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教育(22)|穷人的本科

D.L.Moody在1886年创建Moody Institute,并不是为了所谓高等神学研究。他的目标很简单,训练平信徒传福音。”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hristian workers, including teachers, ministers, missionaries, and musicians who may completely and effectively proclaim the gospel of Jesus Christ.” 这是受到凯锡克运动影响的平信徒运动,一开始就和提供Ph.D和Th.M的各路常青藤神学院不同。CIU建校的理想是成为南方的穆迪,培养向伐木工人传福音的工人。其第三任校长Robertson McQuilkin在那本著名的《成圣:5种观点》中代表凯锡克立场,而这本书也是CIU多年来属灵建造课程的必读书之一。关于CIU和凯锡克运动的联系,可以看那本《双塔擎天》的前面两章。但对于圣经学校运动最好的简介,无疑是欧福德博士为此书撰写的前言。文字不多,可以全文引用,并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在所有黑体的地方,把CIU替换为Moody(强调是我加上的): 前言 《双塔擎天》是位于南卡罗莱纳州哥伦比亚市的哥伦比亚圣经学校(Columbia Bible College, Columbia, South Carolina)50年来在神的良善和信实之下,开展事工的书面见证。作为一位高水平的释经者、宣教推动者和经验丰富的作家,作者亚瑟·马修斯牧师(Rev. Arthur Mathews)在此书中实现了双重目标。他挑选了学校历史上各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特别强调让学校成为如今面貌的得胜信息。 这本书非常及时——不仅是周年纪念,也是关于如何预备基督教事工的介绍性著作。**近年来,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皈依基督,想要知道“我在哪里可以学习圣经?”**与一些好心人和业余顾问不同,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许多广受推荐的神学院什么都学,就是不学圣经!在参加过我的一次释经讲道研讨会之后,一位年轻的牧师(手持一大串学位)曾对我坦白说,“我所受的教育是为了一件不存在的教会所预备的,现在我却加入了一个自己不够格参与的事工。”我的朋友并没有降低学术的意思。相反,他强调了教会领袖与大学教育者在“预备人行各样的善事”上,常常忽略的一点。关键的问题在于,一个人可以完全没有圣经的知识或灵性经验,却能在学术上取得杰出的成果。 因此,即使在其他神学院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之后,圣经学校也能对一个人的成长有所助益。最近的宗教新闻机构发布的统计报告记载,美国和加拿大境内一共有232所圣经学校(Bible Institutes)和学院(Colleges)。其中两所学校,分别有2,700名和1,000名校友正在海外宣教,整个美洲大陆所有新教宣教士中的15%,是由这两所学校训练的。调查报告接着说,如果我们国内的某个主要宗派不再接受圣经学校的毕业生作为宣教士,那么剩下的宣教士数量之少,将会震撼整个基督教世界。 那么,我们有必要询问,圣经学校运动(Bible school movement)有何独特的原则和实践,有别于其他神学院?我相信,《双塔擎天》将会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我认为圣经学校提供了独特的环境和教育,在圣经、灵性和实践上训练按着在基督里的信心而生活的基督徒。 首先,圣经教导信心的生活——“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 10:17)。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 2:15)。在学习圣经的时候,当然有必要掌握希伯来文和希腊文,释经学与讲道学,教义与责任,等等;但学习圣经的主要目的,是“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 3:17)。学生需要把握神的话语,但更重要的是,他要被神的话语所把握。今日的讲台和宣教工场上,最需要是优秀的圣经阐释者,能够在圣灵的命令和授权之下,权威性地宣告和教授神的话语。 巴刻博士在他的小书《神已经说话》中断言,“自宗教改革以降,也许没有任何时代像现代一样,新教基督徒作为一个整体,在当信与当行的事上,是如此的不确定,犹豫不决,混乱不堪。毫无疑问,这个时代严重缺乏基督信仰和行为……讲道模糊不清,头脑混乱,内心烦躁,怀疑耗尽了我们的力量,不确定性让人行动无力……“为何如此?”巴刻如是质问,然后按着自己的观察回答说,“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所处的环境,而是我们自己。事实是,我们让圣灵忧伤,因此神收回了自己的圣灵。我们落在神的审判下。两代人以来,我们的教会一直面临饥荒,听不到耶和华的话语。”对于这片土地上的圣经学院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挑战啊! 其次,信心的生活需要属灵训练——“义人必因信而生”(来 2:4; 罗 1:7; 加 3:11; 来 10:38)。因信而生的源头和力量,在于神的儿子住在我们里面。使徒保罗肯定地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 2:20)。因此,学校需要训练学生理解和把握在主耶稣里的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彼后 1:3)。圣经提醒我们,“……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 1:30);另外,“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基督)里面藏着”(西 2:3)。但要体验“神本性一切的丰盛”(西 2:9),我们必须借着圣灵的大能,建立在基督里的信心,并持续性地让主内住我们生命里,在信心中经验基督(林前 12:3)。在信心学校中的属灵训练,包括每天治死老我,依靠基督,在他的真实和充足中经历不断的奇迹。真正的门徒会说,“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 3:10)。因此,效法基督乃是一切属灵训练的至高目的(罗 8:28-29)。 第三,信心的生活需要经受实际的考验——“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雅 2:26)。这就是圣经学校的独特之处。通过它的形式和课程,圣经学校提供了一种手段,让学生有机会证明自己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心,愿意顺服基督。学生必须日复一日地面对学校里的社会关系、严格的规定和日程,在其中的生活和服侍,行动和反应,在基督徒经验的每个层次上考验着我们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圣经学院既是一个机构,也是制造属神之人的工具。只有这种基督教教育的产品才能算为基督所有,能在撒旦最后的疯狂反扑中坚守真理的阵地。 哥伦比亚圣经学院代表了这种质量的教学、培训和测试。它的校训——“认识神,让神为万国所知”,清楚响亮说明了这一点。随着阅读的展开,读者将会自己明确我所谈论的问题。 最后,我想要感谢作者给了我写这篇前言的机会。我有幸认识已经归主的罗伯特·麦奎金博士,他的属灵异象和宣教意向成就了哥伦比亚圣经学校,本李鹏会议中心和高中,并且作为校长,在将近三十年时间里,忠实而富有成效地指导了这些彼此补充的事工。我也有幸认识前任校长艾伦·弗里斯博士(Dr. G. Allen Fleece),他那圣灵膏抹过的话语服事,曾引领无数人进入到基督完全的生命之中。在他14年的领导下,学院搬迁新址,重建成我们现在所见的美丽实用的校园。...

