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哲学(151)| 你走你的路,知道我们无法接触

你走你的路,知道我们无法接触,我也许独自阅读,也许团契在街头拦路……也许我们大喊一声(或者发一张单张):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必问,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 有朋友昨天问我为何有些文章从公众号上删除了,原因自然是不言而喻,就和最近下线的“赞美诗网”一样,有些事情不能再谈罢了。 倒也不太在意,还是做自己该做的工作。上周上了一周的课,讨论过的问题包括“谁给哥林多人施洗”,“安息”以及“意志与理性”等问题。 回家之后又处理了几件棘手的事情,于是就累了。这几天都在专心升级服务器。对了,升级之后,我这里多出来一台两年前抢购的低价独立服务器,大牌厂商法国OVH公司的廉价系列kimsufi,配置是intel i3,8G DDR3内存,2T硬盘,价格非常低廉,如果谁想要用来做云存储,那是非常理想的。 关于语言,知识的生成和保存,以及呈现形态,最近通过汉语阅读,颇增见识。略记如下。 chatGPT出现之后,中文的回答一向不是太理想。有人统计,中文的网站,如今只占到所有网站的1.5,位在俄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日语甚至土耳其语、 波斯语之后,和世界第二大语言的地位是不匹配的: 2. 关于语言的演化(不好意思用“进化”这个不正统的单词)。我觉得,在新话,套话,黑话,用字母缩写(比如‘在JH里推广以JD为中心的JD,帮助JDT明白S的话语’)这类消减意义与阅读的共盟,使得我们的语言越发显得贫乏。讨论语言的贫乏引起意义的贫乏,似乎是维特根斯坦一派。 3. 语言总需要勾连着意象。如今很难看到清丽的意象,阅读日渐无趣。调试服务器脚本与配置文件就成为一种带有积极反馈的游戏,可以让我玩3天,然后重新陷入无意义之中。 4. 在谈论“逻辑和修辞完胜”的时候,有位朋友向我指出,许多空洞的人会大量使用修辞,但言之无物。唯有在给定了严谨概念和严密论证的领域,修辞才能显出色彩。但我身边许多人不仅不能再严肃地讨论问题,甚至已经开始习惯于写诗了。当然,我可以理解,这也算是现在的处境之下,汉语写作的不得不然。提过几次以后,我从此会用“建国以后不许成精”来指代这种困境——这世代想做蒲松龄也不容易。 5. 汉语处于量子态坍缩状态。大家都一本正经地说着话,但“反贼”说的任何话,我们都会视之为“反动”。但这样的判断,需要所谓集体的隐秘知识,或者至少需要预设一个人的立场,或者首先为一个人贴上各种五颜六色的(反面)标签。比如,Eddy【暴躁、白胡子老MS、反婴儿洗(注:疑似只给家里的两个女儿做了婴儿洗)、反改革宗、译者、乡下人、傲慢、反BC、反YEC……】。同样,朋友给我回应留言,经常被各种彼此不认识的其他朋友误会。他们都是因为缺乏共同的隐秘知识而造成的吧。好吧,说了这么多“隐秘”与“知识”,似乎我应该再为自己加上一个“诺斯底”的标签了。但无论如何,量子坍塌的写作,是没有办法被chatGPT所揭露的。 6. 对一个作者最大的轻蔑,无疑是“不一键三连”,不点赞,不转发,不收藏。如果大家不断转发我的文章,说不定我会出版一本书,比如“打出好HY!——FQ打架的艺术”。但这句话就处于量子态,薛定谔亲自来了也不知道我想说什么。 7. 我们家的第一语言是英语。有一天我对David说,You are a native speaker. He said to me, “What!? What is my mother tongue?” 参见第1条。 8. 回字有四种写法。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April 18,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50)|NewsLetter症候群

