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得有些闹心,学到两个单词,Coronavirus 和 Quarantine,都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孩子们倒是无忧无虑,发出的喜乐噪音从早到晚。于是将两个单词写在白板上,早晚带着他们祷告。
无论如何,生活也要继续。该干的活儿一样也少不了,承诺的事情也没什么借口可以拖延。
节前发的那篇5年前的旧文《春节和逾越节很相像吗?》,仍然抵不住我的朋友圈内还是有人拿着毫无根据的“年”是一种怪兽的说法,证明春节和逾越节惊人的相似的。有一位朋友的留言本来十分友好,要求我多钻研一下“远牧师的范式”,但我回应的时候心里似乎不太愉快,于是就变成了后续的嘲讽,大意是说我完全不懂“前设护教学”,所以没什么好谈的了。
趁着病毒肆虐,四下无人,晚上去宝圣湖边默想祷告。回头反思悔改自己的态度,心中颇有感慨。
心中想着开年之后三个重要的方面需得多加小心:
Boundaries — 界限 Limits — 局限 Margins — 裕度
界限是神赐下的主体和其他主体之间的分野,我们不能侵犯别人的界限, 也最好保护好自己的界限。
局限是我们知识、能力、恩赐、精力的边界。超过限度的事情,终将让我们崩溃。
裕度是在日常安排中留出应付意外的时间和资源,而不要将事情排得太满,或者同时应承下太多的工作和允诺。
我需要反复回到这三个层面,仔细考虑新的一年该如何在神的恩典中生活下去。
对于博客和微信公众号而言,我并没有太多的期待。这些内容不过是我的日常生活和思考,有时为着自己,有时为着可能感兴趣的朋友而记录。
我没有任何兴趣要追热点话题,或者为了讨好读者而写作。但是一切写作,但凡有存在的价值,必然是会挑战至少部分人的成见,引起人思考的。那种看了第一段就知道结论的快消品,或许点击量高得惊人,实在是对生命的浪费,对时间的割裂和破碎(时间就像钻石,大块一点的比较值钱,分裂为同等重量的几颗小石头,就不是那么有价值了)。
但是,引发思考的话题,往往也会引发争议。看来我还是要继续坚持我过去的原则:
所有留言,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加精。 只有相熟的朋友开玩笑的留言,会加以“毒舌”般的回应。 其他留言,一概不作实质性回应。 对于不同意见,我更希望看到反方辩友写出相应的文章来讨论,而不是在留言中随口扔下一句话。 我不认为在留言中回应一句话有任何益处——既不能改变人的观点,也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变得更明亮,还可能引起更多的无益讨论。
我的边界和局限,都让我没有精神和力量在公号留言下讨论严肃话题。我也不会在任何微信群里辩论和发表意见。如有必要,我会在思考一两天之后写成文章来讨论。
我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神交托给我照顾的家人、牧养和陪伴的基督徒、一起工作的伙伴以及翻译的材料上。
我的老师Dr. Roy King曾经对我们说,每个人都需要分清自己的两种责任:
things I Respond for things I Respond to
照顾孩子是“respond for”,因为他们年幼,还无法为自己负责。勤奋地工作,挣钱养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没有人可以代替我做这样的事情。
而文章发表之后,读者的反应和心情,大概属于“respond to”的范畴,如果我写的内容让人不快或者反对,我的责任只是在写作和发表的前后为此祷告而已,若看到清晰的回应,也许我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但并不为了别人的情绪而’respond for’。
新的一年,我会在规划事工时反复地思量我的界限,局限和留出的裕度,更多的祷告,更多的思考自己的呼召和责任所在,或许这就是Coronovirus危机带来的一点反思和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