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约教义进展 | 前言
- 新约教义进展 | 第1章 新约
- 新约教义进程 | 第2章 整体审视四福音书
- 新约教义进程 | 第3章 福音书蕴含了后续一切基督教义的种子
- 新约教义进展 | 第4章 使徒行传:使徒教导的基础
- 新约教义进展 | 第5章 使徒行传:使徒福音教导的本质
- 新约教义进展 | 第6章 新约书信:圣灵对教会说话
- 新约教义进展 | 第7章 书信揭开了历代的奥秘
- 新约教义进展 | 第8章 启示录:从审判到全体的完美
- 新约教义进展 | 尾声
- 新约教义进展 | 译后记
6
新约书信:圣灵对教会说话
“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罗马书 1:1-7
这段话是一封书信冗长署名的开头和结尾,标志着一系列使徒书信的开端。这个署名形式与前一卷书形成了紧密而有机的结合;通过前一卷书,我们已经知道保罗是耶稣基督的仆人,蒙召为使徒,特派传上帝的福音,并让他去到罗马,亲自在那里为福音作见证。若有人曾经仔细研究他在使徒行传中对自己所传福音和采取立场所做的说明,再来考虑他在罗马书问安部分就同一立场发表的简明陈述,把上帝特派自己所传的福音描述为,“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无疑将更深刻地认识这封书信与使徒行传的关联性。使徒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就像他在前一卷的历史叙事中一样,坚定地沿着旧约之预言和历史路线,以之为出发点,阐明以基督复活为源头和应许盼望的圣灵时代,宣告万民都当信服这真道。
当我们从使徒行传的历史转到使徒著作时,这种连续性见证尤其重要,因为历史从教义中获得意义,而教义从历史中获得权威。使徒行传中的人物和事件之所以重要,因为他们乃是基督为阐明福音真理而命定的。但是他们要阐发的真理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撇开耶路撒冷会议的辩论和保罗在米利都对长老们的劝勉,使徒行传记载的所有演说都是写给那些还没有成为基督徒的。这样看来,基督已经被传给世人——但论到基督,教会将如何言说教导呢?
这个元素在使徒行传中尽付阙如,尽管我们自然想要从中找到线索。考虑到其中提及许许多多的教会,保罗绝大部分辛劳都是为了建立它们,坚固其摇摇欲坠的信仰,这样的缺失尤其显得注目。例如,路加告诉我们保罗在以弗所待了两年,在哥林多停留一年半之久,在他们中间教导上帝的话语,几次重访自己创立的教会,给他们许多劝勉,长期在教会或弟兄家里传道。但是我们没有任何保罗在教会里讲道、教导和劝勉的细节。考虑到我们有着保罗在不同非基督徒群体里布道的样本,我们很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有任何一例告诉我们,当人们信主之后,该受怎样的教导。但是,那些认为圣灵规划了整本圣经的人不会贸然发问,因为他们看到,这个遗漏是圣灵计划的一部分,他要通过收集使徒书信,以更有价值和完美的方式为我们提供这些信息。
书信是写给那些已经成为基督徒的。本章开头的引文将他们称为“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随后的书信接二连三的在问安部分重复这样崇高的称呼,提醒我们将要面临的文本,会用深奥的教义来包围我们。无论这些著作在教义上表现出怎样的进步,这个事实才是关键。它必须在主题上有明显的进步,切合因基督显现而给人的良心带来的必然后果。
当我们读完使徒行传并打开给罗马书时,请注意我们已经到达的地步。基督显现的事实已经完成,并由上帝亲自拣选的见证人给予完全而确凿的见证。他们不仅为事实作见证,而且总结了这些事实,按照上帝救赎世人的伟大旨意宣告福音的范围和目的,呼吁人们通过悔改相信进入信徒共同体,分享救恩的果实。他们不是凭自己作证,而是靠着从天降下的圣灵作见证——圣灵的见证与他们自己的见证合而为一,圣灵也进驻凡接受使徒见证的人,以启发福音的意义,印证救赎的真理。于是神圣教会形成了,立即显示出自己的扩张力量和合一精神。在它的保护框架内,圣徒共融,同享一灵,所有与基督联合、被上帝分别为圣之人共同参与保守同一份属灵产业。因此,人与上主联合,也彼此联合,并因为罪得赦免、身体复活和永生的意识而在灵里得了安息。就福音的基本条款而言,基督教会的信条已经完成。
