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哲学(128)|《信任崩塌》后的脆弱互信

“信任崩塌”的讲座,按照我自己的判断,实在是我自从本科毕业晚会台上忘词惨剧发生以后语言组织最为混乱的讲座。我想要在90分钟里塞进去太多内容,而整理线索的时候又在“识别属灵虐待”,“分析宗教创伤经验”与“应付(逃离)属灵虐待”三者之间摇摆不定,同时又想要讨论“leadership/power abuse”问题,并给出参考文献。所以最终大约连计划中的”主日学水平“也达不到。 不算是题外话。上个月在“新家”的讲道,似乎也没有控制好时间。最近诸事烦杂,颇有力不从心之感。 这种时候,我大约缺少沟通的耐心,需要合作方更多的信任感——但是,“信任崩塌”的主要后果,不正是信任崩塌了吗? 昨天,一位从前认识的牧师邀请我去中原某大城上课。因为神学教师们集中的帝魔二都最近都出行不便,所以他们在线上了好几个月的课程,效果不佳,注册上课的学生数量也在减少。于是他想请我从低风险区去上一门课。 可选择的课程都是没有上过的。我踌躇了半天,觉得备课时间紧张,实在有些为难。但若是为本科生上课,大概问题也不大。但我的朋友无法作主,又推荐我和负责教务安排的老师聊了一下。这种间接的关系很不容易建立信任,虽然我并无必须“三顾茅庐”的架子,但聊着也不太流畅,客套了几句,就友好地决定不去上课了。 ——江湖救急是需要信任感的,大概是这个故事的教训吧。 小桃拉我进入一个“宗教创伤经验”互助群去为她撑腰。这也是需要信任的场合吧。 有一位朋友想要加入进来。我请他/她略微谈谈自己的情况,但他/她也因为之前的经历缺少足够的信任感,所以没有谈论。 这是宗教创伤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信任崩塌”,于是难以重建信任,也就难以得到支持和医治。我并不鼓励大家信任我这个“主日学级别”的伪专家,若有需要,最好寻求专业辅导。 对于我来说,缺乏信任的关系带来更大的沟通成本,有时导致无效的沟通。也许去一个不熟悉的神学院上课,可以算是这样的情景。花费了1小时的时间沟通,打乱正常的工作安排,起伏了心态,降低的效率。也许下一次我应该直接问,“上一门课的课时酬金是多少钱?我要平衡一下时间、经济需要和课程难度……”,或者按照Emma的意见,直接谢绝为好。嗯,我要想上课,每个月都可以开一门新课。 对我来说,一般采取先信任,再评估的策略。这就是所谓的信任经济学原则(Ecmonics of Trust Principle,相信我,这个原则是我杜撰的)。信任是经济成本最低的策略,比如我在为教会或主内机构做翻译项目的时候,不会首先要求预付款。但如果有项目在约定交付后付款艰难,那就没有后续合作的基础了。纳什均衡的最佳解就是如此。 宗教创伤以后不容易建立信任感。而医治几乎完全取决于如何重建信任,如何安全地叙述和整理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被人信任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耶稣被人用石头打过,想要把他推下山。后来他也不大肯信任人了,甚至因为别人要信他而四处流窜(Jn 2:23-25)。 不信任大概是属灵虐待和宗教创伤所带来的最大后遗症。对我自己而言,我也在积极地重建我自己的信任感。比如最近为了一位朋友(涉及法律事务),我投入了极大的身份信任,几乎可以说是一种不安的冒险了。另一方面,似乎我仍然对合作中对我有所保留和疑虑之人缺乏耐心。特别是在宗教创伤经验上,我并不想无缘无故地听见数不清的痛苦,投入时间和情感予以回应。但社交媒体上的unfriendly是一个很严重的冒犯行为,不好随意而为。也许提醒一下各位想要加我为好友的网友,在加我之前略微祷告思考一下,你真的信任我吗? 如果只是在公众号上交流,负担会小很多的……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ne 24, 2022 · 1 min · eddy

低端护教学(20)|伤不起的”基因熵“?

翻译一篇reddit上讨论”基因熵“的发言。 大体而言,一个科学理论需要做出”惊奇“而可以验证(证伪)的预测,并通过实验的检验。这是科学哲学的基本素养。”fit evidence in“是一种逻辑诡辩,暂时不予讨论。 我的生物学知识已经过期作废,术语也生疏了。翻译若有错误,都算DeepL。 顺便说一下,DeepL把”Genetic Entropy“ is BS中的”BS“翻译为胡说八道(大概它以为这是Bullshit的缩写),我是不赞成的。BS = Biblical Science,不接受反驳。 “Genetic Entropy” is BS: A Summary “基因熵 “是一种胡说八道:摘要 翻译:DeepL 瞎参合:Eddy The idea of “genetic entropy” is one of a very few “scientific” ideas to come from creationists. It’s the idea that humanity must be very young because harmful mutations are accumulating at a rate that will ultimately lead to our extinction, and so we, as a species, can’t be any older than a few thousand years....

