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的讲道 |神学视野的均衡

Step One 第一篇 Maintain a Balance in Theological Perspective 保持神学视野的平衡 “讲道,乃是有限、脆弱、常常出差错的人类大胆地为无限、全能、完美的主做见证。如果不是神亲自安排,只有极度傲慢自夸的人才会试图从事这样的工作。于是,讲道不是一个傲慢的举动,而是谦卑的行为。真正的讲道不是表演传道人的聪颖和知识,而是阐释神的智慧和大能”(R. Albert Mohler, ‘A Theology of Preaching,’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Preaching, ed. Michael Duduit (Nashville, TN: Broadman Press, 1992), 15.) 世上没有任何一份工作的责任与教会里担任教牧领袖相当!谁会每周都预备和完成一到三场相对冗长的公开演讲,而且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周复一周、年复一年,几乎没有例外?截稿日期接踵而至,永无止息!纽约河畔教会的前任牧师欧内斯特•坎贝尔说,“周日向着传道人涌来,仿佛坐在疾行的列车上,看着窗外一个又一个扑面而来的电线杆。”(Quoted in Thomas G. Long, The Witness of Preaching (Louisville, KY: Westminster/John Knox Press, 1989), 20.) 实情似乎就是这样。 但是讲道只是牧养事工的一部分。一周之间,牧师还有无数其他的责任要担当。这些任务从繁忙的私下咨询到组织管理;从让夫妻和好到主持追思与葬礼;从参与社区活动到安慰鼓励医院病人;从参加或带领某个委员会到教导少年儿童;从上门探访新加入教会的成员到在教会通讯上开设专栏;从传福音到计划联合敬拜…尽管与讲道不无关联,但这些事情与其他更多的事情都与讲道的预备和演讲完全不同。 即使没有其他事情,讲道本身也是一件相当的难事。讲章需要与现实相关、原创性、学术深度、合适的结构、多样性、精确性、扎根教会信仰传统、富有时代性、挑战性、启发性,以真诚的讲道带来安慰。而这只是对传道人的标准要求的很少一部分! 牧师需要随时随地相应会众的任何需求,同时花费足够的时间将讲道水平提升到可以接受的高度。除此之外,与任何人一样,传道人也有个人和家庭的事情需要照顾。毫不奇怪,牧师们一周的日常里,除了主日安排的礼拜,还需要全天候的工作,再加上几个夜晚,甚至搭上周末。 然而,在这一切考量之中,有两个似乎确实的基本预设:大多数会众喜欢听更好的讲道,大多数传道人希望自己的讲台侍奉更加有效。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愿望?我们的出发点是考察特定的神学观点,将其作为传道人整个事工哲学的基础,当然,其中蕴含着讲道哲学。首先解决首要任务,乃是至关重要的策略。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首先需要确认,传道人应当讲道。教会宪章和各个宗派/神学流派的手册都明确规定了这个任务。每个主任牧师或“唯一的”牧师之工作说明上,几乎都会规定这一任务。即使那些没有应聘“主任牧师”职位的人也会要求偶尔对会众或在其他场合讲道。讲道是传道人应有之义。 当今世界为何还是如此呢?我们的时代随处连接着有线电视,音频视频磁带和碟片随处可得,多媒体计算机、通讯卫星和网络技术已经普及,讲道难道还不算一种过时的职业?难道没有更好的方式传播宗教信息?难道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向不来教会的人传福音?难道没有更好的方式教导和启发那些一度对基督的信息感兴趣的人?牧师工作描述中关于讲道的部分难道无需做一点改变? 单从人的角度看来,上述问题都应该给予肯定的回答。甚至从一个基督徒的角度看,这些问题至少应该得到部分肯定的回答。的确不错,讲道是一个呈现神真理的古老方式,因此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才能保持它的新鲜与活力。同时,也有必要承认,若有可能,应该使用现代技术来传福音,牧养信徒。 我们不能单纯讲技术视为一种威胁,而应当视其为传播基督教信仰的潜在资产。在这个问题上,再没有比19世纪的“讲道王子”司布真更具有资本主义思维的了。从他早期的事工开始,就有人对他的讲道进行速记,并且几乎立刻就付印,在大西洋两岸发行。20世纪,查尔斯富勒开办 The Old Fashioned Revival Hour节目,开创了基督教电台的先河。宣教士礼德赫夫(Joy Ridderhof)首创便携式手摇唱机和电池驱动的磁带播放机,将福音带给了无数未得的部落。50年前,罗马天主教神父新富顿(Bishop Fulton J. Sheen)是首先意识到电视在传播福音上大有潜力的人之一。葛培理福音布道团以及其他机构大量使用电影。因应录像机和DVD播放机的流行,人们为家庭和教会制作了大量面向基督徒的视频。互联网和其他在线计算机服务让数不清的基督教机构可以分享与事工有关的信息。卫星让数百万人可以同时听到福音,也被广泛用于在线教学。技术进步在教会中大有用武之地,我们应当为此感谢神。 这样的进步既没有降低讲道的作用,也没有让讲道更加合法,因为讲道和一切基督教所关心的问题一样,取决于另外的标准。无论我们要质疑还是支持讲道实践,都必须根据圣经神学。那么,我们神学探讨的出发点在何处呢? 神的属性 正确的出发点当是神自己。我们必须牢记,他不是遥远缺位的“创世神”,而是一位既超卓又无处不在的神。神主动介入我们世界的事务之中,但并不影响他的伟大和“全然他者”(total otherness)性。另外,他是一个可以沟通的存在,选择让人认识他的存在。...

