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书评(9)| 写给一位要求我上价值的梁兄,我就不假外求,直接上梁漱溟了

4年来第一次独自长途旅行。临行前在书架上翻找,拿出了贺照田兄的**《革命-后革命》**。这书是2019年请张振博士从香港带回来,当时时局动荡,到得2020年才算到了手中,只读了一个序言就暂时放下了。 我的旅行先从重庆去了上海。为了省钱,没有买时间不对、价格爆贵的联程航班。上午在恩约讲道,带着大件行李。老童对我说,Eddy,咱今天就讲45分钟吧,不要太长了。后来讲到了44分30秒,我笑着说,难道我的名声那么差,每次讲道都会拖堂吗?于是精确地结束在11:45分,讲道嘎然而止,余味悠长。 中午简单和朋友聊了几句教育的问题,就赶去机场了。一位来自农村的信二代姊妹说,当她从重庆回家分享在大城市里的基督教教育洞见与各种理由,她的牧师对她说,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如果这事真的是必不可少,那么不应该只有你们大城市里的基督徒家庭才能做得起,负担得起。我们广大农村教会哪里想过这样的做法,有心也无力……我的“虎躯一震”,忍不住拿起纸杯,喝了一口热茶。 最近几年都无法出行,为了安全起见,留了6个小时在浦东的转机。不过在重庆就延误了一个多小时。剩下的航程倒是一切顺利,赶到浦东值机时,正好开放柜台。过了海关和安检,给爸爸和Emma分别打电话报平安,然后在候机厅里找个无人的Gate工作。过了一会儿,边上来了一个小伙子和两个年轻姑娘,似乎也是偶遇。那小伙子不停地讨好两位据说是北京来的博士生,要为这两位姑娘导游、指点经验、分享食物,甚至换当地货币…… 上了去埃塞俄比亚的航班,飞机就一路向西而去,径直从重庆上空掠过。心中叹息一声,无谓地增加了3,000公里星空联盟航程罢了。 飞机上无事,就读照田兄的书。读了两篇,一个是关于李泽厚,一个是关于梁漱溟,再到陈映真那篇,就没有读完。以为机上缺少餐食(候机厅那位小伙子的话太多,如雷贯耳。后来他就坐我旁边,睡了一整个旅程),所以在候机厅吃了唯一开业的康师傅,又买了一大块免税巧克力带着。但机上供应了两餐,虽然浅尝则止,热量大概还是超标了不少,巧克力就没有打开。 到了Addis Ababa——Emma说好记,这地名就是“阿迪达斯的爸爸”去掉“达”字。从ATM取了100 Barr试水,回头一算,才不到两个美金,取款手续费已经比币值多了,下次还是多取点出来为好。去了机场到酒店的转运车,没有我的名字,不过也没有为难,还是让我上车了。到了酒店大堂,还是没有我的名字,最后发现(理所当然),酒店预订用的名字居然是**Eddy Zhang,**改过来就好了。到了房间里安顿下来,当地时间才早晨7点,到达机场的时间早得令人发指! 回头来说阅读《革命-后革命》的想法。梁漱溟先生在1920-30年代,判断中国社会没有实现欧洲民主宪政的社会基础,也没有实现苏俄阶级斗争、党派建国的基础,于是写下《我们政治上的第一个不通的路——欧洲近代民主政治的路》和《我们政治上的第二个走不通的路——俄国共产党发明的路》,总结了辛亥革命(变成袁世凯复辟)和国民革命(成为军阀割据)的失败经验,从此投入旨在提升民众的乡村建设之路。对此,照田兄有着非常深刻细致的分析,读起来十分畅快。 但总之,当中国社会缺乏强大的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阶级之时,以狭隘的原教旨马列主义阶级斗争作为社会推动力量,在梁漱溟看来显然是行不通的。但小农和传统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失去帝制的消极稳定情势之下,也难以发动为有效的社会变革力量,这是梁漱溟推动知识分子参与乡建的基本出发点——让知识分子认识农村,培养对农民的情感,发现其中可贵的品质,同时以乡村为单位,扎实地建设将来建立统一稳定现代化国家的基础。这种先认识旧中国,再设计新中国道路的自信,的确是一个很令人有启发的思路。 如今国家统一稳定已经70多年,改革开放也有40多年,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发展,也多与世界先进接轨。但按照我不多的在地经验,伴随这个过程的城市新兴教会,从前以为是一个伴随现代化与西方文明的输入,目前在很多方面看过去,似乎更像是一个阻碍文明和现代性,甚至在科学、文化、人性解放等方面靠近前现代化的、傲慢封闭的意识形态实体。至少在审视以知识分子和城市中产阶级为主的大都市教会时,始终没有发现其融入文化和社会的努力,教会也始终被社会所警惕,时常发生冲突,显出隔膜与异样,没有成为一种参与社会构建、舒解“狗屁工作”带来的压力、真正在人生处境中安顿心灵的安排。 反而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基督徒丧失和抽离了与文化接壤的自我认同,不得不将自我的性命寄予在本身就难以稳定、无法在现实冲突中自洽的基要主义意识之中。似乎有不少(you are one of them)第一代城市知识分子基督徒苦恼地放弃了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思考和批评,也放弃了社会行动的责任,同时悬置了他们的下一代(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命运与信仰实质。他们所带来的属灵影响力不再是一种扎根在文化处境中的影响力,更像是一种边缘而微弱的抗议。 他们的盼望变成需要由圣经辅导来压制和麻木的抑郁、焦虑与偶尔躁狂交替的综合征,不仅上一代领袖在内部焦虑和社会张力中burn-out,而且下一代领袖在缺乏耐心的等待之中,选择了海外神学教育和学术(学历)光环的捷径。但在美国强势文化的冲击之下,大多数人将不知所措,不知所终。他们对理性的怀念,转换成为年轻地球创造论辩护的热忱——一种无法打动外人,无法感染下一代的内向护教学。 大部分教会在福音切入角度上或许有严重的、有待识别但更加有待梳理的问题,值得重新探索和设计更切合我们文化处境的解决方案。在我看来,某些切入方式对于当前的国家结构、民众意识和心理缺乏认清和同情,在这个阶段几乎必然遭遇挫折,面对外部的怀疑和内部的不解。济州岛五月花式的逼迫叙事,以其严重缺乏地缘政治和历史常识的展开方式,显明了大量资源和注意力的无效消耗,而最近的出版和辩护努力,益发显得这本来是对福音切入和生根的一种干扰。 由异见转型而来的传道人,其教会-社会理想和治理能力上并不一定匹配,甚至在行动上显出幼稚轻浮,“把握时机”更像是“把握投机”。 我只有问题,没有答案。因为我一向以为,答案在多样性的实践和有意识的坚持之中。我只有读后感,没有读后勇敢。不过,总是欢迎更多讨论和反思。 【Update】按照云轩的意见,“创造论”改为“年轻地球创造论”。08/15/2023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August 14, 2023 · 1 min · eddy