June 22, 2022 · 14 min · eddy

贴经文

最近似乎微信公众号对于留言里贴经文有了一点限制。有些贴经文的留言,比如有这样一位老兄,在《低端护教学》一文下为我贴了大段经文。如图: 我也看不出来这段经文与我的文章有什么关系。 有趣的是,我按着基本的留言与回应规范,将这些胡乱无厘头的内容上了墙,但似乎腾讯AI并不太欣赏,所以不过5分钟,我选择上墙的经文就看不到了,除非我再操作一遍“取消上墙->重新上墙”,才能有片刻看见。从这一点看来,马老师有时候做起好事来,比巴兰的骡子还是更加靠谱。 好吧,既然我的小编并不热心做这事,我只好统一回复一下贴经文的朋友们,“你是对的”,“太高级了”,“敢问您是哪个教会的?”“您一定是传道人转世吧?……” 似乎2022年还有人不知道,贴经文在群聊和留言最让人厌烦的事情里排名第3,仅次于“内邦人”口吻和随意给人“定罪”/给人“属灵建议”。 我很疑惑大段贴经文的人是不是都受过田园“以经解经”训练,以为将不同的经文抽离上下文,随意放在一起,就是宇宙最强的论证手段了。但最近的文化趋势是,贴经文将成为大家最为厌烦的事情。 我很少加群,但在任何群里,我最厌烦的事情就是看到有人大段地贴经文。最近一个新的“属灵虐待医治”群,我在群里实质性的第一个发言就是提醒一位群友,“請營造一個安全的分享環境。不要貼經文,不要給建議”。 在说这句话之前,这位群友已经@另一位群友发送了一句【彼前2:24】……,并给了一个建议,大意是痛苦会过去的,我们将一天天成圣,越来越效法基督,因为我们已经在福音里有了天国的地位和名分。 我可以理解,许多人不贴经文就不知道如何对话,不用属灵大词包装,就不知道如何表达。“属灵虐待”的排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思这种话语模式,从经文严严实实、层层叠叠包装的思想中走出来,真实地表述自己的经验。没有人可以用贴经文来让自己得着医治的——但不排除有人因为贴了经文,自以为得着了真实的医治。 我的提醒也并无恶意。我多少理解,这位群友看到别人的痛苦,采用了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来安慰人。 随后我也解释了我的想法,希望他可以慢慢地学习如何分享,如何对话,如何在分享和对话中得着医治。 事实上,群里之后的谈话氛围大为改善,大家都比较放得开,愿意分享亲身经验,而不是用经文来包装自己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群体医治还是颇有效果。 感谢腾讯,感谢马老师,感谢微信机器人。既然留言已经按照新的“跟贴信用估值”方案进行,我可以放心地知道,日后不再有那么多贴经文的朋友来留言了。 或许这是一件好事吧。如今的微信写作已经是一种高度技巧性的表达,比如道生来留言,我不好意思回答,就会用他名字的缩写,你是DS,但你不体贴SD的意思…… 当然,我是不大喜欢这样用缩写的写作方式。关于代码写作,去年父亲节我写过一篇“事工哲学(104)|代码管理”,讨论这个话题。我相信,代码写作会让基督徒的表达成为“黑话”,在破碎语言上,乃是口号、新话、语义侵占、数字型目标与低俗表述的同谋。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ne 20, 2022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36)|欠/还债式熬夜

目前为止,为“橡树”翻译了两本书。 本来我都不想出手,但最后这两本书都算是砸在手中,交不出去。 一本是老牌经典,“成圣的福音奥秘”。另一本是大量引用1617世纪英语的“威敏信条神学”。砸锅的原因都一样,译者做不下去了,无论时间、收益和质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我只能说,好吧,后面的内容我来接着做…… 橡树的同工很负责,一般会在交稿之后1年左右才反馈给我编辑看稿的意见。查询了一下邮件记录,去年8月交付的《威敏神学》初稿,前两天有了回馈。 这本书我自己觉得翻译得尽心尽力,总体质量应该还不错。参考编辑的详细意见,一共修改调整了150处。对于一本550页的大书而言,这个错误率(其中有些是typo,有些是笔误,有些是注释漏译,还有一些是表述调整)应该还是比较满意。 很感谢编辑的仔细检查,有的时候翻译会昏头,犯下各种低级错误。举一个例子。第5章有这么一句话: We disapprove therefore of the doctrine of those who fabricate for us three Covenants, the Natural, the Legal, and the Gospel Covenant, different in their whole nature and pith; and in explaining these and assigning their differences, so intricately entangle themselves that they obscure not a little, or even impair, the nucleus of solid truth and piety; nor do they hesitate at all, with regard to the necessity, under the Old Testament dispensation, of knowledge of Christ and faith in Him and His satisfaction and in the whole sacred Trinity, to theologize much too loosely and not without danger....

