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学翻译中,大部分编辑是机构聘请的全职同工。我对他们的收入情况一无所知,所以不能评估在这个节点上是否合理。但是单纯从技术上讲,校对编辑对于一部好的作品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我做翻译的惯例是交稿之前要自己校对审读一番。这样可以检查出99%的错别字(因为自己翻译的内容,即使比较隐蔽难明的错别字也容易检查出来)。检查一遍也可以修改大多数冗余的句子,多余的助词“的”,以及结构明显不对的句子。还有时候会发现真正的错译,或者是形状相似的词汇误读了(自以为认识,其实是一个新的单词),或者是艰难拗口的语法结构理解错误,或者是长句中有成分漏译了。这样修改以后,质量会提高不少。
但是有些错误是自己修改不了的。这就是所谓的“Sincere Error”,或者真诚的错误。或者说,这是一种神学信念上的错误,比如撒都该人不相信死人复活,或者“改革宗”的学生来请教我说,“我持守改革宗信仰,去CIU读书是否有所妨碍?”
在神学翻译上会遇到一些句子,你就是认为自己翻译对了,直到你的编辑为你指出来错误。所以,有一个值得信任的编辑,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
F.F.Bruce的使徒行传注释。上下文是12:1-17节,彼得逃脱。讨论的问题是彼得为什么要统治雅各。于是论到雅各在耶路撒冷教会的地位上升以及他的死亡。具体的上下文如下:
除了在马利亚家里聚会的一群人之外,显然还有一群人和耶稣的兄弟雅各在一起。 他们也必须获得彼得逃脱的情报。 这里提到的“众兄弟”,可能就包括与雅各一起做长老的人(参11:30,21:18)。 看来,那时雅各已经获得了耶路撒冷教会无可争议的领导权。 按照加 2:1-10的记载,当巴拿巴和保罗来拜访教会的“柱石”时,他们所拜会的三个“柱石”,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雅各、矶法(彼得)和约翰。 雅各当时与两位同事一起与巴拿巴和保罗“用右手行相交之礼”,认可后两人应当向外邦人传福音,而耶路撒冷的领袖们则继续专注于犹太人的宣教事工。 正像在耶路撒冷大公会议上制定政策时所显示的那样,雅各具有政治家的宽广见识(15:13-21)。 但是他也小心翼翼地维护耶路撒冷普通教会成员对自己的信任——其中许多人是“为律法热心”的(21:20)。 另外,他坚持教会要尊重耶路撒冷的百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自己禁欲主义的生活方式,以及定期参加圣殿的祷告,为百姓和他们的城市代求。 无论彼得和十二使徒做过什么事情,无人可以怀疑雅各曾经与外邦人结交。 When he was stoned to death in A.D. 62, at the instance of the high priest Ananus II, many of the people were gravely shocked; and some years later some ascribed the calamity which overtook the city and its inhabitants to the cessation of James’s prayers on their behalf.
我的问题是,最后一句话应当如何翻译?
在我翻译的时候,这句话处理错了,意思完全不对。幸好我的编辑Lily非常专业,一下子就指出了我的问题,说“这句话似乎有误,请重新斟酌。”
所以我有了机会回头仔细研究,发现了正确的理解。(请先在这里停一下,看看你的理解是什么,不用具体的遣词造句,只需要验证理解力即可。)
回头说一下编辑校对的收入问题。
首先,“get it right the first time”是最节省的策略。培养好的译者,给优秀译者支付较高的薪水,是提高翻译质量,降低翻译成本的最佳方式。优秀的校对编辑,也不能把垃圾变成精彩的文字。
其次,水平和经验上,编辑应该比译者更资深为好。我合作过一个水平一般的总编,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对我的译稿吹毛求疵,列出一大堆格式问题。真正提出要修改的地方,他的意见反而是错误的。一个眼见的事实是,这位总编并没有太多翻译经验,不知道如何评价一个译者的水平。
再次,一般认为校对比译者次要,开出的校对经费往往是译者的五分之一,而且往往经费不足,砍掉的就是校对。这种做法是饮鸩止渴,与翻译的质量和译者的培养并无好处。所以,我是赞同机构雇佣全职的校对,也就是说,校对的工作是按照工作时间而非校对的字数来计费的。遇到好的译作,校对大概就是快速地读一遍译文,愉快地从译者身上学习好的经验,偶尔发现一点错误,加以修改订正,然后与译者交流校对的结果。遇到不好的译文,校对几乎是需要重新翻译所有文字。而在事先评估文字之前,是无法评估校对工作所需时间的。
最后,不要请没有翻译经验的新手来校对,否则不仅无益,反而会有损作品的质量。我一般采用项目组交叉校对,或者资深译者校对的模式。同时,尽量在和客户签合同的时候就将翻译和校对都签订下来,再根据译者和校对的工作量,在项目内进行平衡。
对于这句话:
When he was stoned to death in A.D. 62, at the instance of the high priest Ananus II, many of the people were gravely shocked; and some years later some ascribed the calamity which overtook the city and its inhabitants to the cessation of James’s prayers on their behalf.
我很惭愧地将其翻译为:
当他在公元62年被大祭司亚那努斯II世下令用石头打死时,许多人都非常震惊;过了好些年之后,还有人描述雅各不再为耶路撒冷及其百姓祷告之后,笼罩在城里的悲惨气氛。
希望你的理解不要和我一样。但是一旦得到这种翻译不对的信息,我的知识就增加了。所以,我就回过头来研究语法结构,研究单词的含义,发现我对“ascribe”的理解有点想当然了,看成“describe”了。所以,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大概是:
当他在公元62年被大祭司亚那努斯II世下令用石头打死时,许多人都非常震惊;过了好些年之后,有人将耶路撒冷及其百姓所遭遇的灾祸归因于此后再也没有雅各为他们祷告。
以此致敬我的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