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护教学(14)|“年老地球”派的一次惨败

一篇2005年的文章,距今16年了吧。今天偶然在下面的链接中看到,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近10人在读。 Kamikaze ichthyosaur? 神风特攻队鱼龙? 又是一篇典型的AIG(创世记里有答案)文章:信息误导,不合逻辑,充满了空洞的言辞和论断,而且在一些问题上与事实不符。 最近回过头来看AIG的网站,这篇文章似乎已经被删除了–也许公然撒谎对AIG来说也有点受不了。然而,这篇文章仍然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creation.com/kamikaze-ichthyosaur。而上面的中文翻译,则属于过时的新闻吧。 问题在于,AIG和creation.com常年累月刊登这样的文章,驳斥一篇,又用同样的手法和(没有)逻辑泡制一篇出来,而且层出不穷。我也不想被人以为是专做这样的分析,所以偶尔想起来,特别是在朋友提及这个话题的时候,略微回应一下。因为没有人把创造论当作正经科学,所以大家基本上就是无视这样的文章而已——你无法和“民科”讨论哥德巴赫猜想,也无法评审无数宣称用自行车登月的方案,这是中科院早已有定见的。我读计算机博士的时候差点放弃,因为我的一位做故障诊断的导师坚持认为NP = P是有可能得证的,而另一位做计算机科学的导师则认为图灵和歌德尔是对的——而我是一个数学家,平时消遣读物是Don Knuth的“编程的艺术”(Knuth也是一位基督徒,我一直想翻译他的护教学书籍玩呢)。 以下文章来自德国网站(https://plesiosaur.com/creationist.php?form=article&artiID=00000000020),作者是理查·佛洛斯特。 他与描述该标本的古生物学家Achim Reisdorf有电子邮件往来。Reisdorf曾为创世论杂志 “Factum “上的一篇文章接受过采访,其采访后来成为AIG文章的来源。 题目:神风特工鱼龙(多层化石)——“年老地球”派的一次惨败 作者:Tas Walker and Carl Wieland 注:Tas Walker是一名机械工程师,此外还拥有地球科学学士学位。AiG没有记录显示他在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文章。 卡尔-维兰德有医学资格,但自1986年以来没有在该领域执业。AiG没有关于他在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记录。 译:DeepL;校对:Eddy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13, 2021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22)|genetive chain

保罗最喜欢的句式是属格名词的串联结构。比如: 以弗所书 1:6a: εἰς ἔπαινον δόξης τῆς χάριτος αὐτοῦ ἧς… 黑体的单词全是属格。英语就这样跟着过去: to the praise of his glorious grace, with which .. 但汉语没有属格,所以一切形容词都得放在前面: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 在汉语里面,所有格和属格是不分的,甚至我的专业级客户,专门出版圣经注释的机构给我的词汇表里,建议将genetive翻译为“所有格”。显然,这是一种误会: God’s grace,这是所有格(possession); Grace of God, 这是属格(genetive)。 所有格只是表示所有,比如以弗所书1:6的“ αὐτοῦ”,也表示所有,语法上叫做“genetive of possession”。但属格还可以表示位置,领域,属性(但又不是形容词),特征等各种丰富,并不是所有格可以代替的。 下面这句话出自John Piper: The answer is found in the second biblical description of God’s providence in bringing people to faith, namely, the call of God. 这个句子混合了形容词,属格名词和前置词短语(嵌套了另一个分词引起的前置词短语),还有一个同位语短语作为补充,是英语里常见,但汉语很难功能对等翻译的句式。 我很少看到有译者比较好地处理这种句式。翻译成这样自然不错,但不大容易被中文读者理会,一看就是浓浓的翻译腔: 答案可以在第二处描绘神领人归信之护理的经文中找到,那就是神的呼召。 我从前也是这样翻译的。如果编辑对我说我翻译不好,我也是会生气的,因为这译法很精确呀。不过人老了之后,渐渐就觉得这样的翻译或许也不太好,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样看来,翻译要成为专家,的确要到了70以后,才算进入自在(当然,解放以后的翻译不能成精),像许渊冲老师那样再做30年,可以算是硕果累累了。 对于汉语而言,所有的属格、形容词、前置词短语、分词短语都堆在主词的前面,是会显得累赘,也不太容易理解。这里是区别好译者和刚开始翻译的初学者的门槛,或者分别译者恩赐与经验的分界线了。 在给出我的建议之前,先说一句。像John Piper这样的作者(年过70之后的神学博士们),几乎每句话都是这样写的。懂英语的人觉得他的语言简单易懂,没有什么阅读障碍,但对于翻译成汉语来说,其实难度很大。翻译这种文本的主要挑战就在与此,甚至可能让不错的译者折戟倒戈。 我是希望译者能对这样的句式敏感,因为在翻译的时候并不是只需要处理这样一句而已,而是不断地涌现同样的挑战,使人心力憔悴。 处理的方法似乎从前略微讨论过,比如定语从句(名词从句)提前,单独一句。或者调整语法结构,在每个分句之间分配差不多的重量。 对于上面一句话,我的修改建议如下(翻译没有唯一答案,也没有最佳答案。我比较侧重语法成分的平衡): 第二处描绘神领人归信的经文告诉我们的答案是,神的护理体现在神的呼召。 版权所有:Eddy Zhang...