这就是使徒行传结束之时,我们到达的地步。有人可能会问,“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基督徒已经出现,并形成了自己的基督教社区。现在,就让他们享用自己手中取之不尽、存到永久的资源吧。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但在上帝的怜悯中,他的教导并没有就此停止。一种新的生活开始了,无论是在知识、道德和社会层面,都需要若干不可或缺、有待发展的元素。基督的启示如同清晨,刚刚打破了黎明前的黑暗,照射到这个疲惫绝望的世界里;福音无疑大大地刺激了人的思想和感觉,最初带给世界的震撼,是现在的我们很难估计的。如此关键的时期,定然需要上帝活泼有生命力的话语继续推动,将人们所领受的原则转化为生活和实践。
上主认识到这种必要性,并通过使徒在人间的声音满足了教会的需要。他们的书信代表着这一阶段工作的永久记录。他们是圣灵的声音,在教会内部对属于教会的人说话,说明作为耶稣的信徒,他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应用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和生活原则。因其形式、方法、作者身份和注重关系的特点,书信特别适合担当这种教学。
首先,请注意,这种教导采用了书信体这一非常重要的体裁。事实上,与旧约圣经相比,书信是新约圣经独有的杰出形式。它提醒我们,如今启示真理可以在众人之间公开交流、平等参与,新约教会这一标志性特征乃是从前所无,表明教师和受教之人因真理而联合,在共同的属灵层面上维系着团契关系。
在旧约中,先知单方面向百姓传授神谕。而使徒则给同在基督里的弟兄们写信,留下开诚布公、毫无保留的解释,也常常情感流露、不能自已——这些都是书信体所特有的。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更亲密的交流形式,通信的双方地位对等,至少应当是对等的关系。使徒教导以书信为主,不仅与先知教导在形式上大有出入,而且与一般的古代教导采用论文或对话体相比,也是甚为特殊的形式。然而,新约书信结合了论文和对话体的优点。一封书信可以准确全面地处理重要主题,但采取的角度与实际生活直接相关。它是为了满足特定场合而写成的。它针对某个具体的心态。它带着作者倾心吐意的情感。它旨在处理紧急情况,作者落笔时的心情在字里行间展露无余。从这些方面看来,书信非常适合这样的教导时期:在这个时期,上帝并不采用单向知会信息的方式,而是更多地谆嘱教诲,或者换句话说,不是抽象地传授真理,而是按照领受者的心理状况,依托亲密关系来影响教导的果效。
这就是我们在书信中看到的。受众已经接受了基督。基督徒生活已经开始了。基督教共同体已经形成,人们开始思考自己所领受的伟大原则。有些原则集中在一处,另一些则放在别处讨论,有些没有被教会完全理解,甚至被人故意歪曲,或实践中误用,需要进一步解释或纠正;也有一些属灵原则被教会正确理解、充分应用,甚至让教师的心中充满喜悦赞美,觉得自己可以打开上帝的奥秘,在他们中间讲述完美的智慧。这些心理状况不是个别。罗马、哥林多、加拉太、以弗所等教会,代表了人类思想在接触福音原则时的不同倾向,囊括了不同文化响应福音的典型特点,对于指导后来世代教会的实践,在其中宣告上帝的话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信件最为有效处理的不是各种可能性,而是实际的案例,既有从远处审视所带来的广阔视野,也有倾注个人情感提出的细致应用。因此,书信对真理更充分的阐述,其基础在于福音的首要原则已经深入人心。它的教义更为清晰、确定、成熟和综合,符合信徒已经具备的能力和迫切需要。
讨论过形式的调整,我们接下来要涉猎使徒著作为了完善福音教义而采用的方法。方法和形式之间有着完美的和谐。使徒在教导的时候,更多是陪伴而不是一意孤行的授意与支配。作者没有宣布一连串启示,也没有用“耶和华如此说……”这样使人无法辩驳的套路来阻止人心中的询问。相反,他唤醒人心,激励情感,通过说明自己的做法来引导人的思想。他提出自己的信念,倾诉自己的经验,呼吁别人评判他所说的话,并在上帝面前向他们的良心举荐自己。他接受辩论,不以权威压人,通过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借助对已有经文(旧约)的解释和应用来确立自己的观点。
例如,请读者想一想,在罗马书的开头部分,保罗如何在旧约的帮助下一步一步通过论证,建立了称义的教义。这些事情本来可以通过一位上帝拣选的权威简单直接地向教会宣告,为什么要如此费尽心力,点点滴滴地证明?难道使徒直接宣布一种说法是错误的,另一种说法才是真理,不足以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争端吗?毫无疑问,保罗可以这样做!但是,这样不足以训练人们的头脑,使真理成为他们自己的思想,或者教育他们活用经文,作为日常生活诸事的恒常指导。