February 22, 2023 · 1 min · eddy

还债式译书:《赋予生命的领导力》

拖了2年,《赋予生命的领导力》总算翻译完成,拿出了初稿——“翻译会迟到,但总会到来”。这书本来是为了做“领导力工作坊”的教材,用于我的“HHWMMCLGL”工作坊计划,但因为一直没有翻译出来,所以“领导力工作坊”一直没有做出来,而“释经讲道工作坊”(HHW)都已经做到第5期了,MMC去年也做过一期,书也已经在微读书城上了档。岁月无情,华发早生…… 作为以译事谋生的专业译者,往往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只能放在最后,平日里老老实实地做些有收入的项目。后来我就把书稿交给陶陶去翻译了,偶尔还让他暂停,先做别的项目。Anyway,去年年底之前总算是做完。利用春节的时间,我赶紧在项目间歇之间把稿子编辑了一遍,输出了初稿。 没有剩下什么经费(应该是没有筹到足够的经费),我也不好意思开口提要求。但如果有那位朋友愿意帮助再编辑一下中文初稿或者核对一下英文原稿,或者排一下字体和版面,请不吝发邮件给我。如果您曾经资助过此书的翻译费用,请给我邮件,我希望尽快将试读本发送给您。 以下是此书的推荐辞: 推荐 罗伊·金(Roy King)从自己多年的领导力培训以及为教会和各种组织提供的咨询中汲取经验,为领导力提供了宝贵而独特的视角。虽然大多数书籍都以笼统的方式处理这个主题,但金博士发现,组织的生命周期和季节决定了适当的领导风格。无论一个组织处于成长、稳定还是衰落时期,《赋予生命的领导力》都可以采取不同的领导方法提供合乎处境的深刻洞见。 ——杰瑞·兰金(Jerry Rankin) 美南浸信会国际宣教委员会名誉主席 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视角。领导者和有效的领导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具备更好的视角。罗伊·金非常认真地讨论了后面这句话。他对生命周期的讨论也为领导者和领导力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观点。我们需要更多有效的领导者。罗伊·金《赋予生命的领导力》一书,肯定会为那些想要变得更加有效的领导者提供有益的支持。 ——克林顿博士(Dr. J. Robert Clinton),富勒神学院退休领导力教授 我们国家不乏讨论领导力的文章和书籍,但很少有作者从坚固的圣经立场来讨论这个话题。《赋予生命的领导力》是我多年来读过的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书。它将从根本上改变领导者执行领导角色的看法。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交到与我共事的下一代领导者手中。 ——马科·雷克(Mac Lake) 异象构架师,倍增集团 – multiplygroup.org 我的朋友罗伊·金此书是对圣经领导力这个重要主题的明智提炼。这是一本实用、充满圣经智慧、经过时间考验的指南,适合为基督所塑造的、具有国度意识的新一代领袖。 ——保罗·库班(Paul Copan) 棕榈滩大西洋大学(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市)哲学与伦理学“普莱杰家族讲席”教授;与麦奎金合著《圣经伦理学导论:走在智慧的道路上》。 新颖!罗伊所说,全都来自深刻的生活经验。他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上帝掌管着所有的生命,不要因失望、背叛、愤怒、恐惧和担忧而畏缩不前,要让信心、盼望和爱在心里生长。这本书充满了圣经智慧和国度观点。在一个真理变得肤浅的世界中,这本书因其深度、激情和智慧而与众不同。 ——道格·多曼博士(Dr. Doug Dorman) 主席, Your Next Step – www.yournextstep.ws 全球培训网络资深导师 – www.globaltrainingnetwork.org 我坚信,与组织生命周期有关的问题对地方教会的健康有很大影响。罗伊·金在这本书中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工具,帮助我们深入探讨教会不同的生命周期。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赋予生命的领导让我们的教会和组织重新变得充满活力。 ——汉斯·芬泽尔博士(Dr. Hans Finzel) 畅销书《管理者十诫》(The Top Ten Mistakes Leaders Make)的作者 罗伊·金作为此书所针对的新一代领导者之一,他对生活的个人反思让我倍感鼓舞。我觉得自己就坐在他隔壁的桌前,听他分享由他自己与上帝的关系所塑造的原则。在《赐予生命的领导力》中,金博士邀请读者效法耶稣的榜样,进入丰富的、赋予生命的领导力,让自己的行动与圣经的领导力视角一致。如果你愿意得到鼓励,成长为领导者,那就花点时间阅读此书。阅读这本书,藉着金博士提供的各种发人深省的应用问题来检查自己。你所领导的人会感谢你的。 ——艾米丽·霍尔(Emily Hall) 在亚洲服事的跨文化宣教士 如今,基督徒领袖们都在努力赶上最后期限,与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危险想法作斗争,许多人甚至因此完全离开事工。罗伊·金博士这本《赐予生命的领导力》对于许多挣扎中的领袖而言,无疑是充满上帝恩典,带着圣经和实用真理的祝福。金博士考察了上帝对关系和领导力的设计,所提供的洞见不仅有益于基督徒领袖的属灵成长,也有益于他们洞悉上帝对生命的心意,进而在他人面前反映出上帝的心意。我强烈推荐那些希望避免耗尽,愿意更深体会上帝之爱的领袖阅读此书。 ——李·巴特勒牧师(Pator Lee Bulter),新月山浸信会教会,哥伦比亚,南卡 在伊斯特维斯特学院(Eastwest College)工作的这些年里,我们很幸运地邀请到罗伊·金定期访问并教授为期两周的密集课程,重点是《赋予生命的领导力》中涉及的许多主题。这门特殊的课程非常受学生欢迎,因为它提供了实用而富有真实挑战的材料,通过罗伊的生活以透明、谦逊的方式分享出来。罗伊在《赋予生命的领导力》中也使用了同样的透明谦逊的风格。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实用资源,既可以供个人使用,也可用来作为一对一指导的材料,或者作为定期团建的工具,以坚固团队,帮助每个人更专注于各种重要的事工。我很高兴推荐这本好书,期待无论老一代还是新一代领袖都可以使用其中介绍的工具。 ——帕特·迈尔斯(Pat Myers) 宣教士培训师,WEC,马尼拉 《赋予生命的领导力》是一本我希望在自己生命和事工早期就读到的书。在我二三十岁的时候,我真希望有机会和几个年轻的领袖一起,在和一位智慧而富有经验的长者指导下读完这本书。例如,我相信“赋予生命的领袖之两种节奏”一章可以把我从两次事工耗尽的危机中拯救出来,而罗伊·金在“明智选择的四步过程”一章中提炼出的智慧,会帮助我在好几次遇到死胡同时回转。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指导个人和小组时使用这份材料。 ——罗兰·福尔曼(Rowland Forman) 活石领导事工(Living Stones Leadership Ministries)执行主任,奥克兰,新西兰;《挥之不去:一种失落的艺术》之作者 在神学院跟随罗伊·金博士学习时,我学到了许多领导原则,作为牧师,我也经常使用这些原则来领导当地教会。在领导时,我总是按照罗伊教导的原则行事——“我只能影响别人,并对自己负责”。这本书就是这样。靠近上帝的心意,让他改变你,使你成为一条赋予生命的溪流,影响你所接触的世界。此书将是我日后会经常提到的工具书。 ——克莱·内史密斯(Clay NeSmith) 主任牧师,南卡州北默特尔海滩,倍尔福教会...