December 29, 2019 · 2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 |前言

Introduction 前言 Fulcrum (fool’kram, ful’-) n.,pl. -crums or -cra (kra) [Lat., bedpost, from fulcire, to support.] 1. The point or support on which a lever turns. 2. A centralized means of exerting influence or pressure. 你极有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尽管时间可能已经过去了很久。你的身体猛然地抬高了数英尺,停留片刻,然后迅即坠向地面。另一次瞬间的停滞,你又迅速地上升。但你并不孤独。整个过程必须有另一个人的参与。当你上升的时候,他/她正在下降;当你下降的时候,那人就会升起来。你们这样上下交替,直到有人从上面爬下来。于是,重力控制了一切,留下来的那人被紧紧固定在地面上。 我们小时候把这个游戏叫做跷跷板。或者,有人叫它teeter-totters。做一个跷跷板很简单。一块8-10英尺的木板和一个木工锯床通常就足够了。当然,公园或社区儿童活动区域能找到更漂亮的跷跷板,有更厚的板子和把手,锯床也换成了坚固的管子或横杆。但运作原理和效果完全一样。 你大概还记得,这玩具在两个孩子体重相仿时最好玩。如果体重相差太大,可以把板子往轻的方向移动一点来解决。体重轻的人需要在支点的一侧保留更长的板或杠杆。较重的人需要短一点的板。基本的原理是如何保持平衡。若非如此,这个玩具就不那么好玩了,因为它很难达成设计的目标。事实上,玩的人或者被悬在半空,或者直直地坐在地上。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快速地上升和下降。 我有时想,讲道就像跷跷板。如果讲道要能有效地施加影响或压力,就需要保持合适的平衡。然而,保持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比保持跷跷板的物理平衡要多许多。 这本书希望提供一些实用的步骤,帮助传道人在讲道事工上追求、实现和保持平衡。设计的目标是针对那些固定在一个教会里长期讲道的人,因为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体现出讲道不平衡的问题。另外,本书许多内容希望帮助那些相对缺少经验的传道人,因为他们尚在探索适合自己的讲道理论过程中。至于其他人,那些有丰富讲台经验或只是偶尔讲道的人,希望他们可以从书中找到有益的建议和不同的视角,以丰富和提升他们的讲台事工。若此书能成就这样的目标,我将不甚欣慰。 尽管本书从平衡这样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讨论讲道,但也不得不涉及讲道哲学的问题。事实上,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几乎无法分割。 每个传道人都有自己的讲道哲学。有时候,传道人的哲学是隐含的;或者有时缺乏讲道学和沟通技巧研究的良好基础。另一些时候,传道人可能花了很长时间仔细构造和调整过自己的讲道哲学。它可能从整体上考虑了讲道的神学和释经学基础,清楚意识到沟通理论、讲章组织以及受众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但无论你的状况如何—即使像大多数人那样处于二者之间—你每一次构思、计划、预备和实际讲道的时候,你的讲道哲学都会对最终的结果造成确实的影响。 另外,最终产品—讲章,以及其他构成一个人讲道事工的其他成果,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某种后果。这里的教训很简单:若有人蒙召传道,那么发展自己的讲道哲学绝非题外之意或无关的活动。这一哲学将直接影响到讲台事工的有效性(或缺乏有效性)。 这不是无论一个人如何定义自己的讲道哲学,只要仔细考虑就能确保成功。这里面无疑会牵连其他因素和能力。但一种坚固完整的哲学乃是讲道工作的基础,因为它会影响讲台事工,挑战与之有关的每一个方面。 因此,本书意在帮助传道人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讲道哲学,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就是实现和维持讲道的平衡。 本书计划通过七个与讲道有关的视角来展开讨论:神学视野、个人视野、圣经视野、讲道目的、讲道的变化、讲章内容和实际的讲道。各个领域又会分解为若干更细的话题,以讨论各种传道人在提升讲台事工有效性上会面对的基本问题。此外,附录中的内容也会提供实践方面的帮助。 在一本书中不可能考察讲道的所有方面。然而,我希望涉及足够的问题,以激励读者反思自己对每个主题的定见,并在有必要或感觉明智的情况下作出合理的改变。完美的讲道乃是白日做梦,但每个人都可以提供自己的讲道水平。也许考虑讲道的平衡性,能够成为我们提升讲道的催化剂。 版权所有:跨文翻译 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发复制,或以任何方式牟利。

