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年|day 1
周一晚,9点我们就出门了。Emma带着孩子们打车,我负责押运花石纲。在机场等了很久,孩子们有些无聊。check in 行李的时候,检查了各种护照、签证、旅行证、机票、住址之类。 ...
周一晚,9点我们就出门了。Emma带着孩子们打车,我负责押运花石纲。在机场等了很久,孩子们有些无聊。check in 行李的时候,检查了各种护照、签证、旅行证、机票、住址之类。 ...
从这周开始,我们一家进入6个月到1年的安息年休假。经过30多个小时的旅行,我们刚到了最后一个航段的登机口。为了保持足够的精力应付移民局的问答,也为了安排好孩子们的长途消耗,我已经有点疲惫了。做了一句翻译,明显无法集中精力,还是等到时差调整好了再继续吧。 ...
“Where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of one must be silent.” ——Wittgenstein 今晚就走。40小时的旅程,希望孩子们能坚持得住。最近的旅行要轻松很多了,不再需要提前问航司要什么摇篮或婴儿座椅。 ...
《把握时机》 张老师您好,打扰您一下,想请问一下,《关键时刻》(把握时机)课程现在到底怎样?现在非常火 ,各个教会都有人不断的学,线上线下都很多,因为现在不收钱了嘛,所以学的更多了……很多群里甚至免费印刷教材,所以吸引很多人。 目前带来的弊端就是太多的人都去线上听了不同“老师”的授课以后,有些人开始逐渐藐视自己的牧者了,因为那些“老师”都有很多宣教、教牧、神学的头衔……甚至让信徒有一个错觉:只有学习这个课程的教会才是有使命的,因为他们的广告就是这样的 ...
看见一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发送文案,教授“圣经神学”,一人200元。又见一位主内著名学者的课程,“中国文学XX讲”,一人1200元,团购1000…… ...
骆传道变成骆某人,只需要一周的时间或者一个2024的新年。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只需要一个“教会学校”。 ...
“京口瓜州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对于这样一件事情,无论如何讨论,大概下周就凉了。一个人若是厚着脸皮不理不睬,也没有什么兴趣持续地谈论下去。趁着我自己还有些兴趣,略微记录一下感想。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事件本身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 ...
2023年没有读完一本完整的书(除了翻译的几本以外)。 几乎所有的书(一共两本)都是在飞机上读的。一本是在来回埃塞的路上阅读《革命-后革命》。另一本也是革命书籍,在国内飞行时阅读的《The Day the Revolution Began》。余兴阅读,或许是那篇讨论反革命的旧文——“词汇量决定论”。 ...
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来整理财务。微信和支付宝的每一笔明细,银行卡上的每一分利息收入都记录在案,这一年大概买过1,600次,平均每天5次,数据明细打出来有62页。绝大部分隐形工作都是Emma承担。她每天要构思做什么菜,如何有营养,然后在不同的商店下单,收拾和做饭,而我大概就是承担了洗14,000个碗的工作。即使是我买什么,也几乎是Emma吩咐安排。 ...
这个题目去年略微讨论了一下,放在“事工哲学(132)|代祷、筹款与BAM心态”之中。 最近因为事工方面投入的时间越发紧张,翻译的工作不大有时间继续,所以也在想着需要筹款的问题了。 ...