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教义进程》| 3a 启示之于历史,教义之于十字架

按:今日这一段,有4245 字。此书实为经典,无论内容、语言还是情绪都精致高贵,其理论细致入微,论述得当,结构奇思妙想,发人所未见。读到此书,我才相信神学创新并不终止于16世纪的加尔文(实际上,“要义”更像是“讲义”)或17世纪的清教徒,当代仍然大有可为。我很久没有翻译这样激动自己心意的书了,似乎有点停不下来。读者提出了几处明显的typo和理解有碍的地方,我已经修改了。也等到全文做完,再发一个修订试读本出来,不加前面的按语和说明,维持干净的阅读体验。目前暂且如此吧。 感谢我的朋友们大力支持,这个项目的筹款只用了5天就满足了。截止今日清晨,筹款额度为116%。多余款项将转入大约10万字原文的“救赎进程”notebook汉化项目。《新约教义进程》项目关闭筹款,致谢名单我会放在译后记里。但年底仍然有仰望来年上帝仁慈供应,在诸多不可公开言说之项目上的需要。 特别提及另外一个项目,作为《以神学翻译为志业》一文所讨论题目的示例。2019年,跨文翻译出品了“广西宣教史”一书。身在广西的一群弟兄姊妹看见了这本书,一起共读,给了我很好的反馈和鼓励。事见《计划、筹款与出版》一文。 昨天这群弟兄姊妹告诉我,他们中间有一位壮族的姊妹正在翻译欧福德的回忆录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a)November 18, 2023 《新约教义进程》2b | 同观福音书November 20, 2023 《新约教义进程》2c | 从地上到天上November 21, 2023 3 福音书蕴含了后续一切基督教义的种子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 希伯来书 2:3 我想请大家把注意力放在这节经文的后半部分,因为它提到了一个符合我们当下思路的事实:这伟大救恩起先是由主亲自讲说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来 2:4)。 新约多次提到说,旧约的话语乃是借由天使所设,由天使所确定,或者说,由天使所传(徒 7:53;加 3:19;来 2:2)。这些服役之灵——上主的使者和仆人,起着引入预备系统的作用。另一方面,新约的救恩不是由仆人介绍给我们,而是由上主亲自带来。他并不仅仅提供了救恩的条件和基础,而是亲自降世显现,做成救赎大功。他既是这救赎的信使和教师,也是其创始成终的作者和赐恩者。救恩完全由主做成,也始于上主的宣告。福音最初出自上主之口! 然而,当上主个人的事工结束时,救恩的话语只达到启蒙阶段,尽管这乃是后续教义发展所必须的最重要阶段。根据我们对于上主亲自教导的话语的认识——视其为已经完成的终极之道,还是圣道的开头——我们处理后续教义发展阶段的方式将有很大的不同。 在本章中,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命题:首先,福音书中上主的教导蕴含了所有基督教义的实质内容,但不具有终极特征。其次,上主在福音书中的教导有一个明显的推进过程,但在其最高点却亲自宣告了自身的不完整性,并开启了另一个阶段的教导。所以,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福音书中上主的教导蕴含了所有基督教义的实质内容。 上主的教导是自然而有机的。根据场合,他随意地给予教导。他在世间游行,所遇之人的性格、言语和行为极大地塑形了这些教导的特征。它从当时的环境和场面中借用了各种意象。像这样的教导似乎不可能系统涵盖整个真理体系。我们应该预料到它是片面而零碎的,根据引发教导的场合,在某些方面可能是完整的,在另一些方面则有所不足。 同时,上帝之子的显现并非偶然,也不由环境决定,而是上帝的预定。因此,一切场合和条件安排必定有着完美的天意护理,才能让他以这种方式说出上帝之道,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意味着,当他降世为人之时,一般性的宗教气氛、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日渐增强的反对以及他在生活中偶遇之人的状况、场合和处境等等,都在上帝的护理之中,以有效地完成他的使命,成为人类领悟真理的教师。因此,不仅在他的演讲中,而且在他短暂的谈话和突然的回答中,在可怜之人的呼吁、敌人的诱惑或门徒的错误中,在他对恶人的强烈谴责或对软弱者的温柔安慰中,基督的思想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表达,神圣之道逐渐丰盈起来。 例如,在罗马书中关于称义的整个论点,都围绕着这样一句断言中,即“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约 3:14-15)。加拉太书对基督徒地位之阐释,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理解:“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 8:35-36)。希伯来书有关献祭的教义,下面一句暗示了全部的意义:“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路 22:20)。不难看出,书信中扩展的每一条教义都植根于基督在福音书中的某句话,而圣灵向使徒启示的每一真理,其发端都是是人子口中所出的话语。后来的启示可能会扩充较早的启示,可能会显明其意义、定义其应用,但较早的启示仍然是后来启示的支柱。我们对新约每一部分的初步了解,都要归功于我们主在私人交流中谈到的救恩信息。按照使徒的话说,我们仍然以主耶稣的话语为指南。然而,主耶稣的这些话语并不具有终极性。福音书所传达的教义似乎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组合和发展,也留下了这样进展的空间。 论到其形式,特别前三卷福音书教义的形式,我们的主一般采用比喻或箴言。但上主常用比喻和箴言的特征,并没有被其仆人所效仿。众所周知,箴言的本质是抽离特定场合的智慧言说,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适合没有时间限制的使用,以简短的言词蕴含丰富的含义。因此,它非常适合表述基督教思想的伟大原则,使之在人世间流传,无远弗届,经年累月。