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敏神学》、橡树体例、微软通配符

虹莹发来《威敏神学》的修订版,按照“橡树”的体例进行了修正。 “橡树”的要求里有一条和我从前所想的不同,就是所有圣经书卷都需得加上书名号。我对虹莹说,不要自己做了,弄一个全局搜索替换,遍历66卷就解决问题。但虹莹还是自己手工做了一遍。 Anyway,我只好再次检查是否有遗漏之处。 扁鹊先生曾经说过,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但病在肠胃,就需要火齐之所及也。现在的状态,只能出动高级搜索替换功能了。 大抵而言,一个程序员的水平是否合格,端看他/她/它/ta的编译原理是否过关。如果知道正则文法,算是可以入门;如果可以写出有限状态机,大部分问题就不算难处理了。更高级的程序员可以弄明白编译器,而不会使用正则表达式和有限状态机的程序员基本上还没有入门计算机科学,只算是蔽林间窥之,偶尔跳踉大㘎而已。 微软的正则表达式功能很弱,被称为wildcards,中文翻译做“通配符”。不过正好够用,所以写了一个搜索串,“([!《])(约翰福音)”,以及一个替换串“\1《\2》”。 用圣经里66卷不同的书卷名字替换其中的“约翰福音”,大概又搜出了50处需要漏掉书名号的地方,简单地补充了上去。简单解释,方括号里的惊叹号表示“not”,所以**[!《]的意思是某个字符串前面有一个不是”《“**的字符。而圆括号则表示提前这个字符为一个子串。所以,整个表达式的意思是,寻找不带书名号的约翰福音,将其分解为两个子串,\1和\2,并在之间插入书名号。 现在有许多出版机构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将许多排版的格式甚至体例都修订好。这样的做法我是不赞成的。即使提高报价我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我在IT行业工作时只写Hello World!,提供算法,与客户沟通需求,不会去开发界面或写一个输入输出,因为我的时间价值不在简单的重复劳动,而在于创造性活动。 翻译的问题也一样。现在有很多时间花在格式,体例,甚至从PDF扫描提取英文,校对英文无误以后提供给译者上面。而一旦翻译完成,实际上我不太希望做这样的工作,所以动机很弱,拖延得厉害。 问题很显然,体例这样的工作,字体之类的事情,一个动正则表达式,掌握必要工具的编辑来处置会更好。 当然,整个神学翻译的状况,甚至整个神学出版业乃至于神学教育的状况都不佳,大概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多请一个人来修订体例,最终实际上还是苛刻了译者的时间。 一叹!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31, 2021 · 1 min · eddy

作为神学的翻译|《Seeing Christ in All of Scripture》书评之一

释经工作坊的讨论中,有很多问题涉及“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虽然我们还在释经学的讨论阶段,离开讲道学还早。 威敏的几位教授合写了一本只有87页的小书,名字叫《Seeing Christ in All of Scripture》,亚马逊上有一份评论,粗略地翻译了一下,附在后面。这份书评是2018年下半年写的,而2018年4月,脸书上曾劭恺和王志勇在中文神学圈里对此有过(激烈的)讨论。原时间线已经不在,不过有心人将过程备份在了自己的博客上,可以参见“Alex vs. some pastor on FB…Fun!”(存取时间,2021年7月29日)。 我自己的释经进路和对此问题的一点意见,从前写过,可以参见《事工哲学(44)|示例、预表与历史人物》,但并没有和以上所提的各位互动,只是在另一个群里略微回答了一个问题,指出按照我的理解,约瑟不能算是基督的预表,就收获了这么20多项预表的证据。嗯,不错,约瑟有件彩衣,基督有件内衣,而我有一条牛仔裤和一件无花果树编成的苏格兰裙子,而挪亚竟然不穿衣服(显然是基督的反题)。 我不反对圣约神学和“基督为中心”的讲道。只要别太过于牵强的寓意解经,变成传道人掌握了“奥义”,唯有牧者知道如何“从任何经文联系到基督”,每次都让会众恍然大悟的诺斯替倾向,或者每次讲道都是前面逐节注释经文,仿佛流动圣经注释汇编,最后无论经文,应用总是“FFC我们做不到然而我们不用做到因为基督都为我们做了感谢基督不杀之恩”那种听了题目和开头就知道走向的讲道,我都会迫不及待地赞同说“你是对的!”。 好了,下面是书评。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WTS) is at the heart of the socalled Christocentric hermeneutical approach to Scripture in which Christ is found in every text, Old and New Testament. This short and general book written by five professors at the seminary, documents what WTS now teaches concerning Scripture and its interpretation, especially since 2006 when distinctive lines were drawn (p....

