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Ruth 3:18)。但我要请你不要坐等,为这项目祷告吧,希望可以尽快做完,早点休息。 这书的语言很难,19世纪英语的确是专业折磨译者头秃的工具。举例一句: No human being that ever trod the earth has left behind a representation of himself more clear and living, more certain in its truthfulness than is that which we possess of Him who was first known as the prophet of Nazareth in Galilee. 或者这样: The gospel stories are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the student and the theologian, whether they walk the ordered paths of systematic divinity or the free excursions of speculative thought, for there are influences in abstract thought and dogmatic discussion which will drain the soul of life unless fitting antidotes are used—and there is no antidote so effective as a continual return to those scenes of historic fact in which the word of God has given us our first lessons in Christ....

November 18, 2023 · 1 min · eddy

年底筹款(圣诞自选项目)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

反思我自己的信仰历程,Logos事件带来的最大影响似乎在于我不再轻信权威。几年之后,我已经过了50岁,生活中也很难再找到所谓“属灵遮盖”,倒是名义上成为许多年轻人的Mentor。 我现在唯一在属灵上信得过的Mentors,几乎都是我在CIU的教授和退休的老校长。Dr. George Murray,Dr. Bill Jones(《事工倍增循环》),Dr. Terry Powell(《坚固的服侍》,Dr. Roy King(《赐予生命的领导力》)、Dr. David Cashin(《生命中的七个核心问题》)这些教导过我的资深教授,似乎是我目前还能全心信任、在属灵上给予我指导的老师。 我常常在工作坊里对年轻人提到,若有可能,趁着年轻寻找自己的属灵Mentors,因为年龄越大,这事就越发艰难。按照Dr. Roy King的说法,Mentors可以分布在生活和事工不同的方向,不用只有一人。有些Mentors可以直接联系,征得同意,有些是已经去世的(比如加尔文或司布真),有些是在世但并不联络的(比如John Piper或J.M.),有些是通过阅读和PodCasts来学习的(比如N.T.Wright)。这也是我这些年来的做法。 国庆之后,小鸡和我商量,要给新家的年轻人开一个工作坊(为了避免“开课”这种说法,姑且称为“工作坊”)。我们讨论用什么材料,我就提到一位影响了CIU百年神学DNA的属灵导师,已经过世的Dr. James M. “Buck” Hatch。哈奇博士在我翻译的诸多“CIU系”图书中都会出现,无论是教牧学、心理学、神学、教育学的教材,我常常看到这个名字。而他最知名的一门课程,就是“救赎进程”(The Progress of Redemption)。这门课是为本科生开设的,并不高深难懂,但几乎每一个上过哈奇博士这门课的孩子,都会有很大的改变。CIU毕业的著名记者、作家杨腓力在其《耶稣所读的圣经》(The Bible Jesus Read)一书的前言中说,哈奇博士是第一个为他打开旧约奥秘,让他喜欢上旧约的老师(“who first opened up to me the delights and mysteries of the Old Testament.”)。事实上,这门课是CIU毕业生在世界各地的服侍和宣教工场中处境化开发和教导得最多的一门课。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这个线下工作坊。到昨天为止,已经做过6次。明天我要开始在另一个教会里做一个成人主日学版的“救赎进程”。 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来历。按照哈奇博士的说法,“救赎进程”的来历是这样的。他是CIU最早的几位教授之一。来到学校之后,Dr. Robert McQuilkin请他上一门圣经概览。他从托马斯·伯纳德(Thomas Bernard)1864年的经典《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the New Testament》中得到了启发,将progress的概念扩展到旧约,构成了一个整体性描述整个救赎进程的课程。哈奇博士也是基督教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课程以戏剧结构、可视化图像、叙事等各种元素组合,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理解其主题。 为此,哈奇博士留下了600页左右的课程教案,分为上下两卷。 趁着年底,我为这个项目筹款。课程笔记还在整理之中,因为古老的影印本pdf需要文字识别和校对排版。今年圣诞节之前,我想把这个工作坊最重要的阅读材料,一份经典而新颖的新约研究讲座《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the New Testament》,翻译和分享出来。 其实也有其他需要筹款的项目,但不太能够在这里直接讨论细节,是那种如果可能,还是面对面交流为好的项目。Anyway,我希望为《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the New Testament》的翻译筹款。无论是否能够满足筹款需要,我都打算在圣诞节前将这书翻译完成,作为一个礼物分享给支持跨文翻译的朋友们。我还有很多项目在操心之中,如果不立Flag,大概就松懈了。基本的筹款是2.5万元,如果有余,就纳入后续的哈奇博士《The Progress of Redemption》翻译项目之中。到此书连载完成,我会有一个筹款报告。...

