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Created to Be His Help Meet

中文书名:《妻子,荣耀的帮助者》 作者:黛比·珀尔 书评:https://cryingoutforjustice.blog/2017/06/12/debi-pearls-created-to-be-his-help-meet-a-review-by-avid-reader/(亦见amazon.com的同一书评)。 按:这篇书评提到了“牧者运动”——一个引起很大争议的灵恩运动。这个运动大约发起于1970年代,现在美洲和澳洲已经式微,但似乎通过韩国背景的”University Bible Fellowship“(大學生研經宣教會)影响到中国教会。 历史是个迷人的主题。没有什么”新“事物凭空出现,毫无传统。我从前在韩国宣教士背景的Logos教会,所教导的内容无非也是”绝对顺服、完全顺服、立即顺服、不明白也要顺服、牧师的错误由牧师向神交账,顺服的成员因为顺服而蒙福……“。 从这个意义上观察,我对于这一类的教导高度警惕,十分怀疑。把这个翻译视为2021年的年终个人反思吧。 按照惯例做法,译而不述,述而不作,具体对岸,不批本土。 翻译过程中,书评的引文,我都尽量参考了中文版的翻译,为此,在对照和校对互译文本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对翻译质量简单说几句。我觉得译者翻译很好,只是在个别关键概念上大大软化了英文版的cult之处,比如Mr. Commander,译为”领袖型男人“,有点误导为基督徒圈内常见的”仆人式领袖“概念(Servant-Leader)。在书中(和书评中),Commander大体上是个军事术语,概念上也强调所谓”Command Chain“。Mr. Visionary翻译为”异象型男人“,不如译为”空想型男人“——在圣经里,随便用异象唬人,是会被石头打死的。 书中有句重复了几遍的核心口号: Dominance and control are always masculine characteristics. 中译为” 统治与管理总是男人的特性。“也许珀尔的意思是,”支配和控制完全属于男性特质。“(意思是,女人不能支配和控制,只能被支配、被控制。)当然,把control译为”管理“,我还是觉得有软化的意思。 顺便指出一个小错误。 One Visionary will campaign for the legalization of pot, while another will be an activist to make abortions illegal. Most will just sit around the house and complain, but in their souls they are Visionaries. 异象型男人会为了合法的东西而战斗,会积极参加反堕胎运动,但大多会待在房间里抱怨,但他们的灵魂深处是充满盼望的。 这里的legalization of pot,指的是”大麻合法化“。译者和编辑大概缺乏近期的美国生活经验,没看懂这个口语化的习语。另外,从上下文看,最后一句话译为”但他们的灵魂深处是充满盼望的“,略微有些出戏。看起来,珀尔的写作自相矛盾,让译者也不知道怎么反应了。 Debi Pearl’s “Created to be his help meet” — a review by Avid Reader...

December 27, 2021 · 13 min · eddy

数字移民、数字难民和in car nation的生活

昨天帮着老父亲安装计算机,消耗了一天的时间。如果不是母亲心痛我的时间,总是想要催促我回家,应该还要更加愉快一些。 父亲80多岁了,作为第一批使用纸带穿孔计算机搞科学计算的数学家和最初教我Apple-2 Basic的启蒙老师,现在已经需要我来帮助他安装系统。 他的系统出问题两个月了,一直不能访问他想要阅读的新闻和信息,而且弹出若干弹窗广告,删之不竭。于是他在360之上安装了金山、QQ安全等一层一层的“安全系统”。然后他就耐心地等我去修复系统。他的系统还是win7。上一次我问为何不升级,他说电脑公司的年轻人说这系统可以用,不用升级。所以,现在是directX甚至vc-runtime也装不上了,几乎不能安装任何新的软件。而且硬盘被分得支离破碎,成了4个区——系统盘只有80G,常常连虚拟文件交换也无法生成,直接报溢出…… Anyway,经过1天的努力,从早到晚,经过各种disk ghosting或者雨林木风,我成功地复习了一下windows的安装,算是恢复了一点记忆。 到了新年以后,按着新规的适应,我大概会把微信公号上的文章全部删掉一遍。这个时代,不是数字移民,就只能做数字难民了吧。 自从那天微软的bing突然bang了一下,最近有好几个朋友问我有什么安全的通讯措施没有。当然,问到我这里来了算是问道于盲,终极的答案仍然是,安全和便利是两个问题,在考虑网络和通讯的可访问性问题时,也有必要考虑安全问题。几个月前做过一个网络安全工作坊,参加者只有3人,现在我也没心情再说了。以后在微信上问计算机安全和其他数字移民问题的,可能我会自动拉黑吧。 安全是需要代价的。不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来维护安全,那么很难有免费的安全。于是,也许越来越近于数字难民,住在一个叫做数字茧房的难民营里。 只要乐于花一年一两百元左右的代价,大概淘宝之类的地方会有很多人愿意提供数字移民方案。但我只按着自己的兴趣写一点针对无特定对象的信息,无法提供任何具体帮助。 一个人只要愿意,总是会找到数字移民门路的。如果肯努力,肉翻也不是梦。 顺便再说一下,我在计算和网络安全上每个月的花费大概在50美元左右,包括维护这个博客、邮件系统、数据存储等。但我从来没有用过国内的服务商,所以对阿里云或百度云没有任何经验。 2018年,许多朋友劝我们留在美国。他们担心回来之后束手束脚,无事可做。事实上,我已经看到好些“海归”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出去了。对此我完全理解,全然支持。 我的设想有点不一样。那时我想,即使什么也做不出,只要以年近半百的高龄,与Emma一起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回来,能够生活下来,就总是有点属灵上的影响力吧。而我偶尔还可以给老父亲安装windows呢,也算是天伦之乐的一种哟。 美国是个汽车大国,所以我们把那时的生活称为“in car nation”, 而现在的生活就算incarnation好了。 Lord, Happy Brithday. You have a King Size Bed.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December 24, 2021 · 1 min · eddy