July 29, 2021 · 5 min · eddy

《做个真父亲》价格真的不便宜,我可以做个假的吗?——Copyright, Copyleft or Copytheft

我相信二八原则——80%的基督徒不会读书,80%的基督徒一辈子都读不完一遍圣经,80%的基督徒会使用盗版。 所以,我的盼望在于,20%的基督徒竟然会读书,20%的基督徒竟然能读完圣经,20%的基督徒竟然会购买正版…… 这样想想,不就心满意足了吗? 我写过一篇《从译者的角度寻找恩格斯》,里面引用的两篇文章都已经尸骨无存,姑且引用一段话放在这里,聊作纪念吧: 近来那篇“正版太贵了!基督徒可以买盗版书吗?”下面的留言大火,连我也忍不住模仿了一句,“《做个真父亲》价格真的不便宜,我可以做个假的吗?”,至少是拿着自己的弱点说事,没有泛泛地代表或指责或劝勉“中国基督徒”。 考虑到大部分人都不会阅读英文(即使我认识的译者中间也有情愿读译稿不读原书的),我把这段话翻译一遍吧(DeepL的翻译居然没处理好“never”一词,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请注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激进运动从来都不是由许多人的小额资金资助的。它们是由少数愿意买单的富人资助的。举一个相当古老但非常引人注目的例子,谁资助了卡尔马克思?是恩格斯,而恩格斯的钱从哪里来?他是一个有财富的独立商人。(在现代,则是安妮塔麦考密克布莱恩和弗雷德里克范德比尔特菲尔德,科利斯拉蒙特等等——他们一直是激进运动的资金来源。)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力量的重要来源。这意味着,任何有 “疯狂 “想法并想宣传和推广的人,只需说服大量潜在支持者中的一小部分人,就能在思想市场上获得尝试其疯狂理念的机会。 –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1961)(Kindle Locations 243249)。Kindle版。Eddy&DeepL合译。 我的宏观经济学从弗里德曼那里吸收了很大部分观念。这段话以及对竞争的另一种“主义”的评论,是很有启发性的。对于我做神学翻译事工而言,大体的策略是:只要恩格斯家的商船队还在,就不要太介意别人是否“盗版”了。 我在课堂上己经讲过20年,copyright是不好的,现在流行copyleft。 对于”盗版“,我的观点就是如此。盗版是一个现实,只要法律不能主持公义,诉讼成本太高,违法代价太低,这个问题就暂时无法解决。但翻译的事,并不是为着那样的人而做的。尼布尔说,我们要祷告自己“有勇气为20的读者提供更好的作品,有胸怀接受80不太读书的收藏家,有智慧分辨谁是在真正的凿壁偷光,谁只不过是闻鸡起舞……”。保罗有句话说得比较重: 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 nor thieves, nor the greedy, nor drunkards, nor revilers, nor swindlers will inherit the kingdom of God. οὔτε ⸂κλέπται οὔτε πλεονέκται⸃, ⸀οὐ μέθυσοι, οὐ λοίδοροι, οὐχ ἅρπαγες βασιλείαν ⸀θεοῦ κληρονομήσουσιν. 于是,那些印刷和分发”盗版“的,买“盗版”的,本来也不怎么读书,只是为了充实自己的书架而收集“盗版”的,喝醉了酒以后忘掉“盗版”的,“盗版”之后辱骂版权持有人的,“神学翻译是为主服事,你们好意思收钱”的,日后总是有机会在神的国前面去碰碰运气的。 我长期的翻译合作客户,“研经工具”,采取的策略就是不收钱,而且专门翻译一些干巴巴的圣经注释发布在网上,这样就避免了盗版的动机嘛。说不上这样是培养了大家不花钱就看书的习惯,还是帮助大家更坦然地进入神的国。按照倪老院士的意见,微软让中国盗版,就是为了打压中国的软件行业。以此类推,结论昭然若揭呀…… 按照我的想法,如果盗版让翻译出版业难以为继,那就做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吧。比如众筹翻译,私募翻译,教会选题并提供资金来定向翻译,以及资助我这样的“高产译者”放弃翻译的处境化写作……或者,先翻译,再来等待“恩格斯”的出现。 这就是《信任崩塌》,《坚固的服事》,《双塔耸立》,《平衡的讲道》等项目的动机与来源,或者《低端护教学》,《圣经辅导》等系列的来源。 作为译者,我很难完全体会出版机构的压力,但我极其同情他们。总是希望整个神学和基督教出版市场成为一个正向的反馈系统:读者愿意支持正版;出版机构能得到合理的利润,并投入在书籍的质量上;译者和作者能安心创作,得到合理的报酬,并在文字事工中成长。 顺便说一下。一个简单的观察:越是在高压之下,教会越容易转入地下,各自为政,失去联合的心志。于是各种极端、异端、非大公教会的教条会更容易流行,而反智的、出世的、分离主义的派别会比较多起来。以正版不易,传道人或基督徒需要属灵粮食为借口的“盗版”也会茂盛起来的。 艰难时事,我作为译者,已经预备好这样的局面会到来,但心的预备,总是需要真正的挑战来临才知道如何。 为我的出版机构朋友们祷告。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才是直接面对出版难局和盗版损失的前线——所以,愿一切都平安。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28, 2021 · 1 min · eddy

