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y计划(1)|赏心

“任何人都不应支配或选择自己的十字架和受苦,而是当它来临时,耐心地承担和忍受它。” 选自马丁路德的一篇讲章,转引自2018年07月号《教会》所刊《我受苦是于我有益——路德论十字架与受苦的讲道》一文,煦译、王培洁校。 二手转自Sally在孩群里的发言。 计划开一个新的线。每周一写点什么。主线的名字暂且叫M-Day。因为周一是老牧师安息日,按照流行的代号,不能叫D-Day(盟军已经用过),只好用去牧师的拼音首字母和星期一的英语(Monday)首字母,生造一个M-Day计划出来。 周一什么也没干。中午带着两个妹妹去打篮球和羽毛球,下午陪着三个孩子去玩滑板和跳绳。David在滑板上和我一起看一个教学视频,突然发自内心地说,“I am so lucky to have a Daddy who teaches me so many things…” 一下子老泪纵横,无言以对…… 常见到这样的说法: 西方文明以圣经为根基。没有圣经的世界观,就无法理解西方的政治,文学,音乐,美术。 比如,没有圣经的世界观,就无法真正读懂《白痴》或《指环王》。 我在群里邀请群友排队造句如下: 没有圣经的世界观,就无法真正读懂《白痴》或《指环王》。 如果对圣经世界观不了解,就无法真正听懂巴赫。 如果对圣经世界观不了解,就无法真正看懂米开朗,也不明白基罗。 卷起来:如果不懂圣经原文,就无法真正了解圣经世界观! 如果没有亲自去过以色列,就无法真正了解圣经世界观! 如果不懂textual criticism,就无法真正了解圣经! 如果对圣经世界观不了解,就无法真正进入婚姻,也无法真正独身(进入了薛定谔的猫态),也无法真正带好孩子! …… 也许,文学、诗歌、音乐或美术属于普遍恩典的范畴,没有圣经世界观,也能欣赏和阅读。而生活本身,也是普遍恩典吧。难道是因为”真正“这两个字成为诀窍? 我倒是对某些”神本主义“诗作读不太懂。但我不太好意思承认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牧师,还可能没有欣赏这样诗作的”圣经世界观“。在我看来,有些诗歌分明就是口号,而且是”要么……要么……“体的口号嘛: 你若不爲真相吶喊, 就只能爲謊言買單。 你若不爲文明出征, 就只能爲叢林苟營。 这一句式重复56遍,就是一首诗了。我看不出来为什么不呐喊,就要埋单,不文明出征,就不能做文征明。 论到SBC(美南浸信会)里我最不喜欢的人物,大概Heath Lambert先生可以排在top 10。今天他在杰克森威尔第一浸信会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God Has Been Merciful to Us: Three Reasons to be Encouraged by the Devastating SBC Report on Sexual Abuse》(神怜悯了我们:为灾难性的SBC性侵报告感到鼓舞的三个理由》。 这位SBTS教授怕是有什么误会。三个理由,可以把丧事变为喜事?其中第二个理由还是做舔狗,讨好自己的校长Al Mohler(这是SBTS的朋友对我吐槽的话)。而其行文风格,” Three Reasons……“这样的标题,无不令人叹息。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