February 7, 2023 · 1 min · eddy

双塔擎天|8. 新一代的新信仰

第八章 新一代的新信仰 “每一代基督徒都应该操行其自己的信仰,无人可以活在上一代人的信仰中。”(G·艾伦·弗里斯) 上一代人经历神迹奇事的记载,未必还能激发这一代人。上帝兴起基甸拯救以色列民时,他虽曾听过祖先所经历的神的大能与拯救,但这份民族回忆在他心中早已变味。他愠恼地问,“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么?他那样奇妙的作为在那里呢?”(士 6:13)这声音里充满小信,困顿于眼下的现实,他焦躁地要求一个直接的答案。 1953年,当时的新任校长弗里斯博士倡导新一代基督徒去寻找他们自己的神迹: 对我们来说,知道基甸之问的答案是何等重要!我们知道何处找寻神的奇迹吗?基甸找到了答案……我们如果像他一样与神相遇,也能找到这答案。正如麦奎金博士常讲的那样,“与主相遇,就是神迹。”基甸如此,对我们又何尝不可呢? 座落于市中心的小小校园,要求新的一代在新的信心中迈出新的一大步。校园建筑已经十分老旧,需要大量维修才能维持基本的功能,让负责总务的副校长一筹莫展。一方面,消防局坚持认为,这些建筑必须改造,否则将成为巨大的隐患。另一方面,市中心已经人满为患,并无闲置土地,圣经学院如何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招生异象? 是不是该建个新校区了?当时大家多少对此还心存疑虑。事实上,有一对夫妻已经决定,若在他们的奉献款之外,耶和华感动另外的人为此而捐献,那么他们就知道,圣经学院的搬迁乃是神的旨意。在神的心意显明之前,他们不会为在城外买地的事上捐一分钱。 主的时间真的到了吗?圣经学院真的要搬了吗?从环境上看,似乎是的,但情绪并不可靠。于是,董事会决定向神求了一个征兆:如若不募款就收到20,000美元的资助(圣经学院从不募款),他们便认为这是神让他们买地的印证,于是可以期待一件新的神迹发生。 9月5日,学校发出代祷信,提及几处待售的物业。哥伦比亚北隅一处三百公亩、风景优美的地产正在出售。学校的一位友人当时已经和业主谈妥了交易条件,并且乐意将这份有限购买权让渡给圣经学院。但是董事会决定,20,000美元必须在10月17日前到位,否则,他们无法认定这是神的心意,全力以赴地完成这项交易。 实际上,故事甚至比这还要复杂。那位谈妥交易条件的友人,有心帮助哥伦比亚圣经学院,愿意亲自出面向城里的商人们募款,完成这个项目。但弗里斯博士没有同意这种做法,因为这与圣经学院向来不募款的原则有悖。 人们听到这个决定后,纷纷来信,表达对博士坚守原则之义举的钦佩之情。 一个月过去了。10月5日是学院的每月祷告日。从代祷信发出之后,收到的奉献仅有4605.47美元。在各样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教职员工和学生们开始为此献上更多、更迫切的祷告。结果一定会激动人心。 你能相信吗?10月12日,在距付款期限还剩五天的时候,代祷的朋友们收到了这样一封短笺: 赞美主,因他大大地得胜!为了10月17日截止的土地购买交易,我们手中已经有了现金:27,729.41美元。此外,还有朋友承诺在十月17日前寄来4,500美元。“因为他们不是靠自己的刀剑得地土, 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胜,乃是靠你的右手、你的膀臂,和你脸上的亮光, 因为你喜悦他们”(诗篇 44:3)。 一个月后,11月6日,故事迎来了最令人振奋的一段。那时,神的供应除了满足之前祷告的印证之外,甚至还有盈余,足够支付次年的分期款项。耶和华赐下了自己的确据。董事会现在可以带着信心来规划未来了。他们知道,此后无论遇到何种试炼,他们乃是行在主的旨意中。 故事的最后,弗里斯博士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与主相遇,就是神迹。”如果每天的生活都可以被最基本的自然法则解释,那我们就还没有把神的旨意和计划当作我们生活的保障。 两年过去了,校区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开始陆续展开。七月,校方收到了所特斯夫人(Mrs. William G. Shortess)留下的一笔总额为175,000美元的遗产,指定用于修建学校的礼拜堂(chapel)。 弗里斯博士选择的年度经文(year verses),很好地讲述了那些年(1953-55)发生的故事: 应许 “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约翰福音 14:14) 鼓励 “···不要惧怕;要欢喜快乐,因为耶和华行了大事。”(约珥书 2:21) 成就 “···你的诚实极其广大!”(耶利米哀歌 3:23) 如此,从215号公路开始,绵延起伏三百多公亩直至布落德河的大片土地正式归了学校所有,还有一个丛林簇拥的小湖点缀其间。 在为他们预备购买土地和建筑物的资金时,神也在其它的方面也在做工。董事会当时有一个心头大患——如何为这个硕大校园的供水。要把市区的水管拉过来,花费得有150,000美元。 虽然学校在野餐棚处(现在的音乐练习楼)打了一口水井,但它出水量每分钟只有四五加仑,完全无法满足整个学校的需求。同样关注供水问题的,还有一位住在附近的律师。当时的业务副校长,约翰·赫尔先生,与这位律师取得了联络,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交流。在双方的共同代表下,市政部门开始关注整个丹尼台地(Denny Terrace)的供水议题。市政方表示,如果他们能拿出一小块地来建立水塔,哥伦比亚市就愿意把水管从市区牵引过来。校方高兴地把公路附近的一角空地划给了这项计划,市政部门就在那里建立水塔,铺设水管,解决了新校区和丹尼台地所有居民的用水问题。 赐下土地的神,不会忘记那些信靠顺服祂旨意的百姓,照样会赐下丰富滋润土地的用水。在凡愿意领受的人,这就是一个喻道故事。神的土地并不靠着人手所建的灌溉工程来浇灌,而是按祂旨意从天上赐下的甘霖。哪怕是在这样的小事里,新的一代也可以从中看到神的亲自护理和新的神迹。 按着原先的计划,需要卖掉市中心的老校区,为新校区的建设筹备资金,但四年过去了,老校区并未被变卖。神想教我们什么功课?如果在开工前资金已经在手,那还需要信心吗?用变卖老校区物业所得的款项来筹建新校区合情合理,但这样一来,因为所需的财政资源已经在手,对神的信心就关闭了,对神的期待也有限。这还不够好——神想要带领董事会进入一片新的草场。祂想做一件新事,但除非董事会单单仰望祂,信祂是使无变为有的神,这事定绝不能成。 带着新的信心和心志,校董会做出了这样的表态: 校董会坚信,神指示我们立即开始哥伦比亚圣经学院的建设,毋需等待出卖老校区。我们当时就立下一个愿景:在感恩节前,神会预备条件,开始男生宿舍和学校礼拜堂的建设——两项工程成本预计约75万2千美元。 1959年伊始,建工设备已经就位。很快,在一块郁郁葱葱的坡地上,人们伐光了松柏树,开始建造三幢男生宿舍和学校的小教堂。所特斯太太的175,000美元的遗产已经入手,是专门用来建堂的款项,此外的48137.95美元,也在开工决定作出后的两个月内陆续入账。 1960年是转折之年。学校的毕业典礼第一次在新建的所特斯教堂举行。可想而知,那时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所罗门奉献的圣殿或许更加宏伟堂皇,但在新的小礼拜堂中迎接毕业典礼之人心中深深的感动,大概很难在别处看到。至少,所罗门建造圣殿所用的金器银器都是从大卫手中继承而来的;可新建的所特斯教堂、宿舍楼,还有那一整块地,都是信心的凭证,看得见,摸得着。从无变有的神,施行奇迹,亲自为我们预备了建筑的所需。 令人兴奋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海外宣教使团的10,000美元宣教基金筹款目标,也同时达成了。周日早上,礼堂座无虚席,大家都来聆听普莱利圣经学院(加拿大阿尔伯塔)麦斯威尔校长(Principal L. E. Maxwell of Prairie Bible Institute, Alberta, Canada)的证道。现在(1970年代)的惠顿学院院长阿莫定博士做的毕业致辞,让周末的气氛达到了顶峰。 宿舍和厨房器具,在九月就一切就绪了。要同时运营两个校区,既不经济,也不方便,故学校决定新学年全面搬迁至新校区。 教学硬件虽已基本就位,但食物供给方面却远远不足——要喂饱213位饥肠辘辘的男生和214位胃口同样好的女生,可不是读书人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 弗里斯博士和校董们决定遵行1910年爱丁堡宣教大会的精神来面对这一问题(内容请见弗里斯博士信件)。 **“在基督信仰上,我们已经失去了永恒的朝气,常倚靠人的算计。我们很少热烈地祷告,盼望奇妙、无限与荣耀之事显现。***我们很少怀着真实的信心祷告,相信祂所成就的,是出人意料的平安。*但即便如此,我们却还自称相信无限的天父。” 借着新校区目前面临的各样挑战,我们相信神赐下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让我们恢复“永恒的朝气”。 上个月,我们在联合祷告中提出了需要:但愿神帮助我们,在九月开学前,完成整个校区的搬迁。神的回应非常清楚,这是他定下的搬迁时机,我们应当立即搬迁,绝不逗留,单单信靠他会预备接下来几个月的经费,而不是小信不决地回避如此试验。 也许,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校董会坚信神在呼召他们走一条不靠着神的超自然介入就不能成就的道路。若没有神的同在,那条路就不过是人的猜测,终将通向失败;可若有神的同在,那条路就会通向胜利。毕竟,信心只有在人的尽头才显得出来,因我们所信的,是那“让死人复活的神”。若非走到无法回头的绝境,信心是不会得到操练的。 **我们知道这将是极大的试验,但也只有在这样的考验中,永恒的价值才能得到彰显。今年夏天可能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在那几个月里,信心必须“得了应许···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在这几个月里,我们乐于见到你与我们一起在信心里祷告。 为了应付食物的供应,学校必须立刻做出决定,采取行动。当然,要学的功课不止信心一条,耐心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建筑师们设计了一个食堂,以后可以用作长期的音乐楼。产自俄勒冈的拱形横梁没有按时送到,其它的工程只好暂缓。最终,这些柱子在荒郊野外的铁路边上被人找到,火速送来学校。多娜台风是另一件当时需要代祷的事项。台风卷起一场危险的风暴,正在向哥伦比亚地区逼近。祷告得蒙应允,多娜(对于不信的人而言)出乎意料地在最后关头转向,避开了工地。若工程此时耽延数日,学校按时开课将毫无希望。况且,多娜带来的影响可能远不止延迟开学这么简单,指不定会给本来已经快要完工的设施带来怎样的损失。神是慈爱的,祂并没有让大家所担心的延迟发生。但是直到开学前一天,墙上的标语还是“你们必须忍耐”。当时,新学校未通水电,锅碗瓢盆堆在一起需要收拾,就连地板都还没上漆。但该收拾的,就得收拾,胡乱堆放可不行。剩下的工作看来只有出现奇迹才能做完。必须有人站出来处理那一大堆的困难、烦恼和“不可能”。必须有人能在适当的时刻,迅速给出适当的解决方案。这一战役的总司令,乃是朵儿小姐(Miss Margaret Dowdle)和沃尔夫小姐(Miss Mildred Wolf)。她们不说废话,管理风格极为高效。开学当日,300位在校学生在餐厅按时就餐,堪称“开学日的最大奇迹”。...

