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信任崩塌(中文免费试读版)"
date: 2021-06-19T10:43:13Z draft: true
categories: - "跨文翻译" - "translation" - "books" tags: - "神学翻译" - "属灵虐待" ---
<no value> :imagesdir: /images
2021-06-19
读者评论
"《信任崩塌》帮助我们彻底摆脱有毒信仰和灵性虐待,以乐于医治、温柔谦卑、充满爱心的健康教会带领者取而代之!《信任崩塌》深深植根于上帝的恩典和真理,取材于雷米对羞耻、愤怒和宽恕的丰富认知及理解。这是我读过的关于有毒信仰和灵性虐待的最佳书籍!不仅灵性虐待受害者盼望出版这样一本书,迫切需要好好阅读,它也绝对应当是所有牧师、属灵带领者和未来教会领袖的必读书!"
— 马克·霍尔沃森 电台播音员、“非洲团队合作"联合创始人兼宣教士
"我们迫切需要《信任崩塌》。我祈祷雷米充满恩典、温柔的工作方法能有效帮助受害者及其教会。太多教会对灵性虐待束手无策。本书犹如沙漠里的一杯清冽甘泉!雷米"用心聆听"受害者的亲身经历,承认他们所遭受的虐待经历,并直捣问题的根源。"
— 莉兹·提尼亚 ourunseenhope.com
“就灵性虐待话题,牧师们满怀怜悯地大胆发声乃是颇不寻常的事情。更常见的情形往往是教会带领者及成员激烈地捍卫自己的教派,根本听不见灵性虐待受害者的哭泣声。这本书犹如一件宝贵的工具,将帮助教会成员和属灵带领者了解不健康群体和异端的真实情况,帮助他们向受害者满怀爱心地伸出援手。”
— 埃米莉·沃克·德比利亚塞尼奥尔 faithafterdeception.wordpress.com
“作为灵性虐待受害者,我愿意告诉你:这是一本你需要时时放在手边的好书。对那些试图逃离不健康信仰群体的人,或者有亲友深陷类似泥沼的人,我强烈推荐阅读本书。”
— 金杰·普尔 《致上帝的电子邮件(Emails to God)》的作者
“_灵性虐待和中毒教会打造了一座复杂的迷宫,里面危机四伏。《信任崩塌》为那些迷路的人提供了一条安全的出路。随着人们对灵性虐待的辩论日益增多,我们欢迎本书的问世。无论对灵性虐待受害者还是治疗师而言,本书都可算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资源。雷米的写作天赋不仅体现在他的清晰阐述,还体现在他与读者之间的联结——建基于健全的圣经原则以及他自己的恢复经历上的亲密联结。”
— 比尔·赫胥黎 咨询师、精神治疗医生、灵性虐待受害者
雷米·迪德里奇在理解灵性虐待以及如何从其毁灭性影响中恢复过来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极好的帮助。本书也为那些寻求理解这一教会弊病以及如何有效服事灵性虐待受害者的人提供了帮助。
雷米提供了一份备受欢迎的资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出基督教会里这一令人痛苦、经常"隐形"的领导层弊病。
— 芭芭拉·奥尔洛夫斯基博士 《灵性虐待的恢复之路(Spiritual Abuse Recovery: Dynamic Research on Finding a Place of Wholeness)》的作者
《信任崩塌》
识别不健康信仰、不健康教会与灵性虐待恢复的实用指南
【美】F·雷米·迪德里奇
"F. Remy Diederich"
《信任崩塌》
——识别不健康信仰、不健康教会与灵性虐待恢复的实用指南
简体中文版权 © 2020 跨文翻译·张聪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未经版权方或出版商的书面许可,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不得复制、储存在任何电子系统中,或以任何形式或手段(电子、机械、影印、录音或其他方式)传播。撰写书评可摘引简短章节。
中文版圣经经文引自新标点和合本。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上架建议:宗教/基督教牧养/辅导&恢复
== == 目 录
《信任崩塌》: 识别不健康信仰、不健康教会 与灵性虐待恢复的实用指南 4
OTHER BOOKS BY F. Remy Diederich 182
序
不健康的信仰就像口臭——我们总是对别人的口气更加敏感。
从前身陷异端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加入的是异端。相反,我以为自己是神拣选的一部分。我的信仰群体与其他的不一样,原因在于我们极为特别。我甚至完成过一份"异端征兆"检查表,在几乎所有的方框上都打了勾。与此同时,操纵我的领袖却站在讲台上解释说,检查表设计有缺陷,我们的教会并非不健康。我相信了他,并将这张检查表撕碎了丢到垃圾桶里。然而我的同卵双胞胎兄弟看出了带有毒素的信仰症状,于是离开了。在接下来的十三年里,我因此再也不愿见他。
多么心碎的往事!
当然,并非所有不健康的属灵共同体都是异端。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不论是完全的异端,或者只是日常的律法主义者,抑或是操纵会众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外人很容易看出问题,而身在其中的人却不易察觉,仿佛这些问题突然隐形。好似损坏的核反应堆会不断泄漏看不见的辐射,带有毒素的信仰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你。
本书就像一个盖革计数器,在有毒环境下会发出警报。
不健康信仰的危害或许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尽管我们很难掌握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据专家估算,美国有5000多个异端教会。另有数据显示,过去40年间有250万人卷入异端(据国际异端研究协会),现在每年仍有18万人加入异端。这些数据还不包括那些不属于异端教会或组织,仅仅受到律法主义或不健康信仰影响的人。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缺少不健康信仰共同体的传闻。我在2012年发起过一项名为"让被掳的得释放”(Liberty for Captives)的事工,自那以后收到美国和加拿大民众发来的成百上千封电子邮件,谈及各自在有毒信仰环境中的经历。他们提到的大多数组织至今仍然处于"隐身"状态,不仅当地报刊未予报道,甚至研究异端的教会专家、撰写灵性虐待书籍的作家也对它们知之不详。存在毒素的信仰至今仍是美国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既然问题这么严重,我们迫切需要讨论有毒信仰以及帮助人从灵性虐待走向康复的资源。
离开异端教会之后,我念完神学院,又阅读了上百本与有毒信仰、有毒教会、灵性虐待、异端等相关的书籍。我读过的多数书籍就像全麦面包皮:稠密厚重、营养丰富,却不容易咀嚼。后来,我开设了一个为灵性虐待受害者提供资讯的博客,尝试简化分割阅读材料,以便读者更容易"咀嚼"。我意识到,多数灵性虐待受害者并不需要啃一部大部头的学术著作,他们只需要知道简单的道理,暖人的恩典,还有一份具体详细的操作指南。至少,对我来说这样就够了。
过去7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本简单易懂、较为全面地讨论不健康信仰以及从灵性虐待走向康复的书籍。终于,F·雷米·迪德里奇完成了这样一本书。
雷米明白什么是存在毒素的信仰。他从一个不健康的信仰共同体逃出来,那段经历几乎令他的信仰崩溃。雷米在有组织宗教外流浪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意识到医治伤口的最佳办法仍然是回到教会里面,而不是停留在教会之外。他的身份是咨询师、作家,但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牧师,一位深爱着迷路受伤之羊的好牧人。
因为雷米自己受过灵性虐待,本书的每一章都写得简明扼要,但给出了许多评估自身信仰以及信仰共同体健康状况的具体操作指南。如果你身陷有毒信仰环境,雷米将告诉你如何逃离这一组织以及迈上康复之旅的详细步骤。他甚至专为那些可能制造了不健康信仰氛围的牧师群体写了一卷。我对不健康信仰和灵性虐待题材的阅读涉猎甚广,以前从未在其他书中读到过这样的版块。
至少对我而言,最令人感恩的是,雷米怀着牧者心肠撰写了本书——在这一类书籍中,这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品质。阅读本书,犹如午后坐在阳光下那般惬意。掩卷之后,一股被人理解、被人关怀的暖流久久萦绕着我。这是何等恩典!
本书适合三类读者:
第一,如果你在教会或信仰共同体里察觉到有毒信仰的气息,我推荐你阅读本书。本书相当于一件工具,可帮助你识别存在毒素的信仰和灵性虐待。如果二十多年前就读到类似的书,我的人生大概能少走很多弯路。
第二,如果你因虐待型属灵带领者而信任崩塌,本书提供的上百条操作指南以及充满恩典的属灵建议将有助于你迈上恢复之旅。
第三,如果你是属灵带领者,察觉到自己可能是灵性虐待和不健康信仰的始作俑者,为此痛苦挣扎,不妨阅读本书。你很难再找出一本如此充满恩典、又绝不妥协的好书,所以千万不要错过。
我希望《信任崩塌》这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能够到达更多读者手中。我祝愿这本书成为一件恩典的工具,能够击碎有毒信仰的镣铐,帮助被掳的人重获自由。
斯蒂芬·史密斯(Stephen Smith)
2017年7月6日
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
前言
让我们回到公元前586年以色列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巴比伦大军攻入了耶路撒冷,摧毁了圣殿,夷平了城墙。巴比伦人并未就此作罢,一把火烧毁了整个城市,屠杀了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口,留下最穷的百姓,将那些高贵聪明之人尽数掳走。
转眼150年过去。第四代流放之民中的尼希米在波斯为臣。他从未到过耶路撒冷,但曾经听过这座伟大城市的故事。有一天他听见兄弟的报信,告诉他耶路撒冷的城墙仍然荒废,多年过去,无人修缮。
尼希米听闻此事,悲痛不已。他不仅为着城墙荒凉而哀伤,更因为此事所代表的意义而惶恐。无人修缮城墙,意味着百姓已经失去了盼望。他们不再梦想成为神的百姓,成为照亮世界的光。无人重整旗鼓建设圣城,大家各自为政,分散在全地。除了继续活下去,百姓似乎已经别无所求。
我提到这一古代历史的片段,因为这正是那些受过灵性虐待之人的写照。他们的城墙被夷为了平地,所有的盼望都失去了。信任已经崩塌。他们不再有异象——神要使用他们建立信仰共同体,成为照亮世界之光的异象。他们(或许)没有失去信仰,但却独自单飞。他们不再信任有组织的宗教,也不再相信任何一位属灵带领。
如果你有此经验,我为你读到这本书而感谢神。我希望帮助你整理这一团乱麻般的痛苦经验(你自己的或者身边熟人的),告诉你一些重整旗鼓继续前行的实用建议。
引言
我并未打算立刻出版一本新书。事实上,当人们询问我何时会出版下一本书时(我已经写了五本),我的回答是:“等退休后再说吧。我现在完全没有时间。“作为一位全职牧师和帮助心理成瘾者的咨询师,我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我喜欢写书,但我首先得维持生计。
但再我注意到博客里几篇点击量最大的文章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决定。在我多年所写的数百篇文章中,十篇关于灵性虐待的文章总是排在点击率的前茅。显而易见,我在2015年讨论灵性虐待和不健康信仰的系列文章触动了许多人的心。请听我解释一下当时写这一系列的缘故。
为何出版此书
两年之前,我附近有所教会在属灵上脱轨了,数百名信徒受到伤害。多年之前我曾在这间教会短暂聚会,至今还认识其中不少人,因此这个新闻更让我震惊。想当初,他们曾对整个地区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他们曾传讲真正的恩典信息。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领导层缓慢地、难以察觉地改变了,在歧途上渐行渐远。那些信主多年的成熟信徒被引入了歧途。我曾经以为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
会众分裂为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一方坚持"我们毫无问题”,而另一方则认为"有些事情已铸成大错”。我在当地几无影响力,所以我只能用一组博客文章来提供一点咨询帮助。我为那些慌乱无助之人提供了可能采取的"下一步"[multiblock footnote omitted]。
坦率地说,我不知道我的咨询建议给他们带去了什么帮助,但我知道自发表以来,我的文章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显然,世界各地都有人曾经历过我所经历的一切。人们迫切想要知道他们的属灵带领者们和他们的教会究竟怎么了,他们若遇到属灵虐待和不健康的信仰共同体,可以采取怎样的行动。
成书过程
有鉴于此,我决定将我的博客文章组织成书。我认为无需太多的额外工作,就可完成此事。于是我在博客上发出了一个公开邀请,希望有过灵性虐待经历的朋友为我提供一点他们的思考。全国各地大约有10人同意向我讲述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故事极大地影响了本书的写作,让我扩充了从前的博客文章,以回答他们的问题,吸纳他们的洞见。在本书中我收录了他们给出的许多评论,让读者可以感受他们的经验。
这本书的写作时间远远超过了我的计划,但听到这10位灵性虐待幸存者的故事,实在让我伤心不已。如果世上无人愿读此书,单单为着他们,我也不会后悔写了这本书。他们完全值得我花付出这么多时间。他们就是耶稣的"好撒玛利亚人"故事中躺在路旁受伤的旅人。1无人想要帮助他,因此他只能躺在那里等待自己好起来。
困惑……受伤……常常充满愤恨……这些幸存者希望有人告诉他们,究竟发生了何事。
一位幸存者告诉我:
事实的真相是,一位受过伤害的信徒仿佛一只因受伤而愤愤不平的小动物。教会的领袖们不能置我们于不顾,让我们"自愈";我们需要别人主动的过问。我们迫切需要一位主动关心我们的牧师,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主动相信任何一个人的能力。我们需要知道还有人在乎我们——不是让我们可以有益于教会的事工,而是让我们可以得到恢复和医治。[multiblock footnote omitted]
你值得关心和医治
如果你是一位灵性虐待的受害者,我很抱歉有人曾经以上帝的名义如此伤害了你。我希望你知道,还有人在乎你。耶稣曾说,他宁愿放下九十九只羊,只为了寻回那一只走失的。
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么?若是找着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马太福音》 18:12-14)
请不要怀疑,上帝绝不想失去你。我希望我所说的这一切可以让你开始得着医治。
此书想要达到的目的?
我将此书的副标题命为"……实用指南",因为陷入灵性虐待之人常常倍感困惑,迫切需要答案。他们希望知道应当采取的行动。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提供帮助的手册:
• 辨别你是否陷入在某种灵性虐待之中。
• 决定应当采取的行动。
• 如果可能,找到自由和医治……
• 学会与健康的教会或信仰共同体建立重建连接。
你无需有压力,觉得自己需要读完此书的每一章。我有意识地组织了此书的章节,让你可以针对当下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迅速翻到所需的部分。
本书最后一部分是特别为实施灵性虐待但希望有所改变的领袖们预备的。在这一部分,我向领袖们提供了纠正错误、重回属灵正道的行动步骤,以及如何提供医治环境的建议。
为了增加此书的可读性,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从中受益,我有意识地使用了中性词汇,以帮助那些基督徒共同体之外受到类似伤害的人。例如,我常常会使用"宗教工作者"、“属灵权威"或简单的"领袖"等词汇来代替"牧师"这种称呼。同样,我使用"会众”、“信仰共同体”、“团契”、“组织"或简单的"群体"来代替"教会"一词。这些术语可以容纳其他信仰背景下遭受同样灵性虐待,在不健康的信仰中挣扎的读者(例如山达基教派、耶和华见证人、摩门教、各种跨教会组织以及非正统教派)。
有的时候,出于上下文的需要,我会明确地提到基督教。幸存者的回忆中会频繁出现"教会”、“牧师"等词汇,因为他们所经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教会之中。若你并非基督徒,我也希望你不要"见外”,因为本书讨论的某些原则仍然可以帮助你面对自己在不同处境下的具体问题。
请与我一道,开始探索你的属灵经验中出问题的地方,并一起探讨恢复健康信仰的可能。读完此书之后,我乐于通过电子邮件或面谈,继续我们的对话。我喜欢看到我一个人的独白变成我们两个人的对话。
雷米·迪特里克(Remy Diederich)
September 2017
第一部分
什么是带有毒素的信仰和灵性虐待?
第1章 信任崩塌
我遇见过不少人,他们曾在某种程度上遭受带有毒素的信仰或灵性虐待之苦。他们一瘸一拐地走入我所牧养的教会,满心希望在这间教会的经历会有所不同。2我总是感到惊讶,他们竟然有勇气再试一次——有人甚至是第二次或第三次尝试。
我鼓励他们安静坐在后排,别的什么也不需要做。就让上帝以祂自己的方式对他们讲话吧!我希望他们放松下来,知道有人爱他们,无需装模作样地表演,也无需按照某种格式去相信什么。在他们准备好之后,可以随时参与我们的活动。
我觉得这种建议毫不出奇,但是对那些习惯被人耳提面命才知道要相信什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人来说,我的方法实在奇特。
令人扼腕的是,他们的痛苦经验并非来自世上那些不信上帝的"罪人",而恰恰来自所谓的"属灵人"!怎么会这样呢?他们曾满怀希望地加入一个信仰共同体,以为自己会获得爱和支持,但是他们的信任最终崩塌。
糟糕的信仰经历
信任的崩塌,缘于一系列糟糕的信仰经历。他们的经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四大类:
**-无人体谅。**属灵领袖或信仰共同体成员情商不足,不能按照上帝的慈爱去体谅他人,甚至无法以基本的和善态度待人。
-带有毒素的信仰。属灵领袖教导神学上错误的信息,律法主义,强调行为表现,以致扭曲了我们与上帝、与他人的正常关系。
**-灵性虐待。**属灵领袖为着自己的好处,滥用权柄操纵控制他人,伤害信徒的利益。
**-精神控制。**属灵领袖剥夺他人的独特身份,按照自己的样式重塑成员的人格。
这四大类经历颇有重叠之处,在人的心灵上撕扯出斑斑血迹。它们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经常互相瓜葛纠缠,令人难以分辨我们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厄运。
更复杂的是,人们哪怕同属一个信仰共同体,也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有些人一个月只去参加一两次崇拜,犹如蜻蜓点水一般,可能完全看不出半点不正常。另一些人积极参与共同体的各种活动,注意到更多的阴暗面。就算经历着相同的事,但是由于个性迥异、人生经验不同,人们的感受也可能大相径庭。
我在本书里重点关注带有毒素的信仰和灵性虐待。3
信任崩塌
我给本书取名《信任崩塌》,因为许多遭受过属灵虐待的幸存者告诉我,他们无法再信任属灵领袖或任何一个属灵组织。他们曾经全心信赖自己的属灵领袖——当初激励自己认识上帝之人,以为寻到了真心的关怀。然而,随着时光流逝,真相逐渐显明:那些人并非真心地在乎他们。他们不过是人手中的工具,服务于别人的目的:仿佛一个巨大轮盘中的小小嵌齿,只是为了建造别人的王国。于是,受伤者暗自发誓,“绝不再让相同的事重演”。
枯骨能复苏吗?
先知以西结曾在异象中看见平原遍满枯骨,象征死亡和彻底毁灭。上帝问以西结,“人子啊,这些骸骨能复活吗?”
答案是什么?不太可能……除非……除非上帝把新生命的气息吹入枯骨之中。而这正是上帝所做的:
他又对我说:“你向这些骸骨发预言说:枯干的骸骨啊,要听耶和华的话。主耶和华对这些骸骨如此说:‘我必使气息进入你们里面,你们就要活了。我必给你们加上筋,使你们长肉,又将皮遮蔽你们,使气息进入你们里面,你们就要活了;你们便知道我是耶和华。’” ——《以西结书》 37:4-6
平原上遍布的枯骨让人失去了希望,但上帝却另有计划,要将新生命的气息吹入祂子民的生命中。
如果你觉得自己正如以西结异象中的"枯骨",那么本书正是为你写的。或许有人曾经摧毁你的信任,不顾你的死活,但是上帝仍要向你证明祂的信实,重塑你对祂的信任。你愿意向神敞开自己吗?
踏上这段旅途之前,让我们先做一个祷告:
天父上帝,你知道我的读者承受伤痛,你知道他们的信任已被摧毁,你比他们更清楚,伤口究竟有多深。我请求你现在就陪伴在他们身边,赐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相信你的爱有能力医治他们。让他们的心灵和思想向你敞开。按照你的形象重新建造他们。将你的气息吹入他们的枯骨。使他们再次对未来满怀盼望。阿们!
请注意:本书或许是帮助你从灵性虐待走向康复的"第一步",但是绝不是你寻求帮助路上的"最后一步"。如果你曾经历带有毒素的信仰、灵性虐待和/或精神控制,你需要寻求超出本书范畴以外的更多帮助。在撰写本书时,我的角色有点像负责分诊的护士,帮助人们识别自己的问题,引导他们去看对症的专家。我不是专家,但我能帮助你迈出通往自由的第一步。
第2章 我的故事
当我19岁初识上帝时,我加入了美国中西部一个规模2000人左右的教会。几年后,其中一位教会领袖在镇上另植新堂,于是我转而加入了那间新的教会。新教会最初只有20人,七年后慢慢增加到75人左右。正是在这间小教会里,我逐渐开始了自己的事奉。经过一番努力,我开始了半职服侍:教导、讲道、带领小组和带领敬拜。
我不清楚事情是怎么开始的,但我们的主任牧师迈克(化名)渐渐走偏了,有了微妙而难以察觉的改变。我所谓的"走偏",指的是牧者不再强调上帝因着耶稣所做的一切而接纳我,转而强调我应该做什么才能让上帝悦纳。我相信迈克并非存心故意要在耶稣的工作上加添什么,他甚至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不管怎样,教会逐渐笼罩在一种不健康的氛围之下。
暴雨将临
有偏差的信息,渐渐开出了属灵虐待的"恶之花"。我永远忘不掉迈克那篇分享两个异象的讲道。他的第一个异象是,他驾车想要驶出高速公路,但是被另一辆汽车阻拦,无法驶出。(有人悄悄告诉我,我就是第二辆车上司机,是我阻拦了迈克去成就上帝呼召他做的事。)他的第二个异象是,一场暴风雨正在击打教会大楼。谁要是脱离大楼的庇护,就会难保平安。
听了讲道之后,我脑中警铃大作。我立即找到另外两位长老,一起去质询迈克这篇不恰当的讲道。我告诉他,我对他的异象背后隐藏的潜台词感到担忧。他为什么突然妄想多疑,试图掌控我们?他打算将教会带向何方?
迈克不赞同我们的看法。他将争端上诉到区会监督那里(在我们这个松散的教会网络中,一群有着属灵权柄,负责监督各个教会运行的长老们)。他们的裁决是,我们要么支持迈克,要么走人。
我痛恨自己必须面临这样的抉择。我们教会人数不多,彼此关系非常紧密。他们就是我的全部社会关系,我的家人。离家出走算是怎么回事?
犯错的又不是我,为什么该我离开呢?
但是我无法认同迈克的讲道。如果我选择留下,别人会以为我同意他的讲道,也许会让更多人跌倒。于是,我递交了辞呈,选择离开。我在教会服侍了七年,如今却被踢出门外,失去了属灵家园。(其他长老同样选择了离开。)
五年流浪
我现在说出自己的故事,是因为那段经历深刻地改变了我,也曾很长时间困扰着我。此后五年间,我惶惶不可终日,无法祷告,无法读圣经,无法专心参加礼拜。我想要改变,一再努力,但就是不成。我也搞不懂一切到底是怎么了。所有教会活动对我都失去了意义,我只是机械地参与。我失去了曾经对上帝怀有的热忱。4
从前,圣经是神"活泼的"话语,突然之间,读起来却好像是一本枯燥无味的电话簿。我试图祷告,然而……什么也没有。我的头脑一片空白。我参加礼拜,然而无论讲道还是赞美诗都显得那么肤浅无趣,甚至让我怒气冲天,觉得它们纯属陈词滥调。我决定在自己的心境改变以前不再参加礼拜。
问题在于,我的心境迟迟没有改变。我每隔半年去参加一次敬拜,看看自己的状态有没有好转,可是毫无作用。我甚至尝试去不同的教会,想看看情形是否会改变,然而去到哪里都一样。不管去哪间教会,我的感受都一样。
我为此哀伤不已,因为我仍然爱着上帝,爱祂的百姓,爱祂的圣经。我吓坏了,以为自己会一辈子这样下去。我仿佛在属灵道路上遭遇车祸,躺在路旁等死:属灵虐待的经历似乎已经让我的灵性死亡。
我无数次向上帝求问,自己究竟是怎么了?我也为着自己再也无法融入任何信仰共同体而无数次请求上帝的原谅。我害怕因为自己的无法顺服,辜负了我的上帝。但是我拒绝装出一切都"好"的样子参加各种教会活动。从前种种,我现在再也做不出来。我的信仰必须是真实的。
全然接纳
沮丧之中,我求问上帝,我的心里到底缺少了什么。我问祂说:“主啊,你想用这段经历教导我什么功课吗?“答案是肯定的。我感觉上帝告诉我,放松些,不要忧虑,因为祂并不担心我的状况。事实上,我相信上帝给了我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训:
雷米,并不是因为你敬拜、祷告或读经,我才悦纳你。我对你的爱是无条件的,无论你做了什么,我都会接纳你。
你或许觉得这是一条浅显的真理,但是对那时的我而言,却是石破天惊的启示。我是一个任务导向的人,在初信阶段总是忙于为上帝工作。我勤勤恳恳地学习真理,以便随时解答别人可能提出的信仰疑问。我每日祷告、读经,从不懈怠。我参加敬拜,从不缺勤。我全力以赴,要做上帝的"精兵”。
如今我知道无论我有没有各种属灵的"表现”,上帝都爱着我,我终于可以放下那些条条框框,感受到真正的自由。随着时间流逝,我终于逐渐恢复了灵修和教会生活,但那是因为我想要这么做,而不是因为取悦上帝而不得不这么做。
排毒过程
在五年漂流生涯中,上帝叫我看见我的信仰已经走入歧途,不仅没有让我更靠近祂,反倒使我远离了祂。我的想法产生了混乱。或许你已经注意到,我谈到因不愿参加礼拜而担心自己没有顺服上帝的旨意。我不但自己拼命在上帝面前表现,还把同样期望潜移默化地"传染"给其他人。
我后来察觉,我对重归有组织的宗教生活感觉别扭,恰恰是因为上帝想要让我离开一段时间,以便我有机会排毒,重新思考信仰。
我知道有人会觉得,暂时脱离信仰共同体违反了他们的直觉。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导是,要警惕独自过信仰生活的"危险"。我理解这些顾虑,但我相信上帝通过一系列处境让我脱离原先的信仰共同体,是要赐给我一些宝贵的教训。在我生命的那段时期,暂不委身信仰共同体才是对上帝的顺服,这一点确实叫人吃惊。有时候我也感觉不太对劲,但事实证明我并没有做错。
暂时离开教会,就像酗酒者要经历的排毒过程。在开始康复项目之前,酗酒者需要先经历一段时间的"排毒",脱掉体内某些活跃的化学物质。如果一个人体内仍然残留着影响他们精神状态的物质,你就别指望他们能康复。同理,我需要先排毒,才能踏上康复之路。
我暂离有组织宗教生活的那些年,让我更新了自己的生命,有机会与上帝从头再来。我得以重新认识上帝是谁,反思何为信仰共同体。事实上,我相信正是在那段日子里,上帝在我生命中播下种子,使我最终能像今天这样享受牧会生涯。
流浪归来
感谢上帝,我在属灵上受虐的时间并不太长。但是,许多人可能没这么幸运。他们也许经年累月受困于某个虐待型组织,受到深刻的影响。一些人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症状,再也没法与上帝、与信仰群体建立关系——哪怕是一个健康的信仰共同体。那些苦痛经历纠缠着他们,不肯撒手。
我的过往经历没有一直纠缠我,但是毫无疑问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我妻子说,我的嗅觉很灵敏。家里有什么异味,我总是比她早闻到。在属灵上我也很敏感。只要有人轻微地暗示我们必须取悦上帝才能蒙祂接纳,我就立刻警惕起来。风雨过后,我成为一个恩典的追随者,同时希望自己也成为恩典的传播者。
我结束了自己的漂流生涯,回归教会生活,加入一个新的信仰共同体,最终回归牧职。2003年,我参与建立了香柏溪教会(Cedarbrook Church),也就是我今天服侍的教会。能够与一群拥有健康信仰的基督徒同工(至少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满心喜乐——要知道我曾为带有毒素的信仰吃过多少苦头!我曾经走岔路,几经周折,终于回归正途。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帮助其他人。
听听受害者怎么说
注:为了完成此书,我向一组受害者提出了各种问题,从他们的回答中得到了许多帮助。本书将摘录一些他们的回答。
最初是什么吸引你靠近某个人/组织?
提供很多宝贵的机会,让我可以接受培训,参与事工……那些人和他们领导的群体充满活力。
他们的故事。希望看到上帝使用这个组织来建立祂的国度。希望通过这个组织传福音、帮助他人。
我曾是个瘾君子,个人生活一团糟,但是他们热情地接纳了我。主任牧师对我十分关心,倾注大量心力,陪伴我在属灵道路上成长。我最初感觉十分兴奋,对讲道深有共鸣,还受邀参与领导侍奉。
我觉得吸引我的是牧师那慈父般的关爱和愿意倾注心力照顾我。
牧师们看上去好相处,愿意关爱他人,能够与我建立联结,并希望更深参与到我与上帝的关系当中。
在信仰上,我缺乏属灵导师和团契关系,而教会刚好弥补了这个不足。
• 我喜欢友谊和委身的团契关系(我们总是黏在一起)。
• 我喜欢他们那种"黑白分明"的基督教信仰。
• 我以为他们的信仰全备,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乐意遵循圣经的教导而行。
• 他们教导舍己的服侍——多数情况下只是如此教导会众,自己却完全不服侍我们——但我当时并没意识到其中的区别。
• 教会领袖和长老们对我感兴趣。对我来说,没有属灵父亲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我非常渴望获得牧师的认可,视他为自己属灵的父亲。但我总是还"差一点点"才能得到认可!
• 他们想为耶稣"得人",但是主要是为自己的小团体"得人"。
• 牧师们会对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指导建议,比起自己与神角力,直接听牧师的不是容易多了吗?