July 8, 2021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42)|如何成为一个没有过大学英语四级的神学译者

今天有位年龄比陶陶还小的年轻人问我,是否可以从事神学翻译。 如果说我连大学英语四级也没有过,并没有任何“凡尔赛”的意思,我只是平实地叙事而已。 我确实没有过大学英语四级,为此我的本科只有毕业证,没有学位证。当然,除了英语不及格,还有什么结构力学、数理统计之类的也挂科。不过事后看来,我的英语和数学其实是家学渊源,日后谋生吃饭,还是靠着这两样。 我可以随意地说那时的英语教育不切实际,所以尽管我没有过四级,但我的英语基础并不算太差。也可以说我不太喜欢连续数学,比较喜欢离散数学、组合和概率,所以日后做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并不显得太吃力。 但实情并非如此。日后从事翻译,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 Eve问我如何知道自己有神学翻译服事的呼召。这个问题很容易把人绕进去,只要不断地追问一个人,最后我们总可以不负责任地说,他/她可能没有呼召吧——关键在不断地追问。 所以,我告诉Eve,呼召是一个实践判别: 是否喜欢从事神学翻译?我说的喜欢,不是一时的喜好,而是从内心和灵里发出的喜乐。做IT也是一样。喜欢的人可以不以为苦地加班,而不喜欢的人真是一天也做不下去,尤其是某个函数1天也没编译通过,被bug卡住的时候。 同行的评价如何?你的编辑、客户和其他译者是否常常给你正面的评价?我能做下来,大概也是因为一路上很少有人批评我的译文,基本上算是比较认可。 是否能做得足够的快速,同时平衡质量?这是关键,太慢的人只能做专业做牧师,业余做译者,不能专业做译者,业余牧会。 事工是否有果效?或者说,你翻译的文字是否真的让许多人受益,结出圣灵的果实。 译者的呼召不是主观印象,不是自我感觉,而是可以比较客观衡量的指标。 当然,我在看译者的试译时,特别注意中文表达、神学词汇和圣经的熟悉程度以及在简单语法处理上的错误之处。 这些东西是很难隐藏的,而且特别重要,因为翻译里面绝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内容。 这些东西和有没有四级,有没有高翻学位,有没有笔译证书没什么关系。我见过各种高翻毕业或专8,并不能做好基础的翻译工作——可以说是恩赐不足吧。 恩赐很重要。这是圣灵随己意分配的,所以没什么可说的。试译的时候如果起点就比较低,看起来稚嫩,英语句法、汉语表达和神学基础看起来都不是太理想,虽然学位或资历甚高,我也常常直言建议说,大概不适合从事神学翻译。 为此我得罪了不少人吧。 但神学翻译不是那么好养活自己。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去长安,还要被质问一句“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只有被这样质疑过后,还能欢喜地坚持下来,同时得到“有诗如此,居或者易”的外部评价,才可以一试吧。 刚打算入门的译者,需要预备好接受批评的心态。我自己的态度是,不太批评个人,只是针对具体的翻译来讨论。误译就是误译,表述不当就是表述不当,心理失误就是心理失误,技术短板就是技术短板。但许多人都不希望接受批评,或者说缺乏受教的心意。 偶尔能遇见乐于受教的译者,也是一件快事。 我现在的翻译项目,有一些会邀请别的译者来翻译,我编辑以后给客户交稿。这是我为了神学翻译事工做一点努力,培养下一代译者的方式。对于乐于受教的译者而言,一般合作两本书左右可以成熟起来,掌握一点基本的翻译技巧。 但我在编辑的时候,几乎每一个错误都会挑剔出来,发给读者反思。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一个好的编辑如果只是修改了文本,提高了译稿的质量,却没有帮助译者提高,对于资源是一种相当可惜的浪费。 我也不喜欢“不教而诛”,若时间允许,总是会指出错误的类型,并给出我的修改版。 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这样的批阅编辑仅仅针对一个译者也不充分,最好能收集为素材,发表出来给更多的译者借鉴。 比如最近的编辑意见和译者交互: Turning to God’s Providence in the Lives of His People 使神的百姓转向神的护理 这个标题也是误译。语法理解有误。修改:转向神对百姓生活的护理 In what follows, the final goal of providence will never be far from our discussion of its nature and extent in the conver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God’s people.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会始终围绕着神子民的归信及其本质和范围来讨论护理的最终目的。 这是不是弄反了? 如果没有神在圣经的启示和圣灵的工作来打开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不到或感觉不到我们被罪辖制的程度,以及我们自己无法脱离这种辖制。 这样的中文应该可以处理得更平顺一点。“以及”用得不好。修改:如果没有神在圣经的启示和圣灵的工作来打开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不到或感觉不到我们被罪辖制的程度,也无法脱离这种辖制。 这些词的意思不是说,我们被锁链捆锁,它拦阻了我们做非常想做的事——信靠和爱耶稣。...