抛开事实不谈,这些文章肯定是我写的!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南阳卧龙孔明诸葛亮 午睡起来,有朋友发来道歉信息。 回到事实层面,简单解释几句吧。我的朋友的公众号叫“反反智”,这篇“蛇真的吃土”在其公号上能看到。从风格上看,我一般不太采用诉诸权威的方式,不会用下面这样的句式,也不会用字母缩写: 学者潘嘉勒(Clark Pinnock)说:“人要明白Bib的真理,就必须按照Bib的文化历史背景来阅读。常常强调经文是S所默示的,就自然而然地使读者容易忽略这个责任,鼓励他们从中直接寻找当下要给他们的信息,并且以为阅读经文,只要用最‘自然’的方法(就是配合读者自己的假设之方式),就能掌握其中的意思,于是大大增加了曲解经文的危险。” ——by “反反智” 第二,图中那人辩解说,我专门写文章讽刺创造科学,树立稻草人,这事我从来没有想要做过。我写点什么,第一是为了自我关照(self care),因为写作是一种医治,而耶稣说,有病的人才需要写作,我来本是召作者,不是召那自以为义的读者的。我写作的第二个(次要)目标,是希望慢慢地带来一点影响与改变,但坚定的YECers和BCers固然值得倾佩,却并非我想要影响的群体。 而影响或许分为两种,一种是写作内容,另一种是写作态度。关于YEC的讨论内容,可以参见“低端护教学”系列,从上面的截图看来,也许这样的题目并无贬低之意,而是实事求是。既然大家都痛恨“高等圣经批判”,自然需要一些低端护教的文字。关于写作态度,算了,不说也罢。 对了,要说“蛇真的吃土”一文及其观点,的确是那个著名的“创造科学”公众号发表的,知乎上还有人保留了一点:蛇真的吃土—创造科学公号,但一定要说这不代表“创造科学”的解经,而是洪秀全的解经,我也完全表示赞成。虽然稻草人不是我树立的,但我拆除稻草人的积极性还是有的。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August 10, 2023 · 1 min · eddy