书信中的个人经历和感情流露也是如此,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基督启示如何影响信徒的心。例如,我们看到作者在同一封书信(罗马书)的第7章和第8章中敞开了自己的心扉。首先,他从罪和死的律讨论到在基督耶稣里属灵生命之律,然后告诉读者,在他们的主基督耶稣里,没有什么能使他们与上帝之爱隔绝,他们现在和将来都是上帝的儿女、与基督一起同为后嗣,这极大极多的祝福,是他们心里可以确定的。这不仅是准确的信息,也是有效的教育,表明上帝的启示如何在一个人心里发展成终极而主观的形式,并借着同情和榜样,帮助其他人在心里经历同样的过程,内化上帝的启示。
然而,如果我们认为书信中的基督教思想教育方法只是把使徒与读者放在同一水平上,以平等的方式交流真理,这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使徒书信还有一种崇高而坚定的权威感。无论是加拉太人的乖戾或哥林多教会的混乱,都可以见证使徒毫不犹豫、绝不妥协的主张。当有必要对以前的启示进行明确补充时,就像保罗告诉帖撒罗尼迦人一些他们从前不知道的事,教导死人和活人在基督再来时如何与主相遇的细节(帖 4:13-17),教义的进展也可以采取先知式宣告。
因此,使徒权威和直接启示赋予了书信自身的确定性和威严,但并没有超越教义的一般特征——基督徒仍然是从至圣者受了恩膏,从上主知道这一切的事(约壹 2:20)。教师的心灵仍然与他们所教导的心灵保持着自由自在的伙伴关系,同时,也在锻炼和教育他们的属灵能力时保持着使徒的权威,以便在他们无法作出结论时给予决断。
接下来,我们转向这些著作的作者身份。如果说这种基督教教育计划的形式和方法是其重要特征,那么如何选择其代理人也是一个重要特征。谁是基督指定,作为教会之师的?彼得和约翰,两位首席使徒;雅各和犹大,主的弟兄。我们知道他们曾经与耶稣同在,并拥有他可能交付给人的最高权柄。但是,在这个教学体系中,主要讲师并不属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甚至他们合在一起也算不上是主要的教师。他们的合著只不过是使徒书信集的第二卷,而且是一本很薄的书,篇幅只有第一卷的五分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对第一卷的补充。基督将梳理基督教信仰之各项原则、清晰定义核心教义的任务交给了另一个人——使徒保罗。
将这项极为重大的工作分配给一个没有见证过上主在世间生活,没有亲自看见或听见任何值得一说的耶稣往事,没有亲自服侍跟随过基督的人,难道不是一件大有深意、甚至令人震惊的事情吗?我们还记得在补选马提亚为使徒时,门徒们强调了成为使徒必须的几种资格条件:“所以,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作伴的人中立一位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徒 1:21-22)。然而,保罗从未跟随过基督或与其他使徒做伴,上帝却将使徒工作中最重要或至少具有最广泛持久影响的部分交给了他。
保罗在其他方面具备资质,适合从事这项工作,在他蒙召的时候,这些因素得到了基督公正的赏识和充分的对待。我们所有人能感受到他那积极行动的活力、热切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温暖的情感、温柔的敏感、敏锐的头脑、慎密的思维、对内在生活经验的生动把握、受过严格的希腊和希伯来学术训练、牢固建立在律法和先知传统上的思想、对犹太教错误理论可能对心灵造成的影响和实际后果有着深刻的个人体验,以及最后,上主如何突然与他相遇,使他从一种独特的视角理解了福音。他比其他人更清楚两种得救方式的本质不同——或是靠着律法行为得救,或是唯独恩典、藉着信心得救;他也靠着自身深刻的经验,比众人更明白,若那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人,使之脱离罪和死的律,将会为一个人的生命带来多大的改变。我们无法否认的是,与那些曾经与耶稣生活过使徒相比,这些资质胜过了没有亲炙基督的劣势,也解释了为什么基督会专门在使徒中间补充一位在其他方面特别适合这项工作的人,即使他出生太晚,没有赶上前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但是,如果他出生太晚、没有赶上时代这件事本身就是他适合从事这项工作的资质之一,那么我们最好将这一条件也纳入判断保罗一生贡献的原则之中!
