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中律与“要么要么”体

观念史的批判,要么在历史中展开,要么在历史的终结中固定下来。 ——这句话要么属于Eddy,要么属于毫无意义的“格言” 心理学要么不符合圣经,要么符合圣经。要么符合,我们有圣经就够了,要么不符合,我们更加不能要心理学。 你要么是婴儿洗的正统,要么是重洗派的异端。 教会要么是基督的新妇,要么是世界的情妇。 在决定你的学制结构和范围上,你的选择要么促进你的异象,要么阻碍你的异象。 保罗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表明“归正”之路,就是不归之路。要么是宪法将来被修改,要么是你将来被修改。 任何教育的背后都是意识形态的教育,任何教育都是道德和价值观的塑造。你要么敬拜独一的上帝,要么就拜形形色色的偶像。 百科知识的教导、学习和体验要么以封闭的受造界为参照点(各式各样的无神论),要么以上帝为参照点;要么间接地指向自身或其他偶像、要么间接地指向对创造主和救赎主的认识、感恩、爱慕和尊崇。 我们的习惯,都是需要一个简单的答案。我们当然坚持真理是有答案的,这是我们与无神论者的迥异,但我们要么被教育为在一切问题上都不相信一切答案,要么被教育为在一切问题上都坚持一个标准答案。 这意味着下面两种情况必居其一。要么就是照抄大街那头免费学校里满世界都在教的东西,但不正是因为对这些学校课程的不满才让我们想要建立这所学校吗? 你要么怕了,要么就降伏在基督的权柄之下。 除非教育能够提供灵魂的平等,否则教育要么以市侩的嘴脸,将不平等刻在孩子们心中;要么冒充天使,向孩子们批发各种平等的赝品。 中国古代的世界观是断裂的,知识分子得意的时候就是儒家,失意的时候就是道家。这个世界观也是混沌的,含糊不清。如庄子说的,你想要搞清楚,那浑沌就死了。所以,中国人的精神要么是保持在空虚混沌的状态,要么是保持在一种清醒而割裂的状况。 在这一天当中,所有的人都在敬拜。你的敬拜要么与他们一样,要么神使你的敬拜与这个世界被分别出来,而成为神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并且神藉着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在你的生命当中彰显出来。你就会在福音当中,也唯有在福音当中,你能够经历到真正的喜乐。 要么古典教育,要么不是教育[破涕为笑] 我们的话语,要么在福音的光照下映射出基督的形象,要么不过是捕风捉影的废话而已。 在别人夸奖你的时候,要么谦卑地将荣耀归给基督,要么就在审判的时候被基督责备“你已经得了你的赏赐”…… 我感觉我要么用“要么要么体”成为一个有鼓动力的牧师,要么不用“要么要么体”,成为一个“不积极”传福音的传道人。 我女儿说,我嘴里要么有“溃疡”,要么有“Crayon”,反正味道不对。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September 8, 2021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96)|“创造科学”的构建与解构

抱歉,有的时候想着什么就停不下来。这一定是神创造的特质,没什么好解释的。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发表在“创造科学”公众号上,题目是“人类真的与恐龙无缘见面吗?看看雕刻和绘画怎样说”,其结论是这样的: 按照创世记的记载,所有动物(包括恐龙)和人类都是在创造周第六日被创造的。也就是说,人与恐龙都曾经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 不过,我对其中一句话产生了联想,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论证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证据: 但在中世纪和中国古代,当时的人根本没有找到完整的恐龙骨架,也没有这样的现今复原技术,他们为何能够在绘画雕刻乃至文献中,多次大量把这些动物栩栩如生地记录下来呢?这只能说明这些古人当时的确经常亲眼目睹这些动物。 随手在朋友圈询问,这句论证在逻辑上有什么问题。简单分析如下: 如果人类一度经常目睹恐龙,并眼见其灭绝,是否可能只见过包着皮的恐龙(甚至长着骨板的剑龙),却从未找到过完整的恐龙骨架?就像我见过老虎,却从未帖过虎皮膏药,见过黑熊,但从来没吃过熊胆泻肝丸,见过梅花鹿,但没见过麝香虎骨膏? 反正这逻辑我有点理不清。 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文章,没有一次不感觉惊奇。关于“肋骨”,讲一个轶事: Ribs …human ribs, that is, present a real problem. I’ve been told, on good authority (by creationists, whose scientific authority is the Bible, and what could be more authoritative?), that men have one less rib than women, because one of Adam’s ribs was removed to mold into Eve. My creationist informant has generally become confused upon being asked if that means one less pair of ribs, or just one rib missing from one side....

