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哲学(93)|Proactive or Reactive

2015年,因为新条例正在所谓征求意见,我和一些传道人交谈这个问题。 简单说说背景。2015年5月的北美神学生会议,是我开始服事教会以来参加的第一个会议。之前我们一直比较低调,不参会,不到别的教会讲道,不做讲员,不在大会上发言。当然,这么低调,也可以说没有什么人有兴趣邀请我们去讲道或发言(这样说就显得不那么清高或凡尔赛了)。 到了毕业,正好从哥伦比亚也没有直达北京的航班,所以我定了从波斯顿离境的机票,先去了哥顿康维尔学院。那次会议最有名的讲员是已经百岁的王永信老牧师。 那次会议上见了不少朋友,过得很愉快。白天的议程很紧,但晚上的聊天很轻松。我也听到对于新条例很乐观的预计,觉得这是走向柔性管理和进入公共空间的好事。主要的依据是家庭教会基督徒的人数以及1980年后的增长趋势似乎无法限制,只能放开。 会议结束,大家都走了。我们家因为航班问题多留了一天,错过了通勤,带着一大家子人和10个大箱子,几乎束手无策。会务组的责任和精力都已耗尽,我试着求助当地华人教会也无果——这时候的确有点后悔没有成为“名牧”了。 我在Facebook上发了求助信息,我在CIU的同学Phil Thompson先生(如今是神学博士,某教会的牧师,福音联盟的Web Strategy Manager)联系了我。 Phil和我一起上过讲道学的课程,或者还一起修过几门课。他也是那年毕业,然后去了一家商务租车公司做调度。这事很有趣,第一,神学院的优秀毕业生Phil先生,在刚毕业的时候也没找到牧会或宣教机构的工作;第二,Phil先生去的那家公司,主要为了宣教机构提供logistics——后勤。这就是所谓的Business As Mission的形态。 无论如何,人在南卡的Phil知道我受困在麻州的Boston,就远程安排了一辆商务车和一个驾驶员,给他的基督徒老板报告了一下,第二天送我们去了机场……我对福音联盟有好感,是有原因的。 很快新条例的征求意见稿就出来了,内容和几个月前听到的乐观看法似乎有些出入。那段时间我和一些传道人讨论,主要的议题是“Proactive”还是“Reactive”的问题。当然,讨论清谈与实在的改变行动还是大有区别,不过即使是意识上,大家也多是静观其变,见机行事而已。以后发生的许多事情,进程上大抵不可改变。 当然,我这样一个局部观察点,的确也不知道那些通观全局的教会领袖们是如何判断形势的,所以只是按照自己的解读,推动我们自己的“轻轨战舰”植堂模式而已。 说到因应最近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动向,一个基本的认识应该是,所有大厂都是监视资本主义的同盟,甚至会比国家层面的政策更严格地自我检查和监督。“主内公号”现在的压力下,质量好的公众号很快都会面临关停的压力,苟延残喘的号都会实施更强的自我审查,于是引起质量的大幅度下降。 互联网时代的抵抗,只能采用去中心化策略。以大型平台为依据的新媒体事工,都需要考虑上自己的blog。Twiter和Youtube实际上和wechat、抖音没什么区别,gmail和apple cloud的安全性也和163、百度云不相上下,都不是可信或可靠的平台。 个人博客和播客加上邮件列表和RSS订阅,将是去中心化交流的基础工具。但我不会写遗书,只是觉得好玩,而且充满的希望。就像signal被墙的哀鸿一片,我也只是欣然鼓励那些还能使用signal的人说,我们现在更安全了,因为每个能使用signal的人,都一定额外使用了安全vpn——形势所迫的技术更新和成长,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至于不能网上讲道讲经的问题,实在想不出来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这不是本来就理当如此吗?大家回归地方教会接受牧养,认真学习Scripture,或者参加一些严肃的线下读书会,这么深刻的改变,唯有罗马和巴比伦才有这样的力度呀。 接下来会整理一下我的微信公众号,主动移除优质内容——我没打算一边仰人鼻息,自我过审,一边为数字集权贡献自己的优质内容,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网络暴政权。 另一方面,我似乎很久不发讲道讲经了,或者从来就没有打算发讲道稿和音频,也算是proactive罢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y 20, 2021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19)|翻译之为小学