释经工作坊作业|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

晚间的讨论歪楼了。大家热情地讨论”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我发表了一点看法。得到了一点反馈: 老师,刚才后面说到的这个改革宗问题,对我这么多年接触的神学好像有点冲击。因为我这几年来看的书都是改革宗的书,所以关于讲道,我们班有同学认为如果在一篇讲道中没有提到“耶稣”就不可以,就不是讲道。甚至到了就是无论讲什么都要提到耶稣。还有麦种最近几年出的一系列书籍,《从创世记传讲基督》《从传道书传讲基督》等等,这些书都是这种机械教义吗? 唉,实在抱歉。今晚的主题应该是”历史-文法-宗教“进路,讨论马可福音2章里的”人子“和”房子“。 只好补救一下,布置了一个作业: 下周的思考题:使徒行传 14:8-19 在宣教的时候,保罗和巴拿巴是否了解当地的情况,知晓当地的语言、文化和传说? 请详细分析路司得的文化、宗教背景,给出你的参考资料出处。 分析保罗的讲道: 15 诸君,为甚么做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 16 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 17 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證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 在此处境中,保罗的讲道是否是释经式讲道?是否是“基督为中心”的讲道?为什么是或不是?换了你上,几句话会被石头打死拖出去? 我不是主内公号。我负责提问,不负责回答。我的老师Dr. Terry Powell,《坚固的服侍》的作者,曾经说过,”好的学生不是知道正确答案的那位,而是提出正确问题的那位。“ 晚安。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27, 2021 · 1 min · eddy

思想试验|婚礼前一天,TA信主了

洛下日初长,江南春欲半。 时光共抛掷,人事堪嗟叹。 ——白居易 (以下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无需介意)。 吃饭的时候,问一对小朋友,如果我们给一对结婚8年的夫妻传福音,其中一人信主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曰:自然是好事。 再问:如此情况,教会当如何处置? 笑答:无需处置。 问:圣经依据? 踌躇曰:哥林多前书7章10-16节。 再问,若一对恋人,热爱8年(4年本科,3年研究生,1年工作攒首付),感情深笃,计划要结婚。婚礼前一天,其中一方信主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曰:信主自然是好事。 再问:如此情况,教会当如何处置? 答: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 问:依据? 答曰: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 关于哥林多前书7章,按照哥顿·费依(Gordon Fee)那本bestcommentaries.com上排名最佳福音派哥林多前书注释(NICNT)的说明(麦种出版过这本书的中文版,不过我手边没有,不知道中文版是如何处理的),重点在于18-20节: 18 有人已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废割礼;有人未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受割礼。 19 受割礼算不得甚么,不受割礼也算不得甚么,只要守神的诫命就是了。 20 各人蒙召的时候是甚么身分,仍要守住这身分。 这个主题在24节又重复了一遍: 24 弟兄们,你们各人蒙召的时候是甚么身分,仍要在神面前守住这身分。 费依对这一章的整体看法是,保罗在关于婚姻的教导上,基本原则是不论信仰状态如何变化,不要轻易改变婚姻的状态,或者世俗的身份)。用费依自己的总结,一个字Remain: vv. 1-7 —to the married: stay married with full conjugal rights vv. 8-9 —to the “unmarried” and widows: it is good to remain unmarried vv. 10-11—to the married (both partners believers): remain married vv. 12-16—to those with an unbelieving spouse: remain married...

