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翻译的2019

葛培理先生以百岁高龄辞世,是难得的清誉无亏的著名布道家之一。据说(好吧,我承认是从“属灵操练礼赞”一书上读来的),他从事工开始阶段,就和团队成员一道头脑风暴出四个简单规则: 不单独与女性吃饭、外出或同车 不参与点数布道会的人数,而是等待当地教会、警局或体育场发布数据 无论奉献多少,每个人拿董事会设定的固定工资,财务透明 无论到什么地方布道,都和当地教会合作,绝不批评地方教会的事工 这四个简单规则分别针对“性、骄傲、金钱和宗派主义”,事实上很好地保护了葛培理的布道事工。 当我们一家计划回到重庆时,我也在思考如何保持经济上的透明问题。因为在国内服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属灵监督,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到金钱的诱惑之中。我见识过从前的教会和从前的牧师是如何从热心爱主转变为不断压榨会众的钱物,甚至要求弟兄给他买几万元的温泉会员卡,常常去北京附近的温泉消费,又如何最后因为属灵操控以及金钱的问题而黯然下台的。 所以,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整理去年“跨文翻译”的财务,希望对整个收支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另一方面,“跨文翻译”的许多项目,都是弟兄姊妹在支持,我也有必要将“跨文翻译”的财务数据通报一下,方便大家了解情况,为我们一家代祷,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跨文翻译”是一家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英语名字叫“Kuawen,LLC”。注册时间是2018年10月。注册这家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提供神学翻译服务,同时避免在国内从事神学翻译可能出现的“非法经营”现象,对其他事工造成牵连。在注册“跨文翻译”的同时,基于上述原因,我也将朋友们在2015年为了我的神学翻译事工在重庆注册的“但以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关闭了。 2019年,跨文翻译的支出主要是三个部分: 关闭“重庆但以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代办费:$900 软件和网站维护费:$680 支付译者工资:$56,530 支出合计:$58,100 2019年的收入主要有: 翻译项目收入:$63,200 大约在公众号上发表了250篇文章,除了星期天礼拜和星期一的安息日之外,差不多是每天一篇的节奏。这些文章一共也没有累积到10万+的流量,但是收入了$1,100的赞赏。 为“广西宣教史”筹款:$3,000 为“平衡的讲道”筹款:$1,500 其他未指定具体项目,对神学的支持:$2,000 收入合计:$70,600 整个收入中,80%用在了支付译者的工资上。这是我最看重“跨文翻译”作为一个神学翻译事工的地方。 作为一个Business As Mission的事工,“跨文翻译”不仅支持了我们一家在重庆的生活,而且为其他译者们提供了一点点支持,让他们也能有一点收入,有一点成长。这基本上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事工模式: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让更多的人可以稳定地参与其他事奉或学习。 虽然我的校对比较严格,他们都被我折磨得辛苦,但我仍然为了这支付出去的将近6万美元而感谢神的恩典。而且,我对他们的校对和折磨,基本上是免费的。 2019年完成了“山友”,“坚固的服侍”和“广西宣教史”三本书,送出了若干试读本,希望支持“跨文翻译”的朋友们都能有比较愉快的阅读体验。 2020年的三个自选项目是: “双塔矗立——CIU前50年校史” “平衡的讲道” “Broken Trust”,一本关于属灵虐待的实用手册。 仍然为了“平衡的讲道”项目筹款之中。谢谢大家对“跨文翻译”的支持,也谢谢2019年合作的所有译者们。