疫情之后,车第二次坏了。前一次是自愿静默,许久没有发动,后来更换了新的电池,这一次则是发电机输出电压过高。正常在13-15v,而我们的车输出电压已经超过18v。所以,后轮的传感器烧掉,电池也再次冒了液…… 每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我就会焦虑地多翻译几千字。与此同时,增加的压力源往往会抵消祷告和锻炼的时间与效果。 今天有位朋友对我说,“感觉您现在的博文内容越来越单薄了”。这自然是很敏锐的观察,因为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而过去3年,我几乎没有生活。今年在渐渐恢复一些旅行,但仍然有许多事情无法写下来。 我把这种状况称为“newsletter症候群”,其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拖延,因拖延带来的焦虑,以及因为无话可说,想要为下一封newsletter制造一些无意义活动,拍几张照片的冲动。 我几乎很少评论所谓热点问题,任何热点出现(比如这一周的丰县、 中电科和天门山),我都有意识避开不论。某种意义上讲,我的博客就是自己的日志,也是给朋友书写的newsletter。 但newsletter是生活的记录,而不是生活的本来。如果没有生活,实在是没有什么新意可以书写。我在翻译一本有2万条分句,厚达800多页,难度相当大的书,目前翻译了3,284句,还剩了21,928句,需要在接下来的一年之中完成。这本书的翻译是我们家接下来一年内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进度、质量和交付日期上容不得太多的疏漏。 人的思想并不像水井一般,可以无穷无尽地攫取创造力,有时候是连讲道都会卡住的。我一向以为,所有的知识付费类直播,都会很快变成“读书会”、“陪跑”之类,也就是需要读者来贡献创造力和互动的形态。或者就变成讲述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今天看孩子不顺眼引申出深刻道理,明天与老公离心得了新的体悟。要不就是热点评论,但漫着浓浓的套路味道,看了标题就陈腐之气上头…… 设想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可以一年写出4封newsletters,把自己的生活讲得自然而有趣味,具体而有成效,而不是“这段时间在翻译,昨天做完了John 1:12,今天开始John 1:13……”。反正我大概是想不出来什么新意了。 略作解释吧。一方面写作并不自由,另一方面自然是创造力匮乏,需要依靠旅行和阅读来充实。开年之后写得太多,下周打算停更一周,希望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祝贺“济州岛五月花”去了对岸。当然,这事的代价就是一个在机场就要披着星条旗、 满脸疲惫的中年男人——从前是不能批评,现在是不赞美的自由也没有了,甚至连把星条旗拿下来好好selfie一张照片的自由也没有了吧。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April 8, 2023 · 1 min · eddy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唐·李白 五月行将近,三年客未回。梦成千里去,酒醒百忧来。 ——唐·卢殷 悄悄月出树,东南若微霜。愁人不成寐,五月夜亦长。 ——曹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唐·白居易 今天,RFA发布独家消息,“五月花”在泰国被移送移民拘留中心,接受移民监禁,后续将进行驱逐出境听证。 具体情况我就不重复了,能读到文章的人就自行阅读。我从前针对“难民叙事”的几篇文章汇编如下,方便查询: 2018:《事工哲学(7)|为羊舍命,还是为狼舍命?》 2019:《“宗教难民”》 2021:《毫无意义的“五月花号”》 2022/02:《历史的另一条线索》 2022/09:《在家教育(9)|“五月花”的误解》 《在家教育(10)|以教育为理由的“难民”叙事》 关于今天的突发事件,我很难过,有点堵。事态还在发展之中,也不好说太多,为他们祷告,付出更多的同情,或者是更好的方法吧。 关于RFA的文章,今天简单地评论了几个字,略加修改后放在这里,说明我在忧伤祷告之余的态度: 這篇文章倒是可以說說,如何把一場結局在行动之时已经註定的事件寫出悲劇感,如何把一個自杀式带领会众进入当下困境的牧師寫成“不会自杀”的英雄,如何把整個教會的責任推給一位“软弱的”個體成員,…… 言止于此。希望他们somehow,可以平安得救。唉,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March 31, 2023 · 1 min · eddy

在家教育(24)|“含的咒诅”