June 18, 2022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27)|一个Introvert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

我把自己定性为一个Introvert。10年前,在CIU的某个拖车屋里,依萍曾经对我说,“你并不内向,我觉得你是social型”——或许是从前被逼街头传福音的时候训练出来的面具吧。 当然,“内向”的判据是热闹一场之后,感觉兴奋还是需要安静的休息——据此看来,我是内向。 我喜欢生物、古代文物和NASA望远镜。纯粹从美学上,我就喜欢木星大红斑和土星环。 但我不喜欢微信聊天。 一对一聊天不仅对于我这样的内向者而言是一种“折磨”,而且在我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之下,相信对于对方也是一种折磨。此外,我觉得一对一的聊天实在太消耗时间。 我更不喜欢在一对一聊天的时候,在观念上直接碰撞。这种事情对于一个内向者而言,几乎是每日的噩梦。 我也不喜欢在朋友圈里和人严肃地抬杠。 早已经说过,朋友圈是我的内圈,我希望自由地发表感兴趣的内容(如果在朋友面前也端着,发些迎合的文字,似乎毫无意义)。如果我的朋友看不惯,请默默地屏蔽我。我也会屏蔽一些朋友,主要是一天发三次广告以上,推销的产品不在我消费区间的朋友;或者没有太多创见,又总是转发“低质量”网文(有时还不知道为何低质量)的朋友。 昨天看到阿甲宣布停更微信公众号,因为每篇文章都或不过24小时。下午听说我另一位好友去正教慕道去了——嗯,艾莉同学的锅…… 而我在公众号、朋友圈、一对一聊天里收获了四个不同的回应。 关于“低端护教学(19)——普兰丁格”,一位老友留言说, 普兰丁格和溥伟恩这些人都没有受过地质学或生物学等领域的系统学术训练,更不是这些领域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主要靠耳食发表相关见解,而创造科学网站和中华创造科学协会网站上撰文的YEC’ers则相反。 这个论证听起来是很合理的,但比较弱。若是比较一线科研工作者的绝对数量,嗯,YEC’ers在诺贝尔奖提名者中占据的比例是”0.000“。我一向认为,YEC不能称为科学,推广年轻地球论不能算是科研工作,勉强算是一线护教学好了。至于中文的两个创造科学网站,自然更加不科学。 朋友圈和私下聊天我就不直接引用了。一位老兄在我转发的”Bacteria bred for 2000 generations settle longterm evolution mystery“截图之后,留言希望知道这项研究是否带来了新的DNA。这是创造科学家们的常用思路:没有进化,任何有机组织的演化都只能算是”退化“。covid19变成covidOmicron是一种丢失关键蛋白的退化,2000代的细菌变异也是一种退化。这是一种很好的神学,罪带来退化,人类平均寿命从亚当的900岁退化到摩西80岁就开始劳苦愁烦,勉强活到120岁也进不了应许之地…… 我弄不明白他是为了和我辩论还是真打算做一点研究。所以请他自己去考察原文。为了安全起见,原文在biorxiv预印本网站上,地址是”Experimental Test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Initial Variation and New Mutations to Adaptive Evolution in a Novel Environment“。我倒是希望创造科学家们能做一点这样的研究,证明一下细菌退化2000代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当然,最好是发表在当代顶级英文科学季刊《创造科学》上。 钰炜笑我说,”你的朋友圈有多少年轻地球论者哟?“ 回了他一句,你们教会的墙上挂了多久的”创造科学讲座“广告,比例就有多高。几年前,”创造科学“讲师团来重庆宣讲, 按照我的估计,37…… 昨天发了一张图片: 一位朋友特意来问我,可以分享一下前一张图片(泥版)的来源吗? 我想了一下,还是告诉了他。有了完整图片之后查询来源,本来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做互联网时代做科研的基本素养吧——我用google lens查询了这张图,告诉他这是”the tablet of enkhegal“。 这件事花费了我5分钟,包括google lens,阅读一点基础文献,并在微信上留言等。 正如前面所说,这样的事情我是不太有时间做的,所以后面的问题我没有再私下回应(虽然是个很好的问题): 他国的起头是巴别、以力、亚甲(Accad)、甲尼,都在示拿地。 (创世记 10:10 和合本) 这应该是阿卡德(亚甲)文,根据圣经记载,是宁录所建立的古巴比伦国的产物,从家谱推算,宁录的国在距今不超过4600年,而根据考古研究,一般认为阿卡德文最早出现距今5500年。这是一个矛盾,张牧师你怎么看怎么解释这个矛盾? 简单地说,我目前认为这石版是3000年前的,奇迹般熬过了洪水地质学。这不是单纯的语言演化问题,还涉及考古发掘、文献、同位素测年等一系列disciplines。如果有”矛盾“,”从家谱推断“这个做法,大概是矛盾的关键。我不认为创世记1-11章的家谱是为了字面意义上给出详细的地球历史——从6000年前创世直到如今。家谱有其重要的神学意义,但拿这个数据来矛盾”the tablet of enkhegal“,我也不觉得有辩护的意义。这也涉及圣经文本的体裁,释经学等问题,我也不想讨论。 我希望看到我的朋友都开自己的公众号,将自己的观点好好地呈现出来。这才是辩护的意义所在。朋友圈是分享、友谊和调侃的地方,我从来就没在朋友圈里正经过。至于辩护的时机,我也希望按照自己的时间和安排,不希望临时而勉强地回应。如果朋友圈有冒犯之处,再次恳求大家屏蔽这位“暴躁的”张牧师。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ne 16, 2022 · 1 min · eddy