释经工作坊收工

关于汉语处境下释经和讲道的探索,这已经是第4期工作坊的结束。这一期参加的人数(名义人数)还是不少,但仍然一样,能做作业的人不多。不过在成人教育上,我一向是不大在意学生的——对于成人而言,学习是一种自觉,一种需要。我能做的,只是提供我最好的表现和状态而已。 到了圣诞节,终于有点累了。于是就结束了。 总结起来,两点经验: 和上一期比较,这一期的参与度不高,但可能原因是多元化的参与——我们中间有改革宗、福音派、小群、三自、浸信会等各种背景的人。第三期结束,坚持参加在线的几位弟兄姊妹都成为了好朋友,以后还有诸多交往。但这一期,似乎没有实现这个目标。 我还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没有PPT和教案。这一次应该是最严谨完整地讨论了历史-文法解经。但讲道练习的参与度还是不够。原因同上。 有些新的尝试。比如针对“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以及无法很好使用文法分析的人,讨论了“叙事文本的系统神学化”的可能性。 征得同意,随意匿名引用一些感想: 收获有很多,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简单说几个。首先是老师对上帝话语的态度:真诚,很真诚。这一点很感动我。老师一再强调神的话语要求我们回应,要有基于当代处境的探讨反思,哪怕不一定有答案。哪怕在讲道中,我们也可以坦诚我们面对上帝话语的教导时所遇到困难和挑战。因为之前已经察觉到听到的讲道越来越多偏向于某一个特定和的立场,讲员对能够理解上帝的话似乎总有十足的把握。我不觉得这在每种情形下都是一种好的示范,因为上帝的真理是大过我们的,我们应该被神的话语掌握,而不是反过来。但在Eddy老师这边,我时常感到,哪怕大家不能在他那里得到一个完全满意并且正确无误的答案,但他的真诚会让大家有更大的热情对神的话保持一种尊重和敬畏。其次,老师很专业。从技术层面上讲,老师对释经工具的使用在我看来简直像一门艺术,特别是第一次见识到了“活的”机械分层,真是一点都不“机械”。不过当时用希腊文和英文做的时候,我只看了个热闹。后来用汉语做的时候,让我怀疑以前受的九年义务教育可能就是个高仿版。要是再说下去,可能就太多了,总之收获多多,一言难尽。 最让我得着的就是看着老师是如何实际的来预备一段经文的过程,不在是理论而没有实践,这一块是我听了很多的课程从没见过的,这种教练型的授课方式学起来效果特别好,当我自己去做的时候就知道怎样应用了。之前学习的相关的课程的主要问题就是,上课时听了好像都懂了,一开始做就不知道怎么开始,过程中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力气时间主要应该花在哪里。透过这次学习,可能理论山没听进去多少,但看到老师预备的原则步骤和流程很直观。 Eddy Zhang老师有明确的信仰立场,但绝不是宗派主义者,谦逊、包容、有学识,对教会建造有极大热情,尽管事工极度繁忙,仍坚持开办释经讲道工作坊来服事弟兄姐妹,愿主记念!工作坊中的讨论环节,其他弟兄姐妹的发言,让我倍感亲切和深受鼓舞…… 在参加工作坊学习之前,我曾读过一些释经学和讲道学的书籍,这些书籍的作者中有些还是本领域的“大拿”,这些书籍的学术水平毋庸置疑,但我这样一个释经“小白”读过这些书籍之后的感觉是,好像什么都明白了,但又什么都不会。经过这半年工作坊的学习,我已经可以试着用老师示范的方法作释经的实践,也可以试着用老师教给的方法来设计讲章。虽然还不能做得很好,但至少可以自己动手了。我相信释经讲道工作坊的相伴半载,会让我受益一生。 老师个人对于释经讲道、教会相关的批评和肯定也特别好,使我在这当中的眼界被大大扩张,因为我个人是在这个教会信主,从来没去过其他教会,通常所接触的也都是我们自己的教会。对于释经讲道的认识都是透过我们的讲台和线上的名牧,在如何识别讲道的好坏上从来没有人提过,好像大家每次的反馈都是:“很好,以你的水平讲成这样已经很好了,只是有一个点需要注意…..”这些的方式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实在没有太大帮助,就算提的建议也是经文解释方面的,像原则、步骤、释经讲道方面的回馈是没有的,而且大家的反馈通常都是基于我个人的程度或者与某某相比,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所以也只能看着大家怎么讲,自己就怎么讲,预备的环节只能靠自己摸索,常常都是花了好长时间,却还是没找到经文的精意。透过这次的学习,相关方面的概念都清晰了很多,再也不至于像之前“不知力往何处发了” 从属灵的自我照顾上讲,常常没事找事地庆祝一下,是保持健康的好方法。我要开始圣诞假期了。 做完了这一期工作坊,下次是春节后的“赐予生命的领导力”工作坊。要报名的可以开始了。这个工作坊名义上是“领导力”,但主要专注在传道人的属灵健康和属灵建造上,不是讨论教会治理(那是Church Management的内容)。 看来作为保留节目,释经讲道工作坊(HHW2022-第5期)将在明年7月或8月开始,持续到圣诞节前。”LGL“和”MMC“工作坊就两年一次吧。 附件:Eddy的释经与释经讲道工作坊(4期)覆盖的内容: 第一讲:挑战、目标与框架 – 文件大小:207M 第二讲:启示、默示和光照;This is my Stand! – 文件大小:390M 第三讲:历史-文法-宗教进路;(歪楼)解经式讲道和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讨论 – 文件大小:337M 第四讲:汉语文法特征以及和合本对释经的影响;(歪楼)灵修、示例和神学驱动的讲道? – 文件大小:391M 第五讲:机械分层(提前 2:1-8) – 文件大小:381M 第六讲:机械分层(马太 28:16-20) – 文件大小:429M 第七讲:释经步骤概要(马太 19:16-30) – 文件大小:448M 第八讲:释经大纲:马太福音9:35-38;歌罗西书 3:1-11 – 文件大小:619M 第九讲:叙事分析:马可福音 6:17-29 – 文件大小:690M 第十讲:希伯来诗歌:类型,平行与解释原则 – 文件大小:620M 第十一讲:修辞性语言 – 文件大小:595M 第十二讲:理解耶稣的比喻:路加福音 15:1-7 – 文件大小:580M 第十三讲:理解先知预言:以赛亚书 7;讨论:预表和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 – 文件大小:654M 第十四讲:系统神学与圣经神学视角:1Thess 5:23与三元人论;Ex 4:1-9与神的属性;Mic 6:7-8与登山宝训 – 文件大小:654M...