November 18, 2023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58)| 未完待续的负隅顽抗

《以神学翻译为志业》这篇文章写在2019年回国之后,以跨文翻译为BAM平台,Reach2O还“已然未然之间”时,真正实作之前的想象。但是,观念本身并不能构成实在。在第一个service term行将结束,要进入安息年之前,值得简单总结一下从2018年至今的翻译活动。 今天把2018年ACSI项目开始之后所有合作的译者和支出统计了一下。我自己使用的软件(memoQ,各种付费服务,服务器租用之类)大概2万元人民币,与此相比较,支付给了译者的费用差不多120万元人民币。按照简便的120元千字计算,正好在1千万字的输出左右(没有包括我和Emma翻译的文字)。 这些项目和费用在不同阶段多多少少支持了一些译者(特别是神学院的再读学生以及从全职退回,re-entry的过渡家庭)。也为一些年轻的译者提供了多一点的经验吧。至少在跨文翻译作为一个Business As Mission的模型上,我做了一点尝试。 但今天看了一下早期合作的译者,如今是一个也没有留下来。我知道伦飞还在从事翻译,Jing、Ruth、Julie、Rebecca、David、Jessica、Macia、Peter可能都不再做了吧。至于Wayne,我不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翻译只是一段经历,既然机会不是那么理想,也没有持续的项目,自然是今早转行,各奔前途为好。最近两年合作的几位译者,现在也只有两、三位还有持续项目可做吧。从培养译者、稳定译者队伍的效果来看,我的尝试和努力并不成功。许多不知情的朋友(特别是潜在客户)以为“跨文翻译”聚集着一个精英译者团队,大家没事就在一起切磋翻译技术,没有项目也坚持以神学翻译为志业,那种“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试君,岂有译难事?!”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译者只要1个月没有项目,或许就去开网约车或者进入机构自媒体了。 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包括对我很友好的客户。最近的两个客户要求都是这样:希望找到和你一样水平的译者,提供和从前一样质量的项目交付。( we kindly request your expertise in the services below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your previous work……) 但从大的局面看来,这五年的努力没有带来一个专门的神学翻译奖项,没有设想的基金会可以补贴好的翻译项目和译者(在同样境况不佳的机构客户所能给出的报酬之外),没有经费可以组织一次线下的神学翻译研讨会,CAT和最新AI技术对翻译效率的提升,没有为译者带来更多收入,倒是让更多译者失业了吧。盗版问题依然严重,很少有人看到译者的劳动,也少有尊重。绝大多数译者没有拿过版税,拿的是一次性的项目经费,自己支付20%的个人劳务所得税,自己承担五险一金。特别是在林林种种的课程资料、培训材料翻译上,许多译者连署名权也无法得到保障。没有预付款,大多数项目是结题之后过一段时间再付款,译者始终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 这两年我劝退了很多想要入门的年轻人,至少从未鼓励任何人像我这样“以神学翻译为志业”。对于仍然打算试水的年轻人,几个建议: 1. 神学翻译需要通晓外语、汉语和神学。最好有国内教会与海外教会的生活经验。但并非通晓这三样,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译者,若要长久坚持,还需要灵性上的配合——敬业、时间管理、守纪律、祷告的生活。 2. 好的译者是稀缺品,许多机构都在寻找。如果想要从事这个工作,最好是和机构联系,要求试译。我已经累了,最近没有经费、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新的译者,为他们兜底。我已经合作过超过60位译者,每一位译者的文字都是我自己检查校对之后交付客户,以保证“跨文翻译”出品的质量。但最近几个月是连“神学翻译工作坊”也没有时间继续了。 3. 许多译者带着自己的宗派和神学偏见,在翻译上是会体现出来的。神学翻译心理学似乎值得更多的研究。我无法再招收研究生,真是一个遗憾。 4. 翻译的收入真的很低,缺乏保障。在祖国大陆生活的译者,如果想要用翻译来养家,最好考虑别的方法。如果不用担心生计,倒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5. 翻译的需求量仍然巨大。如果您都看到这里了,我要为下一个项目筹款。这是为我正在新开发的中文主日学课程《救赎进程》翻译的教材,也是我的老师,CIU的前校长,Dr. Goerge Murray每年都会重读一遍的经典:Thomas Bernard《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the New Testament》。这本书是公版,所以无须申请版权,可以直接翻译。字数是46k,希望可以筹集到2.5万元的费用,包括翻译,校对和电子书排版。我特别希望有一个教会能够有这样的远见,能够把此书作为安排为明年的支出计划之中,作为教会的选题来考虑。译者已经确定,将是一个2年级的英语翻译专业博士生,有几本书的翻译经验,我将作为校对和项目管理参与其中。 此外还有大约600页的课程笔记,Dr. Buck Hatch《The Progress of Redemption, Vol. 1-2》需要翻译。我还在OCR转换之中,暂时无法精确估计项目规模,大约是10万字的样子,等书翻译完成之后再说。 目前,我已经在开设一个线下的工作坊(做到第5次),另一个工作坊本周日下午开始,也是线下的。“跨文翻译”的所有自选翻译项目,都是直接为着事工服务的。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November 15, 2023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57) | 1.5的译文-原文比,一个都市神话