低端护教学(19)|救赎科学读书会

愉快地完成了两期“救赎科学”读书会。大家一开始都以为是“高端护教学”内容,用来和道金斯们辩难之用,结果用了两次的时间,发现这本书是“低端护教学”为主,主要是为了基督徒或对基督教感兴趣的读者预备的。 今天的讨论涉及康德哲学和语言哲学 ,我大致做了一个介绍。后面一章是David综述。整个讨论热情而和蔼,似乎没有引起激烈的争吵——嗯,这是读书会应该的景象吧。随后,我们讨论了第3章引用的普兰丁格这段话: 阿尔文·普兰丁格(Alvin Plantinga)尽管不认同年轻地球创造论者的观点,但是强调了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共识[EZ1] : 创造科学论者的观点是错误的(我本人这么认为),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还是令人钦佩的。他们的目标是忠于基督教信仰和主耶稣,并且尽了最大努力,往往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个人代价。(毕竟,他们不喜欢被称作无知的基要主义者;他们也不乐意接受科学界对他们的嘲讽和非难。)我只是认为他们的理论是错误的;不过在我看来,他们的错误比起世上许多的人错误要小得多——例如道金斯、普罗文斯和萨根等对他们加以谩骂的人。 认识耶和华创造了天、地和其中的万物,比起确认他不是在10,000年前做成这些事要重要得多。我不同意创造科学论者的观点,我也像大多数学术界人士一样厌恶与这些人联系在一起的轻蔑、诽谤之辞;但在更深层面,我觉得无论是在灵性上还是智力上,我跟创造科学论者比跟轻视他们的“文化人”更加亲近。与他们观点相左的基督徒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主里的弟兄姐妹,他们也许因为过于热心,在某些重要问题上误入了歧途;基督徒们不应该把他们当作知识分子中的贱民,也不应该加入到对他们表示轻蔑和嘲讽的文化大批判之中。[1] [1]Alvin Plantinga, “Evolution, Neutrality, and Antecedent Probability: A Reply to McMullin and Van Till,” Christian Scholars Review 21 (1991/1992): 90. [EZ1]共识?公共对话的礼仪? 我们略微讨论了这一段。 当然,我觉得普兰丁格是对的。作为一个改革宗知识分子的代表性人物,自然会从知识层面拒绝YECers和他们的那套创造科学。但他的同情很有意思。这些坚持年轻地球论的基督徒(在美国占基督徒中的40%左右),虽然在知识层面站不住脚,但在信仰上还是很真诚,甚至愿意为了这样的信念而付出代价——被他们眼中的“世俗科学家”和“进化论科学家”所嘲笑讽刺,被其他基督徒称为“无知的基要主义者。 普兰丁格不喜欢与这些人绑定在一个共同的标签下,但又在灵性和智力上觉得和他们更亲近,胜过在学界和道金斯们交往。 …… 而傅伟恩博士在写《救赎科学》时,刻意引用附和普兰丁格,没有自己表态,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显然,他也同情YECers(从后面的阅读可以明确看出),但并不赞成年轻地球创造论。为了本书的”低端护教学“目的,他也希望能够多少赢得创造科学论者的同情和耐心,使得他们多少可以继续把这本书读下去。 但似乎在我看来,这些改革宗高级知识分子仍然是以俯就的姿态来谈论创造科学。毕竟,一个人若是已经看见了创造科学在认识论上的荒诞、知识体系上的破碎以及在辩护逻辑上的力不从心,心里总是会涌起一点悲情。 算了,这个梗发挥不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ne 15, 2022 · 1 min · eddy

