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敏神学》、术语修订与积极遗弃

修订术语。遇到一个“positive reprobation”,反查文本,译为“积极定罪”。仔细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将从前的翻译遗弃不用,将这个术语修改为“积极遗弃”。 牵涉面很广,整整一个小节,3页的内容全部检查修改了一遍。以下部分,凡是出现“遗弃”的地方,原稿都是“定罪”,不过我更喜欢作为神学术语的遗弃。留下仍为定罪的地方,原文是“damnation”: 尽管改革宗神学家们在预定路的教义上总体保持一致,但是关于未蒙拣选的人,或者被遗弃(reprobation)的,也就是被神弃绝的人之命运,神学家之间存在几处分歧。有些神学家,比如加尔文,认为有一个双重的定旨:一方面是针对被拣选的,另一方面是针对被弃绝的。[1]蒙拣选的人和被遗弃的人是不同定旨的主体。其他改革宗神学家则主张只有一项关于蒙拣选者的定旨,神只是“忽略了”未蒙拣选的人。这个观点可以追溯到奥古斯丁。他用忽略(Preterition)等术语来解释遗弃(reprobation)。皮埃·杜·穆林、海因里希·布林格(1504–1575)以及其他人也持这种观点。[2] 信仰告白的立场更倾向于奥古斯丁而不是加尔文: 至于其余的人,上帝照着祂那不可测度的计划,施与或保留怜悯,为了使祂对受造者的主权,得着荣耀,祂随己意撇弃他们,并预定他们因自己的罪受羞辱,遭忿怒,使祂荣耀的公义得着称赞(3.7)[3] 在这一条上,神学家们做出了某种区分,也就是说,神预定了蒙拣选的人,但忽略了未蒙拣选的人,于是隐含地表示神用不同的方式对待这两个群体。神积极主动地拯救蒙拣选的人,但是并没有积极主动地遗弃未蒙拣选的人。否则,神就成为了罪的创始者,而信仰告白3.1明确否定这一点。 威斯敏斯特神学家约翰·艾罗史密斯(John Arrowsmith 1602–1659)解释了几个与忽略(passing by)相关的话题,提供了背景信息,让我们了解到信仰告白采用这个词汇的原因。艾罗史密斯写道:“忽略或者消极遗弃,是神的一项永恒的定旨,目的是否定他特别地爱那些未蒙拣选的人,并与作为特殊的恩典的拣选配合,毫无差错地给他带来荣耀。”[4]艾罗史密斯认定忽略这个词是恰当的,并批评“一些大胆的作家嘲笑这个词”,因为阿基坦的普罗斯伯(Prosper of Aquitaine 约 390–约 455)认为“忽略”是伯拉纠派的信条,并且宣称“基督的恩典没有忽略[praetereat]任何一个人”。[5]普罗斯伯还在自己的万国的呼召一书中用到这个词:“我们的确看到救主的恩典忽略了一些人,教会为了他们的益处而做的祷告没有被垂听。”[6] 尽管受到反对者的嘲笑,艾罗史密斯认定这些字眼是有效的,主张神在创立世界以前已经拣选一些人,但是没有将那些未蒙拣选者的名字记在生命册上(参看弗1:4; 启17:8)。因此,若要解释神对那些未蒙拣选者的作为,最好的字眼就是忽略。[7]尽管忽略和遗弃的定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术语,但艾罗史密斯认为自己对遗弃的解释与加尔文的观点相似。[8]艾罗史密斯的核心观点就是:拣选和忽略都是出自神;罪人无论如何不能对神提出什么要求。艾罗史密斯对于彼得·伦巴德(约1096–1164)赞誉有加,例如,他曾引用伦巴德来说明人无权对神提出任何要求:“但是在我看来,‘应该’这个词是有毒的。因为它包含多层复杂的含义。它也不能合宜地用在神身上,因为除了神自己的应许之外,他不欠我们任何东西,倒是我们从行为上亏欠了神。”