December 22, 2021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19)|作为或然、应然与实然的洗粉工作

虽然我一向不认为自己是“主内公号”,写作只是自我医治(自我牧养)的手段而已,并不肩负牧养“华人教会”之重任,但我自己担不起的重担,还是愿意放在别人肩上,顺便在键盘上动动指头(路加福音 11:46b)。 虽然我已经取关了大部分“主内公号”,或者这些“主内公号”被三次大围剿之后,要不就战略性大转移,要不就成为了符号主义的迷宫,二维码+标题党,但我还是在各种读书公众号之外,保留了三、四个长期关注的号。我愿意推荐给大家这几个号,但有一个条件,如果你读到他们的某篇文章之后,内心听见一个声音对你说,“好啊!点赞!”,“点在看!”或者不带批判性思维地转发(又称无脑转发),我先预警一下,我的自说自话的“自我牧养”,可能变成你的“属灵伤害”——所以,你应当慎重考虑取关我的博客与公号的事情,至少为此祷告三次(哥林多后书 12:8以下),看看主的意思如何。 我至今仍然保留的号,或者说这些足以抗击第5次大围剿的主内公号,包括(但不限于)“CMF圣辅”,“创造科学”,“生命树婚恋”和“倪宏恩工作坊”。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先说一下或然、应然和实然的问题。 如果你说“微信扫码”或许是启示录里的兽印,条码最后的“666”(或者有位弟兄居然配了一副666度 [2/3K] 的近视眼镜)或许是“兽的数目”,恭喜你,你已进入或然的领域了。 如果你说微芯片的嵌入是末世到来的前兆,疫苗注射是为了把芯片注入人体,打上兽印,恭喜你,你已经进入实然的领域。 如果你以言之龊龊的口吻大谈如何兽印,末了来一句“但是,我们不是说植入芯片本身是兽的印记。笔者的观点是这样的技术是铺垫,是将来预言被应验的预备。更加重要的是:当我们看见这些事渐渐地成就,就当谨慎、警醒。正如在经上所言——路21:3136”,以为这样就不算造谣说谎,可以脱掉责任,恭喜你,你已经进入最高的应然境界了。 几天前,我在朋友圈里针对《“兽的印记”——一个正在应验且与你息息相关的预言》这篇文章,随口发了一句留言: 看这读者数和点赞数,反正我是希望朋友圈里为这点赞的自动拉黑我老人家。跟你们在同一个朋友圈里我觉得太没面子了。对了,顺便也取关〝跨文翻译〞吧。快忍不住要在公号上洗粉了。 事后,我有位朋友留言回复(朋友圈是私人空间,所以我Paraphrase一下):作者声明了,植入芯片本身不是神的印记,至于是不是兽的印记,作者只是做出合理的推测,与“时代论+前千”的基要主义反智说法还是不一样的。 这就让我陷入了比较两难、深深发呆的境界…… 所以,我决定简单地批评一下 《“兽的印记”——一个正在应验且与你息息相关的预言》 ,给出我的理由(rational)。 作者在讨论这个问题的开始,语气是很笃定的: 相信21世纪之前,读经的人看到这段经文都会难以理解,这个“兽”如何能实现这个规定和目的。 后面就开始论证,为何芯片嵌入是兽的印记。仅仅在文章最后一段糊弄一下,我不认为就使其脱离了“时代论+前千”的基要主义反智,进化成为“改革宗+无千”的“创造科学”了。 现今科技已经为将来的人体芯片植入奠定了基础,虽然目前还未大规模实施,但这一切在不久之后就会来到。也许你对此不太相信,将来人体芯片的普及真的会那么迅速吗? 这种句子,有任何疑义吗? 首先,在2010年3月21日,在美国议会通过的健康保险法中规定,美国公民有义务植入这人体芯片,而且这是一项“带有强制性的义务项目”。在这个法案通过后,过36个月(3年),政府将制定施行令,开始实施这一法案。 大概作者不知道,现在已经是JB时代了(不要误会,我说的不是敬拜,而是美国人民对Joe Biden总统的亲切称呼)。这个新闻(2010年的),这个过了36个月的强制执行令(期间我正好在美国,亲眼目睹了川普上台的大选,也亲自申请过Obama Care的医保),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个过时消息是假的。这篇文章的作者大概不知道世上有“Facts Check”这一说,睁着眼睛说谎,很好玩吗? 好了,至于什么释经学,末世论,基要还是反智的问题,就不说了。我要去查核酸了。 我还有末了的话说(以弗所书 6:10),请我的朋友圈里点赞这篇文章的好友取关我,拉黑我吧——如果你被我深深地“属灵伤害”。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December 19, 2021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18)|信息过载,情感不足