低端护教学(18)|一位奇葩传道人对“唐山”的回应及其他花边

今晨为了讲道的需要,简单扫描了我的朋友圈里对于“唐山”打人事件的回应。我感兴趣的方向是我的基督徒朋友所转发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基督徒原创的内容。 我的大致印象是, 大言澹澹的评论。比如指这事是因为失业率太高造成的……按照这种指责法,直接指向创世记3章,顺便再解释一下“上帝与恶存在”的千古难题好了。 抄经文。和合本里一共用到292次“恶人”,随便抄。我也抄一句:**就是恶人在祸患的日子得存留,在发怒的日子得逃脱。**正好应奔驰四个7的景。 趁流量的劣质网文。简单说一句,凡是用了500个字以上详细重述整个打人经过,并贴出几张视频截图的文章,都可以说是在趁流量。不接受反驳。 各种“厌女”的发泄。不说了。 我就不点名了。仅随意把我早晨看见的几个基督徒朋友转发的文章标题列举一下,“为什么越是人渣,越爱在打女人时下死手?”,“全网震惊!……”,“唐山暴力打人事件,男人的堕落是整个社会堕落的开始!”…… 还有一位号称基督徒律师的,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在现场不敢出手,让我们从远方发声,互相支持也是好的。隔着屏幕的公义也未尝不可。 嗯,隔着屏幕的公义当然可以了,可以得很! 朋友圈里还发生了一件奇事。一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传道人,写了一篇2400多字的文章,要求投稿一份主内杂志。收稿编辑觉得这文章不适合发表,这位作者就开始开始撒泼,一定要在这杂志上发表。 据说,他直接质问这位做编辑的年轻小妹妹,“你是不是基督徒?” 然后指责编辑带着有色眼镜看他的雄文,比继续质问说,“你是按照圣经去分辨,还是带着自己的情绪去分辨?” “作为一个编辑,如果做不到客观理性,我觉得需要改变。” 总而言之,如此胡搅蛮缠下去,一定要在这份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文章。 编辑小妹妹本着治病救人的爱心,于是同意试发在自己的朋友圈内,看看大家的回应。因为她很担心这文章发出来之后,这位传道人(坚持要求署名,还要求留自己手机号)将会立刻在外邦人和内邦人中间双重“社死”(当然,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社死这事自然是不怕的)。 最后,一共有40个刻薄或温和的批评意见,只有一个姊妹(!!)说,有一定道理。 于是,编辑小妹妹把意见反馈给这位传道人,但传道人的反应激励: “你不知道十誡嗎,評論我文章的人,好多估計信主時間也不長。都不知道罪的定義。每個人都要謙卑吧,我是按照聖經角度寫的。” 嗯,这位老兄坚持认为自己是按照圣经教导写的,并认为我们这些牧师、教会资深长老、传道人、神学博士们都像伟大的牛顿那首伟大的赞美诗一样,“奇异恩典,何等甘甜,瞎眼竟不得看见!” 一位教会资深长老(同时也是某出版事工机构的律师)说,这人怎么这样不讲道理, 甚至都不管他写的东西有多奇葩,就算是绝世好文,人家办的平台,人家决定登什么不登什么,是你请求别人登。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懂吗。 最后,我们的编辑小妹妹不得不在朋友圈感叹一句: 某位傳道人(碩士研究生)發了一篇投稿,通篇奇談怪論(見我今日朋友圈)。我婉拒後對方認爲我沒讀懂,希望其他人欣賞一下,我就退而求其次地發了朋友圈,並選擇性地分享了一些較爲溫和的評論。結果,對方認爲評論的人也沒讀懂,還誤解他,就像法利賽人誤解耶穌,而且不明白罪,因此認爲他們信主時間不長。說完了我還是婉拒,對方就說我是關係戶,肯定用了特殊手段纔到了現在的事工,而我就像貪官一樣打壓了他發文章的權利,並說“上帝會審判的”。還查戶口般地問我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和聚會情況,爹味濃度瞬間爆表,可與他的蜜汁自信比肩。 悲催的是這不是個例,我時不時就會碰到…… 好了,事情到此为止。编辑小妹妹并没有发给我这篇文字。我用OCR等纳米元宇宙人工智能技术,把朋友圈的图片转换为了文字。但我不大想全文将这篇奇文贴在此处,姑且综述一下此文的主要议题: 在简要叙述了事情经过之后,作者引用了“明朝文学家陈继儒所著《小窗幽记》中有一句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胜,天理或亡;故有道之士,必使饮食有节,男女有别。” 这就是这位作者的主要立论根据了,后面他都用这位名叫陈继儒的儒教大家的这句话来支持他的观点。