和一位老师讨论一本书的翻译。 对了,就是这本书,Aimee Byrd的Recovering from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How the Church Needs to Rediscover Her Purpose,作为“The Making of Biblical Womanhood”之后的讨论延续。这本书是大出版社宗德文出版的,作者从长老会成员的视角审视这个问题,与浸会传统的Bath Barr相得益彰。同时,这个题目与John Piper老师的Recovering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A Response to Evangelical Feminism (Revised Edition)也甚为般配: Recovering From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vs Recovering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英语真的博大精深——等待项目敲定,还需要向大家筹款的。 前天评估了一下Aimee的书,提出了一个预计的翻译字数:It has about 80,000 words, and the Chinese version may have about 140,000 characters. I will need one year to raise fund, translate, edit and typeset it....

August 31, 2023 · 1 min · eddy

对抗有毒信仰的资源并不仅仅是再多读一本书

刚刚从暑假回家。孩子们长大了一点,长途旅行略微轻松,大家不再无聊地争吵抱怨,而是安安静静地享受每个人每天的一小时自由控制权——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有声书,或者安静地看风景,或者做一点小游戏。每个人都可以随时要求进入下一个休息站,David还能使用自己的手机为妹妹们购买一点零食。 但长大的同时,孩子们的责任也更大。 我送给他们每人一个银十字架项链作为礼物,而David在第一天早餐的时候就把十字架丢在酒店餐厅了。我看见他在旅店房间的地上四处寻找,一无所获,只好带着他去了餐厅,寻回了遗失的十字架。但他后来又把十字架丢失在车上,我们用了不少时间才从椅子下面再次找回来。 Lisa则在一个休息站把自己的电话手表忘在卫生间。我们开出去200公里之外才发现她的手表不在了,幸好被一个孩子拾到,经过一番联系,由孩子的奶奶用快递送了回来。 而Angela则是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分心回头看姐姐在做什么,连续三次拿不稳筷子,将上好的红烧牛肉掉在了地上…… 于是,回到家之后Emma和我都心力憔悴了。而手中一大堆项目要处理,一大笔翻译费用等着要支付,除了我要翻译的约翰福音注释,还有三本书需要编辑,以及明天的讲道暂时全无头绪。顺便说一下,今年到目前为止支付给译者的翻译费用,平均每个月大约是1万6千元,许多都是先垫资付给译者,再来想办法和客户结算。一般来说,若是可能,我总是希望按着利未记19章13节来行,尽量不让工人的工价在我手中过夜。 最近有几位读者在微信公众号里私信留言,向我讨书。 简单说明一下,作为译者,我一般不赞成非版权形式的分享,也不希望我翻译或编辑的书籍被盗版或侵权。其次,自从进入IT行业之后,我就几乎不看从英文翻译为汉语的书籍——连我自己翻译的书,如果不是为了讲课之类,我也是不看的。所以,向我讨要《走出迷雾——信仰的创伤》这样的书,和自己去网络上搜索或者去书店里购买,效果几乎相同。 最后说一下关于《走出迷雾——信仰的创伤》这本书。在我看来,经受“属灵虐待”的基督徒并不需要另一本书籍来告诉他们正在经历的事。如果读过《信任崩塌》,也就足以判断自己所在的信仰体系是否“有毒”了。阅读只是一个反省的过程,最终的恢复和医治不是靠着再多阅读一本80%内容重复的旧书,而是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 自从几年前《信任崩塌》连载之后,我就见过有些朋友几乎日复一日私底下抱怨自己受到的伤害,但并不敢在教会里公开地指出。过了这么两三年了,他们也并没有什么具体行动,仍然在同一个教会里抱怨着同样的事情。实际情况往往就是这样。一个“有毒”的体系,往往也有自己积极的一面,能够满足信徒的多种需要。无论是事工导向,对人的物化和利用,自上而下的权柄与律法主义的操控,偶像化的领袖,越挫越勇的悲情殉道者,都可能激励起外部观察者眼中令人羡慕的灵性“复苏”。陷入其中无法离开的人,并不会因为阅读另一本“经典”而自动得到医治或解脱,相反,从属灵虐待之中脱离的过程毫无例外是困难重重、漫长而难受的。 一方面,离开一个有毒的系统,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失落,付出巨大的沉没成本,承受友谊、社交、自我形象甚至经济上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是已婚人士,绝大多数时候双方的意见会有分歧,改变带来的痛苦会造成有差别打击,至少暂时会引起更多的冲突。如果再牵涉到主内教育的少年儿童,教育方式的调整还会增加更多的复杂因素。 从诸多方面看来,离开一个系统的难度相当大,也许继续留下来,靠着幻想中通过阅读来改善处境,是更多人按照最短路径探索而来的最优“梯度下降法”。当然,很遗憾的是,我并不能提供什么云端支持系统,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去面对真实的处境。国外已经有不少所谓“survivors group”,为脱离有毒系统的信徒提供支持。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也许需要很长时间才会重新建立对教会的信任感。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29, 2023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56)| 预算、成本与时间