第3章 无比困惑
人们加入教会,是希望认识神,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上帝呼召自己的子民进入一个属灵共同体,好帮助他们得着完全,并让教会在世人面前成为上帝有血有肉的见证。作家史蒂夫·威恩斯(Steve Wiens)曾这样描述一个属灵共同体:
上帝发明教会,好叫那些走投无路、绝望破碎之人拥有一个家。5
听起来何等美妙!但是,对于遭受过灵性虐待的人来说,这些话却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的信仰经历与此恰恰相反,因此对这样的说法倍感困惑。
信仰共同体若是世界上最美妙的经历,为何反而令人痛苦不堪?
上帝的百姓为什么如此残忍无情?
上帝为何容许人利用我?
真是一团无解的乱麻。
这些问题或许也引起了你的共鸣。你加入某个信仰共同体,因为曾经亲眼见过美好的事情发生。你认识的许多人生命焕然一新,你自己或许也经历了生命的奇妙翻转。
但是教会里开始出现不健康的迹象,例如过分强调某些教导,滥用或误用某些经文。教会里弥漫着一种压力,使人不得不做出各种属灵表演。个人界线屡受侵犯,却无人提出抗议。教会里"敌我分明",属灵领袖不断提醒我们不要站错了队。有的人若是稍微脱离掌控,不但会当众受到警告,而且私下里还要遭严厉训斥。人人自危,如坐针毡。
不但你自己心里犯嘀咕,家人和朋友们也开始为你担忧。他们关心你的状况,询问你发生了什么事,对你最近的变化感到不安。
你匆忙地为自己和教会辩护,但心底暗暗揣摩,亲友们的话或许没错。你陷入两难境地,要么站在教会一边,要么站在家人朋友一边。
有问题的是你不是我!
但是,你有什么资格质疑自己的属灵领袖呢?大家都看见有人的生命确实发生了翻转。你比较自己的过往与现在、从前的教会与现在教会,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有明显的改变。你的新教会活力十足,人们全心投入,充满热忱。
或许教会领袖说得对:你的种种不适,只是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所必经的过程。你的亲友们哪懂这些?再说,教会领袖不是早就警告过你,要小心家庭成员的干涉么?或许属灵领袖没有错,家人和朋友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你应该跟他们疏远一些,跟属灵领袖更亲近些。这样,你终于可以像其他人一样,看上去正在经历神……至少属灵领袖是这么告诉你的。
如果你曾有过同样的困惑,请让我试着帮你整理思绪,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首先,我要略微深入地讨论一下带有毒素的信仰……
第4章 带有毒素的信仰
我在前文已经略加讨论带有毒素的信仰。简单地说,带有毒素的信仰(Toxic Faith)是一种强调行为表现的思维方式——你需要用虔诚的表现来换取上帝的认可和悦纳。你的表现越好,上帝就越喜欢你。
简而言之,让你倍感困惑的就是这么一点。你好像一只小仓鼠,需要在属灵表演的转轮上不停奔跑,却找不到出路。但是,带有毒素的信仰看起来如此正常,因此很容易诱人上钩。宗教不都是这样吗?服侍上帝,做个好人。礼拜出勤记录,奉献记录,当志愿者的次数,祷告多久,读经多少次,是否遵守教会的规矩……属灵表现决定了你的价值。 一切都是为了按照某种模式打造人,让每个人都变得和其他人一模一样。
有些组织明明白白告诉大家,需要怎样的行为才能被上帝接纳。例如,只有成年人的洗礼才作数,而且必须是浸礼;必须每日留出时间祷告和阅读圣经;只能读英王钦定版圣经(KJV);不得饮酒,不得纹身,不得在身体任何部位穿孔戴环;必须相信上帝六天创世,认定地球只有6000年历史……这份清单可以不断罗列下去。
还有些群体只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暗示什么样的行为可被接受。他们让你不停地猜测,就是不肯明确告诉你是否达到了他们那看不见的标准和不能明说的规定。瞧,他们挑动眉毛,皱起眉头,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是不是对你有什么看法?被逼无奈,你只好修炼出察言观色的好能耐。
耶稣如何看待有毒的信仰
耶稣常常教导我们爱神和邻舍,但却严厉斥责那些宗教专家们,因他们制造虚伪的规条,使人们远离上帝: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 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说: ‘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 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 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马太福音》23:23-33
读到这些经文,你觉得耶稣会对那些将各种规矩和期待重重地压在你肩上之人说些什么?
感谢上帝,许多人拒绝接受这种律法主义的宗教。他们拒绝被宗教精英霸凌恐吓,像马戏团的动物一样被迫跳过火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有组织宗教,并非事出无因。然而,也有更多的人因为渴慕认识神、服侍神,重又陷入律法主义组织的泥沼中。他们出于强烈的责任感,或因为害怕让上帝或自己的组织失望,在罪疚感的驱使下服从了外在的规条。
保罗如何看待有毒的信仰
使徒保罗也曾迎战过带有毒素的信仰。保罗的福音很简单:
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马书》10:9, 13
你的信仰建立在上帝为你成就之大事的基础上,而不是你为上帝做了什么。保罗这样描述上帝所成就之事:
你们从前在过犯……中死了,神赦免了你们 一切过犯,便叫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歌罗西书》2:13,14,重点部分由本书作者标注)
我们曾经死在罪中,但是上帝采取了行动。保罗的观点是,上帝为我们做成的事,是我们永远无法为自己做成的事。我们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我们的工作是相信耶稣拯救了我们,使我们恢复了与上帝之间本已破裂的关系。我们为上帝做任何事,都应该是出于对祂的感恩之情,而不是出于责任感或担心惹祂不高兴。
然而,旧习惯有着强大的惯性。保罗在犹太人中间生活和传道,而犹太人极为注重人的行为表现。荣耀上帝的中心含义,就是实行割礼、遵守安息日和严守律法。犹太人相信,如果不遵守这些条条框框,就会失去救恩。在保罗四处宣扬上帝无条件的爱时,一群犹太基督徒却紧随其后,传讲与他相反的信息。
我们从保罗写给加拉太(当代土耳其境内)信徒的信中就能察觉到这种张力。他这样责备自己从前传福音带领归入基督之人:
我稀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藉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 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加拉太书》1:6, 7)
无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已经活画在你们眼前,谁又迷惑了你们呢?我只要问你们这一件:你们受了圣灵,是因行律法呢?是因听信福音呢?你们既靠圣灵入门,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加拉太书》 3:1-3)
保罗说,人的努力(行为表现)不是通往上帝之途径。上帝的大能来自于相信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就的大事。
有毒的信仰与初信之人
带有毒素的信仰尤其容易引诱初信者上钩。初信者渴望认识神,渴望成为祂的样式。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听命,急切地想知道自己能为上帝"做"什么。然而,他们天真无知,毫无保留地相信别人,反而容易被人利用。他们全情投入,甚至于没有认真思考别人所提的要求,总是以最大的善意去揣测那些引导他们的人。结果,他们很容易掉入注重外在表现的宗教陷阱。那些属灵领袖们本应鼓励他们因着感激上帝之爱而敬虔度日,却告诉他们敬虔度日乃是获得上帝之爱的必要条件。
于是,他们掉入了可怕的街头"掉包"骗术。他们因上帝所赐的自由而来,最后却被宗教所奴役。
在本书里提到带有毒素的信仰时,我主要针对律法主义,但我希望你们意识到事情远不止那么简单。带有毒素的信仰并不仅仅局限于律法主义。凡是对上帝错误的认识,都属于带有毒素的信仰。举个例子,第1世纪有些信徒相信超恩典主义,因而在道德生活上放荡不羁。超恩典主义认为,上帝如此爱我们,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没关系。我们可以随意犯罪,因为上帝的恩典全然遮盖一切的罪。超恩典主义与律法主义刚好相反,但都属于带有毒素的信仰。6
听听受害者怎么说
哪些迹象让你开始察觉事情不太对劲?
看见牧师决策教会的财务,但那本不属于他的职责。大家谈起牧师的口吻……简直把他当作上帝。说类似这样的话,“他(牧师)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一些人受到牧师的指点,做出了关乎人生的重大决策,但我觉得他们决策并不明智。牧师讲道不符合圣经,但会众却反复传颂他讲的一些奇怪的"属灵"语录。我重新阅读讲章,查考其中一些经文句子,意识到这些经文被完全抽离了上下文,断章取义,肆意歪曲……一名教会监督告诉我,我和丈夫每个礼拜都必须一起来教会。
他们总是居高临下地和人说话,看不出一点谦卑。有人提出质疑,但没有解释,也无人在意。待人粗鲁,没有礼貌。
措辞激烈,过分属灵,个人界线遭彻底践踏。我以为是自己出问题了,我的任何抵触情绪和疑问都被属灵带领者归结为灵性软弱阴暗。我有过上瘾史,于是人们动辄拿我的过往经历或原生家庭说事儿,认为我是因此才无法信任领袖或组织的权柄。
有很多令人警惕的征兆。例如,(我看到)一个家庭被逐出教会。我听到奇怪的话,看到奇怪的事,觉得难以置信:“我没听错或看错吧?“我想,一定是我误会了。为了配合牧师,规则可以随意修改。牧师引用经文时脱离上下文,操纵经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对属灵表现的要求多不胜数,层出不穷。我们疲于奔命,竭力要走通各种要求组成的迷宫。
有人在私底下露出的嘴脸,与他们面对教会大众时的表现大为不同。强迫我们忠于某个"人”,更甚于忠于上帝。
牧师无比关心我,触碰我心底最深处的渴望和痛苦,但是我不喜欢他不分青红皂白就"闯入"我内心深处,根本不尊重我的个人界线。虽然如此,我没有听从内心的警铃大作。我听信他的话,于是对自己说,他当然在乎我呀,他当然值得信赖呀,因为他是牧师啊!另一个警铃是,我们的好朋友一家人与牧师建立友谊,而这家人后来质疑牧师的神学观点以及他们私下里的一些对话。我的朋友私下向我们表达了担忧,我们"不敢相信"他们竟然说出这种话,影射我们的牧师兼朋友。
我当时还没意识到那是一间不健康的教会,直到我们后来搬走,加入另一间以恩典为中心的教会才渐渐明白。
第5章 不健康的信仰共同体—样本解剖
不健康的信仰共同体并不少见。我们天生喜爱那些以行为表现为评价标准的系统,很难一贯地坚持恩典原则。因此,我们更有必要认清什么是不健康的信仰,始终警醒,以便在它探出丑陋的脑袋时予以迎头痛击。
新约圣经有一个绝佳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不健康的信仰能够对一个信仰共同体产生多么剧烈的冲击。保罗在写给加拉太教会的信中提到,安提阿的基督徒曾经因为严重的分歧而分裂成两个阵营。安提阿教会是最早向非犹太基督徒(外邦人)敞开大门的教会之一。保罗在信中这样说:
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 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
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 但我一看见他们行得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矶法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 (《加拉太书》 2:11-14)
让我们看看事态的演变,其中颇有耐人寻味之处。安提阿信徒一向受教,外邦人不需要先成为犹太人,才能认识上帝。外邦人只需要相信耶稣为他们死在十字架上,上帝就会按照他们原本的样子接纳他们。(参看《使徒行传》11章)。
此后不久,使徒彼得从耶路撒冷来拜访他们。作为耶稣最亲密的门徒之一,彼得成为初期教会的主要领袖之一。彼得刚到安提阿时,经常与外邦人基督徒一起吃饭,大家犹如一个欢乐的大家庭……直到有一天,局面急转直下。保罗描述道,
从雅各那里来的人……及至他们来到,(《加拉太书》2:12)
“及至”——在这些人出现以前,一切原本都挺好。突然之间,谈话变得不那么健康。
注意,保罗把从耶路撒冷来的探访者描述为"朋友”,而不是仇恨耶稣的邪恶异教徒。这些人作为耶稣兄弟雅各的朋友,与耶路撒冷"母教会"关系非常紧密,就连彼得都觉得颇有压力,宁可改变自己行为,也不愿得罪这帮人。
如果你曾让不健康的思维模式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大概无需过分自责,因为犯错的不止你一个人。就连使徒彼得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另一件要紧的事是,你要知道犯错者并不一定是变态的控制狂。犯错者可能是你的朋友,是你熟悉敬重的人,甚至就是你自己!
我在前文提过迈克。他是我的朋友,与我同住一个居民区。多年来,我们每周一起喝咖啡。他爱耶稣,爱会众,真不是个坏人。但他误入歧途,所持信仰不再健康。信徒怀着美好的初衷,但却走上歧途,还把整个组织拖下水,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他们只是不明白自己的做法出现了偏差而已。
不健康的信仰结出恶果
我想指出,耶路撒冷访客带来的不健康信仰,在5个方面影响了安提阿基督徒:
1. 不健康的信仰带来恐惧。
他[彼得]因怕奉割礼的人……(《加拉太书》2:12)
恐惧是不健康信仰带来的核心问题。事实上,整个不健康的信仰体系都是由恐惧在驱动。我们害怕被拒绝……尤其是被上帝拒绝。我们害怕达不到标准。我们害怕得不到属灵领袖们和整个信仰共同体的认可。恐惧靠吸食我们的不安全感和羞耻感而存活,继而给我们设陷阱,使我们遭受操纵、控制和虐待。
2. 不健康的信仰重点关注我们的属灵表现。
……奉割礼的人。(《加拉太书》2:12)
突然之间,大家不再在意彼此的关系质量如何,不再享受犹太人和外邦人合一的喜乐,不再因人们生命的改变而欢喜,而是只注重属灵表现。最重要的事情变成了确保所有人都受过割礼。让人们遵守外部规则变得比人的内心改变还重要。(我不禁想着他们若多年后坐下来聊天,会不会自嘲当年的行为说,我们那时真是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啊!真不晓得当时怎么想的?)
3. 不健康的信仰带来分裂。
……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 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加拉太书》 2:12, 13)
彼得不再与外邦人一起吃饭,其他犹太人也纷纷效法他。保罗所描述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先是大家聚在一起:欢笑,分享故事,共度好时光。然后,属灵领袖们从耶路撒冷而来,气氛顿时转变。不再欢笑,气氛冰凉而紧张,犹太人和外邦人开始互相隔绝。你瞧,一旦行为表现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立马就产生谁是圈内人、谁是圈外人,谁被接纳、谁不被接纳的分裂。
4. 不健康的信仰带来假冒为善。
……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 (《加拉太书》2:13)
人们若害怕受批评,就会遮掩自己的真实想法。带有毒素的属灵领袖们认为他们的追随者若能保持一致,就表明他们的领导能力获得普遍认可。但真相是,一个群体整齐划一往往是由恐惧所造成,并非出于真正的团结。人们不再袒露心声,而是小心翼翼,避免掀起风浪。他们宁愿摆出虚伪嘴脸,也好过因实话实说而遭遇冲突、评断和拒绝。这正是发生在安提阿教会的事。
5. 不健康的信仰带来威慑和控制。
保罗告诉我们,“甚至连巴拿巴”——他最亲密信任的教牧同工——都受影响而随伙装假。由此可见,那种迫使人与他人保持一致的压力多么大。在安提阿教会早期,保罗和巴拿巴一同宣讲恩典和自由的信息。如今,巴拿巴被耶路撒冷属灵领袖们震慑,不得不改变行为。教会里不再有自由表达,也不再有互相对话、求同存异的可能。律法主义者的愿望实现了:大家整齐划一,异议不复存在。
连彼得和巴拿巴都曾因带有毒素的属灵领袖而走岔路,因此你不必因自己曾经屈服而过分自责。不健康的信仰很早以前便存在了,今后也将继续对恩典的福音构成威胁。
第6章 不健康的属灵领袖
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不健康的属灵领袖相当常见。那些以帮助他人为职分的人,有时会奉耶稣之名伤害他人。他们的实际行为与所蒙的呼召截然相反。我希望本章可以帮助你察觉到属灵领袖最终可能导致灵性虐待的不健康行为。
教会战略咨询师汤姆·拉尼尔(Thom Ranier)曾总结了不健康的属灵领袖可能表现出的14个症状7我将之罗列如下,并附上我的短评。不健康的属灵领袖:
• 极少显出圣灵所结的果子。《加拉太书》 5:22-23列出了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 寻求问责机制最小化。他们不受任何人监督,实施铁腕统治。
• 宽于律己,严于律人。他们的潜台词是:“你们要按照我说的做,不要按照我做的做。”
• 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们批评其他领袖,寻机树立自己的威信。
• 偏心待人。他们格外优待某些人,却边缘化另一些人。
• 经常会突然暴怒。他们想做某事却没遂心,或者觉得自己没得到应有的礼遇,就会大发脾气。
• 对一些人说一套话语,对另一些人却说截然不同的话。为达成目的,他们什么都说得出口,甚至不惜撒谎。
• 排挤他人,边缘化有潜力的同工,而不是悉心培育他们。把他人当作工具,用于实现个人目的;一旦发现这个"工具"不好用,就飞快地将之抛弃。
• 喜欢操纵人。他们技艺娴熟地操纵他人,驱使他人做这做那。
• 缺乏透明度。对一切事情都遮遮掩掩,这样外界就没法对他们问责。
• 不允许质疑和异议。谁要是发出不同声音,领袖会大为光火,马上排挤这些人。
• 身边净是溜须拍马者,“讨好之人”。他们的"核心圈"由亲密朋友、家庭成员以及一群对他们唯命是从、绝无二话的人组成。
• 沟通低效。他们故意含糊地表达指令,含糊其辞,让人们猜不透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避免接受监督和问责。
• 自大狂。他们很可能会赞同以上所列各项,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存在这些问题。
这份列表固然很有帮助,但我还要加上几条有助识别不健康的属灵领袖的特征。不健康的属灵领袖:
• 他们面对批评时,躲闪回避、转移矛头、强词夺理、刻意淡化问题或者干脆不接受批评。
• 他们动辄引述圣经观点,态度坚决又颇具说服力,以此威压他人。
• 歪曲圣经原义,用以论证他们自己的观点。
• 谁要是当面指出他们的问题,他们就反唇相讥,叫对方闭嘴。
• 拒不接受批评,反而声称自己遭到迫害。
• 尽管别人提出质疑,仍然固执己见。
• 为自己做的事找理由,声称是上帝叫他们做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行为就其本身而言,大多数并不一定是虐待,但是它们若相互作用,属灵虐待几乎不可避免。无辜之人被无情利用,觉得自己毫无尊严,自惭形秽。
如果你在属灵领袖身上见过上述症状,那么属灵虐待可能已经离你们不远了。属灵领袖们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行出这样的事情。一个借口也没有!不要帮助他们寻找理由,也不要任凭别人有意淡化这些迹象,任其不了了之。属灵领袖的牧养工作或许曾帮助过许多人,但这并不成为虐待行为的辩护理由。
三缄其口的密谋
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牧师仍能攫取大权,长期占据牧职,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事情如何可能?我见过不少情形,牧师是教会领导团队中为数不多具有神学专业背景的人,其他人则只是义工,不敢轻易挑战牧师的决定。事情往往是这样开始的:一名平信徒领袖看到牧师行为不妥,但选择了视而不见。这种缄默传染给下一个人,他们察觉问题后举棋不定,也决定三缄其口。
不知不觉间,这个"大家都闭嘴"的密谋就成型了。大家虽不是存心隐瞒,却都乖乖闭上嘴,不戳破"皇帝的新装”。这种情形可能持续很多年,各种毒素不断发酵,人们不断在其中受到伤害。这就是所谓的"故意失明”——人们出于某些原因,对相当明显的现象故意视而不见。8
在这种情形下,牧师的核心人际圈进入静音模式,不存在任何问责机制。身处外圈的人则不便多嘴,毕竟他们与牧师的关系不够近。他们虽然注意到牧师的某些行为不合适,但是由于证据不足或者交情不够,没有勇气说出口。既然核心圈的人都不说什么,我们身处外圈的人岂有资格多嘴?于是,恶劣情形延续下去。
时光流逝,积重难返。牧师的恶劣做法逐渐定型,越来越难做出改变。他们肆无忌惮,因为核心圈的人三缄其口,外圈的人又投诉无门。这个属灵共同体的大多数人却浑然不觉发生了什么,因为他们只在敬拜仪式上才见牧师一面。要是有人胆敢指出问题,立马便遭攻击,被斥为爱挑事、太叛逆,有"苦毒之根”、“悖逆之灵"或"耶洗别之灵”。毕竟,教会要是承认"皇帝没穿衣服”,肯定会引发大乱。9
如果不迅速识别并对抗上述不健康行为,灵性虐待的受害者会很快增多。受害者要么离开,要么留下来继续承受灵性虐待的恶果。
《聚合杂志》(Converge Magazine)曾经发表过一篇精彩的文章,分析一位全国知名的属灵领袖的状态,以及为什么有必要当面指出他的问题。文章指出,当面挑战属灵领袖非常困难,因为他们根本看不见自己的毛病。
帮助施虐者的最大难题是:他们不相信自己真的有问题。他们善于自我欺骗,再加上扭曲的观念、信仰和态度在他们四围筑起高墙,使得他们难以承认自己灵魂已经病入膏肓。10
如果你想等待一位施虐的属灵领袖有一天幡然悔悟、做出改变,也许对你的耐心是一件极大的考验。
听听受害者怎么说
哪些现象让你渐渐意识到灵性虐待的存在?
其他属灵领袖如果没有附和牧师的言辞或信念,就会被赶出教会。凡是拒绝盲从的人,都遭到排挤,最终不得不离开教会。凡是发言质疑过牧师或监督的人,都遭到边缘化,最终离开了教会。
人们就一些小毛病提出质疑,但是属灵领袖却渲染事态,直接攻击说话者的品格和动机。属灵领袖的傲慢至极、说一不二,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属灵领袖面对质疑,把自己描绘为受害者,而不是积极磋商解决问题。
他们不恰当地跨越界线,苛刻论断,肆意操纵他人。不是赢得他人的信赖,而是强令他人信赖。
在整个过程中,牧师会讲述自己版本的来龙去脉,讲述他有多么受伤,把责任和过错都推到已经离开教会的人身上。事态已经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们仍然选择信任牧师,而不是信任认识多年的好朋友。没过多久,我们与牧师的友谊戏剧性地画上了句号——要知道我们曾对他那样的忠诚。我们看到认识多年的人"变成了截然不同的人,简直快认不出他们了”。正是从那时开始,我们产生了困惑和疑虑。
我们看到牧师排挤走一些在教会服侍多年、德高望重的成员,代之以他亲手挑选的另一些同工,但那些同工缺乏相应职位所需的经验或教育背景。我们注意到的是,他正在打造一个忠于他自己的团队。我们冷眼旁观,看到他用手段赢得他人的效忠——当年他也是用同样的手段赢得了我们的忠心。最明显的一点是,他利用权柄,非常厉害地操纵他人。人们欠他的情,他对此心知肚明。无论是财务上、精神上、关系上、心理上/情绪上,只要人们欠他的情,他就能掌控他们了。他打造了一支对他唯命是从的队伍,于是灵性虐待系统化地蔓延开了。
第7章 灵性虐待:不健康的信仰结出恶果
本书至此,一直在探讨带有毒素的信仰。你已经知道自己所相信的是一种不健康的信仰,但若不是这种信仰将毒素吐到你的脸上,你大概不会觉得有何异常。耶稣说,
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马太福音》12:34)
属灵领袖的内心如果充满带有毒素的信仰,就会外溢表现为灵性虐待。带有毒素的信仰提供了土壤,最终孳生出灵性虐待。对上帝的认识有欠缺和扭曲,便不知不觉孳生出灵性虐待。属灵领袖用错误观念控制跟随者,还以自己掌握属灵知识为理由,声称都是"为大家好"。天真年轻的信徒们便抛开内心疑虑,完全信任牧者,生怕不这么做会令上帝或周围的人失望。
如果信仰没有中毒,就不会生出灵性虐待。无论对施虐者还是对受虐者来说,灵性虐待都要靠着不健康的信仰系统来维持运行。混乱了上帝的位格和祂的事工方式,不健康的信仰就会成为不断孳生出灵性虐待的温床。
小麦和耶稣的神性
我读过一个故事,讲到一个8岁小女孩第一次领圣餐(为了纪念耶稣赦免我们的罪而行的圣礼)。11
第8章 灵性虐待
我在一家戒瘾中心开设了一门课程,有一节课专门讨论虐待话题。我会开门见山地问大家:虐待分为哪五种?通常,很快就有人说出了前四种——身体虐待、性虐待、情绪虐待和言语虐待——却迟迟答不出第五种:灵性虐待。我问他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灵性虐待,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概念,虽然据我观察,他们中有许多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遭受过灵性虐待。
人们对灵性虐待浑然不觉,一个原因是那些虐待行为看起来再寻常不过,仿佛宗教就该是那样。他们早被虐惯了,以致于把灵性虐待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举个例子吧,有个朋友曾对向我解释说,他决定离开聚会多年的那间教会,因为"我受够了每周一顿的抽打"(意指牧师在讲道中严词责备)。这类抱怨我真没少听。这已经构成灵性虐待,但我的朋友却毫无察觉,以为讲道就应该那样。真不幸,一个礼拜又一个礼拜过去,我朋友的价值和尊严不断被那些讲道所打击,变得越发自惭形秽。
什么是灵性虐待?
我将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灵性虐待的多种表现形式。我写过一本书,名叫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0615535461/ref=as_li_tl?ie=UTF8&&camp=1789&&creative=390957&&creativeASIN=0615535461&&linkCode=as2&&tag=readingremy00-20&&linkId=CWI37BT6V7WSUM5V[《治愈你过去的伤痛》(Healing the Hurts of Your Past)]。在书中,我将"虐待"定义为:
为了自己的利益,侵犯他人的界线(boundaries),闯入他人的私域,损害他人的利益,就构成虐待。虐待涉及施害者对受害者的系统性操纵、震慑或强迫,以谋取并稳控权力,操控受害者。(第34页)
随后,我在书中描述了"情绪虐待":
……情绪虐待经常与其他虐待方式配合发挥作用。情绪虐待的特征是:
• 轻看你的难处、问题或意见,或者直斥之为"过度反应"。
• 不倾听你的诉说。
• 当众斥骂和羞辱你,让你恨不得钻到地缝里。
• 彻底抹杀你的意见或成就。
• 表现出过度的控制欲或嫉妒心:
• 限制你使用金钱、科技,不准外出旅游,等等。
• 限制与朋友或家人见面。
- 随时查岗你的情况。
• 为达成自己的目的,不讲逻辑、表现夸张、甚至表现出敌意。
• 让你为毫无关系的事情而心怀亏欠和负疚。换句话说,犯错的总是你,他们永远是正确的一方。
• 试图摧毁你的外部支持体系,故意贬低你的朋友、家人、宗教、咨询师,等等。
• 让你每天都"如履薄冰",生怕惹他们不高兴。(第35页)
这些都是构成灵性虐待的元素,但灵性虐待并不仅限于情绪虐待。我在前书中"虐待"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灵性虐待"的定义:
当有人利用上帝或者他们与上帝的所谓"关系"操控你,谋取他们自己的利益时,就构成灵性虐待。身体施虐者利用拳头威胁你。言语施虐者利用言语攻击你。属灵施虐者利用上帝(或圣经、教会、宗教)作为工具,威胁操控你。(第36页)
灵性虐待与其他虐待的区分是,属灵权威利用上帝这个终极权威,为自己的虐待行为提供依据。灵性虐待给人带来更大的创伤和危害,因为受害者被诱导,以为上帝支持这样的虐待行为。按照这个逻辑,要么上帝严厉得可怕,要么受害者罪有应得……或者就是罪有应得的罪人落在了可怕的上帝手中。
有一点很要紧,我们必须明白:施虐者或许并不是怀着恶意想要从受害者那里得着什么"好处"。他们可能只是希望人们顺服上帝,为此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他们相信自己懂得如何讨上帝喜悦,为了达成目的,选择了侵犯信徒的隐私。他们相信,只要目标正当,手段可以不论。于是,为了讨上帝的喜悦,他们不惜冒犯其他信徒,其实并不是存心要害人。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自己的做法给其他信徒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只是事与愿违,他们终究侵犯了别人的界线,带来情绪和精神的双重伤害。有人曾告诉我:
“我想要获得一些空间,好好厘清思绪,牧师却不断紧逼地说,迟疑而不是立刻顺服,乃是在得罪神。"(受害者的话)
在某些情况下,属灵虐待的确是一种自觉的恶意行为(例如神职人员的性侵行为)。可悲的是,总有些人可能滥用上帝赋予的属灵权柄,对他人实施性侵犯、情绪虐待或占金钱便宜。事实上,我们还知道有些人盯上了属灵共同体内人们互信度较高的特点,从一开始就别有用心、处心积虑地加入牧职。12与其他行业相比,在牧职上干坏事似乎更加容易。
难以辨识的虐待
人们常常否认遭受了属灵虐待,或者为属灵领袖的不当行为辩护,认为只有存心害人才算虐待。在他们心目中,施虐者一定是那种一眼可以看出来的、满怀恶意的自大狂,实际情况却不一定如此。灵性虐待有三个非常微妙难辩的特征:
1. 初衷很美好。
如果我告诉前文提到的那位每周用讲道"抽打"成员的牧师,人们离开教会的原因是他实施灵性虐待,他很可能断然否认:“不,我只是在宣讲上帝的话语。如果有人觉得受冒犯,那我也没办法。上帝的话语本质上是对罪人的冒犯。耶稣说过,祂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属灵施虐者会如此这般自我辩护,因为他们确实相信自己行在上帝的旨意中。他们的初衷不坏,只是错误理解了上帝的呼召。
人们常常为属灵领袖的做法找借口,相信对方的本意不坏。不要找借口了!美好初衷并不能将虐待造成的伤害一笔勾销。
2. 看起来很属灵。
灵性虐待经常披着属灵的外衣,将自己伪装得严严实实。人们会告诉你,他们有"上帝的话语要对你说”,或者"上帝告诉他们"某些关于你的事。或许吧。我相信上帝会通过身边的人对我讲话,圣经称之为"知识的言语”。但是这种情形极为罕见,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多。据我推测,一些人把这些话挂在口上,是为了给他们自己的话增添分量。他们担心不打着"直接来自上帝话语"的旗号,别人就不会认认真真听进去。人们听到这类"知识的言语”,被迫要做出选择:要么相信自己的常识判断,要么听从这些所谓来自上帝的话。出于恐惧,人们常常选择后者,毕竟又有谁敢拒绝"上帝的话"!