老实说,我不仅看不出他为什么要用儒教的话作为立论,而且不知道为何他这样自信,认为自己的立论符合圣经,到了一定要霸占版面的地步。 下面是他的两个论点: 饮食无节制给暴力犯罪提供了时空条件。 大致说起来,如果大家晚上都在家睡觉,这事就不会发生了。所以,“都在吃饭,这给犯罪的发生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巧合。不按时吃饭,不按照正常生活规律吃饭,都是饮食没有节制的体现,结果就是“道德天理沦亡”,从而使犯罪成为可能。” 男女情欲无分别直接导致犯罪。 犯罪的原因是几个男人没有克制自己的情欲。但“顺便说一下,其实受害者和施暴者都是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因为按照陈继儒所说:“故有道之士,必使饮食有节,男女有别。”受害者在饮食上没有节制,施暴者在饮食和男女情欲上也没有节制,他们都是没有道德修养的人。比起没有道德修养更为严重的是犯罪抵挡神。” 最后是他的结论,我需要引用,为了保持奇葩逻辑的完整性,我就不加省略号了: 发生在唐山的这起暴力犯罪事件,从信仰的角度看,施暴者犯了大罪,受害者其实也犯罪了(在饮食上没有节制)。 肯定有人会批评我说:我这是鸡蛋里挑骨头,站着说话不腰疼,施暴者和受害者很可能不是基督徒,他们不知道饮食不节制和情欲不节制是犯罪,我这样“冷血”的观点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 但是,我想说上帝在圣经中早已设定律法,让人在饮食和情欲上保持节制,只要你看了圣经就应该明白神的律法。圣经是写给世上所有人看的,不管是基督徒还是非信徒,为的是让人遵守神的律法,并来敬拜神。 之所以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神的律法,不知道罪的严格和严重性,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福音传给他们,没有带领他们读神的话,这一切的责任还是在我们基督徒身上,这责任挺重的。因为正如保罗说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 对这文章的批评,当然已经不能称之为鸡蛋里面挑骨头了——实际上我在一堆屎里面想挑一点蛋壳出来都不成功。 虽然我不能直接全文引用,但这位作者早年还有一篇文章,评论当年的热门电影《我不是药神》,算是公开发表了的,引用长一点大概不算侵权。这一段是评论片中的主角程勇: 程勇冒险拯救了很多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使很多家庭重燃生活的希望,而且也间接推动了国家医疗体制的部分改革和完善,他的举动非常了不起,感动了白血病患者,也让很多观影者为之动容。但是,我觉得在程勇完成的一系列救赎之举中有很大的败笔,不值得推崇,他犯了以色列王扫罗那样的错误。 …… 程勇也是如此,虽然他做了很多善事,拯救了很多白血病患者,但是他没有听从神的命令,他所做的皆是徒然无功。 …… 程勇不爱自己的妻子,没有管理和服侍好自己的家庭,这就是不顺服神的表现,不顺服神就是犯罪,即使他拯救了很多白血病人,仍然要承受不顺服的后果。 当然,**可能会有人说影片中的程勇不是基督徒,不应该对他要求苛刻,他不知道圣经真理,**也不晓得神的旨意和命令,所以他的行为不该用“听命胜于献祭”这一真理来衡量。但是,我认为《圣经》是神的话,是写给世上所有人的,神的话在全地都有权柄,人都要听神的话,程勇虽然不是基督徒,但是他仍然违背了万物之主的命令,他的义举是有瑕疵的,他的救赎是有败笔的。 社会上,包括在教会中,好多人和程勇一样,为了服侍别人,为了他人的益处愿意做出极大的牺牲,但却有一件是他们最应当牺牲的,那就是降服自己,使自己的心顺服上帝的旨意。但愿扫罗失败的教训成为我们的警戒,我们也不要效法程勇那种带有败笔的救赎之举。 看来,这位老兄专门用资深基督徒的标准要求不是基督徒的人,同时认为我们这些看不懂他奇葩文章的都是信主不久的。 我认为他的文章之中有很大的败笔,不值得推崇,但他没有犯以色列王扫罗那样的错误。当然,可能有人会说,这人是传道人,不应该对他要求苛刻,他不知道圣经真理,至少知道陈继儒的《小窗》,还是很有文化。他想要这样**“冷血”的观点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就让他在自己的惊人之语中“社死”好了。主说,一粒稗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 唉!都啥子玩意哟!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ne 12, 2022 · 1 min · eddy