July 6, 2021 · 1 min · eddy

不简明网络安全(15)|Hugo静态网站,https,cloudflare以及其他

下午聚会之后回家的路上,Lisa要求听“Peter Pan“的故事…… 故事很曲折,我们听到铁钩海盗也希望小女孩Wendy作他们的妈妈,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当然,乐极生悲,到了下午某个时间,我的另一个网站就再次无法访问了。 晚上在家里处理这事,检查letscrypt的数字签名,正好朋友发来信息,让我帮忙看看他在公众号“遥望终点”上的”传道书19“是否被封,我也就请他帮忙看看我的网站问题。结果他给出了一个我完全没有注意的盲点:80端口还能继续访问——虽然这没有什么用处。 也就是说,我的网站只是443端口的https被封闭,http协议使用的80端口仍然健在。当然,这没什么用。因为我所以的流量都自动重定向到https。这年头谁会用明文的http协议呢?如果一个网站是默认http的,我的浏览器都会自动报警说不安全,甚至在大量https链接中偷偷藏一个http链接,我的浏览器也会停止服务,并报告说”混合链接“警告。 好在我的网站是静态html为主,所以去掉https的链接,改为http还能继续检查几天,不过看起来访问速度在现代浏览器的挑剔嫌弃之下,比蜗牛也快不了多少。 折腾了半天,实在无法忍受,只能使用终极大招cloudflare了——虽然违背了我的单一静态网站的设计初衷。 这倒是简单,修改dns指向cloudflare的dns服务器,选择cloudflare代理即可。 而现在,我就用一个free plan的cloudflare来解决了,据说速度提高了28%。 不过,仍然劝大家尽快采用RSS订阅各种网站(包括但不限于eddyemma.com,kuawentrans.com)为好。没什么理由,以后的人类只会分为两种:已经使用RSS订阅者和将要使用RSS订阅者。 本来想写点别的,但总有各种意外发生呀,解决一个问题又出现一个问题。先放下一切睡觉了。对了,如果第一次打开网页报告超时,那时因为cloudflare没有做好第一次访问的缓存。再来一下就行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5, 2021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的内卷和自废武功