我见过一个校园团契由于个别成员滥说"预言",最终陷入混乱和分裂。那些自封的"先知"们,动辄命令情侣分手,或者告诉两个素不相识之人"上帝将你们配合,呼召你们成为夫妻"。属灵领袖滥用"上帝告诉我"这类话压制讨论、强迫顺服,不但是一种极为轻率莽撞的做法,而且可能引发更多邪恶。
3. 极其自信,不容置疑。
还有一种难以察觉的灵性虐待,出现在虔诚信徒以极其明确、不容质疑的方式谈论上帝旨意的时候。你或许在某些团体里见识过这类情形。在查经的时候,有人会坚称他们对经文的解读是唯一正确的解读。谁要是敢于不同意他们的解读,就会遭到他们的打压,而你心里暗暗琢磨……且慢,我真的不能同意这种解释!不过,你最终什么也没说出口,因为不想被看作对经文不熟或不属灵的人。这是一种灵性虐待。
有一位作家把属灵虐待定义为阻碍一个人实现灵性满足的任何事情。13这个定义值得玩味,因为施虐者或许满心以为自己正在建造他人的灵性。他们以为自己这样硬着心肠督促你,是在帮助你实现灵性满足。他们就是这样为自己行辩解的。但真相却是,他们阻碍了他人寻求神,摧毁了他人亲自聆听上帝的能力。
灵性虐待有时候非常微妙,但杀伤力并不稍微减轻。睁大眼睛,别被伪装的虐待所蒙蔽。
认清自己的界线
作为一位牧师,我通过讲道和辅导将上帝的话语带给人们。我努力说服人们相信并遵从我所相信的真理。但是,若我坚持要求人们必须相信我的话,必须遵从我的指示,或者通过贬低、震慑、强迫甚至威胁手段操控他人,我就跨越了一条不该跨越的界线。
上帝差遣圣灵进入我们中间,要叫世人信从真理。14我的工作只是循循善诱,传讲真理。我应该相信上帝的灵会感动听众,使他们顺服上帝。我的工作并不是强迫人们顺服。如果他们不接受我的教导,那是他们与上帝之间的事。无论人们是否听从我的教导,都不影响教导内容的权威性。人们最终要向上帝交账,而不是向我交账。我把上帝的话语传讲给人们,但允许他们自己选择当行的道路。人们可以亲自向上帝求证我所说的每句话,或者接受,或者请求上帝纠正我的错误。我鼓励人们健康地信靠上帝,而不是依靠我。
听听受害者怎么说
你提出质疑后,别人作何回应?
多年来,许多人被赶出了教会。我们有时候会收到他们的来信,试着帮助他们医治因拒绝和背叛而带来的痛苦。
教会里的朋友们一开始很支持我们,但是后来转而反对我们。这种敌对是慢慢开始的,在随后两年半时间,我们一直试图与牧师和解,可他们责备我们拆毁教会。
最终我说出了真相,发现许多人认同我的看法,站在我这一边。但事已至此,我不得不选择离开。随着时间流逝,只有很少人仍然维护那位牧师和他那套体系,多数人已经能够识破真相。
人们的反应五花八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似乎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们的反应包括愤怒、难以置信、震惊、拒绝接受现实、为明显错误的行为找借口等等。
一些人完全支持我们。另一些人由于自身经历,没过多久就离开了教会。然而,我们有些最亲密的朋友不愿听我们讲述,他们在教会里组成了一个反对我们的联盟。教会整体排斥我们,我们失去了不少朋友,失去了这个属灵共同体里的许多家人,也失去了近20年为自己积累的名声。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牧师的话,我们的名声则彻底搞臭了。教会以前气氛和睦,如今充满敌意。人们见到我们,连个招呼也不打了。教会成员哪怕在其他场合遇见我们,也不想跟我们有任何牵扯。
第9章 识别灵性虐待型组织
当我们想到"虐待"的时候,脑海中往往浮现出最极端的情形。我们会联想起性虐待或者身体虐待:极度暴力,邪恶,丑陋不堪。
一个脾气暴躁的混蛋殴打妻子,引得警察上门干预时,大家都知道发生了虐待。事情一目了然,谁都知道下颚骨折,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意味着发生了什么。 但是,灵性虐待往往并没那么戏剧性,甚至有时微妙得难以察觉。在外人看来,似乎没什么明显的后果。灵性虐待戕害人的心灵,而不是外表。若我们仔细探究,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疑问,许多不确定因素。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有时会不那么确信发生的事情,心中充满怀疑和不解:
“我是不是反应过度了?““我真的太敏感了吗?”
“或许我误会了他。““我应该更信赖别人。”
“他是个很属灵的人,念过神学院。我有什么资格质疑他?”
“如果我更懂圣经,或许就能明白带领者如此要求的奥妙了。”
“其他人似乎都没觉察出有问题,他们可比我属灵多了。”
“如果我再坚持一下,就能明白她的意思了。”
“我应该对别人宽容一些。我算什么,岂能论断他人呢?”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陷入上述困惑,丝毫没意识到真正的伤害正在发生。他们心灵深处受到伤害,有人却误导他们,让他们以为全是他们自己的不好,有错的是他们。考虑到这类困惑较为普遍,我会列出一张检查表,帮助你判断是否存在虐待。
但我首先要提醒你:务必谦卑
在对照下面的检查表之前,我想先提醒读者一句。在讨论虐待话题时,我们需要持谦卑的态度。这不是一场无中生有的猎巫行动。我并不喜欢到处辨认属灵虐待的领袖和组织。我心中伤痛,因为我自己也完全可能犯下同样的过错。此外,当我们勇敢站出来面对虐待,与施害者对质时,可能造成信仰共同体的彻底瓦解。牧师可能痛失工作,前途尽毁,失去生计,家庭瓦解。我们因此应格外谨慎。
没错,有些信仰共同体和组织需要解散,有些牧师需要辞职下台。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绝对的禁忌。我只是希望提醒你保守己心、谨慎言辞。一旦回味过来自己曾遭受邪恶的属灵虐待,我们很容易冲动攻击施虐者,忘记他们同样是上帝所创造的人。我们对灵性虐待的反应同样可能丑陋不堪、残忍伤人,同样可能挑动分裂、恶意报复、摧毁一切,使你和施虐者一般无二。不要重蹈覆辙,却要以善胜恶!我们可以在质询他人时保持自重。
耶稣提醒我们说,在去掉他人眼中的刺之前,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很多人误会耶稣的话。祂并不是叫我们"不要论断”,而是说,当我们论断时,务必先认识到自身的罪。这能令我们保持谦卑。
灵性虐待检查表
接下来,我要给出一份灵性虐待检查表,帮助你判断自己是否处在一个灵性虐待环境中。这份列表谈不上有多科学,只是我根据自己对属灵虐待型组织的观察以及曾经深陷其中的受害者的反馈,总结出的一些问题。
有时候,识别灵性虐待的症状,有助于揭示本来明显的真相。我们总是倾向于否认存在虐待的存在,但是,若看到白纸黑字列出的各种属灵虐待行为,就相对容易认清现实。这份检查表能打破我们的否认倾向。检查表中的问题针对属灵虐待型组织而设计,但同样适用于施虐的个人。
1. 教会中是否笼罩着恐惧和羞耻的氛围?
2. 是否有人提供一份"标准答案”,告诉你们哪些行为不可接受?这份标准答案里罗列的内容仍在不断增加?
3. 人们按照潜规则进行"属灵表演”,是否会受到高度称赞?
4. 你是否觉得必须"向别人看齐”,才能确保自己行事正确,不会偏离正路?
5. 你是否觉得教会的教导总是含混不清,故意弄得神神秘秘?其他人轻而易举便获得的"治愈"和"启示",对你却一头雾水,仿佛外人?
6. 你是否小心隐瞒自己的想法,不愿声张自己的行为,以免招来关注和责备?
7. 从外部而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换句话说,你的组织与其他组织、其他属灵领袖的接触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你的组织是否不断找出理由批评别人,或者与别人切断团契关系?
8. 是否反复强调某些教导?是否教导整全的圣经真理?
9. 这些教导让人越来越依靠圣灵,还是越来越依靠组织或领袖的教导?
10. 对可疑的行为和教导,人们是否害怕提出疑问,因为担心枪打出头鸟?
11. 你的领袖在行为、教导、金钱方面遭到质疑时,是否总是极具防卫心理,却不把问题解释清楚?
12. 是否很难从属灵领袖口中,特别是主要带领者那里获取信息和答案?也就是说,是否存在一个回避问题、混淆事情的模式?
13. 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牧师比其他牧师更优秀、更有洞见?他或她的教导比其他人的更属灵……仿佛他们获得了圣灵的特殊启示?
14. 是否觉得你的组织有单独与上帝沟通的"渠道"?只有你的组织在传讲"真理",只有你的组织是通向上帝的唯一道路?
15. 当你达不到属灵领袖的要求或信仰共同体的期待时,他们是否让你深感内疚,觉得上帝不再爱你?
16. 无人在意你的经历、想法或感觉?带领者暗示你,这些东西都是错的,不该存在?
17. 你必须不断为自己的属灵领袖找借口和依据,才能打消心里的疑虑?
18. 你向属灵领袖提问,他们却将矛头转向你,让对话变成了对你或你的灵性之攻击?
19. 你的组织是否缺乏外部问责机制,当属灵领袖走岔路时,无法诉诸更高的权柄予以矫正?
20. 组织以外的朋友亲人不断地告诉你,他们担心你所参与的组织?
21. 不靠属灵领袖的指导而独立拿主意,让你越来越没有把握?
22. 属灵领袖是否对你构成威慑,让你总想着如何讨好他们?
23. 你的属灵领袖是否用强迫和威慑手段筹集款项、招募义工?
24. 属灵带领者是否要求你不要相信、不要接触专业咨询师、神学院以及任何高等教育?
25. 是否经常有人遭教会开除、排斥,或因行为不当被教会点名?
26. 属灵带领者是否鼓励你与组织之外的家庭成员、朋友断绝关系?
27. 盯梢和打小报告是否是一种受到鼓励的行为?
28. 是否存在一些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29. 你是否认为,质疑属灵领袖等同于质疑上帝?
30. 你是否生活在恐惧中,担心略有得罪属灵领袖,就会遭到羞辱?
我希望这份检查表有助于你梳理自己的经历。
你的状况如何?在其中发现了类似的经历吗?哪怕你只对其中一些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你也可能身处灵性虐待环境中,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人们总是很难承认自己无比信赖的人会做坏事。承认遭到灵性虐待,相当于承认自己信错了人,被人利用了。我们常常不愿咽下这枚苦果,转而否认现实,不承认遭受了虐待。然而,承认虐待可能是我们迈向自由的决定性一步。
第10章 理解灵性虐待型领袖
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位灵性虐待型领袖,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属灵领袖难道不应该是人生楷模么?如果他们自己与上帝的关系也不健康,还怎么带领你与上帝建立健康联结呢?
根据NetCE提供的资料,15容易在灵性上虐待他人的领袖有3个主要特征:
1. 因为心灵深处缺乏安全感而出现的自恋特征/倾向。对很多灵性虐待型领袖来说,利用神学知识压别人一头,是提升自我安全感和自我形象的一种手段。
2. 真心相信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极少属灵领袖会成心伤害他人)。许多灵性虐待型领袖坚信自己找到了某种"答案",渴望与他人分享,或许不曾意识到驱动他们的是潜意识里的不安全感。
3. 擅长运用爱、情绪、信赖和亲密等语言操纵他人。16
这3个特征打造出灵性虐待的完美风暴。在我看来,在灵性虐待型领袖的不安全感和自恋行为的核心症结是羞耻。他们的内心深受羞耻的折磨,觉得自己远远不够格。因为不健康的神学思想,他们内心始终觉得自己不够格,这种缺乏和不安全感最终泛滥而出,变成了虐待。
不安全感对领袖的影响
许多人走上领导岗位,以为这样就能解决内心的不安全感——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人。他们觉得,只有表现出过人的见识、出众的才华,大权在握,跟随者众,方可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中的多数人绝不会承认上述动机,老实说,他们自己大概也从未察觉这种动机,但实情或许正是如此。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动机……将会带来毁灭性后果。
大卫·约翰逊(Johnson)和杰夫·范达伦(Van Vonderen)在经典著作《属灵虐待的隐形威力——辨识与逃脱教会里的属灵操纵和虚假属灵权威》(又译《属灵误用:在你信仰生命中会遇到的问题》,英文书名为The Subtle Power of Spiritual Abuse)中证实了这一点:
在一些信仰系统内……群体成员的作用是服务于属灵领袖的目的……属灵领袖本应服侍、建造这些群体成员,如今却试图从群体成员的宗教表现中获得成就感。这是对基督身体的倒置。这就是灵性虐待。 (第23页)
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中举过两个例子:
凡希图外貌体面的人都勉强你们受割礼, 无非是怕自己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他们那些受割礼的,连自己也不守律法;他们愿意你们受割礼,不过要藉着你们的肉体夸口。(《加拉太书》 6:12, 13)
那些人热心待你们,却不是好意,是要离间你们(原文是把你们关在外面),叫你们热心待他们。 (《加拉太书》4:17)
保罗使用"希图"“夸口"“热心待他们"等词汇,生动刻画了那些属灵领袖之缺乏安全感。他们担心自己不够格,于是刻意追求宗教表现,并且要求别人也追求宗教表现,以为自己夸口的依据。他们不断地表现,希图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不健康的属灵带领者受恐惧和不安全感所驱动。
多年前,有位属灵导师常对我谈起他幼时得不到父亲的认可。我有些不安地猜测,他所谓"蒙召"成为牧师,会不会只是因为与父亲的心结而选择的自我疗伤方式?与帮助他人相关的领域,往往都存在这种危险:负伤者表面上帮助他人,其实只为帮助自己。
属灵领袖和辅导师首先在基督里得到完全的医治,然后才尝试开始帮助他人,这一点至关紧要。否则,他们会把自己的羞耻带进与他人的关系中。就像一句俗语说的:受过伤害的人会伤害他人(hurt people hurt people)。或者如理查德·罗尔(Richard Rohr)所说,“我们如果不学着转化(transform)自己的痛苦,就会传递(transfer)这份痛苦”。17
羞耻之果
羞耻使人变得:
• 具有竞争性。他们一定要显得比别人更强,才能获得自我价值感。
• 爱嫉妒。他们深信自己不够好,总是把自己与他们眼中更成功的人作比较。
• 妒忌别人,不懂感恩。他们总是盯着别人拥有什么,于是轻看自己所拥有的,不相信自己配得更多。
• 极具防御心。当别人指出他们的错误,他们立刻暴跳如雷为自己的错误辩解,生怕暴露了自己的弱点。
• 爱争辩。他们咄咄逼人,力图证明别人是错的,好显得自己正确。
• 风险避免型人格。他们因循守旧,害怕挑战,不肯示弱与人。或者正好相反,他们会……
• 过分自信。他们好大喜功,希望赢得广泛赞誉,为此甘愿冒不必要的风险。
• 不宽恕他人。他们的自尊心很容易受伤。若有人批评他们,他们很难"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反而暗中怀怨,一边为自己博取同情。
• 律法主义。他们不相信自己能达到自设的标准,于是苦待他人,逼使人遵守他们冗长的规则,满足他们无尽的期望。当别人做不到时,他们就自我安慰说"不光是我,别人也做不到”。
• 消极。他们相信上帝对他们有所保留,因为他们不配得上好的祝福。
• 缺少乐趣。他们总是在为自己的存在找"依据",因此活得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别人知道他们有多脆弱,因此在他们身边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 带有毒素的信仰。他们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因此也严重影响他人的生命状态。
羞耻成为领袖的驱动力
足够奇怪的是,羞耻感经常以一种负面的方式创造出领袖来。缺乏安全感的人希望走上领袖位置,获得他人的肯定。他们渴望证明自己、渴望成功,因此往往能吸引到一大批跟随者。直到某个组织运行很长时间后,追随者们才开始注意到领袖生命中的"破口"。一个组织最初收获巨大成功,后来却日渐衰落甚至突然崩溃,令许多人诧异:“这是怎么回事?我从前以为他/她是位杰出的领袖。”
他们取得的成就太大,缺乏安全感的地基承受不住重压,渐渐出现裂痕,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大厦轰然倒塌。从前大获成功的领袖可能做出自我毁灭之事,例如婚外恋、吸毒、酗酒或越来越没责任心。问题的根本在于,领袖如果不懂自尊,就不会尊重他人,属灵虐待之门就此敞开。
看到羞耻感如何毁掉一个人的生活,同时又通过他破坏了其他人的生活,真令人伤心。然而,当一位满心羞愧的领袖在基督里寻获完全,却是一件美妙不已之事。他们会构建一种恩典的文化, 一切问题都可以敞开了讨论。错误会被视为学习成长的机会而予以原谅,犯错之人不会遭受惩罚。空气中弥漫着自由气息,人们心中洋溢着"我能做到"的积极态度。如此共事,真是何等欢乐!
卢云(Henri Nouwen)曾说,恩典让人成为"负伤的治疗者"——因为你首先被恩典所医治,因此可以为了基督而医治他人。
没人能逃避伤害。无论是身体、情绪还是灵性上,我们每个人都伤痕累累。关键问题不是"我们要如何隐藏伤口",以避免当众尴尬,而是"我们如何用自己的创伤服侍他人"。当我们的创伤不再是羞耻的泉源,而是变成治疗的泉源,我们就成为了负伤的治疗者。(摘自《负伤的治疗者》(Wounded Healer))18
本章无意为不健康领袖的恶劣行为寻找借口,只是希望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动机。
第二部分
应对灵性虐待的实用步骤
第11章 你应该对抗灵性虐待,还是直接离开?
当你意识到自己处于灵性虐待环境中,该怎么做呢?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好的对策是逃离……不要耽搁。你没有义务非得留下来,也无需因为其他考量而迟疑。房子着火了,赶紧逃命!只有极少数有特别恩赐的人或许会蒙召留下,继续与灵性虐待作战。
据大卫·约翰逊和杰夫·范达伦观察:
很多教会以羞耻来控制会众:“问题不在于你的界线被践踏侵犯,而在于你没管住嘴巴。如果你当时闭口不言,一切仍会很好。“如果人们听信这类教导,就会闭上嘴巴……但真正的问题是,如果一名基督徒遭到侵犯却选择闭嘴,那么施虐者就永远不会被追究责任。19
我们希望有人开口说出真相,而不仅仅是默默离开。说来容易做来难。受虐者内心矛盾交织,他们深感自己有责任对抗带领者的虐待行为,警告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与此同时,他们为冒出批评的念头而歉疚自责,担心如果说出口,会害得组织土崩瓦解。如果真是他们搞错了呢?他们犹豫不决,最终什么也没说。
你应该留下来对抗带领者吗?
如果带领者通情达理,富有同理心,那么我的建议是:“请与这些带领者坐下来好好沟通。“这肯定是尊荣上帝的做法。但在灵性虐待的环境中,事情往往没有这么简单。你必须采用不同的行事方法,因为带领者会对你使用例外条款!
为了保护自己,你可能需要抛弃正常的沟通规程。虐待型带领者通常会批评你提出问题的方式不当,于是根本不讨论你提出的问题,将你逼入绝境,或者陷入左右为难(double-bind)、不知所措的地步。你若一言不发地离开组织,他们会质问你:“如果我们确实犯错了,你为什么不指出来?“若你打破沉默,他们便痛斥你顽梗悖逆,不走正常渠道反映问题,再给你扣一顶搬弄是非、热衷毁谤的大帽子。反正你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我对这种指责的回应是:“当房子着火时,我们不一定总能做出正确的抉择,恐惧可能使我们迈错脚步。一个人试图逃出房子,却弄错了出口,难道我们要对他横加指责么?难道不该齐心协力应该赶紧灭火呢?”
有人遭到伤害,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赶紧停止伤害。你需要自己拿主意,究竟留下来对抗带领者,还是转身离开。如果大家一个接着一个选择离开,将会传递出一个有力的信息,很可能比缓缓抽身或留下来对抗更有效果。你应视虐待情况有多严重来决定自己的选择。
少数性格顽强、居于领导层的成员,可能会蒙召留下来对抗施虐者,带领组织摆脱虐待氛围,如果有可能,今后还要参与重建这个信仰共同体。
保罗对抗灵性虐待型领袖
使徒保罗正是这样一位角色。我在第5章讲述了耶路撒冷的属灵领袖来到安提阿,在当地信徒中间推行一些做法,引发严重分歧。惧于他们的权威,彼得也随从了他们的做法。保罗则毫不犹豫地戳穿了彼得的虚伪举动。保罗说:
……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 (《加拉太书》 2:11)
保罗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必须抵挡错误的神学。我们一刻也不应当容忍这种建立在行为表现基础上的信仰以及由此孳生的虐待行为。为着上帝的信息,为着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为着今天和明天的每一位信徒,我们必须对抗不健康信仰和灵性虐待型领袖。
不要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
一篇题目为"不要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的讲道在虐待型组织中颇为流行,但保罗肯定没听过。如果你没有听说过,这篇讲道说的是大卫曾有机会杀死残酷迫害他的扫罗王,却决定不杀扫罗,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杀害耶和华的受膏者,情愿把审判的权柄交在上帝手中。20
第12章 当面质问灵性虐待型带领者
本章不一定适用于你的情况。我在前文提到,只有少数人蒙召对抗灵性虐待。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所蒙的呼召只是逃离,越快越好。如果你相信上帝呼召你对抗灵性虐待型带领者,那么以下做法供你参考:
1. 祷告。
当面质问属灵带领者绝非易事。你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在灵性虐待环境中,种种因素都对你不利。你即将步入一场火焰风暴。务必保守你的心。当面质问某人时,你的表现很难尽善尽美,但是你应保证自己心怀善意,而不是挟怨报复。祈求上帝为你拨开迷雾,赐你智慧和平安,赋予你一颗关爱他人的心,使你获得从祂而来的勇气和坚忍,能够安然渡过言辞的交锋。
2. 寻求印证。
在当面质问属灵带领者之前,你需要找咨询师或信得过的朋友聊聊,以确认你所提疑虑确有道理。属灵带领者的惯用回击招数是:“只有你一个人这样认为,这是你自己的问题。“釜底抽薪是施虐者的惯用伎俩,要在你心中播下自我怀疑的种子。你赴会时应当胸有成竹,保持自信。
我的妻子冷静客观,很有见识,所以我事先往往会跟她讨论一遍。如果她赞同我的想法,我便知道自己不是瞎说。不过请慎重,不要利用讨论确认的机会八卦他人、搬弄是非。与别人讨论,目的在于检验你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
3. 选择一处中立的会面地点。
如果可能发生激烈争辩,那么明智的做法是选择一处中立的会面地点,例如餐厅。这样做有三方面好处:第一,双方都没有主场优势。如果带领者在一张庞大的办公桌后正襟危坐,就会给你造成威慑感。两人对坐在桌旁,则是平等的场景设置。 第二,如果有人举止失当,餐厅里的其他人即是证人。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在场者也往往更容易克制自己。第三,如果沟通不畅、事态失控,中立场所的出口很好找,你可以径直离开。
4. 去见带领者。
当面质问带领者,对我们而言的确压力过大。你可能惴惴不安:我有什么资格挑战属灵权威?不过记住这一点:如果属灵权威不容许别人发起挑战,那么他/她就不应该坐在权威的宝座上。属灵带领者理应成为透明和谦卑的榜样,他们的大门应当永远敞开。如果你在任何方面感到压力过大或遭受威胁,务必邀请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或辅导师同去赴会。21
如果牧师的确有虐待行为,他/她会想方设法使批评矛头转向你。你也不想局势逆转,变成自己一个劲儿给牧师道歉认错,直到回家路上才回味过来自己又被操纵了,捶胸顿足懊悔不迭吧?为了避免那样的结局,你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事先写下来,届时若有必要就直接照着念。
你打算实现什么目标,在会面前就要想清楚。如果带领者指出你的毛病,你可以告诉他,你很乐意另外安排一次会面专门讨论你的问题,但是本次会面不要跑题。尽全力说出你的心声,不要放弃,直到他们给出令你满意的回应。不过,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你可能既没机会说话,也得不到想要的答复。你的努力可能纯属白费。事态发展到一个地步时,你需要判断是否值得继续耗费时间和精力拉锯下去。
5. 出言谨慎。
你在会面时可以告诉带领者,当他说某些话或做某些事时,你有怎样的感觉。然而,不要控诉他施虐。例如你向我当面指出我用语不当的问题,不妨这样说,“我想谈谈你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经常说,‘你们必须这样做’。当你这样措辞,我觉得自己做选择的权利受到侵犯,不再是对上帝交账,而是对你交账。我知道这不是你的本意。不知你今后是不是能换个说法来表达对上帝的热心?”
你注意到了吗,这番话不失敬意,不含指控,只是单纯地告诉我,当我说某些话的时候,你会有什么异样感觉。要紧的是保持心平气和,这样带领者就不能拿你的态度问题来转移视线,回避你的真正观点。理想状况是,当你冷静地向带领者表达质疑,他能认真聆听,展现宽广胸襟。
6. 请值得信赖的朋友或长老跟进此事。
如果带领者不能或不愿听进去你的话,他可能拒绝接受你的批评,或试图打马虎眼暂时糊弄住你。如果你对他的回应不满意,就需要做出抉择:我还愿意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去追究他的责任?你是打算"只试一次,下不为例”,还是决心百折不挠,直到促成变革呢?
当带领者拒绝听取你的意见时,耶稣告诉我们下一步是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太18)。这些见证人应是与你看法类似的同伴。最起码,他们相信你的眼光,支持你提出疑虑。如果他们认同你的观点,邀请他们与你一同去见带领者。不过,你需要确认他们是真的赞同你。我听说过不少情形,“支持者"临阵倒戈,在最后一刻改为站到牧师一边,从而破坏了对话效果。在关键时刻遭背叛的感觉令人抓狂,你的信任再一次崩塌了。
7. 请监督跟进此事。
如果牧师仍然拒绝接受你的意见,你不要放弃。比较理想的情况是,你的教会(或宗派、网络、协会、董事会)设有上级监督部门。你可以把自己的疑虑告诉他们。不过有时候,监督太不接地气,甚至还没弄清实际情况就为属灵带领者作辩护。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形是,上级监督部门与你试图对抗的当地带领者存在同样的虐待行为,甚至监督部门恰恰就是虐待产生的源头。我的例子就属于这种情况,“救生网"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我盼望你能找到愿意倾听的人,由他们介入采取行动。有一次,我发现一位牧师性侵了一位我认识的女士。我随即联络那位牧师的上级监督部门。监督部门立刻采取了干预行动,反应速度之快令我称赞。
8. 考虑离开。
如果你的声音无人倾听,你需要考虑清楚,继续留在这个组织是否反而助长糟糕的领导风气。一些人选择留下来,坚持不懈对抗虐待。另一些人认为,用脚投票更有效。我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你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最好的决定。
如果你决定留下来,我希望你是出于上帝的呼召而不是出于负疚。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情形是:你最终浪费掉好几年,其结果可能只是使一套早该叫停的病态机制得以苟延残喘。
9. 相信神。
做你该做的事,把结果交托给上帝。你的责任不是挑战领导层、拯救组织或要求审判,而是说出真相,在可能的情况下当面质问带领者,揭露问题。你尽到自己的责任,然后就要放手。保罗告诉罗马基督徒的话对我们很有帮助:
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19,21)
如果你在一个信仰共同体内,牢记你不是这个共同体的救赎主或审判官,耶稣才是救赎主和审判官 。所以,不要把重担全挑在自己肩头。这个组织或许会受苦,甚至可能散伙,但是耶稣承诺会重建祂的"教会”(这群跟随祂的人)22。这不是你的工作。
提醒的忠告
有些人试图在对抗和逃跑之间寻找一个折中点。他们脱离组织,但是通过社交媒体向组织发射弹药,以这种方式继续"对抗"虐待。因为各种原因,这一招可能不太明智。
第一,这无助于解决问题。做出反击或许令你觉得赢回主动权,但是这不能纠正痼疾,也不能带来和解。这样做很可能只是在组织成员中间煽风点火、制造争端。
第二,万一是你错了,这等于背后嚼舌、毁谤他人。但有一种情形例外:如果你掌握的虐待证据确凿无疑,你可能确有必要在社交媒体上提醒别人不要上当。一定要慎重,不要轻率控告他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言是无法收回的。
第三,不要轻易诉诸社交媒体,以免给耶稣之名和基督徒的名声抹黑。出于这个原因,保罗劝诫信徒不要到法庭告状,他希望上帝的子民在世上展现上帝和平、合一的样式。[multiblock footnote omitted]
我将在第16章谈及如何健康地处理怒气。
第13章 不抵抗也不离开的10大理由
选择对抗灵性虐待型带领者或者干脆拔脚走人,为何都显得难如登天?如果属灵带领者确实有问题,那么按照常理,我们自然该采取上述行动之一。然而,遭受过灵性虐待的人都知道,无论哪个选项都不容易。
下面给出为何抵抗或离开都艰难无比的10个原因:
1. 你不想背上悖逆的名声。
灵性虐待型带领者诱导你相信:质疑他们就等同于质疑上帝。 我们都知道,质疑上帝的人准没好下场,是吧?旧约记录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你总不希望脚下的地面裂开一道大口子,把你吞下去吧(民 16)?你也不想被贴上"悖逆"的标签,被人称作"悖逆之灵”?
