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唐·李白 五月行将近,三年客未回。梦成千里去,酒醒百忧来。 ——唐·卢殷 悄悄月出树,东南若微霜。愁人不成寐,五月夜亦长。 ——曹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唐·白居易 今天,RFA发布独家消息,“五月花”在泰国被移送移民拘留中心,接受移民监禁,后续将进行驱逐出境听证。 具体情况我就不重复了,能读到文章的人就自行阅读。我从前针对“难民叙事”的几篇文章汇编如下,方便查询: 2018:《事工哲学(7)|为羊舍命,还是为狼舍命?》 2019:《“宗教难民”》 2021:《毫无意义的“五月花号”》 2022/02:《历史的另一条线索》 2022/09:《在家教育(9)|“五月花”的误解》 《在家教育(10)|以教育为理由的“难民”叙事》 关于今天的突发事件,我很难过,有点堵。事态还在发展之中,也不好说太多,为他们祷告,付出更多的同情,或者是更好的方法吧。 关于RFA的文章,今天简单地评论了几个字,略加修改后放在这里,说明我在忧伤祷告之余的态度: 這篇文章倒是可以說說,如何把一場結局在行动之时已经註定的事件寫出悲劇感,如何把一個自杀式带领会众进入当下困境的牧師寫成“不会自杀”的英雄,如何把整個教會的責任推給一位“软弱的”個體成員,…… 言止于此。希望他们somehow,可以平安得救。唉,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rch 31, 2023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工作坊(1)|CAT工具

计划做一期神学翻译工作坊。没想好时间,大概不定期吧。一般是我需要编辑译者稿件时,趁机做一次。1个月或两个月1次。 第一次的内容是培训一位最近要合作的译者使用SmartCat。内容包括: CAT的功能和作用:MT、TM、TB and Tags。 SmartCat界面:项目、编辑界面与Glossary。 Tags:对齐与质量控制问题。 机器翻译的使用(Maybe)。 神学翻译似乎没有盈利模式,所以也不热心推广了。希望来参加的都是有兴趣,也认可“跨文翻译”工作的朋友。有录像,不提供回放。 “跨文翻译”工作坊 第1次工作坊:CAT工具(以SmartCat为例) 讲员:Eddy 时间:北京时间2023年4月3日晚7:30-9:00 报名:非公开工作坊。报名请2023年4月3日午前,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提供以下信息: 姓名 您从事的神学翻译工作 希望讨论的话题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rch 27,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49)|无数deadline四面袭来

(讲道……): 那句话是怎么说的?讲道就像从列车上向窗外望去,一个又一个的主日扑面而来,无法喘息…… 今年讲道次数明显提高了许多。虽然没有四面受困,但精力消耗不小。 (微信聊天的demanding和deadline): 不喜欢微信聊天的demanding。不喜欢长长的语音留言。那些以为语音留言更加安全的、以为自己事工极为重要、值得保护(或者,他们受过基本的安全训练)的机构同工们,whisper了解一下?chatGPT了解一下?MidJourney了解一下?在AI服务串联之下,语音留言和文字留言的差别就是一个自动过滤器,几乎是透明的。但语音留言比起阅读的效率是大大降低了。至少,留下文字的时候,一个人会字斟句酌,不大会像语音一样啰嗦随意,停顿重复…… (项目试译、客户沟通和签约的deadline): 为一个译者寻找工作。算是winwin的好事。这孩子年纪轻轻,没有商业经验,在微信上问了一些价值不大、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弟兄,你是如何做到一小时翻译2000字的?”这个问题就像是问一个传道人,你是如何做到年仅25岁,却有30年服事经验的;或者问加尔文同学,你是如何在28岁写成传世杰作《要义》的——为啥我写不出来?! 后来实在有些困扰,因为事情太多,压力源剧增,就对他说,“请叫我Eddy,不要叫‘弟兄’。”——一般而言,在网络上看到我的文章之后联系我,大多用“Eddy”,或者就“Eddy老师”,“Eddy牧师”。至少,他们读过“词汇量的匮乏”,知道我不太认同某些教会里的套话。 (预约领事馆的deadline): 两次打电话给爸爸都没有接(他把音量调到最小了)。给爸爸安装了一个监控。听见他在客厅里看电视,似乎是法治节目。 要去给David换护照,临行前给爸爸打电话说,下周不在家。从监控上看你。他说,没事,去吧,一切都好。 (上课,提前的deadline): 赵老师说,4月不能来上课了。于是学校说,你能把5月的课提前吗? 世界卫生组织关心你!WHO cares you! 我把上课时间推迟了一周。在一个下午,Emma带着David和Lisa去看牙医,我做了一个教学大纲。然后就是提前预备讲课大纲的问题(不要担心,已经做完5千字,还有15K就完成了)。 B3104 新约概论(2) 授课教师:Eddy博士 ([email protected]) 授课时间:…… 1.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 1. 了解新约书信和启示录的基本概论议题(introduction issues):作者,收信人,写作场合,写作目的,写作时间等; 2. 了解有关的批判性议题(例如,某些保罗书信的作者是否是保罗),并能从福音派的立场予以简单回应; 3. 结合书信的背景知识和导论性信息,了解每一封新约书信的大体结构、主要神学议题与作者关注的焦点。 4. 帮助学生将早期教会历史(使徒行传)与圣经教导初步整合在一起。 2. 教材: 1. D. A. Carson, D. J. Moo. *Introducing the New Testament: A Short Guide to Its History and Message.*Zondervan Academic, 2010. ISBN13: ‎ 9780310291497 (或中文版,《21世纪新约导论》,翻译:伊妙珍,纪容神,天道出版社,2007年。ISBN:9789622087095) 2. Eddy,《新约导论讲义》。未出版讲义。由教师提供。 3. 参考书: **1. 哥伦比亚国际大学。《**新约导论2:使徒行传到启示录》。中心学坊,2022年。微读书城,https://wdbook.com/dp/46470504001537 2. Bruce W. Longenecker; Todd Still....