[9] 然而,艾罗史密斯敏锐地突出了“忽略”所涉及的内容,特别指出:忽略的后果,而并非效果,就是允许罪(特别是出于不信)、定意犯罪以及被定罪。换句话说,在忽略和犯罪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因果关系。比如,马可维斯认为遗弃是“犯罪和审判所必需的前提条件”,而不是犯罪的原因;他特别谴责约翰内斯·皮斯卡特(Johannes Piscator 1546–1625)极其错误地宣称“罪是被上帝遗弃的效果”。[10]最后的要素——审判,被艾罗史密斯认定为积极的遗弃。消极的遗弃是神全权决定的绝对定旨,没有考虑受造之物;积极的遗弃则是对受造之物所犯的罪采取公义的惩罚行为。[11]尽管拣选和忽略都是神的定旨,它们在功用方面却是不同的。艾罗史密斯引用阿奎那的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因果关系上,遗弃和预定不同。后者是我们得荣耀和恩典的原因——荣耀是被预定者来生的期待;恩典则是他们在今生所领受的。然而,遗弃不是今生之事(也就是罪)的成因,而是被神弃绝的原因。然而,它是未来所安排之事情(即永远刑罚)的成因。但是,罪疚乃是从那被上帝所遗弃、缺乏恩典滋润之人之自由意志所发出的。[12] 因此,艾罗史密斯为自己对于“忽略”的理解和运用找到了圣经和历史依据。[13] 在阿奎那的基础上,艾罗史密斯给出了他自己对于忽略和遗弃之因果解释。他写道:“消极遗弃既不是刑罚本身的正当原因,也不是带来刑罚之罪的正当原因,仅仅是其前提条件;因此,未蒙拣选的人理当灭亡,乃是因为他们的罪使然,而不是神造成的。”[14]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艾罗史密斯引用了索尔斯堡主教约翰·达文南特(John Davenant,1572–1641)的话: “诚然,蒙拣选的人各自被造,为了能够与他们的元首耶稣基督一同得荣耀。但是,我们确实不能说未蒙拣选的人受造是为了和魔鬼及其使者们一同受折磨。于是,我们或许可以说,神为了一个目的而创造某种事物的时候,也会将适合这个目的的本性和品格赐给它。但神并没有创造任何一个在本性和品格上理当被定罪的人。不但如此,神创造的每一个人原本都有可能得到、也适合得到拯救;然而,人尽其最大努力,按照自己的所行,不过是落到地狱里而已。但是不管他是处于无罪还是堕落败坏的状态,他都没有从神那里得到任何让自己理所当然将被定罪的东西。因此,定罪不是任何人被造的目的。”[15] 尽管在这段引述当中没有出现任何有关必然性或偶然性的术语,但无疑呈现了这样的原则。对艾罗史密斯、达文南特和信仰告白而言,“忽略”是一项加诸于未蒙拣选者的绝对定旨;但是从相对性和偶然性而论,定罪是人自由选择犯罪的结果。 [1] Calvin, Institutes, 3.21.5; Amandus Polanus, The Substance of Christian Religion, Soundly Set Forth in Two Books (London: John Oxenbridge, 1595), 16–17; Johannes Maccovius, Scholastic Distinctions, 7.2 (p. 155). [2] Augustine, To Simplician—On Various Questions, 1.20 (p. 402), in Augustine: Earlier Writings, ed.John Baillie et al....