常常有信息过载,情感不足的感觉。 有些信息不请自来,排山倒海,没有时间整理和消化。而我的情感和记忆,速算与体贴,却渐渐被不耐烦的心情所代替。 这周孩子们连续生病,不断地去医院(一共5人次)。Emma带着孩子们看病,我在家照顾不用看病的孩子们。David睡得很晚,11点之后还没有睡着。Lisa不断哭泣,Angela躺在床上休息不起。 植堂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但对于植堂者而言,往往会遇到很大的冲突。也许我该比较正式地板着脸写一点“论植堂第一年对植堂者家庭关系的影响”。原谅我不会使用圣辅的分析技术,把一切都靠到“信心”或“圣洁”上去。 第一次植堂者,许多人缺乏连续讲道的经验。这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源。连同其他因素在内,比如搬家,神学院毕业,新的教会成员需要处理关系,“期待”感,不现实的目标,经济压力,以及对自己能力(或者对自己配偶能力)的高估,“师母”角色的调整,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等等,有时候(99.999%——千足纯金)会对植堂者的家庭造成比较大的张力。 我是比较懒散的性格,所以一向使用“Emotional Healthy Church”(高EQ教会)模式来植堂。也就是说,植堂以家庭为第一优先,无论什么事工,都要优先评估对家庭的影响;同时,希望在教会里树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榜样,成为牧养教会的主要动力。 这事说来容易,做起来有难度。一开始,会众总是不断地将期待投射到植堂者身上,觉得受到的关注不够。向着事工导向的不归路走去的诱惑会变得很强大,甚至难以抵挡。但一旦建立了事工依赖,传道人和教会产生强耦合,教会的气质很快就变了。(不细说了)。 最近我听Emma分享,有位姊妹说“一向都是自己牧养自己”,我心里暗暗高兴,但不知道如何说服她,这实在是一件好事。我也一向“自己牧养自己”——当然,这是把终极因隐含在了第二因之内的说法。自己牧养自己,也就是自己依靠神的话语和圣灵,建立自己的信仰根基吧。比起依赖牧师而言,这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 放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刚刚开始植堂的年轻人(或者也不那么年轻了)而言,如何鼓励他们拿出热情,同时又take it easy,实在是一件难事。 这么说吧,不要推得太快,不要给自己增加太多的负担,不要在征得配偶同意、评估对家庭的影响之前,轻易承诺任何新增的事工。事工总是有的,在服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不断地做加法,很少会在事工(特别是自己觉得有效的事工)上做减法。 教会的增长是靠着圣灵,不是靠着人的努力…… 观察了好几个最近的植堂案例、教会新近因着内外因素而发生较大变化的传道人家庭。最初的几个月,植堂者和传道人似乎找不到平衡的节奏,通常会在事工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引起家庭内的张力加大。 也许用个“you know what I say”的例子比较好: 我不认为“抑郁症”应当成为“师母”的职业病。 当“师母”觉得生活不受控制,被丈夫的事工和愿景勉强拉着往前跑,经济上长期窘迫…… 当教会和丈夫隐隐约约地对“师母”提出若干服事、同心、贤德妇人让丈夫每天可以“坐在城门口”(箴言 31)与人聊天排忧解难使得神和人喜爱的心日渐增加(路加福音 2:52)等赞美或期待的时候…… 当丈夫追求“进步”,打算继续花钱和大量时间成为“学者型牧者”,或者因着圣灵感动揽下一大堆不请自来的“志愿者工作”时…… 师母的“抑郁”是压力、环境、配偶之间的事奉、理念、愿景、社交空间越来越远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吧。单独拿一个因素来掰,大概都可以轻易地消解。