March 23,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46)|人工智能时代的信仰焦虑

重新回看了一下“【視頻】信仰與學術講座:一位基督徒談人工智能”,图像效果比现场听的时候好了太多。(注:顺便提醒一下,这个网站目前ssl认证似乎过期,只能使用http协议访问,https在我的网络环境中无法打开)。 现场听的时候,我完全看不清图像,一边在备课,许多信息都遗漏了,事后发表了一些不太公平的评论,需要收回。当时我觉得讲员没有很清晰地讨论“智能”,“人工智能”,“情感”,“智慧”,“意识”(也包括后来一位听众回应时提到的“灵魂”)等关键概念,所讲的内容有些不着边际。重听的时候发现,其实这些概念在讲座中都有。所以我仔细反思了一下自己在听的时候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观点。看起来是因为两个缘故。 第一,在视频的16:00-19:00,讨论Alphago与李世石的对局。讲员似乎并不清楚对于这件事的公开报道。他提到“三盘棋,李世石赢了第2盘”,显然和公开报道的信息不符。他提到“这位代替alphago落子的弟兄是台湾的潘弟兄”,这似乎也不对。视频中出现的是Aja Huang(黄仕杰)。但我后来发现自己下意识感觉不太对的地方是,讲员说这位潘弟兄在和李世石对弈的时候,在第二局质疑自己设计的alphago程序,**有三步棋没有按照AlphaGo的指令落子,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修改了落点,**并且因此输掉了第二盘。于是引申出一个主要的教训—— 时间线(00:17:50-00:18:37): “Alphago能下过李世石,但人类棋手按照自己的想法改了三步,后面就完全输了。这个担忧是什么呢?这个担忧就是程序设计者的辨别分析干不过自己设计出来的程序指令,你无法修改它,你也自己不可能再修改它。你要听命于它,即便从前是你给它程序,你现在要听命于它。你没办法挣扎出来,你是设计者,但你不再拥有主权……” 我觉得这里可能有事实上的误会。李世石和alphago下了5盘棋,因为“神之一挖”,赢了第4盘。所以不是三盘里面赢了第二盘。代替alphago下棋的是黄仕杰,他从未说过自己擅自修改alphago指令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太可能。alphago和李世石的比赛,赢棋奖金高达100万美元,而且网络直播,后台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无数双眼睛盯着棋盘,事后也有详细的日志分析,检讨alphago在李世石那步“挖”走出之后的详细计算过程,知道alphago在79手犯错之后,到87手才发现自己的错误,而研究团队最后并没有找出alphago犯错的原因。综合看起来,不太可能由落棋的工作人员临场修改3步之多而输掉这局。没有任何公开报道可以找到这种说法,不知道是否讲员在听这个轶事过程中是否有误会。如果真有其事,将是一个巨大的新闻事件…… 另一方面,事后检讨认为,在李世石的“神之一挖”下出之后,若alphago应对正确,还是可以保持局面优势。但那时的程序出现了计算上的错觉,于是应错了地方。这也是表明,人类实际上仍然可以分析和调试alphago,并非“不再拥有主权”。 这事就说到这里吧。最近访问了一位从事古典教育的弟兄,聊得很愉快,也多少了解他的服事和状态。看起来古典教育也有自己的生源,在多样教育生态中独特的生态位,以及各种真实的经验和苦乐。 关于数学,我询问了一下这个学校的做法。回答是,目前主要采用《几何原本》等训练思维和推理的材料,毕业生一般在升大学时不太会考虑理工科出路。 