January 9, 2020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3-6)| 讲道与属灵相交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一、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二、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三、我们必须重新重视礼拜 四、我们必须重新重视传福音 五、讲道与属灵成长 #### 六、我们必须重新强调属灵相交 有时,许多教会所理解的团契,就是各自带菜的会餐,弟兄会,姊妹社交之类的活动。我们似乎认为,只要几个人聚在一起,团契相交就自动发生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属灵相交并不是简单的“二人同舟”。 新约教会自我定位为一个新型的共同体。例如,我们可以从以弗所书强调“神的新子民”看出端倪。使徒保罗提醒我们,从前敌对的两个群体,犹太人和外邦人,已经借着耶稣基督成就的工作并入同一个属灵共同体: > 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 (以弗所书 2:1420 和合本)。 尽管共同体或者koinonia是新约教会里一个常见的概念,但当今的教会并不总是重视这个概念。一个问题是,共同体的观念似乎与西方日渐增加的个人主义相悖。虽然技术进步让我们几乎可以实时与世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接触联系,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越来越肤浅。我们顾着自己的事情,但选择不要过深地介入他人的事。与从前的世代相比,现在的家庭越来越碎片化,兄弟姐妹长成以后天各一方,各自追求,仅仅维持极其有限的接触。孩子们几乎不认识祖父母,更不要说伯叔堂表之亲。 对于教会而言,这既是问题也是机会。问题在于,许多人不情愿社交,似乎更享受(或者忍受)自己的隐私,也不那么渴望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中其他方面一样,参与教会的人也彼此维系着相对疏远的关系。 另一方面,教会可以将此社会现象视为巨大的机会。人类天性需要社交,需要与神建立关系,也需要彼此接触交往。创世记12章的创世记录显明,神造人的目的是让人可以与自己交往。另外,神说亚当独居不好,于是造了夏娃来与他为伴。这些基本的社会原理并未失效。人类仍然需要与神建立关系,也其他人交往。 要建立这样的关系,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教会里真实的团契。使徒保罗有一句论到基督的美妙话语,表达了与神相交的重要性:“又将万有服在他的脚下,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 (以弗所书 1:2223 和合本)。 尽管我们几乎无法置信,但这句话最明显的含义是:离开教会,基督将是不完整的存在。有些注释家试图绕过这层含义,但无法令我信服。例如,伍德(Wood)讨论了四种可能的解释,但却忽略了最显然的一种。他询问到: > 但是基督在任何意义上可能不完整吗?把教会当作基督完整存在的必要性,乃是颠倒了真实的关系。新约认为基督对于教会的完整存在而言不可或缺,而不是相反… 尽管伍德正确地提出了关键问题,但他的答案确是基于自己的神学预设而非解经。我同意,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基督并不依赖于教会才得以完全。然而,这段经文并非在讨论“存在性”而是在处理“关系”。 根据我的看法,更可能的解释是按照字面理解这句话:离开身体,作为教会元首的耶稣—那位让万有变得完全的—会在某种意义上变得不完全。正如“新圣经注释(New Bible Commentary)所说: > 在进一步描述教会“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23)时,似乎看来离开教会,基督就有所缺乏,不在完整。这不是说神需要教会来补全,而是指按照神的旨意,“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22)。既然他是教会之首,教会就是他的满足。 同样,贺治(Charles Hodge)说,他更倾向于这样的理解:“教会是基督的满足,因为它充满他,换句话说,补足了他奥秘的位格。他是首领,教会是身体。它是满足,或那补足的,或使其完整的。” 广受尊重的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18世纪早期的作品对此问题的解释十分简单而精确: > 然而教会被称为他的满足,因为基督作为中保,若无教会就不完整。若无王国,怎可自称君王?因此,为了中保基督的尊荣,教会成为他的满足。 毫无疑问,教会通过基督与神建立关系的意义,可以从以弗所书 1:2223令人惊叹的叙述中清楚看出。 然而我们也必须记住,除了教会与神这种奇妙关系之外,那些在教会中的人之间也有特别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更多是在“潜在”而非“实际”的领域运作,那些神所托付要维护教会健康的人需要认识到koinonia的现实性。共同体的概念(使徒行传 2),合一(约翰福音 17),身体的比喻(哥林多前书 12),伙伴关系(加拉太书 6:16),以及共同分有基督的身体(哥林多前书 10:1617),均是新约中重要的主题。我们必须努力让这些事情成为地方教会的现实。 基督徒团契首先或本质上是一个属灵事物。它随着人们更深地理解神,更深委身于基督的主权,竭力保持圣洁的生活而不断发展。使徒约翰提醒我们说: > 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我们若说是与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 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 (约翰一书 1:37 和合本)。 除了这些基本的属灵现实,教会领袖们可以致力于创造机会,培育真正的团契。尽管社交活动倾向于孤立,仍然有许多人期待拥有真正的共同体。 —– 本文是“跨文翻译”的众筹翻译项目之一。筹款链接为: [PWB@gofundme](https://gf.me/u/w8bj92) 中国境内读者,请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持: ![](https://eddyemma.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支付宝265×300.jpg)支付宝 ![](https://eddyemma.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微信支付221×300.jpg)

January 8, 2020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3-5)| 讲道与门训的平衡

平衡的讲道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一、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二、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三、我们必须重新重视礼拜 四、我们必须重新重视传福音 五、我们必须帮助人们在属灵上越加成熟 传道人不仅需要关心如何传福音,也不能忘记建造门徒。因信基督得救并非整个过程的结束,而是新生命的开始。这生命需要在教会里滋养,渐渐成长。就像新生儿一样,新生信徒缺乏属灵照顾和支持无疑是一种极其严重的问题。 我成长的教会以传福音见长。牧师在漫长的34年服事中几乎全是传福音性质的讲道。他是一个极其优秀讲台布道家,多年以来带领了无数人信主。从一个仅有十来个成年人的核心小组开始,教会发展迅速,20年内变成一个超过800人的教会。但是在牧师退休不到14年以后,教会就只剩下不到200人,而且人数还在继续减少之中。 问题出在哪里?有些人搬家了,有人去世了。然而,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当地。大多数人或者去了别的教会,或者偶尔在圣诞节、复活节等几个特殊日子出席一下之外,干脆就不来教会了。尽管衰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原因似乎是缺乏跟进,让新信徒融入教会生活和事工。人们没有得到属灵的营养而逐渐成熟,而是一遍又一遍反复听到同样的基本真理。没有人装备他们参与事工,因此他们变成了旁观者。 我们有时会忘记耶稣在马太福音 28:1620中交给教会的使命不单单是让人信主,还有建造门徒。在19节和20节前半部分,耶稣说: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强调为作者所加)。 这句话里有四个动词,其中三个是分词。只有 matheteusate(“使人做门徒”)是命令式动词,构成整个句子的谓语。这并不是要削弱第一个分词(poreuthentes ,‘去’)的重要性,因为从上下文看来,“去”的意思很明确。要让万民都来跟随基督,教会必须是一个“去”的教会。然而,我们仍然需要强调经文所强调之处:教会需要领受主的命令,以传福音和教导的方式使人成为基督的门徒。 为主收获归信之人—以有效的传福音方式引人进入神的大家庭,乃是使人做门徒的开始,但仅仅是开始而已。使人成为门徒还需要首先以神的话语为奶制品,以后逐渐换为肉制品,不断喂养,坚固,鼓励新信徒日渐效法基督。 对于讲道而言,其意义很清楚。我们的讲道—其他所有教会事工也一样—必须是为着培养门徒的讲道。地方教会的讲台上需要一些福音布道的讲道,但毫无疑义需要大量建造门徒的讲道。耶稣告诉我们,不仅需要给人施洗(传福音),而且也要教训(建造)。 – – – – – – 本文是“跨文翻译”的众筹翻译项目之一。筹款链接为: PWB@gofundme 中国境内读者,请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持: 支付宝