做了一期“跨文翻译工作坊”,聊到最近一本书的翻译。因为事先没有做质量控制,此书的译稿里有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我用了大概三周的时间来对20万字进行了仔细修改,每天都加班到深夜,也停下了去健身房,甚至在家教育也有些松懈…… 几天前完成这个项目,觉得身心俱疲,有很强的倦怠感。昨天陪着David庆祝一个学年的结束,他一定要求联网打“MineCraft”。我们试了一下局域网直连,一直无法联通。我有些烦躁,希望回到手中的“约翰福音注释”上来,但后来还是试了一下其他方式,将防火墙全部拆掉,通过udp连上了他自建的服务器。打了一会儿游戏,我实在是不惯这种bitmap形式的3D,很快就要恶心晕车,只好委托Angela代替我来陪伴哥哥伐木采集种子修房子,我自己去沙发上躺了一下午。 说到跨文翻译工作坊,参加的人数不多,大约一只手可以掰过来。事先报名的人略多一些,不过总会有临时耽搁,无法参加的情况。不过工作坊里大家的分享,验证了我的一个想法: 如果译稿的质量不太好,那么第一遍校对之后的质量也不会太好。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发现。在开发软件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植入一些计划好的bug,然后根据测试时找到的比例来推断代码中剩下的真实bug数量还有多少。比如,植入了20个bugs,测试找到40个bugs,但其中只有10个是预先植入的bugs,那么这个测试大概还有50%的bugs没有找到。) 我们的翻译工作坊是这样进行的: 将翻译文本视为一个有译者“植入”若干翻译错误(误译、漏译、语法理解、术语理解、概念理解、形式和术语一致性、格式和字体、标点符号、typos……)的文本,通过第一遍review,reviewer发现了若干错误,提交了修改。经过几位译者的抽查了其中一章,独立的寻找文本中的错误。然后,在工作坊上,几位译者与reviewer讨论了各自的发现,在简单的分析之下,指出了reviewer没有找出的两、三个错误。例如,有这样一段文本: 可以简单地说福音派“反智”吗?也许可以这样说,但是反智一词本身就有问题。在过去对福音派、五旬宗、基要主义或敬虔主义运动分析中都有类似倾向,那就是简单给信徒贴上“反智”的标签,然后就转向其他讨论。一些经典著作几乎都是这一套路。罗纳德.诺克斯(Ronald Knox)的杰出著作《热情》(Enthusiasm),将传统的罗马天主教思想(恩典成就自然)与“热情”的方法(恩典破坏自然并取代自然)进行了对比。针对“拥有热情的人”(在诺斯克眼中这也包括了福音派),诺克斯总结道:“上帝通过知识向我们说话,这一看法我们在理论上能接受,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害怕去运用这一观念。” “反智” 可以简单地说福音派“反智”吗?也许可以这样说,但是反智一词本身就有问题。在过去对福音派、五旬宗、基要主义或敬虔主义运动分析中都有类似倾向,那就是简单给信徒贴上“反智”的标签,然后就转向其他讨论。一些经典著作几乎都是这一套路。比如,罗纳德·诺克斯(Ronald Knox)的杰出著作《热情》(Enthusiasm),将传统的罗马天主教思想(恩典完善本性)与“热情”的方法(恩典摧毁本性并取而代之)进行了对比。针对“狂热者”(在诺克斯看来,也包括了福音派在内),诺克斯总结道:“上帝通过知识向我们说话,这一看法我们在理论上能接受,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害怕去运用这一观念。” 在review中,reviewer有着天然的心里趋势,愿意相信译者的选择。所以,在看这一段的时候,我只是简单的指出译者的术语不一致,把“诺克斯”写成了“诺斯克”。但对于关键性的概念, Ronald Knox’s scintillating study Enthusiasm, for example, contrasted traditional Roman Catholic thinking (where grace perfects nature) with the approach of “enthusiasm” (where grace destroys nature and replaces it), 并没有太过于介意。在工作坊上,Luke指出,这里的nature应当是“本性”或者“人性”。于是我恍然大悟,想起来这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争议问题。一方面,传统公教认为,恩典的注入只是完善了人性,比如道成肉身的基督,其人性并不会被神性所湮没吞噬;另一方面,“狂热者”会认为,恩典是无可抵挡的(例如TULIP的极限推广),因此恩典会完全摧毁本性,取而代之。 类似的故事出现过好几次,都指向我review后的文本仍然存在若干的问题。我自己的反省是,因为在review的时候发现了太多问题,所以心里充满了“赶紧做完,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的厌烦感;其次,这次的文本在英语和学术上十分严谨,我没有把文本当作一个“基督教文本”来看待,更多是将其理解为历史研究,所以忽略了其中若干不应当忽略的圣经关涉与暗典。另一个例子更加基本,而且我正好也知道。那就是,英语的scandal来自于希腊语的σκάνδαλ: (1Cor 1:23 [Cuv/S])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 (1Cor 1:23 [ESV2011]) but we preach Christ crucified, a stumbling block to Jews and folly to Gentiles, (1Cor 1:23 [SBLGNT]) ἡμεῖς δὲ κηρύσσομεν Χριστὸν ἐσταυρωμένον, Ἰουδαίοις μὲν σκάνδαλον ἔθνεσιν δὲ μωρίαν,...