请记住,所有的人事,所有历史发生的轨迹,都是上主预见,并由他亲自预定拣选。如果他在拣选和训练了十二使徒之后,又呼召另一个人,无须参与同样的训练,而是特别委派他担任使徒职分;我们不能说这是基督事后的补救,仿佛建立教会是人类发动的事业,在开展一段时间之后上帝才看出从前的安排不够充分,需要调整一般。我们可以肯定,保罗在基督降世显现的事工完成之后才蒙召,与十二使徒在他显现开始时就蒙召一样,都是神圣计划的一部分;后来的呼召一定与他蒙召从事的特定工作完全一致,就像之前的呼召一样。我们再一次看见,使徒的见证是双重性质的:首先是见证基督显现的事实,其次是见证福音对人的属灵状态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那些蒙召见证上主之言行、思想和世间生活之人,必须是曾经与主亲密交往,在心里打上了基督圣洁形象的人,他们要向人见证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那些符合资格的人已经尽职尽责,使用四重福音将自己所知的耶稣介绍给世人。但信徒也必须受教,认识这种新的属灵生活之全部含义。使徒关于这个主题的教导永远沉淀在他们的书信之中,而这些书信很大部分的作者,又明显地落在一个特殊的使徒职分上。我们自然会设想,使徒在教导中会大量引用我们主耶稣的话语和行为,作为指导教会的丰富素材来源。但是我们在书信中却几乎找不到这样的引用,甚至暗示也很稀罕,直到读到雅各、彼得和约翰书信,才再次听到了他们转述上主(也是我们的主)的话语,回到福音书熟悉的氛围。教会的伟大教师没有这样的往事记忆。他与主的关系是在耶稣得荣耀之后,从圣灵的时代开始的。如果其他人是见证基督显现的使徒,那么他就是见证福音大能的使徒。在他的教导下,我们从耶稣的生平、品格和话语所生发的教训,进入对救赎、与神和好、永远之救恩的独特阐述——这些概念和现实,都是基督显现的结果。
因着最近的各种理论,有一种危险似乎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就是有人认为保罗所传的福音并非教义的进展,而是出于个体的多样性表达;按照保罗的福音理解,我们将偏离原来的教义,失去十二使徒的权威支撑。按照他们的看法,十二使徒与保罗同列,一起作为基督教会正统教义的守护者和新约正典作者,完成了教导职分。十二使徒的工作,主要由其中自然涌现的领袖和最初的代表彼得与约翰出面担当,而主的弟兄雅各和犹大也对这一职分有较少的贡献。如果我们可以自行决定,从这样大有荣耀的群体中挑选我们的教师,至少有三个人选是每个人都会想到的;于是,作为保罗的门徒,我们心中必定暗暗焦虑,想知道雅各、彼得和约翰这三位基督教会的柱石(加 2:9)是否会在保罗传授给我们的教义中增加任何实质性教导,或者从中拿走任何实质性内容。
上帝定意要安慰我们心中这样的不安,不会让我们独自陷入黑暗,被胡乱的猜测所困扰。这三位使徒晚年之时,当他们的语气随着年龄增长而渐渐柔和,因为经历的增加而不再冲动,在基督思想的长期浸淫之下习惯了教会生活,他们各自都表达了对于使徒保罗的看法。我们不仅遇见了心仪的教师,而且是在迫切需要他们给予意见时遇见了他们——现在,他们早已建立了各自在教会里受人尊敬的权威,并充分认识到基督对教会历史的引领干预。如果新约书信集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基督教义的圆满和成熟,那么基督所选择的书信作者,必定符合这一目的:我们既有最适合解释和发展基督福音的人,也有最具资格、可以确认这种解释和发展出自上帝心意的人。