August 5, 2021 · 2 min · eddy

《威敏神学》、边码索引与译者负担

继续设置《威敏神学》的体例。参见昨天的《威敏神学》、橡树体例和微软通配符。 所谓学术类书籍,若带有主题索引(包括关键字索引与经文索引),大抵在编辑上会比较费心,因为译本和原本在页码上对不上号,需要重新整理一遍,往往耗时巨大。 于是近来的学术类书籍都采用原书页码作为边码(印制在书页的一侧),这样可以直接利用原书的索引,方便了许多。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又成为译者的工作。不仅需要翻译,也需要将编码插入到自己的译文之中,实际上是由译者来完成了页码的对应转换表。 我简单谈谈《威敏神学》的翻译工作。这事一开始是一个模糊的项目,先约定另一位译者来翻译。他翻译了5章左右,因为难度太高,进展太慢,其他事工的忙碌,就要求停下来。 他前几章的译文我的改动也很多,对我来说也没有太过于省事,我就准了他,并不是命令他停了项目(林前 7:6)。于是,就宣布我的第一期译者培养计划正式破产了。 当初,我希望“跨文”能进入17世纪的英语世界,以提高门槛,保证项目竞争力。但在做《成圣的福音奥秘》时,折了Julie和Jing,如今一个在美国,一个远嫁爱尔兰。做《威敏神学》,又折了道生。所以我在这个事情上兴致阑珊,不再打算做这样的计划了。 剩下的部分就是我自己翻译的。花了很多时间,但只是一个项目一本书而已,至多是一本有趣的好书,但没有什么遗产留下来。 《威敏神学》译完之后,谭秦弟兄找到“橡树”出版。我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联系版权,或者说我认为联系版权是对我的翻译恩赐的一种浪费。 后来,就是需要按照“橡树”的体例修改译稿的问题了。说实在话,“按照体例修改译稿”,对一个热爱翻译、项目堆积如山的人来说,几乎是一件无法忍受的事情。就像Grigori Perelman拒绝把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写完,只是提出得证的思路就失去兴趣,一个译者在完成了一本书之后再去编订体例,可以说是这世上想得出来的对译者最大的折磨。 我想因此而退出译界的天才译者比任何其他原因造成的都多。翻译的酬金少还可以依靠情怀,但成为一个为数百页的稿子设置字体,检查格式的排版员,我为什么不去蓝翔技校学开拖拉机和塔吊呢?所以我就一边做一边怀疑人生。 事实上,我为了这个缘故,2012年译完的《斐奇诺书信集》就到现在也没有交给出版社,因为格式不对嘛,爱谁谁去。 所以我就在微信上请问有没有人可以帮助做一点整理文稿的工作。有几位朋友乐于帮助,本着先来先得,先进先出的FIFO队列原则,我请“拔摩的海岛”的魏博士代劳,其他的朋友,一概发送试读稿表示感谢。 当然,魏博士也是一个创造力爆棚的弟兄,所以他做了3章以后就一样兴致萧索——我要说的是,完全可以理解,也在意料之中,甚至我为了魏博士中途弃坑而感到高兴。毕竟,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时间和美好人生,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不必浪费在我们这点友谊上,一定要做完。但当初他自愿提出接手,我也没有劝他停手——这样的事情,总是要经验一下,自己决定才好。 所以我就把稿子拿回来,请了虹莹继续做下去。感谢主的恩典,虹莹很快将书稿做完。只是我在翻译的时候没有纸质书或PDF版,而是采用了Epub版,所以边码的事情虹莹解决不了。我安慰她说,这事不必担心,我以后来处理。 <pre class="wp-block-preformatted">EPub格式实际上是zip压缩的html格式。所以我就用Calibre的编辑功能解压缩,然后寻找里面的页码信息,就像下面这段文字里高亮的部分。 From the earliest days of the Reformation, this was a key principle for the Protestant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d’s revelation and the <strong><span class="has-inline-background" style="background-color:var(--nv-c-1)"><a id="page75" class="calibre2"></a></span></strong>church. 找到这样的页码标识,然后对应到译文,插入对应页码。这样,“橡树”的编辑在排版的时候,就可以设置对应的边码了。 宗教改革伊始,新教徒对于神的启示和【75】教会之间关系的理解就是遵循这个关键原则。 这事无法自动完成,所以也挺耗费时间。我在火车上无事做了几章,平均处理一页大概需要1分钟——定位原文,寻找译文,确定译文中页码插在什么位置。最后这个工作需要熟悉原文和译文,有些挑战性,所以我还有兴趣做下去,顺便算是抽查我的翻译质量。 不看不知道,一看之下,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这书的前几章是道生翻译的,后来我一不小心,漏掉了一个重要的人名,乃是威敏大会的主持人威廉·退思。 我毕生为了这样的译名不一致而斗争,想不到自己在退思上出错,退尔思之,西安虽然今天室外40度,我也一身冷汗,几乎染黄了健康码。 好吧,看来由译者自己弄一遍边码,或许不是在加重负担?只是若没有计算机编程基础,大概需要手把手地培训几次才行。 困倦而囧囧有神之际,聊记于此。顺便说一下,为了这些琐碎,我昨天回绝了一个新的翻译项目,甚至连报高价劝退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对客户说,“抱歉今年没有档期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August 1, 2021 · 1 min · eddy