May 30, 2022 · 1 min · eddy

《神的护理》编后记

by Annie (刘一新) 按:转发Annie的《神的护理》编后记。很高兴看到Eve和Annie两位译者翻译她们的第一本神学书籍——两位似乎都是第一次翻译这么厚实的书籍。Annie为我署名“特约编辑”,呵呵,似乎是躺赢的“Dream Come True”节奏——我终于成为老牧师了…… 我喜欢看BBC的自然纪录片。看到沙漠腹地正值一年中最干旱的时候,一千多公里外降下的雨水,在奔流了五个月后准时抵达,圣经中的句子就活了起来:“他用云遮天,为地降雨,使草生长在山上。他赐食给走兽和啼叫的小乌鸦。” 透过自然,我看到神所造荣耀的大剧院;透过阅读、电影和真实的生活,我知道神对历史的介入、对个体生命的介入。但是神护理的目的是什么?神为何允许撒但存在?为何不现在就把它投入火炉?神护理生命和死亡,也护理罪?这些事我从未深想,也想不透彻。 既然苦难也在神的主权之中,他为何不在危难的时候拯救他的儿女?他护理罪,为何不阻止他的儿女犯罪?也许我不是没有问题,我只是怕寻找这些答案会带来更多疑惑,担心原本就不够坚固的信心变得更加软弱。 派博的书,一环一环解开了我的疑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像坐在剧院里,观看神在历史上、在自然界、在我们每个渺小的人身上奇妙荣耀的工作。我意识到,我爱神所造荣耀的剧院,可是我不够爱神的荣耀,不够爱神自己。 在阅读中我深深折服,不是折服于派博开阔的视野和清晰的思路,而是折服于他对神的爱,对神荣耀的爱。他几乎要透过这些文字,大声朝着我们喊:你看到了吗?这就是为你舍身赴死的那位神,他何其荣耀。你看到他的荣耀了吗?你怎能不爱这荣耀,你怎能不爱这样一位神?所以我想,这本七百页的书,或许是派博牧师写得最为深情的一本书。 在为这本书寻找译者的时候,我陷在焦虑中,一心想着如何完成项目,从未想过神会把一部分内容交给我翻译。回头看,这本书的翻译和出版也在神的护理之中,如同流入沙漠的河流,一步都没有差池。 去年春天,偶然参加了一次TT(翻译会诊),课上人很少,那天是Eddy老师讲解,选的什么文章我已经忘了,只记住了Eddy老师的一句话:翻译就要让读者读懂,我们甚至要译得比原文更晓畅明白。这观点我同意,可是手边正在编辑的书稿,几乎大段大段不知所云,甚至整章整章读不懂,究竟问题出在了哪里? 我课后联系Eddy,和他在微信上就《神的护理》这本书做了一些初步的沟通。之后,我们又用语音做了进一步沟通,基本上确立下来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交给跨文翻译。没有想到,那以后翻译会诊就停了,至今没有重启。 确立下书稿后半部分的翻译之后,我像松了一口气,那天傍晚下过小雨,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句博尔赫斯的诗“忽然间黄昏变得明亮”,映照此时的心情。 可是,前半部分怎么办?我想,不然我就先选一章比较难的部分,试译看看。一周后,我把第十三章“罪进入世界与福音的荣耀”试译稿发给了Eddy,请他看看翻译是否过关。结果他的反馈是:译得不错,几乎超过了他合作过99%的译者。我当时大笑,不禁想问:Eddy合作过一百个译者吗?几乎就是从这个幽默的回复开始,我焦虑的情绪慢慢缓解,之后整个翻译和编辑过程开始变得轻松愉快。 我们很快确定下来,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由我翻译,后半部分由Eve翻译,Eddy审读修改,再交稿给我。Eddy还主动提出帮助我查漏补缺。我翻译的部分,他都仔细认真地审读,之后给我反馈。 我很感谢Eve和Eddy的翻译,让我在编辑过程可以享受阅读的喜悦,这是编辑译稿时少有的体验。 我也很感谢Eddy所承担的一切,因为翻译过程若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担子就会落在他的头上。虽然他为了提高翻译质量,一直在努力为译者争取合适的翻译费,但这个项目,他却一句也没有提过费用。跨文在我们有限的报价下做完了后半部翻译,Eddy还免费审读我翻译的前半部分译稿。他在翻译群里纠错,不断引导、鼓励我们这些新手翻译。我曾以为Eddy只有三十多岁或四十出头,这次合作,让我相信他真是一位“老”牧师,更看到了他对新译者的一片培植之心。我有时想,做牧师最需要的恩赐或许就是忍耐吧。人要有何等的忍耐和爱心,才能反复不断地告诉别人1加1等于2。 感恩的是,神不断赐下恩典,我每天从祷告开始进入工作,之前感觉不好理解、不好翻译的句子,像水流冲过堤坎,忽然就过了。状态最好的时候,一段一段、一句一句文字仿佛清晰地在眼前晃动,只需要把它们记录下来,这种感觉从未有过。遇到难解的段落,我反复阅读原文,放在整节、整章甚至整篇里,去梳理作者的思路,用阅读和文意带动翻译,避开语法不熟练的短板。每天晚上入睡前再重新阅读白天的翻译,第二天一早修改一遍。一章定稿后发给Eddy,再看他的修改稿。就这样做完了导论、1-19章,和结语的翻译。 这段时光其实是我个人非常低落伤心的一段日子。神借着派博的书安慰了我,也提醒和警戒了我。记得我翻译结语的时候,译到“恐惧……将人的爱心连根拔起,人要将焦点转离自己,才可能关注他人……如果苦难使我们自我封闭,我们就不会在痛苦中好好去爱”,眼泪就流了下来。 Eve说,这本书的翻译过程是她的疗愈过程,我也有这种感觉。有一天,Eddy在公众号上谈起这个项目时,提到《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请朋友在楼顶喝啤酒的场景。我想这段引用恰到好处,他正是以自己的担当,给我们挣得了这样一段晒着太阳、享受生活和翻译工作的日子。 这本七百页的大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我曾经仔细想过,它与其他书有什么不同。由于白天工作时间都在与译稿打交道,也要查阅很多资料,接触的多是理论,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我闲暇时几乎不会去读神学著作,阅读多以小说和杂文为主。我知道,我们需要明白真理,我们需要阅读一些有见识的神学著作,可是这样的书读起来往往让人感觉不到滋养。我想,《神的护理》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既有神学见识,又如同故事一般能够滋养人心。 我还想感谢很多人。感谢老板的信任,把这样一本书放心地交给我做。感谢亚东老师,在整个翻译过程,他给我很多鼓励。还有我的先生前车可鉴,他是一个即使我烧糊了菜,依然能从菜品里找出优点的人,可想而知他给了我多少鼓励和支持。最后感谢主!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y 29, 2022 · 1 min · eddy