December 28, 2019 · 1 min · eddy

传统讲章结构的评估

为一位尊敬的老大哥翻译校对一篇论文,算是破了我作为一个职业翻译家的戒–我居然同意了做一下汉翻英的工作。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这个翻译对于这位老大哥来说很重要,很紧急,对于宣教事工的长远推动很有意义。反正我就是做了,很纠结地做了,没时间来处理我的“讲道学”项目。 年底到了,属灵争战又要上演。从前出现严重属灵虐待的Logos教会前韩国籍牧师和师母,在罪恶暴露后匆忙出逃。3年之后,居然在毫无悔改表现的情况下又开始作妖,给国内的同工们写信,把自己刻画为因为受到逼迫而离开的属灵英雄,吹嘘自己在韩国的教会里是多么受欢迎。本来不想回应,祷告了几天,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从前的朋友们,不要再陷入属灵虐待的坑里,特别是不要轻易从经济上帮助这个骗子牧师。我处理完手上的两个自选项目,就会着手翻译和整理有关属灵虐待的资料,帮助许多手上的弟兄姊妹,让他们有力量和工具,可以勇敢面对,在神的话语中得到医治。有关信息,可以参见网站上的“Logos教会”专题。 以下摘译自“讲道学手册”第二章。整个第二章翻译完了。 对讲道结构分类的评价 尽管这些传统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类型的讲章,但读者需要意会,这些类型的区别标准相当随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十分明确,例如有时我们不容易区分文本式讲道与释经式讲道。另外,有些作者还会加上其他类型,比如文本-主题式讲道,然而这种类型与文本式讲道很难区别开来,因为所有讲道,无论如何都有一个主题。 最后,上述标签绝不可用来拔高某种类型的讲章,而贬低其他的类型。毕竟,所有讲道都必须让经文自己来说明其内涵的真理,并将真理应用到听道的人的生活之中。只要实现这一目标,所有的讲道都可以被称为“释经式讲道”,即使其结构组织乃是文本式或主题式。所谓“释经式讲道”,乃是指传道人借着讲道解明和阐释了经文的含义。于是,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真正的讲道都应当是释经式讲道”。(Donald G. miller, The Way to Biblical Preaching, 13). 关于结构的进一步评论 本手册讨论的某些结构在传统上属于演绎式讲道(deductive),而另一些则属于归纳式讲道(inductive )。我们无需为了这些更传统的方法辩护,尽管有些晚近出版书籍有些瞧不起那种过分依赖于命题的讲道方式。 有趣的是,那些瞧不起命题式真理的作者,自己却几乎完全采用命题式论证方法。例如,伊斯林格说,用讲道来灌输观点的做法,无论如何组织,都是一种静态的、无生命的、简化主义者的做法。”(Richard L. Eslinger, A New Hearing, 85)。然而,出现这句引文的一章,却几乎完全采用命题式论证写成。那些提倡“新式讲道学”的作者颇为自相矛盾,因为他们传递自己新观念的方式,正是自己所反对的沟通方法。(伊斯林格说,“过去的理性讲道学方法已经过时”,但所指模糊。不过,他却采用理性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材料,至少其思维有些不一致。) 另外,我们必须考虑结构多样化的问题。许多关于讲道学的书都缺乏对讲章结构方法的讨论,在这一领域极为薄弱。通常它们会指导读者寻找经文的主题,将其分解为几个逻辑或自然的部分。这些部分就构成讲章的主要点。除了这样空泛的指导之外,学生无处知晓,如何才能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又如何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讲章。教材也很少提及多种多样组织讲道大纲的方法,而这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用途和适用的经文。 然而,讲章结构的变化多端,乃是讲台事工得以运转良好,得到会众欢迎的关键。基林格说: 大多数传道人接受了一种结构,终其一生都用这种形式讲道,只是偶尔做出一点小变化。事实上,有许多种讲道结构和形式,一位有创造力的传道人在主要采用一种形式时,即使只是为了沟通更加有效,也会偶尔换一下别的形式。有规律地实验新形式,有助于提供讲道的新鲜感,让每周都听我们讲道的听众觉得有所变化,也为我们讲道的材料提供新的视角,让我们可以对自己通常采用的形式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John Killinger, Fundamentals of Preaching, 50)。 本手册提供8种不同的讲章结构方案,有些方法可以有多种使用方式。 最后,传道人需要认识到,讲道并非单单是形式。好的结构可以增强沟通过程,但形式主义注定会失败: 良好的结构不能代替传道人生命的圣洁,后者才是讲台有能力的基础。有人口舌便给,有人心思巧妙。圣经论到亚伦说,“他是能言的”(出埃及记 4:14);但圣经里却找不到一句亚伦所说的信息。另一方面,摩西自承“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本是拙口笨舌的”(出埃及记 4:10),但我们却看到摩西充满大能的信息,反映了他心灵的流利。(Koller, 43)。 传道人若不圣洁,结构再好也是徒然;另外,良好的结构若无内容填充,也不会有任何作用。即使是最优秀的讲章大纲也不过框架而已。没有坚实的内容填充,讲章会显得滑稽荒诞。用笨拙的方式说一句有意义的话,胜过用优秀的形式说一大通空洞的废话。 传道人若不是一个主动的沟通者,好的结构也不会带来好的效果。他必须从内在把握要讲的内容,允许神的真理改变自己的生命。他必须全副身心投入讲道,让听众认识到他所讲的真理对他们的生命至关重要。

