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示例

My mother tells me, though I don’t remember saying this, that I told my father I would follow him to hell if he asked it of me. Fortunately for my eager spirit, hell was exactly what we were trying to escape and the opposite of what my father sought. “But where are we going?” I asked. “We are going to America,” my father said. “Why America?” I prodded. “Because, son....

February 24, 2022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78)|讲道前焦虑症和讲道后抑郁症

主日崇拜结束之后,又和一位法学博士与一位北大读书放假回家的年轻人聊了若干“双盲”问题。 后来我发现,两位都是初来教会访问的新人,尽管我已经小心翼翼在讲道的时候不要引用太多神学术语,但他们还是提出了至少一个没有听说过的词汇——“植堂”。的确如此,没有人应当天生就明白“植堂”,特别是没有视觉效果,听我用舌头没卷到位的重庆普通话说这两个字,大约更是一头雾水。英语到是方便一些,我说“church planting”,顺便解释建立教会就像植树,栽下去就等着结果子。 我们又聊了若干其他话题,比如初来教会的人最感兴趣的大分类,“你们教会是天主教吗?你在负责一个教区吗?”诸如此类……不知道解释清楚没有。 今年规划了50次讲道。如果有限的两次出行外访也要讲道,基本上就齐活儿了。 即使如此,讲道前我也会紧张。 我的基本预备过程参见:事工哲学(68)|开发过程映射的讲道,即使不算太过于耗费时间,也算是相当耗费心力的过程。 每个世代留下的优秀传道人并不多,2000年以降,也不过金口约翰、司布真、坎贝尔摩根等百十来人而已。维基百科的“List of Christian preachers”一条,在清教徒传道人的小标题下,不过数人而已: John Harvard (1607–1638) Joseph Alleine (1634–1668) John Davenport (1597–1670) Matthew Henry (1662–1714) 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 G. Campbell Morgan (1863–1945) Martyn Lloyd-Jones (1899–1981) 是的,虽然许多人以为司布真是清教徒,但他和马丁路德金,以及葛培理等人,实在是浸信会教会的牧师。 照我看来,每个时代像我这样挣扎的传道人远远比留下精装大部头讲道集的传道人要多得多。 我有典型的传道人周一焦虑症和周末抑郁症。每到周一,就会开始为着即将到来的主日焦虑,每次礼拜之后,就会觉得已经用尽了所有的情绪能(emotional energy),连同身体真正的疲乏感。 中午聚餐的时候,我们也谈到一位我相信颇有实力的译者——从资历和教育背景上,以及他从前做过的一些事工上,我可以想象必定如此。但告诉我的朋友说,他显然志不在此,并没有将神学翻译视为一个事工。 这样的评论也容易理解。翻译,或者讲道,大概都是一样。讲道还算是在人前有些光荣的工作,而翻译几乎是一种自相矛盾——最好的译者是让读者直接见到原作者,意识不到翻译转换过程的译者。偶然潜心翻译一本20万字的经典,以为自己在神学翻译上的代表作,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许多神学的PhD或者有功底的传道人或许都能做到;每天坚持翻译数千字,一年以平庸水准输出1百万字译文,坚持5年以上,或许是更难的事情。而每周日输出一篇好的讲道,坚持40年,大概是很少有人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恩赐能成就的事情。 我仍然处于抑郁的状态。按照“压力管理”的原则,这是传道人的正常情绪发展曲线罢。讲道的时候投入了太多精力,太过于专注,肾上腺激素浓度调整得很高,讲道结束之后,需要一个平缓的释放和报复性抑郁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或许周一是个合适的安息机会,所以这一次的释经讲道工作坊,我基本上没有什么动力来催促大家交作业,能装作精神饱满地样子,靠着4杯浓咖啡撑过两小时就算是胜利了。 但下一个主日仍然会来到。到了周二就必须打起精神来,开始预备和祷告。否则,没有预备好的焦虑感会以另一种方式慢慢地积累起来,到周五或周六的时候达到极限。 司布真是讲道前抑郁症,常常在书房里哭到崩溃,觉得自己上不了台;而我是讲道后抑郁症,蒙头一睡,或许自然就好了。好在Emma和孩子们都已经了解这种过程,于是周日下午都不太打扰我,允许我很好地睡一觉,在这样周复一周的起起伏伏之中,算是享受了主里面的平安。 2年前的另一次抑郁发作,参见“周末抑郁症”。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跨文翻译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以下二维码。