最后,我们要简要地指出,这些书信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了一部统一的教义典章。保罗书信在新约中的顺序似乎从一开始就是如此,只有极其微小的调整。顺着这个顺序,我们可以见证全部基督教义的产生过程。这些书信可以自然地分成几组,各有不同的地位,构成渐进式教学。罗马书、哥林多前后书和加拉太书带有纠正性,具有不容置疑的权柄特征。他们是教会主要教师的讲课,以不可辩驳的论证和难以抗拒的使徒权威来阐述听众已经接受的福音原则,发挥其意义,展开其内涵,决断未定之事,纠正真理发展的第二阶段常常会出现的典型分歧。随着福音的新鲜感渐渐过去,我们开始对福音反思。当我们开始寻找合适的语言,试图定义激动心灵的福音印象,当基督拯救的好消息需要转为塑造生命的教义和法则,一个危机遍布、不可逃避的时代已经到来。正是这时,许多通过初次接触福音得来的模糊印象或者不正确认识渐渐暴露出来。人们发现旧的思维习惯仍然存在,旧的原则卷土重来,与那些似乎早已被福音清除的观念结合,造成损害,甚至破坏了福音。这个时期,有人心怀诡谲,道德沦丧,甚至利用逻辑上的弱点,对尚在襁褓之中的真理体系施以攻击,预备将福音扼杀在摇篮之中。
阅读前三封书信的读者会发现自己正处于这种危机之中,而主的话语如同时雨甘霖,满足了他们紧迫的需要。因为若非如此,福音在遭遇第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就将无言以对,一切未来的思想都将建筑在流沙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罗马书的教导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是根本性的,因为它涉及每一个人称义的需要、本质和效果。如果“人如何才能与上帝和好”这个问题悬而未决,灵魂将不可能得到安息,因此,在保罗完整回应这个问题,建立其因信称义的形式和论证之前,基督教义体系不可能有任何坚实的基础。正如马太福音通过联系旧约,开启福音书记录的大门一样,这封写给罗马教会的伟大书信也以同样方式打开了教义系列之门。前者从事实层面,后者从教义层面,共同确立了这样一个事实: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跟随保罗的整个论证思路,借助其中不断引用的旧约经文与概念,我们看到基督教因信称义的教义有着显赫家谱与高贵血统,就像耶稣本人一样,可以从亚伯拉罕和大卫追溯而来,并有律法和先知的明证。因此当我们最终需要阐述这一真理时,心中已经笃定,知道它经历了所有连续的启示阶段,每一步都稳稳当当,没有踏空。
在写给哥林多人的书信中,我们进入了另一个思想领域,回应寻求智慧的希腊人。希腊文化相信,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人类都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自由;正是在面对人类的自信,或者面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精神时,福音发展了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要求人在思想上服从,并规范了教会生活。
在写给加拉太人的书信中,它遇到的不再是自以为是的自由精神,而是一种故意的束缚;律法以自己的顽固和麻木不仁,将人的灵绑架到属世与属肉体的泥潭之中。在抵制这种倾向时,使徒教导的语气前所未见的强烈。保罗宣布自己的教导本质上就是耶稣基督的启示,并更清楚地表明这教导是圣灵的浇灌,是使人得释放的福音。因此,在前三封书信中,第一个问题得到了回答,教会成功度过了第一次危机。使徒(或保罗的)教义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神圣性,并发展出自己的基本特征。
接下来的书信与第一组书信的不同之处在于,相对而言,它们少一些论战的态度、庭辩的语气。既然危险已经排除,思想已经安稳,我们就很容易跟随使徒进入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站在一个更加平静崇高的思想平台上,不再担心福音与人类错误之冲突,而是接受他关于上帝永恒目的的教导,认识基督心目中完美理想的教会生活与形态。如果我们在前面的书信中只能看见有关圣灵默示的断言,那么在这两封书信中我们可以亲自感受圣灵。在这里,我们听到的不再是教会伟大教师的解释、辩驳和决断,而是感受到一位圣灵陪伴的先知在传讲真实,甚至间插在其中的腓立比书在语气上更像朋友,少了先知的严肃。