然而,这种教学形式只方便知识的引入。它似乎旨在通过部分的真理及其象征,刺激头脑的思考,唤醒探究之精神。我们的主说,“至于别人,就用比喻”(太 13:10-14、35;路 8:10),暗示使用这种形式的指导,适合于预备和试探阶段。针对普罗大众,我们主的教导主要是这种性质,但对他的门徒来说显然不是这样。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他们知道,至于其他人看来,不过就是比喻(太 13:11;路 8:10)。 虽然这种说话方式在门徒受训期间得以广泛使用,但上主向他们保证,将来的教导将与过去不同:“这些事,我是用比喻对你们说的;时候将到,我不再用比喻对你们说,乃要将父明明的告诉你们”(约 16:25)。 当他开讲登山宝训时,他给出了道德公义的伟大原则。但是,正是从晚上私人谈话或应对非信徒的挑衅时,在朋友坟墓前的叹息或悲伤中,我们才对他得救的奥秘有了最朴素的确据。即使在他平常的谈话中,我们也意识到字里行间隐含着其他真理,比那些宣布出来的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其志不在成为最终的真理形式。它们宣告着一个即将成形的真理体系,在其中,他所说的一切都会凝聚成为一体,他那些简短的格言将在体系中扩展完整。 如果耶稣个人教导的形式和方法暗示这并不是他教导的全部而只是一个启蒙阶段,那么当我们考虑教义本身的实质时,这个结论就将会更加清楚。 教义具有两个特征。首先,它是对业已知晓的真理之洁净、恢复和完善,其次,它揭示尚未披露的神秘经世之道(a mysterious economy)。换句话说,尽管神圣目的实现之道隐约简洁,教义的职责和特征却需要最清晰的光芒印照,明白地阐发。 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对那些紧紧抱着启示中更神秘部分不放手的人而言,尤其如此!他们固执于上主亲自给予的教训,以其为更加可靠,更有确信,而不愿听从跟随上主之人的作品见解。这些人守着登山宝训,徘徊在比喻和长篇讲论中,忱迷于伟大真理的起头——上帝的父性、衷心的祈祷、爱和宽恕、谦卑和真理、顺服和自我牺牲、相信上帝有赦免怜悯的恩典、信靠上帝所差来的那位(即使只有空泛而初步的信心)。 然而在同观福音书中,我们很少见到有关基督中保之工真正性质的讨论,也难寻关于其效果的明晰断言。如果我们满足于从各种听起来模棱两可的零星话语中获得最低程度的理解,并且预表性神迹所暗示的以及整个历史所蕴含的意义毫不敏感,我们也许可以进入到约翰福音,但我们的结论将不会比其中探寻真理之人那可疑的认信更加高尚—— “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约 3:2)。 然而,在承认这一点之后,我们必须以之为出发点,承认更多。我们发现,福音收集了基督零散的言论,我们的主在其中不时宣告自己最高的职分,偶尔揭露自己工作的奥秘。关于他的伟大见证排山倒海而来,一个接一个地敲打我们的耳膜。然而,在面对每一份见证时,我们感到其中有所暗示,并不为当时在场之人所理解,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迟钝,而且因为所要见证之事尚未发生。它们是一个伟大启示的片段,所指向的时机尚未到来。请观察下面几段: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约 1:51);“你们拆毁这殿,我叁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约 2:19);“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 3:5);“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 3:13);“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约 3:14);“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 4:14);“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 6:51);“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 12:32)。 这些说法,以及许多其他类似的话,对着那时的听众说出来,他们的困惑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当时也无从解释。这些话等候着未来的事件和发现所发出的亮光。当我们将上主说话的方式与其使徒完整而明确的语言进行比较时,我们的主满怀期待地教导自己将要完成的工作,才最为强烈地打动了人心。 若有人相信他所教导的一切,就必等待它们得以完善,直到我信之事变得清晰为止。我们与上帝之关系的教导(无论是关于补赎的盼望,还是像孩童一样进入上帝的国度)都还没有完成,蒙上帝赦免接纳的理由仍然模糊不清。关于职事和品格的教导,仍然列入有所缺乏的紧要因素之中,因为在耶稣死亡之前,救赎的行动过程难以辨认。圣灵里的生命、复活的大能和在天国公民的身份,在耶稣的死亡、复活和升天之前是无法实现的。 让我们以罪得赦免和祷告蒙回应的教义为例,来说明这一断言。这两种教义都与我们救主亲自采取的行动密切相关,前者与他的赎罪牺牲有关,后者与他的大祭司中保有关。然而,当他在地上教导我们中,并没有如此说明这两个教义。当两样真理还不存在,但福音书记载了关于它们的其他真理表述。 以第一个教义为例。“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路 6:37);“他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他的爱多”(路 7:47);“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太 18:32);“那税吏远远的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路 18:13-14)。最后,在讲述饶恕的伟大比喻中,犯错的儿子回来了,父亲什么也没有要求,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路 15:11-27)。这里没有提到为我们代祷的那位,没有暗示他需要牺牲生命或为赎罪付出代价。...