这当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是我觉得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基督教古典教育相对合理的抉择。我是真心支持我们中间有这样一条可行的路径得以保留。 回到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也顺便展开几句(中间的一段讨论“古典教育”并非毫无关联)。 第二,(接第一节讨论alphago的第一点反思),在我看来,讨论人工智能与信仰的关系,或者讨论(广义的)教会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都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在这些讨论中,对“智能”,“情感”,“意识”,“灵魂”等概念的定义和经验把握,以及“大脑工作机理”和“思维计算模型”等,可能是讨论“人工智能”,“机器情感”,“硅基意识发生”,“硅基生命与死亡”等跨学科宗教范畴的基础。 我自己做过几年的人工智能研究,博士论文研究信度网的学习、推理和分类。GPT采用的最大似然函数算法 (3.1),与我从前的研究领域多少有些接近,大体上能看懂原理。大体而言,chatGPT背后的通用预训练模型(GPT)就是一个概率学习和推理模型,或者说是一个信度网参数学习算法,加上海量的有监督文本数据学习,以及参数的实时贝叶斯更新。 在通用模型上,概率推理模型应该比黑箱的神经元网络模型更容易理解,而且可以给出推理的步骤和证据解释。但是概率模型在求解上的难度极大(节点和概率参数空间的指数复杂程度——NP难嘛,你懂的),所以最好是数据量大,但训练参数不要太多。一旦训练好了,答案的输出应该还是很快(也就是说,仅有多项式复杂度)。 好了,这也算是倒逼着我这个一直想做“吉祥物”的过气人工智能专家耐着性子阅读GPT的文献。从模型上看,概率模型从本质上无法等价于大脑的“复杂神经元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讲,chatGPT至少在神学范畴内还不是一个对智能的迫切挑战。它只是基于海量(超过大脑存储和检索能力)数据,具备高度算力的概率推理模型,而且参数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对于chatGPT的算法分析,似乎等价于神学上对某个世界观的“怯魅”。而前几年热门的“元宇宙教会”,似乎也随着Meta的大规模裁员而渐渐没有新闻。我感兴趣的话题在于,目前接触的基督教古典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古典三艺或四艺精通的文科学者,但似乎无法培养出懂得计算数学、计算机科学、脑科学、哲学和神学兼顾的思考者。换句话说,在一个不了解具体学科的时代,哲学(或者神学)是否能够站在高处,对某个具体学科指手划脚,仿佛有一位老人在网络的边缘画了一个圈……啊春天的故事!春天的事故!! 即使是一位海外受训的神学博士,也可能在面对alphago或者chatGPT这样的冲击时,在事实辨识、见识和学识上显出薄弱——这是为了和“三艺”对应而生造的“三识”;如果要对应“四艺”,也许可以加上“常识”,但“七艺”就太多了,谁能帮助我问问chatGPT吧。我的IP不美国,暂时访问不了chatGPT。当然,在海外的理工科基督徒朋友们,比如家地,应该有更便利的视角和技术手段,可以更深刻地反思这个话题——家地加油!(不是家地沟油!)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16, 2023 · 1 min · eddy

