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哲学(40)|辅导的节制

去一个朋友家吃饭。初次见面,主人家都劝着多吃一点,于是笑答,“于今之事,食物大致无忧,而且一不小心就多点了菜,或者吃得太多。我锻炼节制的首要,就是节制食物……” 前日讨论了关于“讲道的节制”,今天正好小梅问起辅导的事情,顺便也讨论一下辅导的节制。 我的教牧辅导策略(和所谓5种进路无关,不涉及圣经辅导和心理学之争议)是所谓“短期战略辅导”,大体上采用David Benner的模型: 简单咨询,次数限定在6-7次; 整全辅导,涉及行为、想法和信仰; 结构化辅导:每次见面都有预先设定的目标; 家庭作业驱动:接受辅导者需要完成作业; 以教会为辅导的场所; 辅导的焦点在属灵问题上; 只针对基督徒。 这是一种简单的教牧咨询模式,也是一种颇为节制的模式。战略咨询的目的不是完全解决受辅导者的问题,而是一开始就放在“经过几次简单的辅导,有效地改善受辅导者的状态”上面。太严重的问题,在提供基本的教牧辅导之外,应当立刻转介到专业辅导师或精神科医生处接受治疗。 简单讨论一下我在教牧辅导上保持节制的理由。 第一,牧师的职责是以“祷告传道为事”。其他的事情,均不及这两件事重要。有着属灵权柄和祷告恩赐的传道人,若不知道节制,很容易就为自己揽下一大堆“陪伴”、“辅导”、“解决问题的属灵依赖”等额外的工作,对于好好地祷告和传道而言,不一定有促进作用。 第二,一旦构成辅导/被辅导关系,牧师就不宜再和接受辅导者保持其他的角色关系(比如朋友、同工……)。我大概还想多留些朋友,不想将所有的人都变成我的辅导对象(那样的生活太过于无趣)。 第三,为了自己的属灵健康和家庭关系健康。专业的辅导是需要督导员的(用来监督辅导者,纾解辅导者的负面情绪,就复杂案例提供参考意见)。辅导的问题往往复杂,而且多半是负面情绪的投射。没有督导的情况下,承担辅导工作对自己的属灵健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或者让辅导员自己变得焦虑抑郁。这种问题,点到为止,年轻的传道人大抵是不信的。 第四,战略性辅导可以有效避免法律风险(教牧辅导、有限次数,有限目标,属灵问题为主……)。缺少经验、缺少资质的辅导,有可能引出法律问题。特别是中国的家庭教会地位模糊,在辅导的法律风险上,几乎没有任何承受能力。我是建议教会不要深度介入辅导实作,要做也要将辅导和教会分开(关于耦合性和纠缠性问题,以后再说),并且按照国家的要求培养有执业证书的辅导师(可以学习基督教辅导的技术,利用圣经的世界观),以规避法律风险。 第五,教会不为平信徒开展“圣经辅导”背书。圣经都没有掌握好的基督徒,神学和释经学都没有搭好框架的平信徒,依葫芦画瓢地做一点“圣经辅导”,从教会的角度看,即使不说放纵,也不好归为节制。更不要说“提问和倾听技巧(questioning/listening)”,“属灵判断(assessment)”,“属灵争战(spiritual warfare)”等各种复杂问题,以及辅导咨询所需要的专业技巧和沟通技巧。这个领域大概很少有速成型的选手…… 第六,我有一点点辅导恩赐,但基本上只有实习期间做过几次战略辅导(有督导),独立牧会以后几乎只做婚前辅导。我更关注如何保护自己的属灵/心理健康。 第七,承诺太多次数(比如一年的辅导)或无限期的辅导/陪伴,是一种业余的做法。这样下去,传道人承担不了几个辅导案例就会崩盘的。 第八,不要混淆了辅导和生活。离开教会,离开计划的辅导时间之后,就不要再讨论和思想案例了。如果传道人做不到这一点,基本上可以判断是缺乏辅导的恩赐(或者缺乏节制这种圣灵的果子?)。