July 25, 2021 · 3 min · eddy

请不要用语音留言聊天

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降雨给义人…… For he makes his sun rise ……on the good, and sends rain on the just…… 马太福音5:45 (一句和合本没有译出“交叉配列”的句子) 写过一篇《大数据时代的教牧时间安排》,对于我很少网上聊天的原故略加说明。 时间是这世上最宝贵、最公平、不可储蓄的资源。当然,每个人的时间效用函数不一样,聊天或许也算一种不错的消磨。 我不太喜欢网络闲聊,特别是没什么目的的闲聊,或者不断征求意见,却不打算听从的讨论。 我也不喜欢回答不熟悉的朋友提出的没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Eddy老师,您用什么输入法?”“请问你相信进化论吗?”“你用什么教材做在家教育?” 许多知识性的问题或常识性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首先穷尽自己的搜索引擎——许多时候,要回答一个问题,我也需要google一下,这样一来,无疑是浪费了两个人的时间。 从翻译的角度讲,在群里发问一句话如何翻译的,按照惯例应当首先给出自己的译文,疑惑和思考分析的简单说明,再来请教和讨论。询问一段程序代码bug或功能障碍的,也需要首先将自己试验的方案和结果拿出来,大家才乐于帮助解释,也因为有足够的数据,比较容易解释。 同样,询问神学立场和解经意见,也最好先独立思考,查询注释书和参考书,与自己教会的牧者传道人长老执事教师同工神学生讨论之后,再拿到网络上来求问。 实际上,我不自觉地会用一个人在网络上的提问与应答风格,幻想一个人是否适合成为宣教士。也许不耻下问是一件好事,能让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很好地适应和结交朋友。另一方面,缺乏主动手段解决问题,很难成为带领者。 说到语音聊天,我是一个视觉记忆者,更习惯看文字。 语音从信息密度上大大低于文字,因为说话的时候常有停顿和冗余的口头禅,一眼看完的文字,用语音要10多秒,还需要调动短期记忆,重要信息还需要重放若干遍。而文字的重新阅读要省事许多,不重要的内容可以迅速略过,这在语音上很难处理。 另一方面,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方便放出语音来,或者说,像我这样的在家工作者,身边有3个幼童随时好奇地听着,我几乎24小时都不方便用语音聊天。通话是另一回事,我可以设定时间,到书房里对话,但这是需要事先约定时间才行。 再者,语音并不安全。微信随时可以将语音转为文字,进行关键字识别,不然众多直播节目就不会被封号了。 但基本的问题是,许多没有职场经验的传道人不太知道如何使用最高效的沟通方式,比如电子邮件与人沟通。我从前的牧师喜欢用短信,而且要求同工必须5分钟之内回复。这当然不好——有的时候,韩国牧师并不像牧师,而更像教皇,希望所有人都围着他转。他那种毫不尊重地浪费同工时间和资源的方式,即使过了多年想起来,还是有很多不平。 或许这是我不喜欢语音留言聊天的缘故吧。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24, 2021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14)|半年小结与“跨文翻译”寻找合作译者