2. 你不太相信自己的判断。
虐待型领袖让你觉得你自己才是问题所在。他们会这样告诉你:“你之所以不同意我的意见,是因为你在属灵方面没我有经验。你需要信任我的带领,像圣经教导的那样顺服我的权威。“在你还没有想明白,他们已经逆转了话题,让你稀里糊涂地开始请求他们的原谅——本来请求原谅的应当是他们一方。
3. 你担心失去朋友圈。
有时候,我们容忍一个不健康的属灵共同体,只是因为那里有着我们的全部社会关系。我们感到同侪压力,只能继续留在组织内。当我离开栖身七年的教会时,我仿佛瞬间就失去了所有的朋友。 这份损失实在太大。当人们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说出真相而被属灵家园逐出门外,要么保持沉默但得以留在这个"家"里面,人们往往会选择后者。孤身一人的滋味可不好受。
4. 你不希望失去已经投入的成本。
如果你按揭买房,你就已经进行了产权投资。随着每月支付按揭,你的产权比重不断增加。但是,如果银行没收你的房产,这笔产权投资就打了水漂,所有投入成本全都泡汤。
人际关系也是这样。你已经在这群人身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实在不愿失去这笔"情感投资”。于是,你继续留在这个群体中,希望今后会有转机。难道爱不是"凡事盼望"吗?你甚至告诉自己,上帝会奖赏你的忍耐。所以,你又多投资一年,但情况仍然毫无好转。你多浪费了一年时光,意味着投入了更多成本,因此更觉得应该继续留下。
5. 你享受被别人喜爱和需要的感觉。
对擅长属灵表演的人来说,律法主义制度能给他们带来丰厚回报。这类人靠掌声吃饭。或者你无法忍受离开共同体,失去众人喜爱的感觉。你很自卑,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结果被困在了牢笼之中。
6. 你担心自己犯错而失去救恩。
虽然你认为这个组织在属灵方面走岔路,甚至有灵性虐待行为,但是万一是你弄错了呢?你对圣经的理解程度比不上他们。或许他们说的对,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如果你做错抉择,可能遭上帝弃绝!是否值得冒这个险呢?因为自我怀疑,你迟迟没有行动。
7. 你害怕离开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羞辱伤害。
你知道一旦选择离开,教会里的其他人会说你坏话,令你身败名裂。你见过类似遭遇,不想重蹈覆辙。最坏的情况下,甚至有人来殴打你。
8. 你担心离开属灵带领者后无法继续信仰。
尽管你认为属灵带领者有错误,但是担心没有他们从旁指导,你自己会离神越来越远。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人人都需要一个属灵"遮盖”,也就是能够保护你的属灵权威。你担心如果失去属灵遮盖,前路莫测,一个人走不下去。
9. 你不懂得设立界线。
你一直以来接受的观念是,别人有权把他们的想法、信念和意志强加到你身上。你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权提出质疑。你已经习惯被侵犯,觉得自己就该被这样对待。你觉得无力反抗,于是听之任之。
10. 你觉得不值得花这些时间。
这一条只适用于"为何不对抗灵性虐待型带领者”。你厌烦这糟糕的一切,“彻底受够了”。你觉得就算与属灵带领者对话也不会有结果,只会让你更加痛苦,所以干脆拔脚走人。再见吧!
出于各种原因,人们不愿意与灵性虐待直接对抗。内疚和缺乏安全感往往是驱动人们做出选择的深层因动机。不过,如果看见身边存在灵性虐待,我希望你采取行动,要么对抗,要么果断离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真正的改变
听听受害者怎么说
你在组织里留了多久?
是什么因素最终促使你下决心离开?
大约四年。我留在组织里,是因为不想告别我的朋友们和教会大家庭。
但是灵性虐待日益严重,越发荒唐,几乎只有疯子才会继续留下去。我们的许多朋友打算离开,所以我不算太担心失去这些社交关系。我们最终决定,不该再继续留下。此外,我最好的朋友真心为我担忧,坚持认为我应该离开。她甚至冲我发火大喊,让我猛然"醒悟"过来,认识到情形已经无法挽回。
太久了。主要是两个原因:不知道该怎么做,不懂怎样处理才算符合圣经。我们为上帝的国度工作,总是渴望能帮助他人,促成革新。此外,我们在牧职上投入和牺牲了那么多,离开好比剜下了心头肉。但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压垮了我。我忍无可忍,告诉他们永远别再靠近我。
一名性虐待/灵性虐待的受害者说:我直到18岁才脱离那个环境。在那以前,我考虑过逃跑,甚至想过轻生。但我既没逃跑也没自杀,主要是放心不下母亲和我的姐妹们。父亲的行为变得越发暴力。一天夜里,他怒气大发,我从家里逃出去。我逃到当地一家女修道院,希望获得庇护。他们相信我的话,报了警……几天后,我的父亲被捕了。
从开始意识到虐待直到最后的觉醒,我在不健康的环境里待了四年左右。我之所以迟迟没有离开,是因为一开始就被误导,以为问题全出在我自己身上。我认为心中的疑虑和担忧是来自撒旦的谎言,我对主任牧师的教导和牧养方式的质疑,则完全要归咎于我的原生家庭和我的罪。当我慢慢开始觉醒,我仍然留在那个环境,因为我担心失去工作,失去支持体系。我知道,如果我离开或哪怕尝试说出真相,人们就会用谎言攻击我,不再与我交往。
什么因素促使我们最终选择离开?他们公开而恶意地直接虐待控制我的妻子。我对主任牧师的不当言辞提出质疑,他们却说我"被撒旦充满”。我终于看清了这些年来所见、所闻、所察觉到的虐待真相。既然看清这一切,我无法昧着良心继续留在那个环境中。我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紧接着就离开了。
我之所以留了那么久,是因为我以为牧师也是基督徒,只要我足够委身投入,事情总会好转。我相信爱和圣灵的果实能够胜过这一切。
在第一个教会时,我们刚察觉到属灵环境不健康,就立刻离开了。在第二个教会,最后是上帝"拯救"了我们,呼召我们迁往另一个州去参与筹建另一家教会。
我们在那里留了七年。我们留了那么长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拒绝接受真相……我不愿失去这么多年所积攒的种种关系……我不愿相信自己的教会竟然变得如此邪恶和病态。我们那时处于领导岗位,努力吸引人们来认识耶稣,所以离开对我们来说极其艰难,有些朋友很难抛下一走了之。如果我们走了,就等于把他们丢在了那个环境中。我们曾经遭到牧师的言语攻击,在担任领导岗位一个月后便想离开教会,但是为了那些我们蒙召要爱的人,我们最终留了那么久。
第三部分
恢复之路
听听受害者怎么说
灵性虐待对你构成何等冲击?
给你带来什么长期影响?
我感到压力很大。连续几个月,我只要一开口,三句话不离这件事,快把家人和朋友们逼疯了。
我停止参加教会生活,失去了从事牧职的热情。我对任何属灵的事都失去兴趣了。我仍然去教会,仍然衷心爱上帝,只是内心不再有与其他基督徒相交的炽热渴望了。我对那些疯疯癫癫的属灵表演倒足胃口,怎么到处可见这类表演?
这是我最痛苦的经历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我第一任丈夫出轨、离婚带来的打击还要大。无论是背叛、痛楚还是羞耻,都远超过其他不堪往事。我不回忆具体详情了,这么说吧,那种感觉就像是我的人格和正直被绑在柱子上挨鞭打,那些说要保护我们的人(主要是牧师们)袖手旁观,对虐待行为不加制止。他们没有站出来保护我们,没有真正关心我们。这些教牧带领者还给我的女儿带来很大的情绪痛苦,我至今想起来都愤怒。我们那时以为自己所做是对的,现在我很懊悔那时为什么没有奋起反抗,叫他们不要如此对待我女儿。
在问题出现之后,我们觉得教牧领袖似乎比平信徒高人一等(或许不是真的,我只是说自己的感受)……所以属灵权威尽可能为教牧领袖们提供帮助,不让他们走向崩溃。至于我们这些受伤的平信徒,只要在我们背上拍两下就算是安慰过了,很少会再伸出援手。我们只能自生自灭,自己舔舐伤口,尽量学着去饶恕别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愤怒、苦毒要渐渐转化成饶恕、恩典。我自己先获得了恢复,然后再慢慢帮助其他人恢复。此外,还产生信任危机。
一名遭遇性/灵性虐待的受害者说:我仍然很难接受上帝是"慈父"的概念。学习信靠神是一个持续一生的漫长过程。
玩世不恭,害怕,自惭形秽,缺乏健康的防卫/界线,共同依赖症(codependency),等等。在此后两年时间里,我们不断怀疑信仰/教会/群体。抑郁/焦虑。有时候,只要一去教会就会触发创伤应激综合征。与妻子的生命联结加强了,但是无法再与他人建立生命联结,哪怕想想都不行。难以再信任他人,内心脆弱易受伤害。
我失去了教会和许多朋友。我有时候仍会怀疑一切都是我的错,不过我正在逐渐摆脱这种念头。我仍然经常恐慌、焦虑和害怕。我不信任教会,但我仍然爱耶稣,渴望恢复爱别人的能力。
受虐经历影响了我人生的方方面面,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体现在我无法再信任他人。尤其对拥有"牧师"头衔的人,我很难再产生信任。
所受影响挥之不去。比如我在教会里看到或听到什么,会受触动联想起曾经受过灵性虐待的那家教会,过往的种种情绪突然如潮水重新涌来。有时候,正是一些不经意的细节会触发我的回忆,让我猛地颤抖起来。我仍在苦苦挣扎,希望能够恢复参与教会生活,而不只是偶尔在教会露个脸而已。委身教会、与带领者同工,我一想到这类念头就不寒而栗。
我们曾遭受灵性虐待许多年,后来离开教会则是又一次痛苦的过程,它们或许构成我们这辈子最痛苦和最受创的回忆。我们的儿子和女儿也有同感。我们从牧师、教会带领团队和信仰共同体所受的灵性虐待,甚至比我们婚姻早期的出轨打击还要大。教会里的虐待行为借着上帝的名义进行,亵渎神,操纵人,利用我们灵魂里最珍贵、最亲密的那个位格(上帝)伤害了我们。深深的创伤……我只能这样形容受虐过后的日子。害怕读圣经,害怕经过任何教会,害怕听见并无恶意的信徒之间的属灵对话/评论;对外出购物之类的小事都会害怕,担心一不小心碰上教会里的人,被他们恶言相向(仿佛我们是不可理喻的疯子);彻底怀疑自己的信仰/上帝/教会及其带领团队/(最核心的)自我。一想到自己内心对基督所爱的那群人(他们构成祂的教会、祂的新妇)满是怒气,我就怀疑自己可能不是真正的基督徒。我们曾经站立的基石,如今全都破碎了。这些经历曾经带给我们无比喜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如今却变成不断带来创伤的源泉。
第14章 如何从灵性虐待中恢复
如果你曾受到灵性虐待型组织或个人的控制,我盼望你能勇敢走上恢复之路。仅凭本书无法使你从灵性虐待中完全恢复。我先前写过四本关于恢复的书,但是就算这五本书加起来也只是触及这个话题的皮毛而已。在接下来几章中,我将总结其中三本书的内容,希望帮助你更好地认识到恢复之路上的一些问题。
灵性受虐经历给我们留下创伤
当你反思自己的受虐经历,我建议你评估一下自己是否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加重虐待对你的影响,令你今后的人生道路背负更沉重的包袱。我希望你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寻求帮助。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根据WebMD的解释:
_ 创伤后应激障碍_是指个体在经历震惊、恐惧或危险事件后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那些事件被称为"创伤”。一个人遭遇创伤后,往往会陷入持续的害怕、焦虑和忧伤状态,例如被痛苦回忆纠缠或经常http://www.webmd.com/sleep-disorders/default.htm[失眠]。多数人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恢复,但是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而言,那些痛苦想法和感受不会渐渐褪去,而是可能持续数月乃至数年,甚至日益恶化。
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影响你的日常生活,削弱人际关系和工作能力,还可能损害你的身体健康。不过,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可以医治的,你仍有希望过上美满生活。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原理当一个人遭遇创伤时,身体面对威胁会切换到所谓"逃跑或战斗(flight or fight)“模式,释放http://www.webmd.com/balance/stress-management/default.htm[压力]荷尔蒙,例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人获得短暂的爆发力。你的http://www.webmd.com/heart/picture-of-the-heart[心脏]会加速跳动,你的http://www.webmd.com/brain/picture-of-the-brain[大脑]也会暂时中止一些常规任务,例如储存短期记忆。
创伤后应激障碍使你的http://www.webmd.com/brain/ss/slideshow-concussions-brain-injuries[大脑]切换到"危险应急模式”,甚至当危险状况已经解除后,大脑仍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身体继续发出http://www.webmd.com/balance/stress-management/stress-assessment/default.htm[压力]信号,从而引发http://www.webmd.com/mental-health/understanding-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symptoms[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
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什么影响?影响有很多,比如过往的痛苦回忆不时闪现在脑海中,睡眠障碍,情绪麻木,怒气突然发作,深怀负疚感。你还可能逃避那些勾起不堪回忆的事物,对原先热爱的事情失去兴趣。
***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什么影响?*影响有很多,比如过往的痛苦回忆不时闪现在脑海中,睡眠障碍,情绪麻木,怒气突然发作,深怀负疚感。你还可能逃避那些勾起不堪回忆的事物,对原先热爱的事情失去兴趣。
这些症状通常在遭受创伤后的3个月内出现,但也可能多年后才露头。确诊的标准之一是症状持续至少一个月,但如果不加治疗,症状可能持续多年甚至终生萦绕。随着时间流逝,你的状态可能好转,也可能恶化。例如,你在电视上看到一则袭击新闻,突然受触动想起自己的遇袭经历,大量痛苦回忆一瞬间汹涌袭来。
创伤后应激障碍干扰你的生活。你很难再信任他人或与他人沟通,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下降了,这可能导致你与朋友、家人、同事的关系出问题。你的身体健康也受影响。研究显示,你罹患http://www.webmd.com/heart-disease/default.htm[心脏病]和http://www.webmd.com/digestive-disorders/default.htm[消化疾病]的风险增加。23
即使你没有遭遇创伤后应激障碍,也请考虑以下步骤以实现灵性恢复:
1. 离开灵性虐待环境。
这道理看起来很明显,但是正如我在前一章中介绍过的,人们出于很多原因可能继续留在灵性虐待环境中。
你不敢离开组织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担心自己下结论太早,希望给属灵带领者们更多机会解释清楚。这想法不无道理,你确实有可能误读局势。不过就算如此,抽身一段时间也没坏处,因为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冷静自己的头脑,获得新的思路和视角。当你重新回到组织,便能更清楚地判断是否存在灵性虐待。
当你决定离开组织,带领者们和其他成员可能尝试阻止你离开。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是真心为你担忧,怕你脱离集体后信仰出问题;另一些人则是担心今后没法继续掌控你。要知道,许多带领者是靠着控制你,才获得他们自身的价值感。他们需要你。如果你离开了,就传递出"他们没价值"的信号。若带领者和其他成员拼命拦着你,或许更证明了你的质疑有依据,告诉你是时候离开他们了。
2. 保护自己。
我在前几章中提到,如果离开组织,你甚至可能遭遇殴打等更恶劣的情形。如果的确有这种可能性,你就需要提前制定计划。事先谋划好一个安全的栖身之所,确保你有生存所需的经费,以及能够帮你重新站稳脚跟的支持团队。
3. 给自己一段喘息的时间。
你可能想立即返回原先组织,或赶紧回归有组织宗教。你觉得这是自己的义务,也仍然感受到二者的诱惑力。但是,你需要抵抗这类诱惑。当你从一个注重行为表现的组织中出来之后,你会自然地觉得仍有必要成为一个"好基督徒”,于是再次回归。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我离开虐待型教会后,曾经有五年时间不再参加礼拜,第一年时间里,我常常觉得自己"必须回到教会中去”。
灵性虐待的一个病态之处是要求成员不健康地信靠某个人或某个组织,而不是信靠神。在这种情况下,从有组织宗教中抽身出来一段时间,不失为一个证明你可以单单信靠神往前走的好方法。
许多好心眼的信徒会告诉你,你必须加入一个信仰共同体,把自己与基督的身体隔绝开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游离在外,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这些话站不住脚。这就好像告诉一个刚刚逃离虐待型婚姻的人,赶紧再婚吧!无论是信仰还是婚姻出了问题,我们都需要一段喘息和平复的时间,好重新思考过往的经历。我们的灵魂需要稍事休整,才能重新上路。
灵性安稳并非来自于有组织宗教,而是来自圣灵内驻。成为一个信仰共同体的成员当然对你大有裨益,我也盼望你终有一天能重新加入一个健康的信仰共同体,在里面积极投身侍奉,但无需急在一时。正如受伤运动员必须暂离赛场治疗,一个受伤的信徒有时候也需要暂离某个信仰共同体去排毒。无论对运动员还是对信徒来说,他们的目标都是终有一天重新回来。
许多好心眼的信徒朋友不明白,一个人在经历灵性虐待后会挣扎于怎样针扎般的痛楚。过早重返敬拜可能对你造成精神创伤,你自己都没想到会变得那么敏感,无法忍受因熟悉的场景勾起的创伤回忆。
给自己放个假,暂别有组织宗教,让已经崩塌的信任可以慢慢恢复。
4. 重塑思维。
如果你遭受过灵性虐待,那么你的思维模式很可能已经扭曲。你相信了关于上帝和你自己的种种谎言,如今需要重新纠正某些观念。一开始,你可以请求上帝帮你戳破谎言,引导你认清真相。上帝可能借助多种方式帮助你。
我自己通过阅读圣经获益最多。我有一段时间停止读经,后来终于重新打开圣经,结果读到了许多先前从未注意到的信息。以前,我以为圣经只是告诉我要做什么;现在,我从圣经里读到上帝要让我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意识到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开始明白上帝的恩典以及我的义是在基督里(第15章将更进一步阐释这话题。)
重塑思维的另一个方法是写日记。有证据显示,写日记能有效帮助人们从创伤经历中逐渐恢复。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在《脆弱的力量》(Daring Greatly)一书中,援引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詹姆斯·彭尼贝克教授(James Pennebaker)的研究:
彭尼贝克在《疗愈写作》(Writing to Heal)一书中写道,“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表达性书写(expressive writing)作为一种疗愈手段的价值。大量证据表明,哪怕每天只是花15或20分钟把创伤经历写下来,坚持三四天便可大幅改善身体和精神健康……”
专业的辅导咨询也能帮你重塑思维。灵性虐待攻击你的灵魂,因此你的灵魂需要疗愈。找一位了解灵性虐待的咨询师,有助于你重新扬帆起航。一位优秀的咨询师能帮你找出思维模式的症结,发现哪些因素让你易被虐待过程中的谎言诱导。例如,有羞耻情结的人特别容易接受律法主义,以此来证明他们自身的价值。
你还可以试试疗愈祷告来纠正思维误区。在香柏溪教会,我们通过转化祷告辅导法(Transformation Prayer Ministry,简称TPM)帮助人们克服创伤经历。24
5. 寻找一个新的信仰共同体。
人们离开一个灵性虐待型共同体后,第一波汹涌袭来的痛苦感受是孤独感——许多人就是因为难以忍受孤独而重返组织。“有缺陷的爱"也比"没有爱"好吧?——许多人就是这么说服自己的。预计到这种诱惑,寻找应对的方法,乃是重要的工作。
理想情况是,你能立即找到一个安全的信仰共同体,这些人对灵性虐待有所了解,能帮助你走上恢复之路。要是果真找到这样的属灵家园,毫不犹豫地加入吧。不过,如果你一时找不到安全的信仰共同体,那么就去找你的朋友、家人,以及你能敞开分享而不被评断和操控的某些组织。你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放松自在的地方:人们倾听你的故事而不妄加评断;你可以诚实吐露心声,无需伪装自己去迎合他人;人们照着你的本相接纳你,不会强塞给你一份"恢复进度时间表”。
芭芭拉·奥尔洛夫斯基博士(Dr. Barbara Orlowski)在《灵性虐待的恢复之路》(Spiritual Abuse Recovery)一书中提到,博客对打造一个共同体很有帮助:你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经历,然后阅读其他成员撰写的博客。25在博客互动机制下,我们敞开分享自己的感受, 其他人可能给你留言:“我有共鸣。我遇到过相似的事,能明白你的感受。“你需要知道,自己不是独自一人在承受苦难。我在书末附上一份网站列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你还可以考虑一套名为"修复灵魂”(Mending the Soul)的辅导方法,这套方法在全美范围以小组形式为受虐者提供支持和医治。26
6. 重新塑造你的灵修生活
律法主义组织设定各种标准和规矩,其成员若能一一达标,便误以为自己已经跻身上帝的"核心圈”。一旦脱离组织及其信仰体系,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一下子远离了上帝,但那只是你的错觉,事实并非如此。你会觉得自己仿佛失去了用以记录灵性旅程的记号笔。
以前那套存在毒素的牧养系统大概不会告诉你:上帝不仅接纳了你,而且已经称你为义。也就是说,无论你做了什么,你在祂眼中都是完美无瑕的。你不需要向上帝做什么属灵表演,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一切如何可能呢?当然可能,因为你已经被耶稣基督的义全然遮盖了。当上帝注视你,祂看到的是属于祂独生儿子的完美无瑕。保罗如此描述我们的称义:
神使那无罪(无罪:原文是不知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5:21,重点部分由本书作者标注)
我们无法在耶稣的工作上再加添什么,正如我们无法在完美之上再加添什么。
对此时的你而言,可能需要走上一段与以往所受教诲刚好相反的路,这是不是很吊诡?每一位信徒都被教导要读经、祷告、参加敬拜。但是,如果你对上帝救赎工作的混乱理解与上述信仰生活纠缠在一起,让这些属灵表现成为了你获得上帝接纳的必经之路,那么不断重复这些属灵表现就无助于改善现状,也不应该成为你迈向新的灵修生活的第一步。我自己就是这种情形,那段日子的读经、祷告和敬拜完全是机械冰冷的。
所以,你可以试试什么也不做。真的什么也不做,我知道,听起来简直像异端的建议。但是,最重要的是你明白上帝的恩典。要是你一直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才能取悦上帝,你又如何能懂得恩典?如果你是发自内心地渴慕读经、祷告和敬拜,真是好极了,去做吧!但是,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施加压力。暂时享受"什么也不用做"的自由吧!随着时间流逝,相信圣灵会引导你恢复各项灵修操练,那时它们将不再是机械的表演,而是充满意义的真实行动。
你需要操练的第一项内容或许是静默。花上5至15分钟,静默无声,不用向上帝诉说什么或祈求什么,只是在祂的同在里静静坐着,默默感恩祂的爱。相信这会令你如沐清泉。我盼望你能逐渐培养出聆听上帝的耳朵,可以亲自聆听祂的声音。中毒的信仰阻挡你聆听上帝,强迫你将关注重点放在属灵表现上;灵性虐待阻挡你聆听上帝,强迫你转而听从属灵领袖的种种要求。当你在毒素缭绕的属灵环境里待了那么多年,或许已经失去了与上帝的真正联结。你需要重新恢复这种联结。
7. 建立健康的界线(boundaries)
有些人总是不愿意开口拒绝别人,觉得自己必须处处顺遂朋友、家人和属灵权威。你是这样的人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寻求辅导,进一步探索出路。离开虐待型组织,并不自动意味着你完全摆脱了负面影响。不要让那些信仰有问题的人继续干扰你,这很重要。正如酗酒者要小心别再结交酒肉朋友,灵性受虐者也需要注意与什么人打交道。
人们会试图淡化或抵赖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他们可能说,“你过度反应了,事情并没那么糟糕。” “你是在抵挡上帝对你生命的旨意,真是悖逆。” “我们的组织不存在虐待行为,大家都是好人,对我帮助很多。” “魔鬼在使用你拆毁我们的组织。”
人们会给你打电话、发电邮,试图让你相信是你自己犯了错,希望劝说你返回属灵共同体。你没有义务一定要搭理他们,你不欠他们的。你可能需要屏蔽他们的来电、短信、电邮和脸书账号。你或许因此显得不那么友善,但是要知道,不让别人把你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实在很重要。27
勇敢往前走
本章意在鼓励你勇敢采取行动,而灵性虐待型组织最不希望看到你这样做。他们费劲辛苦不让你独立思考,令你自我怀疑,当然不愿意失去对你的控制权。他们给你施了一道瘫痪咒语,但现在是时候打破咒语了。不过,你很容易在走上恢复之旅后,又犹疑地停住脚步。
你打算今天就开始自己的医治过程,或继续自己的恢复之旅吗?