Jim是我长期合作的Agency,在美国中部开着一家很不错的翻译公司。我们曾经有过几个很愉快的合作项目。 昨天,Jim告诉我,有一位牧师写了一本书,希望翻译成中文。出于客户的隐私保护,我就不说名字了,内容与教会的“被提”有关,一本薄薄的圣经神学书籍。 我简单看了一下,报了四个工序: 从PDF扫描成可以翻译的Word格式; 一位译者翻译; 第二位译者独立编辑; 输出为简体和繁体两种格式。 然后,我大致估计了一下工作量,报了一个$2,500的总价。 Jim第二天给了我回应。客户只愿意出$5一页,所有工作全部包括在内。最多还愿意再出$5/页,要求拿出来的是可以直接出版的样稿。 Jim的评论是这样的: I get there are people who will translate a book for a couple pennies a word but it still has to be a quality book worthy of being published and easily understood by people who he is trying to convert into Christianity through the fear of missing the rapture (or so it seems). You were telling me this happens all the time in China – people who work for almost nothing just to get it done....

July 3, 2021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2.1)|一致行动与个体后果

当教会采取一致行动时,往往给个体带来不同的后果。 最近,美国最大的日报之一,华尔街日报,有一个很重要的报道:深圳有一家教会整体去了韩国的济州岛。 这事国内的教会中间没有任何讨论,实在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也许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吧。 上周发生的另一件事情是,一个基督徒家庭从成都去了台湾,2年之后终于去了美国。 这两件事情,至少从大的层面看,还在发展之中,所以并不太容易展开讨论。但每个教会,从长执层面到平信徒,都应当很严肃地讨论这两个案例。 在一个很小的群里,我提出了几个问题: 当教会采取公共行动,预计(甚至早已知道必然会发生)会有压力时,如何与成员沟通。最好事先像基甸那样把事情沟通清楚,先行遣散一下老弱病残。有些事情,留下300人足够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预备好了承受长期性巨大压力的。 我的同情始终在普通个体,每个个案都情有可原,或者情不得已。但一个家庭采取的行动,事实上完全可能导致剩下的家庭陷入更紧张的局势之中。 任何人都难以承受长期的高压。这是医学常识而已。几年之后,意见的分歧、人员的流失分散、士气的低落、经济和健康状态的恶化,都是可以预计的后果。 为他们祷告,希望在神的恩典之中,从个案的层面有所安排。我们需要讨论,反思,而不是哄抬,需要允许陷入困境的弟兄姊妹在恩典中寻找各自的出路。 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有些事工,和另一些事工,在某些处境下,是天然冲突的。 举例而言,办教育需要稳定的环境——除了教会的投入和推动,至少需要20年左右的稳定地点、师资、教材、家庭支持和心态。收养孤儿的事工,也是如此。 而另一些事工,比如儿童节期间上街做一点什么,则可以预计会带来不太稳定的震动后果——这是这种事工应该引起的效果。 问题在于,儿童节期间带着教会学堂的儿童上街做一点什么——在我看来,这就是自相矛盾。发展成这样的局面,只能叹息无语。 这是我更倾向于独立的主内学堂,或者更好的在家教育,将这样的事工与那样的事工分开的理由。 当然,每个基督徒都需要思考这样的事,也需要在神的面前祷告寻求智慧。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2, 2021 · 1 min · eddy