我若未忘世,虽闲心亦忙。世若未忘我,虽退身难藏。 ——白居易 刚赶着完成了一份文稿的翻译。本来打算去西安玩两天,结果遇见“千年不遇”,数百趟列车停运,早晨起来收到短信,要求退票。忙碌地查询其他交通方案,终究废然而退。 这样也好,下午带着孩子们在泳池里戏水。孩子们的老三样——秋千、自行车、游泳,是我还能陪着他们,接受他们信任和亲密的短暂时光吧。夏天教Lisa游泳,秋天就该教Angela自行车了。 感谢DK的信任,将若干文件交给我翻译,如今算是告一段落。祝他们日后能很好地使用这一年来合作翻译的成果,培养训练更多服事教会的同工。 恩琦远嫁南非。在婚前培训的时候,大约使用了Wayne Meck那本常年排名亚马逊基督徒婚前培训资料第一位的《Preparing For Marriage God’s Way》,有一天突然问我这书的翻译。我说这书似乎我10年前译过,只是译稿已经遗失。她就祷告愿神帮助我找到译稿。我想了一下,似乎从前翻译之后发给几位要结婚的新人过,最后在2009年的邮件中找了出来。唉,12年前的译稿了,不知道当年犯下何种可笑的错误,所以委托恩琦帮助修订一下,算是交给她处置了。 Joe翻译的《Lord Teach Us How To Pray》今天也截稿,Joe说要去休息一段时间,9月继续下一个项目。这又是一个需要找时间整理核对,交付橡树出版的经典。 虹莹帮助整理《威敏神学》的格式,下周应当也可以定型,交给橡树去做后期的出版安排。 陶陶在做《Redeeming Science》,做到13章,刚好过半吧。这本书的进度略微缓慢,从前参与翻译过几章的依依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似乎对教会和信仰颇多困惑,心意冷淡。无从安慰,只是为了她祷告吧。 John Piper的《Providence》9月底要结束。我没有参加翻译,只是作为“吉祥物”,鼓励Eve和Annie而已。她们的翻译很好,我算是先睹为快,颇为轻松。 Emma在做《工作神学101》,也是8月底要完稿。她每天守着孩子们睡觉的时候做一点,暑假不需要给孩子们上课时,可以专心多做一些。 而我自己在赶工《以弗所书注释》,算是全力以赴,不敢懈怠,但现在也不过做到第2章的开头几节,情况虽然还在掌控之中,但也岌岌可危,春节前不一定能做完。 道生问我是否太忙,有没有考虑减少一点项目?他说自己有些累了,要想休息一下,做一点别的吧。 8月来临,我希望有一两位年轻译者加入“跨文翻译”的译者团队,接下来还有3本书的工作面要展开,一本重要的主内教育图书,《Beyond Biblical Integration: Immersing You and Your Students in a Biblical Worldview》,两本基本的神学教材,大概是《The new testament in antiquity》和《Thinking through Paul: an introduction to his life, letters, and theology》,都是Zondervan出版的。 我希望合作的译者,理想要求如下: 有神学翻译的呼召,认同跨文翻译的事工异象,愿意长期从事文字事工。 本科以上专业学位,有神学研究生学位——道硕、神硕、文硕(圣经科)、证书班。 有大陆教会的服事经验,熟悉和合本圣经。 优秀的英语能力,最好有海外生活和教会生活经验。 做过英译汉笔译,有可以评估的译文——最好翻译过50万字以上,还没有热情消退,仍然坚信自己有神学翻译的呼召(男生附加要求,发际线没有退到天际线)。 中文功底扎实,至少能读懂《史记》和《聊斋》。 每天输出2000字,或一个月4万字的输出。今后3-5年内委身在神学翻译事工上。 愿意学习使用SmartCat(项目必须要求)。 情绪稳定,坚韧不拔,译文质量不受心情影响,也不轻易中途放弃。 能接受对译稿的批评,愿意成长。 当然,最终是以面谈和看试译的质量而定。 翻译有酬金,按月结算。我会为译稿质量把关,并不定期地提供修改意见(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所以,提供意见,就不是虐呀)。不过我对译文的要求很高,不少和我合作的译者都有些压力——出了事自行找圣辅,不算工伤。 就像有人为了婚姻的另一半祷告,先写个10条标准还是不错的。以后可以慢慢发现,这样的标准是没有人满足的。于是……现在孩子都要生第三个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July 24, 2021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01) | 今年的退税