《威敏神学》、橡树体例、微软通配符

虹莹发来《威敏神学》的修订版,按照“橡树”的体例进行了修正。 “橡树”的要求里有一条和我从前所想的不同,就是所有圣经书卷都需得加上书名号。我对虹莹说,不要自己做了,弄一个全局搜索替换,遍历66卷就解决问题。但虹莹还是自己手工做了一遍。 Anyway,我只好再次检查是否有遗漏之处。 扁鹊先生曾经说过,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但病在肠胃,就需要火齐之所及也。现在的状态,只能出动高级搜索替换功能了。 大抵而言,一个程序员的水平是否合格,端看他/她/它/ta的编译原理是否过关。如果知道正则文法,算是可以入门;如果可以写出有限状态机,大部分问题就不算难处理了。更高级的程序员可以弄明白编译器,而不会使用正则表达式和有限状态机的程序员基本上还没有入门计算机科学,只算是蔽林间窥之,偶尔跳踉大㘎而已。 微软的正则表达式功能很弱,被称为wildcards,中文翻译做“通配符”。不过正好够用,所以写了一个搜索串,“([!《])(约翰福音)”,以及一个替换串“\1《\2》”。 用圣经里66卷不同的书卷名字替换其中的“约翰福音”,大概又搜出了50处需要漏掉书名号的地方,简单地补充了上去。简单解释,方括号里的惊叹号表示“not”,所以**[!《]的意思是某个字符串前面有一个不是”《“**的字符。而圆括号则表示提前这个字符为一个子串。所以,整个表达式的意思是,寻找不带书名号的约翰福音,将其分解为两个子串,\1和\2,并在之间插入书名号。 现在有许多出版机构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将许多排版的格式甚至体例都修订好。这样的做法我是不赞成的。即使提高报价我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我在IT行业工作时只写Hello World!,提供算法,与客户沟通需求,不会去开发界面或写一个输入输出,因为我的时间价值不在简单的重复劳动,而在于创造性活动。 翻译的问题也一样。现在有很多时间花在格式,体例,甚至从PDF扫描提取英文,校对英文无误以后提供给译者上面。而一旦翻译完成,实际上我不太希望做这样的工作,所以动机很弱,拖延得厉害。 问题很显然,体例这样的工作,字体之类的事情,一个动正则表达式,掌握必要工具的编辑来处置会更好。 当然,整个神学翻译的状况,甚至整个神学出版业乃至于神学教育的状况都不佳,大概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多请一个人来修订体例,最终实际上还是苛刻了译者的时间。 一叹!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31, 2021 · 1 min · eddy