在家教育(1)|美南、杜家、禁枪与川粉

这个月调整了一下日程,每天晚上带着孩子们看Reuters的国际新闻,然后再做家庭分享和祷告。 慢慢地孩子们会看懂,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与印度限制粮食出口的关系,以及二者如何让斯里兰卡和也门陷入了粮食危机和政治动乱……COVID的清零政策使得中国的国际学校无法招到足够的外教,中国威敏和中国哈罗都打算关门了事……德州的枪击案和一个叫NRA的组织有关,所以NBA的Karr教练在答记者问时,没有谈自己的球队,而是生气地讨论了NRA和政客们…… 美南浸信会300页的性侵报告发布,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从前被视为英雄的牧师和领袖,背地里做的事情似乎并不是那么光彩。作为美国最大的新教宗派,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和经济利益,SBC系统性地隐藏和压制对性侵行为的报告,进而打压和伤害“幸存者”,做出了许多龌龊的勾当。这几天还看不出SBC有什么悔改的实际行动,大概这40多年的历史包袱有点沉重,不是那么好处理。 一般而言,一个物化和贬低女性的神学,几乎必然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吧,反正我对这份报告并不感觉吃惊。不多说了。 比SBC报告更邪的,当然是19个孩子的杜家(Duggar),最让人看好的长子Josh Duggar,被判了12年半。因为下载儿童色情照片而被判这么重的刑,我反正是第一次见到。比9年还有长3年半。 寻求量刑的检察官如是说: “There is simply no indication that Duggar will ever take the steps necessary to change this pattern of behavior and address his predilection for minor females.” (没有迹象表明杜家将会采取必要的步骤,改变行为模式,对付自己对幼龄女性的偏好。) 嗯,考虑到杜家曾经性侵自己的几个妹妹和家里的保姆,这个量刑已经算是很有恩典了吧。 我想预先指出,这只是个案,不能代表在家教育的整体水平,但至少中国的在家教育推广者,请不要再用这个畸形的丑恶家庭,这个19个孩子的“敬虔”榜样来推广在家教育吧。求求你们了…… 德州小学枪击案之后,大家都在谈论禁枪问题。简单地说,不是禁手枪,而是禁AR-15这种杀伤力巨大的自动步枪。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把禁枪这件事和基督教受到世俗的“逼迫”绑定在一起。我的朋友圈里有位朋友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美国慢慢放弃基督教,就会“呼吁禁枪”,禁言,禁足,禁教育,禁信仰…,需要有个新的王新的皇帝管着,最后呼吁专制制度,重新归回蛮荒时代。 算了,我就说一句,这“滑坡谬误”,说明基督徒真的需要学习一点形式逻辑。古典教育似乎是不错的选择,三艺四艺七艺或者失落的技艺都行,但无需把基督教绑架在暴力和屠杀儿童上。 川普一直说自己在乔治亚的选票被偷窃了,而共和党的州长居然不帮他否认选举结果。所以,川普誓言要把自己的人推上乔治亚州长的位置。不过,昨天的初选,川普推荐背书的候选人就历史性地大败北了。嗯,川普明天在乔治亚举行游行,可以看直播。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y 28, 2022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36)|译后编辑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把公众号从英租界换到法租界,以及任凭前一处长草的事故,乃是有意为之。杜工部说,城春草木深嘛,大抵如是。 但巡抚房还是需要略微声明告示,说明我对微信媒体的用法。 公众号面向不特定公众写作。目前的“法租界”可以留言,所以欢迎各位朋友来交流。但这里是我的主场,一般都会以礼相待,回一声“你是对的”或“what’s run with you?” 