投射期望

有位朋友发邮件来说,因为微信公众号封掉之后,同时观望两个网站不太方便,所以最近不再关注。同时也问我是否有其他方便手机阅读的平台。 简单地说,最好使用一个rss阅读器(国内比较知名的大概是ego reader。但我自己用的是inoreader)。我对形势的判断是,封号或许会持续一代人或两代人。所以现在继续做国内的内容平台对于我来说已经毫无意义。 外网上的内容至少暂时还安全,大家以后迟早都要学习邮件订阅或rss订阅,趁着现在还有空隙,早点学习一门技术是更好的选择。生命在于折腾,天国是暴力才能进去的。 昨天另一位朋友劝我将博士赶紧拿下。这事本来应该去年5月解决,但因为covid-19,我失去了上最后一门课的机会,所以就永久性放下了。理由很简单,第一没有钱,第二没有时间。 因为失去那一门课的机会,我需要多修大约20个学分,而我希望为了孩子们存一点学费,所以不打算花费这个钱了。 一般而言,读博士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而我现在的问题是时间不够,不是工作不饱和,需要提升自己的时机。再说我已经有一个博士学位,无需再证明自己能读下来或可以做一点研究工作。 当然,各个神学院逐渐是会要求博士才能教学的,所以大概我不会再进入神学院教书了。我就做我的土法炼钢,一年做几个工作坊玩就可以了,也算是得天下英才而毁之——我已经毁了好多人的刻板印象和固定思维了,不过看起来他们更自信、更喜乐、服侍更有力了一点。 有一位报名工作坊的弟兄,分享了下面的一段心路历程。为了保护隐私,略有修改: 之前买了您翻译的《平衡的讲道》,一直期待您的講道工作坊。後來看到您發的關於“聖輔”以及關於“年輕地球說”一系列文章,受到very great衝擊,in the beginning even feel 有點驚悚,後來慢慢的覺得很感恩,這些文章給我很大的幫助,因爲我所在的環境中主流的聲音正是……所以您發的文章讓我比較平衡的看待一些觀點,somewhat避免了“回聲壁效應”的陷阱。But in the meantime,也沒急着報名,擔心自己在原本就有點非主流的路上走的有點遠。 我很喜欢这位弟兄的分享。看起来他的语言生动,将来一定是讲道的好手。另一方面,他提到了他的处境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主流声音和非主流道路,以及回音壁。 顺便把穆桑扔掉傅雷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轶事也算进去好了(知道他为何会扔掉这套书吗?答案和我有位朋友看见我的书架上有《罗马书释义》,略带疑惑地问我说,“我的牧师说这本书是异端?”以及我出国前送给一所圣经学校的宗教类图书[都是国内各大出版社的正版,比如橡树)大部分被标上“非主流,谨慎阅读”差不多)。 但我更喜欢“惊悚”一词。毕竟,翻译了《平衡的讲道》的Eddy老牧师为什么要翻译这些“圣辅”“年轻地球论”的文章呢——惊悚自然是最合适的反应。但感恩的是,最后这位弟兄还是报名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人中间99.17%都不会后悔的),或者即使没有报名,这些文字和翻译也发生了我希望的作用吧。 大体而言,这三个片段都是投射期望的实例吧。 传道人会一直生活在各种期望之中,绝大部分都是难以实现的期望。这些包装优美的期望,有时也会让我的感觉上头,忍不住想要答应下来。毕竟一切期望都是美好的,提议的人也是出于善意,就像常常有人向我荐书或推荐加入某个群一样,都是美好的事情。拿个神学博士,拥有更多的交流与读者,工作坊有更多的人报名——都是太美好的事情了。 但终究我还是需要自己拿定主义。事工倍增的原则之一是,做事之前先计划,谋定而后动。我希望自己渐渐减少冲动盲目的事工,或者漫无目标的心血来潮。工作坊、网站事工(当然,这么快被封号是我没计划到的——博弈论吗,总有无法预计的对手)和不读博士,都是经过很多时间考虑的决定,也许暂时不会调整。 接下来的半年要完成以弗所书注释的翻译,做了半年才完成了第一章,算是拖延得最久的一个项目了,所以这是下半年的重点。除了校对3-4本书之外,我的翻译事工也就这一个项目了。 我也对其他的人有诸多期望。不过大体看来,所有的期望,多少都会打折兑现吧。 晚安。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1, 2021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00)|MMC