January 6, 2020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3-4)| 讲道与传福音的平衡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一、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二、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三、我们必须重新重视礼拜 四、我们必须有效地传福音 就在不久之前——大概三、四十年前—许多福音派传统的地方教会几乎完全依靠特别规划的周日晚间礼拜来传福音。礼拜包含吸引人的福音赞美诗,特别的音乐,见证和福音性讲道,以及邀请人上台做绝志祷告。就像百年前一样,如今也有许多人在这样的聚会上信主。 按照我的理解,这种形式的礼拜始于公共场合用上了燃气灯照明,而大多数家庭还在点蜡烛或油灯的时代。有创新意识的牧师们发现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吸引好奇的观望者来消磨长夜。这种创新性思维的结果是,许多人脱离了属灵的黑暗,因为基督的光照耀了他们。 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许多教会以晚间礼拜的方式传福音。那些继续晚间礼拜的教会,其礼拜也不过是重复日间的程序,或者采用小组查经,或者聚焦在赞美和团契沟通上。理由很简单:如今几乎不再有没信主的人参加教会的晚间礼拜。因此,教会采用其他方式传福音,取代了这样传统。 我们无需为了这种传福音策略相对突然的改变而大惊小怪。教会历史上大概从没有哪个时期采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和努力来传福音。从普世教会的角度看,我们使用了各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派遣耶稣会教士随着西班牙征服者一道进入新大陆,卫斯理和怀特菲尔德的户外巡回布道,芬尼和穆迪的奋兴会,葛培理的大型巡回布道会,地方教会持续一周的“培灵会”,关系式传福音,福音单张,邻里查经,面向慕道友的礼拜,各种人道主义援助,地方教会牧师定期的福音布道等。 传福音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基督命令我们在身边的“世界”直到地级传福音。尽管问题似乎在于何种方式传福音最佳,实际上没有什么最佳的方法。向万民传福音绝没有什么单一有效的方法。未得之民在文化、生活方式、宗教背景、属灵悟性和对灵性的渴慕上各有不同。没有什么单独的方法可以向所有人传福音。 经过仔细考量的事工哲学将会承认传福音的必要性并提出合适的方法。与新约教会一样,当代教会需要将传福音纳入自己的工作列表,并设计合适的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牧师必须成为积极传福音的领袖和参与者。正如事工哲学的其他方面一样,如何传福音的决策对我们的讲道哲学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福音的主要场合是聚集的教会还是分散的教会?讲台事工应在何种程度发挥传福音的作用?公开礼拜是否可能同时有效地兼顾传福音和建造门徒? 本文是“跨文翻译”的众筹翻译项目之一。筹款链接为: PWB@gofundme 中国境内读者,请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持:

January 4, 2020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3-3)| 当代教会对敬拜的反思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我们必须重新重视礼拜 在继续对照早期教会的做法来审视自己的事工时,我们第三个必须简要讨论的问题是礼拜。对于当代教会而言,这个领域同样非常关键,因为它与教会的聚会以及讲道的角色都有直接的关系。 各个教会甚至许多同宗派的教会,其礼拜实践—我在比较宽泛的上下文中使用“礼拜”这个词—都有很大的不同。尽管我们很难将各个教会精确划分到不同类型的礼拜风格之中,但下面的几种礼拜模式至少可以给出不同礼拜方式的参照。 礼仪与圣礼(liturgical and sacramental):这种风格的教会是所谓“高派”传统教会,强调圣餐是集体礼拜的至高点。采用庄严的合唱和咏唱音乐(anthems and chanting)。使用礼袍,以蜡烛、十字架等为辅。讲道一般是根据规定的经文选读(lectionary)给出的短讲。 有序而正式:许多所谓主流宗派的教会依据大体上固定的礼拜程序,很少改动。敬拜主持人通常身穿礼袍,会众同诵信经(creed),使用传统风格的多声部合唱和会众齐唱歌曲。讲道经文一般选择预先规定的经文选(lectionary)。 有序而不正式:这是许多“自由”或独立教会传统下教会的礼拜方式,许多主流教会和较小的福音派宗派也采用这种方式。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礼拜流程经过仔细规划,但各个步骤的顺序会不时调整。事实上,即使在礼拜进行之中,原始的计划也可能因势而变。音乐或者传统,或者偏现代,或者混合二者(blended)。彼此讲道的风格和目的可能差异很大。 五旬节派/灵恩派:这种类型的礼拜可能会有大量现场演唱,听众参与(有时是未计划的),激情澎湃的讲道,通常插入大量对听众的鼓励,并得到听众的“阿门”。尽管不完全如此,但此类聚会常有属灵恩赐的运用,特别是说方言,解释方言,知识的言语和医治等。 强调教导:福音派传统的某些教会极其强调公共敬拜对信徒的建造,将礼拜堂等同于教室。讲道之前的活动—集体赞美歌唱、特别的音乐、戏剧和见证等—通常被视为居于中心位置的讲道之暖场。讲道总是“释经式”的,常常是一个很长的序列,延续许多星期甚至很多个月。会众热心在分发的书面材料上记笔记。 面向慕道友的模式:越来越多的北美教会开始仔细区分那些杂有向慕道友传福音意图的聚会和专为委身基督徒规划的礼拜。很多时候,星期天的礼拜经过仔细设计,面向慕道友,采用现代音乐、戏剧和讲道,回答没有参加教会的朋友们所关心的属灵问题。面向慕道友的聚会不要强调礼拜元素,因为礼拜被认为是基督徒的特权。面向慕道友的教会常常会有额外的聚会,更加注重礼拜、建造信徒和团契沟通。 我们从中可以再次看到,礼拜模式并非一种精确的分类。各种模式之间不可避免会有所重叠。一个注重礼仪的教会也可能受到灵恩神学的影响,于是在礼拜方式上体现出来。那么贴着“有序而正式”标签的教会可能强调释经式讲道,也可能更偏于主题式讲道。五旬节派和灵恩派教会也可能遵循相当固定的程序,某些教会甚至会强调释经式讲道。文化和种族不同,也会影响到礼拜方式。 无论早期教会采取何种礼拜方式,它们都强调礼拜,因此当代教会也必须重视此问题。礼拜上帝,将他配得的荣耀、尊崇、赞美和爱戴归给他,永远都不会过时。事实上,我们作为个体和教会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当存着礼拜上帝的心意。他的存在,就是我们礼拜的理由! 特别对于我们中间某些福音派传统下的基督徒而言,集体礼拜神是一个经常被遗忘的要素。我们在规划公共礼拜时仔细考虑参加的男人、女人、青少年和儿童的需要,但却忽视真正的礼拜只有唯一的观众—上帝自己!我们必须仔细思想的关键问题是,究竟我们是否在真正的礼拜,我们的礼拜是否讨他的喜悦。 对我们这些牧师教师而言,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影响我们对公共礼拜之规划考量,也影响到我们的讲道。至于讲道方面,我们的讲道仅仅是对时事发表看法和意见吗?讲道是单纯向听众的头脑中灌输知识吗?我们的讲道只是想激励人们更忠诚地完成他们作为基督徒的义务,特别是担当对教会的责任吗?尽管这样一些讲道目的各有益处,但我们讲道的主要意图难道不该是提醒人们神的伟大,坚固他们对神的信心,使得他们可以在意念和能力上成长,以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吗?实际上,上述各种讲道的目的,都应当恰当地与我们对礼拜上帝的理解关联在一起。