但这事并不是“deny”就过去了,终究可能影响到一个家庭长期的服事。 我曾听说过“师母”反对自己丈夫按牧,所以曾经和Emma沟通这事。她说,在我按牧的时候,她也不喜欢被一起呼召上台,一起被人按手祷告……至少,那些祷告的事项里,并不完全是她希望从事的…… 从事工上看,我更喜欢保罗笔下的彼得,“5 难道我们没有权柄娶信主的姊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彷彿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彼得)一样么?”,不太赞成大家都逞“光棍”,都去写什么“监狱书信”,“教牧书信”。 说多了,就此打住。年底还是有许多工作要忙,孩子们生病算是雪上加霜。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December 17, 2021 · 1 min · eddy

Quiverfull Movement与“箭袋神学 ”

2 你们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劳碌得来的饭,本是枉然;唯有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叫他安然睡觉。 3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 4 少年时所生的儿女好象勇士手中的箭。 5 箭袋充满的人便为有福;他们在城门口和仇敌说话的时候,必不至于羞愧。 最近的Josh Duggar被定罪一事,可以略微展开说一下。Josh是Duggar家的长子,这家人一共生了19个孩子,到了不能再生的时候,还收养了一个——一共20个孩子。 在美国有些家庭推崇“Quiverfull Movement”,所谓“箭袋充满的人便为有福”。这是一个跨教会的运动,并不限于某个教会。比如Duggar一家就是美南浸信会的会友,也不会公开承认自己在实践“箭袋神学”,但他们的许多做法可算在这个运动之中。 极右的保守基督教网站“gotquestions.org”,总结了“Quiverfull Movement”的几个特征。但这么基要主义的网站也小心翼翼地与“箭袋神学”划清了界线。 按照gotquestions.org多少带点羡慕和积极(回避)的说法,箭袋神学运动的主义特征是: • 神赋予男人绝对权威,掌管家庭;同时,男人应当工作养家。 • 女人在家里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 除了家庭相关的工作,女人不应当外出工作。 • 单身女性的工作可以更加灵活,但大体而言,不鼓励她们从事男人一样的工作,特别不要在工业、商业、行政、军队里拥有和行使男人之上的权柄。 • 神全权掌控女人的子宫;所以不允许避孕,也不允许生育辅助技术。生多少孩子,神说了算。 • 生养众多,教育孩子,是所有基督徒的责任,为了要让基督徒后代的数量超过外邦人,让国家重新成为基督教立国的神治国家(Dominionism/reconstructionism)。 • 神将教育孩子的责任直接托付给了父母,而不是国家;选择教材、监督训练孩子,完全是父亲的责任。 • 女孩的教育最好围绕着她们将来要从事的角色——妻子和母亲——来设置。 • 按照年级分班的教学活动不好;孩子们很愚笨,同龄人相互影响会更加愚笨。 • 地方教会是“若干家庭组成的大家庭”;所有的敬拜和教育活动都是几代人同堂进行。 • 未婚的成年孩子在家里生活,受父亲的领导;尽管儿子可以出去就业或“娶妻”,但婚姻是父亲定夺之事。 • 女儿由父亲“嫁出去”,因此顺服的女儿在选择丈夫的事上会听从父亲的意见,尽管双方都拥有婚姻的否决权。 “Behold, children are a gift of the Lord.” (Psa. 127:3) Do we really believe that? If children are a gift from God, let’s for the sake of argument ask ourselves what other gift or blessing from God we would reject....