July 1, 2023 · 1 min · eddy

低端护教学(26)| 书摘:“为什么会兴起创造科学?”

这两周都在紧张地整理《福音派的思想丑闻》,正文已经处理完第一遍,还有几百条脚注有待处理。但因为改动之处不少,我已经失去了对于文本的新鲜感,不再有资格做下一遍的编辑。而且,对于最后的两、三章,我甚至出现了暂时的倦怠-迫切感,希望赶紧做完了事。我知道这样的编辑一定还留下不少错误和遗憾,如果有哪位朋友可以再来一遍英文,然后再请一位精熟中文和历史的编辑过一遍中文,大概就够出版的资格了。 在文字整理的尾声,我已经几乎没有文字感觉。周末的熬夜加班,到了看见一个难句就想扔给ChatGPT去处理的地步。突然想起来,要是这样做下去,我的语感很快会消失吧,日后就变成为了ChatGPT打工的碳基并行运算单元。趁着周六带着孩子们出门运动,暂时放下编辑工作,做了一点其他事情(比如“预备讲道”),略微恢复了一点健康。 下面是一段书摘,讨论“创造科学”以及“年轻地球论”的出现与流行。老实说,诺尔的分析是我没有想过的。看起来我还是缺乏历史视角和美国文化视角。但这也使得整理此书的过程成为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多少减弱了翻译修订工作的枯寂绝望感。 下面的归因中,关于创造科学与时代论神学之间的联系,是我在“低端护教学”系列中从未分析过的——“事实上,创造论可以被称为科学主义时代论,因为创造论科学家将时代论者在圣经中看到的大灾难和时代突然断裂带入了他们的科学中。” 书摘:《福音派的思想丑闻》 作者:马克·诺尔 就其性质而言,创造论成功的原因很复杂。毫无疑问,各种因素的叠加带来了近代福音派历史上这一伟大创新——建立一种替代性科学,以取代文化中思想建制所教授的内容。在英美宗教史上,自从传统圣公会的约翰·贺琴信(John Hutchinson)针对艾萨克·牛顿的理论提出他对物理世界的另一种解释以来,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替代方案。289贺琴信对英国的神学温和派以及牛顿科学本身的机械特性感到不满。相比之下,贺琴信认为创世纪的开篇章节以及基督教三位一体教义提供的关于火、空气和光(以各种组合)的解释,可以成为解释所有物理现象的直接科学引导。在神学保守派中,贺琴信主义(Hutchinsonianism)作为一股重要力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但到19世纪初,它被最坚定捍卫圣经权威性的人搁在了一旁。290 创造论作为一种公共力量在福音派中大流行,首先是因为许多福音派人士直觉上认为创造论与圣经的简明教义相符合。用大卫·沃森(David Watson)的话说,“数以万计的基督徒被莫里斯和惠特科姆的书说服了,因为他们的理论有助于解释圣经。”291这件事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我们将在下文单独考虑创造学的圣经基础。 第二,自二战以来,国家政府的发展对创造论在大众中的流行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联邦政府对地方教育事务的干预,使科学和宗教之争的所有话题都政治化。在苏联于1957年发射人造卫星后,美国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大量资金,旨在重振美国学校的科学教育。这一努力的副产品之一是发行有影响力的生物学教科书,不仅介绍当代重大发现,而且还提出关于宇宙进化特性的宏大形而上学主张。政府霸权主义的干预经常导致地方的激烈反应。创造论是最激烈的反应之一。292 同样,创造论者无疑表达了民众对美国自负的知识精英之普遍不满。因此,他们代表了普通人对于(至少一部分著名大学学者常常推行的)知识帝国主义的自然反应。在这个世界上,既然有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 成为 “指点天下”的上师(guru),哈佛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 妄想定义“科学”理论界限,就已经为惠特科姆这样的古代语言专家和莫里斯这样的工程师提供对世界截然相反的解释预备了文化处境。 