但无论公众号文章还是公众号留言,都是直接公开的。关于留言,我采用先留言先发表的无差别策略(道生的留言除外,是需要特别审查的。不提)。所以,任何留言都请三思,如果不愿意公开,请一定预先说明或采用私信。一旦留言有趣,我可能会以文章的形式公开回应…… 第二,朋友圈是针对朋友发表的。虽然我的朋友里有许多从未见过面或萍水之交的,但大体上希望能够真的作为朋友,容忍我的各种俗趣味和半吊子。朋友圈发表任何内容都不希望外流或被截屏。如果不想看我的朋友圈,请简单屏蔽即可。我也屏蔽了不少朋友圈内容,或者采取视而不见的策略。 第三,任何微信大群,我都不会主动推广自己的文章。我对自我推销的做法颇为反感,但不反对其他人每天早晨发“荒漠甘泉”,下午发”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晚上发“晨更日新”,周一发讲道稿,平时发系统神学讲课录像或心理咨询视频。大家喜欢就好。末底改对以斯帖说,“今爾得居後位、焉知非為此會、如爾斯時緘默無言、則猶大人必從他方、得解脫、蒙拯救、惟爾與父家、將見剿滅耳、”,就是鼓励大家多发表嘛。 第四,我很少看微信,有时看过就忘,无暇回应。最近因此得罪了朋友,甚为内疚。如果有重要或敏感事情,还是请用安全邮箱给我发邮件,比较容易处理。 昨天的旧文,“忽因時節驚年幾,五十如今欠一年”在微信公众号重发,有朋友留言如下: 其他业界做翻译的,叫做“汉化组”,汉化组基本上使用业余时间,免费工作,用爱发电,小至中学生,大至中年社畜。现在DeepL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强行提高全职翻译酬劳根本是一个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的选项。就和强行提高农产品价格,补贴亏损的全职自耕农一样,神学出版业又不是政府,有那么多钱吗?翻译就应该是一件业余工作,真正需要全职投入的是参与改善翻译AI的算法吧,人工负责校对和润色就好了,现在翻译界真的需要拿那么多学位的人来做全职吗? 看到这连环夺命问,我竟然不知道如何回应。穆桑发文《译文作为中文》代替我说了几句。洪良也说, AI翻译目前依旧处在弱人工智能范式内。认为AI翻译会取代人工,背后的逻辑是工具理性取代价值理性。 当然,我老人家拿了4个学科领域下的5个不同学位,已经拿到手软,不想再拿,勉强算得翻译界里拿了那么多学位而不做全职的。从我的经验看来,译者即使利用机器翻译引擎(事实上,我也大量参考机翻),目前也远不是校对润色就了事的工作。 几年以前,我有位好友兼大客户,计算机领域的真正大佬,曾经热心地对我谈起,希望和斯坦福大学几位做自然语言处理的专家合作,开发神学领域的onthefly翻译引擎。其基本理念是,先上线一大批英文原版。如果有读者要阅读,这onthefly引擎就立刻将其翻译为中文,如果读者有意见,就提出修改。几位读者读过之后,译文大体成型,至少到了可以理解的程度。于是可以出版中文译本。 想法是很好的,很斯坦福,很PPT,拿风投至少可以到B轮。但作为资深AI专家和译者,以及资深技术经济分析师和项目管理专家(对,这就是我曾经拿过的学位和从事过的几份工作),我还是冷静地泼了冷水。我没有什么好的理由,就是认为翻译引擎目前还无法处理神学翻译所需要的精确性。 另外,用翻译引擎后编辑,也需要能读懂原文,懂得机翻出错的地方,以及懂得如何将语言“润色”。能润色的人基本是“高级编审”了,业余选手根本不能胜任。 今天带着三个孩子看了热火对凯尔特人,顺手翻出梦1对安哥拉的奥运首场,向他们说明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之间巨大的差别。(点击访问油管)。没有做过翻译的各位,可以试试加入“汉化组”,看看人家要不要你。大部分情况下,试译就挂了,拿着真实的对话,根本不知道如何转化为汉语的日常口语。汉化组哪有那么简单,翻译一个TED试试就知道了。 不谈技术。我们还是谈“爱”比较好。做软件要开源,做翻译要用爱发电,做传道人要拿双倍的底薪(善治之長老、當倍敬之、勞於言與訓者、更宜如是、),盗版神学书籍有理有据……我听到这样的话只能微微一笑,说一句“你是对的”,就此别过。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y 25, 2022 · 1 min · eddy