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有用;以经学、小学兼经济者,其经济成就远大。 湖广总督张之洞 谢谢艾莉将这段话推送给我。虽然陶陶的名字(张之陶)取自史记,但还是有些攀附的样子。 从神学或教牧的结构看,翻译不过小学。随意而之,“由小学如释经学者,其释经可信;由释经学入神学者,其神学可信……”算了,我编不下去了,会意即可。 兹举一例说明小学之用。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第4问,通行的中文版为: 问4:神是怎样的神?(赵中辉版及其变体) 答:神是个灵1,祂的本体、智慧、权能、圣洁、公义、恩慈、真实2,都是无限无量、无始无终3,永无改变的4。 或 四问:上帝是怎样的上帝?(王志勇版) 答:上帝是个灵,他的存有、智慧、权能、圣洁、公义、恩慈和信实,都是无限、永恒、不变的。 我们在查经的时候,对这一问有长达4、5次,每次1小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1)神的可传递和不可传递属性;(2)神的不变性;(3)“爱”的缺失;(4)“恩慈”的翻译。 第1-2个讨论方向,神的可传递和不可传递属性,以及神的不变性,算是系统神学的概念问题。我只是希望一起查经的伙伴们都能将系统神学的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不提。 第3个讨论方向,是我们的主要展开,侧重神学分析和推导,并为第4个讨论铺垫。问题在于,为什么这一问里没有说“神的爱是无限、永恒、不变的”。具体分析我就不说了,提问总是比回答有趣。如果一个神学生不能根据圣经文本和系统神学框架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系统神学老师应该反思。神学教育不是知识和教义的灌输,而是神学思维的建立和运用。 在第3个问题充分展开之后,我提出了一个“小学”范畴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 “恩慈”这个翻译,究竟对不对? 具体而言,英文的文本是这样的: Q. 4. What is God? A. God is a Spirit, infinite, eternal, and unchangeable, in his being, wisdom, power, holiness, justice, goodness, and truth. 提示一下,“goodness”在和合本翻译中间总是对应“良善”,而不是“恩慈”。比如,著名的圣灵的果实: 加拉太书 5:22-23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 22 But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is love, joy, peace, patience, kindness, goodness, faithfulness gentleness, self-control; against such things there is no law....

May 19, 2021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91)|作为现金价值的时间

波斯顿评论有一篇很重要的文章,《时间是衡量自由的普遍标准》,值得每个人仔细阅读。 作者认为,对于新美国经济而言,时间是一种普遍流通的现金,也已经成为衡量自由程度的普遍标准和主战场。所以,关于“996”的讨论曾经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争取自由的斗争。 引用这篇文章的第一段: The workplace has been a central battleground in the debate over freedom. On the clock, bosses tell us how to act and what to do, even around basic bodily functions: workers can be told when they can use the bathroom. Bosses also exert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control over our personal lives, dictating limits on speech and our political actions. Governments can imprison us for breaking their rules; bosses can fire us, depriving us of the basic resources we need to live....

May 18, 2021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92)|洗礼故事集

最近在一些主日学分享宣教的问题(或者说马太福音28章16-20)。 我们的新兴城市教会对于UUPG、Church Planting之类的概念似乎相当陌生。大使命和基督徒生活似乎是两个隔绝的世界。 当我们正得意于普渡大学报告2035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基督徒人口第一大国,或者畅想着 Mission China 2030的时候,似乎大多数人都不太知道中国还有82% 的UPG——Unreached People Groups。 一个普遍的误会,似乎使得大部分的资源和热点聚集在西北,但从战略意义上讲,国内的宣教主战场或许应该是atheism与tribal faith system,或者说,集中在中心城市(移民和流动人口事工)以及云贵川桂湘渝。 讨论战略或许还太早。更基础的认识——对于植堂的认识,大约也是不足以支撑Mission China 2030的异象: “Churches in China will commission 20,000 cross-cultural missionaries to spread the Gospel overseas by the year 2030.” This is the vision set by Chinese leaders at the 2013 Leadership Summit in Seoul, Korea. 在宣教上,实在有许多基础概念需要厘清。有时候我想讨论一点宣教的问题,却发现很快就被拖入系统神学争论之中了。 但宣教实在是个难以澄清的泥潭,不同的文化,语言,实践,信仰背景,对于大多数神学和治理一清二楚的教会而已,我可以理解那种怀疑和踌躇。 比如洗礼的问题,我们的查经和讲道总是会问: 在以下经文中,受洗者是谁?施洗者是谁?受洗的要求是谁提出的?受洗的时机(初信、初信栽培、成员班毕业还是背诵了要理问答)?仪式的时间选择(圣诞节?复活节?半夜在地震现场)?是否澄清了洗礼的方式(浸礼、点水礼、洒水礼?) 来吧,拿出你的圣经,拿出铅笔和纸,回答上述问题。然后总结一下共同模式。 马太福音3:13-15: 13 当下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但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 14 约翰想要拦住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么? 15 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或作:礼)。于是约翰许了他。 马太福音28:18-20: 18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19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 20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约翰福音3:22,4:1-2: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