May 22, 2020 · 1 min · eddy

和合本翻译探讨——箴言29:9 (兼谈最重要的释经原则)

缘起 梦潇写了一篇文章,理由甚为曲折。 话说最近网上出现一个“智慧女人群”,打着圣经辅导的旗号,教导一些不太属灵的手段,并且还有骗钱的迹象。于是《生命季刊》有若干同工发文指出错误。其中一篇文章,几乎完全否认在辅导中运用心理学技术的效果。其结论部分的大概思路是这样的: 心理学一直属于哲学的范畴,直到近代才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认识这一点对教会传道人和盼望在婚姻这方面服事教会的肢体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牵涉到基督徒怎么定位心理学以及它在教会里的角色问题。今天有华人神学院引进心理学不同派别的理论,让神学生学这些将来作为牧养弟兄姐妹婚姻关系的核心信念。教会的平信徒也因为是神学院开的课就照单全收。坦白地说,教会把社会所推崇的心理学引进教会,正是加速教会世俗化的根源之一。” [https://www.facebook.com/CCLiFe.org/posts/1748023601919115]) 罗素等哲学家认为,哲学诉诸于理性,并不诉诸于圣经启示的权威。 歌罗西书2:8-9 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 大前提 1:歌罗西书中的“理学”,就是现代的哲学。 大前提 2:哲学是基于理性而非启示的 小前提 1:心理学曾经是哲学的一种 结论 1:心理学无法使人敬虔爱主,没有永恒的价值 结论 2:“珊妮夫妇的见证让我们看见,他们婚姻关系转变的关键正是把心思意念从那些自救的理论、策略、方法、技巧上转移过来,单单注视基督的心意。让满足基督的心意成为自己的追求,以讨主喜悦取代了自己的在乎,成了他们夫妻婚姻改变的关键和出路。我亲爱的弟兄姐妹,信仰越纯粹越有力量,单单取悦基督就是出路。”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所以也就是最后的结论了。) 信仰越纯粹越有力量,单单取悦基督就是出路 文章举了“珊妮夫妇”的例子,说他们学习了爱的五种语言,心里按钮(trigger)等心理学技巧,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有害夫妻关系:“你发现没有?本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按钮的,现在知道了,立刻就会抓住“我有这个心里按钮”来控诉对方的错,反而变成轻易发怒。最后你发现,操练的结果跟圣经所教导的“不轻易发怒,不求自己的益处” 的真理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信仰越纯粹越有力量,单单取悦基督就是出路。 发展 这篇文章在微信的生命季刊微刊上发表,引起了一些反向。我的同学Mellisa认为,在中国现在迫切需要圣经辅导、圣经辅导方面的专业人才和资源远远不够的情况下,这篇文章有全面抹杀圣经辅导的意义之倾向。 Mellisa是个感性的人,她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自己曾经受益于Mrs. Murray, 资深宣教士,心理辅导和圣经辅导的双料专家。 既然Mellisa出面引起话头,在CIU学习圣经辅导的梦潇也就只好加入话题,从专业学者的角度多说了几句。 梦潇将她的想法写成博客,我就告诉她,“笛卡尔说,我撕故我在。恭喜你和智慧女人群开撕。” 然哦,梦潇还是一个知名基督教公众号“今日佳音”的特约作者,所以今日佳音把这篇好文拿来头条发表了。 我这是和合本翻译探讨吗? 梦潇的文章不短,名字叫(“智慧女人群”遭批判,什么才是符合圣经的圣经辅导?)[http://chuansong.me/n/2386617952825] 建议没有读过的人,先读一下看看她的观点。 作为梦潇带去旷野的小矮人的牧者、朋友和CIU的师兄,她将一个叫做“接管智慧女人群”的微信群里一些对话发给了我,证明她没有开撕“智慧女人群”,倒是被人给撕了。 首先,有一位知名的传道人,在群里转发了这篇文章的链接,从梦潇的文章中拿出了这么一句话来:“而心理学若是可以用来建造弟兄姊妹,也无不可。” 他在 这句话下面画了重点,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转述为“她说心理学也无不可,她是在美国学圣经辅导的九零后,这是她刚刚播发在【今日佳音】的文章” 然后,立马有人接上话题说,“今日佳音,这个立场不对呀!