低端护教学(23)|翻车现场(三周年纪念版)

​按:这是微信发不出去的版本。原样存档。 为了安全起见,人物和事件模糊处理。您就设想这是某位知识分子(例如苏格兰拉底)在某个群体(不雅之典大议会)中声辩和回应不同声音的时间线。 下面将会出现的人物说明: 慕容:一位著名的作家,曾经定居成都。与W是好友。 P(女):成都某会的积极粉丝。 T牧师:如雷贯耳的。 Z:某自媒体。 WP(女):积极行公义的。 LSS(女):早年润去了加拿大的。 WD:13年前去了美国的。 L:W的同工,好友。 …… 如果您对具体人物感兴趣,可以阅读原文的时间线: 低端护教学的小型翻车现场 3年前的日常,不过是记录自己每日所思所想而已。既然身体并无自由,思想仍然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今天所见,是一幅小型的翻车现场。 事情是这样的。几天前(注:2020年1月)在吉隆坡举行了一个盛大集会,请来了T牧师、T模态.凯勒、D.A.卡森等名牧/名教授。 在某个Panel的环节,T牧师说到一事,随口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到,“W是中国最伟大的圣徒之一,他最近的遭遇可能是中国冠状病毒爆发的原因。” 存档视频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LigqA8SPyk。关键时间:00:3:0000:3:20。不过还是推荐看完为好。 从视频转播看,现场气氛轻松,大家都没有当真,而是会心一笑。我有好几个朋友在现场。究竟是否如此,日后可以请教。 【下面的对话均隐其名】…… 有一位热心基督徒(下称为P),在推特上发布了这段视频的45秒片段,并注上了这样一段话: 在2020吉隆坡FC大会上,T牧师说W是中国最伟大的圣徒之一,他最近的遭遇可能是中国冠状病毒爆发的原因 过了不久,著名的知识分子慕容对此评论道: 这不是胡说嘛,许多基督徒也感染了怎么说?为何发生W身上的不幸,上帝却让中国的普通人和基督徒去死。还能更靠谱点吗?另外,这些主张天谴论的人有沒有想过,这种说法对那些染病的人有多么不公平,多么冷血? 接下来,另一位著名的基督徒自媒体网红X跟帖回应MR说,按照罗马书3章,这种说法并不冷血: 基督徒也感染也死亡,但即使感染染病死亡离世,也在为主做见证啊。没有什么冷血,因为我们都犯了罪,罪的工价都是死,面对天灾,没有无辜者;面对人祸,都是亏欠者。 于是,慕容回应道: 天谴这词,最好只说自己。『武汉人被天谴了』这种话,最好能先摸着良心問問那些还在病痛中掙扎哭号的病人是否同意。在这种時候说这种话,不仅不能證明基督徒的善意,还显得极为冷血。新教教徒动不动就拿索多玛式的惩罚来恐吓民众,自己不觉得有問題吗? 翻车现场从此开始。 基督徒WP说自己相信T牧师的玩笑和X网红的天谴论,并引用了“出埃及记”为证。同时,要求“世界”为了某个人而努力争取(这个语气很像某些逼迫叙事下的教会请求),最好是集体祷告: 我相信这一点。所以我最近都没有为武汉祷告,而是总在想,出埃及记中,法老心刚硬,神降十灾,以色列人要为埃及人祷告吗?不。摩西只是一次次地传讲神的话给法老,让我的百姓离开。 所以我觉得基督教世界应该责成……释放……。然后祷告神收起这个惩罚,大大地启示出这个神迹 后面是一众基督徒各执一词,或引用圣经,或自说自话。于是MR另开一条推特: 一群中国家教徒,认为这场瘟疫是他們的神搞出來的,为了惩罚W遭遇的不公不义。这种话语或許是出于某种正直或善良的愿望,但给人的感覺却很冷血和残忍,想想那些在死亡线上掙扎的病人吧,他們大多数都跟W案毫无关系,这位神究竟怎么想的,才会让他们为W顶罪? 一位名叫Word and Light (这个名字翻译过来,应该叫“道光”)的基督徒立即回应MR。他的回应我特别喜欢,我觉得应该是每个基督徒的护教利器——开书单: 你是一个读书人,建议你先把圣经旧新约读一遍,再读一点关于奥古斯丁,阿奎那,柏拉图,康德等人的思想介绍,再发表你对神,上帝,教会和教徒的高论。花不了多少时间。学习不会丢人,以自己的浅薄来煽情很丢人。 接下来@DuguLingding插入一句语录: “The problem with the world is that the intelligent people are full of doubts, while the stupid ones are full of confidence.” — Charles Bukowski (译文:世界的问题在于,智者满腹疑虑,愚人倒充满自信。) 以下是P的回应,也是经典护教手法,但是更加显出学识——开列保守主义书单: 首先你的表述断章取义了,也并非只有中国家庭教会基督徒才这么认为,欧美基督徒也会这么认为。你理解不了正常,我相信你也理解不了《独立宣言》《联邦党人文集》甚至美元上关于上帝的话,更理解不了《圣经》对西方和人类的意义。我知道冉师没少跪下来为你祷告,希望你低下无神论的头颅去认识上帝。 ……跳过数条(包括LSS等)之后,unspeakable @jiazhong55说(又是经典护教手法——引用来历不明的见证。这个故事可以追溯到使徒行传里面狱卒一家):...