May 17, 2021 · 1 min · eddy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不算老生常谈,只能算老庄长谈。 昨天和小白聊天,他说他妻子对我们的评论,教会里做IT的几个弟兄都很“佛系”,然而小白不是这样,Eddy也不是这样。 我们就笑,原来耶稣也可以很“佛系”…… 最近突然风紧,连我这没有小编、不算“主内公号”、也不是“主内私号”的翻译技术讨论号也不知道写什么了。除了忙碌得不知所措之外,总结了一下,大概是最近洗碗的时候从听古典音乐变成看“Seal Team”, “Kill Eve”, “Duty of Line”之类警匪剧,严重影响到思考的连贯性。活活的证据,电视不能算严肃读物——而且一边看电视一边家务,经常会打碎杯子和碗。 所以,下周决定恢复洗碗时听”贝9“的习惯。 另一个不知道写什么的原因,当然是思想枯竭;缺乏输入;以及写作不自由。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如果大家都紧张,需得彼此站台支持,趁着自己还可以写遗书时多推荐几个活着的主内公号,这种氛围下实在无法措手。我还是更喜欢大家相忘于江湖,想起来就跑去调侃几句,批评也罢,神学尖锐也吧,都比现在更好玩。 至于404、销号以及各种紧急代祷事项,实在是常态而已,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知难而上,创造这样的情景和故事——我的朋友Jimmy长老说,云长抬棺决战与玄德掷阿斗于地,都是行为艺术而已。 最近在反思的问题是”吃啥补啥,缺哪儿补哪儿“。 比如,我听见有人分享”最近正大力投入灵修,恢复与神的关系“,就担心有人与神的关系十分可虑。如果再补充了一句”最近觉得关系好多了“,多半就觉得已经岌岌可危。 或者,反复分享”传道人靠什么过活“,多半是生活拮据,捉襟见肘。若再补充一句,”我靠着神的供应一无所缺,喜乐得不要不要的“,大概已经弹尽粮绝,不久于事工,心里充满苦毒。 或者,”我最近经历了神许多的带领“,或许是凭着血气行事的预表,若再补充一句,”你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也许打脸的时刻就在眼前了。 或者读到一封代祷信,若平淡无奇,固然可能是没什么好说的,但若各种事工都在参加,每一样都浅尝辄止,没有延续性,一堆图片介绍,倒是更引人忧虑。 也许是我多虑了。算了,手中堆着”以弗所书“,”系统神学“,”祷告“,”神的护理“,”救赎科学“,”MMC“,”工作神学101“,”Life-giving Leadership“几个翻译项目,今年的翻译工作量似乎是在4000页左右,除了我自己在做的翻译,同时还有4-5个译者需要兼顾,我还是多投入时间翻译吧。没有那么多戏剧化的生活,或许才是我的日常。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y 16, 2021 · 1 min · eddy