我学过的最后一门课程,是2018年底在CIU上“多族群教会事工”。在这门课程上,有一本指定阅读的书籍是Daniel Hays的“From Every People and Nation: A Biblical Theology of Race (New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这门课是在亚特兰大上的,有一天的安排是参观人权运动纪念馆。 昨天在小组查经,几个弟兄姊妹对创世记 9章的讨论: 迦南当受咒诅,父亲含犯了罪,罪的后果也归在了孩子身上;父亲咒诅自己的儿子、孙子,这种关系还是蛮难接受的…… 9:24-27 这段经文在教会史中曾被误用,作为支持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的圣经根据。挪亚的咒诅只是针对迦南族,而不是所有含的后裔。神知道迦南族会变得败坏,到约书亚时代,以色列人进入应许地,迦南人被赶出,挪亚的咒诅应验了。──《灵修版圣经注释》 …… 小刚问我的意见,我就想起从前读过Hays的这本小书来。简单翻译了一段,希望提供一点讨论的基础。虽然从解释上没什么难处,但这一段牵涉到美国和欧洲畜奴的历史,以及这篇文章所论的“错误的问题,正确的答案”,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我们汉语神学翻译,对于100年前的美国、德国和荷兰神学、16-17世纪的欧洲神学、教父时代的希腊、拉丁、叙利亚神学有一种谜之迷恋,而从道格拉斯威尔逊一脉引出的古典教育理念,至少是间接受到这种“含的咒诅”神学的影响。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下Doug Wilson的《Black and Tan》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多评论。 教育选择始终和父母的世界观与处境有关。最近所见,我有定居南卡的基督徒朋友在朋友圈批评BLM,也有暂时访问那里的好友去市政府大楼参加反对歧视华人购房的法案听证会去了。将来他们的孩子们大概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际遇吧。如果华人在美国许多州无法买房,我们太平洋对面热心推广而来的“在家教育”大概就会变成无家可归的教育了。 好了,既然是已经翻译的内容,就分享出来一段出来,作为推荐这本《From Every People and Nation》的招贴吧。翻译下面这一段,大概用了1个小时。其中翻译时间从10:02 PM – 10:47 PM,原稿预备,译稿编辑和注释核对,大概用了20分钟吧。 所谓的“含的咒诅”(创世记 9:18-27) 在整本书中,我们将主要关注圣经里关于种族的言论或暗示,以及我们对待种族差异的态度。然而,在本节中,有必要讨论一个圣经没有教导的内容:也就是说,有必要纠正人们在理解圣经时在这个问题上最严重和最具破坏性的误解之一。事实上,早在1808年,大卫·伯罗(David Burrow)就曾在反对奴隶制的著作中哀叹道:“我确信,在上帝启示的圣书中,没有哪一段经文比‘挪亚的诅咒或咒骂’遭受过更多的滥用。”(1808:28n)[1] 在创世记9章的结尾,挪亚和他的家人在洪水过后安顿下来。挪亚种了一个葡萄园,喝了葡萄园里的酒,赤身裸体醉倒在帐篷里(9:20-21)。他的儿子含(圣经明确提到是“迦南的父”(9:22),看到自己父亲赤裸,就去告诉了他的两个兄弟闪和雅弗。两兄弟拿来一件衣服(字面意思是外衣)倒退着进入帐篷,盖住父亲,但并没有瞧见他的身体。挪亚醒来,知道小儿子含对自己做了什么(9:24),他就咒诅含的小儿子迦南(9:25)说: 迦南当受咒诅! 必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 然后他接着祝福闪和雅弗说: 耶和华―闪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 愿迦南作闪的奴仆。 愿上帝使雅弗扩张, 使他住在闪的帐棚里; 又愿迦南作他的奴仆。(9:26–27) 在过去的20个世纪里,许多基督教、犹太教和穆斯林作家以各种方式将这种诅咒与含联系起来,进而与黑非洲联系起来,有时是贬义的,有时不是。[2]然而,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的南部基督徒里,这段经文成为捍卫奴隶制的标准、中心经文。在19世纪上半叶,北方废奴主义者在圣经的辩论上处于守势,南方作家——通常是神职人员——将这段经文作为他们为奴隶制辩护的基本圣经论据之一。他们辩称,首先,挪亚的诅咒实际上是针对含的所有后裔的,而不仅仅是针对迦南一人,因为含是冒犯挪亚之人,而且在9章26-27节中没有得到祝福。其次,“含”(Ham)的意思是“黑的”或“烧焦的”,因此明确指的是黑人种族;第三,上帝命令这些含的后裔成为代表白人种族的雅弗之奴隶。因此,他们认为,上帝命令非洲黑人成为奴隶(H. S. Smith 1972: 130–131; Bradley 1971: 100–110)。约西亚·普里斯特(Josiah Priest)是这一观点更有力的支持者之一。他写道: 含的后裔直到末世一直做奴隶,对于上帝本身的信实而言是必要的,因为它实现了圣经中最古老的定旨之一,即挪亚的咒诅,命定该种族要永做其他种族的奴仆(Priest 1853: 393)。[3] 布拉德利(1971:103)注意到普里斯特辩论的逻辑,这样评论说: 普里斯特真正想说的是,圣经中上帝预言的真实性或无误性,取决于我们是否将黑人奴隶制视为含之诅咒的必然实现。这种说法,将上帝自我启示的真实性与接受黑人奴隶制和白人至上主义等同了起来,放在同一个水平上。 美国内战后,白人神职人员使用“含的诅咒”来对抗种族平等的概念以及随之而来的平权运动(投票、教育等)。例如,路易斯维尔中心卫理公会(Louisville Central Methodist)的编辑理查德·里弗斯(Richard Rivers)在1889年的一篇社论中为这个流行观点辩护,提出若这两个种族必须在美国的土地上共同生活,黑人“就必须占据劣等地位”,并且“含必须服从雅弗”。[4] 虽然今天的旧约学者认为这种立场在解释上是荒谬的,但这种诅咒与非洲人奴隶制之间的联系仍然通过各种圣经注释传递给教会——这些注释书即使在今天也还被重印出售。例如,平克(Pink)在《创世记拾穗》(Gleanings in Genesis,由穆迪出版社重印,1950年)中写道:...