把人带的偏离神的都是要拒绝的啊。” …… 后面的经过就不说了。梦潇后来对我说,“没被智慧女人撕掉,被改革宗撕了。” 去机场接一位朋友,威敏毕业的。于是顺便问起他们学校对圣经辅导的看法。他说,CCEF已经和威敏分手了,大约就是因为一派认为心理学完全无用。 顺便解释一下,CCEF是“基督教咨询与教育基金会”,从1968年成立之初,就和威敏合作培养圣经咨询的专业人才。我上网查了一下威敏的网站,圣经咨询的MA学位还在,但是居然“404”了 (上面有许多链接,请耐心寻找404吧。) 我们谈到这个话题,朋友问我的意见。我说,关于圣经辅导使用一些心理学的技术问题,是一个实践(practice)的问题。如果有人从神学上认为不可用,从实践上认为效果不好,你不用就好了。大可不必将所有圣经辅导一棍子打死。如要了解二者如何结合,仔细看看梦潇的文章就行了。 释经原则 回到我的老本行。如果我们只能有一条释经原则,那么应该是 “Context is King!” 请看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圣经辅导是否可以包含心理学的因素呢?今日的华人教会里,经常是谈心理学色变,好似心理学是洪水猛兽应该完全抵制。殊不知,真正的心理学,是从科学上统计数据的结果。就好比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比较叛逆,这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处于一个寻找自我定位的时期,又同时很容易受到同伴压力。不是说青春期的孩子一定有多糟糕,父母就因此避而远之。但是知道孩子在这个阶段会有叛逆的过程,父母便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一些空间去思考他们的人生,也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定位,他们最重要的身份便是神的孩子。大数据总结得出的心理学理论,虽然不似圣经的原则可以经久不衰,因为时代更新变化,人本身也在变化,但是也是神在每一个时代给人的一般启示。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情绪变化。但是在应用上,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圣经的原则来帮助人。 归根到底,圣经辅导是为了造就人,而心理学若是可以用来建造弟兄姐妹,也无不可。但是也不必大肆鼓吹心理学以及圣经辅导的功用。心理学甚至圣经辅导,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人从心里的改变带出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神自己的工作,而辅导者,只是神所使用的器皿。 一位到处领会的传道人,要用什么样的释经原则,才能将其中一句“而心理学若是可以用来建造姐妹,也无不可”单独拿出来,划重点,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发在群里一句话也不说,去引导一群没有读过上下文的同工们开撕的? 上下文在哪里? 梦潇说,后来有一位匆忙批判她的姊妹,在通读了全文之后给她私下道歉了。但是,这个群第二天早晨却将她踢了出去。 箴言29:9 [和合本] 9 智慧人与愚妄人相争,或怒或笑,总不能使他止息。 我以为我的语文学得不好,于是请教Emma,“或怒或笑”到底说的是智慧人还是愚妄人? Emma说,“愚妄人呀。” 我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这就不是我的语法不好了。 在这句话里,“智慧人”是主语,“与愚妄人”是状语,修饰“相争”的对象,“或怒或笑”是接着主语而来的,自然的理解是“智慧人”在和“愚妄人”相争的时候,或者发怒,或者嘲笑,都不能使愚妄人止息。 大跌眼镜 给出一种英文版,三种比较新的中文译本(当代汉语、新译本等等,自己百度吧)。 [ESV] 9 If a wise man has an argument with a fool,...

June 10, 2018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