信任是个基础结构

最近大家都在写遗书,我怀疑始作俑者“拔摩的海岛”弄出了一篇10万+,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遗书404了,人还活着。 最近事情太多,而且吊着许多未了之事,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似乎说什么都不合适。大家日子都苦,牵制太多,我有些懒淡,提不起兴致来讨论有趣的话题。 这次回国已经2年了。简单回顾,事工的发展还是比较顺利,没什么纠结之处,该做的事情就简单地投入去做了。 另一方面看,从前我在Logos教会的时候,几乎与其他基督徒、教会或事工没有任何联系,然后就是7年的海外学习和服事,似乎这种缺乏团契的状态对事工的推进多少也有些影响。 做得最顺利的或许是神学翻译,在这个领域得到最多信任,也结交了许多朋友——大部分从未谋面或一面之交,但合作愉快。这当然是很好的事情,书籍是长效事工,可以不断地带来影响。不过我还是太懒惰,现在很少有精力去联系版权或出版了。 其他的事工推动相对要慢很多。中国新兴城市教会的神学资源众多,几乎是个自由竞争市场,没有任何植堂门训模型、培训或课程是不可替代的,要切入进去需要很有耐心。我的value-adding point很清楚,“释经讲道工作坊”是从2014年就祷告,有神明确呼召的方向,所以即使第一期只有几个人参加,我也坚持做第二期、第三期。 就像彼得的凡尔赛口吻:“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 信任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参加工作坊的弟兄姊妹们,无论收获多少,能不能完成作业,能否听懂,能否应用,至少多了一些信任。这样,我的那些不符合主流的话语,也就渐渐引起一些思考。 信任是个基础结构。特别是在这个监控和告密,窥探和“投诉”无处不在的时代,这个遇到基督徒的第一感就是焦虑地分析对方是不是“异端”的时代。 最近在读《Snowden’s Box》一书,讲述斯诺登的绝密情报,如何通过一组彼此信任的普通人,借助美国邮政的普通邮包,最终传递到记者的手中。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在一个强监控时代,信任是唯一的对抗,也是民主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石。 然而,在强大的监控、消解、404以及告密文化的笼罩之下,信任越发变成了稀缺。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督徒的团契可以成为我们克服恐惧,建立彼此信任的基本结构,甚至吸引那些在教室或职场找不到信任的个体。 至少,从各种“网络新媒体”事工来看,信任感大概是能否带来属灵影响力的关键。 It’s easy to believe that small things — individual actions and human relationships — don’t make much of a difference in the face of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We disagree. We want this book to serve as a quiet testament to the power of trust, and why it’s worth fighting for a culture where it can thrive. (人们很容易相信个体行动或人际关系这样的小事在威权统治下不堪一击。对此,我们无法赞同。我们希望此书成为信任之大能的无声见证,向您证明互信的文化值得我们投入,抗争。)...

May 15, 2021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90)|敬虔、端正、平安无事的度日

今年有一次讲道,用的提摩太前书2章: 1 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2 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的度日。 1 First of all, then, I urge that supplications, prayers, intercessions, and thanksgivings be made for all people, 2 for kings and all who are in high positions, that we may lead a peaceful and quiet life, godly and dignified in every way. 1 Παρακαλῶ οὖν πρῶτον πάντων ποιεῖσθαι δεήσεις, προσευχάς, ἐντεύξεις, εὐχαριστίας, ὑπὲρ πάντων ἀνθρώπων, 2 ὑπὲρ βασιλέων καὶ πάντων τῶν ἐν ὑπεροχῇ ὄντων, ἵνα ἤρεμον καὶ ἡσύχιον βίον διάγωμεν ἐν πάσῃ εὐσεβείᾳ καὶ σεμνότητι....

