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到了。平时里常去的游泳池,从不到10人锻炼身体激增为超过100个儿童戏水。早晨出门,驱车60公里,开会一小时,再驱车60公里回家,带着孩子们去游泳。

最近这一周似乎都这样。

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得外出与朋友见面,讨论,开会,聊天。重庆实在太大了,任意出门一次,单面通勤时间至少90分钟。有点疲惫。希望这个月在家里好好地翻译,完成“希尔伯特彼得前书注释”。引用两个评论来为自己加油:

All of Hiebert’s commentaries are excellent, and 1 Peter is no exception. Theologically deep, they are my go to commentary for sermon prep.

Another fantastic commentary by D. Edmond Hiebert. His comments are always thorough, careful, meticulous, and solid. He digs deep without becoming verbose. 1 Peter, like Hiebert’s other commentaries, is a boon for the busy pastor who wants to dig deeply into the text of Scripture so that he can wrestle with its implications for his own life and then prepare to feed the flock committed to his care.

最近经济窘迫,需要等待这书翻译完了,攒点钱,8月和Emma带着孩子们去休假。

另一本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书,“Distinctively Christian: A Christ-centered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Spiritual Development”,计划在感恩节前完成。


常常学习的“创造科学”公众号突然被封了。当然,我是很惋惜这中文世界最顶尖的科学期刊遭遇如此不公的待遇。在朋友圈里随口悼念说,“江湖寂寞。低端护教学无处安放的灵魂。望早日转世。

也许值得再说一次。朋友圈是一个很私人的圈。我没有选择屏蔽任何人,凡是加为好友的,都能看到我的朋友圈。但另一方面,朋友圈的话语总是戏谑之辞居多,不能视为正式的意见。我的想法是,如果在朋友圈还会有顾忌,对言论作一点自我审查,不如彼此拉黑了省事。一般而言,我会暂时屏蔽一天反复发广告的朋友圈——不是我对朋友有意见,而是这些广告宣传的是我不大可能购买的产品。当然,我可以理解有些朋友有这样的工作需要,为了谋生不得不为之。只是正好我无法贡献绩点而已。

对于发表观念的朋友,有时我会在朋友圈里回应。比如好友在圈里摘录这样一段话,“对于我们这些解经式讲道的人来说,重要的是保持讲道的核心内容不变,但同时可以采用灵活的风格和策略。不改变内容,但改变方法或风格是可以的。~Jeff Robinson”,我就简单说了一句“说了等于没说”,我的朋友回复说“就是”(重庆话:逗是!)。

但我不会把朋友圈当真,长篇大论地和朋友讨论严肃的哲学、伦理学、科学、神学问题。

我一向鼓励每位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字,找地方发表出来。朋友圈是一个很短暂的存在——我的朋友圈只保留了3天就看不见了,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不该浪费在朋友圈上。


回头说我的“江湖寂寞。低端护教学无处安放的灵魂。望早日转世。

我最真诚的祝福,当然是“创造科学”早日转世,重新出现,以高质量的科学文章安慰一众接受年轻地球创造论的基督徒的心。

我仍然会时不时地翻译一点批评“创造科学”和年轻地球的文章,不过没有了“创造科学”公众号,多少有些寂寞。

但晓天问起中间这句话,“低端护教学”是什么意思。我有一篇讨论三重护教学的文章,“事工哲学(81)|护教学的五种进路和三种方式”,大概“低端护教学”是从这里来的。

所谓“低端”,就和IT行业所谓“前端”,“后端”,“底层”,“应用层”,“网络层”,“操作系统和虚拟机”之类差不多,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指在基督徒内部的护教学。

在我看来,基督徒内部的护教,算是“根基”性质的,所以称之为“低端护教学”,其实我一开始把它称为“低级护教学”,但也有人觉得不适,所以后来统一使用了“低端护教学”。

我翻译和写作了20多篇“低端护教学”,如今没有了“创造科学”公众号,这些文章固然寂寞,也无处安放了。这句话倒也不是在取笑,也不是把“创造科学”称为“低端护教学”的意思,只是在说明我自己这一系列文章的立场而已。

顺便说一句,偶然听说有朋友把我的朋友圈言辞截图去别的地方讨论。这样没什么不好,就是很容易被人误读我的本意。我希望可以在朋友圈随意发言,也充分相信我的朋友不会常常这样行(偶尔一两次还是可以的)。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