November 22, 2023 · 1 min · eddy

《新约教义进程》2b | 同观福音书

按:筹款进度:17.5 翻译进度:18% 前期连载: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前言,第一章,筹款说明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a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b ——同观福音书的顺序 福音书作者专注于基督的本性和事工,并没有向我们提供什么教义系统。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主耶稣本人,就像他亲自出现在世人面前,以言语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坚固他们的信心。在完全了解他的位格和作为之前,人们首先要学会认识他、信任他。 我们在福音书中看到耶稣为门徒所求和赐下的信心,是一种紧紧抓住永活救主的信心,尽管这信心几乎还不理解救恩的方法,甚至根本无法理解救恩的本质。因此,以福音故事作为基督信仰的第一课,新约圣经教导我们说,信心的本质和源头不在于接受其中启示的真理,而在于信靠福音书中显明的那位。上主这样描述新约中上帝的儿女,说他们是“到我这里来的”和“信我的”(约 6:35)。到基督这里来的人,才是高等教义的合适接受者。 福音书中所见的信心主要不是来自证明和维持信仰的神迹,而是直接诉诸良心和人的灵。耶稣最初的门徒中大多数人在看到任何奇迹之前就信了。事实上,建立在神迹之上的信心被视为失败:“你们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 4:48)。当简单的“信我”一词被改为“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做的事信我”(约 14:11)时,神迹似乎是那些缺少灵性领悟力之人退而求其次的进路。神迹自有其重要而必然的作用,但上主自己就足以成为信仰的证据。比起他的作为而言,他的位格身份是我们投入信心、爱和崇拜更可靠的保证。 当我们从福音书所在的历史转向他无形的职分和属灵关系时,我们已经熟悉认识这位担任职分、维系关系的上主。这确保了“职分”、“关系”之类不会成为观念和抽象、词语和称谓构成的“无意义”系统。神与人之间的中保、属灵圣殿的大祭司、坐在看不见宝座上的君王,就是这位在我们中间进进出出的耶稣;我们看到他坐在伯大尼的房子里,在示剑的井边接待罪人,向穷人传道,安慰朋友,允许生病的小孩来到他面前。既已熟悉他,则信心已经建立,爱已经觉醒,我们也预备好自己的心,要接受同一位上主更深奥的启示,深思他在罗马书阐明中的“是罪人称义”,留意以弗所书中那预定我们得生命的根源,领悟希伯来书中那位新约的祭物和祭司。 福音书本身的特征,按照它们现在安排的顺序来阅读,也显示出明显的渐进计划。首先,这四卷福音书被分成两部分,其线索清晰,人人都能感知,每个时代都不会错过:前三卷福音书构成第一部分,第四卷福音书构成另一部分。第一部分当然应该在前,实际上为我们阅读后一部分做了预备。 我们看到,这样的顺序并不是关于上主知识的顺序。在现实顺序中,神性的荣耀先于他道成肉身在尘世显现,但在福音书的认知顺序中,情况恰恰相反。发生在时空之中、构成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以及上主生命的外在方面,乃是更高妙启示所必须的先行条件。因此,同观福音书教导上主在世的场景,为我们领受接下来的事情作好了准备。若不是首先亲眼目睹基督的显现,我们的思想将无法跟随。我们需要先熟悉了他生命中平凡的一面,认识他最常见的特征,我们的思想才能贴近那最为浓烈的荣耀启示经文,从中得到从前上主言行所暗示之事的明确解释。 同观福音书本身也显示出某些有序的进展。每一个福音故事都有自己主要的特征,于是共同绘制了上主完整的肖像。每一卷福音书都有自己的历史关联,代表了基督向世界展示的某个阶段。马太福音曾经被公认为希伯来人的福音书,乃是新约真正的开始。它展示了新事物是如何从旧有中生长出来,从而表明上帝之子的显现不是什么一种遗世独立的超然现象,而是一段漫长历史的注定结局。它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太 1:1),建立在旧约的思想之上。它的每一步(特别是前面几章)都会提到以前的经文,指出先知的话语如何应验。这是一部预言应验的历史,在其中上主是一切公义的成全者,律法和先知的成全者,不是来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在它里面,主是天国的君王和立法者,其出生之地和安家之所早已在以色列预备。 马可福音传统上与首先向外邦人打开信仰之门的使徒彼得有关。它看起来像是写给那些皈依之人,就是使徒彼得蒙召要去传福音的——比如凯撒利亚那些敬虔的士兵,他们那罗马人的思维习惯因与犹太教的接触而受到影响。这是一卷行动的福音,迅速、有力、生动。它好不耽搁地进入上主正式而公开的服侍生涯,以迅捷的动作将我们从一项大能的行动带到另一项大能的行动,但又以栩栩如生的细节刻画了上主的生活。这卷福音书强调基督对有形和无形世界的权柄,尤其在赶鬼的叙事上着力刻画了这一点。彼得对哥尼流所说,正是这本福音书的主题:“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他同在”(使徒行传10:38)。从福音在其犹太发源地的初现,到它最终遍满全地,这本福音书位于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之间的位置。它所刻画的上主形象,没有第一卷福音书所刻意展示的上主与犹太生活、思想的密切联系,也没有路加福音那种对于整个人类的同情以及对广大外邦人心灵的特别迁就。 后一本福音书(路加福音)中的耶稣家谱不再从亚伯拉罕开始,而是上溯到亚当,表明了它自己的普世特征。它特别注意我们的上主与人类生活的日常交往,他对人类感情的温柔体贴,对人类苦难的极大同情。它的序言是写给一位外邦皈依者的,表明了作者以后的叙事立场。他的语言古朴高雅,从一开始就向我们表明,我们已经从犹太人为主的教会进入了教会历史的另一个阶段,福音已经扩展到全地,它的普世特征已经确立。这卷福音书特别适合希腊人的思想,于是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普世思想。它的内在特征配得上它的历史地位——它被称为保罗福音,因其无疑是保罗的亲密同伴所撰写,并在保罗所建立的教会中流传。 正如使徒行传向我们展示了福音外展的三个阶段(首先是在犹太教的范围内,然后是彼得打破族群界限,将其扩展到罗马人中间的初步工作,最后是保罗的事工,使得福音自由而完全地传给世人),所以同观福音书也按照各自在正典中的顺序,与这三个时期的配合得天衣无缝。当我们通读它们时,我们不仅看见越发完整的基督形象,而且在这看似简单重复、偶然变化的叙事角度下,发现它们按照某种顺序,与基督的知识向着世人渐次展现的历史相对应。同观福音书首先将福音确立为一种真正的犹太教形式,宣称自己是旧约的成全,然后再展开福音与世上万民之间的关系。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November 20, 2023 · 1 min · eddy