January 3, 2020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3-2) | 事工哲学中属灵恩赐问题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反思当代教会的事工 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我们必须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 与设定正确事工优先顺序密切相关的是识别和处理属灵恩赐的问题。过去5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关注属灵恩赐问题,对于更广神学谱系下的基督徒而言,这个问题都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无疑是应当的,因为20世纪末期,教会论或者关于教会的教义,已经成为主要的神学关注之一。如今许多福音派基督徒,甚至可以说其中的大多数—不仅是五旬节派和灵恩派—会认同如下关于属灵恩赐的看法: 每位基督徒都有一种或数种属灵恩赐;(见哥林多前书 12:7,“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以及哥林多前书 12:11,“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 这些恩赐由神凭自己主权的智慧分赐;(哥林多前书 12:18,“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特定的恩赐并无高低贵贱之分。需要所有恩赐,身体才能运转良好;(罗马书 12:36,“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另见哥林多前书 12:1226)。 尽管人们大体上同意以上观点,但还有一些有关的问题并未获得所有人的同意。不同意见往往出现在人们同时考察使徒行传中教会的活动与圣经中5个讨论属灵恩赐的段落时。有关的经文包括罗马书 12,哥林多前书 12,哥林多前书 14,以弗所书 4以及彼得前书 4。 若我们仔细研究这几段经文,可以找出大概18到19种不同的恩赐,其中有些经文有重复。这就造成了第一个分歧之处:这些恩赐列举,意在示例还是穷举?这是神赐给教会的所有恩赐,还是另有其他恩赐甚至众多其他的恩赐,而经文只是举例?这是造成基督徒意见分歧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与列表中的有些恩赐的性质与目的有关。我们很容易看出不同属灵恩赐的性质差异很大,有些似乎平常(服事,教导,慷慨,领导才能,管理才能),有些则更带超自然属性(说方言,解释方言,医治和行神迹)。尽管大多数福音派基督徒承认前一类恩赐是必要的,但有些圈子对于神是否长期赐下后一类恩赐有所保留。 解决这些争议不是我目前要处理的问题,但若读者以前从未仔细思考过这些问题,我愿意鼓励读者好好研究思考一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属灵恩赐问题对于基督徒在教会内外的生活和服事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一个讲道的牧师的视角来看,关于属灵恩赐的信念会影响到他的事工哲学,进而影响他的讲道哲学和讲道内容。 附录:我对圣灵恩赐的一点思考: 事工哲学(4)——圣灵、角色关系与博客,但这篇文章更多是从牧师不应当代替圣灵的角色以操控成员的角度来讨论的。我也鼓励读者思考以下关于属灵恩赐的问题。 本文是众筹翻译项目“平衡的讲道”的一部分。 版权所有:张聪@跨文翻译 / [email protected]

January 2, 2020 · 1 min · eddy

Business as Mission | 文士和拉比的职业

本来也许可以多做一点工作,但中途被本月将要发行的《属灵的洗练》一书吸引了注意力,于是写了一些评论来回应“若水漫海”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顺便写了一篇推荐CIU的文章,兼评论傅士德的灵修书籍对我自己灵性影响。 傅士德(及其神学)不是加尔文,在神学上自然可以批评,不过“若水漫海”上这篇文章的逻辑不太严密,读着不太舒服,有一点“改革宗”惟我独尊的味道。但我很少到别人的文章后面长篇留言,仿佛打上门去一样,至于在群里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对于没有学过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我来说,几乎从来唯恐逼之不及。我更愿意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比较容易有逻辑地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写不下去的时候也能好好安静祷告一下,不似群里电光活石般的需得抢先发言。“水哥”说,我这是自己挖坑,等着别人来埋。 于是,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昨天和今晨工作了160分钟,仅仅翻译了18章1-4的四节注释而已。 使徒行传大约是历史最丰富的一卷新约书卷,哥林多又是一个新的地点,有许多背景知识介绍。当然,比起Craig S. Keener博士的四卷一共4640页的《使徒行传》注释,F.F.Bruce已经算是惜字如金了。 只提Bruce的两条注释,涉及保罗的职业: 犹太教传统认为,文士或拉比收费教导是不合适的做法,所以他们中有许多人在学习和教导律法之余,也做一点生意。保罗则把宣教士自己设法养活自己当作一种宣教策略(参20:34;林前 9:3-18;林后 11:7;帖前 2:9;帖后 3:8)。 [18章脚注7]以下观点据说是拉比希列提出来的:“从妥拉的皇冠上牟利的人将一无所获”(Pirqê ʾAḇôṯ 4.7)——换句话说,不应该通过给人宗教上的教训来挣钱。更晚近的时候,拉比迦玛列III世推荐人将学习妥拉与某种“世俗”职业像结合:“学习妥拉的人若没有工作,终究是无益的,会被引入罪中”(Pirqê ʾAḇôṯ 2.2)。另一方面,希腊文化倾向于瞧不起手工劳动;只有科学家们的作品尊重手艺人,似乎是当时文化的例外。从他们的态度中,亚力山大(L. C. A. Alexander)发现了路加以一种完全客观的方式提到保罗这种做法之可能背景(L. C. A. Alexander, “Luke’s Preface in the Context of Greek Preface-Writing,” NovT 28 [1986], p. 70)。 [18章脚注8]霍克将保罗从事手工业一事放在了希腊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参“Paul’s Tentmaking and the Problem of his Social Class,” JBL 97 [1978], pp. 555–64; “The Workshop as a Social Setting for Paul’s Missionary Preaching,” CBQ 41 [1979], pp. 438–50; The Social Context of Paul’s Ministry: Tentmaking and Apostleship [Philadelphia, 1980]),提出了一种引起激烈争议的看法,认为这事是保罗自己提到的。从路加此处的记载看来,并没有线索可以支持这种观点。...