December 14, 2021 · 1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22)|作为“议题设置”的翻译

我的翻译是两个世界。一方面,为了各种事工和出版机构的项目而翻译——我基本不挑题材,不选边神学立场,只是尽力将手中的文稿准确迅速地译出。 但另一方面,这一代神学译者有一个很大的责任——设置神学议题。基督徒95%的读物都是翻译而来的,而译者(特别是优秀而高效的译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单纯的翻译变成有意识的“译介”。 限于时间和资源,今年只是做了“低端护教学”以及“圣经辅导”两个长篇系列。我没有办法和有组织的大规模“年轻地球创造论”或“圣经辅导”翻译事工竞争。 但我还是会继续做一些自选题目,比如下面这个事件。 国内的基督徒在跟随美国教会的议题时,似乎会延后一段时间。比如英国清教徒17世纪去了新大陆,我国改革宗教会21世纪去了济州岛;”培基教育机构”(Institutein Basic Life Principles)的创办人高维理(Bill Gothard)早在2014年就因为性侵女学生而下台,我们到了2021年还在热衷于 “培基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Duggar一家的19个孩子…… 2012年4月,Duggar一家19个孩子中的长子Josh Duggar被捕。几天前,Josh Duggar被联邦公诉,陪审团已经确认罪名成立,可能入狱20年。 最近,一位从 “培基教育机构” 出来,参与起诉高维理性侵案的女士艾米莉伊丽莎白安德森在Facebook上有一篇短文,引起了大量的讨论。她的同情,指向Josh的妻子Anna。之前,她还有另一篇文章,分析Anna为何无法离婚,或者因为恐惧离婚,情愿长期与一位出轨、性侵和虐待妻子儿女的丈夫生活在一起。 所谓“议题设置”,也许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但从现实处境出发,这样的翻译或许比我做的某些书籍更加有意义。 She was raised in a conservative Christian home. 她出生在一个保守的基督教家庭。 She dressed modestly, and when she met Josh they practiced courtship instead of traditional dating. 她穿着朴素,当她遇到乔希时,他们采用了恋爱(courtship)的交往方式,而不是传统的约会(dating)。 She married with her parent’s blessing. 她的婚姻得到了父母的祝福。 She saved her first kiss for marriage. 她把自己的初吻保留到了结婚那一天。 She became the ultimate submissive wife. 她成为一位绝对顺从的妻子。 She spoke honorably of her husband, and always stood by his side....