雨天的流水账

儿子生病了。一早起来就说自己没睡好,中午睡了一觉,晚上吃了药,很早就睡了。本来女儿要去小朋友家sleep-over,也临时取消了。下着雨,小Angela因为篮球课暂停,没有吃午餐,趴在椅背上哭了一场。 这周安排了许多事。周二是“救赎科学”读书会第一次,周五晚上是“属灵虐待与宗教创伤”的讲座,周六是“新约抄本”讲座的回应。然后是一整天晕头转向的预备讲道,以及朋友圈各种愤怒与自义的“唐山”刷屏。 并不知道一次讲座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小桃说,听了我的两次讲座,下定决心要升级zoom账号,因为有许多人都没有登入现场的名额。 但是两次讲座的顺序是重要的。我总是先做“传道人的自我关顾”讲座,再做“宗教创伤”讲座。我也总是先翻译和出版“坚固的服侍”一书,再翻译“信任崩塌”。这里面的苦心,略微需要澄清一下。 我的并不希望把人引向对“Logos”事件和我的个体经验的同情上来。我更希望每个人反思自己的经验。我知道一点其他的宗教创伤案例,但并不适合在听众背景纷纭的公开讲座中引用。所以,我在介绍讲座的广告上就模糊地说,从个体经验出发…… 不过,仍然有人会将一切的情感都投射到我的经验上来——无论是愤怒、同情还是悲伤,都似乎偏离了我的本意。我在这个事件上已经得了医治,并不需要同情。事实上,讲述本身就是我的医治,帮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的经验,就是我所得的安慰和同情。 不多说了,这周的情感能量已经耗尽。大家可以在”福音与中国“网站上听回放,也可以在我的youtube频道上听回放。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ne 11, 2022 · 1 min · eddy

低端护教学(17)|不说谎会死吗?中国考古队发现假方舟!

按:准备“救赎科学”的读书会。看到一位朋友发表的视频,还在吹嘘中国考古队2010年在土耳其亚拉腊山顶发现方舟的消息,似乎是作为护教,似乎是作为夸耀。我问了一句,“你还信这个?”我的朋友回答说,“难道不信吗?”想想也是。还是解释一下吧。 首发的狐狸新闻,一向不太靠谱。这次新闻发得快,但很快就打脸辟谣了。这都12年前的事情,如果你作为一个基督徒,今天才知道中国考古队发现了方舟,不用说也知道,这一定是假新闻,大家都不好意思说,你才过了12年才听说。如果这是真事,早就成为从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后20世纪最大的考古发现了,应当进入一切媒体和教科书了。不是吗? 而且,这新闻出来不到一年,我们英文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创造杂志”就说,A downloadable video interview with Donald Patton from the Price team gives the most definitive indications yet to confirm our long-stated view that this was almost certainly a fraud.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创造论者比美国的同行更加不诚实,或者信息滞后。创造论或许是很好的东西(毕竟,一个人的信念是无可厚非的),但靠着说谎和造假,是无法让人接受创造论的。做点正事吧。 看看我翻译的这些文章就知道,说谎的创造论者在别人眼中是多么可笑,几乎没有人认真对待他们,尽都是嘲笑挖苦。是呀,何苦呢? 狐狸新闻(Fox News)上气不接下气地报道说,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诺亚方舟。”土耳其的某个山顶发现了诺亚方舟?”他们呆呆地问。 “没有。”懒人行动主义者(slacktivist)回答。 对此,高科耳(Gawker)做了更为详尽的说明: 一群福音派人士在亚拉腊山顶发现了一些4800年前的木材。他们 “99.9%”确定这是诺亚方舟。这完全是真实的,因此它出现在福克斯新闻的 “科技 “栏目的头版上。 实际上,懒人并不只是说了”没有”两个字,他还略微解释了一句,指出: 探险队似乎发现了一个木质结构。他们听到了马蹄声,所以他们 “99.9%”肯定这是一匹斑马,或者是一只带有斑马条纹的独角兽。 配合“诺亚方舟事工”提供证据的一贯风格,他继续说道: 如果你让这些人读一读伊索《蚂蚁和蚱蜢》的故事,然后问他们这个故事意味着什么,他们会回答说,这意味着他们应该立刻为前往希腊的昆虫学探险队筹集资金,因为,我的天哪!——会说话的昆虫!” 阿特里奥斯(Atrios)感到困惑,表示自己想知道: 不是已经有15部关于《寻找诺亚方舟》的纪录片,甚至还有一部关于他们如何完全找到诺亚方舟的电影吗?对哟,他们还找到大脚怪了。 各位科学博主都对这一事件作出了可以预见的反应,其中PZ Myers对中国的创造论者声称这些木材被碳-14测定为4800年的说法进行了抨击: 欧耶!现在创造论者终于愿意承认碳-14测年有效了。 你想得美!田纳西州代顿市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学院的创造分类学家(baraminologist,一群知道最好不要直接拒绝进化论的创造论者)托德-C-伍德拒绝了这一发现,(Todd C. Wood, a baraminologist at William Jennings Bryan College in Dayton, TN)指出: 1. 他们声称放射性碳-14测定的木材年代是距今4800年,但方舟是用洪水前的木材建造的,这就意味着碳-14测定的年代应该要早得多。 2. 现代的 “亚拉腊山”(Agri Dagh)是一座大洪水后才出现的火山。方舟不可能降落在这座亚拉腊山,因为它在大洪水结束时并不存在。即使它真的降落在现代的亚格里达赫,它也会被大洪水以来亚拉腊山的多次喷发所摧毁。你可以在谷歌地图上观察阿格里达赫上所有的新鲜熔岩流。...