作为神学的翻译|《Seeing Christ in All of Scripture》书评之一

释经工作坊的讨论中,有很多问题涉及“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虽然我们还在释经学的讨论阶段,离开讲道学还早。 威敏的几位教授合写了一本只有87页的小书,名字叫《Seeing Christ in All of Scripture》,亚马逊上有一份评论,粗略地翻译了一下,附在后面。这份书评是2018年下半年写的,而2018年4月,脸书上曾劭恺和王志勇在中文神学圈里对此有过(激烈的)讨论。原时间线已经不在,不过有心人将过程备份在了自己的博客上,可以参见“Alex vs. some pastor on FB…Fun!”(存取时间,2021年7月29日)。 我自己的释经进路和对此问题的一点意见,从前写过,可以参见《事工哲学(44)|示例、预表与历史人物》,但并没有和以上所提的各位互动,只是在另一个群里略微回答了一个问题,指出按照我的理解,约瑟不能算是基督的预表,就收获了这么20多项预表的证据。嗯,不错,约瑟有件彩衣,基督有件内衣,而我有一条牛仔裤和一件无花果树编成的苏格兰裙子,而挪亚竟然不穿衣服(显然是基督的反题)。 我不反对圣约神学和“基督为中心”的讲道。只要别太过于牵强的寓意解经,变成传道人掌握了“奥义”,唯有牧者知道如何“从任何经文联系到基督”,每次都让会众恍然大悟的诺斯替倾向,或者每次讲道都是前面逐节注释经文,仿佛流动圣经注释汇编,最后无论经文,应用总是“FFC我们做不到然而我们不用做到因为基督都为我们做了感谢基督不杀之恩”那种听了题目和开头就知道走向的讲道,我都会迫不及待地赞同说“你是对的!”。 好了,下面是书评。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WTS) is at the heart of the socalled Christocentric hermeneutical approach to Scripture in which Christ is found in every text, Old and New Testament. This short and general book written by five professors at the seminary, documents what WTS now teaches concerning Scripture and its interpretation, especially since 2006 when distinctive lines were drawn (p....

July 29, 2021 · 5 min · eddy

思想试验|婚礼前一天,TA信主了

洛下日初长,江南春欲半。 时光共抛掷,人事堪嗟叹。 ——白居易 (以下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无需介意)。 吃饭的时候,问一对小朋友,如果我们给一对结婚8年的夫妻传福音,其中一人信主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曰:自然是好事。 再问:如此情况,教会当如何处置? 笑答:无需处置。 问:圣经依据? 踌躇曰:哥林多前书7章10-16节。 再问,若一对恋人,热爱8年(4年本科,3年研究生,1年工作攒首付),感情深笃,计划要结婚。婚礼前一天,其中一方信主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曰:信主自然是好事。 再问:如此情况,教会当如何处置? 答: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 问:依据? 答曰: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 关于哥林多前书7章,按照哥顿·费依(Gordon Fee)那本bestcommentaries.com上排名最佳福音派哥林多前书注释(NICNT)的说明(麦种出版过这本书的中文版,不过我手边没有,不知道中文版是如何处理的),重点在于18-20节: 18 有人已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废割礼;有人未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受割礼。 19 受割礼算不得甚么,不受割礼也算不得甚么,只要守神的诫命就是了。 20 各人蒙召的时候是甚么身分,仍要守住这身分。 这个主题在24节又重复了一遍: 24 弟兄们,你们各人蒙召的时候是甚么身分,仍要在神面前守住这身分。 费依对这一章的整体看法是,保罗在关于婚姻的教导上,基本原则是不论信仰状态如何变化,不要轻易改变婚姻的状态,或者世俗的身份)。用费依自己的总结,一个字Remain: vv. 1-7 —to the married: stay married with full conjugal rights vv. 8-9 —to the “unmarried” and widows: it is good to remain unmarried vv. 10-11—to the married (both partners believers): remain married vv. 12-16—to those with an unbelieving spouse: remain married...