第15章 克服羞耻
当你自觉令上帝、他人和自己失望,你的内心便住着羞耻。羞耻感攻击你的核心身份认同,令你怀疑自身价值。
一个内心深藏羞耻的人,很容易被灵性虐待型组织吸引,甘愿遵守律法主义要求,希望从中找到自身价值。羞耻感也可能是灵性虐待的后果。在加入虐待型组织之前,你可能是个情绪健康的人。持续不断地接触不健康信仰,受到恶劣对待,你却渐渐开始相信自己毫无价值。
无论你是带着羞耻心理进入组织,还是进入组织后被诱导产生羞耻心理,都意味着你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权,让虐待型带领者趁虚而入。带领者利用你的不安全感和自我怀疑操纵你。他们懂得怎么像提线木偶一样操控你,为你加油鼓劲,“你只要再努力一点点,就会冉冉升起为一颗明星,赢得我们的爱和接纳!“但他们没有告诉你的是,如果你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会被他们边缘化,乃至扫地出门。
我遇到过一位在律法主义的教会里成长起来的人。他达到了人们的种种期待,被按立为牧师以示奖赏。接着,教会差派他去了宣教工场,让他感觉自己犹如属灵伟人。然而,宣教难度超过他预期,在一个陌生的国家,置身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向当地民众传福音进展并不顺利。雪上加霜的是,他患上了慢性病。
最终,他无功而返,满心期待教会温暖地欢迎他回家。然而,教会传递给他的信号清晰而冰冷:他令大家失望了。他没有让整座村庄归信基督的辉煌履历,没有达到教会的期待,“浪费"了教会的经费。人们毫不掩饰地对他表露失望之情。理想幻灭,心碎不已,他离开了教会,接下来很多年都没有参加有组织宗教。
如果你本有羞耻心(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在灵性虐待型共同体中遭到这样的拒绝,可能变成一种毁灭性打击。另外,我们很容易把来自他人的拒绝误作上帝的弃绝,于是更觉痛苦难忍。
花时间反思
如果你像前文中的宣教士那样遭排斥,不妨利用这段时间冷静反思。当属灵权威告诉我"要么支持,要么走人"时,我也被迫反思了自己的信仰。我意识到自己最初被带领者吸引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我的信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生性爱好竞争,在信仰道路上也急于证明自己。脱离组织之后,我失去了一张可以展示自己信仰成就的对照表,这促使我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究竟建基在什么事上。
我意识到自己的信仰建立在行为表现的尺度上,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一眼认出有毒信仰的原因——因为一切看起来"很正常”。我想要攀登那架属灵梯子,向上帝和其他人证明我的价值,但是上帝容许我被那套有毒机制唾弃,好叫我知道祂的工作方式不是那样。那段经历极其痛苦,但也由此成为我人生的决定性时刻,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恩典。
上帝的恩典治愈你的羞耻
当你离开虐待型组织之后,不要因为遭人排斥就任由自己枯萎下去,反而应该把那段经历当作发掘自己真实身份的推动力。请深深地探索上帝的恩典,直到你觉得生命被恩典全然把握。你的身份和价值不是来自于你做过什么或别人怎么看待你,而是来自于你"在基督里"的身份。你完全值得投入一点时间仔细查考新约圣经里这个短语的含义。28
使徒保罗在写给腓立比信徒的书信中提供了一个例子。保罗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因为犹太血统而自带属灵骄傲,他的价值单单来自于认识耶稣基督。他谈及了自己的过往经历:
_其实,我也可以靠肉体;若是别人想他可以靠肉体【在上帝面前的属灵表现】,我更可以靠着了。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 _
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腓立比书》3:4-9,重点部分由本书作者标注)
保罗说自己不靠肉体,意思是他属灵表现不能让他靠近上帝。他罗列了自己过往寻找身份认同的地方:犹太人的血统和严守宗教律法。但当他遇见耶稣以后,一切都改变了。他不再需要夸口自己的犹太人门第家世,而是在基督里寻获了自己的新身份。他知道是什么使他在上帝眼中毫无瑕疵(“称义”)。并不是由于保罗为上帝所做的任何事情,而是因着耶稣为保罗所做的,保罗才能够称义。
保罗在另一封书信中写道: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 2:20)
保罗的身份建立在基督里,而不是建立在宗教表现上。任何基督徒如果想要持守健康的信仰,就必须牢牢掌握这一点,因为这是唯一安全的落脚点。如果你试图在基督已经完成的工作之外以任何方式取悦上帝,就有步入不健康信仰的危险,为今后遭受灵性虐待埋下伏笔,让别人有机可乘,利用你的羞耻心将你玩弄于股掌之中。
只有将自己的身份唯独建立在基督里,才能抵挡别人的操纵和虐待。你可以安心在神里面,因为祂已经照你本来的样子接纳了你——连同你所有的罪和软弱。尽管你有过挫折失败,上帝仍然看你为宝贵,因此无需惧怕别人的责备。
如果你想要更多了解有关"羞耻"的问题,希望在基督里找到自己的身份,可以参考我另一本书https://www.amazon.com/dp/B00UGF0OPK[《治愈你过去的伤痛》(Healing the Hurts of Your Past)]。
第16章 战胜愤怒
愤怒是一种矛盾的情绪。不少人认为愤怒是不对的,所以不是去积极地处理自己的愤怒,而是用肤浅的饶恕掩盖愤怒或否认这种情绪的存在。然而,愤怒也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情绪之一。
我把"愤怒"定义为:上帝赋予的一种面对"失落”(loss)时的情绪反应。我们会发怒,这件事本身没有错。发怒是一种正常情绪,问题在于如何表达怒气。
上帝赐给我们愤怒,以激励我们解决面对的问题。当事情的发展不如所愿时,我们就会出现问题。期待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就构成了"失落”,而失落可能让我们生气。不幸的是,有人教导我们愤怒是一种可怕的情绪,于是我们因为生气而内疚自责。我们没有善用愤怒来自我激励,弥补损失,却在两个不健康的选项之间摇摆:把怒气憋在心里或失控发作。换句话说,我们要么沉默,要么爆发,但这两种极端都曾加重我们的"失落感”。
灵性虐待会造成许多珍爱之事的失落。你期待属灵带领者关心你,成为属灵的榜样,却遭受了创伤。生气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反应。面对如此失落,没有人不感到愤怒——冷漠麻木才是一种错误。
你对施虐的人或组织感到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你无需为自己的愤怒情绪而负疚,也不要任凭别人对你横加指责。不要忘了保罗在安提阿的态度。他愤怒地指责了彼得和耶路撒冷教会派来的领袖们不健康的信仰。也不要忘记,对于那些假冒为善,将宗教重担加在百姓肩上的领袖们,耶稣同样会发怒。
灵性虐待若是不公义的行为,愤怒就是我们的恰当反应。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愤怒的能量来建设,而不是毁灭了一切。当你顺服圣灵,祂会帮助你以积极方式"消化"愤怒。
你可能会反应过度
有时候,愤怒导致你反应过度。这种事情时有发生。你可能口不择言,说了伤人的话,事后懊悔不迭。虐待型领袖会抓住你的失误不放,回避真正的问题。他们会想方设法反戈一击,把矛头焦点从他们自身拨转指向你。他们希望利用你对情绪失控的负疚感来操控你,重新将你玩弄于股掌之中。他们会尝试逆转谈话方向,让你由攻转守,疲于应付。
他们祭出反击的时候,可能会让你阵脚大乱,仿佛双方过失相当,应当彼此原谅。他们可能辩解说,“你自己也不过如此。瞧瞧你刚才说了什么,很伤人吧?难道你这就不算言语虐待么?你的苦毒与你指控我犯的那些毛病,可算是半斤八两。”
不要上当。你虽然反应有些过分,但并不代表你的论点失效了。事实上,你的怒气如此强烈,正说明你心中有着需要医治的创伤——这恰是造成你反应过激的原因。如果你在盛怒之下举止失当,你可以为自己的表达方式以及由此造成的伤害向对方道歉,但是不要为你的怒气本身道歉。上帝使你动怒,为的是激励你解决问题。
什么是对灵性虐待的恰当反应?对抗灵性虐待,是否有某种更"绅士"的方法?就像我从前说过,是否有逃离着火房屋的正确方法?或许有吧。不过,我在这里并不打算谴责那些用错方法的人,而是想要帮助他们离开火场。
尽量以尊重的态度与侵害你的人对话。与此同时,你也应该允许自己带着一些情绪表达痛苦,无需为此内疚自责。当创口太深,疼痛难忍时,大声喊叫是自然反应,不应受到指责。他们本应以同理心对待你。
走向饶恕
发挥完应有的作用(比如激励你对抗虐待或离开组织),怒气就该消散了。它已经完成使命,是该息怒的时候了。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饶恕。
人们有时候会说,“不要饶恕得太快。“我明白他们的意思,但是这话表明他们还不懂圣经中的饶恕含义。他们心目中的"饶恕"概念糅杂了太多内容,但饶恕就是"放弃报复的权利”,仅此而已。不再报复。饶恕可以立即发生,不带附加条件。
让我讨论一下什么不是饶恕,借此澄清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1. 饶恕不是忘记。
饶恕需要你记住自己遭受的错误对待,而不是忘记那些经历。让人觉得吃惊的是,饶恕需要你谴责加害者。除非你把过错归在对方身上,饶恕无从谈起。你或许会忘记某些轻微的冒犯,但永远忘不掉那些深深的伤口。当你严重受伤,你需要某种比遗忘更有力的东西,那便是饶恕。若不能忘怀伤害,就需要饶恕。
2. 饶恕不是为对方找借口。
有时候,冒犯你的人会要求你必须饶恕他们,让事情就此了结,还暗示说这是圣经的教导。他们期待你这样做,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的错误"最小化”,轻描淡写,没有当成一回事。他们希望你也采取这种态度:把一切当作没发生过。但这不是饶恕。饶恕意味着"放弃报复的权利”。29你不需要先抹杀罪行的严重性,然后才饶恕。你可以在饶恕的同时,要求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并做出补偿。让他们知道,他们对你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提出你所期待的补偿。与此同时,让他们知道,你不会寻求报复。
3. 饶恕不是信任。
虐待你的人往往试图和稀泥,把事情尽快了结,然后指望你恢复对他们掏心掏肺的信任。他们说:“让往事随风,我们继续携手共进吧!“潜台词是,大家既然已经冰释前嫌,接下来就可以恢复先前的友好关系了。饶恕使你放下旧怨,但是双方要恢复友好关系,尚需花费时间,努力重塑信任。
我们必须搞清楚饶恕和重新信任不同。把两者混为一谈会引发许多问题。施虐者经常混淆信任和饶恕,试图利用你的内疚,迫使你在时机尚未成熟时便恢复对他们的信任。他们说,“你必须相信我,圣经教导我们要饶恕。“没错,可以饶恕;至于信任,现在还办不到。轻易相信那些曾辜负你信任的人,是愚蠢之举。耶稣告诉我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太10:16)。我们可以"驯良"地不再寻求报复,但是仍需"灵巧”,不要轻信那些不值得信任的人。他们需要重新赢得信任,但我们无需轻率地相信他们。
饶恕是我们提供的免费礼物,但是信任需要对方付出代价。饶恕可以立即发生,但是信任要靠时间才能建立。如果双方无法重塑信任,就需要构建新的关系模式。对方没有真正的悔改行为重新赢得我们的信任之前,不要轻易相信口头的允诺。
4. 饶恕不是恢复关系。
你虽然饶恕对方,但是并没有义务与对方恢复先前的亲密关系。 路易·史密德(Lewis Smedes)曾说,“饶恕是不带附加条件的……但恢复关系需要很多附加条件。”30这意味着,如果双方不能重塑信任,那么就无法继续保持从前那样的关系。
5. 饶恕没有附加条件。
饶恕并不依赖于对方的反应。例如,“如果你肯从我的火圈里跳过去,我就原谅你。“这句话是带条件的。饶恕是无条件的。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你的饶恕带有任何条件,施虐者就能重新操控你。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坚持要他们先做出改变,然后才能饶恕他们,那么他们拒绝改变,你怎么办呢?你不就被他们逼入墙角了吗?你进退两难、无法饶恕,而这陷阱正是你给自己设下的。你真的想把人生控制权交给施虐者吗?你若可以无条件饶恕对方,就没有人能再操控你,你可以在人生道路上自由前行。
6. 饶恕不是一种情绪。
人们经常把饶恕等同于一种"暖洋洋"的情绪。没有感觉到这样的情绪,他们就以为自己还没有饶恕或者不该饶恕。但是,饶恕与情绪是两回事。饶恕是意志的行动。你选择饶恕,因为这是正确的事。有时候,你需要先饶恕,然后才能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反应。
允许愤怒
你需要学会允许自己发怒,这一点很重要。我经常听到人们说,“我知道自己不应该发怒,可是……“他们接着解释自己的感觉。我一般会反问,
“你为什么不应该发怒?你刚刚经历了严重的失落,感到愤怒是理所当然的。你应该允许自己愤怒,而不是否认这种情绪,或者为愤怒道歉。倾听’愤怒’要说的话,探索这种情绪,让它告诉你,你为什么会受伤。只要你愿意接受祂的帮助,上帝会利用你的愤怒,帮助你看清自己,激励你做出正确的事。愤怒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不是一种消极的因素。若不首先感觉自己的愤怒,我们就永远无法很好地’哀悼(grieve)‘自己的失落,也无法真正饶恕。”
公义何在?
一些人出于愤怒,要求对灵性虐待做出公正判决。他们要求施虐者把破坏掉的东西修复一新。但是,一些罪行的后果是无法挽回的,有些东西被人夺去,就无法归还。你的灵魂上有一个破洞,希望施虐者加以修补。你坚持要求他们必须补好它!但是他们做不到。
如果你落入了这个陷进,请认识到你的做法是在缘木求鱼。你凭什么认为施虐者有能力满足你的需要?唯一能够帮你修复破洞的是耶稣。祂是复活的主,祂是唯一能给你新生命的主。
你可以要求施虐者做出补偿,可以当众揭发邪恶行径,可以把犯下刑事罪行的人交给司法机关惩处。不过,总有该放手的时候。洗净手中污迹,继续你的人生旅途吧。受虐经历已经吞噬掉你一段人生时光,不要让它继续左右你的人生。吸取经验教训,把那段经历转化为你的人生财富。
如果仍然感到愤怒呢?记住,只要生命中有失落,便会产生愤怒情绪。每当你想起蒙受的损失,心头或许闪过一丝怒意。如果你已经处理过这种失落的情绪,就要提醒自己,上帝已经填补了你的损失,或正在修复的过程中。别人给你留下破洞,上帝却为你填补它。如果你继续感到强烈怒气,或许你内心还有其他东西需要处理,不妨寻求进一步的咨询辅导。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花费时间。所以,不要幻想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就"搞定它”。你可能需要跋涉数年,才能到达可安歇的平安之地。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愤怒以及如何克服愤怒、饶恕他人的内容,可以参考我的另一本书:《困住了……如何克服愤怒并拿回人生掌控权》(STUCK…how to overcome anger and reclaim your life)。
第17章 面对失落感
第一部分
灵性虐待会带给你各种各样的失落感,需要经历一段哀悼的过程。以下是一位亲历者描述他在灵性虐待中经历的失落:
作为个人、还有作为家庭,我们失去了一些以前从未想过会失去的友谊。我们的孩子失去了所有的成年人导师……包括多位牧师。我们的婚姻关系里出现过深深的背叛,需要修复。我们的名声受损,那些认识多年的基督徒朋友无论看待我们的眼光,还是对待我们的方式,都发生了180度大逆转。大家听信牧师的一面之词,彻底排斥我们这家人……作为成年人,无论一个人还是夫妻一起遇见这样的事情都还可以忍受,但是眼睁睁看到孩子也受重创,从前最亲密的朋友彻底抛弃我们全家,大概是最痛苦的事情。(来自受害者的诉说)
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因灵性虐待所造成的失落,因为这种失落感发生在人的内心,不容易辨识。上面那位受害者很好地辨识出自己的某些失落,不过他并没有提到自己的外部损失。比如,灵性虐待带来情绪压力,可能造成健康、事业和财务方面的损失。
当你离开一个信仰共同体,另觅他处,有些深刻的失落感可能是你不曾预料的。你或许会吃惊地发现,自己竟会如此牵挂以前的组织成员。此外,你还可能怀念那些指令性讲道(尽管那类讲道含有毒素,但你起码不用跌跌撞撞自己摸索了)、强势的属灵带领者、一套事无巨细皆有规定的行为准则,等等。过去的信仰生活黑白分明,你或许喜欢那样的明晰性。
类似的失落感会引发内心的冲突,因为尽管你喜欢新的共同体自由的空气,但不时仍会怀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期待的平安并没有到来?没有平安,这是否意味着自己当初做错了选择?莫非你已经偏离了上帝的旨意?
在《告别邪教,走进教会》(Out of the Cults and Into the Church)一书里,作者仔细讨论了人们在告别虐待型邪教、转而加入新的信仰大家庭时,可能经历令人意想不到的失落感。
人们脱离邪教后会经历一番"死亡”——不仅仅是原先组织架构的消亡,还包括个人原先的自我形象、身份认同、安全感、支持体系和自我根基的瓦解。人们需要花上好一段时间,才能从死阴幽谷中走出来。因此,一些新信徒会紧紧抓住原先的教导、观念和行为模式不肯放手。31
也就是说,尽管原来的属灵共同体伤害了你,但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基本特质。突然与过往的生活切割,会造成巨大的失落感,动摇你的整个信仰体系。出于上述原因,你可能迟迟不愿摆脱过往的束缚,甚至可能重新回到虐待型组织。
数算自己的失落
正视自己感受到的各种严重失落,乃是恢复的必经之路。花一些时间反思和列举自己的失落,以便有效"哀悼"它们。我们经常把失落感迅速抛在一边,就匆忙迈入下一段人生旅途,却没意识到其中的危害。若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落感,它们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滋长壮大,不知哪一天突然重新冒出来。更加明智的做法是现在就处理自己的失落感,不要等它们长成庞然大物、拖累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后再来应付。通过有效地"哀悼”,我们能够让失落感成为过去。没有经过充分地哀悼,失落感会成为你未来的包袱。
你可以花一些时间把自己因虐待造成的损失列成一张表格,帮助自己恢复。虐待从你生命中剥夺了什么珍贵的事物?尊严感?自控?对上帝的正确认识?你的事业?友谊?健康的人际关系?金钱?有人曾经悲伤地告诉我,他们很后悔多年前向某个虐待型组织捐献数千乃至上万美元。这不仅意味着金钱的损失,而且一想到那些钱原本可用于其他美好的用途,他们就心痛不已。不要忘记,把你从虐待型团契获得的益处也一一列入这张表格。
随着你列出这张损失表,你将逐渐意识到它们对你生活造成的冲击有多深。请使用这张表格,逐项祷告哀悼。邀请上帝填补你心中这些干枯死寂的破洞,然后给自己留出恢复的时间。对于遭受灵性虐待之人而言,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感受。他们原以为只要离开虐待型环境,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们不曾意识到自己的失落感究竟有多深刻,哀悼放手和恢复的时间尽然需要那么漫长。
第18章 面对失落感
第二部分
哀悼是一门失传的艺术。 几乎已经没有人知道哀悼过程包含了什么。大多数人以为哀悼只是一种情绪,但哀悼其实也是一个过程,如果恰当发挥作用,能为我们带来康复。本章将介绍哀悼的五个阶段,适用于遭受灵性虐待后的恢复过程。32
记住,这五个阶段谈不上对或错,只不过是失落有价值的事物之后自然的心路历程。无需为此谴责自己,应该学着正视这些阶段,聆听上帝在不同阶段对你说的话。祂会指示你如何往前走。另外需注意的是,这些阶段可能打乱顺序发生,有时候你需要返回到前一阶段处理新的失落感。
哀悼的五个阶段
1. 否认
要我们承认自己在属灵方面被人利用或我们把别人抬高到神的位置,何其困难!我们不愿面对这种尴尬。我们也很难承认自己遭受了多少损失和伤痛。由于上述原因,我们经常否认现实,拒绝正视现实。否认的表现形式有很多:购物发泄、酗酒吸毒、婚外情、运动、工作狂等等。人们自然而然会做出这样的反应,因为大脑在想方设法麻痹疼痛——特别是我们不知道如何以健康方式寻求恢复的时候更是如此。
但是,如果你希望走出阴影,第一步就是承认问题出在哪里。是的,你曾把诱饵之钩连同鱼线铅锤都一口吞下,受伤之深远超过想象。你坠入了一个做梦也想不到的深渊。是的,勇敢承认这一切,让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下。现在,让我们开始哀悼吧。
2. 愤怒
愤怒是我们蒙受任何损失后的自然反应。不要自欺。受到灵性虐待时,你对教会、某些带领者、怂恿你"只要相信带领者即可"的人,会极度愤怒。你甚至可能对上帝发怒,或对自己怒不可遏。
要紧的是,我们需要找到健康的、建设性的方法处理怒气。我们经常看见,受害者们花费太多时间沉湎于谈论"痛苦的旧日时光”,没完没了地述说自己有多惨,不断打探事态的最新进展,传说有谁离开了,有谁还留在组织里。由于所受的冲击、痛苦和震惊,你觉得上述做法颇具诱惑力,但这样做并不健康。你需要极大的自制力,才能拒绝落入这个负面循环。
我推测,使徒保罗这番话或许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 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4:29-32)
处理情绪的健康方式是找到一个支持组织、朋友或咨询师,在安全环境下向他们倾诉。讨论本身不是坏事,但我们希望讨论带来帮助而非添乱。
3. 讨价还价
所谓讨价还价,是指你试图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速成法,例如"上帝啊,如果你帮我走出这个困境,把一切都解决好,我就答应你每天读圣经”。这是一种铤而走险的思维模式,鼓动你寻求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你想跳过治疗和康复的艰难过程,采用立竿见影的速成法。请千万小心!从长远看,这样做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4. 抑郁
当讨价还价不见效,你很容易陷入抑郁。在抑郁阶段,你满脑子都是:“生活永远也不会变好了。“你失去了一些东西,担心再也找不回来,于是感到灰心绝望。生活不再有意义了。33
这种时候,你很容易陷入"稀缺型"思维模式,认为神只会赐给你有限的资源,用尽之后,你便一无所有了。不会再有"续杯”。往后的日子,你只能"节衣缩食,缝缝补补勉强为继"了。在"稀缺型"思维模式下,施虐者才是最后的"赢家”。换句话说,你相信虐待彻底毁掉了你,你再也没有转机了。
事实上,不健康的组织会大肆助长这种"稀缺型"思维模式。他们宣称,上帝的丰盛只存在于他们的组织内,遵守他们的规矩才能享受到。一旦离开组织,你就与这种丰盛无缘了。上帝不会再祝福你,反要咒诅你。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敢离开组织,他们害怕自己无法独立存活,也无法指望其他教会的牧养。
这种时候,你很容易对所有的有组织宗教都失去信心。你觉得这套体系压根行不通,不值得你付出精力再试一次。你认定自己以前所怀的盼望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如今,你心里充满愤世嫉俗,不再信任任何属灵共同体。
5. 接纳
随着你渐渐开始相信生活可以再次变好,你开始接纳自己。你不再尝试与前尘往事"凑合着过”,也不再尝试将它们合理化。你接受它们"死去"的事实,往它们的棺材盖上敲入最后一枚钉子,然后迈步往前走。你接受了不如意的事实,开始相信即使蒙受这一损失,上帝仍然有能力为你注入新的生机。祂不受你的过往束缚。最后的胜利者并不是虐待你的人,而是主耶稣。
接纳意味着你的思维模式从"稀缺型"转向"丰盛型”。你终于相信上帝对你的供应恰如活水江河源源不尽,会以无法测度的方式填补你的损失。你的新生活不会与旧生活一模一样,但是仍然可以很美好。唯有上帝能从你的死灰中重新绽放出美丽花朵。
老实说,接纳需要时间。你需要先走过其他几个阶段,才可能最终接纳自己。允许自己为过往的失落而痛苦挣扎。人们常常误以为,只要引用几段圣经经文,就可以轻松到达接纳阶段。朋友们也可能鼓励你提前宣布在基督里"得胜了"。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至少,在最初阶段并非如此。上帝造就了我们哀悼的能力。即便我们已经走到接纳阶段,仍有可能不时重新跌入其他几个哀悼阶段。这是正常现象,无需大惊小怪。你终会发现,黯淡无光的日子越来越少,阳光明媚的日子越来越多。
哀悼是一个过程,需要花上时间。我在《流浪归来》(Return from Exile)一书中把"失落"比作旷野漂流。如果你希望更进一步了解哀悼和恢复过程,推荐阅读此书。
第四部分
走向何方?
第19章 何以至此?
既然存在毒素的信仰和灵性虐待这么恶劣,我们最初是怎么卷进去的呢?我们为什么会偏离恩典之路,容许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
我希望你可以有所反省——但别误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在责备你。让你觉得你自己才是犯错的一方,乃是虐待体系的特征和组成之一。一切都是你的错。这种思维模式令你心神不定,对自己失去信心。
希望你明白,本章不是要把责任归咎于你。但不管怎样,你肯定曾经无数次问自己:
我怎会容许事情发展到这地步?
为什么我没有早些发现问题?
为什么我的朋友会选择离开,我自己却越陷越深?
为什么我深受创伤,其他人却对可能的虐待毫无察觉?
是不是我出问题了?
上述问题有两个可能的答案。这些讨论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你的情况,只是可能性而已。也许你能看出这两种可能,也许没有一种完全适合描述你的遭遇,但至少它们值得你略加反思。
过度信任他人
过度信任他人可能是你受伤的原因之一。
你渴慕神,急于向他人学习更多关于上帝的知识。
你相信所有属灵带领者都怀着好心,不会带人走入歧途。
你以为属灵带领者比你懂得多,因而值得信赖。
你以为属灵带领者掌握的神学知识比你多。
你以为每个"爱上帝"的人都会做出正确的事。
你很快便与自己完全陌生的人在情绪上、人际关系上建立联结。
上述信念和信任人的品质本身没有错,但是我们应当知道世上没有完人。总有人会想着将我们引向歧途,所以我们需要谨守己心,不能不加分辨地轻率信任属灵权威。
“掉包陷阱”
过分信任属灵带领者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随着岁月流逝,带领者岗位可能几度换人。比方说,曾有一位牧师赢得了你的信任,当另一位牧师接替他的职位后,你便把同样的信任转移到新牧师身上。你对新牧师怀有最好的期待,完全不设防线。一位亲历者如此回忆:
我们为这家教会感谢上帝,所以哪怕牧师换人,我们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留在这里。无论在属灵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还是神学方面,这家教会都曾是我们完全信任的"安全港",所以我们毫不犹豫地接纳新牧师,丝毫没有防范之心。(受害者的话)
这就是我所说的"掉包陷阱"。这位受害者误以为一切仍然照旧。原先的属灵带领者赢得了她的信任,所以当教会领导岗位换人时,新的属灵带领者不费吹灰之力就骗取并辜负了她的信任。带领者固然有错,但是重要的是她也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承认自己轻率地过分信任了那些人。
你不太相信自己
受伤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是你不够相信自己。
你质疑自己的内在价值。
你质疑上帝对你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你不相信自己有能力亲自聆听上帝或作出正确抉择。
当你质疑自己,别人便很容易欺哄你。他们利用你的自我怀疑和负疚感操控你。这不是你的错。当受责备的不是你,但我们的分析可以帮助你理解属灵虐待发生的原因。就像捕食的猛兽总是寻找有弱点的猎物,操控型领袖也会悄悄地盯上你的弱点。
要避免今后再被人操控,最好的办法是明白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当你有着坚强不可动摇的自我身份认知,不健康的带领者便很难在滥用权柄操控你。为了控制你,那些带领者在你心中灌输自我怀疑意识。
在反思自己的经验时,不要因遭受虐待而自责。相反,请仔细评估当初你是如何让自己落入陷阱的。只有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multiblock footnote omitted]
第20章 蒙召得自由
我很难想象,竟然有牧者如此折磨自己的会众:
我举步维艰,无论做什么,最后都变成我的错,简直快被逼疯了。真是无休无止的折磨。哪怕退出教会,我们仍然逃不开那团黑影的威逼压迫。牧师不仅扭曲了我对上帝恩典的观念,还扭曲了我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别人对我的看法。那段受虐经历损害了我与上帝、与自己以及与朋友的关系。我觉得自己不被上帝接纳,不被他人需要或欢迎,甚至连我自己都厌弃自己。我不敢奢望世上还有人需要我,愿意接纳我——除了我那"被蒙骗"的丈夫。 (受害者的话)
耶稣刚开始传道时引用的以赛亚书经文,正好与这种经历形成强烈的对比:
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8-19)
耶稣为我们带来自由和上帝的恩典——属灵带领者们怎能错失如此简单的真理?耶稣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来确认我们在神眼中的价值,为何还有人会被剥夺一切价值,踢出信仰共同体?一定有人做错了什么。
保罗曾责备加拉太教会的基督徒听信了别的福音,随后对他们说:
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路加福音》5:1)
保罗的意思是," 认识耶稣使我们的生命得释放,而不是被榨干。我们需要用生命来守护耶稣赐给我们的自由。不要再落入用行为来讨好上帝的信仰陷进之中。"
上帝的免费恩赐
保罗还曾明白地对另一群基督徒说: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 2:8-9)
顾名思义,“礼物"是免费的馈赠。保罗一再强调,救恩不是我们靠行为换取的。事实上,我们若能靠行为与上帝恢复关系,就不再需要一位救赎主。曾有人问马丁·路德,我们能给救恩工作带来什么"贡献”,他答道:“罪和抵挡。“换句话说,我们除了需求救恩之外,什么贡献也没有。一切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
试图靠自己赚取救恩,实际上是拒绝了耶稣为我们成就的一切,还为有毒的属灵带领者操纵我们设好了局。他们乐意为我们提供一份"办事清单”,只有照做才能取悦上帝。他们利用这张清单操纵和控制我们。清单上写满了我们必须跳过的"火圈”,必须一一跳过才能令上帝高兴、令属灵带领者满意。
听见上帝恩典的福音,大多数人都会心中欢喜。那是叫人得自由的信息。然而其中一些人听过之后,几乎立即转去寻找属灵带领者,让他们帮自己罗列出一份办事清单。他们希望确保自己"事事做对"。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害怕惹上帝不高兴。他们懂得如何遵守规则,却不懂得如何跟随圣灵。
布伦南·曼宁(Brennan Manning)对恩典有着非凡的领悟。他在《天父阿爸的孩子》(Abba’s Child)一书中,对比了我们在耶稣面前对罪的两种反应:
你愿意让自己被内疚、自我定罪和自我厌恶彻底吞噬,还是愿意跳入水中,以闪电速度向耶稣游过去?当你觉得自我价值时,你会容许这团黑暗吞噬你,还是愿意承认耶稣的真正身份——祂是救赎主,有丰盛无尽的怜悯和永不枯竭的耐心;祂是爱我们的主,不会揪住我们的错处不放。 (第128-129页)
当你犯罪时,存在毒素的信仰令你远离耶稣,恩典却要吸引你,使你在一败涂地之际奔向耶稣。恩典让你相信,哪怕你满身泥污,上帝仍会拥你入怀。
不再为奴
一旦选择跟随耶稣,你与上帝的关系就发生了改变。上帝的灵收养了你,现在你是天父的儿女,再没什么能使你与祂的爱隔绝。在《罗马书》里,保罗描述了信徒以前做奴仆与后来成为上帝后嗣的区别:
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罗马书》 8:15)
被收养的儿女,不需要靠工作换取自己在父母面前的地位。尽管他们从前是陌生人,但是一旦收养关系确立,儿女与养父母便有直接联系。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也是如此。一旦蒙神接纳,祂就允许我们唤祂作"天父”,甚至更加亲密的"阿爸"。
在上帝眼中毫无瑕疵
我经常引用多年前在《真义寻索》(he Search for Significance)34一书中读到情节。想象自己与耶稣坐在同一个房间里。当天父上帝走进房间,你问祂:“在你眼中谁更完美,是我还是耶稣?”
你觉得上帝会怎么回答?如果你认为答案是"耶稣",那么你的信仰存在毒素。你误解了上帝恩典的一个最基本真理,那就是:在上帝眼中你与耶稣同样完美。
我们很难接受这个真理,不是吗?当我第一次这样想象,感觉简直是亵渎神,怎么能说我与耶稣一样完美呢?但是,我后来意识到,如果我说自己不如耶稣完美,才是真正的亵渎神。为什么?因为那就意味着耶稣的死没能洗净我的罪污,祂的工作不完全,祂没有能力为我的罪付代价。我相当于在指控上帝和耶稣失败了。
这并不是说,我们今时今日已经完美无瑕。我们仍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随着我们越来越有耶稣的样式,上帝也一点一点地让我们变得更加完美(见林后 3:18,罗 8:29)。希伯来书用一节经文概括了这两个真理:
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希伯来书》 10:14)
在上帝眼中,我们已经变得完全,圣洁毫无瑕疵。耶稣的死令我们完全;我们已被彻底洗净。尽管如此,上帝每天把我们从罪恶生活中分别出来,让我们完全属于祂。
我们在上帝眼中毫无瑕疵,这观念对一些人来说太难理解。不过,如果耶稣的死成功地为我们的罪付了代价(正如圣经所记载的),那么我们在上帝眼中就确实像耶稣一样完美无瑕。否认自己的完美,实际上是否认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相信自己的完美,是我们对上帝最高的尊崇。
上帝使我们完美。这是值得欢欣鼓舞的事!你与我在上帝眼中完美无瑕——正是这个真理令我真心渴慕敬拜、读经、祷告和服侍他人。我的渴慕不是出自宗教义务,不是想要从上帝那里积攒分数,不是为了压制自己的内疚感,也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出风头。我的渴慕是由于上帝如此爱我,我热切盼望更加认识这位无与伦比的上帝。他为我们付出的一切,远远超过我们所能回报的。
健康信仰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与上帝建立个人性的关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存在毒素的信仰强调遵守规则,以免惹上帝不高兴。
你的信仰存在毒素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用健康信仰取而代之吧:健康信仰建立在上帝为我们成就大事的基础上,而不是我们为上帝做了什么。你以蒙召得自由!
祷告:天父,请饶恕我在耶稣的工作上加添的任何工作。请让我明白,为了单单留下耶稣,我当从这样的信仰上剥离什么。我想行走在自由当中。阿们!
第21章 我应该寻找一个新的信仰共同体吗?