年底筹款(圣诞自选项目)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a)

筹款进度(继续中):5.674% 翻译进度(有空则继续中):15% 参见:年底筹款(圣诞自选项目)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1) 今天没有太多时间翻译了。早晨陪着Angela去打篮球,给同去的Lisa点了一杯热巧,看着她阅读《哈利·波特》。我准备了一下讲道,但咖啡馆没有插座,只能草草收兵——嗯,没有办法买得起apple m3。 下午照例是洗碗、午休,然后带着David去了健身房跑步。回来的时候他对我说了许多Lego的事,很有趣,但心不在焉。 晚餐之后我决定独自去湖边祷告散步预备讲道,走了一个小时后回家洗碗。然后做了明天要的ppt,觉得犯困。今天应该早睡,明天除了讲道,还有3小时的“救赎进程”工作坊。 Anyway,忍不住又翻译了几句《新约中的教义进程》,对Emma说,这事完全停不下来了,就像拿俄米对路得所说的波阿斯一样,“女儿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这事怎样成就,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Ruth 3:18)。但我要请你不要坐等,为这项目祷告吧,希望可以尽快做完,早点休息。 这书的语言很难,19世纪英语的确是专业折磨译者头秃的工具。举例一句: No human being that ever trod the earth has left behind a representation of himself more clear and living, more certain in its truthfulness than is that which we possess of Him who was first known as the prophet of Nazareth in Galilee. 或者这样: The gospel stories are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the student and the theologian, whether they walk the ordered paths of systematic divinity or the free excursions of speculative thought, for there are influences in abstract thought and dogmatic discussion which will drain the soul of life unless fitting antidotes are used—and there is no antidote so effective as a continual return to those scenes of historic fact in which the word of God has given us our first lessons in Christ....

November 18, 2023 · 1 min · eddy

年底筹款(圣诞自选项目)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

反思我自己的信仰历程,Logos事件带来的最大影响似乎在于我不再轻信权威。几年之后,我已经过了50岁,生活中也很难再找到所谓“属灵遮盖”,倒是名义上成为许多年轻人的Mentor。 我现在唯一在属灵上信得过的Mentors,几乎都是我在CIU的教授和退休的老校长。Dr. George Murray,Dr. Bill Jones(《事工倍增循环》),Dr. Terry Powell(《坚固的服侍》,Dr. Roy King(《赐予生命的领导力》)、Dr. David Cashin(《生命中的七个核心问题》)这些教导过我的资深教授,似乎是我目前还能全心信任、在属灵上给予我指导的老师。 我常常在工作坊里对年轻人提到,若有可能,趁着年轻寻找自己的属灵Mentors,因为年龄越大,这事就越发艰难。按照Dr. Roy King的说法,Mentors可以分布在生活和事工不同的方向,不用只有一人。有些Mentors可以直接联系,征得同意,有些是已经去世的(比如加尔文或司布真),有些是在世但并不联络的(比如John Piper或J.M.),有些是通过阅读和PodCasts来学习的(比如N.T.Wright)。这也是我这些年来的做法。 国庆之后,小鸡和我商量,要给新家的年轻人开一个工作坊(为了避免“开课”这种说法,姑且称为“工作坊”)。我们讨论用什么材料,我就提到一位影响了CIU百年神学DNA的属灵导师,已经过世的Dr. James M. “Buck” Hatch。哈奇博士在我翻译的诸多“CIU系”图书中都会出现,无论是教牧学、心理学、神学、教育学的教材,我常常看到这个名字。而他最知名的一门课程,就是“救赎进程”(The Progress of Redemption)。这门课是为本科生开设的,并不高深难懂,但几乎每一个上过哈奇博士这门课的孩子,都会有很大的改变。CIU毕业的著名记者、作家杨腓力在其《耶稣所读的圣经》(The Bible Jesus Read)一书的前言中说,哈奇博士是第一个为他打开旧约奥秘,让他喜欢上旧约的老师(“who first opened up to me the delights and mysteries of the Old Testament.”)。事实上,这门课是CIU毕业生在世界各地的服侍和宣教工场中处境化开发和教导得最多的一门课。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这个线下工作坊。到昨天为止,已经做过6次。明天我要开始在另一个教会里做一个成人主日学版的“救赎进程”。 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来历。按照哈奇博士的说法,“救赎进程”的来历是这样的。他是CIU最早的几位教授之一。来到学校之后,Dr. Robert McQuilkin请他上一门圣经概览。他从托马斯·伯纳德(Thomas Bernard)1864年的经典《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the New Testament》中得到了启发,将progress的概念扩展到旧约,构成了一个整体性描述整个救赎进程的课程。哈奇博士也是基督教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课程以戏剧结构、可视化图像、叙事等各种元素组合,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理解其主题。 为此,哈奇博士留下了600页左右的课程教案,分为上下两卷。 趁着年底,我为这个项目筹款。课程笔记还在整理之中,因为古老的影印本pdf需要文字识别和校对排版。今年圣诞节之前,我想把这个工作坊最重要的阅读材料,一份经典而新颖的新约研究讲座《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the New Testament》,翻译和分享出来。 其实也有其他需要筹款的项目,但不太能够在这里直接讨论细节,是那种如果可能,还是面对面交流为好的项目。Anyway,我希望为《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the New Testament》的翻译筹款。无论是否能够满足筹款需要,我都打算在圣诞节前将这书翻译完成,作为一个礼物分享给支持跨文翻译的朋友们。我还有很多项目在操心之中,如果不立Flag,大概就松懈了。基本的筹款是2.5万元,如果有余,就纳入后续的哈奇博士《The Progress of Redemption》翻译项目之中。到此书连载完成,我会有一个筹款报告。...