《救赎科学》读书会说明

前几天的《救赎科学》读书会广告,是这样的: 计划开始一个“科学与信仰”读书小组。读“Redeeming Science”的试读版。感兴趣的朋友请发邮件报名,说明: 1. 姓名,职业,教育背景。(最好是本科以上。对自然科学有些背景知识。有英语阅读能力最好。) 2. 信仰背景。 3. 填写问卷: 3.1 您是否相信恐龙和挪亚一起上了方舟? 3.2 您是否认为地球只有6000-1万年的历史? 3.3 您是否相信宇宙或遥远星系只有6000-1000年历史? 3.4 圣经是否可以作为现代科学指南? 3.5 请给出您对“科学”,“神学”的定义。 3.6 请给出您对“进化论”的定义。 3.7 您认为您对问题1-4的回答是“绝对无误的”,还是“目前所持有的信念”,将来有可能改变? 3.8 提出2-3个可以参加在线讨论的时间。 4. 人数有限,仅对中国大陆读者开放。不保证报名之人都可以参加。要求必须参加在线讨论。不提供回放,不接受请假。 5. 讨论水平应当在神硕的深度上。 当然,这是半开玩笑性质的。 正式的广告是这样的: 计划开始一个“科学与信仰”读书小组,仅限12人。读“Redeeming Science”的试读版。感兴趣的朋友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报名,说明: 1. 姓名,职业,教育背景。(要求本科以上。对自然科学或科学哲学有些背景知识。有英语阅读能力最好。) 2. 信仰背景。 3. 填写问卷: 3.1 您是否相信恐龙和挪亚一起上了方舟? 3.2 您是否认为地球只有6000-1万年的历史? 3.3 您是否相信宇宙或遥远星系只有6000-1000年历史? 3.4 圣经是否可以作为现代科学指南? 3.5 请给出您对“科学”,“神学”的定义。 3.6 请给出您对“进化论”的定义。 3.7 您认为您对问题1-4的回答是“绝对无误的”,还是“目前所持有的信念”,将来有可能改变? 3.8 提出2-3个可以参加在线讨论的时间。 4. 人数有限,仅对中国大陆读者开放。不保证报名之人都可以参加。要求必须参加在线讨论。不提供回放,不接受请假。 5. 讨论水平应当不在神硕的深度上。 不要太介意这份广告。请报名吧。但需要声明,这个读书会不是讨论上帝如何在7天之内创世或者年轻地球论的(我们讨论的范围要广很多)。而且,无论是《Redeeming Science》的作者还是我本人,目前都不持有年轻地球论立场。 我希望在8周之内结束讨论。时间从6月第一周开始,到7月结束,每一周有一个主题(另外安排)。下周报名截止,开始发送阅读文本。 花了点时间修订维基百科的“树木年轮学”词条。修改的内容不少,但被维基百科删除了一部分引用英文的历史表述。最近似乎应当重新学习编辑规范了。以下内容引自我的编辑: 树轮年代学用于确定样本的精确年代,特别常用于确定因为年代较近,用放射性测年仅能给出大致时段,无法确定精确年代的样本。然而,为了精确给出一棵死亡树木的年代,需要获得包含树木外沿的完整样本——大多数经过加工的木板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这种方法还能用来确定某些事件发生的时间或环境变化速率(大多数时候与气候变化有关),或者确定考古发掘的木材、工艺品或建筑的年代,比如古代版画的年代。这种方法也用于检查放射性测年的数据,以校准碳同位素测年的精度。[2] 树上新生的细胞会在靠近树皮处形成一层。一棵树的生长速率会因为当年的气候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树干上生成可见的生长轮。树干的每一轮都标志着一个树木经过了一个完整的季节周期或者一年的变化。[3] 直到2020年,准确的北半球树木年轮数据已经回溯至13,910年之前。[4]目前还有一种较新的测年方法,利用每一个年轮的氧同位素之变化来测年。这种方法称为“同位素树木年轮法”(isotope dendrochronology),可以用于测定因为年轮太少或过于相似,不适于使用传统树木年轮法测定的样本。[5] 当然,不需要扯“碳14”同位素测年不准确的问题,仅仅通过树木年轮分析,就知道YEC给出的6000-1万年不那么可靠。不说了。我们读书会见吧。 版权所有:Eddy Zhang...