December 27, 2019 · 1 min · eddy

传统讲章结构

困在遥远的海盗船中,没有合适的工具(笔记本电脑,软件和词典等),翻译就是闲暇时间的玩票。上午尽量读书,终于读到最后几章,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需要祷告反思阅读的经验,写成文字表达出来。下午找到一处阳光下的荫蔽之处,用热点和手机加上pad来翻译着玩。 为“讲道学”的翻译祷告和募款之中。支持这个项目(平衡的讲道+讲道学手册的翻译,讲道学课程建设)的朋友,可以期待收到“坚固的服侍”和“山友”试读版。 项目介绍: 在安全与冒险的夹缝中换了一个主题 gofundme链接: https://www.gofundme.com/f/translatequotpreachingwithbalancequotintochinese 以下摘译自“讲道学手册”第二章: 传统讲章的结构 尽管多年以来,讨论讲道的书籍对结构的看法各有不同,比如说对于如何从中心命题导入主要点各持己见,但大体上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通常,它们都按照传统将讲章归为三类:主题式(topical)、文本式(textual)和释经式(expository)讲章。尽管这样的划分显得任意,但读者需要注意这些类型的分别,因为我们在阅读有关讲道的书籍时会反复看到这些概念。 主题式讲章 一般而言,讲章的主题来自于一段给定的经文,但是其主要点和子要点并非来自于这段经文,被称之为主题式讲道。有的时候,主要点和子要点来自于相关的经文,有的时候这些内容与经文完全无关,而是来自于其他的手段,比如对经文的提问(何时何地何人何情何理、如何做到…),多面观察(通过不同角度和视野考察主题),或者形式推理(演绎或归纳)。至少,提供主题的经文应该清楚地阐明了这一主题,否则经文就成为掩盖传道人自己意图的借口。 有人认为,主题式讲道有下列的好处: 允许传道人完整的考察一个主题。 训练传道人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主题式讲道在演讲上更口语化,更加自然。 确保主题的连贯性。 传道人也应该意识到,主题式讲道存在某些潜在的不利之处。 仅有有限的主题可以选择(指较为宽泛的主题subject,而非狭义上的主题theme)。 虽然并非次次如此,但它有时候显露出圣经上的浅薄。主题式讲道有忽略经文上下文的危险。若情况如此,长期主题式讲道无助于会众整合圣经与神学洞见。 有可能导致讲章的连贯性仅在于与一个宽泛的主题有关。一般来说,一个主题无法在一篇讲道中得到充分处理,需要进一步的限定处理的范畴。(如果已经列出主要命题,则此项批评不成立。) 有时候人们以为,最伟大的讲道都是主题式的,最伟大的传道人都以主题式讲道为主。尽管不错,有不少所谓伟大的“讲道集”的内容偏于主题式,但这里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这些传道人被收录在文集中,是因为他们采用主题式讲道吗?还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伟大的传道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讲道形式都能处理的很好。他们中的许多人几乎一贯采用主题式,因为那是他们时代的讲道特点,也是他们服侍的主要领域所决定。在教会历史的许多时期里,主题式比其他的方式更为流行。(迄今为止,出版的最详细考察讲道的文献,是13卷的“20个世纪的伟大讲道”一书。在其中考察的95个出色的传道人中,大部分人都是主题式。有名的例外包括路德,加尔文,司布真,麦克莱恩等。) 尽管许多神学上的保守派忽略或者瞧不起主题式,但我们需要知道,许多教义和伦理学的主题,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处理。有时,甚至必须采用主题式讲道!按照传统意义上的释经式讲道,我们很难处理诸如堕胎、同性恋、或者死刑的话题。从教义的角度看,有些话题,比如神的属性,看起来似乎也需要主题式讲道。 若有人采用主题式来处理一个主题,他必须确保自己所沟通的概念基于圣经的真理,因为圣经是任何讲道的权柄所在。 文本式讲道 文本式讲道只采用一两节经文,其主要点来自经文本身,通常是经文中重要性相等的短语或子句。主要点围绕着经文所呈现的主题,而次要点则或者从经文推导出来,或更为常见的,来自于平行经文或圣经以外。 有些讲道学家认为圣经里只有很少的经文适合文本式讲道。伊利昂琼斯认为,大概不到100处。本书作者则认为,琼斯和其他一些人大大低估了文本式讲道的潜力。适合的经文有许多。比如诗篇里,若没有数十句经文,至少也有十来句适合文本式讲道,而不会出现任何释经学或其他解释问题。查尔斯司布真从圣经里找出了无数经文,采用文本法完成了讲道。 当一两句经文处于某个更多的上下文之中,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并存在两三个不同的要点以推动此主题时,用文本式讲道完全能够体现出圣经的权威,也富有指导意义。 释经式讲道 传统认为,释经式讲道就是基于两节以上的经文讲道,除此之外,作者们意见分歧很大,几乎没有共同点。 有人认为释经式讲道就是一节一节地处理经文,无需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以联系整个讲章。这样一来,“释经式讲道”就变成逐节的圣经注释,而不是一篇讲章。尽管这种方式在某些场合也有自己的好处,但我们并不推荐每次都这样来“讲道”。一篇讲章需要一个统一的主题,传道人心里需要存有要实现的目的。 其他人坚持认为,应当用经文的各个部分来构成讲章的主要点和次要点(以一种真正讲章的结构形式),并且经文的每句话、子句和短语都必须体现在讲章大纲之中。尽管可能对听众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传道人而言,这实在是一个过于艰难的任务。 另一些提倡释经式讲道的传道人认为有必要理解整个段落的主题,并使用其中的部分来构成主要点和次要点以支持主题,但无需使用所有的经文。大多数采用释经式讲道的传道人倾向于这种方式。 许多教授讲道学的书,特别是那些写于20世纪前半叶的教材,几乎很少提及释经式讲道。大家似乎默认采用主题式讲道,偶尔用文本式换换口味即可。但我们应当认真考虑释经式讲道的许多长处: 这是呈现和强调圣经真理的有力方式。 可以激励传道人和会众更深入地研究圣经。 如果处理得当,释经式讲道可以清楚示范研经解释的过程。 成系列的释经讲道可以避免主题式讲道的某些不足。 允许讲章结构和主题的丰富变化。 让经文以自己的权威说话。 并不是说只有释经式讲道才具备上述优点。但似乎才能这种方法,的确有助于突出这样一些优点。查尔斯科勒曾明智地说: 文本式讲道颇有可取之处;主题式讲道亦复如此。但从多年长期的事工来看,以释经式讲道为主,才能最大限度让会众和传道人受益。