November 18, 2023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58)| 未完待续的负隅顽抗

《以神学翻译为志业》这篇文章写在2019年回国之后,以跨文翻译为BAM平台,Reach2O还“已然未然之间”时,真正实作之前的想象。但是,观念本身并不能构成实在。在第一个service term行将结束,要进入安息年之前,值得简单总结一下从2018年至今的翻译活动。 今天把2018年ACSI项目开始之后所有合作的译者和支出统计了一下。我自己使用的软件(memoQ,各种付费服务,服务器租用之类)大概2万元人民币,与此相比较,支付给了译者的费用差不多120万元人民币。按照简便的120元千字计算,正好在1千万字的输出左右(没有包括我和Emma翻译的文字)。 这些项目和费用在不同阶段多多少少支持了一些译者(特别是神学院的再读学生以及从全职退回,re-entry的过渡家庭)。也为一些年轻的译者提供了多一点的经验吧。至少在跨文翻译作为一个Business As Mission的模型上,我做了一点尝试。 但今天看了一下早期合作的译者,如今是一个也没有留下来。我知道伦飞还在从事翻译,Jing、Ruth、Julie、Rebecca、David、Jessica、Macia、Peter可能都不再做了吧。至于Wayne,我不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翻译只是一段经历,既然机会不是那么理想,也没有持续的项目,自然是今早转行,各奔前途为好。最近两年合作的几位译者,现在也只有两、三位还有持续项目可做吧。从培养译者、稳定译者队伍的效果来看,我的尝试和努力并不成功。许多不知情的朋友(特别是潜在客户)以为“跨文翻译”聚集着一个精英译者团队,大家没事就在一起切磋翻译技术,没有项目也坚持以神学翻译为志业,那种“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试君,岂有译难事?!”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译者只要1个月没有项目,或许就去开网约车或者进入机构自媒体了。 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包括对我很友好的客户。最近的两个客户要求都是这样:希望找到和你一样水平的译者,提供和从前一样质量的项目交付。( we kindly request your expertise in the services below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your previous work……) 但从大的局面看来,这五年的努力没有带来一个专门的神学翻译奖项,没有设想的基金会可以补贴好的翻译项目和译者(在同样境况不佳的机构客户所能给出的报酬之外),没有经费可以组织一次线下的神学翻译研讨会,CAT和最新AI技术对翻译效率的提升,没有为译者带来更多收入,倒是让更多译者失业了吧。盗版问题依然严重,很少有人看到译者的劳动,也少有尊重。绝大多数译者没有拿过版税,拿的是一次性的项目经费,自己支付20%的个人劳务所得税,自己承担五险一金。特别是在林林种种的课程资料、培训材料翻译上,许多译者连署名权也无法得到保障。没有预付款,大多数项目是结题之后过一段时间再付款,译者始终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 这两年我劝退了很多想要入门的年轻人,至少从未鼓励任何人像我这样“以神学翻译为志业”。对于仍然打算试水的年轻人,几个建议: 1. 神学翻译需要通晓外语、汉语和神学。最好有国内教会与海外教会的生活经验。但并非通晓这三样,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译者,若要长久坚持,还需要灵性上的配合——敬业、时间管理、守纪律、祷告的生活。 2. 好的译者是稀缺品,许多机构都在寻找。如果想要从事这个工作,最好是和机构联系,要求试译。我已经累了,最近没有经费、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新的译者,为他们兜底。我已经合作过超过60位译者,每一位译者的文字都是我自己检查校对之后交付客户,以保证“跨文翻译”出品的质量。但最近几个月是连“神学翻译工作坊”也没有时间继续了。 3. 许多译者带着自己的宗派和神学偏见,在翻译上是会体现出来的。神学翻译心理学似乎值得更多的研究。我无法再招收研究生,真是一个遗憾。 4. 翻译的收入真的很低,缺乏保障。在祖国大陆生活的译者,如果想要用翻译来养家,最好考虑别的方法。如果不用担心生计,倒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5. 翻译的需求量仍然巨大。如果您都看到这里了,我要为下一个项目筹款。这是为我正在新开发的中文主日学课程《救赎进程》翻译的教材,也是我的老师,CIU的前校长,Dr. Goerge Murray每年都会重读一遍的经典:Thomas Bernard《The Progress of Doctrine in the New Testament》。这本书是公版,所以无须申请版权,可以直接翻译。字数是46k,希望可以筹集到2.5万元的费用,包括翻译,校对和电子书排版。我特别希望有一个教会能够有这样的远见,能够把此书作为安排为明年的支出计划之中,作为教会的选题来考虑。译者已经确定,将是一个2年级的英语翻译专业博士生,有几本书的翻译经验,我将作为校对和项目管理参与其中。 此外还有大约600页的课程笔记,Dr. Buck Hatch《The Progress of Redemption, Vol. 1-2》需要翻译。我还在OCR转换之中,暂时无法精确估计项目规模,大约是10万字的样子,等书翻译完成之后再说。 目前,我已经在开设一个线下的工作坊(做到第5次),另一个工作坊本周日下午开始,也是线下的。“跨文翻译”的所有自选翻译项目,都是直接为着事工服务的。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November 15, 2023 · 1 min · eddy

