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 30:18 耶和华必然等候,要施恩给你们;必然兴起,好怜悯你们。因为耶和华是公平的 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

40:31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30:16 你们却说:不然,我们要骑马奔走……


周三晚上的查经,我们讨论什么是目前生命中最大的试探。

在我看来,“大”的试探自然是日常出现,日日都要面对的那种,而且亲戚朋友都不以为然,会自然劝我多多接受的东西。

孟子曰,食色性也。

食物才是我面对的最大试探。第一,没有人觉得劝我多吃是一种试探,倒是觉得我客气,常常不太吃。第二,吃得太多确实对我健康不好,这是从小就有的毛病。第三,每天都要吃,而且不太挑食,觉得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第四,如今基本上温饱无虞,食物充足。

当然,微信可能比食物诱惑还要大一些……


缺乏灵性的知识大概是第二个试探。如今的互联网让知识的获取变得如此容易,比如各种伟大的神学家和牧师们也常常有现场的在线讲座。

举例来说,Kenneth Boa的《Conformed to His Image》一书,曾经是我上过的一门“圣灵”课程的教材。而柴培尔的《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也是我学习讲道学时反复学习和听讲的课程。

如今,恩道书房要出版两位教授的新书,邀请Boa和Chapell在线讲座,看情况是听者如云,几乎难以报上名。

讲座的内容是,“如何依靠恩典的力量活出圣洁”,“良善的神为何容许罪恶与苦难存在?”

都是极好的题目,也是非常重要的讨论。问题只在于,对于我自己,是否有报名的冲动,或者是否感受到了某种知识的诱惑。

我可以理解“如何依靠恩典的力量活出圣洁”是一个重要的题目,但我是否能依靠恩典的力量活出圣洁,还是拥有更多依靠恩典活出圣洁的知识,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情。

至于良善的神为何容许罪恶和苦难的存在,这个问题就像要证明NP=P一样,完全不是知识层面的问题,而是信心和哲学判断的问题,参加讲座的目的甚至不是求知……或者,无知可求。


去北京访问,所见的传道人都住在5环之外,主日去教会要花不少时间,日常去探访的念头一起,半天就耗掉了。

昨晚的神学翻译诊断工作坊,从下午开始整理文本,临时发现打算“批评”的文本质量太高,几乎没什么要说的,又转而预备另一篇文本,比如:

Very few scholars have ever doubted the destination or Pauline authorship of Romans and yet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discussion regarding the purpose of that letter.

有几位学者曾经怀疑过罗马书的作者和收信地址,它的目的甚至到现在也仍然有很大争议。

这句话有什么值得讨论的余地吗?从心理学上、文法上、翻译技术上,一位很不错的译者(90%的文本翻译得很好),会在这种句法上出错吗?

我一直在讨论,有些神学翻译的错误,究竟是我们的技术不好,还是心理上出现误区,还是因为定型的神学观念无意识的投射到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上。

我知道有许多读者看到这样的错误,心里会想着“换了我也能做神学翻译,而且能做得更好”。但这也是一种知识上的傲慢和诱惑,因为我们讨论的例句里并没有翻译得好的句子(占据大多数)。那些自以为能做得更好的读者,上手一试,多半是试译也通不过的。

但转瞬之间,翻译诊断的时间就到了,要开始讨论。一看时间,半天就这样消耗掉了。


所以,整个2020年,我只参加了3.02次在线讲座,算是自己的灵修生活中抵御另一种越来越成为日常的诱惑——(琐碎而高级的)知识的诱惑。

我们也讨论神学生和教会的需要无法匹配的问题。如果教会找不到合适的传道人,解决的方案是“再读更多的神学学位”?如果传道人在教会过得不如意,适应不了服事的现场,解决方案是“去海外学神学?”

这未必不是一种日常的诱惑。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