May 18, 2022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35)|传道人的文字能力

按:我不太发表自己的讲章。是为藏拙。但传道人以话语为服侍工具,对于语言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至少需要意识到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必要性。近来读一些(相对)年轻的传道人、译者和神学生的文字,颇觉不安。 作为一位常年编辑大量译文的非高级编审,我也接触过许多有同感的编辑和资深译者。本文亦作为“神学翻译杂谈”的一篇吧。不另开副本了。 一本正式出版的、有编委会和匿名审稿机制、有定价、有ISBN书号和ISSN刊号的学术杂志,《福音与当地中国》季刊第15期(2022年春季刊),发表了一篇名叫《浅谈“流奶与蜜之地”一词的内涵以及神学意义》的文章(链接到杂志网站)。 撇开观点不论,从这篇文章的文字来看,作者缺乏基本的汉语表达能力,行文语法混乱,逻辑不清。兹随手引用一段: 当上帝与亚伯拉罕约定的400年的时间日期满了之后。摩西作为上帝所选召的领袖,背负带领以色列人进入“流奶与蜜之地”。但上帝在旷野中向以色列民启示了进入应许之地的要求。摩西在西奈山所领受并颁布的律法,是作为以色列人在上帝应许亚伯拉罕的土地上的生活准则。这准则是为了以色列人可以按上帝的心意进去,因在《创世记》15章16节:“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此地,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 ——李天禄。《浅谈“流奶与蜜之地”一词的内涵以及神学意义》。《福音与当代中国》季刊第15期(2022年春季刊)41页。 这段引文的第一句,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严格地说,只是一个片语:“当上帝与亚伯拉罕约定的400年的时间日期满了之后。”这个句号用得毫无语法根据。 第二个句子,*摩西作为上帝所选召的领袖,背负带领以色列人进入“流奶与蜜之地”。*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背负”这个动词无法接续“带领以色列人进入“流奶与蜜之地”。 第三个句子,“但”字引起转折或对比,但不知道作者要对比的成分是什么。 第四个句子,“是作为”,冗余了。“是”,“为”,“在”等系动词,一般不这样连用。 第五个句子,*这准则是为了以色列人可以按上帝的心意进去,因在《创世记》15章16节:“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此地,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逻辑不通顺,看不出来后面的引文和前面的四句话有什么逻辑上的因果联系,也看不出这准则为何是为了以色列人可以“进去”(而不是前文所谓“在土地上的生活”)。 我不讨论这篇文章的神学或圣经研究结论,单从文字上看,我不认为这是一篇合格的文章。这篇文章通篇是破碎的句子,混乱的语法和逻辑。再举一例,此文的结论部分第一句话(应当是全文最重要的一句话): 当再一次回到上帝赐予以色列“流奶与蜜之地”这件事情上,从环境、到土地、从方法、到条件,上帝对以色列民族特别的,是人所不能想象的带领。 看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不知道主要的动词是什么。“带领”显然不是动词,“上帝对以色列民族特别的[,]”,这个逗号不知所云。 我认为,编辑应当有责任拒绝这样的文章发表(或者帮助作者将文章修改通顺),否则将极大地降低这本杂志的学术水平。 我们有很多传道人的讲章,在文字上似乎也是这样的状态。事实上,口语表达的要求还要更高一些,因为无论是讲章的要点还是结论,都不像文字这样可以反复阅读理解猜测分析。 这一期杂志上还有我几个朋友的文章,甚至还有我儿子张之陶翻译的一篇文章,《李提摩太:福音使命的变化与永恒》。但很遗憾,无论是正式出版的杂志还是网站上的文章,仅署了原作者的名字,没有署译者的名字。对于杂志的编辑工作而言,这是不应该的失误。 **慎重声明:**我和《福音与当代中国》杂志的许多编辑和同工也是好友。我乐于看到杂志的编辑水平能够提高,发表更多高水平文章,发挥出更大的属灵影响力。为此,我无保留地支持这份杂志,并且已经两次应邀在其平台上做公开讲座——下月应该还会再做一次吧。 但既然是一份公开发表的杂志,我仍然对其编辑工作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下一期杂志无论在学术水平还是在编辑水平上,都能有所提高,更加有助于我们在汉语处境下的神学讨论。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y 17, 2022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34)|Nuance的味道