猴子审判

按:20世纪的第一次广播审判揭示了美国基督徒之间的巨大分歧。后来的许多运动都离不开这个事件以及布莱恩对公众的影响。 ​基要主义的地下化,可以与我们1949-80年代期间中国的家庭教会地下化对读。同样,基要主义嵌入美南以及川普主义的兴起,似乎将再一次引发“猴子审判”,这一次他们因为与右翼政治的结盟,看起来强大得多,但其弱点昭然若揭。与之对读的,大概是中国新兴城市家庭教会在改革宗这样“先进”、曾经改变整个社会形态的神学基础上嵌入了无条件接受的基要主义——年轻地球创造论,圣经辅导,七大山头,主权神学,箭袋神学,文化战争……以及有意识的意识形态撕裂。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甚至缺乏布莱恩这样的历史连续性,也没有一个可以结盟甚至可资利用的右翼。 如果改革宗神学要在中国的大城里站稳脚跟,将不可能沿袭隐藏在美国中部大农村的基要主义,否则这不过将是另一种自我放逐的有神论意识形态。你不可能在神学上跟从提摩太凯勒,而在创造论上否认凯勒,同时在大都市中产教会中自洽。 作者:大卫·戈茨 翻译:Eddy 来源:Christian History: Issue 55 — The Monkey Trial and the Rise of Fundamentalism “现在开庭,”约翰·T·劳尔斯顿法官宣布。“请卡特赖特牧师祈祷。” 那是 1925 年 7 月 10 日星期五上午 9 点,在田纳西州代顿市,一个约有 2,000 人的山地小型社区。这是田纳西州对约翰·托马斯·斯科普斯(John Thomas Scopes)的审判,也是美国第一次通过全国广播网直播的审判。 这是一个一目了然的案例: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改行的生物老师是否在课堂上教授过进化论?如果事实成立,那么斯科普斯就违反了田纳西州一个新制定的法律。 但此案迅速发展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媒体事件之一。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O.J.辛普森审判一样,这个案件本身并没有开创重要的先例,但它揭示了美国和美国基督教中不断扩大的鸿沟。 媒体马戏团 一月份,大约在(后来被称为的)“猴子审判”前六个月,田纳西州立法机关下议院通过了巴特勒法案: “任何大学、师范学校和州属公立学校的任何教师,若有否认圣经中神创造人类的故事,教导人类是低级动物后裔的做法……均属违法。”任何被裁定犯有此轻罪的教师将被处以100至500美元的罚款。 该法案引起了全国的轰动,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立即宣布将支付律师费,以实际案例在法庭上测试这项法律。田纳西州代顿的采矿工程师乔治·W·拉佩利亚(George W. Rappelyea)说服了约翰·斯科普斯(John Scopes)公开承认自己违反法规,成为测试案例。 当全国知名的克拉伦斯·达罗(Clarence Darrow)决定加入辩护团队,对垒此案检方的威廉·詹宁斯·布莱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时,此案通过无线电广播的计划确定了下来。 两人都处于职业生涯的暮年。将近70岁的达罗刚刚在芝加哥结束了一场备受关注的审判,以精神错乱为辩护理由,将两名承认谋杀罪行的杀人犯(内森·利奥波德和理查德·勒布)从死刑中解救出来。达罗被广泛认为是“激进分子”的捍卫者和直言不讳的不可知论者。 布莱恩曾三次参加总统竞选,还担任过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政府的国务卿。虽然他已经30多年没有从事法律工作了,但他是关于圣经的每周联合专栏的作者,并被公认为新兴基要主义的主要发言人。 审判开始时,包括一贯语气尖刻的H·L·门肯(H. L. Mencken)在内的100多名记者来到了小城戴顿。 媒体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报道角度。对他们来说,达罗象征着客观、宽容和前瞻性思维——头脑清醒的现代性。布莱恩则象征着狭隘的思想、部落主义和落后于社会的群体——最糟糕的是有倾向性的基督教立场。 同样从一开始,控方和辩方就了解到这场审判将是媒体的狂欢,每一方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不仅要打动陪审团,而且要打动全国关注此事的百姓。 斯科普斯是否违法? 在审判的第一天,多达一千人挤进了有着700个座位的法庭。在退回新的起诉书后(以确保不会进行误审),陪审团遴选程序开始了。 早期的法庭交锋揭示了这场审判的派性斗争。辩护律师达罗穿着紫色吊带,白色衬衫和白色绳领带,正在质询一名潜在的陪审员——一名巡回牧师。达罗问道:“你从事何种职业?” “我是一名牧师,”J. P.马欣吉尔(J.P.Massingill)回答。“你曾经布道传讲过进化论吗?” “我不这么认为,当然,”牧师说,“我的意思是,我不曾单独传讲进化论。” “这么说,除非你态度公平,你不能进入陪审团,对吗?” “当然,我想要公平;是的,先生,“传教士回答说。 达罗再次问他是否宣讲过进化论,这位传教士说他的讲道严格依据圣经。 达罗追问道,“我说的是进化论。我不是在谈论圣经。你是否在布道时同意或反对进化论?” 当这位传教士说:“我当然反对它!”法庭爆发出掌声。 “注意法庭秩序,”法官咆哮着,最终免除了这位传教士的陪审团职责。 陪审团选定后,由于控方和辩方就起诉书是否合法还有争议,陪审团暂时解散了两天(辩方认为巴特勒法案违反了田纳西州宪法,剥夺了言论自由)。最后,法官裁定起诉书合法,于是辩方转而采用另一个辩护策略:斯科普斯无罪。 第四天,双方各自给出初始陈述。辩方称,审判代表的不是世俗人文主义者和基督徒之间的冲突,而是宽容、受过教育的基督徒和不宽容、蒙昧主义的基督徒之间的冲突。辩护律师达德利·马龙(Dudley Malone)说:“我们相信进化论和基督教信仰之间没有冲突。进化论与控方的布莱恩先生所代表的福音派领袖之特定基督教思想之间可能存在冲突,但我们否认站在控方的福音派领袖可以代表整个美国基督徒…我们坚持认为基督教不会抵触任何科学理论,并将证明这一点。 另一方面,控方表示,审判是关于直接事实的:斯科普斯是否实际上违反了田纳西州的法规? 控方的指控于下午开始,首先传唤了县公立教育总监沃尔特·怀特作为其第一位证人。怀特作证说,斯科普斯向他承认采用了教科书《公民生物学》(Civic Biology),并且承认自己“不可能教授这本书而不教进化论”,并且评论说“该法规违宪”。...