August 25, 2021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6-2)|旧约的关键神学主题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一、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二、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三、我们必须重新重视礼拜 四、我们必须重新重视传福音 五、讲道与属灵成长 六、讲道与属灵相交 七、讲道与关怀神的百姓 八、小结和思考 第二篇:保持个人观点的平衡 第四章 个人生活的正直 41 灵性 42 品格 43 名声 第五章 传道人健全的职业生涯 44 呼召 45 传道人的恩赐 46 坚信讲道的重要性 47 讲道的恰当动机 48 努力工作 49 不住祷告 第三篇 保持圣经基础的平衡 第5章 既传讲新约,也传讲旧约 51 整全地看待圣经 旧约的关键主题 除了圣经的不可分割性质之外,我们还必须强调:新约的许多重要教导都发端于希伯来圣经。许多关键的主题——既有教义上的也有伦理性的——都可以在旧约中找到,有时甚至比新约的论述还要详尽。例如,旧约对创造论的叙述就比新约详细充分许多。 *教义基础。*旧约涉及众多教义问题,是我们将旧约纳入讲道计划的一个重要理由。除了一般性的讨论创造论之外,旧约还为我们提供了神如何创造世界、人类的本性如何、神如何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等具体的知识。“人是世界的管理者”以及人对神所负的责任等教义,也都根植在旧约之中。若没有仔细考察创世记,我们无从理解罪的起源和罪恶的存在性问题。在旧约中还能找到圣约的概念与恩典的教义。属灵悖逆、惩罚、饶恕和恢复等主题也是在旧约中最先建立起来的。旧约还首先向我们展现了神的大而可畏以及其他许多属性,让我们不仅认识到神的伟大,而且认识了祂的位格、接近祂的方式以及祂对百姓的温柔慈爱。 随着我们考察旧约的不同部分,我们不断遇见诸多基督教的奠基性概念。在历史书中我们看到神在历史中的作为,从历史的开端认识到历史的终结。在祂选作启示管道的以色列历史中,我们看见救赎画卷的渐次展开。尽管人类悖逆,我们却越发看清祂的宏大救赎计划。在智慧文学中,透过怀疑与追问的迷雾,我们发现生命的奥秘和法则。在诗篇里,我们看到统治万有的神配得极大的赞美,认识到神对自己百姓的信实看顾引领,学会如何全心全意地合宜敬拜祂。在先知书里,我们看到神没有丢弃偏行己路的百姓,而是不断呼吁他们回转,与祂恢复关系。我们还看到神有审判的大能,但更愿意施行饶恕、给予祝福。 伦理基础。在旧约中我们渐渐了解了神的公义标准,即使到了今天也不过时。有时这些标准以诫命的形式给出,比如十诫。有时神以故事的形式传达,借着或者显赫或者平凡卑微的人物情节说明自己的伦理标准。这些传记体的叙事警示我们,让我们知道自己应当如何生活。在新约里面,神的公义标准并未有一丝改变。祂仍然圣洁,也期待我们追求圣洁。在这个主题上,新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旧约的教导。例如,彼得曾说,“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慾的样子。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 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 1:15-16)。 *宣教神学。*尽管有人误以为旧约仅仅与犹太民族有关,但其中有着丰富的宣教神学。与其他古代民族的部落神祗不同,旧约之上帝乃是全地万民的神。例如我们可以在诗篇中看到这样的祷告:“愿神怜悯我们,赐福与我们,用脸光照我们,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万国得知你的救恩”(诗 67:1-2)。我们看到年轻的摩押妇人(路得)成为了耶稣人类祖先血统的一部分。我们读到不情不愿的先知约拿受上帝派遣前去警告当时的国际恐怖分子,后来因为尼尼微人的悔改而心中愤愤不平。他承认自己造就担心这事的发展进程: “这事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就祷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华啊,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拿 4:1-3 尽管传信的先知是位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但神在意亚述百姓的心意在先知的预言中十分清楚。 我们无需因为旧约中充斥此类信息而吃惊,因为亚伯拉罕之约本来就涵盖了万民。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家乡、亲族和父亲的家,到我要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使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使你声名远播。你必成为别人的祝福。我必赐福给那些祝福你的人,咒诅那些咒诅你的人。世上万族必因你而蒙福。 创 12:1-3 教会的宣教活动不过是承认神一向坚持的要求,将世上万民都带到祂的面前来敬拜祂。我们在启示录 7:9-10中看到了这一目标的最终成就: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 尽管我们在启示录中才看到神对全地的心意成就,但我们绝不要忘记这从头至尾都是他不变的心意。旧约全书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一点。 *应许。*那么,神的期望如何才能成就呢?根据旧约作品的坚实教导,我们的盼望在于那将来的弥赛亚。我们在历史书、诗篇和先知书中都能发现关于弥赛亚的教导。其他书卷也暗暗地指向祂。学者们至今对有些段落是否可以解读为弥赛亚预言还有分歧,因此我们暂时无法精确估计旧约中究竟有多少段关于弥赛亚的预言,但毫不夸张地说,旧约中这样的经文多不胜数。另外,我们需要认识到,若忽略这些旧约的段落,我们的基督论将会存在极大的缺陷。