当你离开一个灵性虐待型组织或信仰共同体后,要紧的是正视自己的状况。你看起来行走如常,其实受了内伤,外表看似光鲜,实际上内心血肉模糊。灵性虐待影响了你的思维模式,冲击着你的灵魂。为了在情绪层面和灵性层面恢复健康,你需要采取一些实际行动。
我最近遇到一位癌症幸存者。他做手术成功切掉肿瘤,为此十分感恩。然而,虽然癌症已经治愈,他内心仍然有很多怒气。他告诉我:“雷米,大家都认为,既然癌症痊愈,我可以立刻开始从前的工作。他们指望我一切照旧,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可是,过去几个月犹如地狱,我失去了一些东西,再也找不回来了。我甚至为不再有化疗来’支持’我的失落感而生气。”
这番话对我大有启发,我认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灵性虐待幸存者。当你离开一个虐待型团契,人们便理所当然地以为你"重新上路"了。一切恢复正常,你的生活照旧,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至于以前的受挫,只不过是撞上了一条小小的减速带。然而,这种观念完全忽略了你所蒙受的各种损失。上帝能医治你,但可能需要花一段时间。在全然康复以前,你还会继续感受到往事的冲击,其中包括深深的失落感。遗憾的是,几乎没人理解接纳你的状态。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如此巨大的理解鸿沟,许多人决定彻底告别有组织宗教。他们觉得那套体系"行不通",很别扭,不再提供安全的避风港。我明白你的心情。当对自己、对共同体、对属灵权威甚至可能对上帝的信任都被一一击得粉碎,你很难再考虑加入一个信仰共同体。
有趣的是,另一些人走上相反的道路,立即加入一个新的信仰共同体。他们一直以来都是与弟兄姊妹结伴同行天路,根本无法想象其他的任何方式。
你需要自己决定,哪一种方式更适合你的恢复之旅。其他人的方式不一定适合你。你需要找到自己的恢复之旅。
我在此提供两个"风向标"问题,希望有助于你判断自己是否以及何时再次加入另一个信仰共同体。
你的伤口有多深?
我在前文提到过,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健康的信仰共同体,且他们对灵性虐待和康复过程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我赞成你加入那个群体。健康的信仰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灵性避风港,能帮助你重新走上信仰正途。只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信仰共同体并不好找。
在我离开教会四处流浪期间,《创世记》中亚伯拉罕的故事给了我很大鼓舞。他没有圣经,没有教会,但他仍然被称作信心之父、上帝的朋友。他的故事仿佛让我得到允许,独自与上帝同行了好几年。你可能也需要这样的喘息时间,这取决于灵性虐待给你带来的伤口有多深。
对信仰共同体投入得越多,你离开时心头的伤口就越深。如果创面太大,你在考虑加入新的信仰共同体之前,最好先花一点时间休养生息。过早返回信仰群体,就像是失恋或离婚后立即开始新的约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反弹式恋情"。你的心仍牵绊在前任恋人身上,因而无法真正开始一段新的恋爱关系。你还不能开足马力前行,还可能被过往记忆触动心结,就像我的朋友希拉·科特(Sheila Cote)在博客里描写的情况:
一首单纯的赞美诗,本意是让我们更加亲近神,结果却触发她久远以前的回忆:她的人生那时还没被搅得一团糟,她毫不动摇地相信口中唱出的每一个字。如今,她却只是僵硬站立,目光空洞,心里暗暗祈祷这首歌快些结束吧!
听道时,某个词、某句话可能突然撕开她尚未痊愈的伤疤,她本已焦躁不安的内心更增添了恐惧和烦恶欲吐的感觉。她急忙寻找最近的出口,忍耐到说完最后一句"阿们"便匆匆推门而去,这倒不是因为她是冷漠的冰雪公主,而是因为她多么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口若利剑,出言伤害到其他人啊![multiblock footnote omitted]
你可能需要休养一段漫长的时间,才有力量重新考虑加入当地教会的事。你有权这样做。不要让别人利用你的负疚感,逼你在还没准备好时便仓促加入教会。你应该是真心渴慕重返教会生活,而不是出于义务不得不那么做。否则,你相当于重新投入了不健康观念的怀抱:试图用"属灵表演"取悦他人,以为如此才能取悦上帝。我自己曾脱离有组织宗教长达五年,每一年对我重新校准方向都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我后来回归教会生活,但并没有一个猛子扎进去,而是一点一点慢慢浸入水中,直至最终全身心投入。
虽然你可能有一段时间脱离正式的属灵共同体,但我盼望你继续培养自己与上帝的关系,进行有意义的属灵操练,与可靠的基督徒互相鼓励前行。
你愿意再试一次吗?
我听过这种说法:“我已经有一群属灵伙伴了,难道真的有必要再加入一个正式的属灵组织吗?“我能理解非正式的团契聚会多么有吸引力,我也曾经有过五年那样的信仰生活。但是,有一天我感到上帝重新呼唤我回到一个正式组织中。我体验过上述两种信仰生活,愿意作为过来人对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个人受伤后,重新加入一个信仰共同体的想法令他如坐针毡。如果你尚处于这样的阶段,我尊重你的感受,不会暗示你一定要某种形式的有组织宗教才是取悦上帝的唯一方法。不过,我也请求你考虑下面几项原因,试着理解(日后)重新加入一个正式的信徒组织有哪些益处。
1. 有组织宗教是……有组织的。
“有组织”,意味着有一群同工专门投身,把上帝的子民聚在一起,鼓励大家追求信仰,带领大家为上帝去工作。齐心合力会带来许多美好的事。大家的资源和聪明才智汇聚在一起,便能带来生命明显的改变。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所在社区做出实质贡献,作为组织的一分子,我们可能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2. 有组织宗教帮助我们与大公教会传统连接。
如果没有组织来持守传统,洗礼、各种敬拜仪式等传统很可能无法发展或传承下去。你身边或许有一群不错的朋友,大家几年来一起举行非正式敬拜。但是时移世易,朋友们可能渐渐四散,最终只剩下孤零零的你。你心目中曾经的完美聚会方式,如今却不复存在了。有意义的属灵传统可以使你的生命更加丰盛。
3. 保罗教导我们全身心参与当地信徒团契的重要性。
如果对你而言,遵守圣经的聚会模式是一个重要的信仰原则,那么不妨思考一下保罗的教导:
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罗马书》 12:4-6)
对保罗来说,加入地方性信仰共同体显然是"必选项”。保罗甚至不惜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你与其他信徒构成同一个身体,你属于他们,你无权将自己从身体上切下(从而损害了全体)。或许你现在还没准备好,做不到这样的委身,但我盼望你终有一天能做到。
接受神赐给我们的信仰共同体
保罗关于信仰共同体责任的教导,最终帮助我重新加入了一个正式的信仰组织。我曾经与另外两对夫妇一道加入了一个"共识社区”(intentional community,或称"理念社区"),其中一对夫妇后来退出。我们最初雄心勃勃,打算发明一种新的信仰生活方式。我们的初衷是采取有机的家庭聚会模式,吸引与我们相似的其他对制度化教会失去信心的人,共建属灵家园。但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的尝试失败了。
最终我意识到,虽然我可能不喜欢制度化教会,但是上帝的子民应当参加教会。制度或许是破碎残缺的,但我自己同样是破碎残缺的。难道这不正是一个信仰共同体的精髓吗:上帝通过破碎的人工作。尽管很多人试图创建完美的教会,但是世间并不存在那样的教会。我们都需要接纳神赐给我们的"不完美"共同体。
我曾经借口不喜欢镇上那些制度化教会,于是与世隔绝,独自住在农场。然而,那正是当地信徒的聚会。我有什么资格把自己置身于团契之外,摆出一副高于其他信徒的姿态呢?他们是上帝的子民:上帝爱他们,耶稣为他们而死。
所以,我加入了一个当地信仰群体,后来被他们聘为牧师之一。几年后,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创建了香柏溪教会。我很感恩能从头开始创建一家新教会,我们设法避免了许多曾经伤害我的不健康宗教陷进。这样的经历让我重新相信:当神的恩典构成我们彼此交往的中心时,上帝能透过祂的子民做成何等大事。
提防撒旦的诡计
如果一位信徒长期脱离信仰共同体,我不禁猜测他们是否落入了撒旦精心设计的陷阱。使徒彼得曾警醒我们:
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彼得前书》5:6-9)
彼得坚信魔鬼在不断设法引诱信徒偏离正道。魔鬼喜欢给信徒浇冷水,让他们灰心失望,彻底放弃任何有组织宗教。我不希望你落入这样的陷阱。我盼望你最终真正渴慕加入一个由真诚的信徒组成的健康团契,作为其中一分子,与大家一起成为上帝之爱在世间的美好见证。
第22章 健康的信仰共同体
存在毒素的信仰扭曲你对"真实"的看法。当有人反复告诉你"曲线是直的",你很容易对自己分辨现实的能力失去信心。这种疑惑深深留在虐待受害者内心。你以前被蒙骗过,今后如何防范悲剧重演呢?你怎么才能确定健康的信仰应该是什么样子?
通过保罗写给加拉太信徒的书信为例,我们大体能够知道何为健康的信仰。保罗讨论过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一个故意选择犯罪的人,也就是故意选择与上帝心意相反的生活方式之人。
加拉太书的另一个教训
保罗说:
……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加拉太书》6:1)
先别往下读……在你读完整节经文之前,先停下来想想,你的虐待型领袖会如何对待犯罪被抓现行的人?严厉斥责他们?将他们逐出教会?让我们继续读下去:
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加拉太书》6:1-3)
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
1. 健康的信仰反映出圣灵的心意。
……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重点部分由本书作者标注)
你们"属灵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加拉太书前一章中,保罗说属灵的人就是被圣灵控制的人,具有如下特点: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拉太书》 5: 22,23)
属灵领袖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落入罪中之人,我们就能看出这是一种健康的信仰。
2. 健康的信仰带来恢复。
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加拉太书》6:1,重点部分由本书作者标注)
我们的目标是把"罪人"挽回到信仰共同体和上帝这边。“挽回"意味着"恢复成原样”。新约描述修补渔网时,用的就是这个词。渔夫不会扔掉破损的渔网,而是修补它们。“挽回"在此处的意思是欢迎那人重新回到信仰共同体之中,让他们得知自己很重要,教会仍然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如果缺少他们,信仰共同体这张"网"将不再完整。
不幸的是,在属灵虐待环境中,事情往往不是这样。一时失足的信徒受到谴责,被人从信仰共同体和上帝身边赶走。一些属灵共同体把失足者视为癌症肿瘤,必须赶紧切除,否则就不能保证教会纯洁性。布伦南·曼宁曾说:
因教会太有耐心或太富有同情心而逃离的人,几乎找不出来;因教会太过严苛、不肯饶恕而逃离的人,简直数不胜数。35
3. 健康的信仰是温柔的。
……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加拉太书》6:1,重点部分由本书作者标注)
“温柔的"这个词意味着"有节制的力量”。一个温柔的人"永远在正确的时候发怒,却绝不在错误的时候发怒”。(威廉·巴克莱)换句话说,温柔并不表示没原则地和稀泥、打马虎眼,而是立场清晰且富有同情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灵性虐待型领袖试图利用怒气"搞定"犯事者。他们无法控制力道,将怒气肆意发泄到追随者身上。熊熊怒气令他们产生一种虚假的优越感和自义感,为施虐行为提供理由,使他们对自己造成的伤害熟视无睹。
如果我们试图寻回失足信徒,就应克制自己动辄引用圣经、对他们大加指责的冲动。多数情况下,他们很清楚这些经文,也清楚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我们的工作是表达爱、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让他们觉得能够安全回归。我们希望为他们提供一条回家的路。
4. 健康的信仰是谦卑的。
……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加6:1,3,重点部分由本书作者标注)
一个谦卑的人与别人谈论后者犯下的罪时,不会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就好像自己绝对不会犯下同样的错误。谦卑的人很清楚,在合适的(或错误的)的时机下,他们自己也有可能在同样的地方跌倒。拥有健康信仰的带领者会以谦卑态度对待"罪人",因为他们晓得,如果换位而处,他们也愿意别人如此对待他们。
5. 健康的信仰充满爱。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书》 6:2)
基督的律法是什么?除了这里之外,《加拉太书》并未再提及这个概念。这是保罗自己编出来的说法!他故意使用了收信人习惯的术语,因为他们喜欢遵守上帝的律法。保罗说:“好吧,既然你们那么渴望遵守上帝的律法,我就给你们一个律法去遵守,那就是基督的律法。”
那群人很可能竖起耳朵,身子前倾,急切地想知道这项新的律法是什么。但是,基督的律法实际上并不是他们所理解的那种律法。保罗的意思是要爱人如己。所以,他在此之前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在此之前,保罗也提到过同样的教训:
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因为全律法都包在 “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拉太书》5:6, 13, 14)
这句话与"咎由自取,自作自受"正好相反,意思是"如果你愿意恢复,我情愿帮你分担重量”。罪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除非摔倒过,你不会明白重新站起来有多难。
有时候,生活如此叫人绝望,你困在罪中,觉得自己无法康复或不配康复。这时,你迫切需要别人对你说一句温柔的话,对你露出友善的神色,或者愿意倾听你诉说,让你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你需要知道,有人与你站在一起,愿意分担你的负重。你需要知道,你对信仰共同体的其他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健康的信仰是安全的。
今天的人们经常用"安全"一词来形容无条件接纳你的人或群体,这就是保罗描述的团契。以上就是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他人的"黄金法则",也是判断一个信仰共同体是否健康的标准。你应当寻找这样的属灵家园。我相信世间存在这样的信仰共同体。祝你能够找到,或者有幸参与创建一个这样的共同体!
第23章 如何寻找新的信仰共同体?
很多灵性虐待受害者害怕返回任何形式的有组织宗教。他们担心重演先前的悲剧:遭受虐待,沮丧失望。
但是,如果你确实很想回归有组织宗教呢?你应该寻找什么样共同体,以避免二次伤害?我愿意提供一些建议,帮你寻找到一个健康的信仰共同体。
1. 请求上帝引导你。
我相信上帝乐意看到我们加入信仰共同体。神为我们预备的甚至可能是非传统的在线聚会,但祂不愿意我们在信仰的道路上孑然一生,独自前行。有人在等你加入,一起敬拜,彼此鼓励,帮助你找到服事他人的位置。寻找共同体的最佳办法是请求上帝引导你。这可能要花上不少时间,甚至可能好几年。但是,努力值得付出。
如果你习惯了被人耳提面命,“跟随上帝带领"的建议或许会让你觉得吃惊,甚至有些不习惯。“什么?你的意思是我可以自己判断上帝引导我的话语和方向?无需遵守僵硬、好于变通余地的规则?“没错。耶稣赐给我们圣灵,引导我们走向真理。祂赐给我们属灵带领者,希望他们能够指导而非控制我们。寻找一个新团契,或许为你学习聆听上帝提供了绝佳机会。
2. 做好研究。
加入一个新组织前,需要做一些调研工作。浏览他们的网站,从他们的自我介绍中能看出一些端倪。
• 他们用词谨慎吗?
• 有包容和接纳别人的度量吗?你觉得他们是那种非黑即白的风格吗?
• 他们的表述主要是宗教上的陈词滥调,还是深思熟虑的想法?
• 网站的重点是什么?是否有一个不断重复出现的主题?
• 他们注重行为还是在上帝里面的生命成长?
• 他们注重外表还是内心?
• 他们属于某个宗派或某个教会网络吗?如果他们属于某个宗派或教会网络,你也需要就此做一点研究。
了解他们的服事同工。
• 他们的工作和教育背景是什么?他们就读的学校和过去的工作经历可以为你提供决策信息吗?
• 同工们都是同一个年龄段、肤色和性别,还是具有多样性?
3. 向朋友们征询意见。
向你的朋友们打听他们所在信仰共同体的情况,以及他们为什么喜欢那里。把你的顾虑告诉朋友,听听他们有何想法。
4. 探访不同的共同体,仔细观察。
探访各种不同的信仰共同体,全方位了解情况。你能从他们的聚会地点、推崇理念、人们的互动模式等层面读出许多信息。
• 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喜乐,还是有一种压抑氛围:该笑的时候才能笑,或者是假笑?
• 人们真诚吐露内心想法,还是装腔作势、满口陈词滥调?
• 那里洋溢着允许大家自由选择的氛围,还是需要服从某种潜规则才能被接纳?
• 他们心目中的上帝是什么形象:严厉定罪,还是宽容怜悯?
• 他们如何看待圣经:严格的行为指南,还是盼望和饶恕的源泉?
• 他们会健康平衡地传讲上帝的爱与服侍呼召,还是只宣讲我们应当如何服侍上帝?
我很欣赏韦德·伯利森(Wade Burleson)牧师对这个话题的洞见。他的总结言简意赅:考察一个信仰共同体,头一件事就是看他们最强调的信息是上帝爱罪人,还是罪人需要通过行动证明自己对上帝的爱。[42]36
5. 与带领者谈谈。
要了解一个组织,你可以与他们的主要带领者坐下来谈谈。带领者往往主导着组织的文化和风气。邀请带领者一起喝杯咖啡,告诉对方你的经历。让带领者了解你的顾虑,看看他/她的反应。如果他/她对你的经历嗤之以鼻,或者带着防卫心理与你对话,那么该组织就谈不上安全。出发之前先辨明方向,比委身以后再发现问题要好得多。另一方面,如果带领者表现出怜悯和同情,认真倾听你的经历,愿意给你喘息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很可能找到了一个健康的信仰共同体。
6. 慢慢来。
一旦找到新的团契,不要太急于深入。无需着急,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你可以顺其自然地重建人际关系。不要忘了,你还处于重塑信任的阶段。所以,让团契和领导层与你一同重新构筑信任。在别人尚未以实际行动证明他们可信之前,你不要草率付出信任。我们常常会轻信并不值得信任的人或组织。如果现实世界是完美的,我们当然可以立即付出真心。但是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略加提防。
我喜欢把信任他人比作过桥。先要有一座桥,我们才能迈步过桥。建筑工人有责任修筑一座值得我们信赖的桥。只有桥的质量过硬,才能安全通过。同理,只有靠谱的人才值得我们信赖。随着信任感的加深,我们可以一点一点融入群体生活。随着时间流逝,你渐渐不那么"晕船"了,对健康的人际关系更有把握。
我的最后一条忠告是,请保持耐心。这就像约会,你可能需要接触不同的对象,才能遇到可以共度一生的人。
第24章 重塑信任
我撰写本书,是因为不想因为属灵虐待而失去任何一个人。我不希望恶最终得胜,使人沉沦。我全心相信,人生中最大的喜乐就是我们与其他信徒一起爱上帝,彼此相爱,爱我们周围的人。遗憾的是,现实往往并不如此。当信任崩塌,我们很容易灰心丧气。但感谢上帝,祂可以重新恢复我们所失去的。
你已蒙召得自由
保罗希望信徒们知道,上帝与我们同在。祂来,要把我们从捆绑中释放出来!
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加拉太书》5:1)
如果你曾在不健康的信仰群体里遭受虐待,现在或许觉得自由遥不可及。然而,保罗的确呼召我们抓紧自由。我希望阅读本书能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使你不再容许自己被人为规则操控,被属灵带领者虐待。大卫·约翰逊和杰夫·范达伦告诉我们:
基督徒生活起始于离弃取死的行为、宗教制度,以及一切从人而来的、试图"取悦上帝"的尝试,获得真正的自由。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是该摆脱人为创造的宗教制度和死板规条,重新得回基督里喜乐自由的时候了。37(重点部分由本书作者标注)
虐待型带领者绝不会告诉你保罗的劝勉:遵守宗教规条不会让你更靠近上帝,反而阻碍你更亲近神。
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意指遵守宗教规条以取悦上帝】,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地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加拉太书》 5:2-4)
试图用遵守规条取悦上帝,反而使我们更远离上帝,因为我们信靠自己的行为多于信靠上帝的恩典礼物。
保罗继续为我们描述了应该信靠什么:
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你们向来跑得好,有谁拦阻你们,叫你们不顺从真理呢?这样的劝导不是出于那召你们的。一点面酵能使全团都发起来。*(《加拉太书》 5:6-8,重点部分由本书作者标注)
我猜测这些话讲出了你的情况。你的信仰旅途是否本来一切如常,但半途被人阻挠,剥夺了上帝所赐的自由和喜乐?保罗希望你能通过在基督里的信心而不是你的宗教表现,重新拿回自由。
我们的盼望在于上帝
对于你的恢复以及施虐者会付出代价,保罗充满了信心:
我在主里很信你们必不怀别样的心;但搅扰你们的,无论是谁,必担当他的罪名。(《加拉太书》5:10)
我认同保罗的这份信心。我相信,你打开本书,是因为想要获得答案。你想要恢复属灵的健康。你想要重新融入一个信仰共同体。你只是需要有人来为你指点方向。
保罗的信心不在人身上,唯独在于上帝。他告诉罗马信徒,上帝是一位
……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罗马书》 4:17)
只有上帝可以把气息吹入整座平原的枯骨之中,使他们重新复苏,成为祂的军队。
灵性虐待总是让人信任崩塌。你信任牧养你灵魂的人,他却辜负了你的信任。我们希望看到虐待型带领者能够请求你的原谅并作出改变。我们希望看到他们甚至有一天能重新赢得你的信赖。但如果他们没有改变,你仍然要记住上帝的伟大远超过那些人的失败。尽管有人背叛了你,上帝仍然信实。使徒保罗是这样说的:
即便有不信的,这有何妨呢?难道他们的不信就废掉神的信吗?断乎不能!不如说,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罗马书》 3:3, 4)
我们必须随时记得我们将信任给了谁——至高的上帝。祂才是我们可以指望的那一位。请不要让人的失败主宰了你的信仰经历,甚至是左右你的整个人生。从他们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把你的知识用于改善人生、改进你的信仰共同体。仍有很多真正爱上帝的人和组织,正在努力帮助其他人寻获基督里的真自由。我盼望你能找到他们并支持他们的事工。
上帝能借着人的恶得到善果
重塑信任是耶稣复活信息的核心。当一切希望都破灭了,我们仍然可以相信上帝能起死回生,扭恶为善。我在前文提过"创伤后压力” (posttraumatic stress),但我同时也相信存在"创伤后的恩典”(posttraumatic grace)。超自然的美善和大能,能把噩梦变为美梦,变为所谓的"创伤带来的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38睁开心灵的眼睛,你会发现坏事像跳板一样,让你跳进美好生活的大海之中。
你相信上帝能从恶之灰烬中长出美丽的花朵吗?让我们读一读以赛亚先知的话吧,那些古老话语构成了耶稣事工的基础。我会在经文当中穿插点评。
1 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
2 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
3 赐华冠与锡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尘;喜乐油代替悲哀;赞美衣代替忧伤之灵;使他们称为"公义树",是耶和华所栽的,叫他得荣耀。(《以赛亚书》 61:1-3)
我希望你注意到这些经文中存在的递进关系。凡是被灵性虐待型组织百般折磨、最后又遭驱逐的人,很容易对上帝的这番话产生共鸣。在第1节,上帝的话医治你破碎的心,为你带来自由。
在第2节,上帝想要向你展示祂的恩惠、安慰和供应。当我们往下读到第3节,我们注意到上帝医治我们是有目的的。第一个目的是透过你彰显上帝的荣耀。你获得医治,给其他破碎的人带来了盼望。上帝对你生命的医治将鼓舞其他人,让他们知道上帝同样能为他们做美妙的事。
当你全然康复,上帝希望使用你去帮助更多人。
4 他们必修造已久的荒场,建立先前凄凉之处,重修历代荒凉之城。
5 那时,外人必起来牧放你们的羊群;外邦人必作你们耕种田地的,修理葡萄园的。(《以赛亚书》 61:4, 5)
除了让你获得医治,上帝还有更深远的目的。请看第4节的3个"R",上帝希望使用你去重新修造(rebuild),重新建立(restore),更新(renew)先前的荒凉之地。获得医治的人,可以医治其他人。
接下来,看看你的工作会带来什么结果……外人也加入了我们的大家庭。从前不认识上帝的外人,现在成为了上帝子民(第5节)。你所施行的恢复医治,将邀请其他人也来认识上帝的爱。
这个故事甚至会变得更加美好:
6 你们倒要称为耶和华的祭司;人必称你们为我们神的仆役。你们必吃用列国的财物,因得他们的荣耀自夸。
7 你们必得加倍的好处,代替所受的羞辱;分中所得的喜乐,必代替所受的凌辱。在境内必得加倍的产业;永远之乐必归与你们。
8 因为我—耶和华喜爱公平,恨恶抢夺和罪孽;我要凭诚实施行报应,并要与我的百姓立永约。
9 他们的后裔必在列国中被人认识;他们的子孙在众民中也是如此。凡看见他们的必认他们是耶和华赐福的后裔。(《以赛亚书》61:6-9)
因为带领人归向上帝,神要称你为祂的祭司(第6节),上帝的祝福将临到你(第7节)。服侍他人将成为你的喜乐。此外,你的事工遗产将会传递给下一代,他们也因此与上帝建立了联结(第9节)。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把痛苦经历转化为美好的事。你应当比大多数人都清楚,信仰共同体成为破碎之人的疗伤之地是何其重要。上帝可以救赎和使用你的痛苦过往,建立祂从起初就计划好的国度。
不要放弃
上帝创造我们,并不是要我们孤独生存,而是让我们成为加入共同体。与其让别人不健康的信仰击碎你的信任,使你彻底放弃有组织宗教,倒不如考虑接受上帝的医治,重新恢复对上帝的信心。于是你可以向其他人传递盼望——他们坐在死荫之地要看见的亮光。
让我再次引用卢云的话来结束本书第四部分:
没人能逃避伤害。没人能逃避伤害。无论是身体、情绪还是灵性上,我们每个人都伤痕累累。关键问题不是"我们要如何隐藏伤口",以避免当众尴尬,而是"我们如何用自己的创伤服侍他人"。当我们的创伤不再是羞耻的泉源,而是变成治疗的泉源,我们就成为了负伤的治疗者。(摘自《负伤的治疗者》)
现在,请允许我为你祷告。
天父,最好的治疗者是那些曾经受伤的人。我的读者选择打开这本书,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一度信任崩塌,伤痕累累。我祈求你施恩医治他们。天父,大卫说可以让灵魂苏醒。求你如此恩待我的读者们,补满他们所失去的,将新生命吹入他们的枯骨中。祈盼你帮助他们不但自己得医治,而且能够成为负伤的医治者,帮助更多人逃离信任的崩塌,修复破碎的心。愿一切荣耀归于你。阿们!
第五部分
如何挽救属灵虐待型信仰共同体
本书的第五部分主要是为那些承认自己或许有过属灵虐待、希望有所改变的事工领袖们写的。灵性虐待受害者也可以借助这一部分内容来观察自己的共同体是否已着手采取正确措施,摆脱灵性虐待影响。
第25章 停止灵性虐待的10个步骤
本书前面的内容主要针对灵性虐待受害者。如果你是属灵带领者,如今认识到自己犯下了灵性虐待的错误,下一步该怎么办呢?你或许对往事感到厌恶,正在思考补救措施。
旧约中以色列失败的属灵带领者,给我们带来许多教训。由于带领者的悖逆,北国以色列分崩离析,十个支派彻底消失。以赛亚先知曾预言那些带领者将在公元前700年前后遭遇厄运:
因此,耶和华一日之间必从以色列中剪除头与尾,棕枝与芦苇—长老和尊贵人就是头,以谎言教人的先知就是尾。因为,引导这百姓的使他们走错了路;被引导的都必败亡。(《以赛亚书》 9:14-16)
由于领袖的悖逆,上帝毫不犹豫地让百姓分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2000年所在的一家教会,由于领袖的不道德丑闻爆光,最终教会解散。我后来加入的另一家教会再次重演了解散的命运,我在前文中已有叙述。
我想提醒做领袖的人,如果你不能妥善处理危机,你的教会有一天可能会彻底消失。这样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如果你曾犯下属灵虐待的错误,调整和纠正的时候,需要格外小心。如果你不希望看到教会解体,需要赶紧采取补救措施。
本章建议的10个步骤,希望有助于你"校正航向"。
1. 认真倾听人们的诉说。
许多带领者自视为一切智慧的来源,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阻塞言路,会让你失去别人的信任。别人会觉察到你缺少尊重。如果你希望他人感受到你的认可,就应该鼓励他们说出真实想法,构筑信任。
请试着换位思考问题。你的会众或许对事态的把握不够全面,或者不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疑惑。不要因此而觉得受到了攻击,试着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说出真实想法,让他们知道你重视他们的一件,会认真考虑他们提出的质疑。尽快给予反馈,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意见没有石沉大海。
2. 完全承认虐待事实,承担自己的责任。
谁也不想承认自己曾灵性虐待其他人,因为这不是什么有面子的事情!但是,不要出于骄傲而拒绝做正确的事。骄傲为虐待保驾护航,谦卑却能松绑虐待对你和教会的辖制。除非你作为带领者对不健康的信仰和灵性虐待承担起全部责任,否则改变无从谈起。只有到那时,你才能彻底清扫家里的垃圾,重新赢得会众的信任。
承认过错时,不要含糊其辞、态度躲闪,否则别人会觉得你仍有隐瞒。你越是坦率承认过错,人们就越能相信你洗心革面的诚意。
让别人认识到,你不仅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懊悔,而且为别人由此受到的负面影响深感抱歉。确保你清楚二者的区别。人们需要知道,你为伤害他们心存懊悔,他们希望得到你的同情体谅。
重要的是,无论在公开场合和私下场合都要坦承所犯下的错误。公开认罪,是指面对全体会众讲话;私下认罪,则是指对直接受害的个人和小群体讲话。以恰当方式联系上每个人,可能需要花上数周乃至数月时间。尽可能快地联系上每个人,以免其中有人觉得受到了忽视。
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都注意不要曝光受害者的身份。受害者有权决定在何种程度上披露受害经历,告诉哪些人。如果你希望在公开场合向特定受害者请求饶恕,应该提前征得他们同意。如果你在他们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况下曝光了他们的身份,这将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如果涉及犯罪行为(例如财务犯罪或性侵犯),必须交由司法机关处置。你想在上帝面前诚实无伪并且重新获得人们的信任,就不能有所隐瞒。
3. 从教会以外寻求帮助。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的思维方式已经扭曲了,你已经模糊了真相,否则当初就不会虐待他人。如今,你需要的不是小修小补的"微调整",而是伤筋动骨的"大手术"。为实现这个目的,你需要从教会以外寻求帮助,邀请头脑清醒的旁观者来指出问题、客观判断。灵性虐待之所以能发生,背后一定存在着制度的失调。就算你已经停止虐待行为,但那套制度仍然存在。除非摧毁不健康的制度,否则灵性虐待还会卷土重来,可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我盼望你的教会建立了相对客观的监管机制。宗派或董事会存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危机时刻客观地评估事态,界定责任。好好利用这些机制。如果没有针对你而设的监督机制,可以聘请一名咨询师或邀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属灵带领者,协助你带领教会走出泥沼。向外求援似乎很没面子,但是如果你迈出这一步,会众会更加信赖你。
需要警惕的是,你所属的宗派或监管机构可能同样存在毒素。事实上,他们可能恰恰是虐待产生的源头。这种情况下,你需要与他们保持距离,转而寻找其他健康组织来监督你的工作。
4. 调整领导层。
无论是受薪的同工还是无偿的义工,领导层的每一个职位都需要重新评估。必要情况下,有人需要解职,提请辞职、带薪或无薪休假。领导层需要吸收新同工,因为他们与旧事没有太多瓜葛,也没有沾染不健康信仰。教会监督们能协助你做出这些决定。
5. 反思和评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灵性虐待不是一夜之间凭空出现的。认真反思事情是如何变得不可收拾的。你和其他人是怎么一步步地,在真理上作出妥协?领袖们如何掌握了侵害无辜会众的权柄?发生这一切,说明你的神学观念或你解释圣经的方式有什么问题?
