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要求是希望看到“翻译是以神学优先,较快速度,不需要太完美的翻译水平”。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要求。我曾经讨论过项目的三要素:速度、费用和质量。一个古老的笑话说,客户希望项目开发快速、费用低廉、质量上乘。但是,客户只能从这三个要素中选择两个。

当然,这里要求的“神学优先,较快速度,不太完美”的翻译,显然隐含着低成本是一个既定的约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要求,也是很多客户一开始的想法:能不能以低成本,快速地翻译出可以阅读的神学材料。比如,许长老曾经希望探索计算机实时翻译,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阅读到英文文本的时候,系统才立刻将文字翻译为可以阅读理解的中文。这样,大量的英文材料就不需要翻译了,因为我们无法预知一个人要阅读什么材料,所以可以采用“Lazy”策略,将翻译推后到使用的时刻,用AI来进行自动化低质量翻译。


我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我想要略微澄清翻译或者狭义的“神学翻译”的定义。

在我看来,“不太完美的翻译”是一个错误的目标。一个译者,或者能够很好地理解原文,并将原文正确地转译为中文表达,因此是一种“好”的翻译;或者他/她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或者不能正确地用中文表达作者的原意,因此是一种“(神学上)错误”的翻译,而不是一种“不太完美的”翻译。换句话说,在神学翻译上,不太可能存在“神学正确、语言表述不太完美”的翻译,以此为目标,得到的结果更可能是“神学不正确、语言比较流畅”的翻译。因此,这种目标至少在神学翻译上,是一个不现实的目标。

否则,我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训练译者,或者探讨神学翻译的问题了,只需要按照翻译的质量,对报价进行调整即可。


另一方面,一位翻译“不太完美”的译者,并不太会是一位高水平的译者,有意识降低自己的水平,快速输出一些“不太完美”的译文,在客户面前扮演一位“不太完美的译者”。任何译者都有足够的动机尽力将手中的文字翻译好,因此好的译者和不太好的译者,在翻译一段文字时花费的时间不会相差太多。如果粗略地将一句话的翻译分为两个阶段,“理解原文”和“选择译文”,那么不太完美的译者在理解原文的时候甚至会花费更长的时间。

归根结底,翻译并不是一个按照质量来计费的工作,而应该按照工作时间来计费。现在按照字数计费的模式,只是因为缺乏合理的计时方法而采用的变通手段。如果我们仅仅支付“不完美”的译文1千字30元的酬金,即使最不完美的译者也会尽快改行他投,因为这样的收入不足以支撑译者的生活。


我一直在争取改变译者的生态环境,因为我认为,这是提高翻译质量,让最终用户(读者)可以借着翻译受益的唯一方法。

“跨文翻译”的做法是邀请一位译者翻译,再使用第二位独立译者校对。我们认为,这样的两道工序已经是翻译工业中最精简的流程,是“不可约简的复杂性”,是我们接受任何项目——甚至那些声明不支付校对费用的项目(比如CIU中文项目)——的基本翻译流程。

很多事工采用“一次翻译,三校三读”的流程,虽然每一步的成本会压低,但是总体成本还要更高。


当然,我随时欢迎潜在的译者或客户,自己测算一下你翻译一段神学材料(比如2000英文单词)需要的时间,然后将原文和译文发给我批评。这样,我可以帮助你们大体上评估得到“不太完美的”译文,到底要花费多少时间,以及译文不完美在什么地方,是读起来拗口,还是包涵神学错误。然后,再来思考为了不太完美的译文,应该支付译者的合理酬金。

没有人愿意在神学翻译中出现神学错误,于是我希望没有人以低价或免费换取“神学优先而不太完美”的翻译。因为,这样的译文事实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事实上,我认为难解的译文,甚至比错误译文还要糟糕。一篇微信公号发表的翻译文章(意味着可以公开讨论),“教会应该如何处理它所收到的奉献?”,讨论了一个有意思的实践神学问题。

这篇译文的第一句话是:

每个教会都会接受某种类型的捐赠或奉献。它可能是通过“传递捐献盘”或在圣所的后方放置一个盒子或其他的收集方法,教会需要资金来运转。

这句话就是典型的“不太完美”的翻译,因为你不知道“教会需要资金来运转”和前面用逗号分割的子句,“它可能通过……”,到底有什么联系。它指的是什么?采用这些收集方法,影响到教会需要的资金吗?

幸好这是一篇中英双语的文章,所以我们能找到原文:

Every church receives some type of tithes or offerings. Be it via “passing the plate” or setting a box in the back of the sanctuary or some other collection method, a church needs funds to operate.

于是,我们看到的不完美之处是:

  • tithes or offerings 的差别没有翻译出来。
  • the back of the sanctuary是指教会的礼拜堂进门处,不是“圣所的后方”。
  • Be it via …是个虚拟语气,译者对这个语法结构的理解完全不对。

这里面体现出三个问题:神学术语的准确性,缺少海外生活经验,以及对语法的理解有误。事情往往是这样,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要求“神学优先(神学无误),不需要太完美”的译文。所有问题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我相信这位译者在翻译这样一句话的时候,并不会比我下面的翻译花费更少的时间:

每个教会都接受某些类型的十一奉献或自由奉献。无论是通过“传递奉献盘”,礼拜堂门口的奉献箱还是别的方式,教会都需要收集经费,维持运转。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