March 2, 2020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3-8)| 第三章总结和思考题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一、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二、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三、我们必须重新重视礼拜 四、我们必须重新重视传福音 五、讲道与属灵成长 六、讲道与属灵相交 七、讲道与关怀神的百姓 #### 小结 这一篇的三章讨论某些重要的基本神学问题,试图为充分理解讲道事工建立稳固的神学基础。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神。他是自我启示的存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启示了自己。最重要的启示是书面之道—圣经,以及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显然,神愿意我们认识他。他渴望与他的受造物交通,不惜付出重价使之得以实现。 传道人肩负独特使命,参与神显明自己的工作,要向受造之人阐明上帝。通过讲道,我们有幸再次阐释神从前给出的启示。我们自己并无天然的权威,只是担任使者的角色,服事上帝(见哥林多后书 5:20以及相关上下文)。 然而,讲道仅仅是牧养事工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首先需要更宽泛地考虑整个事工哲学的问题。教会论成为关键考量,因为教会是事工的载体和实施场合。有鉴于此,我们讨论的早期教会强调的七个重要方面,包括设定事工优先顺序、属灵恩赐、礼拜、传福音、建造门徒、团契和满足人们当下的需要。最后,我们在当代教会处境下讨论了这七个问题。如果把握住这些问题,我们的事工哲学应当大体上可以成型。 我们的讲道哲学乃是更大的事工哲学的一部分。我们对讲道的看法不能凌驾于教会的本质之上;相反,合乎圣经的教会观应当掌控我们所有的事工,包括我们的讲道事工。 #### 思考题 1. How does preaching compare to other forms of public speaking? What are some similarities? What are some differences? 讲道与其他公共演讲有何不同?有何相似之处? 2. What qualifies some persons to be preachers? Are there certain character traits, talents, gifts, aptitudes, intellectual abilities, or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that are necessary? Which of these are crucial and which, while possibly helpful, are not?...