除了个人信仰和近代社会历史的动态发展之外,创造论的传播也反映出基要主义神学的新发展,特别是末世论心态和对时代论的迷恋。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强调圣经的字面含义,这也助长了对人类起源和末世的强烈关注。对创世纪1到3章的字面解读,与对启示录第20章(包括对基督千年统治的描述)的字面解读对应。罗纳德.朗博思的观察,“对于期待末世来临的基督徒来说,惠特科姆和莫里斯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地球历史观,其框架是对称的灾难性事件,并由相同的释经学原则连接起来”293——仅仅是承认了人们长久以来就发现的、创造论者和前千禧年时代论者之间的联系。1923年,乔治·麦克雷迪·普莱斯明确指出了这种联系: 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最及时的真理是一项改革,它将使这一代进化论者回归创造,回到对造物主的崇拜。其他时代的改革都是基于圣经的不同部分。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革新将基于圣经的开篇和结尾。因为期待主的再来和即将迎来新天新地的人,必须相信圣经的开头记录了地球的创造。如果人们不相信圣经前几章所给出的事件记录,期望他们相信圣经最后几章的预言,肯定没有用 。294 不断有人指出这种联系,如1975年时代主义者华富尔得(John Walvoord):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二十多年间,达尔文进化论开始渗透到后千禧年主义者的队伍中。自由主义者欢呼进化论及其亲和力强大的乐观主义,认为它是带来预言中黄金时代的真正神圣方法。认识到这是对信仰的背离,更保守的后千禧年主义和无千禧年主义试图驳斥新的进化论概念。他们使用的手段之一是召集大型预言会议,这些会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一时。由于无千禧年主义和后千禧年主义在反驳进化论的概念上没有什么建树,这些预言会议很快就被前千禧年主义解释者所主导 。295 换句话说,不同的末世论将造成人们在人类起源等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反之亦然。 可能还有更多的因素将早期的时代主义传播与后来的创造科学流行联系起来。事实上,创造论可以被称为科学主义时代论,因为创造论科学家将时代论者在圣经中看到的大灾难和时代突然断裂带入了他们的科学中。296对创造论者来说,最初的创造秩序和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堕落后(或洪水后)世界之间存在着重大结构性断裂。神圣的人类生活准则在每一个时代都被改变,同样,自然界的原始结构也因堕落和洪水而错位。如同救赎历史一样,自然界也有它自己必须经历的一系列“时代”。 无论内因外因的确切关系如何,创造科学及其培养的认识论,已经成为现代福音派的主要思维架构。不管人们如何解释创造论的兴起和流行,也不管人们如何在许多创造论活动中看到有价值的社会目的,从福音派思想的发展来看,创造论有害无利。 仍然在为“Jesus & John Wayne”筹款。目前进度,40……无论如何,这些书籍的翻译与这个博客的坚持,都是靠着各位读者朋友的支持而来。希望《福音派的思想丑闻》能够发挥一点作用,让更多有思想性、处境切适的书籍能够译成汉语吧——That’s what I pray.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ne 26, 2023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55)|“福音派的思想丑闻”