January 2, 2020 · 1 min · eddy

CIU的神学教育 | 一种混合灵性、知识和生命建造的模式

这些价值观不仅刻在石头上,也是CIU的教育理念,希望可以刻在每个学生、教授和员工的心上。 关于神学教育,以下引自一篇旧文,为了本文的缘故略有修改: 什么叫神学教育?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什么人应当或者不应当接受神学教育? 我去神学院之前,听到的教导是 “神学”不是每个人都应当学习的,必须完全献上预备做全职牧师或宣教士的人才应当读。 读“神学”会让人骄傲。读完之后,生命反而比以前不好。 神学院是基督徒的坟墓(Seminary = 灵性的Cemetery)。 因此这么多年以来,我从前的教会只允许了Emma和我去读神学。 但是当我到了CIU之后,却发现这里的神学教育理念完全不一样。我询问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要做什么,他们都不清楚。有的时候他们是自己来读神学院的,也有人是已经做过教会的全职服侍,然后再来读神学院的。 和三一、西敏等神学院相比,CIU并不以学术见长。有些(中国)学生觉得其中没有学术大腕儿。我知道RTS这样的神学院连“三位一体”也能开出一门两学分的课程来,而CIU并没有这么琐细的课程,无非是圣经概览,系统神学,圣经神学,教会历史,讲道和教导,释经学,古代语言等粗线条的课程。但是CIU高度重视牧养的技巧,凡是MIN开头的课程,都是极好的。例如“属灵建造”,“教牧领导学”,“祷告和门训”,“圣灵”等等。此外还有若干跨文化宣教课程和教牧辅导课程,不管对于自己的属灵健康还是应付日后宣教和牧会的压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在CIU/Village/PineView住着,才是我读神学这几年最大的收获。 我这样说吧,Monticello路上这个基督徒社区,乃是我生平所见,在地上最接近天国的地方。我们很多人来到CIU之后渐渐习以为常,享受着松景园免费的咖啡,走在路上微笑着和人打招呼,随手把电脑和手机丢在图书馆的桌上就去参加Chapel,从来不锁门,每周有若干次联合礼拜、音乐敬拜;如果保持好自己的界限,我们可以很好地体会基督徒的彼此相爱。 按照我乐观的估计,中国在100年之内也很难出现CIU这样的社区。一个神学生在其中生活一段时间,对于日后的服侍,具有难以想象的影响。 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在CIU边上,有很小的一个修车店,长期只有一个人,Bullard先生在里面工作。但是,这家店却是整个哥伦比亚唯一一个5.0评分的修车店。店外的草坪上长期停着10辆左右等待修理的车辆,往往要排队2-3天才能取车。 上个月我们家的车有散热问题,几乎爆缸。当时我人在亚特兰大上课,Emma把车送去Bullard的店里。三天后我回家,去店里取车,他只是加了几瓶矿泉水在发动机散热孔里,告诉我应当如何检查,然后分文不取就打发我走了。现在车正常使用两个月,什么问题也没有。 CIU的声誉不是靠着名牧或者大师来维系的,而是靠着1万多个Bullard先生这样的毕业生塑造出来的。 一所优秀的神学院,不会把学生训练得更为骄傲愚蠢。我也见过愚蠢骄傲的神学毕业生,似乎他们在读神学院之前就是一样的骄傲,而增加的知识叫他们变得更愚蠢而已。 按照我有限的经验,CIU并不是这样的学校。许多学生在CIU得到灵命塑造,变成了更成熟更好的基督徒,同时借着这个社区中其他基督徒的影响,渐渐明确了自己的呼召,走上了服侍神的道路。单看我熟悉的中国学生,情况就大抵如此。 所以,我简单重复我对神学学习的看法: 只要可以负担学费、有愿意成长的心意,有时间,一个人就可以读神学。如果不需要教会在学费上的支持,就不需要经过主任牧师的同意(当然,也许需要主任牧师写推荐信。而主任牧师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要阻拦人学习神学。) 读不下去的人可以自由的退学。哪怕学了一两门课程,也是有益处的。 很多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生命得到建造,明确自己的呼召。 我2012年进入CIU的时候,导师是Dr. Igou Hodges先生。他除了在学校教书, 还是牧师和长老会的书记,平时很忙。我们见面的时间不多,基本上先生只有一个问题的回答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是有一次他对我们这群后生说,建议神学生们先到CIU学习,将属灵基础打好,再去三一这样的地方。否则,有了太多知识,而缺少属灵建造的基础,很容易成为一个“不信派”的怪胎。 Dr. Hodges自己的本科是在CIU读的。我碰巧认识他的同窗Loui老先生,略知当年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本科毕业之后,他去了三一读道学硕士,普林斯顿读神学硕士,然后在爱丁堡拿到博士学位,开始神学教育和牧会,算是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的建议,或者说是将一生最重要的经验传授给我们。 Dr. Hodges是标准的改革宗,他曾经写过一本“今日改革宗神学”,已经“跨文翻译”译成了汉语。当年他隔壁就是一位阿米念派的教授,至今CIU的教授们还津津乐道Hodges与那位教授之间友好而温和的立场争论。这是一间真正跨宗派的神学院,的确是各个宗派的教授和学生都有,也使得我们这些从前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中国家庭教会成长起来的基督徒去了以后,一下子发现自己的宗派观念,对敬拜形式的观察和体验,对各种神学立场的实践和处理,原来十分狭隘,颇有多多观察和吸收各种流派的必要。 我在美国待了差不多6年半,有两年的时间在一家大型的浸信会教会做国际学生的宣教工作,周日参加传统四声部的唱诗班,圣诞节站在巨大的圣诞树上,表演“Singing Christmas”。后面两年,我去了一个长老会的植堂小组,与一位印度回来的宣教士以及其他10个家庭一道,建立了一家PCA的教会。最后的三年, 我在一个社区华人教会做牧师,基本上算是浸信会改革宗的立场。当我离开教会回国的时候,我们聘请了一位西敏的毕业生接替我做牧师。 我在哥伦比亚PCA教会的牧师David Gentino,本科读完两年之后信主,转学到CIU读完本科,顺便和教授的女儿谈恋爱,以后结婚了。他的道硕在西敏读了2年,然后转回到CIU学习宣教,毕业后去了印度宣教,再回到美国植堂。 无论是Dr. Hodges还是Pastor Gentino,他们的神学教育都是为着以后的服侍而规划的,尽管最终他们都是PCA的教导长老,坚定的改革宗牧师,但他们的训练和实践过程并不是那样的狭隘。 我在CIU的领导学(Leadership)和属灵建造学(Spiritual Formation)两门课都是跟着Dr. Roy King上的。我的初级讲道学也是Dr. King教授的。Dr. King是校园团契CRU信主,以后在校园团契服侍,渐渐开始牧会。他在北卡牧会的时期,经常外出开大型布道会的葛培理先生是他的会众之一。 Dr. King有两个博士学位,一个是牛津大学的PhD,一个是Fuller的DMin/Leadership。他的后一个学位,就是师从的魏乐德(Dallas Willard)。 我查了一下,我在CIU读过的课程中,涉及魏乐德和傅士德,以及受到他们影响的Peter Scazzero的课程和书籍包括: MIN 6430 PRAYER AND DISCIPLESHIP 祷告与门训。教材包括: Foster, Richard. 1992. Prayer: Finding the Heart’s True Home 道硕的属灵建造基础课 MIN 5300 – Foundations of Spiritual Formation...