February 11,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45)|信息压力和预表式荐书

我常常用马太14章来教导失丧与“哀伤”处理。在表哥去世之后,耶稣得到信息后的第一反应是“就上船从那里独自退到野地里去”。实在羡慕那时尚有野地可以独自退去,有船可以一人摇走。但众人不肯片刻怜悯这位行奇迹医治者,于是数千人从加利利海的村庄涌出,将旷野变成了集市,将芦苇踏成了草坪。 和合本作“耶稣出来”的一句,ESV是“When he went ashore”,后面就是重复第9章的36节我们每个人蒙召做福音的执事之发端:“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于是耶稣开设了临时诊所,治好了许多病人。他们没有吃的,而这诊所的位置又太偏,不在计划之内,所以耶稣又想办法喂饱了众人。 他打发门徒上船,打发众人散去,已经到了午夜时分吧。“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但海风猛烈地吹来,山上的耶稣心中仍有牵挂。“夜里四更天”,他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 自从家母去世,这几日心绪颇为沉重,大约是需要一点时间安静祷告和哀伤。周日讲道之前,Emma和我商量周日下午去看老父亲,我一口就拒绝了,觉得已经没有了力量。Emma坚持说,你去吧,下周还要出门,也许没有机会。于是我们就去了,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预付了1小时的停车费给路边收费的女士,后来多耗了许久,离开时那女士向我们摇手。我笑着说,上次来停了30分钟,我给了你5小时的钱…… 回来之后几天,心情仍然沉重。但事情直如加利利海夜里四更天的波浪不停涌来,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下周要去外地讲授一门“保罗书信”的课,这周本来是要安排备课。预先已经选定的“透视保罗”(Thinking Through Paul)作为教材线索,而且书已经在几个月之前翻译完成,交付出版社。但在备课的时候,意外发现我没有亲自校对的前面几章翻译质量无法达到“跨文翻译”出稿的质量标准(ISO-17100, ISO-18587),于是既无法在本周内编辑补救,也无法如期备课。繁闷之余,给出版社发了一封道歉信,要求暂时压稿,等待我的修订。不过排期的其他项目全部乱套,大概下周结束课程之后还要写几封邮件给合作的机构解释其他项目顺延的事故。 于是在祷告和情绪失控轮换上场期间,开始使用B计划来备课,使用我的老师Dr. Don Howell的学习指南。Dr. Howell曾经在日本宣教多年,后来读了神学博士,留在CIU做新约教授。(我在他门下读博士,没有毕业他就退休了,而我也不再继续交学费。)有了B计划,心中就不太分散,不过仍然要花时间预备和翻译。 各种信息也不断涌来。有教会里弟兄姊妹的家事需要面谈或电话;有Thomas来信说到一个教会分裂之处置;有朋友分享一个传道人的孩子没了学费的难事;有和小鹏博士聊到“我曾经编辑了一本书,但我不知道在哪里卖……不好意思,我现在不太赞成那本书的立场……”,于是相视而笑说“文革结束后的梁效大抵如是”;有朋友拉我进一个群里,看到一些年轻人在讨论“参孙是耶稣的反预表,法老是敌基督的预备……”,于是顺手查了一下Tremper Longman手撕威敏的旧事(如果可以上facebook,找到Longman博士的FB,filter到2014年9月的posts,跟踪时间线),顺便推荐泥土人翻译和写作的文章:愈渐开放的福音派?,以及“梅钦的勇士儿女(Machen’s Warrior Children)”——是的,当压力太大,事情太多,每个人都会摆烂放水躺平摸鱼的…… 这些信息堆积起来,究竟还是无法放松,也没有时间哀恸。而土耳其-叙利亚大地震的新闻已经铺天盖地而来,尽管微信朋友圈刷屏的不过ChatGPT。早晨一个朋友问是否有从教会渠道援助土耳其的管道,于是咨询了一下土耳其的朋友们,应该可以直接通过Crossover Global的Turkish Initiative奉献(点击链接,在下拉列表中选择Turkish Initiative/#2688)即可。我有许多朋友在土耳其工作中。来自巴西的卡洛斯说, Hello Team, I am at the Adana Airport helping receive the rescue teams from English and Spanish speaking countries. I am helping them understand the plans and orders they receive from their respective countries and from the Turkish authorities. 而这些救援队伍就在机场打地铺。 大概无法据以采取行动的信息是最让人烦恼的。几天前的释经讲道工作坊之后,两个朋友和我聊了一下蒙召读神学的选择问题。不知如何,话题转向在家教育——我的想法很简单,三个孩子都定下来在家教育,路径固定了就不再纠结,无论是公立、私校、教会学校还是别的方案,我都不再去比较打听。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要在信息收集上花费太多代价,以至于最后的决策受益小于信息代价”——不管是帕垒托还是纳什,都是需要均衡的。而大数据的涌来和沟通手段的更新,似乎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信噪比,增加了决策的情绪代价。 有些信息,若是不知道或许会更好。而在哀恸的时期,我明显发现自己失去了一部分怜悯、忍耐和爱的能力。我心里会烦闷,会对孩子们发火,会盲目冲动地决策(幸好有Emma在,她会帮助我check),会没有恩慈的判断人。也许在这时候我不太适合写评论,等下周过去再说吧。也不太适合回忆,我想把最好的回忆和记录留在更安闲的时间,甚至等到安息年的休息也不算太迟。记忆之门一旦开启,或许泪水的洪流就止不住。 “橡树”的同工发来邮件,《威斯敏斯特准则神学》在恩道上线了。这本书是我翻译过第二难的书籍,因为里面大量引用16-17世纪的英语材料,查询资料颇费时间。其他故事就不说了,比如合作的译者是浸信会背景的神学院毕业(预表他会中途甩锅?),或者我还等着这书出版,把拖了两年的翻译尾款结清…… 不过,书真是好书,而且很重要。虽然是历史神学,但读起来有趣,不会发闷。按照我一贯的原则,我相信中文读者读到道生和我翻译的中文版,对于此书历史文献的理解程度不会弱于那些读到古英语后一知半解连蒙带猜的英文读者。 推荐对于“改革宗”有兴趣的读者(预表改革宗的读者),或者没有兴趣的读者(反预表改革宗的读者)或者打算批评的读者(预表敌改革宗的读者)或者希望“橡树”和“恩道”继续出好书的读者(预表跨文翻译),以及whatsoever,买吧,现在6折,几百页的大书哟!——也许我会用这书来开课玩梗的。 封面我是真的不喜欢(预表了清教徒的审美品味):...