March 18, 2023 · 3 min · eddy

事工哲学(148)|1536年版“要义”是什么

一位年轻的朋友(大概刚刚20出头),在去年圣诞节那一天follow了我的公众号之一,留言希望我多写一点教牧方面的内容,也说到他想要成为全职服侍者。我自然是劝了一下,简单地建议最好有了8-10年工作经验再来考虑这个问题。也许结婚生子之后,工作压力和养家户口的责任重大起来,就不再想着全职,而是想着如何全身而润了。 我们在公众号的一些文章上有零散的互动。这位年轻的朋友似乎熟知希伯来文和希腊文(至少是知道如何做原文词汇研究的程度),留言中有时会引用某个词的多重语义,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自然是将来作为传道人的基本素养,但现在讨论前景,似乎还为时过早。 昨天和两个老朋友(年龄意义上的)一起喝咖啡,聊到一位我从前觉得略微稚嫩的传道人最近大大成熟的事,颇为感慨。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个案,一般而言,我的想法是没有变化的,仍旧觉得年轻人先工作几年为好。毕竟“长老”这个词还是有分量的,“监督”这个词也需要身量,不然无法over-see。 我并无任何恶意。下面简单讨论几处留言,说一下我关注的点。最后一处留言不是这位年轻人,而是另一个朋友。我以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较为简单而学术的答案来解释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父权制”,比如判断一个人的信仰而不体贴其生活困境,或者以简单的“背离了耶稣”作为“本质答案”,或者用“事实上……”以及反意疑问修辞来强调自己的观点…… 其实父权制在教会开花本质上还是因为基督徒丢弃原文,不好好学习古典。圣经中其实处处透露着对女性的尊重,但是因为语境不同所以都看不出来了。比如古希伯来语中“你是我骨中的骨”还可以翻译成“你是我精髓中的精髓” ——评论“圣经女性观的形成”一文 这种人未必是基督徒,就是个吃教的,正常人早就知道免除信众经济负担,考虑自己养活自己了 ——对“润者”的评论 我认为本质上还是背离了耶稣基督才导致的偏执,虽然圣经上没有直接反对奴隶制的经文,但是从耶稣基督的态度里,还是能够得出奴隶制不合理的答案“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做佣人,你们中间最小的,他便为大。”至于性少数,如果仔细查阅经文,会发现保罗在批判他们的时候是把其他多种行为一起批判的,其中有自夸、争竞等罪,并没有只批判一种行为,而且下文紧接着就有“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罗马书 2:1 和合本)”由此可见圣经上的那些话更多是来律己的,重点并不是在说别人。 ——对“错误的问题正确的答案”之评论 在家教育,做为一种教育方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家长以教育之名,剥夺了孩子和同龄人之间建立友谊、并相互交流的机会,这种交流对孩子的成长相当重要。如果说是为了基督教信仰的传承,会有更多的问 题出现:我们的信仰是人为灌输的? 还是神的恩典和拣选?如果你认为基督教信仰可以通过在家教育实现,你岂不是把自己等同于神,而且事实上已经取代了救世主的地位,你自己成了你儿女灵魂的拯救者? ——对“在家教育(18)|历史观”的评论 回答一个问题,是否一定要追问到“本质上”,本质上就是“圣经女性观形成”一书想要讨论的基本问题——我这样说事实上是错误的,未必是正常的哲学(神学)观点。 我们有个玩笑话,叫做“Jesus is the answer of all”。在考试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如何回答,就说这个答案好了,用chatGPT扩充或改写包装一下,或许更好。但这样的答案尽管本质,却削弱了答案本身的解释能力。就像我年轻时候的讲道,在应用层面上总是老四样,“读经、祷告、传福音、参加礼拜、完成奉献、顺服带领”,后来更加简化为“以JD为中心的JD”,因为我找不到生活里具体可以应用的点。 我给年轻传道人的意见是,传道人不是靠“神学装备”,而是靠着“被生活所装备”,大体如此吧。 当然也有例外。加尔文老师27岁就出版了(写作时间显然还要早一些)一生杰作“要义”,换来了法瑞尔的邀约,为他提供了一个实习和助手的工作——那时他老人家皈依抗罗宗不过5年。1536年版的“要义”只有200页左右,大多是东拼西凑的主日学讲义,而1559年版有1500页,似乎增加了一丢丢内容。作为一个学习“法律”专业的业余神学家,加尔文老师是值得倾佩的。至少,他没有什么“神学装备”,只有天赋的才能和虚弱到无法入睡,可以昼夜写作的身体。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27,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47)|旅行与讲课

三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事工旅行。 去年David邀请我去上一门课,但给我的选择余地很小,无非是“伦理学”,“保罗书信”,“以弗所书”之类。那时“以弗所书”的翻译没有做完,讲道系列(不是钟马田那样8卷本)也没有做完,所以我想也许挑战“伦理学”吧。看了Dr. James S. Spiegel的“Christian Ethics”,觉得这内容还是显得单薄。因为到处都需要查核酸,我也并不是太想着出门。和主管教务的老师沟通了一下,坦承并没有上过任何这样的课程,所以她也迟疑,我就顺水推舟地辞掉了。 我的事工规划中,主要的课程是四个“释经讲道工作坊”(释经学和讲道学),“事工倍增循环”(宣教和植堂动员),“赋予生命的领导力”(传道人的灵命塑造-领导力训练)。剩下的课程,我讲过旧约概览,以赛亚书,都是客串罢了。 实际上,我看到David也在攻读”教牧博“,心中为他高兴。假以时日,大概新兴城市教会的传道人在50岁之前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或者两个看上去不错的博士学位,而神学校会升格为神学院,神学院会升级为神学研究院,提供的学位也会从”儿主“、”成主“、”成本“、”道硕“、”神硕“、”教牧博“到”神-哲博“的。 展望那时,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交错,我这样自以为有些”教师恩赐“之人或许早就完成历史使命,坐在角落里听文科博士们高谈阔论,汉语中插着顺手拈来的拉丁、两希、叙利亚、英德甚至荷兰语词汇的讲座,也是一件乐事。毕竟,我一生渴慕就是像安迪老师那样在屋顶坐着或室内自闭,带着似笑非笑的迷茫,看着朋友们工作之余畅饮啤酒,听听莫扎特。 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位2.5代的过渡款,暂时先尽诸般的意思吧。 上周终于鼓起勇气出门旅行。一周的时间,收获颇多。讲过一门课,日后工具箱里就存下资料,下一次备课就不再那么辛苦。这固然是一种收获,至少帮助我在下个月给学生讲授”Acts-Rev“时知道保罗书信需要的时间分配。但更有趣的还是接触了新的人,了解了从前不知道的事情。细节不说了,我还需要内化和反思。看起来,日后有机会,应该多考虑一点旅行。 网站出问题,至今也无法修复。为了效率,把jetpack插件去掉了,社交分享的功能也就没有了。最近已经几乎放弃facebook、twitter,再说吧。 这是去掉Jetpack之后的测试帖。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18,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46)|人工智能时代的信仰焦虑