“细拉”压力管理干预项目最终报告

简单说一下“细拉”项目。细拉是一个神秘单词,常见于诗篇中某些诗句的结尾,意义不明。而杜克大学的“细拉”项目,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研究,旨在帮助传道人更好的自我关顾(self-care)。 最近,“细拉”项目出版了最终研究报告,对于三种压力控制方法进行了量化评估。这样的研究在国内是没有的,甚至在“圣辅”氛围的笼罩之下,大概三种压力控制方式都会因为“不正统”而被人批评诟病。但我总是想要普及一下“自我关顾”的理念,希望蒙召做传道的人可以在这个艰难的职分上多坚持数年。 访问整个报告,请去杜克大学神学院下载。 传道人的压力来源 “THE SPIRITED LIFE: SELAH”项目的基础是圣洁理论(Sanctification Theory)。该理论提出,当某人赋予某物神圣的意义时(就像传道人对其牧职呼召的理解一样),他们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坚决保护它,对它产生强烈的情感,把它当作一种资源,并在失去它时感到绝望。 对传道人和许多”仆人心态”的职业来说,常见的压力源包括: 长时间工作,尤其是在晚上和周末 困难的情绪性劳动 需要复杂的人际交往技巧 模糊的结果 很少有明确结束的项目 期望在多种不同的处境之下工作,并完成许多不同类型的任务 变化的步伐缓慢 适用于传道人的特定压力源包括: 公开的批评 教会冲突和人际困难 不可预测的日常生活 全部由志愿者组成的员工队伍 教会成员对你在教会中扮演的角色持有不同意见 教会成员对你家庭成员的期望 机构衰退和财务压力 任务切换 接触到创伤性经验 在压力之下,传道人容许真正重要之事的情绪带宽和创造力会大幅削弱 真正重要的事情: 在会众及其家人去世时陪伴他们 为周日准备一次有意义的礼拜 通过祈祷与上帝建立联系 建立新的教会事工 与其他传道人会面,以应对危机 策划一次跨宗教的礼拜活动 三种压力管理方式 “细拉”研究了三种压力管理方式,参与的传道人数为300人,历时2年(正好是新冠期间的2020-2021年)。 一、罗耀拉日省(Daily Examen) 二、正念减压(Mindfullness-Bassed Stress Reduce, MBSR) 三、防压处理(Stress-Proofing) 结果分析 正念减压对于减低压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心率不齐有明显的改善,日省对于上述指标的改善也很显著,并且带来较为显著的属灵好处。防压处理技术在压力指标的改善上介于二者之间,但没有明显的属灵益处。 推荐几本有关技术的书籍: Stress-Proof: The Scientific Solution to Protect Your Brain and Body–and Be More Resilient Every Day A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Workbook (A New Harbinger Self-Help Workbook)...