January 1, 2020 · 2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3-1)| 当代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

朋友们可以去我的goodreads.com看我读的书,于是我就不用继续贩卖焦虑了。因为我并没有读太多的书,大部分时间都在翻译。 至于《以神学翻译为志业》一文所要达成的目标,2019年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失望之年。出版业不断萎缩,许多书籍押在编辑手中无法动弹。从事神学翻译的译者们收入和水平也没见显著提高。许多优秀的资源无法翻译,或者翻译得不尽人意。 但我仍然怀着同样的信心,2020年继续努力推动创新的神学翻译项目。 “平衡的讲道”是新年第一个自选项目。目前在博客、steemit和公号上连载。这也是对自己的牧养,借着翻译,我也在反思自己的事工哲学和神给我的呼召。 平衡的讲道 前言 第一篇:平衡的神学视野 第一章 理解神学基础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和重点 第三章 审视当代教会的教会论、事工哲学及其对讲道的影响 检查过新约教会所强调的7个重点后,我们有必要比较一下当时的教会与今日教会在价值观和实践上的异同。这种对比,对我们严肃思考事工和讲道哲学相当有用。我们并不打算全盘复制新约教会的做法或关切。相反,我们必须意识到那些可以通用的原则,思考这些原则在今日基督教会中的应用。 一、我们必须重新评估事工优先顺序 几乎每个传道人都面临着永无止境的活动列表,其中几乎每件事都是好事甚至极有价值。有些事情是计划中定期需要完成的任务。另一些则是突发事件,虽然也重要,但却突如其来,占据了我们的注意力。一个传道人该怎么办呢? 如果不那么忙碌或者匆匆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安排正确的事工优先顺序会容易得多。无人可以保持一个不现实可行的日程同时继续保持健康和清醒。传道人不能也不应该承担教会里所有的工作。 不幸的是,在这个问题上传道人常常是他们自己最大的敌人。我们的做法常常表明我们认定教会的成败全在于我们,甚至神的国度也需要我们去拯救!我们坚持要参加每一个委员会的会议,亲自做出所有的决定(即使是日常事务也不例外),无论任何活动,只要教会开门,我们就要在门口站立问候我们的羊。然后,我们却疑惑为何疲惫和压力常常袭来。 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完全不顾我们是人的现实,也没有认清教会的性质。这种做法忽略了人人皆祭司,信徒相互服侍的原则,也违反了圣经向我们展现的、教会如何运作的模式。 使徒们面对快速增长的教会提出的服事需要时,并没有在事工中耗尽自己,而是仔细估算,避开了陷进。当时也有各种重要的需要等待满足。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在教会中受到说亚兰文的犹太人忽视,得不到日用的食物配给,教会面临分裂。按照20世纪的优秀做法,使徒们应当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亲自监管此事。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相反,他们遵循了委派授权的原则。他们召开教会全体会议,说明了情况。尽管照顾穷人是一项重要事工,但很容易委派他人来完成。这些人需要具备属灵的资格和合适的技能(“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而使徒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见使徒行传 6:14 和合本)。 我疑心如今的教会领袖们若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有人或许认为,会众会因为牧师愿意设定重要事情的优先级而深受触动,但另一方面,或许立刻就有人抱怨说这些次要的事工与其他事情同等重要,而且,“我们付钱雇传道人不就是要做事吗”。如果会众期待后者,事态也确实如此发展,传道人谁也怪不了,只能怪自己。我们允许文化因素控制了事工实践与哲学,而不是坚持圣经的原则,那么只能是咎由自取。在此事上我们没有反对文化,而是容忍接受了现实。实际上,我们对此保持沉默,就是在支持这种做法。 使徒行传 6章只是圣经关于教会领袖需要考虑优先顺序的实例之一。另一处经文是我们前面提过的以弗所书 4章。与使徒行传 6章一样,这段经文教导我们一个重要的真理:牧师们不应当—实际上,绝对不要—成为教会里唯一服事的人。服事是教会里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会历史上很早的阶段,早期教会就出现了所谓“教士”和“平信徒”的二分法,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完全恢复元气!通常导致的后果是,“服事”变成职业教士阶级的责任,而不做教士的人一般只做一点洒扫清洁的工作。 这种思维的影响比我们愿意承认的更深刻。我记得多年以前,有位教会成员问我一位在宗派会议上遇到的人的情况。“他是牧师吗?”他问我。“不是,”我回答说,“他只是一个平信徒。”只是一个平信徒!我立刻意识到自己说话的蕴含。这不是一个令人舒服的反思时刻,也不应当让我觉得舒服。 基督教会里没有等级之分,只有事工的不同。安排给教会里部分人的事工—安排给那些被叫作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教师之人的事工—是装备教会里所有的人,让服事更加有效。仔细分析以弗所书 4:1116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虽然这超出了本书的范围。今日的牧师必须依据圣经所强调的来排定事工的优先顺序:话语的服事,祷告,训练,属灵督导。如果教会领袖们耐心而坚定地按此教导会众,教会里极有可能有人拥有恩赐,可以分担这些重要任务,并完成其他需要的重要事工。 关于这个极其重要的事情,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蒙大拿州一个小型乡村社区教会牧师的态度。 当我来到这个教会,人们没有绕弯子,直接对我说,“牧师,你负责婚礼、葬礼、传福音、祷告和咨询。这是我们付钱雇你的原因。”我带着喜乐地做了这一切。但是在这过程中,人们认识到我坚信以弗所书 4:1113,“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因为我的榜样,甚至教会的长期会员也开始把握住这个异象。我没有因为改变角色而变得不快乐,或者另寻完美的教会,而是按照圣经中牧者带领羊群所当做的那样训练人们。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也就意味着我需要定下长期的事工计划。(Maynard Matthewson, quoted in ‘Wing Walkers,’ Leadership XVII, no. 1 (Winter, 1996), 25.)