December 26, 2019 · 1 min · eddy

良好讲章结构的益处

不注重神学建设的教会,比较容易被非圣经的价值观占据注意力,或者被来历不明的神学所带走。或许当代的处境下,教会来支持神学翻译,帮助将一些重要的书籍以较高的质量、更快的输出率译为中文,是一种让自己教会影响力溢出的神学建设方式。我乐于看到有教会对跨文翻译的“讲道学”项目翻译与课程建设的支持。我也乐于在需要的教会开展“释经讲道工作坊”,一起提高释经和讲道的水平。 摘译自“讲道学手册”第2章: 良好讲章结构的益处 深思熟虑的结构规划可以显著地帮助传道人及其听众。 对传道人的益处 良好的结构明确地表示传道人很好地把握住了讲章的内容。(与此相反,缺乏良好结构可能暗示传道人仍然没有完全理解他需要处理的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良好的结构可以帮助传道人强调讲道中单一的要点,而不是同时推出若干细微的主题。 良好的结构可以鼓励传道人认真理解讲章的目标,而非漫无边际,离题万里。 良好的结构可以组织讲章,将其推向合适的高潮。 良好的结构带来“均衡的进攻”,避免过分倚重讲章的某一部分而忽略其余。 良好的结构帮助传道人流畅的讲道,因为思路连续,自然涌现。 良好的结构可以增加传道人在听众心目中的信誉,让讲道的效果更好。 对听众的益处 良好的结构帮助听众跟踪论证过程,因此让讲道更有说服力。 良好的结构让听众能够感受到讲道的走向。 良好的结构让听众把握讲章的线索,而非孤立无关的片段和碎片。 良好的结构可以提高听众的注意力,因为它提示听众心理上松弛的时机,避免听众在错误的时候感觉脑力疲惫、需要休息。 良好结构的特征 结构合理的讲章具有统一性。它仅仅处理一个主题,并且只涉及该主题的一个侧面。 结构合理的讲章应当秩序井然,始于合适的前言,依次讨论各个必要的部分、要点或动机,最后达到恰当的结尾。 结构合理的讲章具备均衡性,各个要点的讨论大体上耗时相等。 结构合理的讲章朝向一个特定的目标,并在达成目标时进入高潮。 讲章的基本结构 在讨论了不同的讲道学安排之后,本手册将会具体地讨论讲章的结构。现在我们首先介绍讲章的基本构成,以建立一个较为宽泛的讨论框架。 每篇讲章都必须建立在至少一段经文的基础之上。所选经文应当具有某种结构。 每篇讲章都可以被约化为一个命题。 (这有时被人称为中心思想,核心命题,主题陈述,或论题。)关于这一点,人们常常引用约翰乔威特的话: 除非我们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话语简短而清晰地阐明讲章的主题,就不该讲这样一篇道。我认为总结出这样一句话乃是最难的事情,也是我研究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投入。 John Henry Jowett, The Preacher His Life and Work (New York: DorN & Co., 1928, 1912), 133. 正是这个命题让讲章自成一体。(有些传道人偏爱一个主题短语作为讲章的中心思想,但对于我来说,短语还是太宽泛,容易让讲道缺乏清晰的方向感。另一方面,一个完整的句子比短语更清楚,可以更好地限定所讨论的主题范围。) 3. 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次级概念或真理来支撑主要命题。这些次级项通常被称为要点,也有人称其为罗马数字标号、分节甚或讲章进行。主要点应当具备相同的价值。任何一个要点不能次于其他某一点。它们彼此应该有所不同。实际上,它们都是主命题下的次级主题。如果我们可以证明它们,而且它们各自具备合理的长度,数目也充足,就足以坚固地建立主命题。 4. 每个主要点由若干子要点所支撑、澄清、示例和证明。次要点也被称为支撑材料。 5. 尽管有时人们认为每个主要点及其子要点自成一个“微型讲章”,但传道人需要十分警惕,例如,不要把一个三点式讲道处理成了三个毫无关联的迷你版讲道。一般而言,在主要点变换之时,传道人应使用转换句,突出讲道的主命题。 6. 合适的前言和结论,应在完成讲章的主体部分(命题,主要点,子要点)之后再构思和添加在讲章上。