Mark Noll此书出版于1994年,差不多可以做30年纪念版了。很不幸的是,我从前尽管知道此书,但从来没有提起兴趣来阅读,以为其中所谓,我大概都已经知道。当然,我所学习的各种神学院课程中,没有一本将此书指定为必读或选读,或者要求提交阅读报告,也是一件值得花时间思考的事情。 昨天下午没有时间翻译和校对,因为要预备晚上的“赐予生命的领导力”工作坊。但上午断断续续整理了“福音派的思想丑闻”的一章,心绪有些烦乱。我要讨论释经学问题,但这一章正好讨论基要派的释经学,特别是时代论的释经学。 Noll的讨论涉及福音派对于当前世界事务的处理,比如: 那些认为这种思维方式不会继续主导福音派的人,需要回忆一下1991年海湾战争时的情景。在这场冲突爆发后的几周内,福音派出版商发行了很多书籍,努力将这场新的中东危机解读为圣经中的世界末日预言的成就。14这些书得出的结论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令人不安的共同信念,那就是认为对正在中东发生的事情进行道德判断的最佳方式不是仔细研究中东现在究竟发生了什么。相反,它们专注于圣经研究,将注意力从对中东文化的复杂性或该地区纠结的二十世纪历史的仔细分析转移到对圣经中一些最深奥和广泛争论段落的猜测上。此外,他们在进行这种推测时,只稍微提及那些在圣经中极为清楚、为福音派和立场保守基督徒所公认的中心主题(如适用于所有人类境况的神义标准)。福音派公众对这些书的反应如何?其中的几本迅速跃登宗教畅销书榜首。 关于使用圣经的倾向性,我们应该记得,20世纪70年代美国仅次于圣经的头号畅销书籍是哈尔·林德赛的《地球末日》(Late Great Planet Earth),这是一本以历史主义时代论(historicist dispensationalism)来解释世界事件的民粹主义书籍。202在面对世界危机时,福音派倾向于将圣经作为未来预言,而不是作为处理复杂国际道德纠葛的指南,这一点在1991年初对海湾战争的反应中最为明显。福音派信徒既不看出版的书籍,也不阅读期刊上的专题讨论,却对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如战争的道德性,共产主义崩溃后联合国的职权,石油对创造就业或财富的意义,西方试图干预中东地区的历史或其他需要基督徒认真分析的话题。与此同时,福音派信徒们出版了充斥着自以为是民粹主义解释的小册子,试图说明海湾危机是如何应验了晦涩难懂的圣经细节。这些畅销书所提倡的圣经解释体系都是时代论神学的变种。 Noll在论到福音派的“政治意识”时,利用福音派最典型的政治家之一、三届总统候选人威廉·詹宁斯·布莱恩的一篇演讲,与教宗利奥十三世发布《论资本与劳动》进行对比,在形式、内容、历史观、行动主体、危机的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评论,简单引用一段结论: 由于它从福音派对圣经的执着和对《新约》的具体启蒙例子中汲取了力量,质朴主义在美国福音派中的影响仍然非常强大。对福音派来说,新约时代之后的若干世纪,即使不能说完全腐败,至少也是很暗淡的。因此,要应对当下危机,就像布莱恩的例子一样,需要应用绝对原则,同时热切地唤起人们迎接千禧年的可能性。主耶稣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之间的事情,从来都不是福音派系统关注的对象。对于威廉·詹宁斯·布莱恩来说,或者对于福音派对公共生活的评论来说,不需要关注托马斯·阿奎那,也不必像利奥十三世那样尊重阿奎那所代表的传统,甚至不觉得需要这种尊重。 布莱恩所代表的传统是平民化的(因此更喜欢口头辩论,而不是发表的论文),行动主义(因此寻求通过个人努力来保护社区价值),喜欢创造神话(因此更喜欢来自早先原始时代的理想,而不是耐心研究普遍的历史)。这些特点所孕育的政治虽然不全面或广泛,但也不是无足轻重。它既具有扎实发展的潜力(如关注个人正义及社区尊严),也具有危险堕落(如将过去神话化的倾向)的潜力。在随后的美国福音派历史中,这两种潜力都成为了现实。 关于创造神话的问题,我似乎在中国的福音派中间能常常观察到。我们的教会历史叙事,无论是对于王明道等老一辈,还是对于吃了豹胎易经丸的瘦头陀,无论是铁幕打开之前的传统家庭教会,还是铁幕打开之后的新兴城市教会,都是一种飘浮在历史之上的神话叙事。关于福音派对讲道的迷恋,以及对当下历史的普遍轻视,无疑体现在各种流行的“以JD为中心的JD”所体现的释经和政治解读上。自然,“济州岛五月花”就是上述种种所结出的鲜艳花朵。 翻译写作的同时,我正在1.5~1.75倍速听乐道频道纪念凯勒牧师的纪念讨论。某种意义上讲,凯勒所发起的“福音联盟”,无疑是一个21世纪观察美国福音派公共神学的窗口。这事太大,我还是继续听讲座吧。 我感谢任小鹏博士在众多的可能性中,选择了此书作为他的翻译项目。虽然目前仍然在编辑之中,但仅仅是指出此书的重要性,并愿意投入时间来翻译介绍,以证明此书在译者心目中的真实意义,就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至少在编辑的过程之中,我有机会仔细地阅读此书,多少吸收其中的思想。 一方面,我借此落入暂时的凌乱之中,不知道晚上的工作坊将如何进行,只好拿着20多页的翻译手稿,在湖边反复地行走思想。另一方面,我需要反思释经学的应用维度,同时反思我的神学传统。学习带来凌乱,更多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凌乱,成长带来改变,更多的成长带来面目全非的改变,似乎是理所当然。 从这个意义上说,世上只有两种福音派基督徒——读过《福音派的思想丑闻》的,以及还没有来得及读《福音派的思想丑闻》的。而我正好在“读过”与“未读”之间,在薛定谔的猫态之中。累了,我得安息片刻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ne 21, 2023 · 1 min · eddy