July 25, 2021 · 3 min · eddy

翻译心理学|如何对待质量差的原稿或不喜欢的文本

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 翻译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文本。和我的神学理念不合,我觉得文笔也不佳。 打起十二分精神,污秽的言语一句也不可出口,心中默默祷告。 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实际上是将自己的神学观念读入文本——这样就不职业了。 近来因故读梁家麟写的倪柝声以及后来的自辩,想起几周前分别在两个不同教会从两位弟兄听见他们分享“分别善恶树”与“生命树”的解经思路在当代知识分子教会里的影响力,颇有隔世之感。 又过几天,读了曾庆豹的《约瑟和他的弟兄们》,其中提到赵中辉翻译伯克富的事迹,不禁讶然。 今日无事,随意在公众号上重发“基要派偏见”,提醒自己。这两周都有些忧伤。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18, 2021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42)|如何成为一个没有过大学英语四级的神学译者

今天有位年龄比陶陶还小的年轻人问我,是否可以从事神学翻译。 如果说我连大学英语四级也没有过,并没有任何“凡尔赛”的意思,我只是平实地叙事而已。 我确实没有过大学英语四级,为此我的本科只有毕业证,没有学位证。当然,除了英语不及格,还有什么结构力学、数理统计之类的也挂科。不过事后看来,我的英语和数学其实是家学渊源,日后谋生吃饭,还是靠着这两样。 我可以随意地说那时的英语教育不切实际,所以尽管我没有过四级,但我的英语基础并不算太差。也可以说我不太喜欢连续数学,比较喜欢离散数学、组合和概率,所以日后做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并不显得太吃力。 但实情并非如此。日后从事翻译,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 Eve问我如何知道自己有神学翻译服事的呼召。这个问题很容易把人绕进去,只要不断地追问一个人,最后我们总可以不负责任地说,他/她可能没有呼召吧——关键在不断地追问。 所以,我告诉Eve,呼召是一个实践判别: 是否喜欢从事神学翻译?我说的喜欢,不是一时的喜好,而是从内心和灵里发出的喜乐。做IT也是一样。喜欢的人可以不以为苦地加班,而不喜欢的人真是一天也做不下去,尤其是某个函数1天也没编译通过,被bug卡住的时候。 同行的评价如何?你的编辑、客户和其他译者是否常常给你正面的评价?我能做下来,大概也是因为一路上很少有人批评我的译文,基本上算是比较认可。 是否能做得足够的快速,同时平衡质量?这是关键,太慢的人只能做专业做牧师,业余做译者,不能专业做译者,业余牧会。 事工是否有果效?或者说,你翻译的文字是否真的让许多人受益,结出圣灵的果实。 译者的呼召不是主观印象,不是自我感觉,而是可以比较客观衡量的指标。 当然,我在看译者的试译时,特别注意中文表达、神学词汇和圣经的熟悉程度以及在简单语法处理上的错误之处。 这些东西是很难隐藏的,而且特别重要,因为翻译里面绝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内容。 这些东西和有没有四级,有没有高翻学位,有没有笔译证书没什么关系。我见过各种高翻毕业或专8,并不能做好基础的翻译工作——可以说是恩赐不足吧。 恩赐很重要。这是圣灵随己意分配的,所以没什么可说的。试译的时候如果起点就比较低,看起来稚嫩,英语句法、汉语表达和神学基础看起来都不是太理想,虽然学位或资历甚高,我也常常直言建议说,大概不适合从事神学翻译。 为此我得罪了不少人吧。 但神学翻译不是那么好养活自己。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去长安,还要被质问一句“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只有被这样质疑过后,还能欢喜地坚持下来,同时得到“有诗如此,居或者易”的外部评价,才可以一试吧。 刚打算入门的译者,需要预备好接受批评的心态。我自己的态度是,不太批评个人,只是针对具体的翻译来讨论。误译就是误译,表述不当就是表述不当,心理失误就是心理失误,技术短板就是技术短板。但许多人都不希望接受批评,或者说缺乏受教的心意。 偶尔能遇见乐于受教的译者,也是一件快事。 我现在的翻译项目,有一些会邀请别的译者来翻译,我编辑以后给客户交稿。这是我为了神学翻译事工做一点努力,培养下一代译者的方式。对于乐于受教的译者而言,一般合作两本书左右可以成熟起来,掌握一点基本的翻译技巧。 但我在编辑的时候,几乎每一个错误都会挑剔出来,发给读者反思。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一个好的编辑如果只是修改了文本,提高了译稿的质量,却没有帮助译者提高,对于资源是一种相当可惜的浪费。 我也不喜欢“不教而诛”,若时间允许,总是会指出错误的类型,并给出我的修改版。 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这样的批阅编辑仅仅针对一个译者也不充分,最好能收集为素材,发表出来给更多的译者借鉴。 比如最近的编辑意见和译者交互: Turning to God’s Providence in the Lives of His People 使神的百姓转向神的护理 这个标题也是误译。语法理解有误。修改:转向神对百姓生活的护理 In what follows, the final goal of providence will never be far from our discussion of its nature and extent in the conver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God’s people.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会始终围绕着神子民的归信及其本质和范围来讨论护理的最终目的。 这是不是弄反了? 如果没有神在圣经的启示和圣灵的工作来打开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不到或感觉不到我们被罪辖制的程度,以及我们自己无法脱离这种辖制。 这样的中文应该可以处理得更平顺一点。“以及”用得不好。修改:如果没有神在圣经的启示和圣灵的工作来打开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不到或感觉不到我们被罪辖制的程度,也无法脱离这种辖制。 这些词的意思不是说,我们被锁链捆锁,它拦阻了我们做非常想做的事——信靠和爱耶稣。...