December 25, 2019 · 1 min · eddy

在安全与冒险的夹缝中换了一个主题

为着明年的事工安排而安静数日,但不知道是否会得着什么明确的计划和结果。 醒来之后,决定先将博客的主题更换一下,变成更简介清爽的Chronus。据说现在的新媒体都已经大量使用音乐、动图和优美的排版,所以往往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需要一个团队来维护。既然没有团队,还是一切从简比较有趣。 仍然在思考创新的神学翻译和发表的问题。2019年,跨文翻译以“众筹”,“众包”和我独自翻译的方式,完成了三本书的试读本——《山友》,《广西宣教史》和《坚固的服侍》。我在这三本书上投入的精力,大体上相当于在其他项目上付出的精力。 一本书的翻译成本是非常高的。在出版业和神学翻译的寒冬,我采用了另一种坚守的模式:上述三本书基本上是免费做了分享给读者(那些真正关心神学翻译,也支持”跨文翻译“事工的读者),但各种与客户、机构、教会等合作的项目,我都坚持质量的底线:一位译者翻译,我负责校对;同时在报价上,我也坚持一个最低的报价水平,并拒绝了两三个很大的长期性项目,因为客户的报价低于译者能够生存的水平。我希望在提供高质量的译稿的同时,也收取合理的费用,支付给与跨文翻译合作的译者。 但是到了2020年,情况仍然会更加艰难。有几位客户因为出版和发行的阻碍,停下了合作多年的项目。这样,几位常常合作的译者大概也需要转行了,在这个领域已经没什么事情可做。而我想要做的自选项目,仍然需要想办法筹集经费。 我知道我有发表、出版和销售的自由。但限于形势,我不打算在国内的任何平台上销售已经翻译的书籍或者众筹翻译的经费。什么事工都需要考虑长远的前景,既然印一点福音单张都可能入罪几年,这样的事情还是算了。 2020年的首个众筹项目,将是为翻译CIU荣休的讲道学教授汉密尔顿博士的经典教材“平衡的讲道”以及“讲道学手册”两份材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一门讲道学课程大纲而筹款。基于前述的原因,这是跨文翻译在美国的筹款项目,用于在美国注册的Kuawen, LLC的翻译。 筹款的主要网站是 https://www.gofundme.com/f/translate-quotpreaching-with-balancequot-into-chinese?utm_source=customer&utm_medium=copy_link&utm_campaign=p_cf+share-flow-1 请大家帮忙扩散,祷告或慷概地奉献。如果是国内的支持,请随机在微信公号上选择一篇文章来赞赏吧。

December 20, 2019 · 1 min · eddy

跟清教徒学英语(7)|单数/复数,主语/宾语

最近有篇文章谈到约翰福音3:16,认为和合本将κόσμον翻译为“世人”是一种错误。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自然,翻译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此文进一步指出,κόσμον只能翻译为“世界”,所以翻译和合本的宣教士是故意在中文圣经中引入错误,因为这些宣教士不是“改革宗”。这就有点哄骗不懂希腊文的人,故弄玄虚了。 在释经的时候,首先需要一本权威性的原文词典,拿着“微读圣经”上的原文解释来讨论这种问题,实在是过于简单。 BDAG的κόσμος, ου, ὁ (Hom.+)有7个义项,各有古典希腊文的用法,LXX的用法,新约圣经的用法,一共将近2600个字(译成汉语将近5000字)。 ① that which serves to beautify through decoration, adornment, adorning ② condition of orderliness, orderly arrangement, order ③ the sum total of everything here and now, the world, the (orderly) universe, in philosophical usage ④ the sum total of all beings above the level of the animals, the world, as θέατρον ἐγενήθημεν (i.e. οἱ ἀπόστολοι) τῷ κόσμῳ καὶ ἀγγέλοις καὶ ἀνθρώποις 1 Cor 4:9....

December 19, 2019 · 5 min · eddy

和合本翻译研讨|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

在释经学上,词汇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但发现哪一个词值得研究,就近乎于艺术了,完全依靠个体的感觉。 先说一下使徒行传17:26的语法分析。 名词需要确定单数和复数。 “他”指的是神,可以理解为单数。 “一本”,单数。 “万族的人”,按照我简单的理解,单数。 “全地”,单数。 “他们的年限”,复数。 -“所住的疆界”,复数。 用希腊文检查一下: 26 ἐποίησέν τε ἐξ ἑνὸς πᾶν ἔθνος ἀνθρώπων κατοικεῖν ἐπὶ παντὸς προσώπου τῆς γῆς, ὁρίσας προστεταγμένους καιροὺς καὶ τὰς ὁροθεσίας τῆς κατοικίας αὐτῶν “一本”,ἐξ ἑνὸς,单数阳性。 “万族的人”,πᾶν ἔθνος ἀνθρώπων,万族 = every nation,单数。人,复数。 “全地”, ἐπὶ παντὸς προσώπου τῆς γῆς,全称单数,地的全部表面。 “他们的年限”,和合本的翻译,大概要和“所住的疆界”连在一起解释。“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καιροὺς καὶ τὰς ὁροθεσίας τῆς κατοικίας αὐτῶν,年限和疆界都是复数。 目前为止,一切似乎正常。值得分析的是最后这个短语: ὁρίσας προστεταγμένους καιροὺς καὶ τὰς ὁροθεσίας τῆς κατοικίας αὐτῶν ὁρίσας προστεταγμένους是两个分词,并非句子的主要动词。这个句子的动词是ἐποίησέν,“造成”。但这两个分词的时态非常微妙,ὁρίσας 是aorist,意思是指定,分配。προστεταγμένους则是被动语态完成时,意思是“决定,命令”。 从时态和语态看来,这句话有着精妙的神学含义:神的计划在实际创造之前,神的决定在实际分配之前。和合本翻译为“预先定准”,现代人已经无法理解这里有两个动词了——“定”=决定,“准”=分配实施。...