August 4,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60)| FAQ

感觉有必要做一份FAQ,但为着一件紧急的事情,姑且先解释几句。 Q:如何要求作者提供翻译的书籍? Q: 哪里能看到你写的文章? Q:哪里能找到一本罕有的书?(例如《走出迷雾》?) Q:我提问了,为什么没有小编回应提问? Q:我是读者。为了不至于失联,加个好友? Q:如何“正确的”在公共号上留言? Q:如何要求作者提供翻译的书籍? 一个非常不情愿、但似乎只好如此的俗套开头: 自从《对抗有毒信仰的资源并不仅仅是再多读一本书》发表之后,不止一位读者朋友私信提问,“老师,如何找到《走出迷雾——信仰的创伤》这本书?”,或者,“《信仰崩塌》这个连载在哪里,我想看……” 这大概是促发FAQ的理由。先回答,后说明——先上车,后补票。 简单的回答,我是个译者。大部分作品都是为客户翻译的,限于版权,无法分享。我也不负责卖书。如果我有渠道也有时间和心情,我可以告诉你如何购买。不外乎“恩道”和“微读”。 Q:哪里能看到你写的文章? 如果您是通过微信公众号访问这些文章,请考虑订阅或不时访问我的博客,https://eddyemma.com。博客内容庞杂,收录了几乎我现在在网络上发表的所有文字(重复计算,大约200-300万字),其全文查询系统几乎可以找到任何我愿意、能够并已经回答的问题。如果还是找不到答案,请优先问你教会的传道人,那位为你的灵魂时刻儆醒,好象那将来交账的人。如果没有答案,请使用谷歌或必应搜索。百度和拼多多上找不到答案,应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你已经尽力使用了一切搜索手段(特别是在https://eddyemma.com上做过搜索),还是找不到答案,那么大约是两种缘故: a. 您想要的是自己的答案,只是希望我为你的答案背书。这种情况下,我很乐意做这件事,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是对的!” b. 您想要从我这里听见对于某个问题的评论或答案,但找不到。这也是正常的事情。您可以提问,但我并不保证回答,也不能保证提供正确回答。一般而言,我是按照心理咨询师的自觉(注意,不是圣经辅导师的门训),尽量不提供针对具体问题的答案。一切的答案都需要自己去寻找,我只提供您可以表述经验的词汇(比如,属灵虐待,宗教创伤)。 Q:哪里能找到一本罕有的书?(例如《走出迷雾》?) **《走出迷雾——信仰的创伤》**这本书没有查到电子版。如果您找不到,我也找不到。如果有渠道,可以去台湾的橄榄华宣出版社购买。当然,这样的信息,我也是用谷歌或者必应查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信息优势。实际上,《对抗有毒信仰的资源并不仅仅是再多读一本书》主要想告诉大家,如果找不到这本书,不看也罢。重要的是采取行动离开有毒的信仰体系,并寻求支持。 **《信仰崩塌》**一书,目前还能在“跨文翻译”网站(http://kuawentrans.com)上试读。再说一遍,如果您判断自己陷入了属灵虐待,最优先考虑的是尽快离开。反抗、试图推动改变或者希望熬到情况改善,或者希望通过多读一本有关书籍而改善理解或处境,大约都是次优的选择。《对抗有毒信仰的资源并不仅仅是再多读一本书》这篇文章的另一个主题是,许多人清楚自己陷入了属灵虐待,但出于种种原因,无法采取行动来改善处境(也许改变之后,情况会首先恶化一段时间。医治之前,先要痛苦几年)。这样的情况我是同情的,但无法提供任何帮助。翻译或文字的局限,就在这里——可以赋能,但无法驱动。 Q:为什么我不一定会回应提问? **次要的问题。**我的工作很忙碌,时间也有限。所以一般而言,无法抽出时间来单独回应微信的私信留言。每一个回答也许都是重复的举手之劳,比如回答《走出迷雾》一书我也找不到,《信仰崩塌》可以在http://kuawentrans.com上试读。但我没有小编,所以不能及时回复,请见谅。当然,我是很羡慕有些网站或大群有出色管理员的,他们总是能吸引到更多不断贴经文或从各种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各种神奇问题的群众。(不推荐任何群,所以不要问我说,“请拉我入群,好吗?”) Q:我是读者。为了不至于失联,加个好友? 更加次要的问题。我不喜欢一对一在网络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线下喝咖啡,但“请加好友,避免失联”这种事,我不太感兴趣。庄子说,相忘于江湖,挺好的。 要准备晚上的工作坊了。就这样吧。FAQ慢慢在此基础上扩展。 Q:如何“正确的”在公共号上留言? A:请参考这一篇:备份微信公众号留言说明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31, 2023 · 1 min · eddy

对抗有毒信仰的资源并不仅仅是再多读一本书

刚刚从暑假回家。孩子们长大了一点,长途旅行略微轻松,大家不再无聊地争吵抱怨,而是安安静静地享受每个人每天的一小时自由控制权——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有声书,或者安静地看风景,或者做一点小游戏。每个人都可以随时要求进入下一个休息站,David还能使用自己的手机为妹妹们购买一点零食。 但长大的同时,孩子们的责任也更大。 我送给他们每人一个银十字架项链作为礼物,而David在第一天早餐的时候就把十字架丢在酒店餐厅了。我看见他在旅店房间的地上四处寻找,一无所获,只好带着他去了餐厅,寻回了遗失的十字架。但他后来又把十字架丢失在车上,我们用了不少时间才从椅子下面再次找回来。 Lisa则在一个休息站把自己的电话手表忘在卫生间。我们开出去200公里之外才发现她的手表不在了,幸好被一个孩子拾到,经过一番联系,由孩子的奶奶用快递送了回来。 而Angela则是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分心回头看姐姐在做什么,连续三次拿不稳筷子,将上好的红烧牛肉掉在了地上…… 于是,回到家之后Emma和我都心力憔悴了。而手中一大堆项目要处理,一大笔翻译费用等着要支付,除了我要翻译的约翰福音注释,还有三本书需要编辑,以及明天的讲道暂时全无头绪。顺便说一下,今年到目前为止支付给译者的翻译费用,平均每个月大约是1万6千元,许多都是先垫资付给译者,再来想办法和客户结算。一般来说,若是可能,我总是希望按着利未记19章13节来行,尽量不让工人的工价在我手中过夜。 最近有几位读者在微信公众号里私信留言,向我讨书。 简单说明一下,作为译者,我一般不赞成非版权形式的分享,也不希望我翻译或编辑的书籍被盗版或侵权。其次,自从进入IT行业之后,我就几乎不看从英文翻译为汉语的书籍——连我自己翻译的书,如果不是为了讲课之类,我也是不看的。所以,向我讨要《走出迷雾——信仰的创伤》这样的书,和自己去网络上搜索或者去书店里购买,效果几乎相同。 最后说一下关于《走出迷雾——信仰的创伤》这本书。在我看来,经受“属灵虐待”的基督徒并不需要另一本书籍来告诉他们正在经历的事。如果读过《信任崩塌》,也就足以判断自己所在的信仰体系是否“有毒”了。阅读只是一个反省的过程,最终的恢复和医治不是靠着再多阅读一本80%内容重复的旧书,而是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 自从几年前《信任崩塌》连载之后,我就见过有些朋友几乎日复一日私底下抱怨自己受到的伤害,但并不敢在教会里公开地指出。过了这么两三年了,他们也并没有什么具体行动,仍然在同一个教会里抱怨着同样的事情。实际情况往往就是这样。一个“有毒”的体系,往往也有自己积极的一面,能够满足信徒的多种需要。无论是事工导向,对人的物化和利用,自上而下的权柄与律法主义的操控,偶像化的领袖,越挫越勇的悲情殉道者,都可能激励起外部观察者眼中令人羡慕的灵性“复苏”。陷入其中无法离开的人,并不会因为阅读另一本“经典”而自动得到医治或解脱,相反,从属灵虐待之中脱离的过程毫无例外是困难重重、漫长而难受的。 一方面,离开一个有毒的系统,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失落,付出巨大的沉没成本,承受友谊、社交、自我形象甚至经济上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是已婚人士,绝大多数时候双方的意见会有分歧,改变带来的痛苦会造成有差别打击,至少暂时会引起更多的冲突。如果再牵涉到主内教育的少年儿童,教育方式的调整还会增加更多的复杂因素。 从诸多方面看来,离开一个系统的难度相当大,也许继续留下来,靠着幻想中通过阅读来改善处境,是更多人按照最短路径探索而来的最优“梯度下降法”。当然,很遗憾的是,我并不能提供什么云端支持系统,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去面对真实的处境。国外已经有不少所谓“survivors group”,为脱离有毒系统的信徒提供支持。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也许需要很长时间才会重新建立对教会的信任感。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29, 2023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59)| 植堂与聘牧