May 12, 2021 · 2 min · eddy

事工哲学(89)|Mentors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eacher, mentor, coach, discipliner, pastor, comforter, and counselor, among others? 年轻的时候,最好找一个mentor。Mentor这种关系,是年纪越大越难找到,特别是在儒家文化的浸淫之下,许多人一想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前景,就忍不住打个寒战。 我算是很有心的人,曾经下定决心跟随了一个导师,可惜遇人不淑,结果好坏参半,关系没能持久。等到神学院毕业,按立了牧师,年龄也大了,对此基本不再有幻想。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我说,国内有几个资深牧师打算带门徒,你来吗? 我问他说,是让我去带门徒还是成为哪些资深牧师的门徒,答曰“当然是作门徒。” 于是只能苦笑一下,叹息说,我这个年纪,大概以及没有什么心情再去建立这种关系了。 在CIU的时候,我找了当时的校长做我的Mentor。他同意我在CIU期间每周找我见面30分钟,但需要我事先预备一个问题,一起讨论。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告诉我,Mentoring和Discipleship不同,Discipleship是老师安排任务,学生完成,而Mentoring是Mentoree带着问题去和Mentor讨论。 我们就这样见面大约半年时间,可以说受益颇多。不过回国之后无法见面,这个训练就停了下来。 年轻人需要Mentor,但需得自己主动。施洗约翰曾经有两个门徒,算是扭捏作态的典范: 约翰福音 1:35-39 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甚么?」他们说:「拉比,在那里住?」(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那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 犹太人的一天从日落开始,按着创世记的“有晚上,有早晨,是头一日……”来的。所以申正差不多是一天将要结束的时候了,两人跟着耶稣一整天,没敢说话。要是我行走在路上,被两个散发着鱼腥味的大汉跟踪一天,估计已经110了。最后耶稣问,“Τί ζητεῖτε;” 你们在找什么? 两人反问说,“你住哪里?”虽然不大会说话,但寻找Mentor的心志还是蛮坚固的。 这事后来如何,不详。在此之前,耶稣在旷野住了40天,在此之后耶稣说‘人子没有枕头’。 我采用《Wtih: A Practical Guide to Informal Mentoring and Intentional Disciple Making》作为Mentoring模型。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大概150页正文。所谓非正式Mentoring,无非就是做事工的时候,见人的时候,聊天的时候,尽量邀请年轻人一道,然后对所见的人事给予非正式的评论和讨论,所谓debrief。 这本书一向在我计划要翻译的书单之中,暂时还没找到机会。最近见到不少服事的人,资历已经到了可以称为‘资深’的程度,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属灵上并不因为‘资深’而长进,反而多有后退,或者不如从前喜乐,或者心里有些苦涩,或者事工有些碍难,或者家庭关系略显张力,但又因为‘资深’的缘故,即使有心提醒,也无法置椽,不过蔚然叹息而已。 年轻人若能找个与自己的事工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某个领域有经验的基督徒做Mentor,当是幸事一件。最近事务繁多,有感而发吧。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y 11, 2021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18)|冗余的名词和几处误译

**原稿:**毕大卫影响力并非由于情感和身体上的痛苦而无法得以扩展,反而正是因为这些而得以扩展。 **修改:**毕大卫的影响力并不因为情感和身体上的痛苦而受限,反而因此而扩展。 蒙头校对了一遍《坚固的服侍》,240多页,10多万字,修改了几百个地方。画风大概这样。 随意举几个例子: 原稿:觉得自己身上有缺陷,困扰着杰夫,他在新牧师手下“试用”一年之后,未能留下担任青年事工的负责人。 修改:在新牧师手下“试用”一年之后,未能留下担任青年事工的负责人,杰夫深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困扰。 Though no one puts out a welcome mat for affliction, the benefits often outweigh the unpleasantness. 原稿:虽然没有人会喜欢痛苦,但痛苦所带来的好处往往不仅是不快。 修改(误译): 虽然没有人会喜欢痛苦, 但痛苦所带来的好处往往胜过了不快。 Subtitled The Fruit of Affliction in the Lives of John Bunyan, William Cowper, and David Brainerd, Piper’s book offers two case studies involving a proclivity for emotional or temperamental malaise and another featuring severe persecution from without. 原稿:在这本副书名为“约翰·班扬、威廉·考珀、毕大卫生活中苦难的果子”的书中,派博提供了两种研究案例,其中一种情绪或脾气不稳定,另一种则有严重的强迫症倾向。 修改(误译): 在这本副书名为“约翰·班扬、威廉·考珀、毕大卫生活中苦难的果子”的书中,派博提供了两个研究案例, 其中一例涉及内在情绪或脾气,另一例则讨论外在的严酷逼迫。 Contrast the stories of Jeremiah and Ezekiel with Moses’ behavior....

May 6, 2021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17)|跨文翻译与朋友

今天在仔细审校《坚固的服事》一书。 这本书的译者是“跨文翻译和朋友们”,听起来就像“Johnson & Johnson”之类。当时是若干朋友一起翻译,我简单校对修改后在公众号上连载的。 如今要正式出版,文责自负,虽然出版社已经三校,我还是决定仔细修改一遍。 翻译就像绘画雕刻下小说调试程序,可以无限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不断地修改下去。几乎每一页都有可以修改的地方,无法逃避。 大部分内容都是小修小改,去掉多余的主语,被动改为主动之类的常规修改,或者一点笔误的纠正,目前为止,只有下面的一段问题较大,单独讨论一下: If you’ve failed, search high and low for a mentor whose presence and input will restore your passion for service. If you know someone floundering because of a gaffe, give him or her the gift of your time so that, through you, that person gets to know the God of the second chance who isn’t put off by our fiascos. The other person will see God’s acceptance mirrored in you....

May 5, 2021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