March 8, 2021 · 1 min · eddy

不平衡的讲道理(11)|卡森不重视系统神学,都是何顿的锅

I’ve sometimes told students who say they want to do a Ph.D. in systematic theology, that one doctorate won’t do—they’ll need at least five: one or two in New Testament, at least one in Old Testament, a couple in church history, one in philosophy, and then they can do one in systematics…… D.A.Carson接受M. Horton的采访记录。福音联盟文档:https://s3.amazonaws.com/tgc-documents/carson/2010_Horton_interview.pdf 译文:我有时会告诉那些打算读系统神学博士的学生,一个博士学位是不够的——他们需要至少五个:一两个新约博士,至少一个旧约博士,几个教会史的博士,一个哲学博士,然后,可以考虑研究系统神学,弄个博士来玩了…… ——唐纳德·卡森博士接受迈克尔·何顿博士的采访记录。 见:https://s3.amazonaws.com/tgc-documents/carson/2010_Horton_interview.pdf 无特定的指向。听说有些小将声称,在世的神学家中只有不超过3人是正统改革宗(言下之意,其余都是异端)。在他们的笔下,那种势成水火的斗异端,在神学学术共同体中是否真实存在? 这种问题很容易回答。因为他们常常引用的正统神学家Michael Horton博士正当壮年,要了解何顿博士对于比如D.A.Carson的观点(记得有一次我在某个微信公号文章上这样留言了,大体是:要知道何顿是否真是这样的观点,问问本人不就清楚了。何苦如此委婉曲折地推测……),随意查询一下,或者提几个尖锐的问题,找他的学生采访一下即可。何顿博士大概是不会为小将们背锅的。 福音联盟整理过一篇采访记录,是迈克尔·何顿博士采访D.A.Carson博士,讨论圣经神学家们是否应当注重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的问题。大家可以看到两点: 何顿与卡森的关系很好,彼此尊重。 卡森对于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的态度如何,是否与最近橡树公众号上的系列文章表述的有所不同。 我正在听一个panel,是Carson和Horton为主要讲员的会议,可以听听他们在台上对话的气氛:https://www.desertspringschurch.org/messages/Date/MAY_03_2008_c.php# 论到卡森对约翰福音 14:28的注释,橡树的文章《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无足轻重之学科?(下)》认为卡森教导“次子论”的异端。按照文章的意思看,大概是指卡森博士长期不重视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对古代大公教会的信经一无所知,所以与改革宗浸信会的格鲁登博士一起,可耻地站在了异端立场上。 我觉得橡树发表这样的文章,任凭一位自称改革宗长老会出生的业余平信徒神学家这样说,并不妥当。即使加上“若笔者带有偏见,求主赦免!”作为挡箭牌,也不妥当。指控别人异端,不能靠着莫须有的证据,先说了再来道歉,或者预先道歉,就可以随意说了。 这种事情,我是建议这位作者所属教会的长老们好好考虑一下,是否可以略加劝勉。这种问题要是上到区会去审议,我觉得也不妨(前提条件当然是这间改革宗长老会有所属的区会)。 近来翻译何顿博士在加州威敏的同事范司寇博士的《威敏神学》一书,对基督论略有涉猎。(见《威敏神学》第6章试读)。...