有些教会是凭空出现的。比如使徒行传里面那个只知道约翰的洗礼的。 但从植堂的角度,我们有时候会使用4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是小组形式的教会,在一个区域内分布着若干这样的小型灵活的教会。这个时候是传福音和教会成长动力最强的时期。 第二阶段,教会人数增加,慢慢需要充实功能,需要明确自己的领导层和结构。管理成本和摩擦开始增加。 第三阶段,教会规模更加扩大,于是有了建制的需求。建制一般意味着分裂和成员过滤以及多样性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四阶段,相同建制的教会构成网络,为了控制所有教会(的神学一致性),于是有了建立宗派和神学院的需求。基本上成为内向型或者内卷型教会。 在这个过程中,聘牧是一个很敏感的节点。一般而言,那些年仅20多岁,有30年老成服侍经验的牧者都是从植堂开始起来的,很少有这样的人才会无所事事的求职就业。而那些从脱了节的高大上神学院毕业的年轻人,往往在空降的半途会因为紧张而动作僵硬,忘记打开降落伞。没有一间教会是比照着神学院的课程打造的,也没有一个神学院是为了某个处境下的教会设计的。 合格的传道人大抵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还有若干坑位上蹲守着无数不那么合格的传道人。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这就是常态,但不够理想的是,我们没有什么好的猎头。 从理论上推断,聘牧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不想展开说了。说一个抱怨没有全职CD播放机的段子…… 会众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你儿子不行你的道。现在求你为我们聘一个全职CD来治理我们,像其他教会一样。” “管辖你们的全职CD必这样行:他必派你们的儿子共学,奔走在车前; 又派他们作小组长,为他耕种田地,收割庄稼…你们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们也必作他的羊群。 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CD是打口碟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 百姓竟不肯听SME的话,说:“不然!我们定要一个全职cd治理我们, 使我们像其他教会一样,有CD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 SME听见百姓这一切话,就将这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但还是很难聘牧。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18, 2023 · 1 min · eddy