July 6, 2021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00)|MMC

第一次的Ministry Multiplication Cycle工作坊昨天最后一次讨论。 和计划的不太一样,本来打算弄成读书分享会,结果第一次讨论就没有收住引言,变成了“Four Types of Church”的分析,以及接下来的讨论。 比起“释经讲道”工作坊而言,这算是第一次的尝试吧。人数也不多,每次在线不过5-6人,大家都有充分的时间讨论和发言,也很轻松愉快。 从最后一次大家分享的感受而言,参加者各自都有收获,甚至在每个人不同的事工上也多少能体现出积极正面的结果,激发了一些新的事工思路和尝试,也算是物有所值吧。 MMC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和思考基本的事工模式,同时打破僵化的“抄作业”方式,激励每个人在各自的处境中反思。这其实是我们的文化上偏弱的一面,无论是从教育还是从教会的传统上看,复古的倒是不少,创新的基本是冒头就折了。 微信公众号关停,虽然重开,但没有了留言功能,抬杠的乐趣据说少了一多半。许多内容已经无法发表,慢慢重建之中。 昨天在MMC的讨论过程中,发现kuawentrans.com也被封掉了80和443两个端口。今早起来将网站迁移到另一台服务器上,虽然暂且安好,但也不是那么的有趣。 唯一值得安慰的仍然是MMC的理念和实效。 目前在一本很头痛、需要半途回炉的大部头上和两位(比我)年轻的译者和编辑合作。我做吉祥物,她们俩干活。我这里又收集了一些翻译的实例,作为我的“翻译心理学”素材。 But it is a wonder of Scripture that Jeremiah would be granted a singular glimpse into what is and is not from the heart of God, and that it would correspond so remarkably with the purpose of the incarnation of Christ. 但这是圣经中的神迹,神使耶利米能够瞥见什么是神的心意,什么不是,这将非常符合基督道成肉身的目的。­ 我的简单评论。误译。“that”,”and that”是两个宾语从句并列。修改: 但神使耶利米能够瞥见什么是神的心意,什么不是,让他如此清晰地表达了基督道成肉身的目的,无疑是圣经里的一桩奇迹。 And here he is saying that not a day has gone by but that God’s steadfast love and mercy have been newly present....