March 3, 2021 · 6 min · eddy

不平衡的讲道理(9)|Newspeak-那些年,我们遇见的新话

So to newspeak, I am here to make peace with whatsoever feels free of ignorance. 这些年多少见过一些新话,如果用它们自己的逻辑替代一下,原创者就会大为生气。比如:基要主义|圣经辅导反对心理学的逻辑(1)中提到的这个逻辑,值得简单复述一下。详细的讨论可以见原文。详细的生气可见留言。 我反对所谓的心理学辅导或混合辅导。因为如果心理学合乎圣经真理,我们不需要心理学,有圣经真理就够了;如果心理学不合乎圣经真理,我们更加不需要也不能要心理学。 馨舸,公众号:新生命热线浅谈圣经辅导、世俗心理学和混合基督徒心理学辅导的区别以及药物的使用 我们用这个逻辑玩了各种句式: 如果科学符合圣经真理,我们不需要科学,有圣经真理就够了;如果科学不合乎圣经真理,我们更加不需要也不能要科学。 如果改革宗符合圣经真理,我们不需要改革宗,有圣经真理就够了;如果改革宗不合乎圣经真理,我们更加不需要也不能要改革宗。 如果哲学符合圣经真理,我们不需要哲学,有圣经真理就够了;如果哲学不合乎圣经真理,我们更加不需要也不能要哲学。 如果加尔文符合圣经真理,我们不需要加尔文,有圣经真理就够了;如果加尔文不合乎圣经真理,我们更加不需要也不能要加尔文。 你得展示逻辑,才能说明荒诞,这是后现代大家喜欢例证的文化倾向吗? **反改革宗。**见词汇量的反动派。下面这段不需要文科生也能看懂。 从前,有些外国友人对“反革命”一词很不解,对反革命要被杀头一事则大为不解。因为在他们幼小脆弱的心灵看来,volution是一个中性旋转向量,所以无论“革命” (revolution)还是“反革命” (anti-revolotion)不过是向着某个方向的旋转运动而已,何以revolution如此重要,而anti-revolution如此危险? 最近听到一种好玩的说法,“听说Eddy反改革宗!” 这顶帽子很好玩。一般我们会说,“Eddy推广无宗派的CIU,不支持改革宗。”这样至少还能判断一下,到底Eddy同学是否支持改革宗,他的孩子们是否接受了婴儿洗,或者是否还保留着PCA的会籍。但“听说Eddy反改革宗”,这就很有意思了,是吧。 Reformation自然是变形,而Anti-Reformation,难道是传说中的最高价值观:conservatism?或者,无论怎样,reforming and anti-reforming都是中性的,都是在现状之下的改变? 最接近奥威尔原文的新话,自然是那句“分裂式植堂”。见事工哲学(19)——成员动力学。我是真心地劝大家不要分裂式植堂,多样性是关键。 排在第二位的推荐“保守的改革宗教会”。有牧羊人改行为牧猪人的写了系列文章,我顺手引用一下即可,大家可以看看牧猪人笔下的历史神学,什么叫“保守的改革宗教会”: 清教保守么? 美国“宗教自由”是怎么回事| 牧猪人 新话之余,简单解释一下昨天引用的这句话。因为若不给出例证,似乎有人始终觉得逻辑上没有问题。 顺便说一下,下面的引文中加红的一段,在逻辑上是很成问题的结论,而且这样说绝不是为了讽刺,而是出于一个圣经神学的类比。 而当一些保守的改革宗教会批评这样的趋势时,不少采取或认同这种教牧辅导的人士开始反击,斥责改革宗神学反学术、反理性。(非常讽刺,许多有敬虔主义传统的教会常常指责改革宗神学“太学术”“太讲理性”,这足以证明这两种批评都是何等地有问题。) Frank著,公众号:橡树文字工作室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无足轻重之学科?(中) 这是今晨我在朋友圈里随口说的,也不修改了,原话照引: 给一个圣经神学类比,揭晓答案,免得大家还要纠结历史神学与系统神学,科学史与系统科学: 有些保罗说唯独因信称义,若靠着行为基督就白死了—批评我们教会里的犹太基督徒;有些雅各说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你说你有信心,该死的行为呢?—也批评我们教会的犹太基督徒。这足以说明,这两种批评都是何顿的问题[呲牙]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跨文翻译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以下二维码。

March 3, 2021 · 1 min · eddy

不平衡的讲道(8)|后现代讲道者的权威;系统科学和科学史——无足轻重之学科?