重新回看了一下“【視頻】信仰與學術講座:一位基督徒談人工智能”,图像效果比现场听的时候好了太多。(注:顺便提醒一下,这个网站目前ssl认证似乎过期,只能使用http协议访问,https在我的网络环境中无法打开)。 现场听的时候,我完全看不清图像,一边在备课,许多信息都遗漏了,事后发表了一些不太公平的评论,需要收回。当时我觉得讲员没有很清晰地讨论“智能”,“人工智能”,“情感”,“智慧”,“意识”(也包括后来一位听众回应时提到的“灵魂”)等关键概念,所讲的内容有些不着边际。重听的时候发现,其实这些概念在讲座中都有。所以我仔细反思了一下自己在听的时候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观点。看起来是因为两个缘故。 第一,在视频的16:00-19:00,讨论Alphago与李世石的对局。讲员似乎并不清楚对于这件事的公开报道。他提到“三盘棋,李世石赢了第2盘”,显然和公开报道的信息不符。他提到“这位代替alphago落子的弟兄是台湾的潘弟兄”,这似乎也不对。视频中出现的是Aja Huang(黄仕杰)。但我后来发现自己下意识感觉不太对的地方是,讲员说这位潘弟兄在和李世石对弈的时候,在第二局质疑自己设计的alphago程序,**有三步棋没有按照AlphaGo的指令落子,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修改了落点,**并且因此输掉了第二盘。于是引申出一个主要的教训—— 时间线(00:17:50-00:18:37): “Alphago能下过李世石,但人类棋手按照自己的想法改了三步,后面就完全输了。这个担忧是什么呢?这个担忧就是程序设计者的辨别分析干不过自己设计出来的程序指令,你无法修改它,你也自己不可能再修改它。你要听命于它,即便从前是你给它程序,你现在要听命于它。你没办法挣扎出来,你是设计者,但你不再拥有主权……” 我觉得这里可能有事实上的误会。李世石和alphago下了5盘棋,因为“神之一挖”,赢了第4盘。所以不是三盘里面赢了第二盘。代替alphago下棋的是黄仕杰,他从未说过自己擅自修改alphago指令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太可能。alphago和李世石的比赛,赢棋奖金高达100万美元,而且网络直播,后台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无数双眼睛盯着棋盘,事后也有详细的日志分析,检讨alphago在李世石那步“挖”走出之后的详细计算过程,知道alphago在79手犯错之后,到87手才发现自己的错误,而研究团队最后并没有找出alphago犯错的原因。综合看起来,不太可能由落棋的工作人员临场修改3步之多而输掉这局。没有任何公开报道可以找到这种说法,不知道是否讲员在听这个轶事过程中是否有误会。如果真有其事,将是一个巨大的新闻事件…… 另一方面,事后检讨认为,在李世石的“神之一挖”下出之后,若alphago应对正确,还是可以保持局面优势。但那时的程序出现了计算上的错觉,于是应错了地方。这也是表明,人类实际上仍然可以分析和调试alphago,并非“不再拥有主权”。 这事就说到这里吧。最近访问了一位从事古典教育的弟兄,聊得很愉快,也多少了解他的服事和状态。看起来古典教育也有自己的生源,在多样教育生态中独特的生态位,以及各种真实的经验和苦乐。 关于数学,我询问了一下这个学校的做法。回答是,目前主要采用《几何原本》等训练思维和推理的材料,毕业生一般在升大学时不太会考虑理工科出路。 这当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是我觉得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基督教古典教育相对合理的抉择。我是真心支持我们中间有这样一条可行的路径得以保留。 回到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也顺便展开几句(中间的一段讨论“古典教育”并非毫无关联)。 第二,(接第一节讨论alphago的第一点反思),在我看来,讨论人工智能与信仰的关系,或者讨论(广义的)教会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都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在这些讨论中,对“智能”,“情感”,“意识”,“灵魂”等概念的定义和经验把握,以及“大脑工作机理”和“思维计算模型”等,可能是讨论“人工智能”,“机器情感”,“硅基意识发生”,“硅基生命与死亡”等跨学科宗教范畴的基础。 我自己做过几年的人工智能研究,博士论文研究信度网的学习、推理和分类。GPT采用的最大似然函数算法 (3.1),与我从前的研究领域多少有些接近,大体上能看懂原理。大体而言,chatGPT背后的通用预训练模型(GPT)就是一个概率学习和推理模型,或者说是一个信度网参数学习算法,加上海量的有监督文本数据学习,以及参数的实时贝叶斯更新。 在通用模型上,概率推理模型应该比黑箱的神经元网络模型更容易理解,而且可以给出推理的步骤和证据解释。但是概率模型在求解上的难度极大(节点和概率参数空间的指数复杂程度——NP难嘛,你懂的),所以最好是数据量大,但训练参数不要太多。一旦训练好了,答案的输出应该还是很快(也就是说,仅有多项式复杂度)。 好了,这也算是倒逼着我这个一直想做“吉祥物”的过气人工智能专家耐着性子阅读GPT的文献。从模型上看,概率模型从本质上无法等价于大脑的“复杂神经元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讲,chatGPT至少在神学范畴内还不是一个对智能的迫切挑战。它只是基于海量(超过大脑存储和检索能力)数据,具备高度算力的概率推理模型,而且参数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对于chatGPT的算法分析,似乎等价于神学上对某个世界观的“怯魅”。而前几年热门的“元宇宙教会”,似乎也随着Meta的大规模裁员而渐渐没有新闻。我感兴趣的话题在于,目前接触的基督教古典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古典三艺或四艺精通的文科学者,但似乎无法培养出懂得计算数学、计算机科学、脑科学、哲学和神学兼顾的思考者。换句话说,在一个不了解具体学科的时代,哲学(或者神学)是否能够站在高处,对某个具体学科指手划脚,仿佛有一位老人在网络的边缘画了一个圈……啊春天的故事!春天的事故!! 即使是一位海外受训的神学博士,也可能在面对alphago或者chatGPT这样的冲击时,在事实辨识、见识和学识上显出薄弱——这是为了和“三艺”对应而生造的“三识”;如果要对应“四艺”,也许可以加上“常识”,但“七艺”就太多了,谁能帮助我问问chatGPT吧。我的IP不美国,暂时访问不了chatGPT。当然,在海外的理工科基督徒朋友们,比如家地,应该有更便利的视角和技术手段,可以更深刻地反思这个话题——家地加油!(不是家地沟油!)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February 16, 2023 · 1 min · eddy