*6. 隔离错误的做法和教导,一一改正。*
对过往经历进行评估,为所有失误命名,并罗列出来。弄清它们的类型:人际关系方面、属灵方面、解经方面等等。把你的结论公之于众。不要找借口或故意淡化错误。是什么,就说什么。
不要消极应付或闪烁其词。现在要紧的是赶紧净化空气。人们需要知道:你承认有问题,正在尽全力以最快速度采取补救措施,重新校正教会航向。
7. 让人们讲述他们的经历。
灵性虐待发生在信仰共同体内,需要在信仰共同体内得到处理。人们很容易以为灵性虐待的影响会魔术般的自己消失。事实并非如此,你需要为消除恶劣影响而采取行动。让人们敞开分享自己的经历,公开透明能驱散黑暗。
允许人们自由讲述经验,可以:
——让他们重获先前被剥夺的自由表达权。
——让他们确认那些痛苦经历不是凭空臆想,无需再因自我怀疑而抓狂。
——让他们不再觉得孤立无援。
——表明属灵带领者谦卑下来,愿意接受批评。
受到灵性虐待的人被极度贬低、批评和排斥,别人告诉他们:“你才是问题所在。如果你当初顺服带领者,情况何以至此!“允许人们讲述亲身经历,先前的压抑氛围便能一扫而光。
布芮尼·布朗曾经讨论过讲述的力量:
当我们有勇气讲述自身经历,聆听他人的故事,我们就让羞耻失去藏身之地,打破了沉寂的压抑氛围。39
当我们主动接触他人,彼此分享过往经历,就获得了更大的能力,可以激发改变。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与他人交流能带来自身的巨大改变,还能激励更多的人,进一步促成集体的变革。40
应确保由一位深谙小组带领之道的同工来主持分享环节,你也不希望看到好好的分享蜕变为控诉属灵带领者或组织的"吐槽大会"吧!单纯的控诉只会煽动人们内心的苦毒,在他们原来的伤口上再撒盐。分享往事应该带来医治和饶恕;如果事与愿违,你就有必要重新评估分享环节的设计。
8. 哀悼蒙受的损失。
灵性虐待剥夺了人们很多东西:时间白白浪费,人际关系遭破坏,理想幻灭……没有谁遭遇灵性虐待后还能全身而退、毫发无伤。你不要以为由于你"改正错误”,别人就该若无其事地大步往前走。你要给他们时间,允许他们哀悼自己的失落。除非你接纳人们对往事的悲伤和困惑,否则你的组织无法重获新生命。如果你没有处理好这些事就匆匆踏上新旅程,虐待造成的创伤被忽视,渐渐发脓、腐烂,很多年后将重新爆发,成为更大的问题。或者,人们会因你的麻木不近人情而拔脚走人。
每个人的疗伤方式不同,所需时间长短各异。请尊重不同受害者的差异,并鼓励其他会众彼此接纳尊重。两个人可能遭到相同的灵性虐待,但由于性格不同、人生阅历各异,其中一个人可能迅速康复,另一个人却很多年都没能振作起来。康复过程谈不上"对"或"错”。
我们不能给哀悼强加一个时间限制。如果别人的康复过程"不够配合"你的日程安排,不要去判断责备他们。生硬地催促他们"赶紧恢复",相当于对他们进行二次伤害。要是你不能尊重每个人的哀悼特点,一些人将因缺乏安全感而离去。
对于受到灵性虐待的家庭,你要格外体谅他们的微妙处境。你要帮助他们认识到,由于个体对虐待的反应机制各不相同,家庭成员之间很容易出现张力。比如,丈夫已经迈开大步往前走了,但是妻子仍有很多历史包袱没处理完,丈夫便很容易忽视妻子的内心感受,让原本就痛苦不堪的情形变得更加棘手。妻子失去了信仰共同体,现在又面临新的恐惧,害怕连家庭也要弃她而去。
如果一对夫妇察觉到家庭内部的张力,你要尽快帮他们寻找咨询辅导,宜早不宜迟。同时要注意到,这些家庭的孩子们甚至可能对虐待毫不知情,他们可能困惑为什么父母看起来很痛苦,而他们却不能继续参加青少年团契。与这些孩子们对话需要智慧。可以向他们推荐对儿童和灵性虐待富有经验的咨询师,帮助孩子们走出困惑。
9. 信靠上帝。
上帝是复活的主。抓紧上帝的手,让祂引导你前行,你终得着复活与更新。不过,这是一个需要花时间的过程。灵性虐待日积月累,盘根错节,可能要耗费许多年才能将它从组织和成员生命中拔除干净。不要半途而废。上帝是信实的,祂既然开始动工,就一定会完成。
10. 愿意解散教会。
解散你所在的组织,看起来不像是正确的决定。上帝创建了这个组织,你怎能解散它呢?但是有时候癌细胞已经扩散,“病人已经无法挽救了”。过往的经历一桩桩、一件件,实在多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太多痛苦回忆,深深扎根在会众们的脑海里。解散这个群体,让大家重获自由、加入新的信仰群体,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我知道,这样的结局可能令你觉得一败涂地,但是不要因为自己的骄傲而拒绝正确的选择。不要只考虑自己一个人的名声,而应考虑大家的益处。
圣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先例。在创世纪里,上帝的子民逐渐偏离正路。他们骄傲自满,建起一座通天的高塔。他们违背上帝的意愿,没有分散并治理全地(上帝在创世纪 1:28里给人的命令),而是聚集居住在一处。上帝因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并且将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拆毁了他们自己组建的"不圣洁的联盟"(参《创世记》 11:4, 8)。有时候,分散是上帝的计划。
你最大的恐惧
选择诚实吐露自己的灵性虐待罪行,最令人恐惧的后果之一或许是失去人心。但据我猜想,你早就失去人心了。不管你接下来诚实与否,还是会有更多人会远远地躲离你。所以,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你是打算遮掩真相,(但被别人看穿),以致众叛亲离,还是冒着别人愤而离去的奉献,主动坦承一切责任?
我希望你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多人不愿按照我建议做出勇敢的抉择,担心自己做过头、事后懊悔。但根据我的经验,只有危机时刻勇于行动,才有可能力挽狂澜。试图取悦所有人的折衷路线,总是会事与愿违,带来灾难性后果。将你的教会交托在上帝手中,由祂来决定教会的将来吧。
听听受害者怎么说
如果你的组织或领袖采取过矫正措施,请谈谈他们的做法。
那些措施是否足够?
是否有帮助?人们开始和解了吗?
他们采取过一些矫正措施,虽然在我看来否认现实的成分仍然较大。我还是能听说有人尝试和解,却遭到排挤。
最近才有。组织的新领导层(不是原先的领导层)确实道歉了。我猜想他们也只能做这么多了。就维系组织、避免散伙而言,是的,这样的措施足够了。是的,有帮助。这是头一次有人代表组织对往事表示懊悔。至于施虐者,我不指望他们有一天会道歉。或许他们会道歉?不管会不会,我都需要继续自己的疗伤和饶恕之路。
一名遭遇性/灵性虐待的受害者说:父亲出狱后,我们见过一次面。他算是在某种程度上道歉了吧:“如果我伤害了你,愿上帝追讨我的责任,而不是你”。(我听了很不舒服,他仍然不承认自己做错了!)
那个人搬到很远的地方,一直拒绝承认事实。组织经历过最初的"成长阵痛"和抗拒后,终于在宗派层面的引导之下走上医治之旅,没有散伙,今天仍在继续为人们提供牧养。
是的,他们采取过矫正措施。我们遭排挤四年后,终于真相大白。不过,据我的浅见,他们采取的矫正措施不够彻底。我的意思是,那名牧师只不过搬到另一个地方牧会,很可能把种种虐待行为原封不动地照搬过去,祸害更多的信徒。那些信徒可能沦为"披着羊皮的狼"的新一批受害者,可能遭遇同样的打击,因此失去信仰。
一开始,宗派层面采取过一些矫正措施。其中一些措施有帮助(例如承认虐待存在,使得以前被人斥为"疯狂"的受害者有机会正名)。牧师毫无忏悔之意,拒不承担任何责任。此外,教会拒绝提起任何刑事指控(针对已知的和涉嫌的财务犯罪),因为教会的立场是"怜悯胜过审判……哪里有悔改,哪里就绝对有和解"。
第26章 避免两个错误
当你有灵性虐待的行为时,很容易忽视对别人来说显而易见的事。你可能完全看不见虐待给他人造成的冲击。所以我想谈谈你作为属灵带领者在帮助教会从灵性虐待走向康复的过程中,容易犯的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最小化"虐待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往往不容易察觉到灵性虐待。否则,教会里早就有人提出质疑、对抗灵性虐待,或者你自己也早就察觉施虐行为,及时抽身了。通常的情形是只有少数人识破灵性虐待,并且愿意说出真相。由于表达质疑的人只占少数,你很容易无视他们的意见,或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批评他们过分挑剔和过度反应。
灵性虐待受害者经常反馈说,他们发出质疑,但无人当回事,自己反而背上了悖逆、背后嚼舌根、爱批评人、不顺服、消极等恶名。一名灵性虐待受害者说,她对是否说出受虐真相犹豫不决,因为:
……她觉得提及灵性虐待会显得小题大做、爱发牢骚,别人会觉得她夸大事实。41
带领者振振有辞地说,既然教会里其他所有人都没看出问题,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不存在。他通过这种方法,将灵性虐待描述"最小化”。或许你也使用过同样的招数。
教会里常常会有人自己跳出来维护你。他们可能承认在极少数情况下发生过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但是其程度绝不至于"掀起风浪",更谈不上灵性虐待了。他们辩解说,那些"所谓的"虐待,其实"根本不至于那么糟糕";再说了,“带领者并非完人。上帝已经透过他们做了很多美好的事”。
多数人则对灵性虐待毫无察觉。他们站得远远的,所以不太容易注意到有问题的行为,就算看见也轻描淡写,不了了之。
我的意思是,我们很容易躲在这套有毒体系内的天然防卫机制后面。人们愿意相信自己所在的信仰共同体及其带领者是美好的,所以你身为带领者要保持警醒。不要让自己变成偏听偏信之人。如果有一群人指责你灵性虐待,你应当聆听他们的心声,把事情彻底弄清楚。听他们从头到尾说完,试着以同理心去体会他们的担忧,而不是想也不想就否认了事。开放的心态有助于构筑信任。
第二个错误:为虐待找借口
一些带领者为灵性虐待找借口,说"只要目标正当,手段可以不论。“换句话说,如果有人因为你的行为在属灵上成长了,你的行为还能被称作"虐待"吗?没错,你仍然虐待了他人。而且从长远来看,真的会有人因你的虐待行为而获益吗?
对比灵性虐待与性虐待,或许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假设有一个成年人胁迫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未成年人也愿意,甚至还觉得愉快,这还算是性虐待吗?当然算。未成年人同意与否、喜欢与否,与成年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性虐待毫无关系。
成年人的行为构成性虐待,是由于成年人侵犯了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没有意识到自己被侵犯,或者不明白什么是被侵犯,与成年人的行为如何定性并无关联。侵犯确实发生了,未成年人失去了某种珍贵的东西,再也寻不回来,这就构成虐待。
灵性虐待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可能作见证说,你的牧养大有能力。很多人可能站出来讲述他们如何再次寻见上帝,获得自由。然而,只要他们的意志曾经以任何方式遭到过侵犯——如果你跨越界线,没有尊重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诱导他们依赖你、而非上帝,或以任何方式威慑他们,操纵他们的选择——这就构成虐待。
如果发生过上述情形,请不要试图劝说人们相信灵性虐待并未发生过。为灵性虐待找借口,相当于向受害者传递了一系列谎言:
受害者在胡说八道。
没人被侵犯,以后请闭嘴。
你不懂属灵的意义。
既然不是每个人都报告虐待,我对你个人到底经历过什么不感兴趣,
就算告诉上帝也无济于事。
我没问题,是你自己有毛病。
你是可以被牺牲掉的"小角色”。我不会仅仅因为你受了伤害,就叫"整列火车"停下来。
你反应过度了。
你就是个爱抱怨的家伙。
你无权质疑属灵权威。
当初你若顺服,上帝早就祝福你了。
你现在是在拦阻上帝的工作。
听到并相信上述谎言,会让人受到二次伤害。如果你真的想扭转教会航向,就不要淡化灵性虐待行为,也不要寻找任何借口。不要试图东拉西扯找理由或干脆装作看不见,以为问题会自己消失、人们总有一天会忘记这些事。让灵性虐待行为暴露在阳光下,坦然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吧。唯有如此,你才有机会彻底清除团契中的灵性虐待恶果。
第27章 鲍鱼之肆
如果你轻描淡写或合理化自己的灵性虐待行为,受害者就得不到所需的照顾,难以康复。他们会觉得自己才是过错方,是自己过度反应、过分敏感、不够顺服……他们的态度会让他们再次陷入灵性虐待。这样等于是在他们尚未愈合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不要掩盖真相
我能够理解,要一个人彻底承认灵性虐待恶行,实在非常困难。没人愿意承认自己的组织里发生过这样的丑闻。但是,如果你不承认真相,哪怕只有少量隐瞒,都可能让局势雪上加霜。
如果你打算草草了事,既没有彻底悔改、也没有请求受害者宽恕,就等于是选择了牺牲受害者来维护自己的名声。你或许错误地以为,只要不承认发生过虐待,就可以躲过说实话所带来的痛苦和耻辱。你哄骗自己说,“家丑不可外扬”,对大家都有好处。你相信上帝不希望看到你的事工受损。然而,掩盖真相是一个糟糕的办法,最终只会带来毁灭。
卡特里娜飓风的教训
几年前,我带着一个短宣队去到刚刚遭遇卡特里娜飓风重创的新奥尔良。很多民宅被淹,洪水漫到二层楼高。挽救这些房子的唯一方法是动大手术,把各种部分都拆下来,只留下框架。之后,人们在房屋各处喷洒抗菌液,彻底晾干,再重新建造。
把崭新的木质家具和地板统统扔掉,实在让人心疼。但是如果你舍不得扔,残留其上的细菌就会孳生蔓延,最终毁掉整幢房子。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该扔的都扔了,然后从头开始建造。要是有人愚蠢地保留布满细菌的家具和地板,总有一天要为犯下的错误付出代价。
这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信仰共同体遭灵性虐待的洪水侵袭后,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不要粉饰真相,最好坦率地承认事实,将房子彻底清理干净。
属灵的臭味
很多属灵带领者没有意识到,灵性虐待受害者有多么敏锐的洞察力。当其他人还还浑然未觉时,他们远远就能"嗅出"灵性虐待的味道。他们从教导信息、人们讲话的语调、微妙的操纵手段、规则或潜规则里,都能察觉到灵性虐待。
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来说明这一点。刚结婚时,我和妻子住在明尼苏达大学的已婚学生公寓。在此之前,我从未见过蟑螂。然而自从搬进那栋公寓,我三天两头看见蟑螂。楼里的蟑螂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校方只好每月用烟熏法除蟑螂。每逢灭蟑日,全体住户都必须离家一整天,以便工作人员在楼里投放"烟熏弹"。
烟熏弹里的杀虫剂散发着一股特殊的气味,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我偶尔会在其他公寓楼或者餐馆里闻到同样的气味。我会问身边的人:“你闻到杀虫剂的气味吗?“他们统统闻不到。看来,唯有我对那股气味格外敏感。但当我在餐馆里闻到那股气味,脑海中就警铃大作,意识到这家餐馆可能蟑螂成灾——我可不想在这样的餐馆吃饭!
受害者对灵性虐待特别敏感,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他遭受灵性虐待,被人强行侵入私域,他便再也忘不掉那些经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或听出你所察觉的事情。别人可能说你过度敏感,不把你的提醒当回事,但是你知道自己是对的。没有人可以动摇你的想法。
身为属灵带领者,你要知道自己对灵性虐待的嗅觉可能远不如某些会众敏锐。明白这一点十分重要。你要学习聆听会众的反馈,而不只是听取"同行"的恭维。你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嫌某些会众反应过激、过分敏感,其实完全可能是你自己反应迟钝、不够敏锐。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修复一切,可人们还是源源不断地离开教会,大可不必吃惊——真相只是:你以为已经连根拔除了教会里的灵性虐待,但是会众仍然嗅出了虐待的气息。
不要试图堵上受害者的嘴。与他们对话,让他们像"盖革计数器"一样帮你识别并消除灵性虐待。(当然,受害者偶尔可能因创伤后应激障碍而有过激反应,但是不要轻易给他们扣这顶帽子。他们的洞察力往往比你想象或愿意承认的更深刻。)
消除灵性虐待的残留
改变情势的重要一步,是积极根除操控人的错误教导和错误行为,而不仅仅是淡化处理或故意忽略它们。你应该邀请组织以外受人尊敬的好教师,为教会重新设定圣经的指南。又要有人将孳生虐待恶行的种种错误一一指出,让它们完全曝光在阳光下。你的会众需要知道,那些错误对上帝的荣耀和祂对百姓的计划构成了何等威胁。
你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把组织重新领回到正路。灵性虐待在组织的血液里注入了毒素,必须彻底加以清除,才能避免更多灾难性后果。
第28章 如何帮助灵性虐待受害者
我想利用本书的最后一章,帮助你在接待拜访你教会的灵性虐待受害者时,更加敏于他们的需要。你千万不要以为既然他们已经开始考察新的教会,就一定已经全然康复了。更换教会的过渡阶段,可能充满痛苦。在这个过程中,灵性虐待受害者经常被误会和恶待。他们最终默默离去,得出结论:有组织宗教不再适合他们。
灵性虐待受害者鼓足勇气走进你的教会,乃是冒着很大的风险。他们以前在教会吃过亏,现在却愿意再一次暴露在风险中。所以,作为牧者,你要提醒自己:不能把他们与普通信徒相提并论。他们仿佛戴着一副特殊的眼镜,以不同眼光在打量你的教会。你的会众习以为常之事,对于他们却出处陌生。他们以前的教会高度控制,规矩繁多。他们在你的团契中可能经历一系列失落感,还可能因所见所闻触动,脑海中闪回痛苦往事。
如果你的教会建立在恩典、而非行为表现的基础上,灵性虐待受害者刚开始未必习惯。他们现在可以自由思考和选择,却为此惶惶不安,似乎觉得自己不配得。他们可能仍然会不时寻求属灵带领者的认可。他们或许内心犯嘀咕,为什么旧教会最看重的某些规矩,在新教会却难觅踪影?他们可能对你的教会风气品头论足,指摘你们太随意、对上帝太不认真。你要试着理解他们的视角,体谅他们正处在艰难的转型阶段。他们脱离虐待环境,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已解决。他们尚需适应新环境。
帮助灵性虐待受害者
与灵性虐待者交朋友或为他们做辅导时,需要留意五方面内容:
1. 聆听他们的故事。
灵性虐待受害者需要讲出自己的经历,这有助于他们消化往事。通过讲述,他们能够重获自我意识。通过讲述,他们得以更清晰地梳理往事。长久以来,他们把一切都闷在心里,总是独自承受。现在,你不妨为他们泡一杯咖啡,留出充裕的时间,坐下来好好听他们讲述。
你要抑制住自己插嘴的冲动,不要急于纠正他们或匆忙地出主意。他们在遭受虐待时已经尝过那种滋味:别人居高临下地指导他们应当如何思考、如何感受。他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尽情讲述的安全氛围,不会有人对他们的想法或情绪说三道四、胡乱下药。
2. 接纳他们的经历。
人们讲述往事时,很怕被人随意评断。他们会担心自己的经历太过离谱,或心碎得无法恢复,无法再被别人接纳。你可以告诉他们:你鼓励他们讲出往事,相信他们的经验。就算你觉得自己在相同处境下不会像他们那样"脆弱”,也不要瞧不起或贬低他们的强烈感受。这是他们的故事和人生。
3. 不要乱出主意。
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擅长"在谈论复杂问题时给出简单答案。我参加"全新的你”(Celebrate Recovery)生命更新课程时,对他们那套独特的牧养方法颇为吃惊。在小组讨论环节,每个人都谈谈自己对当晚讲道的回应,但是旁人不得对他(或她)的话做点评。一个人发言后,我们只是说声谢谢,然后继续由下一位发言。这套方法对我来说既陌生又新鲜。在这种模式下,人们有机会表达内心想法,而不必担心别人乱给建议或非要纠正你。
我在很多小组都遇到这种事:有人谈起自己的困惑,其他成员就纷纷以解决问题为己任,争相提供廉价的诊断意见,恨不得把想起来的经文都背一遍。千万不要这样!静静地聆听他们的故事,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鼓励他们多说一些,多举些例子。这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4. 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慢慢恢复。
人们一旦陷入灵性虐待的陷阱,往往好多年都跳不出来。他们要花上很多年,才能重新获得内心的平静。不要催促他们。如果他们最近才加入你的团契,不要催促他们赶紧申请会籍或报名当义工。你可以向他们敞开机会的大门,但不要暗示说这是他们获得接纳的必要条件。
你需要认识到,灵性虐待受害者加入一个新的信仰共同体,已经迈出了艰难的一大步。他们现在只是愿意"露个脸",可能要过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才能更加积极地委身教会生活。尽管如此,你也不要放弃他们,仿佛他们是"残缺品"似的——难道他们只有热心参加团体活动,才是有价值的人吗?如果你摆出那样的态度,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自我贬低。
5. 接纳他们的敏感和脆弱。
灵性虐待受害者容易陷入极度焦虑或恐慌。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就可能激起他们的强烈反应。很多人跟我说过,他们害怕在当地商店里偶遇旧组织成员。我不能简单地把他们的担忧斥为"愚蠢"、“没啥大不了"或"这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些人为了避免不愉快的偶遇,甚至会"精心设计"一天的行动路线。
我们很容易把受害者的伤口不当回事,期待他们迅速振作,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但是,我们要小心,不要说些不近人情的话,例如"你别发疯嘛"、“这没什么大不了”。这些话只会加剧他们的痛苦,令他们觉得不受欢迎,缺乏安全感,或者觉得自己无可救药、再也无法治愈了。
一个新的属灵共同体
多数受害者离开信仰共同体后的第一个感觉是深深的孤独。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不顾旁人的吃惊和失望,宁愿回到原先的虐待型组织。你可以向这些人伸出援手,聆听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得到医治。我盼望你认真思考:如何接纳那些受害者进入你的信仰共同体。
后记
本书开篇呈现给大家一个荒凉破败的耶路撒冷。圣殿和城墙遭到摧毁,焚烧,荒废150年。人们不再信任属灵带领者,对上帝也失去了信心。然而,以色列人绝望之际,上帝从2000英里之外的波斯为他们兴起了一位年轻人——尼希米。上帝赐给尼希米一个异象,要重建耶路撒冷,恢复上帝子民的信心。
我相信上帝也为你预备了这样一位属灵带领者,帮助你恢复对有组织宗教和属灵带领的信心。我盼望你有一天鼓起勇气,去寻找那样的属灵带领者,加入他们的事工,一起把上帝国度的医治带给世人。不要将你的光藏在斗底,不要浪费天赋,在基督的身体上定然有你的位置。42
我撰写本书,希望为读者提供信息和鼓励,帮他们理清今后面临的种种选择。我相信,上帝渴望帮助你向前迈步,寻找医治,全然康复。
上帝所赐的美好应许,你要牢记心中:
“我必与他们立平安的约,使恶兽从境内断绝,他们就必安居在旷野,躺卧在林中。我必使他们与我山的四围成为福源,我也必叫时雨落下,必有福如甘霖而降。田野的树必结果,地也必有出产;他们必在故土安然居住。
我折断他们所负的轭,救他们脱离那以他们为奴之人的手;那时,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必不再作外邦人的掠物,地上的野兽也不再吞吃他们;却要安然居住,无人惊吓。我必给他们兴起有名的植物;他们在境内不再为饥荒所灭,也不再受外邦人的羞辱,
必知道我、耶和华—他们的神是与他们同在的,并知道他们—以色列家是我的民。这是主耶和华说的。你们作我的羊,我草场上的羊,乃是以色列人,我也是你们的神。这是主耶和华说的。"(《以西结书》 34:25-31)
让我最后以祷告结束全书:
天父,你是复活的主,你是灵魂的修复者,是重塑信任的上帝。我请求你今天将生命的气息吹入我的读者体内。赐他们盼望,使他们不再仅仅是灵性虐待的幸存者,更是克服灵性虐待的胜利者。带领他们进入新的属灵共同体,使他们可以在其中没有惧怕、无需伪装地分享生命。愿你透过他们向世人彰显,你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神!阿们。
我乐于听见你的提问和你的故事。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本书对你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请你花几分钟在Amazon.com网站为本书写个短评,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了解本书,好吗?谢谢你!
常见问题
我在撰写本书过程中,经常有人就灵性虐待经历向我提问。我尝试在本书中回答了其中大多数提问。还有一些提问,尤其是涉及特定行为的问题,无需单独用整章的篇幅来讨论,我便将它们集中在这里统一作答。我的回答很简短,想必不足以反应事情的复杂多面性,但我希望这些简要回答仍然能帮上一些忙,至少能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问: 如果朋友伤害了我、辜负了我的信任,你认为我今后该如何面对他们?比如,至亲至爱的人认为我所受虐待不值一提,纯属小题大做;教会里的朋友虽然承认存在虐待现象,但是觉得应该"多看看积极的方面,而不是消极的方面”,因而建议我学他的样子。我到现在都不想与他说话,也不想与他和解……我仍然生他的气。
答: 如果你珍惜情谊,希望继续维持交往,我建议你找他们聊聊,向对方说明他们的反应如何令你失望。然后看他们如何作答。如果他们很明显没有理解真正的问题、也不想费心弄明白,那么你需要考虑:你希望双方的关系维持在什么程度?比如,点头之交?偶尔聊几句的普通朋友?你们是否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搁置争议",在其他方面继续做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些需要你自己拿主意。你或许无法与一些人达成和解,但我盼望你能宽恕他们,这样才能抛去包袱,自由上路。
问: 我离开原先的教会,但在公共场所遇到选择留在教会的人,我该做/说些什么?
答: 这个问题不存在标准答案。不过,提前想好怎么应对总是明智的,因为这种情形迟早会发生。你肯定不希望自己一不小心说出不合适的话,事后再来懊悔吧?你可以什么都不说。不可否认,那的确会尴尬。点头致意,说一声"你好",这样也足够了。如果你与他们相熟,在意彼此的情谊,那么不妨告诉他们,你很高兴再次见到他们,并询问他们最近过得怎么样。不过,如果你不想谈教会的事,就不要询问他们有关教会的问题。如果他们主动谈教会的事,或向你提出这类问题,你可以直接说:“我不太想谈这些事。“然后,你们可以换些话题聊。
问: 当我在公共场所遇到旧教会的人,他们有的干脆装作没看见我,有的虽然肯搭理我,却装作什么坏事也没发生过,我该怎么办呢?
答: 要是他们装作没看见你,你也无需跟他们打招呼。他们选了"下策”,你对此无能为力。除了爱他们、宽恕他们,你无需多做什么。你可以为他们祷告,愿神让他们克服内心感受,学习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至于那些假装万事大吉的人,与他们打交道会有些尴尬。装作若无其事并不是最好的做法,不过既然他们采取了这种态度,你也只能便宜行事。表面的寒暄几句或许是明智的做法。他们很可能不愿挑明话题,面对灵性虐待的真相。
问: 如果有人问我是否还在原先的教会,我怎么回答?
答: 你说得越少越好。告诉他们你离开了,就此打住话题。你如果想多说些什么,这是你的自由。但要知道,你不欠他们一个回答。
注:人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关乎"其他人怎么看我”,这种心态是存在毒素的信仰长年累月培养出来的。不要忘了,正是建立在行为表现基础上的宗教,迫使人不断关注"别人怎么看我"以及"我做的对不对"。要回答上述问题,部分答案是,学会不再论断自己。
使徒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中涉及到这个话题。他写道:
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哥林多前书》 4:3-5)
要紧的是,你能接纳自己的本相,不再觉得需要改变自己去取悦上帝之外的任何人。学习像使徒保罗那样"不论断自己"。
问: 我怎么知道人们议论我的话是真是假?