February 9,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43)|修饰词、属灵套话与福音理解

我一度打算研究“和合本翻译对汉语处境下福音理解之相互影响”这个课题。在翻译的时候,我收集了一些例子,比如 “十诫中的‘孝敬’父母与路加福音 14:26”的比较研究, “马可福音 10:30-31中的‘或是’与‘就是’”, “罗马书 12:1-2为何成为中国基督徒最喜爱经节——‘不要效法’与‘心意更新而变化’” “希腊文中的五种(或四种)条件从句在和合本中的翻译与辨析” (早晨读了一点《小王子》,语言有点圣-埃克苏佩里。我调整一下……)后来,我渐渐为了生计和事工忙了起来,研究的想法就放下了。我在工作坊里常常分享这些研究课题,希望有人可以拿去做(博士)论文,因为我大概日后不会再做狭义的学术。如果能在致谢中提到“有些思路来自某某部落格的某篇”,就更好一点。 说到形容词,昨天看到一个讨论,“为何信徒不愿或不能为主付出代价?”结论里有一句常见的激励,因为“我们实际上没有深刻经历基督的救赎”。好吧,我承认“深刻”在这里不是形容词,也许更宽地讨论“修饰词”比较合适。 论到形容词,英语里有13种: 比较级(Comparative):我的信心比你的大。 最高级(Superlative):属灵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读经祷告传福音绝不缺席礼拜坚持十分之一或者更多。 谓词判断(Predicate):这人的生命看起来还不错。 复合形容词(Compound;汉语似乎没有对应的形式):我们教会里生命正在不断成长的(life-growing)弟兄姊妹很多。 所有格形容词(Possessive):我们教会里生命正在不断成长的弟兄姊妹很多。 指示形容词(Demonstrative):这个教会很不错,这位牧师是云上名牧。 专有形容词(Proper):这位名牧是改革宗背景,全栈式改浸。 分词性形容词(Participle):我们正在推广一对一圣辅(Bilical Counseling)课。 限定性形容词(Limit):我们教会只有部分成员达到了圣洁无罪的程度。 描述性(Descriptive):在网络上,我遇到过许多有趣(bing)的基督徒。 疑问性(Interrogative):你最喜欢的宗派是什么颜色? 分配性形容词(Distributive):每个教会都有圣灵的同在。他们在各城里的各个教会按立长老,为他们禁食祷告,就交托给所信托的主。 属性(Attributive):他念得一手流利的主祷文,一句话之后总是微笑着说“感谢主”,“阿不阿门?”。 关于“深刻经历主”,作为愿意付上代价的条件,我是没有任何意见的。我考虑的只是实践问题: 如果一个人还没有深刻,他是需要自己努力变得“深刻地经历基督的救赎”,还是承认这是一件超出有限人类能力的事。或者,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基督的救赎,在这个经历之中,他是拼命去经历,还是在街头接了一张福音单张——这是他可以控制的事情吗? 昨天因为悲伤,阅读了几篇讨论悲伤的文章。这是我处理情绪的第一步,将情绪上升为理性分析,试着抽离灵魂,远远地观看这个悲伤的自己。 为了让自己的理性更饱满,我上网下了一盘围棋,很快就认输了。为了让自己的理性更系统神学化,我就想,也许“深刻地经历主(的救赎恩典)”不是一件自己可以深刻下去的事情吧。如果我能自己凭着意志深刻下去,我就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我可以选择深刻或不那么深刻,控制自己愿意付上的代价。 为了设想一个人可以如何主动发起一种“深刻经历主”的行动(更加实践神学化的理性),我想着想着就睡着了。这似乎是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许是一种循环论证或因果颠倒:愿意为主付上代价的人,可以深刻的经历主;而更加深刻地经历主,可能让付上的代价显得不那么严重…… 也许我们(这些在教会里作传道人的)并不能轻易对一个人说,“你的生命不太成长,因为你最近没有深刻经历主。”在实践层面上,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提醒一个人去更深经历一个超越的对象,就像我陷入在现在的悲伤之中,不知道如何自拔。 我怀疑有所谓笃定的“修炼”方法,无论是玫瑰还是心祷,对于我建立某种“更为深刻”的关系有明确、直接而显著(这些概念都在统计学意义上讨论)的作用。但我知道有人可以用我所不知道的奥秘方式来达成深刻,比如有位著名基督徒的名字就叫“箫深刻”,与那个讨论18年挖个洞(不是高尔夫的18洞72标准杆)自我救赎的电影同名。 我有时会想,因果链式的陈述“你不愿为主付上,因为你没有深刻经历主的救赎恩典”,大概是要想激励行动的。大体而言,我的理解更接近“如果你愿为主付上,你将更深地经历主”,或者马太所说的应许,“你们去……,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这里是时间意义上的end of time,而非地理意义上的far end of the world)。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anuary 26, 2023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37)|新译者的基本修养