December 31, 2019 · 1 min · eddy

平衡的讲道(2)|新约教会的事工和优先顺序

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成都中院连续发出了几十个公告,想要遮掩一个短短的判决声明。 许多人说,生在2019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正在经历今后10年中最好的一年。 朋友圈刷屏的基督徒们大多数不太可能支撑得到元旦,就像前几天的“同婚”签名一样,只会在某个群里落下一地鸡毛。那些用各种怪异符号与谐音字割裂得支离破碎的文字,那些胆战心惊的叙事或“呐喊”,也绝不再可能“美得惊动了中央”。 9年是一段很漫长的日子,7天一个回合的热点话题很快就会被另一个热点占据,甚至按照需要被制造出来。 使徒行传里有一场逃亡,彼得蒙天使所救,随即离开耶路撒冷去了远方。但多年之后他或许仍然记得,耶稣给他的使命,“照顾我的羊”。耶稣甚至对他说,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 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 (约翰福音 21:18-19 和合本) 那时主所爱的另一个门徒(疑是约翰)也在场,知晓自己的命运之后!彼得大概心中也有一点忧伤,于是好奇想知道约翰的结局如何。 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 (约翰福音 21:22 和合本) 所谓呼召与托付,大抵是这样。有人束手,有人薪传,有人被希律见猎心喜抓来祭旗,有人被流放孤岛在异象中见到耶稣来的景象。 窗外风雨如晦,沉默良久,为了此事祷告。 昨晚,此事发生之前,我为神所托付给我的,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无所不知的复活的主啊,你知道我爱你。我想要竭力保守你所交托的教会与弟兄姊妹,求你赐我分辨力,知道如何行在你的旨意之中。 不知道留给我的时间还有多少,但我知道,神所求并非才干勇气,不过忠心而已。 圣诞假期结束,读书二册,从神学、哲学和事工上反思明年的工作,翻译也日拱一卒,不觉做了几万字。明日无暇,今天发出第二章吧。第三章就开始渐渐有趣起来。 平衡的讲道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与重点 对新约稍作研究就能发现,教牧事工的哲学绝非单面,甚至也不是双面的。这种哲学必须涵盖方方面面,因为新约教会的实情就是如此。在所做的一切事工中,新约教会特别强调某些功能。如果我们的事工哲学要反映出圣经的教会观—真正的基督教事工哲学必定如此—那么我们的哲学必须体现出圣经高度重视的功能之重要性。 新约并没有系统性地讨论教会论。大多数时候,我们通过归纳法来认识教会的性质。我们研究使徒行传,了解早前教会的活动和进展。我们看见她开始快速成长,注意到早前教会领袖采取各种步骤,确保她行在神的旨意中。我们发现一些总结教会日常活动的陈述:“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使徒行传 2:42 和合本)。我们注意到这个群体的某些特点,比如卖掉财产凡物公用,每天去圣殿和各人家里祷告,不断赞美神,神将得救的数目天天加给他们。我们看到早前教会公开宣讲信仰,无论是在教会聚会中还是敌意环境下都不住口。我们观察到教会领袖如何应付逼迫、教会纪律、教义纷争、组织机构、向别处和外邦人宣讲等各种问题。 从使徒行传之后的书信中,我们也找不到完整的教会宪章或规程。相反,我们发现地方教会纠结在各种教义与实践问题中。有的时候,我们发现教会成员面临难题,需要鼓励。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保罗和彼得对教会领袖给予指教。 如果使徒行传或某一封书信以更为清晰有序的方式记载了教会治理和事工的规定,不是更好吗?但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内容。相反,新约以粗线条的笔触,印象派的手法刻画了早前教会的形象。为何在这些事工领域需要多元化的思维,这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中间才有人坚信,新约教会乃是天生的主教制,而另一些人则同样坚信,教会须得是会众制或长老制。同样,新约尽管特别强调了某些事工,却没有提供一种单一的事工哲学。那么,新约有哪些特别重视的事工领域,应当在我们的事工哲学中予以强调?下面,我要冒着忽略其他重要之处的风险,简短地讨论其中的几个方面。 They Carefully Set Ministry Priorities 仔细设定事工优先级 随着早前教会的快速增长—数以千计的新信徒加入—人们开始抱怨,有穷人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有些寡妇没有领到每日食物救济。