答: 我猜测,你指的是别人指控你毁谤、不宽恕等罪名,作为对你的反击。我们在驳斥他人犯错之前先对镜自省,肯定是恰当的做法。耶稣告诫我们在驳斥他人之前,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但你需要警惕的是,一方面,每个人都会被别人挑出毛病;另一方面,不要乱了阵脚,将别人的错误"一笔勾销"。虐待型系统总是希望你自我怀疑,失去定见。不要落入陷阱。你的目标应该是挑战虐待者,或者逃离虐待型环境;至于你自己的错处,可以另择时机再来讨论。此时此刻,你需要的是对灵性虐待采取行动。你自己可能在某些方面行事欠妥,但绝不能"抵消"对方的虐待行为。不过,你把别人对你的批评带到上帝或值得信赖的朋友面前,请他们帮你弄清楚那些话是否有道理,总没有坏处。
问: 我怎么知道上帝希望我做什么呢?
答: 首先,你要相信上帝会告诉你下一步做什么,祂并不想让你昏头转向。其次,事情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混乱,你心底里很可能拿定了主意。只是由于别人给你施加压力,你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你感受到讨好他人的压力,并不是采取行动的好理由。上帝尊重你的选择,你的朋友们也应当尊重你的选择,哪怕选择不一定正确。
以下是我给你的几点建议:
1. 寻求上帝的引导,以开放的心态领受祂的带领。相信上帝愿意向你显明下一步的行动。这种态度有助于你把握新的点子。
2. 思考圣经中是否存在相似例子,可以供你借鉴经验。考虑到在虐待型环境中,人们经常错误引用圣经来强迫他人服从,我提出这一点时颇有顾虑。
3. 寻求组织以外的辅导。你在组织以外是否有值得信赖的朋友,可以请他们为你提供建议?
4. *什么也不做。*暂时脱离团契,给自己一段喘息平复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置身事外,以便从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5. 允许自己犯错。错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存心犯错,不想做正确的事。第二种是你想做正确的事,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两者之间天差地别。如果你试图做正确的事,却犯了错,无需感到羞耻。你应当允许自己在对抗邪恶的路途中偶尔犯错。
问: 我怎么向子女解释虐待?他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答: 难度很大。有人告诉我,灵性虐待经历中最令他们难受的就是眼睁睁看着子女受影响。不要仅仅因为孩子们不愿离开旧环境、不明白什么是灵性虐待,或你不知道怎么向孩子们解释,就继续留在虐待型环境中。孩子们需要信任父母的决定。你的首要任务是把孩子们带到安全环境中。
我不知道向孩子们解释虐待的最佳方法,这要视他们的年龄阶段来决定。最好是咨询儿童心理学家的专业意见。
问: 一位多年好友听信属灵带领者/属灵权威/牧师的一面之词,拒绝听我解释,拒绝与我对话,我该怎么办?
答: 你用的"拒绝"一词,足以说明问题。如果他们拒绝,那么你便无能为力。他们已经做出决定,而这是虐待氛围造成的后果之一。你可以为他们祷告。你可以偶尔给他们寄张卡片,继续向他们传递你的爱。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他们哪天改变主意,你们之间的沟通渠道仍在,双方相对容易达成和解。或许你能等到他们改变想法,想找组织以外的人谈谈自己处境的那一天。
问: 如果好友既想与我维持友谊,又想继续与虐待型带领者在一起,我该怎么做?
答: 在这种情况下,你和好友肯定会闹翻。在一件关系重大的事上存在分歧,势必会影响你们的友谊。我觉得你们很难在这样的分歧下继续保持亲密友谊。你们的友情最多只能流于表面,因为你很清楚,你们之间的任何秘密都很容易被属灵带领者获悉。我确信,你的好友肯定会一口应承保守秘密,但如果带领者善于操纵人,你的好友甚至可能不知不觉就做出损害友谊的事。
问: 作为基督的跟随者,我们在教会人际关系中如何保持恰当的界线?我是否有责任警告他人,或向他人解释我的决定?
答: 对你提出的问题,没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我只能介绍大致的原则。就亲密朋友而言,你有权对关乎他们生命的大事发表意见,反之亦然。但是明智的做法是谦卑地带着恩典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就不再唠叨。实际行动才是最有力的声明。无论是离开教会还是对抗带领者,你的行动本身犹如一份宣言,向人们昭示了你的立场。说得太多,反而给自己打上了"麻烦制造者"的标签,让人容易偏离问题本身,将注意力集中到你身上。不要让人利用罪疚感逼迫你为自己的行动道歉或辩护。不要回头,果断离开。
问: 明知自己处于弱势地位,我应该坚持对抗虐待势力到什么地步?什么时候"可以"离开?
答: 我多次说过:根据多年的经验,你的头号选项是逃离着火的房屋!如果你身处领导层,或在教会委身很长时间、倾注大量心血,你或许觉得自己负有对抗虐待的道德责任。愿上帝与你同在!但换做是我,如果提出质疑后看不到对方做出谦卑回应或任何悔改,我会选择离开教会。根据我的经验,人们的离去往往最能迅速促成变革。如果你确实处在弱势地位,那么我觉得你"可以"离开。
问: 我的愤怒有错吗?
答: 本书第16章回答过这个问题。鉴于这个问题相当普遍,我愿意再解释一次。愤怒情绪本身没有错,不过是提醒你察觉到某种失落感。你的界线遭到了侵犯。不要听凭别人对你的情绪说三道四,你有情绪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些人的失落感可能不像你那么强。
当人们受到伤害和虐待,你应当感到愤怒。面对此情此景,不生气才是反常的。在圣经中,上帝经常在人们行事不公时发怒。耶稣曾对假冒为善的宗教精英发怒(参考马太福音第23章)。前文提过,当彼得在安提阿与律法主义者站在同一立场时,保罗对彼得发怒。愤怒本身没有错,但你在怒气中做出的决定很容易犯错。愤怒激励你向上帝寻求解决问题的智慧。一旦愤怒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该平息下来。抓住怒气不愿撒手是错误的。
问: 我提出质疑,属于嚼舌根吗?
答: 属灵权威为阻止别人谈论他们的不良行为,一个常用手法就是给对方贴上"嚼舌根"的标签。这个标签贴得有失公允,因为灵性虐待受害者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对话。受害者需要"消化"发生过的事,权衡下一步该怎么做,而"嚼舌根"是指散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在人群中不断传舌话,除了添乱,无助于解决问题。因此,出于善意(希望促成美好目的)提出质疑,绝不是嚼舌根。
问: 我是藐视权威吗?
答: 若属灵带领者缺乏安全感,再加上一点被害妄想症,他们经常会使用"藐视权威"的标签来堵上别人的嘴。他们给会众扣上不尊重带领者、攻击属灵权威、散播不实信息等罪名。然而,你提出疑问和顾虑,要求属灵带领者作出回答,并不构成藐视权威。当然,你应该以尊敬的态度提出质疑;至于质疑本身并不构成藐视权威的迹象。
问: 我应该返回原先的信仰共同体吗?
答: 有时候,从前的成员会试图劝你回去。但那是明智的做法么?如果旧教会洗心革面、根除了所有虐待行为,而你已经获得痊愈,最理想的情形当然是与他们重新团聚。若能彼此悔改、宽恕与和解,该有多美好呀。但我说的只是"如果"。
悔改、宽恕与和解是我们心中理想的画面,现实往往相距甚远。所以,你需要慎重考虑,不要草率地以为回去后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不要迫于压力回去,只有甘心乐意,觉得自己能够应付裕如,相信回去能够有更好的体验时,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你将要面对的很可能是太多的历史包袱:旧伤难忘,积弊难除。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或许仍是你的最佳选择。
问: 我如何能重塑信任?
答: 一旦信任崩塌,痛苦往事历历在目,再要恢复信任会十分艰难。我们很容易一蹶不振,从此以后冷淡疏离,再也不相信别人了。然而,这种做法从长远来说只会伤害你自己。给自己一些时间,哀悼自己的失落并寻获医治。向上帝祈祷,求祂帮助你找到值得信赖的属灵带领者和一个名声不错的信仰共同体。不要放弃希望。
问: 针对虐待行为,我想寻求公道,难道有错么?我的朋友告诉我,应当放手,继续前行。
答: 按我理解,你所说的"寻求公道"是指采取某种形式的法律手段。这要看你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你打算报复他人对你的伤害,那么你的动机不对。使徒保罗曾表达了自己对信徒彼此打官司的失望(参考哥林多前书第6章)。但是,如果你的动机是让他人吸取教训,避免他们今后伤害更多人,那么我认为"寻求公道"或许是对的。人们经常误用耶稣关于"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的教导,对身边的恶行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我们有责任保持教会的洁净。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彼此督促,共同持守美善、正确和真实的事。不过我并不鼓励你为了所谓公义而发动一场"十字军东征"。你可以在这件事上"寻求公道",但是如果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我希望你能学会放手。
问: 在我认识到自己是有毒/虐待型系统的组成部分之前,我曾参与了那些虐待行径。我自己就是问题的一部分,对此深感内疚。我该怎么处理这种内疚感?
答: 第一,你应当为自己能认识到错误而感恩。这非常了不起,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认识到这一点,你已经改变了。这正是上帝乐意看到的。第二,你要明白,那些负有更大职责的人把你带上了歧路。这固然不能免除你的过犯,但说明你并非故意作恶去伤害他人。你只是在做自以为正确的事。第三,上帝通过内疚感来激励我们纠正错误。
与上帝恢复关系吧:请求上帝饶恕你伤害他人的言语和行为。然后,尽全力联系你伤害过的那些人,告诉他们你的经历、你知道自己伤害了他们并为自己造成的伤害深感抱歉。告诉他们,你盼望他们在克服痛苦的过程中能够原谅你。我们盼望他们能够原谅你;但若是他们不能,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你能做的就是悔改,向对方恳求谅解,给对方作出补偿。是否原谅你,这是他们的事。至于你,应当迈步走前面的路,努力把曾经的错误转化成对他人的美好帮助。
听听受害者怎么说
不要让任何人取代上帝在我生命中的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相信别人比我更清楚地听见上帝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旨意。我学到,我需要在祷告或神的话语之中与上帝相遇——无论牧师是否认可我,上帝的同在显明祂已接纳我。我认识到,在医治、信赖、成为基督身体的有用组成部分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学习之处。当我因无法更多介入地方教会生活而感到沮丧失败时,我学会了给自己更多的恩典。
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并不一定就值得信赖。我们应谨慎选择可以共享信息的对象,提防有人把信任变作了伤害我们的武器。通过行为和结出的果子来判断一个人,不要轻信他们的言语和头衔。
信赖需要通过值得信赖的行为换取。在教牧关怀上,温柔和善是最重要的品质。真理最终会获胜。真理总是站在上帝的爱、耶稣基督的福音一边。我很害怕离开虐待型环境,但更害怕无休无止地留在虐待型环境中……上帝是信实的,祂为我们带来医治、救赎和修复。
不要老是担忧自己是否"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若有疑虑,暂且退后一步或置身事外又有何妨?我现在意识到,我有权自由选择。通过这段经历,我学会了挺身而出,捍卫家庭、捍卫我自己。持守界线!持守界线!持守界线!我学会了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责任。我学到最重要的功课是,从现在开始,我将冒着做错事而道歉的风险,勇敢前行。
上帝的百姓仍可能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教会里,并不意味着这件事就一定是对的。相信我内心对别人的直觉……直觉有时候非常准确。
我想到的第一个重要教训是,我以后再也不会允许任何带领者高度支配、掌控我的人生,无论他们与我的关系如何亲密,或者他们如何高举"爱/友谊/真理"之大旗。一个人的言语(比如,“我关心你”),不一定代表实际情况——行动胜过言语。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出某种行为模式,那么我应当相信自己的本能和直觉。退一万步说,就算我的直觉错了,我也有权守护自己的界线,让自己安心。
我正在学习更多知识,包括上帝的本质、属性和我与祂的关系等等。“牧师是否认可我"与"我的救赎主是否接纳我"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我知道主耶稣对我(以及我们所有人)有着极大的耐心、同情和怜悯,等待我们经过这漫长的医治过程。在破碎经历中蹒跚前行时,我会不时挣扎于内心剧烈的内疚和疑惑(现在仍然会这样),试图弄明白那些曾经令我倾注热忱和信念、带给我平安的事情的真正意义。
我还学到,我与丈夫的关系才是神赐给我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应当放在一切关系之上。我再也不会让牧师来破坏我们夫妻关系了。(如今众人皆知,我们的牧师经常滥用职权,以上帝的名义讲话。会众只要不顺服牧师,就被视为不顺服上帝。)神所赐给我们的道,是可信的,值得我们孜孜不倦地学习。我会首先尊重丈夫,其次才会尊重牧师的权威。
我学到,我"可以"相信我自己——不仅是"可以”,而且是"需要"。我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总能看清事情的全貌,但是有圣灵住在我里面,我可以依赖祂、相信祂。
我开始明白教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上帝与上帝的子民有什么区别,谁赋予我身份,谁没有资格定义我在神里的身份……
我学到了"在智慧/真理基础上作出的选择"与"在情绪基础上作出的选择"之区别,开始意识到有些人巴不得我作出后一种选择。只有当人们尊重我的决策过程以及我的最终决定,我们之间才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我开始明白,教会里的某些人不一定真正属于教会。耶稣曾亲自警告我们,要保持警惕,防范我们当中的假先知。我不需要疑神疑鬼地生活,但有必要保持洞察力。
我认识到妄称主名的真正含义,以及当我(以及其他人)动辄以上帝的名义讲话,例如"上帝告诉我……““上帝呼召我……““上帝希望我/你……",会对别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发预言的人(在旧约时代,先知甚至可能因为说预言而失去生命)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以上帝的名义对另一个人说话亦是如此。今天的基督教文化中,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实在太轻浮了!
我学到的教训是,曾经掉入一个灵性虐待型教会,并不意味着我比别人笨、在灵性上比别人更不成熟。我容易落入这类陷阱,如今已知道缘故。耶稣爱我,爱上帝所有的儿女,祂已经来到我们当中,为要医治、救赎和释放,而不是定罪。
-
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路加福音》10:30 ↩︎
-
I’m a pastor at Cedarbrook Church in Menomonie, Wisconsin, USA. ↩︎
-
I will not discuss clergy sexual abuse (CSA) in this book because I have not counseled people with this experience and therefore it is out of my realm of experience. But I recognize that spiritual leaders often abuse their spiritual authority to take advantage of people sexually. Please see the websites at the end of the book related to CSA. ↩︎
-
I went into more detail about this experience in my book, “Return from Exile.” ↩︎
-
I read this quote on Steve’s Facebook page but I believe it is going into his book: Whole: Restoring What Is Broken in Me, You, and The Entire World. ↩︎
-
See Romans 6 for Paul’s rebuttal of hyper-grace. ↩︎
-
http://thomrainer.com/2014/10/fourteen-symptoms-toxic-church-leaders/ ↩︎
-
For a discussion of willful blindness, you might like to read the book, Willful Blindness, by Margaret Heffernan, or watch her TED Talk at https://www.ted.com/talks/margaret_heffernan_the_dangers_of_willful_blindness. ↩︎
-
You might enjoy reading this post by Sheila Cote in regard to the idea of the “emperor with no clothes:” http://heknowsmyname-vb.blogspot.com/2013/03/the-emperor-has-no-clothes.html ↩︎
-
https://convergemagazine.com/real-love-mark-driscoll-14786/2/ ↩︎
-
小女孩的母亲非常不满:“这是教会自己定的规矩,并非上帝的意思。只要对规矩稍作修改就能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同时仍然忠实于信仰传统,两者完全可以兼顾……我没听说过基督的神性要依靠小麦。”
事情本不必闹到这步田地。这一家人算是敬虔,本不该面临这样的难题,被迫在 “敬拜上帝"和"保证孩子健康"中挑选一个。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带有毒素的信仰如何变为对他人的虐待,而不是帮助他人更靠近神。
感谢上帝,这位母亲没有一味退让。然而,还有很多信徒可能缺乏她的判断力,或者缺乏她的勇气。他们宁愿自己受伤害,也会屈服于人为规矩,心里还以为自己的做法是出于对上帝的热爱。
与灵性虐待有关的不健康行为
恩罗思博士(Dr. Ron Enroth)在《施虐的教会》(Churches That Abuse)一书中提到6种不健康行为,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一间存在灵性虐待的教会。当然,这些行为不止发生在教会里,也适用于其他任何施虐情境。以下我会列出这些行为,并附上我本人的一些观察:
1. 依赖性
在施虐型属灵领袖诱导下,一种大家依赖属灵领袖发号施令的氛围逐渐形成了,即所谓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大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听从指令,例如社交对象、工作地点、报名当志愿者的频率、约会对象等等都不由自己决定。属灵领袖暗示人们:生活太过复杂,大家需要接受属灵领袖富有洞察力的指导,否则难以一个人往前走。如果执意独自上路,无异于把整个人生乃至救恩都拿去冒险。
一些人会受到这种高度掌控模式的吸引,因为他们喜欢被动行事,希望有人为他们做决定。一切交由别人做主,自己的生活岂不是轻松了许多?此外,他们还因此获得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以为自己如此顺服,想必符合神的心意——毕竟自己把一切都交托给属灵领袖了!但是,他们犯了大错误,竟然放弃自己亲自与上帝交往的机会,把自己的人生全权交由其他人代管。
2. 律法主义
一个施虐型属灵组织,往往把律法主义奉为核心。人们试图攀登一架名为"律法主义"的梯子,指望最终到达上帝那里。问题是,当你好不容易爬到梯子顶端,却发现上面又架起了另一驾梯子。你永远也别指望攀登到最后的顶点。施虐型属灵领袖不断利用你的挫败感和羞耻感来掌控你,说服你"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3. 孤立主义
一个施虐型属灵组织往往会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形成自我封闭系统。只有组织内的成员才值得信赖;组织之外的人只会毁谤捣乱。若有人脱离组织,他们会被批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属灵领袖往往被奉为真理的终极来源。
4. 惩戒纪律
对揭批异见分子并将他们逐出教会,施虐型组织有着近乎痴迷的爱好。从表面看,这类组织似乎充满温情与包容,但背地里却可能对任何方面略有冒犯的人暴露出异乎寻常的残忍嘴脸。他们引用圣经,为种种惩戒措施提供依据。
5. 混乱的家庭关系
施虐型组织教导说,真信徒愿意与其他家庭成员切断联系。若有人拒绝这样做,就会遭到组织的惩戒。
6. 监控
要确保组织成员遵守上述5项,势必需要内部监控。组织打着"互相负责"的旗号,要求成员们彼此盯梢。
所有这些元素配合使用,用以控制属灵共同体成员,培养出一种对组织严格效忠的氛围。你是否似曾见过这样的景象?
耶稣提到过披着羊皮的狼。[^43]论到假冒为善,再没有比宗教更好的外皮了。因此,我们小心注意自己信的是什么、信的是谁,就显得格外重要。带有毒素的信仰是一块"肥沃"的土壤,哪里有它,哪里就一定会孳生出灵性虐待。 ↩︎
-
http://time.com/32647/which-professions-have-the-most-psychopaths-the-fewest/ ↩︎
-
Dehan N, Levi Z. Spiritual abuse: an additional dimension of abuse experienced by abused Haredi (ultraorthodox) Jewish wives. Violence Against Women. 2009;15(11):1294-1310. ↩︎
-
“他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翰福音》16:8 ↩︎
-
NetCE offers Nationally accredited Evidence-based CME / CEU / C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
-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Spiritual Abuse. Jamie Marich, Ph.D., LPCC-S, LICDC-CS, www.NetCE.com ↩︎
-
Lay it Down: Learning to live in the freedom of the gospel, Richard Rohr, page 10. ↩︎
-
The Subtle Power of Spiritual Abuse. The authors also noted that in some churches there is “an unwritten and unspoken rule that said, ‘It is better to be nice than honest’.” “If you speak about the problem out loud, you are the problem.” “The truth is, when people talk about problems out loud, they don’t cause them, they simply expose them.” (p.68) ↩︎
-
See 1 Samuel 24 to read the story. This theory is laid out in the book, A Tale of Three Kings, by Gene Edwards. For an insightful review of this book go to https://libertyforcaptives.files.wordpress.com/2013/02/steve-smith-book-review-of-a-tale-of-three-kings-by-gene-edwards.pdf]灵性施虐者经常援引这个故事,教导人们不许说属灵领袖的坏话。
大卫的行为令人敬佩,但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讨论杀人,而是如何抵挡邪恶的问题。保罗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指出了彼得的过错。
艰难抉择
我选择了当面质询牧者。听到迈克在讲道中宣告自己的两个异象,我问他是否愿意与其他长老和我见面聊聊。见面之后,我对他说,他对两个异象所作解读以及把这些异象作为讲道的中心都是不合适的。他告诉我,我要么支持他,要么离开教会。最终,我离开了教会。
我不喜欢他丢在我面前的选项。我原本盼望大家一起克服分歧,但是为了避免误导其他会众,我必须离开教会。我由此失去了迈克的友谊,而他也最终丢掉了那份牧职。继我离开后,其他长老也离开了教会。半数会众紧随其后,也选择了离开。不到一年时间,这个信仰共同体就分崩离析了。
我很遗憾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若有可能,我真希望能避免这样的结局。我为此努力过,我也知道,在处理过程中肯定犯过错误。不过,属灵带领者若在耶稣的信息上加添任何东西,就不值得我们跟随。不管他们如何辩解,我们都必须为真理挺身而出,哪怕不得不离开教会也在所不惜。抛弃虐待型权威,总好过抛弃真理。希望那个教会的成员们最终寻到其他健康的教会。
如果你在一个信仰共同体内注意到某些不太正常甚至涉嫌虐待的行为,就需要找领导层成员坐下来谈谈。如果对方拒绝沟通,摆在你眼前的答案便很清楚了。要求领导层对真理负责,是一件值得去争取的事……前提是你具备这个能力。我认为这不是对你的硬性要求。保罗当面质问虐待型领袖,可他毕竟是保罗,是早期基督教运动的主要领袖。普通信徒不必参照如此高的标准。
好人也可能虐待他人
属灵带领者在牧养教会的时候很容易选择控制操纵他人的方式,明白这一点相当重要。如果一个牧师不相信人们会主动跟随他们,不相信上帝会在人的内心动工,就很容易抄捷径:使用胁迫手段。为人父母者也很容易犯下同样的错误。父母全心全意爱孩子,希望子女总是做出对的选择,结果往往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子女身上。
我曾经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事。很多年前,我还是一名年轻的带领者,经常对会众说:“你必须如此做……“请注意,“必须"是一个微妙的措辞。我为什么老把这词挂在嘴边呢?我写过一个小册子,讨论如何寻求上帝对我们生命的旨意。教牧团队中一位长老读完后提出质疑,问我为何在小册子里如此频繁地使用"必须"一词。我记得自己当时回答:“事实正当如此呀。人们如果想听见上帝的声音,就’必须’这样做!“我觉得他过度敏感,可我现在知道,他的意见很正确——只是我当时没听进去。他意识到我压根不明白他在担心什么,于是不再坚持己见。
我为什么老把"必须"挂在嘴边呢?难道我不相信人们会听从我的建议?难道我不相信上帝会启示他们,让他们接受我的建议?是的,我不相信。我需要使用绝对的措辞,好让人们除了遵命别无选择。这就是操纵。我侵犯了会众自由思考、自由抉择的权利。这已经构成了虐待,因为我侵犯了他人的个人界线。
我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施虐,再说我的初衷也不坏,但这不能抹煞我犯下虐待之罪的事实。我需要承认事实,然后做出改变。章伯斯(Oswald Chambers)在灵修经典《竭诚为主》(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一书中提出过相似的观点:
一个人若对另一个人说:“你一定要这样。“他就伤害了那人的灵,让其不再适合神使用。(7月18日灵修)
我提及这件往事,是因为当年我真的需要有人指出我的问题。我对信仰和领导角色的看法出了问题,虽然无意伤害别人,但是自己的不成熟加上为上帝大发热心的迫切心意却构成一种危险,急需有人出面纠正制止。如果你愿意以谦恭的态度向带领者指出不健康的信仰和灵性虐待,(有时候)没准会惊喜地发现:上帝借助你扭转了局面。
听听受害者怎么说
你注意到问题后,采取了什么行动?
一开始,我尝试与施虐者直接交流,未果。接着,我想与朋友们聊聊此事,但为时已晚,因为施虐者已经在他们面前把我贬斥得一文不值,还叫他们不要跟我说话,不要回我短信、电话和电邮。由于他高度强调忠诚度,所以哪怕我最好的朋友也不再理我。转瞬之间,我被彻底排挤在外。
此后两年半时间里,我们尝试与牧师和解。我们现在意识到,他根本无意与我们和解,只想把我们赶出教会。
我出于恐惧保持沉默,否则可能遭到进一步虐待。只要稍作反抗,就会受到言语和灵性虐待。有时候,我在这套虐待机制里随波逐流,麻木得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如果"看见”,就意味着要有所反应/行动,而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担心因此遭到打压。
一些遭遇性虐待和灵性虐待的受害者说:我没有把真相告诉人们。我想找个懂圣经的人问问这是不是真的,但出于羞耻和恐惧没有开口。此外,我受到威胁,如果说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我的家人们便会遭殃。我倒是质问过父亲,但他一个劲儿说,上帝叫他那么做。我最终放弃质问父亲。
我没有去找教会领导层,因为我觉得那样做无济于事,反而会让自己遭到排挤。我试图与关系亲近的其他信徒交谈,让他们注意到事情不对劲,但是当时似乎也没起到什么作用。不过,许多人后来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来找我谈这件事。
我们尝试过直接跟牧师说出自己的疑虑……结果只是遭到更多凌辱和更多毁谤。我们尝试过向一些好朋友吐露心声……但他们一五一十地把我们的话报告给牧师。我们去找"头儿”(一位备受尊敬的人,我们多年熟知的基督徒好友……他也了解我们家的情况),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他们夫妻。但是,他们从不允许我们与牧师坐下来好好谈一下。我们吐露心声后,他们会去跟牧师沟通,但最后总是以牧师说的版本为准。最终,我们在这位总监督老朋友的陪同下,与另一位监督沟通,他们最后答复我们说:如果非要选边站,他们将不得不选择站在牧师一边……我们呼求帮助,希望有人看到发生的事并采取行动,结果却受到指控,遭到毁谤,还承受威胁。牧师承认说,如果要纠正我们所受的不公,需要耗去他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过,如果我们愿意百分之一百信任他、忠于他,他还是愿意这么做。我们表示做不到,然后离开了教会,再也没回去。
我们约教牧团队见面,对教会教导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疑虑,结果当场遭到言语凌辱。我们与小组成员讨论这些话题,小组里的不少人是牧师的拥趸,也会向他告密。我们后来不再参加敬拜,但是仍然觉得应该留在教会。后来有一些彼此信赖的好朋友告诉我们,他们要离开教会了,我们才感到了事态的严重。
我们推动了牧师的离职……我们给各位监督写信。我们向受伤害的人道歉(例如我们曾看到一名女士被骂"婊子”,但是我们当时没有向她伸出援手)。我们找到一些领袖,直接跟他们探讨问题……我们见了很多人,反思、讨论和恢复。我们尽力寻找过去的受害者。 ↩︎
-
The Hope of Survivors website says this about ending a sexually abusive relationship with a pastor, “DON’T meet in person alone!! Write a note or take a friend with you. If you meet privately, you will only give him the opportunity to manipulate you and the situation again. He has already played on your emotions enough to get you to this point. Don’t allow him to continue.” ↩︎
-
See Matthew 16:18 where Jesus promises to build his church. ↩︎
-
http://www.webmd.com/mental-health/what-are-symptoms-ptsd ↩︎
-
28 To learn more go to www.transformationprayer.org. ↩︎
-
For an excellent resource visit: www.churchexiters.com by Dr. Barbara Orlowski. ↩︎
-
You can learn about Mending the Soul at www.mendingthesoul.org. ↩︎
-
I’ve found the book, Boundaries, by Henry Cloud and John Townsend to be very helpful. ↩︎
-
You can do a word study by selecting an online Bible website, like www.biblestudytools.com . Put in the phrase, “in Christ” and hit “search.” Up will pop all the verses in the Bible that use this phrase. ↩︎
-
I adopted this definition from Lewis Smedes in his book, The Art of Forgiving (Ballantine Books) ↩︎
-
ibid, p. 47 ↩︎
-
Out of the Cults and Into the Church, Janis Hutchinson, Cross and Pen Ministries. Kindle Edition. ↩︎
-
The Grief Cycle was first discussed by Elisabeth Kubler-Ross, On Death and Dying, (Scribner) ↩︎
-
I’ve found the three P’s of pessimism, discussed by Martin Seligman in his 1990 book, Learned Optimism, to be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this place in the Grief Cycle. The three P’s stand for personal (you think it’s your fault that bad things have happened to you), pervasive (there is nothing good in your life. Everything is bad), and permanent (nothing will ever change. You are stuck in this terrible condition forever). ↩︎
-
I first heard this analogy from Robert McGee in his book, Search for Significance. It has stayed with me all this time and is still a profound analogy for me. ↩︎
-
Abba’s Child, p. 129. ↩︎
-
http://www.wadeburleson.org/2017/05/the-1-thing-to-look-for-when-joining.html ↩︎
-
The Subtle Power of Spiritual Abuse, page 26 ↩︎
-
To learn more about Posttraumatic Growth visit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Research Group at https://ptgi.uncc.edu/what-is-ptg/ ↩︎
-
Brown, Brené. I Thought It Was Just Me (but it isn’t): Making the Journey from "What Will People Think?" to "I Am Enough" (pp. 127-128). Penguin Publishing Group. Kindle Edition. ↩︎
-
Ibid, page 131 ↩︎
-
Dayna Drume, October 27, 2014, Relevant Magazine ↩︎
-
If you can’t find one where you live, then move to Wisconsin! Cedarbrook Church, where I pastor, is always looking for great people to join our church! We are full of people that have previously given up on church but were crazy enough to give church one last 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