周一和几个朋友在南山住了一晚。天气较热,信号不好,晚上的工作坊因为手机过热而反复掉线。 结束之后,朋友们又聊天到深夜。 Annie问我,对于事工的长期计划是什么。这个问题太大,只能简单回答说,事工对我来说就是探索吧。因为我想做的事情很少有可以照搬的榜样,所以一切都不是那么肯定。 但有一点我是可以确定的——我们家需要自己工作来供应大部分需要,同时为了以后的退休、孩子的教育做一些考虑。 读神学院的时候,我和Emma同时做Full-time的学生,一年的学费大概需要2.5万美元,抚养两个孩子,房租、水电、油费、保险、电话费以及食物的费用加在一起,大概一年也是2.5万美元左右。 那时我们靠着奖学金、在学校打工、WIC的食物补贴、Food Stamp、失业补助、免费的Food Bank、孩子们的Tax Credit,以及教会弟兄姊妹的热心支持生活——除了奖学金之外的大部分收入都是靠着两个孩子的身份而来。当时我们身边的神学生很少有申请Food Stamp的,这是连当地人都觉得程序复杂、资料繁多、令人望而却步的事情,我也咬牙把流程走通,后来也有经验可以分享给以后的国际学生。 我们唯一的失误就是Emma当时没有工作,没有拿到社会保险号,后来很多事情办起来都有诸多不便。 现在我不会特别鼓励大家像亚伯拉罕那样一家人抽离本地本族本乡的方式去异国读神学,理由在《事工哲学(22)——在校还是在线?》 同样,在回国的问题上,我们也有很多祷告和计划。 关于回国做什么,或者涉及到回不回国的问题,许多人有疑惑,但我们基本上没考虑过留在国外。我们也不选择一线城市,径直回到战略上于我们很重要的重庆,偏于一隅。至于做什么,我对美国朋友的回答一向是,不知道回去后情势允许做什么。但即使什么也不能做,仅仅是带着三个年幼孩子回国的姿态,大概也可以有其意义和鼓励的作用——只要能活下来,至少不会起反作用吧。 回国之前,我注册了Kuawen, LLC,作为翻译事工的基础平台。这样是为了方便和海外客户联系,也为了避开国内翻译项目在翻译费用上代扣的20重税——要做Business As Mission,就需要做到自己的极致水平,同时需要能够赚钱。“跨文翻译”不是一个挂牌做幌子的空壳,就像许多宣教士开的咖啡馆那样,而是一个实实在在依靠翻译工作支撑我们其他事工的商业活动。不赚钱的商业,不能称为Business As Mission。我2020年过手的翻译项目大约在150万字,不管是自选项目还是合作项目,每个字都是我翻译或校对修改过才交给客户的——虽然谋生不易,但至少心态还是健康活泼,也没有缺乏和苦毒之感。 与此同时,因为“跨文”多少有些翻译项目的收入,我每年继续在美国报税——我不鼓励盗版,自然也不打算被误解为逃税。去年比较容易,我们2019年在美国有几个月的工作签,有W2,所以什么问题也没有,正常报税。 今年因为不再有W2,所以我也不知道如何处置。第一期Covid19的救济金,我查询了一下,因为我们身处海外,孩子们无法领取。所以我想大概今年没有W2,也不必报税了。