“斜教”发生理论

这几天一直在旅行之中。遇到一件烦心的事情,暂时还没有解决。除此之外,大体上还是愉快。 临行之前,和一个小朋友讨论John Locke Essay Compitition,她选择的题目是“Small Religion and Big Cult”。Cult一词在汉语语境中的含义与英语不太一致,无论是翻译为邪教还是异端都不太恰当。一般而言,Cult指的是某种定型的、有一批参与者的崇拜仪式活动,比如我们在圣经注释中常见英语作者使用“Temple Cult”来指代犹太教的圣殿崇拜,其中的cult并无贬义,而是中性的描述。 好吧,cult的字典含义有好几个: 通常被认为不正统的宗教或伪宗教 一群热衷于某个主题(例如某个非正统电影、书籍、游戏)的狂热粉丝 宗教信仰与仪式 正式的宗教崇拜 某种边缘性医治方法(比如鸡血疗法) 下面我会使用cult的第一种含义,用“斜教”作为术语,但这里的“斜”只是表示“不正统”,并不表示“邪恶”的意思,所以不是“邪教”。 我为她简单回顾了一下Rodney Stark的斜教生成理论,路上无事,又重新阅读了一下提出Bainbridge and Stark模型的经典论文: Cult Formation: Three Compatible Models Author(s): William Sims Bainbridge and Rodney Stark Source: Sociological Analysis, Vol. 40, No. 4, Sects, Cults and Religious Movements (Winter, 1979), pp. 283-295 两位作者提出了三种竞争性的斜教生成理论,并认为将三种模型综合起来,可能会构成一个有解释能力的宗教生成模型。简单描述一下,作为我自己的阅读笔记吧。 首先,所有宗教都向人提供某种等价交换物(对于现实不满的补偿机制),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有些交换物比较具体,例如“魔术”的医治,甚至特化的“可以治癌”,宗教市场上这样的新颖竞争者不会演化为宗教。如果要演化为宗教,所提供的交换物应该是不可验证(来世),不可立即获得(比如永生),足够稀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其次,并不是一切新颖的宗教观念都能吸引足够多的人,以形成斜教或宗教。大部分这样的新观念都消失了,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三种模型。 第一,精神病患者模型。 新兴的斜教是由某些形式的精神疾病患者创造的。 这些人通常在精神病发作期间获得他们的新奇异象(vision)。 在发作期间,个体会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创造出一套新的补偿机制。 发病期间,病人对自己的新异象产生执着,要么因为他的幻觉似乎可以证明其真实性,要么是因为他的迫切需求得到了立即满足。 发作过后,如果社会上有许多人都面临“斜教”创始人最初所面临的危机和类似问题,那么这个创始人将最有可能成功地围绕他的异象形成一个斜教,因为其他人可能会对他提供的解决方案产生反应。 因此,这种斜教在社会面临普遍危机时最有可能成功,因为此时有大量的人面临类似的未解决问题。 如果斜教确实成功地吸引了许多追随者,那么个体创始人可能至少能部分治愈他的疾病,因为他自己产生的补偿机制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同时,他现在从追随者那里获得了真实的回报。 但精神病患者模型不足以解释所有斜教的发生。即使是最详细的传记,也可能无法明显的揭示某位创始人的精神病症状(或者说,看不出来这人有病)。所以,还有第二种模型,企业家模型。 这样一个模型的主要描述如下: 斜教是为顾客提供产品并获取回报的商业实体。 斜教的主要业务是销售新颖的补偿机制,或者至少看起来新颖的、经过全新包装的补偿机制。 因此,一个这样的邪教必须生产供应新颖的补偿机制。 制造和销售都是由企业家来完成的。 这些企业家,和其他商业中的企业家一样,都是由寻求利润的欲望驱动,他们可以通过补偿机制来换取奖励,以获得利润。 进入创立邪教业务的动力是因为企业家认识到这样的业务有利可图。通常,这种印象可能是通过企业家之前与其他成功的斜教接触获得的。 成功的企业家需要技能和经验,这些知识最容易通过加入一个成功的斜教,参与其中的事业而获得。 最容易生产可销售的新补偿机制(或包装已有的补偿机制)的方法,是将现有的补偿机制和系统组件重新配置,组装成新的机制,或者对成功的系统性补偿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因此,斜教倾向于形成谱系。这些教派之间通过企业家的个人关系连接。这些企业家们一开始在同一个斜教里开始自己的事业,然后各自离开去创办他们自己的教派。他们有很强的”家族相似性”,因为他们分享很多文化特征。 设计全新的补偿机制,创意可以来自任何异种文化或个人经验,但熟练的企业家在开发新产品时会仔细试验,并只有在市场反应积极的情况下才会将它们永久地纳入自己的教派。 但是,仅仅有个人性模型还是不足以解释某些现象。于是,还有一种团伙作案模型,或者叫作亚文化模型:...