December 10, 2021 · 3 min · eddy

神学翻译杂谈(21)|My Tire and My Tired; or《超越“圣经世界观”》征求中文编辑

这就是我年底的Tires和Tired。 反思一下今年的几本书,但与其说是反思“译书”,不如说是反思“译者”。 从许多方面看来,译者和许多传道人的处境相似——孤独、收入低、缺乏伙伴和牧养、必须日复一日(或者周复一周)输出品质稳定的成果。我并不打算批评合作的译者,他们都算是尽力了,也很敬业。行业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 和我合作的译者们,有家里有年幼小孩,有婚姻里偶尔(或者不偶尔)冲突,有身体或属灵枯竭,有技术难度过大,勉力支撑而产生的倦怠,有被deadline所催迫而自暴自弃,有心存侥幸而没有严格遵守翻译流程……最终的结果都一样——译稿存在质量问题。 今年我已经紧急救援了4本书。从皇皇巨著《神的护理》,一个跟我没有关系的项目,最终由我定夺鼓励,两位译者编辑通力合作重译,我简单迅速地审读修改,到“跨文”的几个项目,《事工倍增循环》,《超越“圣经整合”》,《职场门训101》,似乎都是如此。 简单讨论一下技术问题。 一本书的译稿,译者的措辞行文风格,会极大的影响编辑的状态。一般而言,编辑从心理上不愿意彻底放弃译者的文字,完全重译。所以,编辑的做法大体上是对译文做一点小的调整,因此经过编辑之后,并不能让译文焕然一新,大放异彩。 译者是第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工序——有的时候,译者没有交出合格的稿件,是编辑辞职的直接原因。 我的直观感受,经过修补的文稿,还需要一位编辑来调整一下文字,才算勉强可以满足我对文稿的质量要求。而编辑和修改其他译者的文字,心中一边着急于自己还欠的稿子和一个接着一个的deadlines,是我今年几次失去节制,在教育孩子时焦躁的动因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对文字失去了敏感,对自己的翻译不再那么自信,需要有朋友的支持,才能在这个事工上坚持下去。而且自己改自己的文字,总是不那么对劲似的…… 《超越“圣经整合”》是2020年的新书,刚出版就引起了基督教教育界的热烈反响,我在CIU的教育学教授,Dr. Moore,立刻要求将此书译为中文,提供给教育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考。惠蒙作者慷慨授权,我们从8月开始翻译此书。 《超越“圣经整合”》推荐辞: 推荐辞 埃德维格此书立意清楚,旨在给读者振聋发聩的警告!他恰当地指出,我们大多数基督教学校(K-12和神学院)没有实践自己在网站上的声称或承诺。我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知道“圣经世界观”这个词的定义,许多人还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信仰与学习的结合”的口号上——而且并未实施。埃德维格的书鞭策我们,让我们作为学校领导和课堂教师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之忏悔,寻求救赎。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种救赎包括仔细地阅读圣经,更充分地认识和理解上帝的智慧和真理,采取顺服的行动。 — Dr. D. Bruce Lockerbie, Chairman/CEO, PAIDEIA, Inc. 这是一本长久盼望的新书。市面上虽有很多讨论圣经世界观重要性的好书,但大多缺乏将其活用出来的策略。这本书很好地兼顾了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讨论。埃德维格以其经验和智慧,为创建沉浸在世界观中的基督教学校提供了愿景和实践策略。《超越“圣经整合”》是每一位基督教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都应当阅读、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参考书。 — Dr. Sean McDowell, 若基督教教育工作者接受此书的观点,据以采取行动,与他们的同事密切合作,他们将确保学生在青春期和成年以后依然持守基督信仰。埃德维格的观点将挑战你既有的做法,鼓励你采取行动。他的观点清晰而实用,不会让你迷失在理论的迷宫里。他关于公立学校主流世界观的讨论使我惊叹,并不止一次地阅读了那些段落。他是对的!从事基督教教育三十五年来,我一直担心我们没有做出应有的改变。埃德维格告诉我们需要改变之处,帮助我们具体地实施。这是我所读过的、对基督教教育工作者最有鼓励的书。 — Dr. Kathy Koch, Founder/President of Celebrate Kids, Inc., cofounder, Ignite the Family, and the author of 8 Great Smarts and Five to Thrive 对于任何希望将课堂教学提高到新水平的基督徒教师来说,这是一本完美的参考书。它实用、有见地,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源。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可操作的课堂讨论实践。我会尝试使用这些内容。 — David Eaton, President & Co-founder, Axis 《超越“圣经整合”》解释了在基督教学校实践浸入圣经世界观教学的原因和方式,其主张具有稳固的哲学基础和丰富的实际应用。埃德维格以令人信服的方式概述了我们对圣经世界观的需求,帮助我们创造一种使这种世界观蓬勃发展的学校文化。 — Steve Whitaker, Head of School, The First Academy (Orlando, FL)...

December 8, 2021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17)|别人的时间,我的处境