第一次的Ministry Multiplication Cycle工作坊昨天最后一次讨论。 和计划的不太一样,本来打算弄成读书分享会,结果第一次讨论就没有收住引言,变成了“Four Types of Church”的分析,以及接下来的讨论。 比起“释经讲道”工作坊而言,这算是第一次的尝试吧。人数也不多,每次在线不过5-6人,大家都有充分的时间讨论和发言,也很轻松愉快。 从最后一次大家分享的感受而言,参加者各自都有收获,甚至在每个人不同的事工上也多少能体现出积极正面的结果,激发了一些新的事工思路和尝试,也算是物有所值吧。 MMC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和思考基本的事工模式,同时打破僵化的“抄作业”方式,激励每个人在各自的处境中反思。这其实是我们的文化上偏弱的一面,无论是从教育还是从教会的传统上看,复古的倒是不少,创新的基本是冒头就折了。 微信公众号关停,虽然重开,但没有了留言功能,抬杠的乐趣据说少了一多半。许多内容已经无法发表,慢慢重建之中。 昨天在MMC的讨论过程中,发现kuawentrans.com也被封掉了80和443两个端口。今早起来将网站迁移到另一台服务器上,虽然暂且安好,但也不是那么的有趣。 唯一值得安慰的仍然是MMC的理念和实效。 目前在一本很头痛、需要半途回炉的大部头上和两位(比我)年轻的译者和编辑合作。我做吉祥物,她们俩干活。我这里又收集了一些翻译的实例,作为我的“翻译心理学”素材。 But it is a wonder of Scripture that Jeremiah would be granted a singular glimpse into what is and is not from the heart of God, and that it would correspond so remarkably with the purpose of the incarnation of Christ. 但这是圣经中的神迹,神使耶利米能够瞥见什么是神的心意,什么不是,这将非常符合基督道成肉身的目的。­ 我的简单评论。误译。“that”,”and that”是两个宾语从句并列。修改: 但神使耶利米能够瞥见什么是神的心意,什么不是,让他如此清晰地表达了基督道成肉身的目的,无疑是圣经里的一桩奇迹。 And here he is saying that not a day has gone by but that God’s steadfast love and mercy have been newly present....

June 29, 2021 · 1 min · eddy

迁移hugo网站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昨天正在MMC工作坊聊着,想打开网站看看,我的网络掉了。晚间睡前发现,80和443端口被定点封掉了。 想了想,还是恢复吧。网站就是在自我审查和审查之间寻找读者最大化的平衡。只不过浪费了一台服务器的银两和比银两宝贵的时间。 简单流程,是为了提醒自己的日志: git clone … git submodule update –init –recursive sudo apt install hugo asciidoctor hugo … … // change nginx config // change domain dns setting sudo certbot set up isso done.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ne 29, 2021 · 1 min · eddy

低端护教学(13)|放射性测年法

原文见:https://geochristian.com/2016/05/18/bozeman-creation-conference-radiometric-dating/ 翻译:DeepL;校对:Eddy 按:简单回应YEC对放射性测年法的攻击。因为今天得到一个有趣的观察——使用逻辑和证据与“反智”者说理,效果很可能“杠杠地”! The second presentation at the April 2016 Bozeman young-Earth creation conference was “What You Haven’t Been Told About Radioisotope Dating” by Dr. Jake Hebert of the Institute for Creation Research. I could write a rather lengthy article in response, but I will try to keep things brief. I will start my review by quoting Dr. Hebert’s closing declaration: 2016年4月波兹曼年轻地球创造会议的第二个演讲是 “你没有被告知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由创造研究所的Jake Hebert博士报告。我可以写一篇相当长的文章来回应,但我将尽量保持简短。我将引用Hebert博士的结束语来开始我的评论。 “No Christian should be intimidated by radiometric dating....

June 27, 2021 · 16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