July 15, 2023 · 1 min · eddy

并非书评(8)| “新勇于管教”

New Dare to Discipline (勇于管教) 作者:詹姆士杜布森 豆瓣的介绍是这样开头的:“詹姆士•杜布森被誉为美国头号心理学家、家庭最高顾问,他的事业是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帮助。” 我一向不喜欢被动语态,总觉得没有主语的表述似乎缺点什么。你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主动)将杜布森誉为“美国头号心理学家、家庭最高顾问”,也不知道这两个头衔都誉为何种含义。当然,在“圣经辅导”流行的文化之下,也许“头号心理学家”的意思就是比弗洛伊德更弗洛而伊德的“头号恐怖分子”,家庭最高顾问的意思就是比推荐此书的专家——“集国际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专家等诸多称谓于一身”更高明的存在。 我可以理解图书市场上的“军备竞赛”与“称号贬值”,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一般而言,我的大数据碳基智能网络会自动过滤此类说辞。不提。 简单翻译一篇书评。提供另一种视角。算是定期洗粉工作的日常。 书评:《勇于管教》 原文:https://www.thebiganswer.info/books/Dare-to-Discipline.php 翻译:ChatGPT(Eddy也有部分贡献) 《勇于管教》是又一本容易将好的想法和许多不好的想法混杂在一起,传授一种让父母感到困惑的专制方法的书籍。遵循这种极端主义建议的父母不必担心孩子们将来会不服从。殴打往往会使人变得服从、温顺、恐惧、愤怒、抑郁、神经质、被动攻击等等——特征太多,无法一一列举。你需要“打破他们的意志”才能获得服从。为什么这听起来非常像中央情报局那些通常在“黑点”进行的“特别引渡和拘留计划”?杜布森的说法有时候听起来只是用暴力来应对故意的不服从和不安全/有害的行为,但其他时候他又好像在说,对所有的“不良行为”都要采取暴力回应。你必须赢得这场“战争”。他说要把他们“打哭为止”。他主张严格的、权威的纪律,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詹姆斯·杜布森是一个广受欢迎的右翼基督教牧师。但我们应该对他说:你这要医治人的,先治愈你自己吧! 体罚教育是一种错误的养育孩子方法,研究已经显示,这种方法并不起作用。请参阅《有效的管教》(Discipline That Works),了解一下这类研究的情况。 一位读者在亚马逊上这样评论此书:“尽管杜布森博士以一些被(基督徒)广泛接受的关于管教的真理作为出发点——例如,必须设定坚定且一致的界限;管教目标应当针对行为,而非孩子本身;必须使用有意义的后果,而不是空洞的威胁——但是杜布森博士继续提倡的管教方法不仅过时了,并且(坦率地说)粗暴得令人困扰。而且,这些方法并未得到儿童发展和学习领域大量研究的支持。事实上,对于第2章到第6章,杜布森博士描述的行为纠正策略的核心,所引用的唯一参考资料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我发现这本书令人反感……” 另一条评论出自一位基督徒:“我坚信,唯一健康且符合基督教的养育孩子方式就是非暴力方式。这本书却在鼓励对孩子使用暴力。如果你想要培养一位不喜欢暴力的成年人,你必须在没有暴力的环境下养育你的孩子。同情心才是耶稣之道。” 另一位评论者写道:“请回答这个问题…你想教导孩子不要打人,于是采用打孩子的方式来管教,怎么可能????” 另一位评论者写道:“我无法相信在这个国家,我们不仅对待自己的孩子比对待自己的狗还要糟糕,而且还会有人靠着写作这个话题的书从中赚钱。爱永远不应该带来伤害。我们已经将殴打配偶定为非法行为,但我们却允许对那些小得多且没有其他选择的人类进行同样的虐待。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将孩子视为人,而不是宠物或自己的财产。” 另一位评论者说:“詹姆斯·杜布森博士的《勇于管教》是一本危险的书,可能导致虐待儿童。” “在遵循本书的建议之前,请使用逻辑仔细想想。若干研究反复显示,超过90%的美国人会打他们的孩子,但杜布森认为,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在于打孩子的次数少了。如果几乎每个人都在打孩子,而根据杜布森的说法,这个社会又面临崩溃,那么更多地打孩子如何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杜布森在《固执的孩子》(Strong-willed Children)一书中说:”也许,这种坚持自我意志的倾向就是’原罪’的基本体现,它已经渗透到人类家庭中,” 在此之后,他通过仔细描述如何殴打一只达克斯犬,通过这一恐怖景象来表明我们应该如何打破孩子的意志。 杜布森甚至建议让孩子们自己制作用来责打他们的”责罚棍”,而且事实证明,他也承认这种鞭打是他母亲过去常对待他的做法。嗯……好吧,所有这些暴力的疯狂行为开始变得更有意义了! 明显地,他的管教方法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服从、听话,于是,应该能够消除孩子身上的”原罪”。这个人需要一个心理治疗师!他说你抽打孩子后,要限制孩子的哭泣时间(2-5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就再抽打他!据记录,杜布森称正面管教方法为”马屎”。天哪,杜布森,这是你的真心话吗? 在杜布森的书《勇于管教》中,他提倡更多由宗教动机所激发的虐待儿童行为。他说,如果一个三岁的孩子胆敢因为不困而不想睡午觉,就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打服!你受够了吗? 正如比尔·莫耶尔斯(Bill Moyers)曾经说过的,“我们并没有捏造这些东西!” 在我们的网站上,你可以查看其他涉及权威型育儿方式和其他育儿方式比较的研究结果,参考这些作者的作品:Gauvain, Baumrind, Maccoby, Lewis, Aunola, Brassington, Hill, Larzelere, Shucksmith, Chao, Ramsey, Strage, Peterson, Fletcher, Gray, Steinberg, Lamborn,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Johnson Publishing Company Inc., Berg, Snowden, McIntyre, and Slicker. 然后查看我们对以下作者的书籍和/或文章的评论:Lakoff、Gould、Pugh、Critzer、Popkin、Dinkmeyer、Gordon、Faber、Dreikurs、Solter、Prinz、Kvols以及Nelsen。请记住,这只是列出了第一位作者——许多作品有更多的作者,这些作者也会出现在我们的每一份参考文献中。 接下来,可以参考一些真正教导不同形式权威型管教与民主式管教的课程(通过互联网搜索开始),比如 P.E.T., STEP (Systemat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 Winning Family Lifeskills, Positive Discipline, Redirecting Children’s Behavior, and Positive Parenting, the Ginott method (见我们关于Faber and Mazlish book Liberated Parents Liberated Children的书评), Dreikur’s democratic parenting (见我们关于他的 Happy Children书评), and Active Parenting....