January 15, 2020 · 1 min · eddy

CIU的神学教育 | 一种混合灵性、知识和生命建造的模式

这些价值观不仅刻在石头上,也是CIU的教育理念,希望可以刻在每个学生、教授和员工的心上。 关于神学教育,以下引自一篇旧文,为了本文的缘故略有修改: 什么叫神学教育?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什么人应当或者不应当接受神学教育? 我去神学院之前,听到的教导是 “神学”不是每个人都应当学习的,必须完全献上预备做全职牧师或宣教士的人才应当读。 读“神学”会让人骄傲。读完之后,生命反而比以前不好。 神学院是基督徒的坟墓(Seminary = 灵性的Cemetery)。 因此这么多年以来,我从前的教会只允许了Emma和我去读神学。 但是当我到了CIU之后,却发现这里的神学教育理念完全不一样。我询问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要做什么,他们都不清楚。有的时候他们是自己来读神学院的,也有人是已经做过教会的全职服侍,然后再来读神学院的。 和三一、西敏等神学院相比,CIU并不以学术见长。有些(中国)学生觉得其中没有学术大腕儿。我知道RTS这样的神学院连“三位一体”也能开出一门两学分的课程来,而CIU并没有这么琐细的课程,无非是圣经概览,系统神学,圣经神学,教会历史,讲道和教导,释经学,古代语言等粗线条的课程。但是CIU高度重视牧养的技巧,凡是MIN开头的课程,都是极好的。例如“属灵建造”,“教牧领导学”,“祷告和门训”,“圣灵”等等。此外还有若干跨文化宣教课程和教牧辅导课程,不管对于自己的属灵健康还是应付日后宣教和牧会的压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在CIU/Village/PineView住着,才是我读神学这几年最大的收获。 我这样说吧,Monticello路上这个基督徒社区,乃是我生平所见,在地上最接近天国的地方。我们很多人来到CIU之后渐渐习以为常,享受着松景园免费的咖啡,走在路上微笑着和人打招呼,随手把电脑和手机丢在图书馆的桌上就去参加Chapel,从来不锁门,每周有若干次联合礼拜、音乐敬拜;如果保持好自己的界限,我们可以很好地体会基督徒的彼此相爱。 按照我乐观的估计,中国在100年之内也很难出现CIU这样的社区。一个神学生在其中生活一段时间,对于日后的服侍,具有难以想象的影响。 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在CIU边上,有很小的一个修车店,长期只有一个人,Bullard先生在里面工作。但是,这家店却是整个哥伦比亚唯一一个5.0评分的修车店。店外的草坪上长期停着10辆左右等待修理的车辆,往往要排队2-3天才能取车。 上个月我们家的车有散热问题,几乎爆缸。当时我人在亚特兰大上课,Emma把车送去Bullard的店里。三天后我回家,去店里取车,他只是加了几瓶矿泉水在发动机散热孔里,告诉我应当如何检查,然后分文不取就打发我走了。现在车正常使用两个月,什么问题也没有。 CIU的声誉不是靠着名牧或者大师来维系的,而是靠着1万多个Bullard先生这样的毕业生塑造出来的。 一所优秀的神学院,不会把学生训练得更为骄傲愚蠢。我也见过愚蠢骄傲的神学毕业生,似乎他们在读神学院之前就是一样的骄傲,而增加的知识叫他们变得更愚蠢而已。 按照我有限的经验,CIU并不是这样的学校。许多学生在CIU得到灵命塑造,变成了更成熟更好的基督徒,同时借着这个社区中其他基督徒的影响,渐渐明确了自己的呼召,走上了服侍神的道路。单看我熟悉的中国学生,情况就大抵如此。 所以,我简单重复我对神学学习的看法: 只要可以负担学费、有愿意成长的心意,有时间,一个人就可以读神学。如果不需要教会在学费上的支持,就不需要经过主任牧师的同意(当然,也许需要主任牧师写推荐信。而主任牧师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要阻拦人学习神学。) 读不下去的人可以自由的退学。哪怕学了一两门课程,也是有益处的。 很多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生命得到建造,明确自己的呼召。 我2012年进入CIU的时候,导师是Dr. Igou Hodges先生。他除了在学校教书, 还是牧师和长老会的书记,平时很忙。我们见面的时间不多,基本上先生只有一个问题的回答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是有一次他对我们这群后生说,建议神学生们先到CIU学习,将属灵基础打好,再去三一这样的地方。否则,有了太多知识,而缺少属灵建造的基础,很容易成为一个“不信派”的怪胎。 Dr. Hodges自己的本科是在CIU读的。我碰巧认识他的同窗Loui老先生,略知当年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本科毕业之后,他去了三一读道学硕士,普林斯顿读神学硕士,然后在爱丁堡拿到博士学位,开始神学教育和牧会,算是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的建议,或者说是将一生最重要的经验传授给我们。 Dr. Hodges是标准的改革宗,他曾经写过一本“今日改革宗神学”,已经“跨文翻译”译成了汉语。当年他隔壁就是一位阿米念派的教授,至今CIU的教授们还津津乐道Hodges与那位教授之间友好而温和的立场争论。这是一间真正跨宗派的神学院,的确是各个宗派的教授和学生都有,也使得我们这些从前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中国家庭教会成长起来的基督徒去了以后,一下子发现自己的宗派观念,对敬拜形式的观察和体验,对各种神学立场的实践和处理,原来十分狭隘,颇有多多观察和吸收各种流派的必要。 我在美国待了差不多6年半,有两年的时间在一家大型的浸信会教会做国际学生的宣教工作,周日参加传统四声部的唱诗班,圣诞节站在巨大的圣诞树上,表演“Singing Christmas”。后面两年,我去了一个长老会的植堂小组,与一位印度回来的宣教士以及其他10个家庭一道,建立了一家PCA的教会。最后的三年, 我在一个社区华人教会做牧师,基本上算是浸信会改革宗的立场。当我离开教会回国的时候,我们聘请了一位西敏的毕业生接替我做牧师。 我在哥伦比亚PCA教会的牧师David Gentino,本科读完两年之后信主,转学到CIU读完本科,顺便和教授的女儿谈恋爱,以后结婚了。他的道硕在西敏读了2年,然后转回到CIU学习宣教,毕业后去了印度宣教,再回到美国植堂。 无论是Dr. Hodges还是Pastor Gentino,他们的神学教育都是为着以后的服侍而规划的,尽管最终他们都是PCA的教导长老,坚定的改革宗牧师,但他们的训练和实践过程并不是那样的狭隘。 我在CIU的领导学(Leadership)和属灵建造学(Spiritual Formation)两门课都是跟着Dr. Roy King上的。我的初级讲道学也是Dr. King教授的。Dr. King是校园团契CRU信主,以后在校园团契服侍,渐渐开始牧会。他在北卡牧会的时期,经常外出开大型布道会的葛培理先生是他的会众之一。 Dr. King有两个博士学位,一个是牛津大学的PhD,一个是Fuller的DMin/Leadership。他的后一个学位,就是师从的魏乐德(Dallas Willard)。 我查了一下,我在CIU读过的课程中,涉及魏乐德和傅士德,以及受到他们影响的Peter Scazzero的课程和书籍包括: MIN 6430 PRAYER AND DISCIPLESHIP 祷告与门训。教材包括: Foster, Richard. 1992. Prayer: Finding the Heart’s True Home 道硕的属灵建造基础课 MIN 5300 – Foundations of Spiritual Formation...