December 14, 2019 · 1 min · eddy

冬季自建图书馆指南 | 如何构筑一个预防华氏451的内容服务器

冬天里的一把火,将一个叫做镇远的小地方烧得火热。 看看我那徒有四壁的书房,不知道怎么就走神了,从翻译切换到电子书模式。大概是有位朋友今天在微信公号上班了我的门,弄了他的斧,说我的ssd盘是不安全的,容易永久性丢失数据。我回应说,其实我不仅有ssd,还有硬盘,还有自己运行的nextcloud云服务器,还有其他几种备份,大概一时半会儿还不会丢失数据。 但转念一想,最近10年来几乎已经不再买纸质图书,几乎全部的书籍都是电子书,早有必要建一个内容服务器。自从国庆节期间calibre 4.0出来之后,据说内容服务器全部重新写了代码,大概是尝试一下的好时机了。有了内容服务器之后,所有的书籍不仅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存储(物理介质和域名都上不在.cn上),而且更加方便日益增加的用手机查询的需求。 折腾的过程就不说了。我的服务器是2T硬盘,8G内存,i3-4核3.4G,再加一两个服务进程,大概无关紧要。不要用calibre自己的说明文档,直接简单粗暴地: sudo apt install calibre 可以将所有依赖包全部安装齐备。 然后根据plembo在github上说明文档设定用户,目录结构+权限,初始化了配置文件,创建了系统服务进程,配置了Nginx反向代理。 随后在域名管理服务上增加了一个Library的二级域名,用certbot申请了ssl证书,这样才能在我强制性的"HTTPS Everywhere"浏览器上安全地访问内容。 随后,用calibre-server –manage-users 结合 –userdb配置一个用户账号数据库,就可以启动服务器了: /usr/bin/calibre-server \ --enable-local-write \ --userdb /.../userdb \ --enable-auth \ /...calibre-library/ \ --port=xxxxx 但是calibre自己带的web服务器并不太好,界面难看,阅读器难看,用户鉴权也很初级。 所以,我又回头安装一个更友好的界面:calibre-web。安装方式也很简单,一个Python写的web服务器。照样用nginx设置反向代理,做一个系统服务进程,启动服务就可以了。 这是我的calire-web界面: 余下的问题是将本地的图书馆上传到服务器。数据量比较大,所以我安装了一个resilio sync. 操作也比较简单,根据系统自带说明书安装即可。 同样去域名管理上设定一个二级域名,申请一个ssl证书,将同步的端口隐藏在nginx的反向代理背后。 愉快地打开同步界面,开始同步我的图书馆。 唯一的问题是,calibre和resilio都是极为敏感的服务,所以干脆用ufw将所有端口全部封闭了,指留下了几个必要的服务器端口。 测试结果一切正常,邮件服务、nextcloud云服务、calibre内容服务都能正常访问。只是resilio同步服务被阻断。 不过,利用rslsync-ufw.sh将系统所需的各种中继服务器、配置服务器和直连服务器打开之后,一切暂时恢复到正常状态。按照目前的进展,大概明天能够上传所有的图书,做完我的个人电子图书馆。 技术让人头痛,说点别的吧。 重复一遍,网络访问的问题是两个问题: 如何访问更多的网站和信息 如何安全地使用网络和手机通讯 因为网络管制的原因,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网络安全就是如何使用vpn访问外部的网站。实际上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解。 网络安全主要是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和使用习惯问题,而习惯的改变比掌握技术要难上许多。我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输入法的问题,使用国内厂商开发的云同步输入法或者语音输入法或者手写识别输入法,就不要再谈任何其他安全问题了,signal或者protonmail已经没有意义,因为你输入的每一个词(包括你输入之后删除的每一个字),都已经在云服务器上备案了。而且你已经建立了一个直接从键盘到服务器的信道(而且很多输入法还是明文传输,也就是说一位黑客靠着你的wifi就可以获取你输入的全部内容)。剩下的问题只是有关方面想不想看你的屏幕而已,你已经放弃了一切安全原则,开门裸奔了。 使用部分的安全措施,只是为我们提供了虚假的安全而已。但是改变习惯仍然很难,改变初期提升学习曲线的阵痛,很容易让人放弃抵抗,心想,我们要防备的大公司和黑客技术上比我们强大得太多,我做什么都没有用处,不如自己用微信算了。 这样的想法并不对。因为防御总是比进攻容易,构筑一座固若金汤的坚城,比如网上屹立十多年不倒的“编程随想”先生那样,无数背景深厚的黑客威胁要揭露他的身份却无一成功,事实上是可以做到的。 我有些文章似乎偏向技术。这是我自己的技术日志,因为过一段时间总会重装这些系统,记录一下过程能节约不少时间。(我的书已经上传到C.S.Lewis了,还有23个字母就完工了)。 但许多人需要鼓励和信心,知道有些问题在技术上是可以解决的,或者知道哪些问题,是有解决方案的,如何需要解决,找一个技术专家就能处理。 安全技术就像疫苗,使用的人越多,所有的人都会越加安全;用户群体越大,也越发容易说服更多的人迁移工具。经过好几年的时间,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将signal推动到大家接受的程度,总体上看,所有人的安全性都提高了。如今还不用signal的人,已经被我排除在“释经讲道工作坊”的听众之外了。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措施,希望借着每一次的工作坊,多推动几个人安装signal。其实我并不太使用signal,因为signal服务器和公司注册在美国;我情愿使用更安全、开源,注册在欧洲的wire,只是wire被封锁得厉害,不经过vpn就出不去,所以暂且还无法推动而已。 我有一些朋友从前对signal珍而重之,从来不给别人分享,提到的时候也不说名字,只用“S”代替。因为他们认为,使用的人多了,就会引起关注,于是就会被封,于是就再也没有安全的通讯手段了。这种态度下,他们自己的安全实际上更加没有保障。大隐隐于市,大鱼隐于海,用户越多,使用的人才会越安全,这才是正理。 对于我来说,写作是一种服事。有的时候,朋友们看着这些文章,告诉我他们心里捏着一把汗。他们说Eddy同学太美国化,似乎完全心无城府,什么事情都在公开谈论,能活到现在,似乎有点不应该。 但至少可以说,技术是中性的。介绍技术,让更多的人知道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的常识,是我多年教书的本分。一切优秀的工业级的加密算法都应当是开源的,可以公开验证的。这样才可以让人审查算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秘密的部分只有密钥,这才是加密领域的常识。 同样,我介绍的技术都是简单可以执行的,唯一的问题在于一个人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来实施,——比如购买和部署一台独立的数据服务器,将邮件系统和数据(包括图书馆)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以高强度的加密算法来保护。 而在线图书馆的技术,无论是个人使用,还是将来教会内部要部署,最终大概我们都得走到那一步上面去。最近我们使用zoom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很难下载,所以各种p2p同步工具,比如resilio之类,渐渐也开始需要起来。 或许,这就是华氏451之后的常识和常态。