我合作过的伙伴中,Marianne是最具有专业精神的女士。她是一位退休的室内设计师,也为美国政府工作过,做事有条不紊,坚实可靠。 我们一起合作申请过两次R签证,分工合作,列出需要的文件,然后分头收集,再一起汇总检查,整理打印。我用儿童式英语编制文书,再由她修改为专业文书语言——按照她的说法,政府喜欢阅读那种绕来绕去说话的文书——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将我那直白的主动语态修改为屈折的被动语态。总之,主语和主要动词之间的距离越远越好。 她的每个任务都会精确按时完成,或者会提前征求意见,讨论和澄清。更Marianne合作,我觉得自己的办事能力似乎有可能提高1.25档。 最近的工作特别忙碌。大部分情况下,我很小心地节约自己的时间,尽量可以陪陪Emma和孩子,做一点翻译,预备周日的讲道。 有时候,我会因为微信上一些从未谋面的朋友所提的问题和请求而略微有些困扰。通常情况下,我是觉得每个人都应当穷尽了自己的手段和方法之后,再去求助。在现在的时代,一个靠谱的梯子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使用搜索引擎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举着例子,有朋友问我一本我过去翻译的书在哪里购买。这样的问题本来很简单,随意查询一下就能得到答案,而问我的结果不过是我费些时间上网查询,然后把结果告诉朋友而已——现代社会没有人是百科全书,无论是索书号还是ISBN,都不是任何人能够记住的,即使是译者也记不住。 遇见这样的情况,解释说明的时间超过了上网查询的时间,所以我就省事地查询信息,中断手中的工作,然后再花费10分钟恢复工作状态…… 我不太享受这种过程。而我认为,潜在的传道人或者神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应当认真对待,不要没有自己努力就启动求助键,也不要没有自己释经就打开注释书或阅读司布真全集。 还有一些苦恼,在于灵性的有限。 常常有朋友问我如何学习编程或学习英语,希望我推荐材料或速成办法。按着我的判断,没有什么是可以速成的——但凡告诉你“每天15分钟,XX天精通XXX”,大抵是在做营销吧,无论是基督徒里热门的希伯来语、希腊语、德语、拉丁语或者英语学习,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在网上打卡自学成才的。 今天有位朋友咨询一件事,按照我的判断,大概很难。所以我直言劝TA放弃,但TA说是多年前神的呼召和约定,我就不太好说什么了。我看不见未来,有限的罪人而已。 看到一篇文章,《面对“空心病”,心理咨询师为何感到无力?》,谈到“在今天的中国,心理咨询的门槛很高,它要求来访者能够支付得起时间和金钱,还要具备相对来说很高的认知水平。” 其实无论心理辅导还是圣经辅导,大概都是这样的要求吧——很高的认知水平。 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认知水平,辅导是无效的,因为辅导要求人的自觉和自我改变(或者,愿神改变人的认知吧)。但很少有人会觉得自己的认知能力不够,所以说了也没有用。一位辅导师总不能对客户说,对不起,您的认知能力不够,建议不要接受辅导了,还是去圣辅那里认罪,或者去找个神父告解一下好了。 在我看来, 《面对“空心病”,心理咨询师为何感到无力?》 这篇文章是很有见地的处境化讨论,比如空心病或者“恐人症”,都是从社会文化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是照搬美国的诊断手册。 而我们的许多神学,无论是系统神学还是宗派神学,似乎还远远没有从处境出发,“从苦恼出发”,致力于解决在地的问题。反而创造出一些新的问题出来,或者跟着美国的教会后面,重新蹈一遍美国教会的覆辙。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December 4, 2021 · 1 min · eddy

事工哲学(116)|年底失语症

临近年底,越发不想写字。 回国快3年了,今年是无法休假的一年。有教会开玩笑说,Don’t fear of Omicron, we have Alpha and Omega. 当然,启示录似乎真实这样说的,基督是阿拉法,基督是欧米伽。不过仍旧无法休假,哪里也去不了。 去年回顾一年的工作,虽然进展缓慢,但总是有些长程的事工渐渐在见效。今年因为时局的变化,我已经不想说长程的事工了,直接对年轻人说,也许我们现在的时代会持续一代人,有空参考耶利米书29章(在30章那些日子将到之前),该建房置园,娶妻生子的,就赶紧做吧。该为那城求平安,因为那城平安你们才得平安的,就赶紧求吧。 所谓失语,却也不仅是时局造成的。福音派教会内部的张力,今年也异乎寻常的大,看起来就是一个广义的#ChurchToo。坦率地说,我有点迷惑,福音派和基要主义的困境是显然的,但一时半会儿还看不清替代方案的出路何在。身边的这群朋友们暴露问题很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甚少,无论脱教、改宗还是#LeaveLoud,似乎都还是在desconstruction或者cancel movement的范畴之内。 这些议题不仅在中国教会还少有人讨论,而且许多方案和抗议也与处境不符,难以直接转变为在地行动资源。我只能自己默默地做一点小小的改变罢了。 另一方面,无论是神学翻译的问题,还是基要主义的那几大件——年轻地球,圣经辅导,古典教育,说多了似乎也无趣。一来我并不打算狭隘自己的议题和思考,懒得反复纠结在这些事情上,二来疫情期间,生活大不易,今年的好几本书都近乎重译,时间很紧张。三来这些方向的公众号似乎有着充分的资源,可以不断地推出各种fancies,实在是无法奉陪。 从议题到事工方向的转移,都使得讨论的难度越来越大。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先失语一阵再说吧。 版权所有:Eddy Zhang 博客:https://eddyemma.com 出品人:跨文翻译(kuawentrans.com),以职场作为宣教平台。 这个博客是由普通读者支持的。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支持跨文翻译的事工,请使用 https://paypal.me/eddyemma 或以下二维码。

December 2, 2021 · 1 min · 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