January 1, 2020 · 2 min · eddy

传统讲章结构

困在遥远的海盗船中,没有合适的工具(笔记本电脑,软件和词典等),翻译就是闲暇时间的玩票。上午尽量读书,终于读到最后几章,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需要祷告反思阅读的经验,写成文字表达出来。下午找到一处阳光下的荫蔽之处,用热点和手机加上pad来翻译着玩。 为“讲道学”的翻译祷告和募款之中。支持这个项目(平衡的讲道+讲道学手册的翻译,讲道学课程建设)的朋友,可以期待收到“坚固的服侍”和“山友”试读版。 项目介绍: 在安全与冒险的夹缝中换了一个主题 gofundme链接: https://www.gofundme.com/f/translatequotpreachingwithbalancequotintochinese 以下摘译自“讲道学手册”第二章: 传统讲章的结构 尽管多年以来,讨论讲道的书籍对结构的看法各有不同,比如说对于如何从中心命题导入主要点各持己见,但大体上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通常,它们都按照传统将讲章归为三类:主题式(topical)、文本式(textual)和释经式(expository)讲章。尽管这样的划分显得任意,但读者需要注意这些类型的分别,因为我们在阅读有关讲道的书籍时会反复看到这些概念。 主题式讲章 一般而言,讲章的主题来自于一段给定的经文,但是其主要点和子要点并非来自于这段经文,被称之为主题式讲道。有的时候,主要点和子要点来自于相关的经文,有的时候这些内容与经文完全无关,而是来自于其他的手段,比如对经文的提问(何时何地何人何情何理、如何做到…),多面观察(通过不同角度和视野考察主题),或者形式推理(演绎或归纳)。至少,提供主题的经文应该清楚地阐明了这一主题,否则经文就成为掩盖传道人自己意图的借口。 有人认为,主题式讲道有下列的好处: 允许传道人完整的考察一个主题。 训练传道人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主题式讲道在演讲上更口语化,更加自然。 确保主题的连贯性。 传道人也应该意识到,主题式讲道存在某些潜在的不利之处。 仅有有限的主题可以选择(指较为宽泛的主题subject,而非狭义上的主题theme)。 虽然并非次次如此,但它有时候显露出圣经上的浅薄。主题式讲道有忽略经文上下文的危险。若情况如此,长期主题式讲道无助于会众整合圣经与神学洞见。 有可能导致讲章的连贯性仅在于与一个宽泛的主题有关。一般来说,一个主题无法在一篇讲道中得到充分处理,需要进一步的限定处理的范畴。(如果已经列出主要命题,则此项批评不成立。) 有时候人们以为,最伟大的讲道都是主题式的,最伟大的传道人都以主题式讲道为主。尽管不错,有不少所谓伟大的“讲道集”的内容偏于主题式,但这里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这些传道人被收录在文集中,是因为他们采用主题式讲道吗?还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伟大的传道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讲道形式都能处理的很好。他们中的许多人几乎一贯采用主题式,因为那是他们时代的讲道特点,也是他们服侍的主要领域所决定。在教会历史的许多时期里,主题式比其他的方式更为流行。(迄今为止,出版的最详细考察讲道的文献,是13卷的“20个世纪的伟大讲道”一书。在其中考察的95个出色的传道人中,大部分人都是主题式。有名的例外包括路德,加尔文,司布真,麦克莱恩等。) 尽管许多神学上的保守派忽略或者瞧不起主题式,但我们需要知道,许多教义和伦理学的主题,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处理。有时,甚至必须采用主题式讲道!按照传统意义上的释经式讲道,我们很难处理诸如堕胎、同性恋、或者死刑的话题。从教义的角度看,有些话题,比如神的属性,看起来似乎也需要主题式讲道。 若有人采用主题式来处理一个主题,他必须确保自己所沟通的概念基于圣经的真理,因为圣经是任何讲道的权柄所在。 文本式讲道 文本式讲道只采用一两节经文,其主要点来自经文本身,通常是经文中重要性相等的短语或子句。主要点围绕着经文所呈现的主题,而次要点则或者从经文推导出来,或更为常见的,来自于平行经文或圣经以外。 有些讲道学家认为圣经里只有很少的经文适合文本式讲道。伊利昂琼斯认为,大概不到100处。本书作者则认为,琼斯和其他一些人大大低估了文本式讲道的潜力。适合的经文有许多。比如诗篇里,若没有数十句经文,至少也有十来句适合文本式讲道,而不会出现任何释经学或其他解释问题。查尔斯司布真从圣经里找出了无数经文,采用文本法完成了讲道。 当一两句经文处于某个更多的上下文之中,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并存在两三个不同的要点以推动此主题时,用文本式讲道完全能够体现出圣经的权威,也富有指导意义。 释经式讲道 传统认为,释经式讲道就是基于两节以上的经文讲道,除此之外,作者们意见分歧很大,几乎没有共同点。 有人认为释经式讲道就是一节一节地处理经文,无需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以联系整个讲章。这样一来,“释经式讲道”就变成逐节的圣经注释,而不是一篇讲章。尽管这种方式在某些场合也有自己的好处,但我们并不推荐每次都这样来“讲道”。一篇讲章需要一个统一的主题,传道人心里需要存有要实现的目的。 其他人坚持认为,应当用经文的各个部分来构成讲章的主要点和次要点(以一种真正讲章的结构形式),并且经文的每句话、子句和短语都必须体现在讲章大纲之中。尽管可能对听众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传道人而言,这实在是一个过于艰难的任务。 另一些提倡释经式讲道的传道人认为有必要理解整个段落的主题,并使用其中的部分来构成主要点和次要点以支持主题,但无需使用所有的经文。大多数采用释经式讲道的传道人倾向于这种方式。 许多教授讲道学的书,特别是那些写于20世纪前半叶的教材,几乎很少提及释经式讲道。大家似乎默认采用主题式讲道,偶尔用文本式换换口味即可。但我们应当认真考虑释经式讲道的许多长处: 这是呈现和强调圣经真理的有力方式。 可以激励传道人和会众更深入地研究圣经。 如果处理得当,释经式讲道可以清楚示范研经解释的过程。 成系列的释经讲道可以避免主题式讲道的某些不足。 允许讲章结构和主题的丰富变化。 让经文以自己的权威说话。 并不是说只有释经式讲道才具备上述优点。但似乎才能这种方法,的确有助于突出这样一些优点。查尔斯科勒曾明智地说: 文本式讲道颇有可取之处;主题式讲道亦复如此。但从多年长期的事工来看,以释经式讲道为主,才能最大限度让会众和传道人受益。

December 26, 2019 · 1 min · eddy

风物动归思,胡然久滞留

搬家是一个“断舍离”的过程。那些在goodwill捡来的、或者不知道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人送给我们的各种物事,可以轻易地塞满整个箱子。我们从3个箱子起步,一个一个地增加,最后是7个大箱子,1把吉他,3个随身行李箱,加上电脑和David的Lego玩具一包(David自己负责背回去)。 最后,我还是将几乎所有的衣物都丢下了,能拿的仅限于我的背包空间的一半为限。至于其他的书籍、圣经、光盘,各种纪念物,都只能留下来了。 至于孩子们的书,昨天又去邮局寄了一箱回去。但是David说要把学校的练习簿拿走时,我们还是只能对他说,没有空间了。 Emma说,嫁给我以后,已经搬过9次家,这是第10次了。至于我自己,大概还有其他15次搬家的经历,平均不到两年就要搬家一次,真的可以称为“颠沛流离”了。 我唯一至今还惦记着的,是那年在七公里后山上收集的古植物化石,后来某次搬家丢失了。 不知道这次搬家,以后孩子们会惦记着什么。 互联网越发不友善。我的几个邮箱都被各种大型服务商——比如谷歌、微软之类,鉴定为可疑的垃圾邮件,扔进客户的垃圾邮箱。大概只有用他们自己的账户发送邮件,才会避免这种困境吧,看来所有的公司都有了闭关锁国的心。 Jim昨晚来信询问,是否看到他几天前发送的一封重要邮件。我告诉他早已经回复了,如果没有收到,多半在垃圾箱里。他去查找了一下,对我说,果然从垃圾堆里翻出来了。而且还找到其他几封重要邮件——看来有必要常常去翻一翻垃圾邮件。最近大热的网红沈先生,就是推广垃圾分类的“大师”: 垃圾不分类,客户两行泪。 没有孩子的人很难体会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长途旅行的困苦。这次从香港转机,看来又是一个日后需要改进的路线—— 我们会在香港提取行李入关,然后在重庆再次提取行李入关吗?10个箱子+3个疲惫的孩子,在一个语言不通的机场如何行动? 没有孩子的人也很难体会,一旦某个孩子因为长牙而发烧这种事情,就会让我们什么事工都开展不了。 而年幼的孩子到了空气、食物和植物花粉都不一样的地方,生病的几率会大大提高。记得几年以前,David常常说自己肚子痛,我一个晚上可能两次打车送他去儿童医院看急诊,最后开点酵母菌回来吃——在我看来,完全是一种安慰剂。 至于CIU和哥伦比亚,几乎是孩子们所有的记忆,这里是他们的出生地和他们的家。 而对于我来说,CIU大概是我在属灵上的家园,是我在精神上无法中断的联系。自从离开Logos教会之后,我们在CIU这三年,算是慢慢得到医治的一段时间。我最近修的课,实际上都是一些自我关顾(Self Care)、婚姻辅导(Marriage Issues for Missionaries)、圣灵的事工(Holy Spirit)、教会管理(Ministry Management)、种族和解(Multi-Ethnic Ministry)之类,Emma也修了两门心理咨询的课程。虽然我们仍旧很忙很累,但神的供应毫无缺乏。 两位老校长,Dr. Murray和Dr. Jones,对我们的帮助很多;许长老和陈老师也常常来看望和关心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建议和帮助。 当然,活石教会的弟兄姊妹们更是我们这几年最重要的属灵伙伴。这三年的时间,在弟兄姊妹的忍耐之中,在Elder Ron和Marianne的指点和帮助下,我们慢慢地学习如何牧会。这三年得到的恩典和经验,让我终于可以确定牧职的呼召。 我的同学Joe是位德国人,在台湾的神学院做老师已经5年。他对我说: 从我的经验来看,按立对你和你的事工会非常有帮助。我是作为神学教师被差派到台湾来的,目前还没有按立。但是我不停地遇到人们困惑地问我,“你为什么没有被按立呢……” 这就是目前的文化处境吧,我们只想谦卑地接受神交托给我们的工作,好好地忠心地完成。 这三年的翻译事工,也结识了不少好友。Jim,Judy,Jerry和Debbi算是客户,大家总体上合作一切愉快。译者也大部分没有见过面,但是大家关系也很好,我不知不觉又成了大家口中的“老大”——再次验证我的属灵恩赐是“教师”,其次才是别的。 不多说了。收拾包包准备走人了。