低端护教学(23)|翻车现场(三周年纪念版)

​按:这是微信发不出去的版本。原样存档。 为了安全起见,人物和事件模糊处理。您就设想这是某位知识分子(例如苏格兰拉底)在某个群体(不雅之典大议会)中声辩和回应不同声音的时间线。 下面将会出现的人物说明: 慕容:一位著名的作家,曾经定居成都。与W是好友。 P(女):成都某会的积极粉丝。 T牧师:如雷贯耳的。 Z:某自媒体。 WP(女):积极行公义的。 LSS(女):早年润去了加拿大的。 WD:13年前去了美国的。 L:W的同工,好友。 …… 如果您对具体人物感兴趣,可以阅读原文的时间线: 低端护教学的小型翻车现场 3年前的日常,不过是记录自己每日所思所想而已。既然身体并无自由,思想仍然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今天所见,是一幅小型的翻车现场。 事情是这样的。几天前(注:2020年1月)在吉隆坡举行了一个盛大集会,请来了T牧师、T模态.凯勒、D.A.卡森等名牧/名教授。 在某个Panel的环节,T牧师说到一事,随口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到,“W是中国最伟大的圣徒之一,他最近的遭遇可能是中国冠状病毒爆发的原因。” 存档视频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LigqA8SPyk。关键时间:00:3:0000:3:20。不过还是推荐看完为好。 从视频转播看,现场气氛轻松,大家都没有当真,而是会心一笑。我有好几个朋友在现场。究竟是否如此,日后可以请教。 【下面的对话均隐其名】…… 有一位热心基督徒(下称为P),在推特上发布了这段视频的45秒片段,并注上了这样一段话: 在2020吉隆坡FC大会上,T牧师说W是中国最伟大的圣徒之一,他最近的遭遇可能是中国冠状病毒爆发的原因 过了不久,著名的知识分子慕容对此评论道: 这不是胡说嘛,许多基督徒也感染了怎么说?为何发生W身上的不幸,上帝却让中国的普通人和基督徒去死。还能更靠谱点吗?另外,这些主张天谴论的人有沒有想过,这种说法对那些染病的人有多么不公平,多么冷血? 接下来,另一位著名的基督徒自媒体网红X跟帖回应MR说,按照罗马书3章,这种说法并不冷血: 基督徒也感染也死亡,但即使感染染病死亡离世,也在为主做见证啊。没有什么冷血,因为我们都犯了罪,罪的工价都是死,面对天灾,没有无辜者;面对人祸,都是亏欠者。 于是,慕容回应道: 天谴这词,最好只说自己。『武汉人被天谴了』这种话,最好能先摸着良心問問那些还在病痛中掙扎哭号的病人是否同意。在这种時候说这种话,不仅不能證明基督徒的善意,还显得极为冷血。新教教徒动不动就拿索多玛式的惩罚来恐吓民众,自己不觉得有問題吗? 翻车现场从此开始。 基督徒WP说自己相信T牧师的玩笑和X网红的天谴论,并引用了“出埃及记”为证。同时,要求“世界”为了某个人而努力争取(这个语气很像某些逼迫叙事下的教会请求),最好是集体祷告: 我相信这一点。所以我最近都没有为武汉祷告,而是总在想,出埃及记中,法老心刚硬,神降十灾,以色列人要为埃及人祷告吗?不。摩西只是一次次地传讲神的话给法老,让我的百姓离开。 所以我觉得基督教世界应该责成……释放……。然后祷告神收起这个惩罚,大大地启示出这个神迹 后面是一众基督徒各执一词,或引用圣经,或自说自话。于是MR另开一条推特: 一群中国家教徒,认为这场瘟疫是他們的神搞出來的,为了惩罚W遭遇的不公不义。这种话语或許是出于某种正直或善良的愿望,但给人的感覺却很冷血和残忍,想想那些在死亡线上掙扎的病人吧,他們大多数都跟W案毫无关系,这位神究竟怎么想的,才会让他们为W顶罪? 一位名叫Word and Light (这个名字翻译过来,应该叫“道光”)的基督徒立即回应MR。他的回应我特别喜欢,我觉得应该是每个基督徒的护教利器——开书单: 你是一个读书人,建议你先把圣经旧新约读一遍,再读一点关于奥古斯丁,阿奎那,柏拉图,康德等人的思想介绍,再发表你对神,上帝,教会和教徒的高论。花不了多少时间。学习不会丢人,以自己的浅薄来煽情很丢人。 接下来@DuguLingding插入一句语录: “The problem with the world is that the intelligent people are full of doubts, while the stupid ones are full of confidence.” — Charles Bukowski (译文:世界的问题在于,智者满腹疑虑,愚人倒充满自信。) 以下是P的回应,也是经典护教手法,但是更加显出学识——开列保守主义书单: 首先你的表述断章取义了,也并非只有中国家庭教会基督徒才这么认为,欧美基督徒也会这么认为。你理解不了正常,我相信你也理解不了《独立宣言》《联邦党人文集》甚至美元上关于上帝的话,更理解不了《圣经》对西方和人类的意义。我知道冉师没少跪下来为你祷告,希望你低下无神论的头颅去认识上帝。 ……跳过数条(包括LSS等)之后,unspeakable @jiazhong55说(又是经典护教手法——引用来历不明的见证。这个故事可以追溯到使徒行传里面狱卒一家):...