最后,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构成了保罗写给七个教会的最后两封书信,虽然它们在写作时间上应该排在第一位,但因为它们重点讨论末世论元素,宣讲蒙福的盼望、基督荣耀再来和上帝的日子,帮助基督徒面对信仰冲突,所以在新约永久的编排顺序上,它们位于保罗写给教会书信的最后。
在这个教义体系中,教牧书信对担任牧者之原则和精神提供了建议,牧师既是有序治理教会的职分,又是服侍教会的仆人。通过保罗的著作,我们从第一个重大问题,“每一个人的称义”,逐渐扩展到信仰生活将会遭遇的种种危机和越来越广泛的实践,直到最外层的教义——如何牧养照顾教会、做好真理之管家。
在学习进深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的记忆、观念、意象和语言,都是自然地出自一位从小在希伯来人中间受训、带着深刻犹太文化烙印之人的笔下。虽然他胸怀博大,致力于扩展福音,极力反对犹太教内部的错误观念,但他在教导基督之事,说明福音之普世拯救时,其语言和思维模式都与旧约律法一脉相承。
他采用的语言是否精确,在当时的处境下是否不可避免?或者,这正是为了最充分地表达属灵真理,成就上帝旨意而特别预备的方法?这个问题是由以下事实决定的:旧约本身就是神圣条例,它与新约的历史关系是由上帝所规定。尽管如此,两约之间的联系不是修辞意义上,而是体现在上帝所设立的类比体系中。这就是希伯来书的永恒功用——此书若不是保罗书信,至少也是在效仿保罗,但由于书中没有提及作者身份,通常教会将其置于公认的保罗著作之后。
希伯来书显然起源于信仰过渡和抉择的最后时刻,当时一大批既是犹太人又是基督徒的人因为福音而困惑、激动,不知所措,似乎脚下的大地分开,不知道该赶紧退回正在快速远去的传统,还是紧紧抓住呼召他们的福音真理继续前行。希伯来书怀着对希伯来背景基督徒的强烈同情,体察他们心中普遍存在的困惑甚至痛苦。正是因为要处理这个难题,希伯来书成为了变革和恐惧时代圣灵充满大能与生命的声音,同时也是对启示之进展的全面解释,对新旧约关系的伟大阐述。
关于基督教时代教义之进展,没有任何作品比这封书信贡献更大。首先,它明确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基督最初的教导已经借助后续的扩展而日趋完善,但读者中间有许多人却罪恶而可耻地拒绝接受福音的更新。他们关闭心扉,听不见上帝拣选的使徒对真理的充分阐述。其次,这封信表明,只有充分认识基督的福音,才能真正理解旧约圣经。
在保罗的著作之后,我们另有雅各、彼得、约翰和犹大的书信。由于内在的原因,它们最好是放在我们圣经中当下的位置,而不是按照某些古老抄本通常的安排,放在保罗书信之前。因为人们已经普遍承认,它们实际上是对保罗教义的确认和补充。这些作者的个性与保罗不同,他们所强调的真理侧重也不相同,但其福音实质和特征是相同的。每个作者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但却益发显出他们共同信仰的统一。
乍一看,似乎只有雅各书给人留下了相反的印象。如果将其视为对基督教真理基本特征的有意阐发,那么它似乎不属于福音教义全面发展的时期,而是属于更早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属于福音倒退的阶段,其中隐隐约约暗示了以便尼派(Ebionite)对福音的理解,甚至暴露了自己的以便尼派思想根源。但细心的学者将会发现,这封信所使用的语言显然是以福音教义为前提的,事实上,它的字里行间无不在承认、证实这些教义。