March 25, 2019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5)——事工预备

上学期末,学校发邮件说以后没有D.Min.专业了,这个专业将会变成一个全新的在线博士项目:Doctor of Ministry Leadership. 我从前学习的15个学分中,可以转移12个学分到新的项目中。 Dr. Harvey给了我三个选项:继续现在的项目,转移到新的DML项目,或者转移到另一个新的PhD项目(只能转移9个学分)。 Dr. Harvey的建议是,我还是继续我的D.Min.比较节约时间和学费,但是因为9000水平的课程已经没有了,所以我可以选择两门6000水平的课程,充作余下的一门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 Emma一开始想我转为PhD,大概是因为以后就业的范围可以宽广一点。但是我想,究竟没有必要这么夸张地知难而上,再修40个学分,写一篇400页的博士论文。有这么多学费的话,不如存起来让孩子们上大学。 经过祷告和综合权衡,我决定选择在线的MDL,这样尽管多学习几个学分,但是不用来回旅行,还是可能会节约不少费用。所以我提交了转换专业的申请。 过了若干天,注册办公室发邮件说这个MDL要下一学年才开始,转换专业请求驳回。这是离开学已经很近了。我赶紧和导师Dr. Howell联系,希望继续现在的D.Min项目,先选两门6000的课程,尽快完成学习,开始论文。 经过与注册办公室的拉锯战,终于在开学第一天,也就是昨天,才拿到了注册。据Fiona说,这是因为中文项目拖累的缘故,注册办公室最近特别忙碌。 好吧,我没什么好抱怨的,不过多跑了几趟而已。 因为是8周的在线课程,所以这就要开始交作业了。下面是第一个灵修作业,研究尼希米记的事工管理原则: Nehemiah 1:4; 2:7-8, 11-20 (1:4) 我听见这话,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 神面前禁食祈祷…… (2:7-8) 7我又对王说:王若喜欢,求王赐我诏书,通知大河西的省长准我经过,直到犹大; 8又赐诏书,通知管理王园林的亚萨,使他给我木料,做属殿营楼之门的横梁和城墙,与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 神施恩的手帮助我。 (2:11-20) 11我到了耶路撒冷,在那里住了叁日。 12我夜间起来,有几个人也一同起来;但 神使我心里要为耶路撒冷做甚么事,我并没有告诉人。除了我骑的牲口以外,也没有别的牲口在我那里。 13当夜我出了谷门,往野狗井去(野狗:或译龙),到了粪厂门,察看耶路撒冷的城墙,见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14我又往前,到了泉门和王池,但所骑的牲口没有地方过去。 15于是夜间沿溪而上,察看城墙,又转身进入谷门,就回来了。 16我往那里去,我做甚么事,官长都不知道。我还没有告诉犹大平民、祭司、贵胄、官长,和其余做工的人。 17以后,我对他们说:我们所遭的难,耶路撒冷怎样荒凉,城门被火焚烧,你们都看见了。来罢,我们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免得再受凌辱! 18我告诉他们我 神施恩的手怎样帮助我,并王对我所说的话。他们就说:我们起来建造罢!于是他们奋勇做这善工。 19但和伦人参巴拉,并为奴的亚扪人多比雅和亚拉伯人基善听见就嗤笑我们,藐视我们,说:你们做甚么呢?要背叛王么? 20我回答他们说:天上的 神必使我们亨通。我们作他仆人的,要起来建造;你们却在耶路撒冷无分、无权、无纪念。 4 As soon as I heard these words I sat down and wept and mourned for days, and I continued fasting and praying before the God of heaven....

January 15, 2019 · 4 min · eddy

智商、情商、文化商

文化商是从情商推广出来的。 前几年上课,常常读关于情商的书籍,似乎与属灵操练和事工的效果有不少关联。Leadership,Spiritual Formation,各种辅导类课程都涉及这个概念。 而文化商(CQ)则是从情商推演而出。情商是在一个人熟悉的环境下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而文化商则是在异文化环境下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 Cultural Intelligence: Improving Your CQ to Engage Our Multicultural World是目前正在读的一本书。 懒得多剧透了。只想说,阅读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 从前我的文化商低得惊人。居然相信一位韩国牧师说,他的文化不是韩国文化,而是“基督的文化”,“普世的文化”。结果我在他讲话的时候用眼睛盯着他(美国文化中的眼神接触礼节),他会觉得受到冒犯;不允许我们以名字称呼他,而且连名字都不告诉别人,只让人叫他“老师”,最后连教会里别的人——尽管是大学教授——也不能成为老师了…… 我刚到CIU的时候,信以为真,认为这位“老师”真的代表了基督的文化。不到一个月,我请他的博士导师吃饭,Dr. King说,他的身上带有很浓重的韩国文化。这句评论让我大开眼界。 现在想起来,自己文化商太低,上当受骗也不委屈。不过那骗我说“基督文化”的人,其实是一个典型的韩国人,就确实有点离谱了。 结论: – 接触一两种不同的文化很重要。 – 文化商与情商一样,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 – 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倾向。

October 16, 2018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