为此,我专门咨询了美国的会计师和保险经纪人,但大家对于我们家的情况都没有见过,一时也给不出意见来——整个情况与当年申请Food Stamp与失业救济一样,没有先例,需要自行探索。 到了4月,我突然发现美国政府给孩子们发放了Covid19的二期和三期纾困金,于是又重新打起精神,按照在家办公的自雇形式报了2020年的税。2020年我们哪里也没有去,所有的会议、休假和学习计划都中止了。所以我没有报州税(报了也是0缴税,没有永久地址,实际上大概也无法申报),只是申报了联邦税。 申报的结果是要交不少税,甚至比国内的税率还高。教会的奉献、汽油费、事工旅行的费用等一概无法抵扣,因为无法提供合适的凭据。但报税软件发现我们的孩子们没有领取第一期纾困金,于是就为他们申请了补发。一切顺利,我就提交了税表。 去年的退税很快就下来了,而今年似乎渺无音信。过了好几个月,TurboTax发来账单,说要扣费了,退税仍然没有任何消息。我对Emma说,看来这次是白报了,虽然无法退税,税务软件还是要付费的。明年也继续报吧,不管它退不退的问题。我们坚持报税,是为了日后孩子们进入大学,可以申请政府的学费补助——有连续的税表,可以证实我们的收入和诚实纳税的态度。 直到7月14日,大概这是IRS的截止日期了,我收到TurboTax的邮件,通知今年的退税下来了,报税软件的费用从中扣除。几个月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按照我的孤陋寡闻,这算是海外读神学期间顺便养了孩子的神学生将来在退税上的探索吧。我的经验是在回国之前建立了真实的Business,因此在没有W2的情况下,可以诚实地用SelfEmployee的形式报税,而孩子们得到的Tax Credit,全部都转存为他们将来念大学的学费。 按照我的朋友Jimmy的说法,这样的路径是无法复制的。事实上,MMC工作坊的全部重心都放在“无法复制,如何倍增”的基础上,答案昭然若揭,不过“处境化”而已。核心在于神学理念和世界观,但应用可以有各自的处境。我不反对全职服事,也鼓励筹款宣教,毁家办学,只不过我们目前的服事路径是这样吧。 若能力许可,我不希望我们家的孩子们将来是靠着“中国传道人”子女的名义拿着专项奖学金进了大学,否则对于同一个教会里那些处境相似、一起同工和服事多年的普通家庭,未免会产生一点微妙的化学反应。我们家选择自己工作来支持事工的双职服事方式,也鼓励我们的同工这样服事,将来孩子们的学费问题如何解决,算是这个长期探索项目是否可以复制的指标之一吧。 回国两年,首次离境报税过了,从事工的长期计划和实施层面讨论,算是看见了一点光明。若是明年也能如此,孩子们大学首年的学费大概会有着落吧。 即使是采用其他方式支持自己的事工,我也建议传道人多多考虑将来。我的意见在《事工哲学(84)|为长期服事的经济压力做准备》,可以参考。我所分享的,算是自己对文中原则的应用吧。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22, 2021 · 1 min · eddy