在朋友圈里和朋友们讨论了一下。我觉得其中有些问题比较重要,值得单独说明。后现代社会,话语的权威性是一个关键。(一个过度引用“权威”来支持立场的例子:不平衡的讲道(2)|后现代的权威与引用)。 这篇文章(如果读到上、中、下),以一种几乎权威性的不容置疑的语气讨论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的必要性问题,并以机关枪扫射的架势指出了若干著名神学家、平信徒、教会、宗派的各种问题。而若水漫海公众号的“若水漫海翻译培养指定阅读书目或文章(第一期)”将其列为与埃里克森、巴刻、柏瑞特并列的四种必读系统神学和护教学资源。 1. 系统神学与护教学(强调是我加的) (1)《基督教神学导论》,艾利克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简明神学》,巴刻著,美国:更新传道会 (3)《将人的心意夺回》*,理查德·柏瑞特著,台湾:改革宗出版社 (4)《系统神学与历史神学:无足轻重之学科?》,Frank[文章] 我想讨论的问题很简单。因为文章采用了物理学和心理学为例,所以我只是简单地从文章所引用的科学例证来说明。先看心理学(强调是我加上的):……这不是空穴来风,端看看现今在教牧辅导中流行的世俗心理学就可想而知了。许多信徒对这种“圣经与心理学结合”的教导趋之若鹜,这类书籍也在信徒中广为流传。(而其实这类书籍往往不过是以心理学内容为主轴,兼以一些圣经经文点缀一番,就可以冠名为基督教的辅导类书籍了。)甚至心理学博士已经成为福音派当中可以炫耀的资本,不少从未经过神学训练的基督教心理学学者都著书、开讲座,来“帮助”众信徒解决各方面的生命问题。一般信徒也对此也颇为欢迎。而当一些保守的改革宗教会批评这样的趋势时,不少采取或认同这种教牧辅导的人士开始反击,斥责改革宗神学反学术、反理性…… Frank著,公众号:若水漫海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无足轻重之学科?(中) 首先,许多从事基督教心理学的学者当然有深刻的神学训练。比如Eric Johnson的《God and Soul Care》所体现出的神学深度,远超许多从神学院拿到PhD的人。另一方面,也许有基督教心理学者并没有经过神学训练(需要作者能举实例说明,比如我就可以说出一个做主要推广圣经辅导的化学家——也是首席科学家,写文章讨论创造论和进化论的问题)——如果未经过神学训练就不能著书开讲座,或不能帮助众信徒解决问题,那么这篇“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无足轻重之学科?(中)”的作者,似乎也缺乏足够的权威来讨论这个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的话题——这就是所谓后现代的话语权威问题,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有权威的,甚至是不容置疑的权威,但标准并不能套用在自己身上。 我还想引用这篇文章的另一个例证: ……活跃在这种态度背后的是“权威意识的丧失”,而且是选择性的。如果现在是讨论科学,有位大学生平信徒发现,他在阅读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玻尔(Niels Hendrik David Bohr)、狄拉克(Paul Adrian Maurice Dirac)等人的量子力学理论时,有些计算他不能理解,或有些内容仍令他疑惑,感觉好像他们是错的。他一定会马上打消这样的念头,毕竟他们都是专家,都是所谓“大佬”,而他和这些物理学家比起来还只是一个量子力学的“萌新”,出错的一定是他自己,不会是那些科学家,且他们的理论早就被无数专家、“大佬”们检验过,这就更大大降低了他们出错的可能性。 