July 11, 2023 · 2 min · eddy

事工哲学(158)| 桓侯不应、桓侯不悦、桓侯体痛、桓侯遂死(传道人自我关顾的四个步骤)

随手引用一组数据。从前也引用过,不过这一次是2022年的updates。采用二手数据来源,https://www.pastoralcareinc.com/statistics/ 工作时长:90% 在55-75小时,还不能算996。(**90%**of the pastors report working between 55 to 75 hours per week. (Pre-Covid-19)) 工作心态:84%是加入007待命(84% of pastors feel they are on call 24/7.) 对家庭的影响:80%认为做传道人对家庭有负面影响,包括而不限于孩子们不愿意去教会。(80% believe pastoral ministry has negatively affected their families. Many pastor’s children do not attend church now because of what the church has done to their parents.) 隐私:65%觉得没有隐私,全家都没有隐私。只能做全职表演艺术家。(65% of pastors feel their family lives in a “glass house” and fear they are not good enough to meet expectations....

July 7, 2023 · 4 min · eddy

德先生和罗先生

上个月和Emma一起度过15周年水晶婚纪念日,笑谈我们刚结婚的时候,我祷告常常会将主祷文的开头念错,“Our Father in Law…”,觉得怎么念都顺口,在旧约神学上似乎也不是那么离谱,毕竟,颁布了十诫的Law先生是最为重要的特征嘛。 美国的犹他州在2022年通过了一项HB374法案,旨在从公立学校图书馆里禁掉某些“内容不妥”的图书。——This bill prohibits certain sensitive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in public schools.随后,犹他州教委就通过了一项approved a library materials model policy ,知道公立学校图书馆如何鉴别和下架各种违禁图书。 当然,这是保守宗教势力的一大胜利。我大概看了一眼书目,著名的《洛丽塔》赫然在目,确实是妥妥的少儿不宜,也是唯一一本位列100大经典之列的被禁小说。其他的书籍都是相当黄暴,或者宣扬青少年transgender的类型。 但似乎任何时代任何社区,burning or banning books,大概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我们都知道,焚书之后就是坑儒,禁书之后就是诛十族,不过一目了然的历史而已。 但犹他州这事,尽然以一种反讽的形式,开始了自己的反转、反转、再反转。 2022年底,一位愤怒的家长投书教育局,要求禁止一本从第一卷就充满谋杀、乱伦、同性恋、强奸、直白的性描写内容的书。按照法案的标准,教育局只能同意,这本书的确有如此内容,于是将其从公共图书馆移除。好吧,此书的名字叫作“Holy Bible”。在创世纪里, 谋杀:Gen 4 乱伦:Gen 19 同性恋:Gen 19 强奸:Gen 34 直白的性描写:Gen 38 ……这位家长的原话: “Incest, onanism, bestiality, prostitution, genital mutilation, fellatio, dildos, rape, and even infanticide,” the parent wrote. “You’ll no doubt find that the Bible, under Utah Code Ann. § 76-10-1227, has ‘no serious values for minors’ because it’s pornographic by our new definition....

July 3, 2023 · 2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