February 11,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45)|信息压力和预表式荐书

我常常用马太14章来教导失丧与“哀伤”处理。在表哥去世之后,耶稣得到信息后的第一反应是“就上船从那里独自退到野地里去”。实在羡慕那时尚有野地可以独自退去,有船可以一人摇走。但众人不肯片刻怜悯这位行奇迹医治者,于是数千人从加利利海的村庄涌出,将旷野变成了集市,将芦苇踏成了草坪。 和合本作“耶稣出来”的一句,ESV是“When he went ashore”,后面就是重复第9章的36节我们每个人蒙召做福音的执事之发端:“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于是耶稣开设了临时诊所,治好了许多病人。他们没有吃的,而这诊所的位置又太偏,不在计划之内,所以耶稣又想办法喂饱了众人。 他打发门徒上船,打发众人散去,已经到了午夜时分吧。“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但海风猛烈地吹来,山上的耶稣心中仍有牵挂。“夜里四更天”,他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 自从家母去世,这几日心绪颇为沉重,大约是需要一点时间安静祷告和哀伤。周日讲道之前,Emma和我商量周日下午去看老父亲,我一口就拒绝了,觉得已经没有了力量。Emma坚持说,你去吧,下周还要出门,也许没有机会。于是我们就去了,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预付了1小时的停车费给路边收费的女士,后来多耗了许久,离开时那女士向我们摇手。我笑着说,上次来停了30分钟,我给了你5小时的钱…… 回来之后几天,心情仍然沉重。但事情直如加利利海夜里四更天的波浪不停涌来,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下周要去外地讲授一门“保罗书信”的课,这周本来是要安排备课。预先已经选定的“透视保罗”(Thinking Through Paul)作为教材线索,而且书已经在几个月之前翻译完成,交付出版社。但在备课的时候,意外发现我没有亲自校对的前面几章翻译质量无法达到“跨文翻译”出稿的质量标准(ISO-17100, ISO-18587),于是既无法在本周内编辑补救,也无法如期备课。繁闷之余,给出版社发了一封道歉信,要求暂时压稿,等待我的修订。不过排期的其他项目全部乱套,大概下周结束课程之后还要写几封邮件给合作的机构解释其他项目顺延的事故。 于是在祷告和情绪失控轮换上场期间,开始使用B计划来备课,使用我的老师Dr. Don Howell的学习指南。Dr. Howell曾经在日本宣教多年,后来读了神学博士,留在CIU做新约教授。(我在他门下读博士,没有毕业他就退休了,而我也不再继续交学费。)有了B计划,心中就不太分散,不过仍然要花时间预备和翻译。 各种信息也不断涌来。有教会里弟兄姊妹的家事需要面谈或电话;有Thomas来信说到一个教会分裂之处置;有朋友分享一个传道人的孩子没了学费的难事;有和小鹏博士聊到“我曾经编辑了一本书,但我不知道在哪里卖……不好意思,我现在不太赞成那本书的立场……”,于是相视而笑说“文革结束后的梁效大抵如是”;有朋友拉我进一个群里,看到一些年轻人在讨论“参孙是耶稣的反预表,法老是敌基督的预备……”,于是顺手查了一下Tremper Longman手撕威敏的旧事(如果可以上facebook,找到Longman博士的FB,filter到2014年9月的posts,跟踪时间线),顺便推荐泥土人翻译和写作的文章:愈渐开放的福音派?,以及“梅钦的勇士儿女(Machen’s Warrior Children)”——是的,当压力太大,事情太多,每个人都会摆烂放水躺平摸鱼的…… 这些信息堆积起来,究竟还是无法放松,也没有时间哀恸。而土耳其-叙利亚大地震的新闻已经铺天盖地而来,尽管微信朋友圈刷屏的不过ChatGPT。早晨一个朋友问是否有从教会渠道援助土耳其的管道,于是咨询了一下土耳其的朋友们,应该可以直接通过Crossover Global的Turkish Initiative奉献(点击链接,在下拉列表中选择Turkish Initiative/#2688)即可。我有许多朋友在土耳其工作中。来自巴西的卡洛斯说, Hello Team, I am at the Adana Airport helping receive the rescue teams from English and Spanish speaking countries. I am helping them understand the plans and orders they receive from their respective countries and from the Turkish authorities. 而这些救援队伍就在机场打地铺。 大概无法据以采取行动的信息是最让人烦恼的。几天前的释经讲道工作坊之后,两个朋友和我聊了一下蒙召读神学的选择问题。不知如何,话题转向在家教育——我的想法很简单,三个孩子都定下来在家教育,路径固定了就不再纠结,无论是公立、私校、教会学校还是别的方案,我都不再去比较打听。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要在信息收集上花费太多代价,以至于最后的决策受益小于信息代价”——不管是帕垒托还是纳什,都是需要均衡的。而大数据的涌来和沟通手段的更新,似乎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信噪比,增加了决策的情绪代价。 有些信息,若是不知道或许会更好。而在哀恸的时期,我明显发现自己失去了一部分怜悯、忍耐和爱的能力。我心里会烦闷,会对孩子们发火,会盲目冲动地决策(幸好有Emma在,她会帮助我check),会没有恩慈的判断人。也许在这时候我不太适合写评论,等下周过去再说吧。也不太适合回忆,我想把最好的回忆和记录留在更安闲的时间,甚至等到安息年的休息也不算太迟。记忆之门一旦开启,或许泪水的洪流就止不住。 “橡树”的同工发来邮件,《威斯敏斯特准则神学》在恩道上线了。这本书是我翻译过第二难的书籍,因为里面大量引用16-17世纪的英语材料,查询资料颇费时间。其他故事就不说了,比如合作的译者是浸信会背景的神学院毕业(预表他会中途甩锅?),或者我还等着这书出版,把拖了两年的翻译尾款结清…… 不过,书真是好书,而且很重要。虽然是历史神学,但读起来有趣,不会发闷。按照我一贯的原则,我相信中文读者读到道生和我翻译的中文版,对于此书历史文献的理解程度不会弱于那些读到古英语后一知半解连蒙带猜的英文读者。 推荐对于“改革宗”有兴趣的读者(预表改革宗的读者),或者没有兴趣的读者(反预表改革宗的读者)或者打算批评的读者(预表敌改革宗的读者)或者希望“橡树”和“恩道”继续出好书的读者(预表跨文翻译),以及whatsoever,买吧,现在6折,几百页的大书哟!——也许我会用这书来开课玩梗的。 封面我是真的不喜欢(预表了清教徒的审美品味):...