May 26, 2021 · 3 min · eddy

有是一年SonLight

今天收到2021年第一个国际邮包,是SonLight寄来的教材。 之前花了几个月时间祷告和考虑,家里也举行了好几次模拟投票(Emma觉得如果三个孩子联合串通,在任何决策上都可能否决父母的意见……),最后还是决定留在家里继续教育一年。 在家教育的好处在于因材施教,可以专注在一两个孩子身上。没有干扰地学习,David目前能够轻松地用半天时间完成在学校需要一天甚至更长时间学习的功课。如果我不是从事翻译或牧会,而是一个猎人或渔夫,自然会更容易安排他的空闲时间。不过现在,只好允许他自己开发一点玩法出来。我最崩溃的时候就是当Angela来对我说,Dad,I am boring……,而我正在专心预备翻译或讲道。 目前的分工是Emma负责两个女儿的教学,我每天上午抓紧时间教David。最近已经从单纯Language Arts和Math到加上Science和Bible/History/Geography联动,David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在我将手机扔进卧室,电脑扔在客厅之后有大幅度提高。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投入在教育孩子上的时间会略微增加。每天上午都尽量在家,到了夏天再加上中文课程,每天又增加30分钟的学习时间吧。我已经算是996的工作时间,或者7×24的工作时制了。 好处在于我随时在家,至少Emma不会觉得非常孤单或世界在逐渐萎缩坍塌。倒是我的懈怠越发增加,提不起精神参与更多的社交。也许减少手机使用是唯一可以开发的时间富矿了。围棋最近已经很少下,桥牌也不再打,太极拳似乎也停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跨文翻译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以下二维码。

March 8, 2021 · 1 min · eddy

学区房

晚上和建管95研的同学们一起吃饭。 大家都在建筑相关行业:建委,建行,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学院,全部都是人到中年的成功人士。自从晓江也结婚生子,大家的话题就完全转移到孩子身上。最近的中小学划片区入学,对所有的人都有不小的影响。 有一位同学放着大好的别墅不能住, 只能在某小区里守着,因为孩子要上附近的小学;另一个同学讲北京的某小楼盘,因为引进一个著名小学,房价就从1万涨到6万;大华和晓江就小区建小学的问题展开激烈交锋;我们又聊起交通大学的孩子们明年去二塘小学还是珊瑚小学的问题……然后我们就都笑了,再过几年该谈孙子的问题了。 ×××××××××××××××××××××××××× 陶陶没读幼儿园(试读一个月后退学),读了珊瑚小学,就近入学;读珊瑚中学,也是就近入学;读11中是神看顾,他刚好考上了保送的分数线。迄今为止,真没有花钱。 剩下的两个孩子,我大致决定要在家教育。去年夏天我在美国的教会有一次送成员们的孩子们去大学,每个孩子都介绍了毕业的高中,有好几个孩子也是在家教育毕业考上大学的。看了一下数据,2012年3.7%的美国孩子在家教育,有增长的趋势。 在家教育的好处是可以因材施教,Anna和Niels以前随着父母来中国10年,全部在家教育。学校上1天的课程,他们通常2个小时就完成了。然后两个人就可以好好的玩耍,或者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这件事情尚早,还可以等几年以后再说。

July 23, 2013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