June 1, 2022 · 1 min · eddy

低端护教学(16)|一本“英语世界顶级科学季刊”?!

什么叫顶级?什么叫英语世界?什么叫科学季刊? 什么杂志可以称为一本“英语世界顶级科学季刊”? 这杂志有peer review吗?影响因子是多少?自引的比例是多大? 如果您有了好奇心,我浓重推荐这本“英语世界顶级科学季刊”,中文名字叫“创造”,英文名字叫“Creation”。 您的怀疑是有道理的,这本杂志没有peer review,没有影响因子排名。不信的读者,自然可以去https://impactfactorforjournal.com/jcr-2021/检查,看看有没有一本顶级科学季刊名叫“Journal of Creation“。答案是显然的,在将近1万3千种科学期刊中,没有这本杂志的名字。 这就是那个”创造“公众号在5月24日发表的”不久前在家人圈内传得很火的《创造》,你知道吗?“一文中推荐的英语世界顶级科学季刊了。推荐语如下: 所幸的是,现在有一份世界顶级的护|教杂志可以帮助人们坚固信心,抵挡歪理邪说的攻击和搅扰。 《创造》是英语世界顶级科学季刊《Creation》的中文译本,该杂志的撰稿人都坚信智慧书是大能者无误的启示,其中大部分撰稿人是持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40年来,这本杂志蒙上¨帝使用,解答了人们的诸多问题,引人归主,也将因疑惑而离开信/仰的人再度寻回。 原文中的”上¨帝“就是这样,我没有修改。 这篇文章里还有一段苏菲云博士的推荐辞。当然,苏博士还是不好意思说这是一本顶级科学季刊,只是说她家的天才儿童,从小学三年级就读得懂这杂志了,其中文章甚为有趣,推荐你自己订阅,再给你教会的传道人订阅一本,云云。 当然,苏菲云博士的推荐和这个没有peer review,没有影响因子(不是因子为0,而是没有),作者人均博士的”顶级科学季刊“的江湖地位完全匹配。所以,我从这文章中提取了阅读”创造“杂志的标准姿势: 好了,说点严肃的话题。我不反对一个人相信年轻地球或者大洪水地质学。你好好信就行了,没必要把这些东西当作可以证伪的科学,非要把自己的不入流儿童杂志称为”顶级科学期刊“。截止去年,顶级科学杂志排在前五位的是: 我一直阅读”创造“杂志,每篇都会Scan。今天这杂志发表了一篇20多年前Ken Ham的旧文,用智能设计来支持有神论。但是,按照Ken Ham自己的说法,智能设计和年轻地球冲突呀,不知道怎么会这样。 最近正要做”救赎科学“的读书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略微多一点。请参见低端护教学系列: 人造生命 (科学伦理) 事工哲学(23)——我们下一代的吗哪(2)(为了保持信仰的传承,需要反思“基要主义”) 多线程操作 (救赎科学第7章试读) 事工哲学(57)|在变化的世界里灌输不变的真理 (基要主义反思) 不平衡的讲道(8)|后现代讲道者的权威;系统科学和科学史——无足轻重之学科?(没啥关系) 不平衡的讲道理(11)|卡森不重视系统神学,都是何顿的锅(没啥关系) 事工哲学(82)|处境化与处境 (文化议题:文章列表) 智齿:创造论:苦难的意义 事工哲学(96)|“创造科学”的构建与解构 几个无法翻译的烦恼 事工哲学(97)|话题选择 低级护教学(1)|圣海伦火山爆发与挪亚洪水的关系——半毛也没有! 低级护教学(2)|柬埔寨寺庙里的剑龙? 低级护教学(3)|放射性碳14同位素测年法是否证明了年轻地球的存在? 下限护教学(4)|地球年龄的下限(或你应当忽略或否认什么,才算是合格的年轻地球创造论者) 低端护教学(5)|启底年轻地球论(一) 低端护教学(6)|启底年轻地球论(二) 低端护教学(7)|启底年轻地球论(三) 低端护教学(8)|启底年轻地球论(四) 低端护教学(9)|起底年轻地球论(五) 低端护教学(10)|起底年轻地球论(六) 低端护教学(11)|起底年轻地球论(七) 低端护教学(12)|莫顿之妖 (这一篇) 低端护教学(13)|放射性测年法 低端护教学(14)|“年老地球”派的一次惨败 低端护教学(15)|8年前的新浪科技网文,可以作为诺亚大洪水来地下的可靠证据吗?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y 31, 2022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