Frank著,公众号:橡树文字工作室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无足轻重之学科?(中) 只要有一点科学史的知识,或者学过一点现代物理学,就知道这位大学生平信徒显然懂得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爱因斯坦没有参与量子力学的发展;只有非大学生平信徒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于是自然也理解不了大佬们在讨论什么问题。但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质疑,若“萌新”有了疑问,一定是追下去发文章,而不是想当然地认错。至少,重复别人的推导和试验,是饶毅教授最近力推的科学解决争端的手段。一个不怀疑前辈的理科生绝不会成为一个有建树的科学家。文科生们这一点还是有必要知道的。 这是另一个悖论。一位以权威意识写文章的作者,实际上并不是他所讨论的问题的权威,甚至可能缺乏基本的常识。 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大概是,你读到的时候,完全意识不到作者可能是一位未经正规神学训练的平信徒业余神学家。你读到他担忧、规劝、不想论断(而继续论断)或者表示自己非常遗憾的时候,你看到若水漫海将他的文章(也许是他自己做的)放在巴刻、埃里克森等著名神学家之列时,忍不住会模仿他的口气说, 难道没学过神学、心理学、现代物理学的人可以比他批评的古德恩、卡森、傅瑞姆更懂得自己在谈论什么吗? 好了,我要开始澄清了。我认为作者的文章写得很好,不过立场上自动嵌入了某种悖论,使得读者要接受他的权威性存在某种困难。一个号召平信徒顺服权威的平信徒业余神学家,以权威的口吻批评他曾经要求别人尊重的“大佬”,例如下面这样典型的自相矛盾:所以,笔者规劝众信徒能够有谦卑考察的心态。对一些问题,神学“大佬”们集体的看法总归是有道理的,你看不出来,不代表别人看不出来,不代表事实就不是这样了,可能是你比较笨,或在神学和解经上不太有恩赐(请赦免笔者的直言不讳,但事实可能且非常可能如此,现在有多少“传道人”其实应该被验证为没有恩赐做传道人,却其实为了一己私利硬要做传道人而误导许多人?) Frank著,公众号:橡树文字工作室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无足轻重之学科?(中) 其实,加尔文和路德两位大佬就有诸多不一致的见解,而古德恩、卡森、傅瑞姆与何顿等作者笔下的“一些保守的改革宗教会”大概见解也不完全一致,你看不出来,但所有人都看出来了,神学“大佬”们哪有什么总归有道理的集体看法,不过是“保守的改革宗教会”总归有道理罢了。 顺便说一下,下面的引文中加红的一段,在逻辑上是很成问题的结论,而且这样说绝不是为了讽刺,而是出于一个圣经神学的类比。 而当一些保守的改革宗教会批评这样的趋势时,不少采取或认同这种教牧辅导的人士开始反击,斥责改革宗神学反学术、反理性。(非常讽刺,许多有敬虔主义传统的教会常常指责改革宗神学“太学术”“太讲理性”,这足以证明这两种批评都是何等地有问题。) Frank著,公众号:橡树文字工作室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无足轻重之学科?(中)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跨文翻译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以下二维码。