昨天为了一个事工演示SmartCat,发现我在这个平台上合作的译者已经有48位,还不论其他共事的朋友们。 从事神学翻译这些年,一直想着帮助新的译者提高。但精力和水平都不济,最近已经不太能花费时间来修改译稿,一一讨论。而限于项目的期限,往往会等到一本书全部译完,我才会集中看稿。许多时候,发现译稿质量不能满足“跨文翻译”出品的要求,只能推翻重译。这样反复数次,逐渐没有什么余力再和新的译者合作。 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来修改订正“属灵生命学习”的译稿,刚刚做完,把试读版及时发出去了。Mirro是我从前不太了解的译者,从她的译稿看来,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不少,稍后我会讨论。关于翻译技术的讨论,和我愿意帮助她度过目前的困难,是两件分开的事。即使她没有参与翻译事工,我也乐于为她一家目前的处境出一点力。 但从翻译的角度看,她的译稿远远没有达到我希望的质量。看起来,她的中文比较好,英文语法的细节还需要大为加强,而对于中英文神学术语的熟悉程度也需要提高才行。好在她人在美国,只要多多参加一点有关的活动和学习,英文的理解和英语神学词汇的掌握,都能提高吧。 另外,我大概有些匆忙,给她的原稿里面也有许多问题,可能让她有些困惑。 我对她翻译的“属灵生命学习”后面一部分的内容做出了重大修改,看起来8月5日之前完成“彼得前书注释”的计划泡汤了,推迟到9月初去。但“跨文翻译”的牌子还是需要保住。 在修改Mirro翻译的过程中,我本来为了赶工,只是修改译稿而已。后来想想,还是需要略微整理各种错误和不精确的翻译,给她一点反馈。无论今后是否还有机会合作,这算是一个对新译者的帮助吧。 没有时间详细讨论总结。简单而言,新译者往往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我在许多译者身上反复看见。 被动语态。 名词从句/后置定语从句。 忽视上下文。 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理解。也包括不定式。 介词短语错得很多。 词汇问题。比如著名的means。 as引导的短语处理不对。 对神学和圣经引文不敏感。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漏译。 因此,这些经文并不是说罪拉动了我们的”死亡”。 误译。To …的理解不对。 修改:因此,这些经文并不是说我们对于罪的牵引“死了”(毫无反应)。 相反,他们告诉我们一个最仁慈的供应,不能被轻视。 误译。代词理解。 修改:相反,它们告诉我们一个最不能轻视的、最有恩慈的供应。 让我们再看第2节:”关于曾经谴责我们的罪(罪),我们是透过我们的代赎者被处决(死)的。 误译。Expand on. 修改: 让我们仔细分析,将这句话意译为这样:“论到曾经的定罪,我们已经藉着替代者承受了刑罚(死了)。 那么,我们怎么能变得如此贵重呢 ! 误译。没有理解对。 修改: 既是这样,我们怎能无视上帝付出如此的代价,再回到从前的境况! 参考第7、10和11节。 误译。不精确。 修改: 请考察7、10和11节所表达的相同观点。 因此,我们必须日复一日在耶稣基督里体验属于我们的东西。 漏译。意思不对了。Claim in 修改: 因此,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支取那在耶稣基督里已经属于我们的一切。 我们不允许自己被邪恶的欲望和念头所扭曲。 双重被动语态需要调整。 修改: 我们不应当再被邪情私欲所扭曲。 上帝希望我们用尽全力。 词义不精确。修改: 上帝希望我们全心全意地属于他。 看看基督在你的位置上代表你,作为你的代赎者做的事,再看他现在希望在你身上做的工,有什么区别? 误译。不是疑问句。这是祈使语句。 修改: 基督作为你的替代者,为你的缘故,代替你被钉十字架,成就了一切;另一方面,他希望你在日常生活中治死己罪。请思考和明白二者的不同。 有没有罪能控制你的意志? 误译。不精确。Does, can, will 有什么罪控制了你的意志吗? 无论你我是否经历过,恩典都是完全足够的。 漏译。太简单了。 无论这种模式在你我的生命中是否正发挥功用,只要理解和接受这一真理,就完全够了。 检查你在本章的书面陈述。 没有照顾上下文。这里的statements是课前作业。 检查你预习本章后的作业。 这里说道,上帝的律法是好的,律法反映出我们无法正确地生活,叫我们为自己的罪恶痛悔难过。 误译。and 圣经说,上帝的律法是好的,但律法揭露了我们无法公义生活的现实,任凭我们成为罪性折磨之下痛苦的牺牲品。 现在,我获得了上帝恩典的帮助! 漏译。Free...