三类文字,我觉得是难翻译的。第一是智慧书,比如《沙漠教父言行录》;第二类是古英语,比如《夏洛特梅森的家庭教育》;第三类是神哲学意味很强的文本,特别是在书评中断章取义引用的文本。 简单地说,智慧书的翻译,往往一字之差,就失了味道。比如: 相传,当蛮族侵略瑟格提斯时,其他长者们都逃了,阿爸但以理这位老先生说:“如果上帝不看顾我,我还活着干什么?”之后他在蛮族群中经过而没有被发觉。于是,他对自己说:“你看,上帝不是看顾我吗?因为我没有死。既然如此,我也应与常人一样,与教父们一块儿逃生。” ——《沙漠教父言行录》p104 基督教经典译丛。中译:陈廷忠。北京三联,2012年。 It was said concerning Abba Daniel, that when the barbarians invaded Scetis and the Fathers fled away, the old man said, ‘If God does not care for me, why still live?’ Then he passed through the midst of the barbarians without being seen. He said to himself therefore, ‘See how God has cared for me, since I am not dead. Now I will do that which is human and flee with the Fathers....

May 11, 2022 · 2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33)|过去和现在:分词

按:题目又叫“participles now and ever” 四处弥漫着悲伤的气氛。似乎没有什么群里可以获得(真实的)正能量。似乎是需要减少注意力消耗,专心做事的时间了。 花了两天时间校对“TTP”(Thinking in the Time of Paul,又叫作”保罗的时代“或者”保罗新冠“)第3章。我觉得积极之事,或许就是帮助年轻译者们从技术和心态上有所提高吧。 下面的例子很简单。实际上,单个句子都很简单。但数十万字的译文下来,我遇见心态不崩溃的”神学译者“,似乎很少。这一篇讨论分词。所谓纸上来得终觉浅,十载构屯难翩翻。 Just a few verses earlier, this same character, encapsulated in the word “love,” is said to be the fulfillment of the law. 前面几节经文说道,这些词囊括在“爱”里,保罗说,爱就成全了律法(5:13-14;参6:2)。 这个句子把过去分词”encapsulated“翻译为了现在分词。所以整个句子读起来不流畅。 这个句子有无关的双重主语,”前面几节经文“,”保罗“。这样的语法不太好。 is said to be ……,被动语态,译者处理为”保罗说“,这是很好的。 In Gal 5:22 – 23, Paul offers a list of nine attributes that typify the character that the Spirit of God brings to life in Jesus-followers. These include: “love, joy, peace, patience, kindness, goodness, faithfulness, gentleness and self-control....

