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宁-克鲁格效应(英语:Dunning-Kruger effect),或简称邓克效应(DK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大卫·邓宁和贾斯汀·克鲁格将其归咎于元认知上的缺陷,能力欠缺的人无法认识到自身的无能,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的能力。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反之,非常能干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错误地假定他们自己能够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别人也能够很容易地完成。[1]但能力欠佳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并不比能力较佳的人高。[2]邓宁和克鲁格于1999年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此认识偏差,他们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准;
-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准;
-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准,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邓宁和克鲁格认为这种效应是由于能力欠缺者的内在错觉和能干者对外界的错误认知:“无能者的错误标度源自于对自我的错误认知,而极有才能者的错误标度源自于对他人的错误认知。”
翻译一本重要的基督教教育专业书籍,2020年的新书《Beyond Biblical Integration: Immersing You and Your Students in a Biblical Worldview》,偶然看到邓克效应的解释。作者是这样引用邓克效应的:
具体的作用机制如下。基督教学校的领袖认为,他们学校非常擅长某些教育领域。所以他们自然希望告诉别人他们在那些方面做得有多么出色。他们的自以为是也会体现在使命陈述、学习成果预期、对外宣传内容、社交媒体帖子等方面。这等于含蓄地向学生和家长许诺,他们会享受学校的这些优势。但是假如学校因为对自己的认识不准确,导致最后无法兑现给学生和家长的承诺呢?这可能会极大地损害学校作为一个机构的可信度。不幸的是,基督教学校已经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邓克效应,真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比真实情况更好。
Roger C. S. Erdvig, Beyond Biblical Integration. pp.4-5
但我比较愁苦,因为常常觉得自己经验到反向邓克效应。在神学翻译上,我觉得简单的文本,合作的译者似乎无法很好的处理;在释经工作坊上,我觉得讲解很清楚的机械分层,似乎无人能够领会;我对神学院同学说“希腊文1-2”很简单,结果引起各种负面情绪;我常常因为“这很简单”的口头禅,被抛弃到黑暗中切齿哀哭;我因为用目光直视牧师,被批评说“不要这样看我”……
“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郑州住。”
多年之前,我在一个环保组织里做副会长,曾经遇见过一位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标兵,简称”学雷锋“标兵。这位老兄每天都要上街做几件好事,365天全年无休。
最近研究灵修上瘾现象,偶然发现“学习上瘾”症的指标。Studyholism是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据说,学习上瘾者有着其他成瘾症的各种指征,比如戒断作用,完美主义,焦虑,学习时间长,但学习效果并不好等各种因素。
我疑心读经祷告灵修团契聚会等宗教活动,或许也会有某种可观察的上瘾现象。不过我并不打算研究这个问题——因为邓克效应,我最近认清了自己,对研究已经失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