February 9,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44)|变迁

按:时间紧张。心绪零乱。看到老父亲来电话,我都要深呼吸,默祷之后才接听。求主赐给我平安和充满恩典的心意,可以带来安慰与和平。拖延到周一开工。 和Emma讨论宣教士的初心。当初我写关于Logos教会的文章,她并不感兴趣,几乎没有阅读。我在教会的其他朋友(如果还算是朋友)也不大阅读,大家都在某种情绪之中。 昨天Emma对我说,从前那位辛老师曾经加入过传销组织,在事工中采用了许多传销手法,并且在培训时告诉过我们这事。但我对辛老师曾说过这样的话竟然没有任何印象了,虽然我知道他的做法里有许多传销技巧。我们谈到心理隔离问题,Emma回忆说,”辛老师曾经告诉我,你的妈妈生命不好。如果常常和妈妈在一起,属灵上会受到妈妈的影响。最好不要多接触……“ 现在想来,这样的事情总是荒唐。但似乎那时我们都接受这样的属灵栽培,认为这是生命成长的理所当然。 我们的话题转到宣教士的初心。我不认为辛老师夫妻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来中国的初心是要行骗;正好相反,我认为他们最初的目标是高尚而圣洁的。但时间总会冲刷一个人的世界观,使人渐渐改变。孩子们会长大,服事积累的怨气会越来越深,在赞美和比较之中人会飘飘然地骄傲起来…… 一家人在异国,没有机构的有效监督,没有朋友可以分享压力,在高压训练(属灵虐待)之下的门徒们都是顺服而唯唯诺诺的跟班。作为领袖,不愿意将自己的试探和弱点暴露在教会共同体之中(甚至不认为自己在属灵上属于这个地方教会),没有安息年(也不愿意放弃权柄),教会的经济逐渐宽裕,手中控制了越来越多的资源……按照英语的说法,This is begging to fall. 曾经一度,我也认真反思自己的责任,是不是我不够勇敢,没有早一点向牧师指出问题来,在离开的时候没有更强地说服同伴小心。但我渐渐也释怀了,默默地为自己划定人际关系和影响圈的边界。 但我从此不再采取孤立看待一个事工或者一位传道人,总是希望加入时间变量。我开始同情变迁,相信这样的事情不可避免。有的朋友已经服事了15年、20年,他们应当找时间休息一下,放下重担。但从外部看起来,他们的充电似乎是为自己增加了更多负担——养着越来越多的孩子,拿着越来越高的神学学位,同时还承担了越来越重的事工。 我的事工跌倒定理如今已经很简化: 一位传道人若不能获得安息年,完全交托教会与事工,在充分的支持下获得充分的休息和知识更新,在第二个安息年到来之前就会”变迁“。 我的推导逻辑也很简单:如果得不到休息,总是会在压力之下崩溃的;如果可以休息,但坚持认为事工繁重离不开,1)也许潜意识认为教会是自己的,离开自己就无法运转,并不是圣灵管理上帝的教会?2)没有很好地利用5-6年的时间培训或寻找到合适的同工? 无论是何种情况,我都观察到若干案例,看到10年左右的资深传道人在这个”事工跌倒定理“下的悲惨遭遇。辛老师一家并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 实际上,大学老师也应该有学术年假,并不是传道人或者宣教士的独创。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anuary 28, 2023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