December 13, 2019 · 1 min · eddy

恋地情结 | 存在从来不翻译任何作品的翻译大师吗?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12:38 当时,有几个文士和法利赛人对耶稣说:夫子,我们愿意你显个神蹟给我们看。 39 耶稣回答说: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蹟以外,再没有神蹟给他们看。 (起)通过禤老师和Lara的介绍,与比我年轻不少的刘苏见了一面,蒙他请我吃了牛面,喝了咖啡,相谈甚欢。 (承)刘苏是北师大地理学博士,在西南大学已经工作了7年。其中有6年的时间,他都在翻译(与师兄志丞合作)或者等待商务印书馆将他们翻译的《恋地情结》一书出版出来。去年此书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出版,虽然我不太喜欢商务印书馆过分简洁的封面(没有将译者的名字印上封面),但仍然为刘苏高兴。 刘苏送我一册,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略略读了一下,单看译文,可以说翻译得非常好,文字流畅,内容明白,选题也很有意思。刘苏说自己还有几本书已经译好待出版,我们也商量着要将普兰丁格的一本40多年前的旧书"上帝、自由与罪恶"翻译出来的计划。 (转)对于《恋地情结》这本书,我和刘苏的对话和评论如下: 此书耗时6年出版,出版社付给两位译者的酬金不过万元。可以说,耗费心力翻译这样一本重要的著作,并将质量控制在水准以上,但从收入、耽搁了其他工作等方面看,不是一件经济的事情。 刘苏在高校工作。目前似乎很少有高校将翻译视为著作(可以理解,许多人并不够格翻译)。因此,翻译一本重要的书籍,并不能帮助提职称。我的朋友贺照田先生说,或许在评职称问题上,应当将重要的译作视同于重要的著作。 对于6年的时间,两位高水平译者,1万元酬金来说,出版社的稿酬几乎等于0。翻译出版绝不应当成为译者主要的生活支撑。刘苏的情况是,高校(或者说国家)负担了他大部分的生活,方才提供了足够的闲暇时间,让他可以没有压力地打磨此书,同时成长为一位优秀的译者。至于如何培养、支持高水平神学翻译的问题,大概是需要教会来考虑的。参见我的“以神学翻译为志业”和“跟清教徒学英语(6)”有关的讨论。 刘苏是地理学博士,《恋地情结》的领域专家。当他想要跨越到神学翻译领域时,我们正在随口交谈。我口里冒出一个词(注意,是口语,并未写在纸上),“megachurch”,他的反应是,“Eddy你说什么?可以再说一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他对神学领域的词汇,似乎还需要补足。 刘苏很谦虚,认为商务印书馆给他机会出版这本《恋地情结》,乃是因为真正高水平的大牛不愿意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他才有幸拿到与大牌出版社合作的机会。 我的意见是:不存在太多从来不做翻译的“高水平大牛”。我经常说自己是从来不弹钢琴的大师,所以给了郎朗机会,这样可以吗? 翻译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需要匠心的事情。翻译大体上等于带着镣铐跳西洋舞,还要跳得符合当地民间舞蹈(扭秧歌、广场舞,you name it)的范儿。老实说,我见过的“改写”、“编撰”和乱来的所谓译作, 比认真翻译的《恋地情结》多得太多。许多所谓的译作,已经是译者参照原作者的写作框架,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知识面改写的结果,基本上无法代表原作者的意图、结论或论证过程了。 翻译也需要掌握一整套工具。目前的翻译市场是技术推动的,在价格不见提高的情况下,新技术带来的效率提高,让许多译者还能坚持数年。但一个从来不做翻译的“大牛”,Excuse Me?能学得会CAT工具吗?还愿意学习和精熟一组(并非一个)与领域无关的工具吗? (合题)这个时代,除了刘苏一样下死工夫的人以外,还有别的从来不翻译的翻译大牛能显出一点活气,以为神迹吗?

December 11, 2019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