当时的情况如下: 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使徒行传 6:2-4 和合本) 当早期教会规模尚小的时候,使徒们可能亲自承担了某些日常事务性工作。随着教会增长,设置优先事项的需要越发迫切,他们需要集中精力以祷告传道为要务。实际上,在领导一个年幼的教会时,这是事工哲学中最基本的纲领性原则。 在讨论教会的性质和目的方面,以弗所书大概是最清楚详尽的文献之一。当保罗写这封信的时候,他相信教会中所有成员应当彼此分担事工。那些有领导恩赐的人无需独自承担教会所需的所有事工。以弗所书4:11所提及的领袖恩赐(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教师),乃是为了将福音传入新的地区,宣告神的真理,以及训练和预备教会里的每一个人有能力担当事工。正是因为教会领袖要承担上述最后一项任务,才使得地方教会的领袖们必须以祷告和话语的服侍为最优先的安排。 They Recognized the Spiritual Gifts of All 识别所有人的属灵恩赐 新约中共有五处经文讨论了属灵恩赐的概念(罗 12:3-8,林前 12,林前 14,弗 4:7-13,彼前 4:10-11)。尽管目前在属灵恩赐的某些方面尚存争议,但有一事可以肯定:神的灵奇妙地赐予教会成员各种恩赐,让教会可以凭借多样的恩赐,完成不同的事工。有些恩赐处于聚光灯下,另一些恩赐则隐藏在幕后。有些直接服侍所有人,有些则一次服事一个人。有些似乎特别实用,有些则更具超自然性。 然而,属灵恩赐也可能被滥用,带来问题。保罗在哥林多提到前书 12-14章里提到某些问题。尽管他强调,若缺乏基督一样的爱,属灵恩赐不过空虚无益,但他仍旧认可恩赐的重要性。他在罗马书 12章里讨论恩赐时,就没有直接责备归正的话语,而是简单地指出,教会里每一个人都应当按照个人所得的恩,专心服侍。 恩赐的目的是服事教会内外多种多样的需要。恩赐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教会若要运行正常,所有的恩赐都不可或缺。早期教会意识到这一点,大大丰富了自己的事工。 They Emphasized Worship 对敬拜的强调 旧约中的犹太人是一个敬拜的民族。早在会幕和圣殿建立之前,他们就开始个人和家庭的敬拜。 敬拜上帝被人们视为基本的义务。无论私下还是公开场合,敬拜都包括赞美、祷告、教导和献祭。尽管族长时代的敬拜似乎并不正式,但会幕的建立带来了更为系统的公开敬拜仪式。圣殿建立之后,敬拜的流程甚至更为规范。 即使圣殿被毁,百姓被流放,有信仰的犹太余民仍然坚持祷告和默想。缺少圣殿祭坛,有些礼拜活动不得不从简。然而,但以理、尼希米和以斯拉等人仍然表现出深刻的属灵委身。新约时代直到如今,在犹太人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会堂,大概就是从流放巴比伦时期开始出现的。会堂礼拜的主要元素是赞美、崇拜、祷告、朗读和解释圣经。在犹太传统中,这些活动都有详细的规定,新约中犹太背景的基督徒也完全接受了这样的做法。耶稣自己也一向在安息日参加会堂的活动。 尽管最早一批从犹太教归信基督的人一段时间继续在圣殿里礼拜,或者至少在圣殿赞美和祷告,但这种情况似乎仅仅持续了数年。新约最后一次提到基督徒参与圣殿礼拜是使徒行传 21章记载,保罗与一群新近皈依的犹太基督徒进入圣殿参与洁净的仪式,被犹太人抓捕。 早期的犹太背景基督徒参加会堂崇拜则是另一件事情。巴勒斯坦的犹太会堂众多—有人认为,光是耶路撒冷就有500座左右—因此规模很小。只要有十个犹太成年男子聚居,就可以设立一个会堂。与单一巨大的圣殿相比,会堂的规模不大,数量众多,基督徒在其中容易引人关注,引发对教义的争论。因此,基督徒渐渐在圣殿和会堂之外聚会,但在进入新的地区时,仍旧常常利用会堂作为当地传福音的起点。 新约教会的礼拜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会堂的模式,尽管我们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教会完全袭用了会堂礼仪。使徒行传前几章提到大家一起用饭—或许是聚餐,或许是领圣餐,一起祷告,并穿插教导。保罗说,聚会的时候“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哥林多前书 14:26 和合本)。但从上下文看,这里更多指的是有序的敬拜而非敬拜的内容。在教牧书信中,保罗强调了祷告和话语的教导。...

December 30, 2019 · 2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