2023跨文翻译自选项目(Jesus and John Wayne)

美南浸信会2023年会结束。最大的新闻自然是华理克的柳溪教会以及其他几个有女性牧师的教会被投票开除宗派。其他比较重要的问题是,Stone同学没有选上新任主席;尽管暴露了数十起教牧人员性侵案件,但那个伟大的“侵害者”数据库里没有增加任何实名…… 美南还有一千三百多万会众,即使2022一年就失去将近50万,最近三年失去一百一十万会众,也还能支撑一代人吧,至少我们不知道是美南先走还是燃油车先走。 我不打算从任何角度发表任何评论,仅仅是现象学观察。今天为SBC祷告了一下,只是觉得这个趋势似乎已经无法扭转,也许在我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到,SBC成为一个人数比较少、社会影响力日趋稀薄、最终在神学上越发基要主义、Tidal locking的小宗派吧。当然,如果像15-16世纪的公教那样受到宗教改革的巨大冲击,从内部发动一个counter-reformation运动,也许再能坚持几个世纪也未可知。 我继续为去年没有完成的自选项目“Jesus and John Wayne”筹款。这事要从更大的福音派立场来说起。 1977-1981,吉米卡特成为总统。维基百科老师是这样介绍他的: From a young age, Carter showed a deep commitment to evangelical Christianity.[431][432] In 1942, Carter became a deacon and taught Sunday school at Maranatha Baptist Church in Plains, Georgia.[433] At a private inauguration worship service, the preacher was Nelson Price, the pastor of Roswell Street Baptist Church of Marietta, Georgia.[434] An evangelical Christian, Carter appealed to voters after the scandals of the Nixon Administration, and is credited with popularizing the term “born again” into American lexicon during the 1976 American presidential campaign....

June 18, 2023 · 2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