另一方面,彼得和约翰书信与保罗教义的和谐是显而易见的。前一位使徒敏锐而坦诚地为福音教义之进展背书,向读者保证那位做外邦人使徒之保罗所教导的乃是“神的真恩,你们务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彼前 5:12),并劝勉自己的读者说,“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要求他们把这些作品视为别的经书一样的权威(彼后 3:16)。
论到它们所肯定的福音教义本身,这些珍贵书信似乎从另一个角度加以照亮:保罗所阐述的信仰,借助彼得的话语在人们心中点燃了热切的希望,又在约翰的话语中扩展为崇高的爱。同时,读者不可忽略关键之处,就是第一批使徒的作品常常引用或化用福音书的语言,在精神层面上与福音书最初揭示的教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后,犹大书以寥寥数语强调说,信仰的真道已经成全,并且一次就永远交付给了基督的教会;可以说,这封书信配得上新约整个使徒书信系列荣耀的结尾。作为最后一位导师,犹大恳切地劝勉我们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警告我们可能反复出现的危险,恳求我们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最后,他将我们交托给那能保守我们不失脚、叫我们无瑕无疵的救主,展望将来我们欢欢喜喜站在他荣耀前的日子。有了这样的劝勉、警告和祝祷,新约的教导部分就在我们手中完整了。
现在,只剩下两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我们如何经验福音带来的紧迫感?神的话语带动耶稣的信徒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生活和思想世界。它预设世人会探寻真理,因生存而焦虑,有着自己的人生志向。它预设人的心灵会被摆在面前的真理所彻底唤醒,因为福音之重要性、宏大与光辉而激动。它预设了阻碍、困难、反对和斗争的存在,也提出了需要努力追求的事物。对此,我们如何认识?除非你也因为福音而动心,否则并不适合阅读新约书信。它们不是为了迎合冷漠的认信而写的,也不是为了满足讨论的趣味。应用书信的条件是内在的生命——书信所提供的,正是这生命的必需品。
一个人若心里并不严肃追求上帝的公义,翻开罗马书,心中就不知不觉感到困惑厌烦。一个人若不觉得必须日日来到上帝施恩宝座前,为要求怜悯、得随时的帮助,即使他在希伯来书中发现那位一次献上就永恒做大祭司的基督,了解基督在幔子内做成的伟大事工,可能也没有什么兴趣。若他不承认自己是基督宝血赎买,在十字架上与基督同死又一同活过来,就会认为书信对基督徒品格提出的荣耀标准显得过于严格,高不可攀,不适合实际生活。为那些蒙召成为圣徒的人而设计的整个计划和教导过程,在别的人看来,不仅没有力量,也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我们真的感受到了教义发展的紧迫性,如何使用上帝所赐圣道来满足它们呢?我们已经看到,上帝之道并没有把我们带到基督徒生活的开端,然后把我们留在门槛上。它充分而热情地回应我们心中所有的焦虑,耐心教导我们基督工作的真正性质,帮助我们信靠基督,又阐明信徒所渴望的救恩,指引他蒙召要过的生活,处理他与上帝的关系, 展现那摆在他面前的美好前景。难道疏忽大意或不信任会使你失去这早已预备好的帮助,让你独自面对觉醒灵魂的千思万虑,好像只能依靠自己来勉强应对?
不,上帝没有离开。对于那些生活在教会里的人,对于那些已经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并拥有神圣呼召的人,所有的教导都已经准备好了。这些教导是专门赐给他们的,并且针对他们的各种需要进行了调整。但若只是批判性引用或偶尔参考一下上帝的话语,将无法发挥其真正的用途。只有通过不断的陪伴、熟悉的交往,它才能有效地讲述自己预定的目的,完成自己蒙福的使命,将我们这贫乏空虚的可怜人生转变为荣耀实在、藏在基督里的生命。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