October 26, 2023 · 2 min · eddy

基要主义与社会福音

https://www.pbs.org/wgbh/americanexperience/features/monkeytrial-fundamentalism-and-social-gospel/ 翻译:Eddy 美国的基要主义和社会福音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宗教运动。两者都始于 20 世纪初。两者都源于基督教试图处理现代性问题所面临的困境。然而,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目标。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宗教领袖,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在这两个运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福音是从工业主义泛滥的废墟中发展起来的。到二十世纪初,美国城市已成为吸引廉价劳动力的磁石。贫穷带来了一种新的绝望。大众认为,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和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这样富有的工业领袖对穷人的苦难漠不关心。尽管有些富人是慈善家,但另一些人则用一种叫做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哲学来证明他们的残忍行为是正当的。他们认为,如果进化偏爱适者生存,那么强者为什么要帮助弱者生存呢? 社会福音的兴起是为了对抗这种严峻的现实。历史学家保罗·博耶(Paul Boyer)说:“许多基督徒开始相信,通过改革努力,通过立法改革处理童工、贫民窟和廉租屋以及不安全的工作条件,人类真的可以在地球上建立上帝的国度。”这种信念激发了早期的进步运动。威廉·詹宁斯·布莱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将这一想法带到了他的三次总统竞选中。 为了反驳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论点,布莱恩将社会比作花园。布莱恩说,在花园里,你不能仅仅因为杂草更强壮就让杂草战胜玫瑰。你要保护玫瑰免受杂草的侵害。如果你想要一个拥有好人、善良、慈善和平等的社会,你必须除去一些杂草。 基要主义的产生基础与社会福音截然不同。在20世纪初,一些著名的基督徒开始将圣经视为历史文本,而不是启示的真理。根据这些所谓的“高等批评家”的说法,《圣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只是反映了写圣经之人的观点。 基要主义在教会内部兴起,以对抗这种现代圣经观。这个名字来源于1912年出版的一系列名为《基要真理》(“The Fundamentals”)的小册子。“基要真理”概述了所有基督徒都应该相信的基本真理。基要主义者相信一种“回到根基”的美国神学:圣经不是需要解释的经文,而是上帝启示的话语。 一开始,基要主义并不打算改变整个社会。正是威廉·詹宁斯·布莱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的反进化运动将基要主义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从1922年开始,布莱恩在美国各地奔走,试图推动立法,反对公立学校教授达尔文理论。他的改革运动在田纳西州点燃了一把火,该州在1925年初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进化论的教学。 当约翰·斯科普斯因违反该法而被捕时,世界基督教基要真理组织邀请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前往田纳西州代顿起诉斯科普斯。布莱恩抓住了这个机会。 斯科普审判案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的基要主义。以门肯(H. L. Mencken)为首的全国性媒体嘲笑布莱恩和他的“圣经带”(译注:美国中部农村)追随者。门肯称布莱恩为江湖骗子,在操纵那些崇拜他的“乡巴佬”(yokels)方面具有特殊的天赋。门肯在代顿的报告影响了历史学家对布莱恩、斯科普斯审判以及此后的几年基要主义发展本身的叙事。 历史学家罗纳德·诺斯(Ronald Numbers)说:“斯科普审判案带来的一个错误教训是,它使人误以为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与一位来自芝加哥的非常聪明的律师克拉伦斯·达罗(Clarence Darrow)一起下场,可以通过口头羞辱基要主义领导人来诋毁整个运动。其后果是,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历史学家认为,基要主义已经从美国文化中消失了。” 但基要主义者只是转入了地下。其领导人从斯科普审判案中吸取了宝贵的教训。基要主义将在20世纪后期重新出现,成为一个更加激进和复杂的运动。至于社会福音,这个说法已经不再流行,但这一运动在美国各地宗教人士的慈善工作中仍在继续。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October 26, 2023 · 1 min · eddy

An English Translator’s CV

Cong “Eddy” Zhang, translator, pastor, church planter, and bloger. Education: 2012-2015. MDiv in Ministry Leadership. Columbi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minary and Mission School, Columbia, SC, US. 1999-2005. Ph.D.,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ity, China. Research areas are Belief Network and uncertainty reasoning. 1995-1998. Master of Eng. ,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 (now merges into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ity, China. 1987-1991. Bach. of Eng. , tech. economics/water resource planning....