翻译心理学|如何对待质量差的原稿或不喜欢的文本

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 翻译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文本。和我的神学理念不合,我觉得文笔也不佳。 打起十二分精神,污秽的言语一句也不可出口,心中默默祷告。 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实际上是将自己的神学观念读入文本——这样就不职业了。 近来因故读梁家麟写的倪柝声以及后来的自辩,想起几周前分别在两个不同教会从两位弟兄听见他们分享“分别善恶树”与“生命树”的解经思路在当代知识分子教会里的影响力,颇有隔世之感。 又过几天,读了曾庆豹的《约瑟和他的弟兄们》,其中提到赵中辉翻译伯克富的事迹,不禁讶然。 今日无事,随意在公众号上重发“基要派偏见”,提醒自己。这两周都有些忧伤。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18, 2021 · 1 min · eddy

作为项目的教育及其要素

这学期结束了。David参加了三年级(G3)的Iowa Assessment考试,成绩如下: 1年前,我们家的在家教育多少陷入困境。Emma一个人负责3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很快就觉得有些做不下去了。所以这一年我负责教David,Emma负责Lisa和Angela,这样可以并行教学,提高每个孩子的专注程度。 大体上我的日程是早晨7点30分起来煮咖啡,叫孩子们起来吃饭(一般而言,我们要到9:30才开始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抓紧时间做一点翻译。然后就开始教David学习。 作为一个全科老师,我们从Window Of The World(Operation World的儿童版)开始,首先为了一个族群祷告,然后是Language/Art,Math,Science,Bible/History/Geography等等。 David的作文和数学很慢,每周到了这两科,有些内容就会推移到下午。而下午是我的午休和工作时间,所以他就自己阅读,或者和Emma一起做实验。 天气良好的话,11点我会带着三个孩子去打篮球,充作体育锻炼。 我和Emma这一年睡得都很晚,因为其他的工作无法在白天做完。好在我们都是在家办公,所以时间上还算自由,压力没有朝九晚五那么大,如果太累了就给孩子们放假,以后再补课。 我们作为父母的策略是自律,但不要成为强迫症或律法主义。 我把教育视为一个项目。或者说,教育不是批量产品,无法抄袭别人的经验,也不可退货换货,而是一次性的工程。这就像NSA发射空间探测器,预备和飞行了10年,好不容易到了木星轨道,却发现天线无法打开,或者镜头失焦无法拍摄清晰的照片,各种紧张,但从成本和时间上已经无法重来。 因此,对我们来说,教育是家庭的冒险,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必受外人的指点或质问。 我们的教育理念中,稳定、系统、保留路径,大概是三个基本要素。 所谓稳定,包括我们需要在一地定居,需要生活的平安,没有太多外部的波折或冲突,以及能够持续15-20年的教育过程。需要信仰生活的稳定,婚姻关系的稳定,收入和经济的稳定,教学时间的稳定。 所谓系统,需要采取一套教材,若无大的问题就坚持下去。我们家使用SonLight,没有采用BJU或REBECCA,主要的原因是我希望为孩子们在解经上保留尽可能多的可能性,或者说,我不希望他们过早陷入基要主义和年轻地球创造论的泥潭里,日后在这些议题上无所适从。 SonLight的好处是系统,为在家教育定制(无需课堂环境),采用真实的材料(而不是专门编写的课文),阅读量比较大,更依靠家长(而不是教材)对圣经世界观的教导。我认识的神学院教授、宣教士和牧师们中间(当然,平信徒也很多),有许多人选择SonLight,大抵是这样的家庭在信仰层面上比较笃定,不太容易随风而去。 所谓保留路径,是为了孩子们日后进入大学而保留各种可能性。最近听闻有传道人的孩子研究生阶段进入美国的名校,因为基要主义信仰受到教授的强烈冲击,信仰摇摇欲坠,父母痛不欲生的故事。教育是个项目,路径选择是无法回头的,虽然我不知道我们家的孩子们将来如何,但我至少希望他们日后无论进入天体物理或地球物理,都不至于为着一些明显不科学的解经而失去信仰。另一方面,也保留他们切换到公立学校的路径——万一有什么意外,或者我们教不下去了,还可以继续教育的过程。 按照一般的教育学原理,教育是教材、教师、教学管理(质量控制和评估)构成。 教材既定,教师也没有什么好挑剔的,剩下就是质量和评估。 评估是很重要的事情,学校若闭门造车,夜郎自大,到了最后或许露出破绽,那时办学之人随意撒手,孩子和家庭(从项目实施的角度)就可能烂尾。 评估也简单:教材和系统的稳定性;教师的稳定性、资格和水平;办学的稳定性;以及孩子参加标准水平测试的得分。 对于其他的学校和教材体系,实际上我们没有任何经验,所以无法给与评论。这就是教育的项目特征——基于稳定性和延续性要求,我们不会去尝试其他系统,因为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的,也不能拿来做实验。我从小的教育过程可以说颠沛,读过3个小学,但一共只接受了4年小学教育。我很喜欢这个过程,但并不打算让我的孩子们重来一遍。 给我们意见和出主意的朋友大概也不少,但任何改变都需要慎重地祷告,无论是共学、采用别的系统或者形式,目前我都没有太多的精力和信心去考虑。 系统性的教材有了,所以,我们今年第一次采用Iowa Assessment来评估教学质量。 令我们高兴的是,至少上一年度David的教育,和美国的同龄孩子相比还没有落后。对于不求甚解,也没有时间全力投入在教育上的我们而言,这样大概就足够了吧。 总结起来,主要发挥作用的因素是教材。SonLight的workbook规定了每一天的工作,父母只要按图索骥地监督和指导,按照材料讨论即可。我照例是不备课的,David也基本可以自主学习了。若是需要自己来设计和思想用什么材料,估计我早就无法兼顾了。 其次,我的翻译工作允许在家,这种灵活的父母共同在家教育,相互鼓励帮助的模式,大概是我们能采取这样形式的一个要素——有的时候,孩子们是真的会淘气把人气死的。 从这种意义上讲,任何经验都无法复制,也不能作为典型的案例。毕竟,任何家庭都是个案,都是一个独特的教育项目。简单讨论,只是为了自己可以松一口气,放几天暑假了。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July 15, 2021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