March 3, 2021 · 1 min · eddy

不平衡的讲道(10)|如何学习提摩太凯勒的讲道

在神学院学习期间,借着深夜打扫教学楼时间听了不少Timothy Keller牧师的讲道。 昨天朋友邀请参加一个zoom会议,内容涉及到凯勒的福音DNA和城市植堂运动,想起来那15个模块之中,我曾经翻译过模块4、13和15中间的一些文件,多少也勾起一点回忆。 如今在“教会杂志”上还能查到我2013年翻译发表的《具有传福音动力的教会》一文,就是这个翻译项目的部分内容。 链接见:https://www.churchchina.org/archives/131109.html 虽然我可以算是这个运动的深度参与者,但在实践中,我更倾向于Missional Church Movement或者T4T。我希望采用更加灵活、处境化的模式来植堂和传福音。 美国式的城市植堂,需要的资源和预备工作有时太过于庞大。美国的数据是这样的,简单举一个例子: 这是我在翻译完了救赎主教会的城市植堂文档之后,暂时认为没有这个资源和人脉独立按照这个架势植堂的原因。最终我还是选择了Business-As-Mission的跨文翻译和轻轨战舰模式。 回到凯乐牧师的讲道上来。他是我见过讲道讲得最好的当代美国牧师之一。我仔细听过好几遍他和Clowney博士在RTS讲授的“Preaching Christ in a Postmodern World”。在苹果手机的podcasts上有开源的音频,在接送David和Lisa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如果我没有听古典音乐,就是在认真听这门课和柴培尔的“基督为中心的讲道”(也是podcasts免费)。 在听凯乐的讲道过程中,我也有很多纠结,跟不上他的模式,有一天若有所思,一笑出门,知道问题之所在。从此我不再听凯乐,也不读公众号上翻译发表的凯乐牧师讲道文稿。 如果大家有兴趣, 可以先读一下生命之光读书会发表的凯乐牧师“讲章 | 以劳碌工作为基础的人生,值不值得过?” 我下面简单介绍这篇讲章为何不适合直接抄袭或模仿。然后简单说明我们应当如何平衡地看待和学习凯乐牧师的讲道。 他的开篇就谈到讲道的对象: 在这几次信息中,我们查考了《传道书》。为什么呢?因为《传道书》的作者在书中采取了我们所谓的“实际的世俗主义者”的立场。这实际上是现今世上大多数主要大城市里大部分人所持的立场。这是文化精英的立场,而且渐渐成为了西方的普世文化。提摩太·凯勒,公众号:生命之光读书汇讲章 | 以劳碌工作为基础的人生,值不值得过? “实际的世俗主义者”,文化精英,受到文化精英影响的普世文化趋势,是纽约救赎主教会面对的福音对象。美国的优秀牧师们,无论是凯乐还是安迪斯坦利,都习惯在讲道的前言里定意这篇讲道要针对的对象。 但将这样的讲道翻译照抄过来,变成中文,模仿这种口气讲道,不一定切合我们每一个具体教会的处境。 上月在一个重庆的城市精英教会里讲道,我提到“植堂”二字,后来发现会众中有一两位春节来访的慕道友,在听道时并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他们以为是“置堂”,或者将教会控制在手中的意思。 接着,凯乐牧师给出了自己的主要示例(main illustration):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著名教授史蒂芬·古尔德(Stephen Gould)**如此说。他说: “我们活在世上,是因为一群特别的鱼有一种罕见的鳍骨,可以变成陆上生物的腿;由于彗星撞击地球,使恐龙绝种,从而给哺乳动物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老实说,你要感谢你的幸运星)……这个关于人为什么活在世上的解释,虽然表面上令人感到苦恼,甚至令人感到害怕,但最终是令人释放和振奋的。我们不能〔从大自然〕理解生命的意义。我们必须自己建构这些答案……没有别的办法。” 当然,我怀疑有多少人熟悉古尔德教授,已故的著名进化论支持者。但这就是凯乐牧师要讨论的文化对象和文化精英们熟悉、感兴趣的人物和观点。于是,他们会在这篇讲道中如鱼得水,在智识和神学上都得到冲击和反思。 从这个意义上看,凯乐的讲道非常有效,非常充分,完全侵入到他所在的纽约文化处境中。 但将这篇讲道译成中文之后,其力度已经大为减弱,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古德尔是道金斯的好友,或者古尔德的观点出自何方。 考察凯乐牧师在这篇讲道中的其他示例,包括: 1972年,美国作家、历史学家兼演员史德斯·卓高(Studs Terkel)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名叫《工作:人们谈论并感到他们整天在做的事情》(Working: People Talk About What They Do All Day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What They Do)。 亨利福特和马克思:以下有两个人,他们的看法可能不太一样。一个是亨利·福特(Henry Ford),另一个是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卡尔·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类自我实现的试金石。人类为改变自己的世界而努力,在其上留下自己的标记,使之成为自己的世界。”一切都是藉着工作而成。亨利·福特说:“我不认为一个人可以永远放下他的事业。他应该白天想着它,夜里梦见它。好思考的人知道在物质上、道德上和社交上,工作能拯救整个种族。工作不仅让我们活着,也赋予我们生命。” 反面应用的Strong:有一个人花了一生去编写一本经文汇编,名叫《史特朗经文汇编》(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凯乐50%的讲章中会出现的:正如英国知名作家、护教家C. S. 路易斯(C. S. Lewis)所说,你在工作中总是说:“我跟你一样优秀。” 以及,翻译上有严重技术问题的这句话:专家说,你不需要睡得久;但需要睡得深。你需要在睡眠时眼球快速转动。 最后这句话当然需要评述一下,我不知道谁可以睡着了还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眼球快速转动,我就是醒着也无法快速地对着这句话翻白眼。这句话应该说的是,睡眠要进入深层次的“快速眼动期”,才能充分休息吧。我是外行,谁能解释一下,如果凯乐牧师讲道的时候这样说,纽约第五长老会的精英们会不会嘲笑他的科学和心理学常识不足,顺便贬低他对古尔德的评述……(神学翻译需要常识,需要科学知识。我甚至认为大部分译者不具备翻译凯乐讲道或书籍的知识储备,大部分读者,传道人或其他,或许也不具备阅读他的讲道的知识储备,只是看看热闹而已。) 凯乐牧师的结论:祂把我们的罪担在祂自己身上,以致当我们相信祂的时候,上帝可以察看我们,在我们上面歌唱,用祂的爱使我们平静下来。...