October 2, 2023 · 7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57) | 1.5的译文-原文比,一个都市神话

和一位老师讨论一本书的翻译。 对了,就是这本书,Aimee Byrd的Recovering from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How the Church Needs to Rediscover Her Purpose,作为“The Making of Biblical Womanhood”之后的讨论延续。这本书是大出版社宗德文出版的,作者从长老会成员的视角审视这个问题,与浸会传统的Bath Barr相得益彰。同时,这个题目与John Piper老师的Recovering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A Response to Evangelical Feminism (Revised Edition)也甚为般配: Recovering From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vs Recovering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英语真的博大精深——等待项目敲定,还需要向大家筹款的。 前天评估了一下Aimee的书,提出了一个预计的翻译字数:It has about 80,000 words, and the Chinese version may have about 140,000 characters. I will need one year to raise fund, translate, edit and typeset it....

August 31, 2023 · 1 min · eddy

“斜教”发生理论

这几天一直在旅行之中。遇到一件烦心的事情,暂时还没有解决。除此之外,大体上还是愉快。 临行之前,和一个小朋友讨论John Locke Essay Compitition,她选择的题目是“Small Religion and Big Cult”。Cult一词在汉语语境中的含义与英语不太一致,无论是翻译为邪教还是异端都不太恰当。一般而言,Cult指的是某种定型的、有一批参与者的崇拜仪式活动,比如我们在圣经注释中常见英语作者使用“Temple Cult”来指代犹太教的圣殿崇拜,其中的cult并无贬义,而是中性的描述。 好吧,cult的字典含义有好几个: 通常被认为不正统的宗教或伪宗教 一群热衷于某个主题(例如某个非正统电影、书籍、游戏)的狂热粉丝 宗教信仰与仪式 正式的宗教崇拜 某种边缘性医治方法(比如鸡血疗法) 下面我会使用cult的第一种含义,用“斜教”作为术语,但这里的“斜”只是表示“不正统”,并不表示“邪恶”的意思,所以不是“邪教”。 我为她简单回顾了一下Rodney Stark的斜教生成理论,路上无事,又重新阅读了一下提出Bainbridge and Stark模型的经典论文: Cult Formation: Three Compatible Models Author(s): William Sims Bainbridge and Rodney Stark Source: Sociological Analysis, Vol. 40, No. 4, Sects, Cults and Religious Movements (Winter, 1979), pp. 283-295 两位作者提出了三种竞争性的斜教生成理论,并认为将三种模型综合起来,可能会构成一个有解释能力的宗教生成模型。简单描述一下,作为我自己的阅读笔记吧。 首先,所有宗教都向人提供某种等价交换物(对于现实不满的补偿机制),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有些交换物比较具体,例如“魔术”的医治,甚至特化的“可以治癌”,宗教市场上这样的新颖竞争者不会演化为宗教。如果要演化为宗教,所提供的交换物应该是不可验证(来世),不可立即获得(比如永生),足够稀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其次,并不是一切新颖的宗教观念都能吸引足够多的人,以形成斜教或宗教。大部分这样的新观念都消失了,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三种模型。 第一,精神病患者模型。 新兴的斜教是由某些形式的精神疾病患者创造的。 这些人通常在精神病发作期间获得他们的新奇异象(vision)。 在发作期间,个体会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创造出一套新的补偿机制。 发病期间,病人对自己的新异象产生执着,要么因为他的幻觉似乎可以证明其真实性,要么是因为他的迫切需求得到了立即满足。 发作过后,如果社会上有许多人都面临“斜教”创始人最初所面临的危机和类似问题,那么这个创始人将最有可能成功地围绕他的异象形成一个斜教,因为其他人可能会对他提供的解决方案产生反应。 因此,这种斜教在社会面临普遍危机时最有可能成功,因为此时有大量的人面临类似的未解决问题。 如果斜教确实成功地吸引了许多追随者,那么个体创始人可能至少能部分治愈他的疾病,因为他自己产生的补偿机制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同时,他现在从追随者那里获得了真实的回报。 但精神病患者模型不足以解释所有斜教的发生。即使是最详细的传记,也可能无法明显的揭示某位创始人的精神病症状(或者说,看不出来这人有病)。所以,还有第二种模型,企业家模型。 这样一个模型的主要描述如下: 斜教是为顾客提供产品并获取回报的商业实体。 斜教的主要业务是销售新颖的补偿机制,或者至少看起来新颖的、经过全新包装的补偿机制。 因此,一个这样的邪教必须生产供应新颖的补偿机制。 制造和销售都是由企业家来完成的。 这些企业家,和其他商业中的企业家一样,都是由寻求利润的欲望驱动,他们可以通过补偿机制来换取奖励,以获得利润。 进入创立邪教业务的动力是因为企业家认识到这样的业务有利可图。通常,这种印象可能是通过企业家之前与其他成功的斜教接触获得的。 成功的企业家需要技能和经验,这些知识最容易通过加入一个成功的斜教,参与其中的事业而获得。 最容易生产可销售的新补偿机制(或包装已有的补偿机制)的方法,是将现有的补偿机制和系统组件重新配置,组装成新的机制,或者对成功的系统性补偿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因此,斜教倾向于形成谱系。这些教派之间通过企业家的个人关系连接。这些企业家们一开始在同一个斜教里开始自己的事业,然后各自离开去创办他们自己的教派。他们有很强的”家族相似性”,因为他们分享很多文化特征。 设计全新的补偿机制,创意可以来自任何异种文化或个人经验,但熟练的企业家在开发新产品时会仔细试验,并只有在市场反应积极的情况下才会将它们永久地纳入自己的教派。 但是,仅仅有个人性模型还是不足以解释某些现象。于是,还有一种团伙作案模型,或者叫作亚文化模型:...

July 15, 2023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