May 9, 2022 · 2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32)|古今传奇之翻译心理学

昨天,朋友圈里多位朋友推送一篇叫做“极端加尔文主义、理性主义和反预定论主义”(提取时间,2022年5月7日。当然,本文之后,这段话可能会有所修改……我就不截屏了,没啥意思)。 十年前,有一位博学的浸信会历史学家艾斯特普(William Estep)曾发表了一篇误导性很强的论文。我感到惊讶的原因并非因为他反对加尔文主义。反对的声音已经司空见惯了。**要知道,在十六世纪,坚持加尔文主义的基督徒每个星期被杀的数目过万。**如果你还没准备好面对各种攻击,千万别当加尔文主义者!让我惊讶的是许多学术界已经确认的历史事实竟然公然被忽略掉。如果他们愿意出版这类书籍,很难想象在课堂上会对学生说出什么东西来。成千上万的学生已经被这种偏颇的课程误导了,他们得到的信息就是这些,这实在令人惋惜。 这篇文章译自“Hyper-Calvinism, Rationalism, and Anti-Predestinarians”,作者是司考特·克拉克,翻译者是王一。其中的黑体和斜体强调是我所增加,不属于原文。 我读到“要知道,在十六世纪,坚持加尔文主义的基督徒每个星期被杀的数目过万。如果你还没准备好面对各种攻击,千万别当加尔文主义者!”这句话时,非常诧异。我的数学不太好,但也知道16世纪一共100年,一年有52个星期——每个星期**被杀**数万,这得多少加尔文主义者才够呀…… 钰炜说,怕是指“圣巴多罗买日前后”吧(你是对的)。 古今传奇的前资深编辑穆桑(嗯,他是我的朋友圈里第一个转这文章的)给了几个问号。 秀丽姐说,“因为没有人像你这么认真读一篇公众号文章”(我对此评论大吃一惊,因为我这要也算认真阅读,woe to those 读了标题就转文章的人)。 子玉说,“向你学习”(我疑心他是第二个转这文章的人)…… 查了一下原文,是这样写的: “We’re part of a tradition in which tens of thousands were killed in one week in 1572. If you’re not ready for rejection, don’t become a Calvinist! ” 我对圣辅不太感兴趣,但对翻译心理学有兴趣。我认为,讨论翻译心理学,有助于培养更好的翻译。所以,在出现翻译失误的时候,我通常会分析一个译者究竟是(1)语言表达能力不好,(2)神学理解不充分,(3)最近心情或灵性有些搅扰,(4)在时间压力下技术变形。或者,(5)有意误译以安插自己的神学,也是有可能的。 先说一下”rejection“。这个词的意思是”拒绝“,不是”攻击“。把别人的拒绝视为攻击,是不好的——这样的翻译也不太好。 把”1572“翻译为十六世纪,我不评论了。把in one week翻译为”每个星期“,大概是中文表述上的技术问题。 part of tradition,意思应当是说”我们只占了一部分传统“。翻译为”坚持加尔文主义的基督徒“,大概是历史的误会。 当然,连起来读这句话还是很有力,值得再重复一遍: 要知道,在十六世纪,坚持加尔文主义的基督徒每个星期被杀的数目过万。如果你还没准备好面对各种攻击,千万别当加尔文主义者! 作为一个心理分析案例,我就不给结论了。读者可以自行判断分析。当然,重复一遍,这样的例子,最好不要用圣辅来分析。 更正说明: 穆桑先生从前并不是“古今传奇”的资深编辑,而是“今古传奇”杂志的编辑(非资深)。 Clark博士的文章是2013年写的。我讨论的这段里涉及1997年Dr. Estep和Roger Nicole的文章,原始链接已经失效。我检查了一下,如今的链接应当是“Founders Journal: Issue 29”。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y 7, 2022 · 1 min · eddy

非“主(zhu)内(liu)”写作

昨天在微信上扫描了一遍曾经订阅的公众号,将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自愿或非受迫失误全部算在其中)的号挪去。大约一半左右的号已经关停,而曾经丰富有质量的号也有许多停留在一年没有更新的状态。 我的号还小心翼翼地活着,但读者很少。 2018年回国之前,我一定在讲道的时候用过朋霍费尔写给尼布尔的话: I hav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 made a mistake in coming to America. I must live through this difficult period in our national history with the people of Germany. I will have no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ristian life in Germany after the war if I do not share the trials of this time with my people … Christians in Germany will have to face the terrible alternative of either willing the defeat of their nation in order that Christian civilization may survive or willing the victory of their nation and thereby destroying civilization....

May 5, 2022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