July 29, 2022 · 2 min · eddy

神学的位格化

题目很大,很有标题党的气势汹汹。 近来旁听到一句话(按:我不大喜欢旁听,最好的做法应当是掩耳到零),大致是讨论某宇宙正确神学里几乎遇不到几个正常人的事情,于是某一贯正确地扔出一句话: “错不在于XYZ神学本身,而且跟人的个性(罪性)有关。”(请将XYZ代入任意教会或宗派……) 这句话自然有些语病,错不在XYZ,然后用“而且”是什么意思呢?想来错不在这句话本身,而且跟语法也有关系。 (以下大抵模仿鲁迅体)神学大抵不是神,也不是圣经,无需捍卫其偶像意义上的正确性,或者其真理体质。 另一方面,神学总是出自于具体的人(哪怕已经是个死人),由具体的人所支持,一旦脱离人而谈论“神学本身”有没有错,大抵是已经将神学“位格化”了,也就意味着,我们打算捍卫一个抽象意义上的偶像。 实际上,XYZ神学似乎只是吸引某一类特质的基督徒,其余那些偶然落入其中的人大抵都很痛苦。 没有人可以谈论抽象的神学,每个人都在谈论各自的具体神学经验。但从经验意义上讲,许多人的教会经验为单一教会/宗派,宗教经验为单一律法主义,或者年轻而学历高级但宗教经验单纯…… 于是,我们被迫在抽象意义上捍卫自己有限的宗教经验,将观察到的不正常理解为“具体人的个性”与“正确的神学”之冲突,将那些不合我们理想神学表述的表现和经验理解为“outliers”。 但神学——任何神学,任何未曾位格化的神学——都不会有错。它们一贯正确,毫无怜悯地看着每一个挣扎着把自己塞进神学里的人…… 教会杂志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东正教与福音派能相融吗?不能 ——福音派的视角”。 我事先已经知道答案是“不能”,甚至是“不可能”,所以没有通读这篇以何顿为主角的文章。但这篇文章的导言很有趣,值得全文引用: **编者按:**近日有国内学者在引荐和推介东正教的信仰及其遗产,并引起教会中一些年轻知识分子的兴趣和关注。就此需要分辨的一个问题是:东正教的信仰与福音派的信仰是否能相融?本刊从一本就此话题进行讨论的书籍中选编了此文。除了霍顿的文章,其中也收录了三位东正教神父及神学家的回应(其中一位是由福音派改宗为东正教),以及一位浸信会神学家的回应,最后由霍顿对他们的回应进行回应。在此一并登载,以帮助读者基于宗教改革传统对这一话题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anuary 9, 2022 · 1 min · eddy

联系与档期(预订论)

今年有一些空档。 两天前,终于放晴。孩子们在海滩上玩,我得了空可以在沙地上散步祷告。 仔细想了一下今年的时间安排,大概有个模糊的印象。今年应该有8个周末左右的空档,可以去别处访问——美其名曰“交换讲台”。需要预约的可以联系了。时间基本上是每月的第3个周日。 另外,考虑每月的第三个周六开放,希望有志同道合的年轻传道人一起聊聊。(参见:事工哲学(89)|Mentor) 仅限方圆50公里之内。其他活动,参见“水哥”的活动指南。 (以后采用color code显示经文,出处自行搜索了。经文的RGB=#ddeeff;其他引用的RGB=#ddeedd)又知道所赐给我的恩典……叫我们往外邦人那里去,他们往受割礼的人那里去。只是愿意我们纪念穷人;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 我和“水哥”有分工,一般不一起活动。这样可以扩大接触面,产生更多的联系。 重庆太大,无论再小的事情,出门就要消耗至少半天。作为内向型人格,我不太享受社交,每次出门之后,其他工作的效率都会降低,而且需要借助智力活动(围棋/桥牌)或者睡觉来休整。不过舒适区总是用来打破的。从今天开始,似乎又进入工作状态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anuary 4, 2022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