March 3, 2021 · 1 min · eddy

不平衡的讲道(4)|刻意、无意或断章取义地解释经文

顺手分享给工作坊的各位讨论。 这篇讲道稿的解经结论是,我们都要有为父的心,因为现在的基督徒“为父的不多”。 但是,其依据的经文,哥林多前书的4:15上: 15 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 在紧邻的上下文中长成这样。 14 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象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 15 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不需要任何原文知识,单凭上下文也知道,这段经文讲的不是基督徒缺少为父的心,而是说他们有许多师傅,但像父亲一样在福音里生了他们、像自己儿女一样爱着他们的只有使徒保罗一人而已。 至于保罗为何说这句话,还要从14节之前的上下文中探求。 我们的工作坊里大家简单讨论了几句。除此之外,大家认为: 经文和讲章关联性不强。这个就是拿经文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主题经文没有关系。 这样的讲章我在网上看过不少。 一些圣经培训班也是这样教的。认识一些用这种方式讲道的人。 但这句经文还没解释对头,支持不了任何“我们要多为父”的观点。而且这个观点还很邪乎。 我认为,若教会的讲台质量是这样,教会一切复兴大概都是面子工程。 现在很少有时间去讨论自己感兴趣的神学和哲学问题,大部分时间都在这样最基础的工作坊和文献翻译工作上。 我仍然认为神学家们、哲学家们、社会学家们、科学家们、心理学家们有责任回应教会的实际问题,将教会的总体往上提升。但另一方面,一眼望到头,我大概会不断和这一类的讲道、传道人、会众在一起,一点一点地将神学家们提高层次之后松动的地基稍微夯实一点。 解经不对,后面的一切神学构建都没有意义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跨文翻译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23, 2021 · 1 min · eddy

不平衡的讲道(3)|作业、提问和反馈

一位研究生的论文放到我这里评审,方向是计算机伦理学。 认真看了一下,给了不及格的分数,请他重写之后再参加答辩。我觉得他的文献综述就没做好,问题定义不清,自己的研究(if any)也没有创新性。 释经讲道工作坊进入讲道学的环节,正好赶上《平衡的讲道》开始发行。 和Emma讨论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说到大家都很忙,很少有人交作业的问题。也许,成人教育的目标就是建立问题意识,而不是得到标准答案吧。 无论如何,我觉得反馈有些偏少。这是当年我从高校离开的原因之一吧。教学相长,能够得到各种积极反馈,或者受到新的启发,是主持一个有趣的工作坊的主要动因。 相比之下,TT翻译诊断工作坊的讨论要热烈许多。 本月还有一个读书群的分享,关于《山友》一书。Silas早晨发来一张截图,是一位名叫“乐乐乐了”的小女孩的读书笔记。 希望她们不要只读过两本宣教类图书…… 《山友》是独家放在恩道电子书平台上,没有其他渠道购买。大家可以在恩道的网页上购买,在手机或pad上阅读。 最近的新闻是,加密通讯软件signal因为大量用户的注册,今天崩溃了一段时间。这是因为twitter封锁川普,亚马逊、苹果和谷歌关闭parler,首富马斯克对数字公司的霸权提出警告,各种事情引发的后果吧。 我花了很多时间将释经讲道工作坊群建立在signal上,一来是为了安全,二来也希望鼓励大家慢慢从微信依赖中撤出。signal的服务器容量崩溃算不得是一件坏事,只是有点突如其来措手不及吧。 我也用“电报”,whatsApp,FB-messenger,以及最高安全级别的wire(墙内无法访问)。当然,这样碎片化的通讯是不好的,暂时也无法可想。巴别塔就是用来分散各种语言,切割各种文化,让他们无法通天的。聊天工具大概以后也会成为文化和政治正确的分界线。 昨天读到《世代》发表的那篇关于正教人论的文章,略有一点失望。正教的复兴看来还任重道远,现在的汉语论文质量和格局暂时还支撑不起来。最近的批评太多,决定不展开说了。 看了一下《威敏神学》的翻译进度计划,似乎有点落后了,需要投入更多时间。这本书的翻译难度比开始的评估要大很多,而按照约定,要等到书出版才能拿到所有的翻译费用,所谓远水不解近渴,还需要平衡其他项目的进度,才能维持家庭收支的现金流,算是一个运筹学的数学建模问题了。陶陶的病也是一个重担,一方面缺少了助手,另一方面还有各种担心和压力。 从下周开始,要在教会层面上推动更大强度的祷告会了。按照Water的说法,我们要成为一个祷告的教会。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跨文翻译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23, 2021 · 1 min · eddy