June 29, 2021 · 1 min · eddy

《信任崩塌》之内容重建

​按:本来不打算重发《信任崩塌》一书,因为另一位小朋友愿意用他的公众号来发表(他的号可以留言)​。 不过几天前他说,“我今天发信任崩塌,已经发不出去了。” 说到底,微信还是一个商业公司,一方面要求生存,一方面又不得不放弃许多优秀的作者和内容,最终也不过像其他国内自媒体,比如微博,知乎一样变成​粉红信息的回音壁吧。 当然,这种事情​无可不可,腾讯毕竟是要为股东负责的。毕竟我是给​Google献过花的,也经历过微软给中科院开发源码,苹果在贵州变成“云上贵州”,Evernote变成印象笔记,Zoom变成瞩目等各种眼花缭乱的。 真正能持久的内容都在个人博客上。那些为了保护账号和自我审查内容的微信公众号创作者,已经开始用“S”,“JS”,“JH”,“JG”,“JDT”这类的代码了,也许以后大家还会用“SX”,“SWYT”,“CDR”,“MS”,“CFY”,“JD”,“LB”,“ZMS”,”DG“等代码大全,彻底将我们所信的变成“双鱼”暗号的。 作为一个从事人工智能和密码学研究的牧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使用代码只能让您变得更加醒目而已,微信甚至可以直接用高亮渲染这些代码,或者自动统计在一篇文章中代码出现的频度,然后自动下叉。 另一方面,肢解语言的后果,大体上是让文化边缘化,越发不被外人理解,也越发不足为外人道。即使今天是父亲节,你的老爸也不会对你说,你今天去JH LB了吗?MS的JD是什么JW? 好吧,最后我还是决定在”跨文翻译“的官网上发布《信任崩塌》一书。这一次的发布,比从前的版本更好一些,一方面我有些校对和修改,另一方面我会使用acsiidoc制作电子书,在阅读上应该也比较悦目。 不采用”eddyemma.com“发布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一个个人网站,而”信任崩塌“的版权在”跨文翻译“手中,所以还是用官网发布较好。 另一方面,”跨文翻译(https://kuawentrans.com)“采用了静态网站设计,内容提交到github管理,访问速度比wordpress类型的php+Mysql动态网站要快大约100倍吧,需要的cpu、内存和磁盘容量也要少至少10倍。 此外,跨文的备份策略与eddyemma.com不同,也符合我一贯的多样性策略和自我学习更新的计划。 今天已经将序言、前言等内容发布出来,处理了脚注和显示问题,增加了版权页面,大体设计好模板。从明天开始发布正文,计划3周内做完。 FeedLy的RSS订阅不知道有什么问题,我使用InoReader和ego reader测试,似乎rss的流向都是正确的,但feedly只显示了昨天的内容,不知道为何没有更新。这个问题明天再来检查了。 好吧,这就是《信任崩塌》的内容重建,或者说,用优质内容来吸引优质的读者,用需求倒逼技术,就像用谎言倒逼真相一样好玩。 SJJD工作坊继续报名中。UAB一书请到YJGJ网站访问(https://www.yanjinggongju.com/studybible_uab)。使用各种代码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吧。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ne 20, 2021 · 1 min · eddy

被流放的法老

有一天,某学者群里提及Richard Swinburne的重要著作“Faith and Reason”已经译成中文,繁体由道风出版,简体中文由东方出版社推出。 我的处理方式是引用英文版第2版第1章第1节的全文,对读中文版,并择要简单讨论第2节里的几处。我读的内容就到此为止,所以仅仅涉及读到的部分,对其余的部分我没有评价。脚注从略。我认为值得讨论之处直接拿出来,放在一段后面,用粗体方括号说明我的讨论意见和理由。 The Nature of Belief 第一章 信念的性质 Many religious traditions extol the virtue of faith, and in the Christian tradition faith in God who has revealed himself in Christ is seen as a major virtue. You need it in order to travel the Christian road to Heaven. But what is it to have faith in God? In the Christian tradition there have been various views on this, and in a later chapter I shall ne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se views....

June 14, 2021 · 14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