不平衡的讲道(2)|后现代的权威与引用

今天看到教会一直在祷告支持的一位朋友发表了一篇新的文章: 像耶稣一样看重“带小孩”。 一直关注着他们的事工,也在跟他们的公众号,常常为了他们祷告。读了文章之后,随手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文字,好几位朋友留言希望在公号上说一下。时间略晚,不展开说了。原始的留言如下: *简单说一下,文章写得很好,但各种不同人物的引文加亮,作为支持,涉及到后现代的核心问题:话语的权威性。比如,我为什么要接受一位名叫刘三的牧师的言论为真理? 从这个意义上看,许多年轻传道人的文章需要更注重叙事与圣经的展开…… 根源似乎是对自己叙事的权威性缺少自信,于是各处引用来支撑,反而破坏了叙事。这和传道人讲道时不能释经,到处引用“以经解经”来支撑似乎同构。* 这个观察似乎是许多年轻传道人的共同特征。引用这篇文章,只是作为一个例子,并不针对或批评此文或作者。 若有年轻人对此感兴趣,或许可以写一点东西给我,在这个公众号上发表,展开一点讨论。 关于“以经解经”的讨论,略见从前的旧文,也欢迎讨论: 不平衡的讲道(1)|三种非释经性讲道

January 24, 2021 · 1 min · eddy

不平衡的讲道(5)|诗篇127——“为父的却是不多”

按:1. 我对公众号的看法一向是,公共空间发表的文章,就可以接受公共评论。新年打破惯例,将“不平衡的讲道”系列继续写下去。2. 不针对具体的人。不批评具体的事工。只讨论释经和讲道的原则问题。 看到一篇讲章,“生养众多,不至羞愧”。 Q: 老师,怎么看这篇讲章?讲员也是号称国内JH界大V了。应用1:鼓励弟兄姊妹早结婚,早生子,多生子。比如20岁左右结婚生子,40多岁孩子已经大了,就可以全心服事了…… 当时看到朋友圈不少人在转,看完后心情有些复杂,觉得讲员的解释和应用似乎有些牵强与主观。 但因不懂旧约原文,释经知识也不足,不敢妄议。 参加工作坊的一位朋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很少专门讨论这样的具体问题,在工作坊的设定下,也不算是真正的“老师”。 但既然问题来了,我的原则是不回避。所以简单地从释经上分析诗篇127。若我的分析和这篇讲章有些不同结论,只算是在学术上的探讨,并非实指的批评。 诗篇127 1 (所罗门上行之诗。) 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 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 2 你们清晨早起, 夜晚安歇,吃劳碌得来的饭,本是枉然; 唯有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叫他安然睡觉。 3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 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 4 少年时所生的儿女好象勇士手中的箭。 5 箭袋充满的人便为有福; 他们在城门口和仇敌说话的时候, 必不至于羞愧。 限于恩赐不足、中年信主、孩子们年幼,我没有时间学习希伯来文,选了希伯来文1之后不到1周就主动取消了。我的希伯来文知识仅限于字母表。 但从解经的角度看,首先我们需要建立解释的基础文本。在这个方面,我在神学院接受的训练是要自己从原文翻译文本,作为解释的基础。在希腊文上,我借助工具书勉强可以如此。但在希伯来文上,确实力有不逮。 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用几种公认较好的技术性注释的文本作为解经的基础文本。一般而言,优秀的圣经注释家在撰写技术性注释的时候,都会自己翻译一遍文本,这与神学院的释经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时,和合本作为一个百年之前的译本,里面有诸多可能的翻译和文本问题,需要仔细的研究。 既然对希伯来语所知极为有限,我的做法是参考bestcommentaries.com网站上提到的几种较好的技术性注释工具,建立我的解释文本,对照和合本,大概了解文本的含义。 Best Commentaries上提到的最佳技术类释经工具是WBC。所以,我首先检查WBC的诗篇127文本: One of the processional songs. Solomonic. If Yahweh does not build a house, in vain will its builders have toiled over it. If Yahweh does not guard a city, In vain will the guard have stayed awake....

January 18, 2021 · 4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